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5篇

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5篇

时间:2022-09-14 13:4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5篇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加强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政府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機关管理与服务的方方面面,要把握轻重缓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5篇,供大家参考。

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5篇

篇一: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政府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機关管理与服务的方方面面,要把握轻重缓急,确保各项事务有序开展。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政府机关进一步完善日常行政事务规范,也给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带来新的改革挑战。因此,各级政府机关应贴近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全面客观分析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中的难题,采取有效的化解措施,更好地推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鉴于此,文章结合新形势下县级机关行政事务管理要求,总结了机关行政事务的主要特点,分析当前各项工作开展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一、新形势下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特点

 政府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机构,发挥着社会治理与服务的重要功能,政府机关各项事务的有序开展,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关键的影响,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新形势下政府机关工作有序有效扎实开展,更需要强大的管理保障能力,以推动机关事务的执行与落实。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真正理清政府机关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保证各项政策的有力实施,才能在各项事务管理中发挥出管理效能,确保行政管理工作质量,更好地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服务。

 目前,机关行政事务是实施社会治理的“窗口”,发挥着上传下达、对外交往等诸多功能。提升机关行政事务的层次,必然需要更加科学、系统、完善的管理方式,以增强政府机关的执行力、保障力与服务力,切实满足新形势下对政府机关的职能要求。相对而言,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主要具备如下特征:第一,掌控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核心,在工作中始终能够着眼全局,以敏锐的眼光综合考虑问题,竭力寻求解决方案;第二,推进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在实践中要把握工作重点,做到与时代同步、与群众需求一致;第三,强化各业务机关的沟通,在处理行政事务中能够统筹协调,进而产生综合的管理效应,保障各项事务快速贯彻落实;第四,做到随机应变处理复杂问题,尤其是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权威的问题,以塑造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现阶段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如果机关未形成完整缜密的管理工作体系,势必会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形成有效的管理路径,依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政府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的需要。首先,政府机关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各个业务机构的沟通协调,形成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的机制,充分吸纳各个环节的意见、建议,建立有效的行政事务管理交流窗口,以便及时解决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其次,在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各级应注重指导与汇报制度落实,切实将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细化完善,降低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的难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畅开展。最后,根据当前形势的标准和要求,全面理清管理工作职责,规范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及要求,避免以往重复管理、多头管理的问题,发挥好各级机关的行政事务职能,满足日常事务处理的需要。

 反观当前政府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现状,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尤其是在管理体系的健全上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基本上由机关事务管理局、后勤服务中心、办公室的行政股负责(县级),因此在各项事务的衔接上,存在着环节复杂、内容重叠、职能不清等问题,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决策的执行。这种多头管理的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方式,会产生管理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在工作的执行中影响顺畅性,甚至会产生相互制约的问题,导致管理功能难以发挥,无法高效地进行处理与改进,也成为机关行政事务受限的主因。

 (二)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理念发展滞后

 众所周知,管理理念是决定管理层次的关键,影响着最终的执行效果。因此,要想推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能力的发展,应以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作引领,以此来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反之则会严重制约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但从目前的管理形势来看,由于受到陈旧管理理念的影响,机关行政管理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一方面,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制滞后,在思想意识与管理方法上,存在与现代管理要求脱节的现象,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意识不足,无法在各项事务中充分发挥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参与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的人员,缺乏创新理念的引领和促进,在工作方法上存在固守老规矩和利用惯性思维,面对各类问题时处理效率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进程。

 (三)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沟通 渠道不畅

 总体而言,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体现为服务性质,机关行政事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以来,各类行政事务管理时效性大幅增强。但与此同时,一部分传统的沟通协调方式仍保留沿用,如会议、电话、当面汇报请示等,其虽然具有长期实践的基础,但与新形势下的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难以契合,无法使管理效率得到保障和提升,整体推进速度受到限制。另外,由于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涉及诸多业务,如何实现有效地管理衔接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加之信息化管理应用能力不足的实际,导致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滞后,无法展现出当前的技术优势与管理创新,更影响了沟通渠道的建立与完善。

