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3篇

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3篇

时间:2022-09-13 18:3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3篇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 【历史长廊】 浅析“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口朱理峰(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3篇,供大家参考。

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3篇

篇一: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

史长廊】

 浅析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 口朱理峰 (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 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

 ‘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判断对日战争已难避免,一方面采取了军事动员、制定军事 战略方针、实现与共产党合作、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等各方面措施积极准备对 日作战,另一方面又对和平 抱有一线希望。利用一切机会企求改善 日渐恶化的中日关系,努力寻求和平解决事变的外交途径。

 关键词: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K2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09)10—0107-02 “七七事变”爆发后,面对 日本大举进攻的危险,以 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对13本 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全面抵抗。

 一、 指示北平 当局作好应战准备 面对1 3军的蓄意挑衅,南京国民政府当局认为此次事 件不比往常,是 1 3军有计划的侵略。7,9 8日,在庐山的蒋 介石得到了卢沟桥事变的消息,虽然对 1 3本发动事变的真 正意图不甚明了,但他却估计到事态的严重性质,预感到 1 3本帝国主义有乘我准备未完成之时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使我屈服的可能,当天就电示宋哲元 “宛平城应固守勿退, 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此间已准备随时增援”。

 [1

 并多次打电报告诫宋哲元、秦德纯等人 ,守土应具决死决 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狡 之惯技 ,务期不丧丝毫主权为原则。7月171 3,当得知 1 3本 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动用本土三个师团和关东军及朝 鲜军的有力部队运往华北的消息后,蒋介石判断战争已不 可避免,必须在军事上做好应战准备,宁为玉碎 ,不为瓦 全。在平、津失陷前,蒋介石发给宋哲元的电文中反复强 调,北平当局和二十九军要做好战争准备,认真布防,随 时准备起而抵抗 ,并表示中央已决心运用全力抗 战 ,要求 二十九军要与中央一致 ,勿受 敌欺 可 以说 ,蒋介石 和国 民政府对 “七七事变”后 1 3本 蓄意扩大侵略 的意 图判 断基 本准确,对北平当局和二十九军的不断提醒,督促其做好 军事准备 ,这为全面抗战的进行提供 了保证 。

 二 、军事上的应战准备和对 日战略方针的确立 事变爆发后 ,蒋介石先后令刘峙、孙连仲、庞炳勋派 部队由平汉路北上向石家庄、保定集中。并决定设立石家 庄行营,以徐永昌为主任,督导冀察军事行动。7f l 10日。

 蒋介石 向全国各行营 、绥署及各 省市发出密 电:

 “1 3军挑 衅,齐 日与我第二十九军部队相持于宛平附近,当经通饬 一体戒备,准备抗战,⋯⋯我全国各地各部队,仍应切实 准备,勿稍松懈,以防万一,是为至要。” ⋯ 这份密电实 际上是一个秘密的全国动员令 ,显 示了中国政府 当局准备 抵抗日本的武装侵略的决心。

 在此期间,蒋介石在庐山第二次谈话会讲演中说:

 “卢 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 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 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作战。” “在和平根本绝望 的前一秒钟 ,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 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 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f3 这 些说明,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对1 3本的侵略野心已有充分 的估计,在军事上为全面抗战作了一定的准备。他的基本指 导思想是准备迫不得已的应战,但仍不放弃和平解决。

 8,9201 3国民政府大本营颁布了以 “持久消耗战略”为 主旨的对1 3作战指导计划,国民党政府提出的 “持久消耗战 略”主要根据有三:其一,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可以 支撑长期战争。其二,1 3本错误地分析了中国的形势,抱着 吞并 中国的野心 ,只看到了中国的短处弱点 ,而没有看到中 国自强的精神与革命复兴的事实和趋势。其三,国际干涉。

 蒋介石认为 1 3本吞并中国侵犯 了外 国在华的利益 ,必然导致 外国与日本的冲突而干涉1 3本。

 “持久消耗战略”作战方针 的具体措施是:第一,不计 “时限”,长期抗战,不中途妥 协。第二,拼消耗,以空间换时问并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

