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8篇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8篇

时间:2022-09-19 08:1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8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乡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8篇

篇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管护 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全面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探索和深化改革创新管护机制,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符合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1 1. . 立足 当前,着眼长远。立足解决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责任不明、粗放管理、缺失管护、无钱管理等突出问题,发挥现有设施设备应有效益,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农村繁荣稳定的大局中全盘谋划,整体推进。

 2. 行政 主导,村级主体。坚持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强化各级政府与部门的服务意识与职责,把资源、服务、管理

 下放到村级组织。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充分发动农民参与,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努力实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民参与、农民所有、农民受益。

 3. 创新 机制,务实求效。进一步明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和责任事项,落实村级的主体责任、镇级的管理责任和主管部门的监督责任。分行业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管理机制、管护范围、管护标准、人员费用、资金管理、监管办法等,用制度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4. 因地 制宜,分类施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类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特点,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合理选择管护模式,有序推进管护体制改革。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统一谋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健全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5. 公开 透明,强化监管。坚持阳光下操作,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及时通过媒体、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全面公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提高透明度, 做到阳光运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运行正常、管理规范、管护到位、发挥效益。

 (三)主要目标

 在县级部门指导下开展管护改革试点,开展水利、电力能源、交通、农村人居环境、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民政、通讯通信、物流等九大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2021 年 4 月,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完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

 意见》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编制;2021 年 10 月前形成总结上报县,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管护模式,发挥示范作用。

 到 2025 年,实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的初步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较好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到 2035 年,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基本健全,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基本到位。(各村、党政办、乡村振兴办、水利站、卫计办、安办、民政办、财政所、村建办、道安办、农业服务中心、文化站、环保站、国土所、林业站、卫生院、清凉中学、清凉中心小学、清凉中心幼儿园、供电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建立明晰的管护责任制度 ( 一 )

 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履行属地管理职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职能部门负责资金筹措,建立管护机制。(各村、财政所、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负有监管责任,加快制定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等。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具体结合工作职责,分别明确交通设施、文教养老、医疗卫生、农村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道路维护、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维护、旅游设施维护、有线电视设施维护、供水设施维护、污水设施维护、供电设施维护、宽带网维

 护、邮政信件快递等设施管护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评价体系,推进管护信息化、智慧化,促进各类设施安全有效持续使用。(党政办、水利站、卫计办、安办、民政办、财政所、村建办、道安办、农业服务中心、文化站、环保站、国土所、林业站、卫生院、清凉中学、清凉中心小学、清凉中心幼儿园、供电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

 (三)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各村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具体管护责任,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和依靠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对于应由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管护责任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等代管的,村民自治组织要承担监督责任。(各村负责)

 )

 (四)

 强化运营企业管护责任。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惠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敬老院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单位应承担所属设施管护责任。各行业部门专业主体组织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加强业务指导。(各村、镇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落实受益者责任。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主体,也是参与主体,应增强主动参与设施管护的意识,自觉缴纳有偿服务和产品的费用;探索采用“门前三包”、党员责任、

 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引导农民做好房前屋后的物件规整、卫生清扫、水沟清淤等工作,参与村内道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的管护。(各村负责)

 三、健全高效的分类管护机制 (一)完善非经营性设施政府或村级组织管护机制。没有收益的农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绿化设施、道路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镇直相关行业部门、各村负责管护。鼓励各村逐步由直接提供管护服务向购买服务转变,采用多种形式,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护。鼓励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对所属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行统一管护。鼓励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优先从贫困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村属公共基础设施日常巡查、保修、保洁等管护工作。(各村负责)

 (二)健全准经营性设施多元化管护机制。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运营企业或各村负责管护。经济实力强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营企业予以合理补偿,运营企业应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各村负责)

 (三)创新经营性设施市场化管护机制。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经营性设施,由运营企业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管护。各部门要按照各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各类企业、专业机构从事运营管护。鼓励运营企业与村级组织开展管护合作,聘用村民参与管护。(村建办、道安办、水利站、文化站等各成员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梯次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支持有条件的村

 通过统一管护机构、统一经费保障、统一标准制定等方式,将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源、模式和手段逐步向农村延伸。各村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 管护的设施类别、工作路径和时间表。(各村负责)