 三、新形势下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优化策略 (一)精准工作职责,优化管理流程

 政府机关行政事务事关民生大计,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流程冗杂,就会置政府机关各项工作于无序。发挥好办公室枢纽功用,应进一步强化精细服务,再造管理流程。严格按照上下贯通、左右沟通、内外联通的精细化要求,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突出重大部署、重要会议、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过程台账管理和痕迹管理,做到工作目标细化、任务量化、责任强化,把精细管理落到实处,实现办文、办会、办事高质高效。实现流程再造应强化层级把关意识,与时俱进理顺机关办文流程,

 前移复审环节,实现办文及办会会前、会中、会后主要流程标准化。强化干部学习常态化及请假审批和外出报备等干部日常管理精细化制度,持续提升干部规矩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瞄准工作重心,妥善处理事务

 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内容繁杂,要实现全面管理难度较大,并且受管理力度的限制,往往会导致首尾难以兼顾的问题。因此,针对以往行政事务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应当加强对管理方式的调整与细化,一方面,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内容,合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或方案,切实做好工作对接与执行,保证眼前事务能够得到有效地處理。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好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特别是事关单位发展、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务,要重点分析、靠前解决,正确处理好统筹与精细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顾全大局、事无巨细,推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发展。

 (三)建立畅通渠道,完善反馈机制

 针对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中沟通不畅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应结合实际,积极开辟全新的沟通渠道,提升多元化管理的能力,确保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处于高效状态。

 首先,建立网络反馈平台,即依托全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将行政事务管理向网络平台延伸,将各项业务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为对口单位提供必要的参照与指导。其次,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处于新形势下的行政事务管理变化速度快,要想全面了解真实的管理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调查反馈机制,通过正面问题的挖掘与分析,及时找到工作提升的着力点,使工作开展与完善更加便捷。最后,开放移动终端服务,利用微信、钉钉移动平台优势,开通工作交流反馈渠道,让更多的被服务者参与其中,以提升工作的落实及辐射效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政府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改革应责无旁贷敢于担当。政府机关不仅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要做好基础性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利用全新的管理思维、创新的管理方法及科学的管理技术,不断推动工作质效的发展,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突出问题,找准革新的关键节点与重要环节,切实打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管理模式。同时,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参与管理的机构及人员,必须切实做好配合与协调,并建立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全面服务于一流、有序、高效的政府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篇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正式使用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概念,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机关基层党组织性质特殊,位置重要,既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又是落实工作的“枢纽”。

 虽然党的制度改革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和完善,然而对机关基层来讲,党的制度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原则性和指导性,在实践层面缺乏操作性,导致出现党的制度执行不彻底、党内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等问题,堵塞了“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制度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严

 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权威。机关基层党组织制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化基层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 1 、党的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制度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规范党的执政行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制度建设,关系到党的正确路线的制定、巩固和发展,关系到党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全党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关系到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一句话,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制度建设,是党巩固其执政地位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2 2 、党的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矛盾和焦点不同,管理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党的发展同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一样,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党内的矛盾和问题不同,工作的重心不同,制度建设的侧重点就不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党的重大决策,逐步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相配套、

 与国家制度相衔接的党的制度体系,推进了党的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但是,从整体上看,党的制度建设在有些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党的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发展现状,不断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

 3 3 、党的制度建设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建党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党的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制度的权威性不够,执行力不强。再好的制度,如果缺乏权威性,执行力不强,也是形同虚设。观察和分析党内生活中一些不正常现象不难发现,除了实体性制度不够健全外,程序性制度和监督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导致现有的制度运行的权威性不够和执行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不是不懂得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意无意地违反制度,主要原因是对一些违反制度者漏监、漏查或惩处不严,不足以引为警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打了折扣。同时,由于对执行制度缺乏强有力的保障监督机制,导致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也比较突出。因此,现阶段提倡继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也是解决党的制度建设本身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4 4 、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党的制度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内容相当广泛。从横向看,主要有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具体又可分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和其它非党组织的领导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民主集中制、党内监督制度等等。从纵向看,有党中央以及省区、市、县各级党组织制定的党内制度。在此意义上,基层机关党组织制定的党内制度,可以看作是党的制度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基层机关党组织而言,党的制度尤其是党中央制定的制度管理的范围是全党,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其主要突出原则性和指导性,而往往在具体操作性上有所欠缺。基层机关党组织制定的党内制度,就是要将这些原则性的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使其在实践层面更具操作性。因此,基层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可以看作是党的制度建设的细化和延伸。