 尽管 国民党提出的 “持久 消耗战略”与中国共产党的 “持久 战”战略思想存在本质的差别,在实际作战中也未能很好地 贯彻执行 ,但此方针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推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就进一步实现国内和 平,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1 3民族统一战线进行谈判。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虽对事变的和平解决抱有一线希 望,同时也意识到事变的严重性和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迫 切性 ,在蒋 1 3记的记载中现露出要解决中共问题,特别是 “对共党之收编应 即解决”。

 “ 淞沪抗战爆发时,正值国共两党在南京举行第六次谈 判。受全国各界人民强烈要求团结抗战的影响,这次谈判终 于就国共两党关系、实行团结抗战的若干重大问题达成协 议。8月18 1 3,蒋介石同意发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 司 ⋯ ⋯ ⋯ ⋯ ⋯ ⋯ ⋯ ⋯ ⋯ 匦匝蕊

 【历史长廊】

 ~- V- -,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指挥,红军改编后的指挥 人事问题得到解决。9)122日,国民党中央社公布了 《中国 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次 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在 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样,在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 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与中 共谈判的进程中,在一些问题上作了让步,同意中共提出的 一些两党合作的主张,加快了国共合作的步伐,促成了第二 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2年12月,中苏两国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后,在一段时 间内.两国关系还相当冷淡。苏联多次表示与中国改善关 系,但蒋介石并不积极,他仍坚持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共产党,又由于他当年强烈反苏反共, 对苏联改善中苏关系的诚意表示怀疑。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苏联作为一个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认识到唇亡则齿寒,

 因此,它遵循既定的东方战略思想,积极主张制裁日本,支 援中国。希望通过大力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来拖住 日本的侵 略,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形势。同时,由于中国政府 急需国际的援助,也加快了联苏的步伐。在7月问中苏两国 的谈判中就苏联给南京的军事贷款和军火订货问题达成了若 干的协议。苏联方面同意中方提出的将军火订货与政治分 开,同意向南京政府贷款和供给军火,同意中国飞行员和坦 克手到苏联培训。8月2日,蒋介石会晤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 洛夫,就其担心中国得到苏联武器军火 ,将来会攻打苏联 时,表示中国绝不会进攻苏联,以示联俄抗 日的严正态度。

 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签署了 怀 侵犯条约》,为大 规模援助中匡l抗战打开了大门。日本对此十分不满,日本外 相广田弘毅对美国驻 日大使格鲁说:

 “苏联和中国本来在近 年任何时候都可能缔结这个协定,却偏要选择这个特殊的时 机和特殊的局势来签订,这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b] 蒋介石历来坚持反共反苏的立场,为消灭中国共产党,

 他曾不异余力地进行政治扼杀和军事 “围剿”,但在 日本帝 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其 统治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在与共产党和苏联谈 判的进程中,在一些问题上作了让步,同意中共提出的一些 两党合作的主张,加快了国共合作与联苏的步伐 ,促成了第 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争取到了苏联在各方面的援助。这符 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

 四、开展对 151交涉 ,谋求和平解决 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在积极准备应战的同时,也曾为 避免事态扩大谋求和平解决与日本展开交涉。事变发生后蒋 介石立刻命令正在庐山的外交部长王宠惠即刻返回南京主持 外交事务,谋划对 B交涉和抗议。南京政府曾多次向日本方 面提出严重的口头抗议,声明此次事件的责任不在我方,而 是日军所为,并保留一切合法要求。7月10日,南京国民政 府外交部向日本方面提出书面抗议,要求 日本大使馆 “迅速 转电华北日军当局严令肇事 日军立即撤回原防,恢复该事变 以前状态,静候合理解决。外交部仍保留关于本事件一切合 法之要求”。

 ㈤ 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卢沟桥事变发 表正式声明,再次强调日本应为事件的发生负责,要求日本 立即制止军事行动。当日,日本内阁会议作出关于处理卢沟 桥事件的决定,声称 “这次事件,完全是中国方面有计划的 武装抗 日”。决定 “把预先在关东军和朝鲜军方面准备着的 部队赶快增援在中国的驻军,并在国内动员所需要的部队, 迅速派到华北”。

