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北京故事18篇【完整版】

北京故事18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14 19: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北京的故事第1篇从林则徐良乡传牌轻车简从,到李大钊薪水丰厚生活简朴,再到韩村河“九条规矩”改变作风……日前,北京市举办了《廉洁颂——北京廉政故事》主题教育活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叶青纯,市委常委、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故事18篇,供大家参考。

北京故事18篇

北京的故事 第1篇

从林则徐良乡传牌轻车简从,到李大钊薪水丰厚生活简朴,再到韩村河“九条规矩”改变作风……日前,北京市举办了《廉洁颂——北京廉政故事》主题教育活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叶青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伟参加。

据了解,20XX年4月起,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启动了北京廉政故事的评选活动,共收到作品3000余篇,最终评选出65篇获奖作品。其中,古代廉政故事注重历史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力求将发掘古代礼法合治、正己修身等理政智慧和廉洁理念与当今依法治国等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以史鉴今;现当代廉政故事则注重反映北京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举措、新成就,力求真实刻画各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的廉洁形象,营造风清气正、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资政育人。此次主题教育活动,正是从获奖作品中精选出了7个廉政故事,以小品、短剧、戏曲、相声、沙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集中展示了廉政北京的历史传承和时代风貌。

北京的故事 第2篇

驱寒少年时,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北京的故事 第3篇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是胡耀邦同志题写的一副对联,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折射了胡耀邦同志“心在人民,利归天下”“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今天,我们向胡耀邦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一身正气、品节高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里,我想起林则徐写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就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历史和现实一再启示人们:人生最重要的是给子女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抓好自身修养,管好家人,从点滴小事做起,做到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培育和建设良好家风。

北京的故事 第4篇

黄忠圣谈到自己的产品:“这个创块,未来可看性很高,小至玩具、家具,大至建筑等。创块的优势我可以说它是世界第一款能够六面组装而且拉不掉的产品,它可以让小朋友尽情地发挥创造力并落实到实际应用上。”目前黄忠圣把创块的定位为婴幼儿玩具。除此之外,华灿工场也和忠圣合作研发智能家具。“具体来说是华灿工场成都空间有不同于传统的椅子或桌子的家具需求,就决定帮忙设计了一款:有活动件、零件相互搭配的智能家具,让家具有不一样的功能。”

北京的故事 第5篇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北京的故事 第6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作为总指挥,每次核试验,都要带头钻到巷道里去取样,甚至还要跑到沙漠里寻找爆炸后的原子弹碎片。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很差,天长日久,他的身体遭受超剂量的核辐射。1986年,邓稼先因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溶血性出血,被迫住进北京的一家医院。

住院期间,他的好友杨振宁来探望时,曾问他:“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当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家给的奖金是1万元,加上单位拿出的十几万元,最终按10元、5元、3元三个档次,分别发给当时从事研制的科研人员。邓稼先拿的是10元。

这点奖金,现在看来,的确是可怜兮兮,不值一提。但重要的是,获奖者的着眼点不在这里,而是“志存高远”。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为此作出了鲜明注脚。

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邓稼先35岁隐姓埋名,离开繁华的都市,走进大漠深处。这一走,就是28年!28年看不见故乡的花开花落,看不见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妻儿的欢声笑语。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住在干打垒里,面前永远是如血的夕阳、如豆的灯光,是无边无际的荒漠、绵延起伏的雪山。当时,科研条件也很差,没有高性能计算机,没有现代化车间,只能用古老的算盘计算实验数据。邓稼先绝不是为了奖金之类的个人名利,而是要用满腔热血造出原子弹,浇铸共和国强盛的根基。


北京的故事 第7篇

忠圣和我们聊到最后,和我们分享两岸之间的创业环境,他说,“想来北京创业,我建议一定要准备好,有了一些积累、一些人脉,再来北京落地会比较容易。来之前可以先加个微信群,认识些当地朋友,准备好后,就是勇敢的跨出去,摸索前行。”

谈到现在艾塔科技最缺乏的是什么,他说,“最缺的当然是资金和人才,我一直在找会宣传的,会营销的,因为我不太会讲话,要有会说故事的伙伴。”忠圣用腼腆的笑容和我们说着。

在采访过程中,问到遇到过最大的挫折,他说,“我觉得目前都还可以,因为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你必须要换个角度想,碰到行不通就再换个方向继续走就好,因为这里没有时间可以让你悲伤太久。”

看见一个在北京努力追求梦想的年青人,不管未来会不会继续待在北京,黄忠圣永远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他不随波逐流,或许目前还不是每个人都争相投资他,但是我们都相信有朝一日会有越来越多人知道创块,因为这项产品不仅有亲和力,还有一份纯稚的想法加诸在创块里面,未来一定会融入你我生活。

忠圣也和我们聊到,大陆创业生态已有了庞大的变化,在北京中关村,你可以随时与当地的创业团队交流最新的想法,有机会遇见各式各样的投资人,获得被看见的机会。更有最丰沛的创业资源等着你去争取,若你够优秀,你就有可能在中关村找到投资人或创业伙伴,将你推向成功。