 二、基层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1 1 、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的核心。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力膨胀和权力腐败。自去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下大力气惩治贪污腐败,一大批省部级高官纷纷落马,社会一片叫好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一些官员逐步滑向贪腐深渊的警示教育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官员之所以可以长

 期、巨额地贪污腐败,根本原因在于对党内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尤其是对各级、各单位“一把手”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权力失衡和独断专权,由此给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扎紧制度的笼子”,在实践层面防止独断专权。只有一个个基层的党组织、基层的部门单位杜绝了腐败的滋生,全党、全国才能杜绝腐败。

 2 2 、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关键。对于基层机关党组织而言,其制度建设主要是对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制定的制度在实践操作层面进行细化和完善。那么,如何围绕“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这个核心进行制度设计呢?其实,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别出心裁地制定更加“特色”的制度,关键在于把“民主集中制”这个党的根本原则执行好、落实好就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党在规范和监督党内权力运行方面的制度很多,已经比较完备了,问题就出在执行和落实的时候走了样。“民主集中制”本就是为规范权力而设定的,但当前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民主集中制”上。最突出的就是“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力,往往侧重“集中”而忽视“民主”。主要表现就是,不管其他人的“民主”意见和呼声有多高,最后都被主要领导的个人意见给“集中”掉了,实际上就成了没有“民主”只有“集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主集中制”反而成了独断专权的合理借口和“帮凶”。我们党

 提出的“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以多数人的意见为“集中”,少数服从多数,而现实是多数人的“民主”服从了主要领导个人的“集中”,是多数服从少数,这与“民主集中制”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如何真正地、彻底地执行“民主集中制”,是基层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

 三、基层机关党组织制度建设的重点 1 1 、完善民主集中制。由前述我们知道,当前的民主集中制往往成为专权之下的“民主通报制”,不是以多数人的意见来决策,而是把主要领导的意见通报给大家,让大家心照不宣地行事,给独断专权披上合法的外衣。其实,要改变这一现状也很简单,只要改变一下民主表决的方式就可以了,即把“举手表决”变为“无记名投票”。这样,多数人才敢真正地民主发声,真正地表达自主意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只有民主的真正实现,独断专权才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才会减少腐败发生的几率。

 2 2 、完善党组织成员的岗位职责。人员岗位职责可能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有,但问题出在这些岗位职责只规定了成员各自的职责,但对于履行这些职责的权限却只字不提,这就给专权、腐败提供了可钻的空子。所以,岗位职责不仅要明确机关党组织成员各自“应该干什么”,还要明确“应该怎

 么干”,就是要给权力拴上“笼头”,明确每一项职责的权力范围,明确哪些职责可以单独决定处理,哪些职责必须要集体民主决策处理。这样的岗位职责,才能从源头规范权力运行。

 3 3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基层机关党组织的人事管理制度也要以充分发扬民主为导向。其一,党组织成员可以单独提出人事变动特别是干部调配任用的议题,交由组织集体讨论,打破是否进行人事变动、变动谁由主要领导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其二,对拟变动任用人员是否任用或是否向组织推荐任用由组织成员集体经过无记名投票民主决定,杜绝以个人意见为依据。其三,党组织成员可以单独提出对失职、不称职人员的人事变动议题,交由组织集体讨论,杜绝对干部的监督以个人意志为决定的现象。

 4 4 、完善会议制度。由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这是我党“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要使机关党组织召开的会议更突显“民主性”,主要要在四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会议议题的范围,明确哪些事项必须由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防止个人决策和私下决策;二是会议召开的时间,除了定期召开的以外,要赋予特殊情况下党组织成员多人联名提请召开临时会议的权利,防止开不开会个人说了算的现象;三是会议议题的提出,除正常情况下由机关办公