 ]同时,日本还向中国外交部声明:卢 沟桥事件系 “地方事件”,日本政府希望与冀、察地方当局 谈判 “现地解决”, “中国政府不得干预”。

 日本政府要求 事件当地解决,不愿与中国中央政府直接交涉,是谋求在与 华北地方当局的交涉中获取最大的让步。对此,国民政府外 交部立即发表声明:

 “此次所议定或将来待成立任何谅解或 协定,须经中国中央政府核准方为有效。” (帕拒绝了日本 的无理要求。国民政府还向英 、美、法、德、苏等国宣布, 将不承认冀、察地方当局同日本签订的任何协议,还希望第 三国出面调停。之后,在德国的调停斡旋下,中日双方进行 了反复的交涉,由于日本方面要价不断提高国民党政府迟迟 不敢答应 日方提出的条件。1938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发表 第一次近卫声明,声称至今 “国民政府不了 帝国的真意。

 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 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 将与此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接着,中日两国都召回大使,断绝了外交关系。至此,国民 政府为争取事件和平解决所做的一切努力失败了,日本方面 彻底关闭了谈判大门,走上了全面侵华战争的道路。

 总之, “七七事变”后初期,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对 日作战是积极的,国民政府积极抗战的意义在于以全国的力 量击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梦想,壮大了中华 民族的声威,唤起了国际同情,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抗日 根据地争取了时间,从而在根本上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 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应当明确,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 当时的信条是:如果不与日本交战,则尽量避免交战,极力 忍让,委曲求全,利用一切机会企求改善日渐恶化的中日关 系。可以说,国民政府迟迟不向日本宣战是有意留下后路. 以免将来被动,不能因此而断言是为了 “投降”日本。● 参考文献 :

 [1]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 日战争.军事 (上) (第2卷) [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7:58、60.

 [2]马仲廉编.卢沟桥事变与华北抗战 [M].北京:燕山出版 社 .1987:47. [3]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 (第1册) [M].台北:中圆文 化大学出版社 .1984:47.

 [4]周天度.从七七事变前后蒋介石 日记看他的抗 日主张 cJ].抗日战争研究,2008 (2):146.

 [5] [美]美国国务院缩.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第l卷) [叫 .华盛顿:1943:360.

 [6]中华民国外交问题研究会缟.中日外交史料丛编 (四) — —芦沟桥事变前后的中日关系 [M].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 委 员会 ,1995:220. [7]中国史学会缟.抗日战争一 外交 (上) (第4卷) [M].成都:四Jl1大学出版旌 ,1997:6.

 [8]秦孝仪主编.卢沟桥事变史料 (上),革命文献 【1].第 106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 .1986:272.

 [9] [日]日本外务省鳊.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 (1840- - 1945) (下卷) [M].原书房,1963:38.

 责任编辑:严 瑾 雷霭圃 ⋯ ⋯ 一⋯ ⋯ ⋯ ’一⋯ .E|》

篇二: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

史 物2014 · 3 历史 上 的 第

 二 座 “ 黄 埔 军校 庐 山 军 官 训 练 团 记 ’ "

 庐山.

 名山。

 苏东坡曾感叹: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 进入2O 世纪. 葱茏俊秀的庐山成为中冈五光 十色的政治舞台.

 - j 中困现代政治的关系紧密相联 在中冈 近代史上. 庐山披挂着浓重的政治色彩 I926 年 l 1月 26 日. 北伐胜利后. 阔民革命军总司令蒋 介石第一次来到庐山 1 0 天后,闲民党中央首次在庐山开 会. 研究“整理军事政治问题” 蒋介石从此便格外钟情于庐 山,

 从 1926 年至 1948 年(抗战时期除外). 蒋介石有 l5 个 年头 庐山常住 . 运作 民政府中枢机器. 召开有关政治 、

 军事、 外交、 经济等方面的会议 庐山成为国民政府“夏都” 、

 “政治山” . 南京政府之外的第二个政治巾心。

 身存此山中 庐山军官训练团团长陈诚陪同蒋介石检阅受训军官 蒋介石在庐山的重大活动. 首推创办暑期军官训练团。

 时间. 庐山成为国民党党政骨干 、 情报人员 、 财政管理等 高级人员培训基地, 极力培训军政人员, 蒋介石甚至把这里 看成第二个“ 黄埔军校” 。

 庐山军官训练团章程明文规定:本团直隶于国民党军 事委员会委员长. 学员资格为上校以下、 少尉以上之各级军 官。北路军各团每期派 1名团长或团副、 1名营长 、 4 名连 长 、 13 名排 长 上山受训 . 分 3 期派 f+{从团长到排长的所有军 官. 各师、 旅中下级军官, 亦得酌量派送。