华灿工场的角色就是帮助入驻企业,不管你是一个人、两个人,还是一整个团队,我们都尽力听见所有人的声音,给予支持与帮助。帮助像忠圣一样,对创业有无比的憧憬的人,这样的创业才是真的有意义。

北京的故事 第8篇

一直以来,社会公众对于有关故宫的各种灵异事件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甚至有网络恐怖小说以此为题材,编造稀奇古怪的恐怖故事,让紫禁城平添神秘色彩。昨天,故宫官方首次就此进行公开回应: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

昨天,故宫官方首次就此进行公开回应: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之所以被歪曲、演绎,是因为人们对此区域并不熟悉。伴随此前一直尘封的西部区域的开放,非开放区域变为公共参观空间,这些传闻也将不攻自破。故宫专家介绍,历代“故宫人”从来没有在紫禁城中看到过、经历过什么灵异事件。广为流传的那些故事,都是人们在茶余饭后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编造而成。随着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的扩大,建院九十年来未曾整体开放过的诸多区域开始跟观众见面,由非开放区“变身”展览陈设的公共空间,迎接每一位观众的到来。比如慈宁宫、寿康宫所在的外西路区域,作为“女性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各大影视剧常常会提及的一个区域。开放后,这个区域向观众揭开神秘的“面纱”,以精美的展览陈设、雅致的庭院园林,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独具特色的西部区域。

档案记载宝蕴楼展览中,一个贴满封条的大红木箱向人们展示着文物南迁的故事,上面写着“古第一箱”。专家介绍,这个木箱就是当年文物南迁过程中北返的实物。常常有人问起:故宫博物院好东西都去了台北吗?故宫专家介绍,实际上,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战火,1933年2月至5月间故宫博物院将13491箱文物分五批南运,暂存于上海,后转藏于南京。当时,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此外,各个陈列室须维持正常开放与参观,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展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达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参与南迁文物的20余倍。故宫专家介绍,最初决定选择文物精品,迁往上海储藏。但是后来因时间紧迫,箱数又多,择精品文物装箱,事实上未能完全做到,而且装箱人又是“二把刀”,文物知识有限,闹了“留下真品,选走伪品”的笑话。

北京的故事 第9篇

他们中有不断创新的科学家,有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有扎根基层的社区干部,有普通工人、农民和创业者……这些来自基层、充满正能量的榜样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和日常生活中,引领着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

将生命融入国家发展、人民所需,是“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可贵的精神追求。榜样是人格化的价值观、看得见的正能量,具有示范引领、化风成俗的强大力量。

时代孕育榜样,榜样引领时代。北京榜样正是首都广大市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从自发到自觉,从个体到群体,以新时代爱国爱党、崇德向善、拼搏进取的时代群像,集中展现了首都人民的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棵棵小树变成莽莽林海,涓滴入海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精彩的报告言语质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每一位报告人都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故事都带给大家深深的感动和满满的正能量

这些榜样都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我要深入学习榜样为党、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社区和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做,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警察队伍是平安社会的守护者,我们要学习榜样的高尚情操,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扎实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北京的故事 第10篇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九年,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

北京的故事 第11篇

相传,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

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

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晋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北京的故事 第12篇

依稀记得八年前,踏入医学院这座神圣殿堂时所宣誓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仅仅这八个字,就足以让你感到肩上的沉重——当一个病人完全由你去问病史、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这也许不是一种能力,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而在责任的促使下,我们的能力慢慢也提升了。

我的专业是呼吸系统感染,感染病房就是医院北门旁边的那一排小平房,虽然不大,但每天都上演着令人感动的故事——曹彬主任忙碌了一天,加完班准备回家时经常猛然回头问大家“哎,我今天开车来了吗?”谷丽老师回家的路上经常因想着病人的病情,导致地铁坐过了站;李冉老师忍着肚子痛查房,挨个给病人家属解释病情、安慰病人,早已忘记了自己脑门上那因为疼痛而渗出的汗珠。每每想起这些,我都会感动得鼻子发酸。

还有20XX年7月份,我科收治的一个20岁的小伙子米少伟,既往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3年。本次反复面部红肿化脓伴发热入院,由于院外间断的外科治疗和一年的抗痨治疗,花费了家里的几乎全部积蓄,但是病情仍无控制。入院后在曹彬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做了相关检查并组织全院尽自己的爱心为患者进行捐款。后患者分子鉴定结果回报,证实为瓶霉菌(毛霉菌目)感染。该菌1953年由印度学者从土壤中分离而得名,自1976年首次报道人类感染病例,至今约共38例。患者经两性霉素B及引流等治疗后好转。今年4月份,米少伟带着锦旗来看望大家。我想说的是:我们医生所要的不是红包,只是病人和家属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对我们付出的认可。下面是米少伟治疗前后的图片。

当看到米少伟恢复后和谷丽大夫的合照时,你是否也会觉得,我们白天围着病房转,晚上抱着病历转,这医路走来,再多的付出、再多的委屈、再多的困惑,换来现在这样一刻是多么值得。正如李冉老师那天给我发的信息一样:“我们做医生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理想,只是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他们无助的时候帮他们一把,仅此而已。”