 室汇总提交的以外,应赋予党组织成员以及普通党员多人联名提出议题的权利,防止出现“该上会的不上会”现象;四是议题的决策,应明确规定以党组织成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决定,使决策结果更加真实的反映民主意愿。

  制度建设是民主法治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主完善、人权保障、法律至上和法制完备,这是当今民主法治时代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而制度则是实现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基层机关党组织要在制度建设上,通过民主来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行,通过规范权力运行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政治风气,进而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篇三: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一) 体制不健全, 缺乏制度建设, 职责不明确。

 (一)体制不健全,缺乏制度建设,职责不明确。(一):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篇

 虽然制度建设对公司的改革、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制度缺陷与体制、机制背景相缠绕。

 1、制度“缺位”。

 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方面管理制度“缺位”。例如,对于“采购管理”,作为集团公司级管理制度仅有两项:《供方管理程序》、《物资采购管理程序》,显然,对于物资采购种种复杂的环节,这两个制度是不能完全涵盖或是十分粗放的。尤其是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的管理上,与各单位在职权的划分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定额管理、计划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程序等管理环节上,均没有公司级公开的、透明的和硬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只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即便是这些制度,也年代很早,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也增加了职务犯罪和不作为的风险。

 二是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岗位职责”及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缺位”。这主要表现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 “一把手” 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标

 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这是武钢这么多年来对领导干部管理的“软肋”。对各级领导只有任命书,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描述和权限、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绩效成长目标的规定。没有“明责”,就无所谓“负责”;没有绩效成长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形不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配套管理机制,这在一个“法治”企业里,是不能允许的,因为,出现“官司”,企业准输。公司长期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是一些干部责任心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

 2、制度“失修”。

 这主要是指许多管理制度年代久远,跟不上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发展的步伐,跟不上公司体制改革的步伐,跟不上管理及技术进步的步伐。据统计,公司 98 年以前颁布(含无年号)的管理制度有 289 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 42.19%,而 95 年及其以前制定的管理制度有 135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 19.85%。这些管理制度可能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依据与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不对应,表明管理制度政策法规依据“缺失”;二是管理机构名称与现行组织机构名称不对应,表明实施管理制度的主体“缺失”;三是业务流程与现行职能职责划分不对应,表明开展工作的有效程序“缺失”。

 近半数的管理制度“失修”,必然造成企业管理大面积的“有法难依”。其结果是:维持符

 合法律政策精神的企业管理,维持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要么是靠多年积累起来的管理惯性、传统和“约定俗成”的办法,要么就是依靠人来强行推进,所以,公司会议多,“纪要”多,协调多,牵扯领导精力多,必然增加了的管理成本。

 管理制度存在的这些缺陷与管理体制、机制上某些缺陷混淆在一起,往往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正因为如此,管理制度的缺陷容易掩盖体制和机制的上原因,实际上,管理制度的缺陷是管理机制缺陷的一种表现,例如,备品备件的计划管理几乎是零,就是如此:公司局部存在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制度第二,领导第一”的管理机制以及轻视“细节”、“过程”以及方法和手段创新的习惯,才是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增大了制度建设的难度。【(一)体制不健全,缺乏制度建设,职责不明确。】

 (二)制度形成与现行“立法”方式相依存。

 制定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的一项“立法”工作。好的“法”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坏的“法”就会给企业到来麻烦。推进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要避免坏的“法”产生(主要是指“违法制度”、“设租制度”、“打架制度”)。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从公司大局出发,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来考虑管理制度制定的问题。

 但是,现行的公司级管理制度的产生方式是各个部门自己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动议,自己草拟,自己组织讨论,自己(经公司办公室)呈送战线领导审批、下发。

 这种管理制度的形成方式存在三种弊端:

 1、过分依赖部门自身的“自觉性”。部门管理水平高,对管理制度重要性认识深刻,则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高一些,公司在这个专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就会健全一些。反之,管理制度就会有“缺位”现象。这给公司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带来一定的风险。