 训练时间定于 7 月

 至 9 月, 每期训练满 2 星期. 限两个半月训练完毕:训练团 章程及学员召集电令立即下发给北路军各部队。共计划训 练各级军官 7598 人 随即指派南昌行营第 3 厅厅长刘兴,第 5 军剐军长刘 绍先和行营运输兼总务处长林湘为正、 剐主任. 调各方人员 一组成的筹备机构的5 个组迅速开始运作. 即:

 购置、 运输 、 交 通组 . 营地侦查建筑组 . 操靶场侦查建设组, 设汁纽 . 文书 组。刘兴 自带少数人员留守南昌主持T 作. 派刘绍先 、 林湘 牢大队人马负责庐山筹备事宜。

 庐山训练筹备事务异常繁复. 主要分为两大项:I. 修建 军官训练团营地;2. 调集军官训练团所需各项物资。

 2O世纪 3O年代, 牯岭已成闻名世界的避暑胜地. 蒋介 石计划庐山训练规模庞大 、 严整 蒋介石为营址事. 至电陈 诚. 令设立海会寺(隶属星子县) 人与年岁较 老不能爬 山者驻牯岭 选址海会寺、白鹿洞一带古迹名胜地为庐山训练基地 有几方面考虑:1. 距离庐山较近. 蒋介石坐镇牯岭督办 . 就 近指导。

 2. 地理条件之便。

 坡度较缓. 适合建筑军事训练场 所 ; 同时具备山崖崎岖陡峭地势 . 山地训练的天然条件。

 3. 方便住宿。

 海会寺所有房舍被征作团部驻地(团本部设在 寺内、 各营设于海会寺附近 ), 相邻的 寺稍作修葺安排训练团主任教官、各教官和德周军事顾问 驻地(2 期自鹿洞改为第 2 重伤医院和团部军械库 )。

 4. 泉 石青幽. 松杉郁翠. 公务与避暑两相兼顾。

 首期军官训练. 海会寺营址暂时以简易建筑临时充之 1933 年7 月6 日开T 建设.7 月 16 日基本完成。

 在极限时间内, 完成数干人的衣食住行教. T 作之臣可 想而知。各组人员各履其职, 疯狂T 作:

 勘查 、 设计、 施T 等 各项T 作有条不紊. 调集运输部队 、 T 兵 。

 征用星子县民T

 数干人. 披星戴月. 快马加鞭, 辟建能容纳数千人的操练场 1

 个、 大型射击场 1个、 4 个营集合场、 搭架帐篷几百顶(学员全 部住帐篷) 、 木结构讲堂 l6 座(每座容纳 1个连学员)以及医

 牯岭两个训练营址. “ 文 ” 鹿洞、 龙云寺 、 华严 海会寺庐山军官训练团辕门 ·l 8 1.

 F一

 务室、 餐厅 、 厨房、 浴室、 厕所、 洗脸处、 马厩等等一应俱全。

 安装通讯设施、 射击场设施 、 体育器械等。蒋介石牯岭 住处的无线播音机、 海会寺数十架无线电台、 各营连无线电 收发机 、 有线电话组成通讯网. 沟通顺畅 开辟、 修筑海会寺分别至 射击j 一龙云寺——华严寺——牯岭女儿城以及训练团 驻地间道路网(有些道路铺设石径连接 ). 终使天堑变通途。

 确定及印刷教材. 制定课表、 El 程表, 拟具电文. 发布训 练团人事调令等:

 星子县设立物资与人员转运处 各地的包括枪支弹药、 通讯器材 、 建筑用材、 学员用品等物 资囤积于星子后勤补给站. 加派运输队及民T 人力挑驮. 源 源运至海会寺。

 海会寺训练团辕门. 蒋介石手书“ 天下为公”高悬其上.