北京的故事 第13篇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潭柘寺在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前年古刹。史书载“先有潭柘、后有幽州”,民间则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俗谚。

潭柘寺建于1600余年前的晋代,初称嘉福寺,兴盛于唐代的武则天时期,名为龙泉寺,金代改称为大万寿寺,清康熙年间改称岫云寺。据《岫云寺莲花池记略》载:“寺址本在青龙潭上,有古柘千章,故名潭柘寺”。

北京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改建的。元朝初年,世祖忽必烈听从了大将巴图鲁和汉族学者、谋士刘秉忠的建议,以“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为由,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大都城,这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在此之前,辽国曾在公元916年以幽州为南京,晚于晋代近500年,就是唐武则天时代也比晋代晚400多年。因之,民谚所说的潭柘寺与北京城的关系是真实的。

据说元朝皇帝住在苦海幽州府,燕王扫北以后,这幽州府没了,就剩下一片苦海了。刘伯温要建北京城,就要制服盘踞在这里边的老龙王和老龙母。他们一看朱棣修北京的决心越来越大,刘伯温的主意也越来越坚定,便决定来捣乱,他们化成了一对老夫妇,用两只水篓装起全城的井水,推车带走。刘伯温就选山东大汉高亮去追水,并告诉他,在捅破水篓后,赶紧往回跑,不可回头。高亮骑了马,出了西直门,追上了龙王、龙母,捅破了一只水篓,高亮就往回跑,可是他没完全记住刘伯温告诉他的话,回头看了一下,结果被浪头卷走。

北京的故事 第14篇

近日,北京市纪委、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廉洁颂——讲述纪检监察干部的故事”主题教育活动。展现北京市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念、勤勉务实、敢于担当、廉洁自律,提升党员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叶青纯,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伟出席活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近600人参加活动。

活动分为《冬》《春》《夏》《秋》四个篇章,用视频、访谈等表现方式,讲述了先进纪检监察组织团结协作、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推进创新的故事,展现了联合履职、惩治小官贪腐、纠“四风”、廉情分析报告等一批近年来纪检监察系统深化“三转”、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创新实践。通过讲述不同岗位的纪检监察干部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排除干扰、坚守责任和担当的故事,展现了纪检监察干部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品质和追求,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履行好职责使命。

“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是北京市落实“三转”工作要求,着力打造的宣传教育品牌,从20XX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每年根据形势任务确定活动主题,不断赋予“廉洁颂”新的时代内涵,保持持续发展活力。活动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充分挖掘利用好身边的廉洁元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正面典型、优秀传统文化和廉洁文化,讲好廉政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连续几年的开展,“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基本形成了“社会广泛征集、专业团队制作、现代媒体传播”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获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

北京的故事 第15篇

史家胡同,位于东城区,是一条历史悠久而且名人扎堆的胡同。这条胡同的故事很多,名人轶事有一大堆。

今天就挑一些比较传奇的故事给大家讲讲,希望在故事中感触史家胡同的过往吧。

史家胡同最有名的,就是三号院曾经出了一位大人物,明末的抗清名将史可法。乾隆爷曾经这样评价史可法:史可法节秉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而且在历史上,关于史可法这位人物,评价都非常高。

那么史可法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世人都为其称赞呢?史可法作为明朝重臣,当北京被清军攻陷后,他拥立福王,协调各镇将领,继续抗击清军。不过福王是一位昏君,其实当初史可法本是想拥护 朱常淓的,但是马世英等人的阻拦无奈拥立福王。

虽然福王不争气,但是史可法依旧用尽全力维系南明朝廷,抗击清军。南明朝廷本来就苟延残喘,但内部关系复杂,斗争激烈,史可法就算有心杀敌,也是无力回天了。最终史可法在守卫扬州时宁死不降,壮烈殉国。

史可法可贵的是其严于律己,乱世中不丧失民族气节,史家胡同也是因史可法的祠堂而著称的。

北京的故事 第16篇

公元1403年,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棣因篡夺了其侄子朱允文的皇位,他日夜惊恐万分,大明朝原本定都南京,后朱棣坚信“北方是风水宝地”便把都城从南京前往北平,并于永乐年间,由于当时中国有三大首都,金陵、大都和凤阳,为了区分三个首都,将元大都改为北京,金陵改为南京,凤阳改为中都。也因此确定了北京首都的地位。在1924年北伐战争胜利之后,当时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当时政治中心在南方,南京又成为当时的国都,因此,北京也更名为北平,当时命名也寓意“平定北方之意,也有北方太平之意”。民国三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被日军占领了,因当时中国的教育,经济当属北京发展的最繁荣昌盛,并将北平改为北京。

北京的故事 第17篇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于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于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于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北京的故事 第18篇

“紫禁城”这个名字其实与中国古代哲学跟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自古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应该是人间的 “正中”。而“禁”则指皇室居所,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便已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投入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终修建完成。虽然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了故宫,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其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为85000平方米。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雄伟,它宽米,深米,高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这时数千人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显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这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供皇室人员游玩的地方。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但在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那时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推荐访问:北京 故事 北京故事18篇 北京的故事(精选18篇) 北京的故事有哪些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