 四、完善相关的管护配套制度 (一)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纳入县级相关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产权归县政府或其授权承担项目实施责任的乡镇和部门所有;明确划归村级组织或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筹资筹劳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由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投资主体所有。(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健全镇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要明确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各项管护内容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同步验收管护机制到位情况。(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制定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和专

 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形成多元化管护格局。将从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社会主体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范围。对于农村公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可探索通过出让冠名权、广告权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进行管护。支持有条件的村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管护。(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立管护清单制度。各村、各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参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目录(见附件),在明确各类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基础上,编制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管护责任清单要明确管护对象, 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清单实行滚动式管理,因地制宜,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不断健全管护清单。(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多元的资金保障机制 ( 一)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所要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体制,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财政所负责)

 (二)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人使用范围,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规范运用村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努力开拓市场化筹资渠道。村级组织可通

 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管护资金。探索设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灾毁保险。(财政所、国土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及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正确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 设施收费制度。逐步理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民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具备条件的,促进价格由市场形成。各村通过村集体经济收益、企业或个人捐助、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确保发挥效益。(市场监督管理所、各村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创新管护体制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措施,加强跟踪督促,全面落实改革措施。(党政办负责)

 (二)强化监督考核。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营质量和服务效果检查,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运行。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按规定实施联合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乡村振兴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8-

 (三)抓好试点示范。各村、各镇直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有效形式,选择具备条件的村开展改革试点,不断积累经验,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推进改革,防止一哄而上、急躁冒进。要及时梳理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各村、各镇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四)

 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加强法律宣传和政策解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使用者付费制度、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引导农民增强契约意识。畅通意见表达渠道,积极回应各方合理关切。(党政办、各村负责)

 附件: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目录 2.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3.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附件 1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目录

  领域 管护目录 管护监管责任单位 备注

 1 水利设施 小型水利工程 水利站、各村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农业服务中心、各村

 农村供水 水利站、各村

 2 电力能源设施 电力设施 供电所、各村

 3 交通设施 农村公路 道安办、各村

 国有林场林业专属道路 林业站、相关村

 候车亭 道安办、各村

 4 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环保站、各村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村建办、相关村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村建办、各村

 农村公厕(含旅游公厕)

 村建办、文化站、各村

 绿化设施 林业站、各村

 5 教育卫生设施 小学、中学 清凉中心小学、 清凉中学

 幼儿园 清凉中心幼儿园

 乡镇...

篇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区村级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为有效改善村级公共基础设建后失管等现象,持久发挥公共基础设施使用效益,根据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工作的通知》、《省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关于同意列入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的复函》文件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短板”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创新农渔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主题,抓住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契机探索新时期农渔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新途径。以“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社会发展和谐美”为目标,加快“两美XX”创建,力求形成一些具有普遍性、长效性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为更大范围的改革推进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总体目标。根据省财政厅推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以在社区(村)形成“建管并重,建有成效、管有机制” 的新农村管护机制为目标,通过村级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建设形成多途径探索村级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的机制和办法,并总结出可持续、可复制的试点经验,以点带面在全区进行推广,使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可以长期有效的为村民发挥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产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基本原则,坚持“议”字当头,尊重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运行管护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实现共建共享。

 (二)择优选点,示范引领。按照好中选优原则,把资源禀赋条件较好,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大,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政村,优先列入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范围,避免单纯追求数量、降低建设内涵和发展要求。

 (三)区级统筹,镇街主导。试点工作由区级统筹谋划和立项审批,同时坚持“镇街主导”、村(社区)实施,镇(街道)

 切实发挥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建设中的组织指导、协调管理、监督落实职能,村(社区)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主体作用。

 三、试点实施 (一)试点资金扶持范围。主要对社区(村)内道路及停车

 场维修清理、生活污水治理后续管护、绿化修整、路灯维修更换、公

 园设施管护、河道清理、垃圾分类、卫生保洁等为确保公益设施正

 常运行而产生的管护费用,以及常年管护人员报酬、为管护而发

 生的购买服务等管护费用进行补助。严禁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设和改造办公场所、购置车辆和通讯器材、发放人员工资补

 贴等

 与项目建设无关的支出,不得用于项目管理工作经费。

 (二)试点工作进度安排 1.实施准备阶段(202X 年 4 月-5 月):开展辖区内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现状调研,并制定初步实施方案,为项目立项做好准备。