 庄重森严:

 右联“ 统一尽忠” . 左联“ 团结精神” ; 训练广场用 块石垒砌的主席台前挂“服从统帅” 巨型横幅。警示庐山训 练的主旨 1935 年完成大礼堂、 大会场 、 委员长官邸、 办公厅、 教 室、 学员宿舍 、 仓库、 运动场 、 游泳池等设施. 国家银行、 中国 旅行社、各商业门点等在此设办事机构。采取边训练边建 设. 经过二年的大规模建设. 建筑设施之完善. 地理条件之 优越. 训练规模之宏大, 勘比当年“黄埔军校” , 毫不逊色。

 虎桥——白鹿洞——大排山 来 自南京、 上海、 南昌 蒋介石视察牯岭庐山军官训练团建筑工地 正在建筑的庐山大礼堂 与此同时.蒋介石责成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迅速筹 备牯岭训练营地。他本人亦特别关怀. 不仅亲自选址. 在丁 程进行中. 时常来此巡视. 有时亲加检验, 施T 是否切实, 意 在使之成为全国唯一之名山学府。

 在牯岭东谷掷笔峰下谷地 、 长冲河旁. 国民党庐山军官 训练团遗址被弥为“ 民国时期庐山 = 大著名建筑” ——图书 馆、 传习学舍、 大礼堂.1 936 年全部丁程竣T ? 蒋介石手谕 ·l 82 · “ 庐山图书馆” 、 亲自题额“ 传习学舍” . 以作学员学习、 住宿 、

 开会之所。

 庐山图书馆为 大建筑之首. 依山傍水, 为 两层宫殿式建筑。

 石头与钢筋水泥结构. 高约 I2 米。

 建筑正 面庄严堂皇, 四角高高翘起的飞檐. 屋脊两端镶嵌的吻 屋面溢彩流光的蓝色琉璃瓦. 无不喻示建筑尊贵, 呈现浓郁 的民族建筑风格。馆藏古文书籍是其一大特色. 藏书最多时 达 l O余万册。

 传习学舍为中国名山上体量最大最高之建筑,占地 8 亩. 高达 6 层. 全部钢筋水泥. 铁制门窗之西式之伟大建筑。

 内部结构似兵营。

 建筑主立面为庄重的纪念碑式. 门头采用 “ 女儿墙”形制。

 烘托建筑的 80 级水泥台阶直线下到广场.

 以示建筑宏伟肃穆的气氛及受训学员特殊荣宠的心理。

 大礼堂. 石头与钢筋水泥结构. 两层, 宫殿式 , 覆琉璃 瓦. 下作膳厅. 上为礼堂. 建筑面积 2554 平方米. 中西合罐 建筑风格。可容纳数干人. 并可放映电影。

 大建筑环拥一个广场 . 蒋介石取名:

 建国坪. 道路:

 建 国路, 桥:

 建国桥。占地面积2 万多平方米, 宏伟庄严华美。

 1937 年.两期高级将领与大中学校长、训导主任之训 练, 影响中外的“ 庐山谈话会” . 均在此地。

 建筑原貌保存 . 已 成历史之名胜。

 庐山训练在蒋介石的全面负责下严格按照 《 军官训练 章程》 、 《 教育计划大纲》 的规定进行 . 其核心内容:

 1 . 思想教 育。

 “攘外必先安内”思想.“礼仪廉耻智勇”传统思想. 确立 对“ 唯一的最高统帅” 的“绝对服从” 、“绝对信仰” 。

 以“ i 民 主义”及其观念作为军队的指导思想 . 恪守纪律, 勤JJl~ iJil练.

