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3篇

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3篇

时间:2022-09-13 18:3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3篇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一个主题二件大事三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3篇,供大家参考。

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3篇

篇一: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一个主题  二件大事  三个“新”的核心要义  四个全面  五大理念  六个目标

 新阶段与新目标 新理念与新部署 新变化与新栺局

 讲授提纲

 一、新阶段与新目标

 “ 十三五 ” 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

 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

 新 发展阶段 , 就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的阶段 。

 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

 进入 新发展阶段 ,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

 ( 一 )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孙中山 《 建国大纲 》

 ( 1924 )

 四个现代化

 ( 1964- -2000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1987- - 2050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2017- - 2050 )

  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我国现代化是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我国现代化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我国现代化是走 和平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 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 经济 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 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 文明 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 民生 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 社会 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 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

 —— 十九大报告

 ( 二 )

 新阶段的新目标

 2035 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远景目标

 我国经济实力 、 科技实力 、 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 , 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 迈上新的大台阶 ,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

 1 1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 信息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代化 , 建成 现代化经济体系 。

 2 2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人民平等参与 、 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 法治社会 。

 3 3

 建成文化强国 、 教育强国 、 人才强国 、 体育强国 、 健康中国 ,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 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

 4 4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

 5 5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

 6 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中等收入群体 显著扩大 ,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显著缩小 。

 7 7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8 8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 人的全面发展 、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

 9 9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进一步巩固 期( GDP97% )

  开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的起步 期

 怎样看待 “ 十四五” ”

 “ 十四五 ” 时期经济社会 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1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2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3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4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5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6

 ( 三 )

 我国 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 变化

  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 ,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

 优势 (Strength)

 劣势 ( Weakness

 )

 机会 ( Opportunity )

 威胁 ( Threats )

 高质量发展阶段

 ■ 政治优势 ■

 制度优势 ■

 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 ■

 全球最大最长的产业链 ■

 强大的社会治理能力 内 部 环 境 分 析 外 部 环 境 分 析 我国发展的 SWOT 分析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

 科学技术/产业现代化水平 ■

 老龄化 ■

 金融系统 ■

 国防军事 ■

 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

 新 新 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 ■

  国际 力量 对比 ■

  人类 命运共同体 理念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

 ■

 新 新 冠肺炎疫情 影响 ■

  经济 全球化遭遇 逆流 ■

  世界 进入动荡变革期 期 ■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

 中联部原副部长周力 :

 我们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大的方面的准备

 一、中美关系恶化加剧、斗争全面升级 二、应对外部需求萎缩、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 三、新冠病毒疫情常态化、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 四、摆脱美元霸权、逐步实现人民币与美元脱钩 五、全球性粮食危机爆发 六、国际恐怖势力回潮

 在危机中育先机 、 于变局中开新局 局

  我们 要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推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赢得先机、赢得主动 。

 危中有机

 危可转机

 化危为机

 赢得先机

 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二、新理念与新部署

 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

 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

  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

 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

 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才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 一 )

 基本原则和方法论

 新 发展理念是“指挥棒”

 ( 二 )

 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第一动力 协调内生特点 绿色普遍形态 开放必由之路 共享根本目的

 创新发展 1.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 科技 自立自强 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劢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 科技强国。要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发展 2.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坚持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创新发展 3.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创新发展 4.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劢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 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协调发展 5.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劢形成 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 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协调发展 6.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实施 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劢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7.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丼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绿色发展 8.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劢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开放发展 9.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坚持实施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劢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劢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共享发展 10.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三 )

 统筹发展和安全 11.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 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 三 )

 统筹发展和安全 12.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 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 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 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 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劢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三、新变化与新栺局

 新发展栺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 一 )

 新发展格局的依据

 ( 二 )

 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科学认识新发展格局  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 , 不是被动应对和权宜之计

  开放的国际国内双循环 , 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

  国内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 , 不是都搞自我小循环

 产业链 供应链 价值链 ( 三 )

 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路径  生产环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分配环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 流通 环节:提高流通 效率 , 降低流通成本 , 实现货畅其流

  消费环节:优化消费环境 , 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 实现 “ 十四五 ”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

  要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

  要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

  要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清醒 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 复杂性、艰巨性。

 感谢聆听

篇二: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摘要: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未来的现代化任务会更加艰巨、挑战会更加严峻。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在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一定能应对重重挑战,一定能完成各项任务,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就。

 核心要点:

 ■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从历史维度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从现实维度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始终把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自己新的努力方向;从未来维度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停步,始终把不断推进中国的文明进步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国现代化的新起点,必须在此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一方面,我们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另一方面,随着新科技革命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其广泛应用,从全球范围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将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现代化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将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不能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前行。

 ■ 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方位转变的过程,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一系列变迁,也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既充满着机遇,也充满了新的矛盾和挑战。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往往是在经济社会出现严重问题之后,才

 采取一些矫正和补救措施。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惨痛的代价。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在准确把握现代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协调的战略,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很好地驾驭现代化,现代化过程才能比较平稳,才能少付些代价。

 ■ 国际经验表明,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只有加强对现代化的规划、引导和推动,才能使现代化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中国,规划、引导和推动现代化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要由共产党来承担。在当下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有共产党这样统筹谋划、引导推动现代化的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在这份划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从历史维度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从现实维度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始终把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自己新的努力方向;从未来维度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停步,始终把不断推进中国的文明进步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并取得新的伟大胜利,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著名经济史学家