 2、集“立项、草拟、审核、批准”四权于一身,一方面很难消除因部门(战线)因自身知识、经验及了解情况的局限性,而使管理制度“挂一漏万”,接口不清,

 流程模糊;另一方面很难消除部门在制定公司级管理制度时,仅从自己部门利益出发,“扩权”、“设租”,致使管理更不合理的弊端。即使有讨论、会签,但是否采纳参与、会签者的意见最终还是取决于部门自己,进而带来“违法制度”、“设租制度”、“打架制度”出台的风险。

 3、制度建设本身在一些部门的企业管理策划及计划中,是最不被看中的事情,因此,不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常常是想起来制订就制订,想不起来就不制订;今天匆匆忙忙制订一项管理制度,明天就发现有问题,赶快制订一个补充规定。制度建设与部门专业管理的系统性、前瞻性脱节,造成管理制度质量不高或过多过滥。

 (三)制度执行与现行“执政”机制相冲突。

 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执行,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因此,按制度办事,“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至关重要。

 但是,管理制度执行与现行的“执政”机制存在三个“冲突”:

 1、与“领导第一,制度第二”的观念和机制相冲突。领导超然于制度之上,是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的重要原因。管理制度在规定业务流程时,实际上也就对领导的管理方式实施了约束。但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包括公司领导对管理制度及相关流程并不了解,或本身执行管理制度、按相关流程办事的意识淡薄,在办理具体事务时,饶过管理制度的规定及相关主管部门,直接找公司领导,而公司领导也习惯这种方式。尤其是一些部门和单位遇到按管理制度及正常程序不应办、不能办的事的时候更是如此,致使管理制度落实难,主管部门被“架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管理秩序。这种“领导第一,制度第二”的机制长期下

 去的结果,是“法治”观念淡薄,人治色彩浓厚,造成开会多,“纪要”多,协调多,管理成本极大,同时,不在意管理制度,不遵循管理制度风气蔓延,管理制度和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受到极大地挑战。

 2、与“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大”的观念和机制相冲突。“出了大事不害怕”是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的根本原因。“大事”牵扯进的领导多,层次高,而处罚必须由公司领导直接做出决定,别人不能代替。这就把人情、面子以及“政治影响”等直接摆在了公司领导面前,因而这是公司领导最不情愿做的事情。例如,6 号高炉失火,不了了之,至今没有哪一位领导受到处罚。而“小事”则不同,处罚决定由部门做,基层做,公司领导还可以在旁边严厉要求各单位、部门“严格管理”。这种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一是“领导责任追究”形同虚设——在公司不知多大的事情,领导才被追究。久而久之,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了“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大”的总体看法。二是导向作用十分有害。有些单位或部门,在本单位、本系统某层面出现问题时,往往不是从公司全局利益出发,严格考核,而是从本部门、本单位利益出发,或者与出事者一道结成“攻守同盟”,一致对付综合管理部门和监督检查部门,而综合管理部门和监督检查部门最终还成为“输家”;或者“大事化小”,“避重就轻”,只对当事人处罚一下了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例如,今年 6、7 月份三炼钢频繁发生设备事故,按公司管理制度,有些已达“较大”、“重大”级别,但主管部门极力袒护,使考核难以果断实施;而在 10、11 月份,三炼钢又频繁发生漏钢事故,影响月产量,没有谁受到处罚。

 3、与“重制订,轻检查”的观念和机制相冲突。重制订管理制度,轻检查督促是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制订管理制度的职能与检

 (一)体制不健全,缺乏制度建设,职责不明确。(二):体制建设

 关于集团体制建设与职工职业素质相关问题建议书

 就现阶段金诺集团,各部门职能体制建设与职工职业素质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现今人力资源部提出的工作计划书。

 体制方面:

 一.现阶段公司职能部门的框架不清晰,上下级归属不明确。

 二.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内部,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切合实际的有效管理条例。

  三.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详细明确的权利责任有效分工,以及合理有效的合作协助工作的团队意识及方法。

 四.各部门内部,缺乏工作计划安排,人员职能分工不明确,岗位定性不规范,需要建设符合本部门切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明确详细工作守则。

 职工职业素质方面:

 一. 公司现有职工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际岗位工作经验,专业

 水平有待提高。

 二. 各部门职工对岗位职责无概念,职业素质修养有待提高,缺

 乏对部门及岗位流程化办公的概念。

 三. 对企业的认同感及责任感较少,团队意识较差,竞争意识,

 工作状态有待提高。

 解决问题建议方法如下:

 体制建设:【(一)体制不健全,缺乏制度建设,职责不明确。】

 一. 在董事长的指导下,各部门负责人帮助下,建设全公司详

 细明确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之间归属关系的建设。

 二. 由人力资源协助各部门负责人,建设各部门内详细的管理

 结构与符合实际工作的管理条例。

 三. 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沟通与相互学

 习中,提高部门之团队合作意识及效率。

 四. 由人力资源协助各部门内部,,明确人员职能分工,岗位规范化,建设符合本部门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明确详细工作守则。以及制定详细有效工作计划。

 职工职业素质:

 一. 做好高级人才招聘储备工作,在公司现有人员中挑选有学

 历有能力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包括:企业忠诚度,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竞争意识,业务水平,工作状态的调整等。)

 二. 对各部门职工进行岗位职责,职业素质,部门及岗位流程

 化办公的概念学习,以来提高工作规范化,高效化,素质化。

 三.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通过企业各

 种文化活动,技能比赛等方式,增强职工对集团企业的归属感。

 四. 建立合理的工薪绩效考核制度,制度为准绳,业绩为根据,

 以“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方针,来提高职工的业务水

 平,工作效率,竞争意识,改变松散的工作状态,深挖职工劳动潜力。

 因来公司时间较短,对集团公司还未有切实而深入的了解,申报以上建议,如果错误或者不恰当的地方,请集团领导给予批评改正。

 建议人:滕兆祥

  2010 年 8 月 14 日

 (一)体制不健全,缺乏制度建设,职责不明确。(三):2015 完善制度建设

 第 1 篇: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是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的制定和制度的执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不去制定制度,执行就没有依据;没有执行力,制定的制度就没有生命力,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可以说,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

 制定出好的制度是制度建设的前提。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在建章立制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制度制定的科学化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三性”上:一是全面性。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各项制度,力求覆盖反腐倡廉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构筑全方位的制度防线。二是针对性。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呼声最高、最为关切的地方抓起,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环节突破,围绕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核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着力降低权力集中和垄断造成的风险。三是可操作性。杜绝软话、活话,尽量减少自由裁量空间,严防制度之间相互掣肘;不仅健全实体性制度,而且健全程序性制度;不仅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而且明确规定违反了怎么处理;不仅做到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相配套,而且做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套,确保制度可行、管用。

 执行好制度是制度建设的根本着眼点。离开了执行,再好的制度也没有意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为此,需要夯实”三大基础”。首先,夯

 实思想基础。广泛宣传制度,深入学习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制度、崇尚制度、遵守制度,增强制度意识,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其次,夯实群众基础。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执行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以遵守制度为荣、以违反制度为耻的浓厚社会氛围。再次,夯实作风基础。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制度的执行,敢于碰硬,勇于较真,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以及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的好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文件代替贯彻、以会议代替落实、把制度停留在纸上嘴上的形式主义;处处、时时、事事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做到有法有纪必依、执法执纪必严、违法违纪必究,毫不妥协地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迁就,绝不放过,形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良好局面。

 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关键在领导。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来说,提升制度执行力也有一个”两手抓”的问题:一手抓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强化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