 厚以教养等治军思想和中外先进的军事理论思想。

 2. 日常生 活。

 军队卫生建设及部队勤务T 作放在重要位置。

 3. 教育与拉 拢相结合。注重与学生的感情交流. 增进感情, 笼络人心。

 蒋介石遴选部下中最优秀的军政人才,委任嫡系爱将 陈诚为团长. 中央陆军大学校长杨杰为总教官。步兵学校校 长王俊、 _ T 兵学校校长林伯森、 交通司司长玉景录 、 中央军 校教育处长李明灏 、 军政部军医司司长陈辉 、 南昌行营笫 4 厅厅长朱怀冰分别担任战术、 筑城 、 通讯、 射击、 卫生(2 期增 设 )、 政治主任教官。各教官由军事训练总监部从各级各类 军事学校抽调优秀的射击 、 通讯 、 T 兵 、 炮兵等人员担任. 随 同军事训练总监部总监朱培德和军事训练总监各兵兼官长 于 1933 年 7 月 10 日抵达牯岭. I 1 日. 在牯岭饭店举行全体 教官和(德国)顾问会议, 蒋介石亲 自出席 . 朱培德主持会 议. 内容为庐山训练的内容、 目的、 意义, 介绍 军事形势 . 分析历次围剿失败原因及战略战术等问题, 蒋介 石就庐山训练要旨和方法作长篇训示 .指H {此次训练唯一 目的——“ 剿共” 。

 1933 年 7 月 l8 日. 庐山军官训练团在海会寺营地举行 首期受训学员开学典礼.开学典礼庄严隆重.举行升旗仪 式, 唱国旗歌、 党歌后. 身着戎装的中央军各级军官. 肃立着 聆听蒋委员长的训诫。蒋介石致辞并对全团师生提出殷切 期望:

 开办这个训练团. 关系“革命” 之成功. “ 党国” 之成败 及各“ 个人”之生命 , 希望大家振奋精神, 担负救国救民责 栋连体的 ,

 前围共两方

 庐 山军官训练 团学 员举行升旗仪式 臣 从命令. 痛改譬 }}误. 杀身成 庐山iJq_ ~ i期f tIJ蒋介石亲『 I 为学员授课 、 训话. 加强思想 . 复兴事业 .增强学员理想信念和纪律观念 主要 论:

 《 庐山训练 义‘J 节命I j{『 途》 《 军人唯一的宗旨为f :

 耻》 《 苹命军人崇尚气 》 《 庐山军官Ⅲ与黄埔军校 大使命》 《 知耻诚意 决心》 《 革命的心法》 等 政治教学主任教官为中将朱怀冰外.另从南 将级教官娩席儒 、 傅恒伯 、 舒适等人. 该组教官主要负 学员的政治教育 、 精神敦育. 学习科口有《 中 £ 遗I 黼》 《 曾【 闾藩和胡林翼治兵语录》 《 剿匪手本》 《 剿匪 训练委旨》 《 阵中必渎》 《 阵巾反省》 《 军人四要》 等 庐【 【 J训练的军事课程.主要 爱物》 《 励忠力 行背渊 之命运》

 南

 础训练和战术洲练 ~lliJ)l练课程主要内 搜索 、 联络 、 侦探 、 警成 、 掩护 、 观察六项原则‘J 确文 、

 :

 1. 熟练掌抛, f:

 运tttt i :

 - "g 作战 、 静肃、 秘密I儿 {大爱豢、这址 分析n 身状况及红军战 础 f:

 制定的 . 泼作为g -础训练的重要内容 .

 及J扑 战术{ii{习巾摆 十分重要的地位。2. 战术 1 的 I

 集合” 策略、3. 受伤 退 、 被俘小屈 、 受命 辱的 各科 、4. 服从命令 、

 战术训练为重点教学绀. 最为蒋介石 、 陈诚所重视。师 Iq 藩、 胡林舆“ 战术守势. 战略攻势” 之战术思想. 作为 的最重 要技能 。

 学科“ 特别注重山地战术” . 即以山地战为主要内容的 演练 教学内 :

 I. 战术方式:

 正面突破; 包闱或 Lj 正面 交栩运Itj ; 埋伏 2. 战术中心原则:

 主动地位; 冒险犯难;

 决战 3. 作战技术:

 苦练爬山; 娴熟掌握“ 六项原则”及 l 要裘” ; 便装远探. 轻装急进. 秘密敏捷 . 夜行晓袭。

 4. 使 兵(炮兵‘j 步兵合作为山地战之灵魂 )。

 术科主要为连 、

 、 l才 1攻防埘抗演习 、 行军 、 撤退、 反伏 墅 遇战等柯炎作战事项 . 两科教学项目繁多. 内 各针 l训练课 :