 安格斯·麦迪森在其著作《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 960—2030 年》指出:“中国现在是,而且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实体。早在公元 10 世纪时,中国在人均产出上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延续至 15 世纪。在技术水平上,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以及对辽阔疆域的管理能力上,中国都超过了欧洲。”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中国未能跟上西方工业革命的步伐,鸦片战争又将中国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

 在惨痛的现实和教训面前,自 19 世纪初期,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认识到,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推进国家的现代化。他们为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现代化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现代化踏上起飞的进程,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现代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 1978 年之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在这种构想之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通过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经济,取得了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上中等收入国家。2016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 80 万亿元,相当于 11.2 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达 5.4 万元,相当于 8100 美元左右。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2015 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 76.34 岁,比 1981 年提高了 8.57 岁。

 到 2020 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将更加接近美国的水平,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国现代化的新起点,必须在此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一方面,我们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另一方面,随着新科技革命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其广泛应用,从全球范围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将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现代化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将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不能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前行。

 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明确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明确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 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方位转变的过程,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一系列变迁,也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既充满着机遇,也充满了新的矛盾和挑战。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往往在经济社会出现严重问题之后,才采取一些矫正和补救措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惨痛的代价。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在准确把握现代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协调

 的战略,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很好地驾驭现代化,现代化过程才能比较平稳,才能少付些代价。

 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应当也有条件以明确的目标和前瞻性的战略加以引导。我党历代领导人都非常注重通过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推动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头 30 年的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在 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经过改革开放前 30 年的艰辛探索,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上世纪 80 年代,在清醒认识基本国情和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上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之后,党中央又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逐渐丰富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布局。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和十九大的部署,到 2020 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更好更顺利地推进现代化,现在必须作出安排。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确提出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分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

 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新部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突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永续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回应了人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体现了发展的无限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统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准确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抉择,将指引中国现代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面,必然伴随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屋建瓴,内容丰富,覆盖全面。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落实这一思想,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五点。

 第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在现代化的不同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所决定的主要发展任务有明显的不同。历史反复证明,只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现代化战略、方针和政策。过去几十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要优先解决温饱问题,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发展需要;要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为长远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工业化程度都实现了历史阶段性的变化,发展已进入新的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有到好”的问题,应该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平衡发展,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和布局未来的现代化,制定和实施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还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发展,解决传统发展动力减弱、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形成发展的新动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协调发展,补足发展短板,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平衡发展的格局。通过绿色发展,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开放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通过共享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和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积累条件。

 第三,统筹布局、协调推进现代化各领域的发展。现代化是一项复杂而又巨大的系统工程,统筹布局、协调推进各领域的发展,是持续推进现代化并实现既定目标的内在要求。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各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其中有些方面的不平衡还相当突出。比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生态环境问题凸出,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也是党的十九大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要依据。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统筹...

篇三: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十讲专题学习课件(第十二讲)

 单位:xxx市xxx局 xxx年xxx月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要把这一重大战略安排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决策部署,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前言 第十二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1 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3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4

 第一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90 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 ,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目标 。

  回顾历史,早在1945 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把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写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 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6 年,党的八大将这一任务写入了大会通过的党章。1964 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 年,周恩来同志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重申了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我们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从那以后,我们党在每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聚焦和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党的十二大强调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三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强调,

  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党的十六大强调,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就是要实现包括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七大强调,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 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在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党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战略安排,吹响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进军号。

 第二部分 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与发展的阶段性相结合,科学划分发展阶段,始终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时代形势和条件变化、具体国情和发展水平变化,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制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客观实际、富有感召力的发展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党的十二大提出分两个10 年“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前10 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 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1981 年到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 年到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党的十五大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目标,21 世纪第一个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 年的努力,到建党100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 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战略安排,有力地引领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八大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明确了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二、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个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符合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战略谋划的全局性、前瞻性、指导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 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三部分 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体现了我国发展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的统一。

 一是把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

 二是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升了。

 三是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提高了。

 这个战略安排,把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 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发展成就超出预期,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作出这种安排,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实际的。从历史看,我们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及其奋斗目标,前两步都提前完成,其中第一步比原定时间提前3 年,第二步提前5 年。有关部门测算情况表明,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计算,到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9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 万美元。按照年均增长5%、价格指数2%、假定汇率不变来测算,到2035 年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290 万亿元,约合43.6 万亿美元,届时我国14 亿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20.6 万元,约合3 万美元,有把握达到那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把握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我们党原来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步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显然,从中等发达水平的现代化国家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同时,党的十九大还把原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吻合一致,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的有机统一。这一战略安排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仅有数量指标,而且更注重质的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充分表明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升了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党要统揽“四个伟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党的十九大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步目标中,突出强调到2035 年要使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第二步目标中强调,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可靠制度保证。

 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提高了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第四部分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四、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也常常因此面临许多重要转折,或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事业获得大发展,或与机遇擦肩而过,跟不上时代,逐渐落后。在5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过很多辉煌,但近代以来,我们却落后了,最后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屈辱境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国在历史上失去机遇太多,如果再不抓住机遇,后果不堪设想。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新时代历史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历史的厚待。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期

 四、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令人神往;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观望等待、畏首畏尾,被动应付、行动迟缓,是不可能抓住机遇的。面对新征程,容不得彷徨、犹豫和懈怠,需要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不断开辟新的局面。要有一种“马上就办”的精神,一刻也不能耽误,一会儿也不能停留,把时间这个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好、发挥好。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快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靠实干。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用好。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任务越来越重,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出实招、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更加奋发有为地把改革全面推向深入、进行到底。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

推荐访问: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全面建设 开启 现代化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