篇四: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触摸中国TOUCH CHINA中国航班CHINA FLIGHTS摘要:行政事务管理是机关单位内重要的工作内容,关系到机关单位内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随着党和政府机关内各项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对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特点分析入手,研究了现阶段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提升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效果的相关措施。关键词: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问题;改善措施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主要为机关内的各项日常管理事务,例如,办文办会、接待来客、后勤补给、车辆使用等,内容非常繁杂,涉及到的方面也相对较多。为了做好省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实效,对现阶段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意义。1 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特点首先,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属于一项服务性工作,是整个机关运转的核心处室,特别是对于领导的指示批示、上级的文件通知等,均通过行政事务管理处室传递给具体负责处室,整个工作内容不仅服务于领导,同时也服务于机关内各个处室。其次,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内容非常繁杂。不论是机关内的大事还是小事,通常情况下均需要通过行政事务管理环节,这就导致整个工作内容非常繁杂,一旦出现了疏漏之后,带来的影响也相对较大。第三,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标准较高。虽然行政事务管理任务相对繁杂,各种类型的琐碎事项较多,但是不论大事小事,均需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整个工作标准非常高。2 现阶段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各相关部门配合力度有待提升在机关单位内,行政事务管理是一项具体职能,工作对象主要为机关内各处室,需要再各个领导、部门等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因此,其工作质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相关部门配合程度的影响。但是从当前部分部门配合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来看,仍旧存在重视程度低、配合主动性差的问题,特别是在遇到具体任务的承接落实时,相互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降低了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与质量。2.2 行政事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虽然机关内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直在开展,但是由于受到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点多面广的影响,部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仍旧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例如,在办会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会议,由于未从制度规章的层面上进行具体的细化完善,导致各项工作在开展中并没有呈现出体系化、规则化,虽然看似非常忙碌,但是仍旧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小漏洞、小问题,一旦涉及到一些关键领域,给整个会议办理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突出。2.3 行政事务管理培训工作开展偏少由于受到日常工作繁杂且各种类型突发情况相对较多的影响,行政事务管理人员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工作,导致人员整体理念并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培训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与对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升重视不够有直接关系。3 提升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效果的相关措施3.1 对各个机关部门的责任进行细化明确针对当前在开展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的问题,全面强化对各个部门责任的细化明确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中,应当由机关主要领导牵头,由行政事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由各个机关处室具体操作,对本单位的具体职能进行再梳理、再细化,形成最新的机关处室责任分工,确保各个处室的责任明确、任务具体,捋顺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处室承担的配合责任。此外,持续强化各个处室的配合意识,对于推诿扯皮的处室旗帜鲜明进行惩处。3.2 进一步细化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制度针对当前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头绪较多、标准较高、时间较紧的情况,应当从体制机制的角度对各项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在具体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细致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提炼、完善,确保各项工作内容形成一个有机闭环,各项工作内容均处于全面有效的掌握之中。此外,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有效从制度的层面上进行完善提炼,特别是取得的一些新经验、新做法,应当及时进行总结提炼,从体制机制的层面将这些好的做法固定下来,从而为更高水平的提升行政事务管理水平,打下稳固的基础。3.3 强化对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针对当前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标准持续提高的实际,全面加强对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打造出一支过硬的行政事务管理队伍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形成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轮训制度,在轮训时,可采用到上级机关“以干带训”的方式对干部工作能力进行提升,特别是年轻干部,更应当到更高的平台上去锤炼自己的行政事务管理本领。同时,也可采用专家讲座等方式,对行政事务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全面细致的传授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技巧,为行政事务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打造出一支过硬的队伍。4 结束语综上分析,全面提升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实效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中,各个机关均应当结合本单位行政事务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探索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新模式,分析现阶段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升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实效。参考文献[1] 王旭东 . 重塑国有企业集团后勤保障业务打造行政事务支持体系[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8(08):252-253.[2] 恽淇丞 .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努力开启机关事务管理发展新征程 [J]. 中国机关后勤 ,2018(04):10-12.[3] 赵峰 , 王磊 , 陈希国 . 法院行政事务管理改革的模式选择和制度设计 — 基于人员分类管理和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背景下的分析[J]. 中国应用法学 ,2017(06):77-86.现阶段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探析

 严卫东 | 江苏省如东县农业农村局。

 。. .。

 。

篇五: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202 -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 科技经济导刊