 I. 射击组课程主要存步枪、 轻机枪、 重机 _ 本射击受领及射击演习、 战。

 I. 射击.构筑阵地 ‘ 罐垒 , 步兵、 T 兵筑城学 . 架桥学 . 爆破学 括选择和构筑阵地、 阵地障碍 卜 j 被裰 、 给排水设备、 硼 庞杂。

  2. 筑城组训练重在 蒋介石视察海会寺庐山军官训练团 及碉堡群等。3. 通讯组侧重实用技术, 包括部队战时通讯 联络方法、 各类通讯器材性能及使Jl{(2、 3 期增设1一 兵连f『

 线 、 无线电排)。4. 根据山地战的要求. 特别增加具有 、 I

 婴 求的 I 生训练和辎重训练的内容。前者讲授和演练军阵 Il 牛、 战时卫生勤务 、 战场救护等. 辎重训练着重山地物资输 送和火炮等重武器的山地搬运。

 为增强庐山训练的教学力量.蒋介石从南京政府外 顾问} 才 1调来“担任学术科指导之德闰顾问多人(约 10 人)” ,

 ‘J 中闻教官一样. 既担任教学T 作. 也区接下到营连指导训 练:

 旨席顾问阔次, 担任战术教学指导, 作过多次战术演ill:

 ;

 通讯顾问史托茨纳, 负责讲授军川信犬 、 信鸽、 f^j 光通讯器、

 信号枪、 信号弹、 无线电等通讯器材的使ffJ‘J 指导演习。

 庐山训练尤其注重基本战术原则的教学 都要进行连 、 营 、 团山地实战演习 告演习经过, 并从实战的需要m发. 作讲评 、

 所有教官 与学员一起参加训练,

 艰 l933年 9 月 l 8 日. 全体学员训练结求。

 发给L #业 义凭.

 赠蒋介石照片 i 张. “军人魂” 短剑 l 把, f:

 刻 “成功成f :

 蒋巾正赠” , 以示牺牲决心。

 受训学员毕业叫到原部队. 负柯 再行埘其部下训练之责。

 “在庐山两月, 对于军官之训练. 经理之褴饬. 战 I· 力之 充实. 内容之刷新, 成效卓著. m人意料” 。蒋介石对, 卢山训 练给予 r 极高评价 。

 1933 年 l 0 月. 蒋介石亲任“剿共” 一 】

 令. 指挥庐山训练 军1 = 『 为主体的 65 个师约 1 00 万人的兵力. 对中央红军发动 第 5 次“ 围剿” 。受训军官充当战斗主力的 猛. 加之红军方面受制于错误路线指挥 , 红军第 5 次反“¨习

 剿” 失败。随后, 红军长征作战略转移。

 1934 年 7 月至9 月. 蒋介石继续 海会寺举办“ 阚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陆军军官训练团” . 分3 期渊训全闰各地校肖 以 I

 的中高级军官。蒋介石白兼团长. 任命陈诚为剐团长。

 此时国内形势发生变化.“9· I8” 事变. H 本侵略征服 巾I司的野心昭然若揭。庐山训练以灌输“ 民族意识” 为训练 日标。蒋介石多次连续赴海会寺. 对受训学员作精神训话.

 效忠、 服从仍是讲话主题. 同时阐述 日本侵华历史. 抵抗侵 略的战略战术, 军队的精神力量及军事技术教育等。

 若眼现 运川,每期 每次演习结求时部l螫报 起晚睡. 同受褚热 、

 【 屯 党军来势凶 ·l 83 ·

 ...

篇三: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

史文苑》 2016年第11期 上半月红色旅游HONGSELUYOU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先后在庐山人民剧院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后通称为庐山会议),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庐山上有庐山会议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多位中共领袖人物旧居。庐山会议旧址及领袖旧居群(上)庐山会议旧址位于九江市庐山河西路504号,原名庐山大礼堂,为传习学舍会议礼堂,由国民党中央党部于1937年建成,曾是蒋介石培养国民党骨干的重要基地,解放后改为庐山人民剧院,1980年以后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保留1970年时的会场布置);石木二层结构,总面积2500平方米。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访问:1932年蒋介石在庐山 庐山 蒋介石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