 2016.10 期当前机关后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形势分析姚

 胤(威海市文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山东 威海

 264200)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具有机关行政管理和服务保障双重职责,是机关单位履行行政执法与监督职能、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机关后勤工作千头万绪,内容涉及到采购、车辆、房产、物资、设施设备、基本建设、水、电、暖、生活服务、接待服务、大楼物业、职工食堂、环境卫生、维修改造、治安及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假如没有一定系统的标准或制度,工作充满随意性,势必会影响整个机关单位的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行政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一直是机关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追求与目标。1 机关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经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改革、理顺,实行物业、食堂、维修等服务外包,建立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均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是,因为后勤工作事务繁杂、人员素质较低、观念落后且人员构成复杂、岗位职责不清、制度不健全以及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1.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领导普遍认为机关单位工作的中心应该放在行政执法、公共事务处理等业务一线上,后勤管理属于次要工作。机关因人员编制紧张,新进人员基本上全部被安排到业务部门,导致后勤人员越来越少,这就造成机关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偏低,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1] 。1.2 机关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近几年,机关后勤管理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合同制职工所占比例较多、自身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等问题。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习惯于采用老一套来解决,不愿意动脑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些都制约了机关后勤工作的发展,降低了后勤工作效率,机关后勤管理模式很难得到创新。1.3 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机关后勤管理方式单一,属于“粗放式”管理,较少借助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近些年,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内部规章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制度已经与时代脱节,制度与制度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有的甚至存在相互矛盾、制约,没有构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内部后勤管理系统。1.4 机关后勤工作效能低下机关内部习惯于采用经验管理而不是科学管理,宏观上制定了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实际的微观操作中,还是习惯于用经验的管理办法,没有对机关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进行程序化的归纳整理,后勤人员岗位交叉,职责不明,导致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效能低下。2 机关后勤管理的发展趋势2.1 建立程序化的操作过程,后勤工作秩序井然有条为尽量缩小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差距,对所有后勤人员制定统一的流程和标准,确保工作的衔接与连贯。制订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梳理、规范每一个工作过程,实行全过程监管,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作用[2] 。后勤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规范操作程序、控制工作流程来促使影响服务工作质量的各要素和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克服了后勤工作的弹性和随意性,增强了工作的“刚性”。

 (1)严格工作程序和规程。将每项后勤工作分解为一个或多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检查 - 改进”的程序来编制作业文件,找准过程之间的衔接,使后勤所有过程组成一个系统、可控的循环。(2)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程序文件的实质是把服务工作过程予以流程化,以利于实际操作。在编写程序文件时,尽量简明扼要,切合实际,一目了然,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记录表格,以利于实施、检查和考核。2.2 建立经常化的改进手段,提高后勤工作质量后勤服务工作的习惯一旦形成,常常多年维持不变,不能与时俱进。而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具有持续改进的功能,通过对体系文件运行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整改,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和新的养分,从而对自身加以规范和发展。(1)开放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每年都组织自查、内部审核和第三方认证审核,确定工作实施情况符合体系的程度,评定体系的有效性,对体系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对一些新的内容、新的载体、新的方法及时进行吸收和融合,所以质量体系不是教条的、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3] 。(2)持续性。质量管理要求组织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区分为建议项、普通问题项和重大问题项三个类别,认真分析问题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服务工作在发现问题后能及时纠正和整改。(3)发展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动态管理,改变了过去后勤工作方法和模式一成不变的静态面貌。对检查中发现的一些不适宜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及时进行调整、修订,有利于提高体系文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后勤工作与时俱进。2.3 全员参与,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全员参与要求领导,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调动每一个后勤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过去学习培训走过场的习惯,使后勤工作人员真正扑下身子去学习质量管理知识,逐步建立质量意识。每一个后勤人员都参与到体系建设中来,通过学习标准、制定文件、持续改进,从往日的被动应付逐渐发展成自觉自愿的行动,提高了机关后勤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资料的梳理,也增强了后勤工作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1] 密万录 . 在机关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导入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体会 [J]. 中国机关后勤,2011(10):12-14.[2] 国家质检总局课题组 . 质量管理体系与政府执行力建设——基于国家质检总局的实证分析 [J]. 中国行政管理,2013(12):76-79.[3] 隋伟伟 . 试析机关单位后勤工作要点 [J]. 现代商业,2014(2):118.摘

  要:

 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具有机关行政管理和服务保障双重职责,是机关单位履行行政执法与监督职能、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机关后勤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机关;改革;后勤管理中图分类号:

 C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6)10-0202-01

推荐访问: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缺失 管理制度 机关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