 2.方案制定阶段(202X 年 6 月-7 月):根据前期调研情况,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实地查看、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等方式

 确定试点项目。

 3.项目建设阶段(202X 年 7 月-11 月):列入公共基础设施 管护项目试点的社区(村)开展建设。

 4.验收总结阶段(202X 年 11 月-12 月):各镇(街道)在 11 月底前完成所辖社区(村)项目建设初验。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 12 月底前组织项目复验,并形成试点项目年度实施情况总结。

 (三)试点项目管理 1.项目申报。申报试点的社区(村)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领导重视,班子团结,群众基础扎实,可安排专项配套资金;试点社区(村)工作基础较好,村级组织有凝聚力战斗力,项目绩效目标显著;试点社区(村)具备试点建设基本条件,人口集聚度较高,有一定的集体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生态

 环境、人文环境基础较好。

 2.项目立项。试点项目立项采用竞争性立项方式确定实施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专家评审小组, 评审小组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现场提问等方式对各镇(街道)上报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分,最终按分值从高到低选定 20 个项目入围。20 个项目中按分值高低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级示范村 4 个,补助标准 80 万元/个;二级精品村 6 个,补助标准为 50 万元/个;三级一般村 10 个,补助标准 35 万元/个。

 3.项目实施。

 (1)纳入试点项目的镇(街道)应成立试点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村级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护试点负责人,督促项目实施社区(村)加快试点建设进度,同时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工作。

 (2)管护项目应当规范管理,公开操作,实行公示公告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监管,接受公众监督。

 (3)各试点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试点项目档案,按要求报送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按时完成各项试点任务。

 (4)镇(街道)应当督促试点项目实施单位遵循勤俭办事原则,降低运行管护成本,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5)列入试点项目的社区(村)应设立专账,指定专人, 健全财务核算制度,规范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

 4.项目验收。公共设施管护项目实行初验和复验相结合方式, 主要对项目的组织保障、项目及资金管理、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考

 核。项目完成后,各镇(街道)负责本辖区内项目的初验工作,

 验收时需形成书面验收报告及绩效考评评分表(见附件),同时负责将通过初验的项目提交区级进行复验。

 (四)资金拨付。试点项目补助资金在项目核准立项后拨付补助资金的 50 ,项目通过镇(街道)初验拨付 20 ,剩下 30 部分根据区级验收情况,酌情拨付(考评等级优秀的上浮 20 ,优秀以下等级分别下浮 10 、20 )。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财政、农林与海洋渔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具体抓,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切实推进。

 (二)强化政策扶持。对列入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护试点的项目,区财政根据上级财政资金补助及本级财政预算情况安排一定补助资金,也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社区(村)安排一定资金予以

 支持。

 (三)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加强资金监管。实行全方位督查制度,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按照规定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挪用、骗取、滞留财政补助资金。对不按规定建设内容使用资金的,财政部门要停拨资金,并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收回财政补助资金。对违法、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对存在违规违纪使用财政资金的建 设单位,下一年度不得申请财政资金扶持。

 (四)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相关 政策和先进典型,充分调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新农村建 设中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作用,使广大干 部群众积极融入到试点工作中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 的良好氛围。

  区村级公共设施管护建设绩效考核评分表 项目名称:

 年 月 日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指标

  分值

  考评分

 备注

 一、组织保障工作 (20 分)

 组织协调机制 建立了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保障措施健全有力,操作性强得 10 分,否则酌情扣分

 10

  具体见验收标准 总结报送 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总结、基础统计数据等各类信息的得 5 分,每漏报一次扣 1 分, 迟报一次扣 0.5 分,扣完为止 10

  二、资金项目管理 (35 分)

 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管护制度的得 5 分,执行到位的得 5 分 10

  管理机制创新 资金、项目管理监督等工作有创新,并总结出先进管理经验的,得 10 分,否则不得分

 。

 10

  管理工作开展 建立项目专帐,指定专人负责的得 5 分,财务管理规范的得 5 分,资金使用符合要求 的得 5 分。检查中发现问题酌情扣分。

 15

  三、项目完成情况 (45)

 完成程度 按项目实施方案完成 100%的,得 15 分,完成 90-99%,得 10 分,完成 80-89%的得 5 分,低于 80%的不得分。

 15

  完成质量 根据子项目个数按比例确定每个子项目的分值,每个建设子项目验收不合格的 10

 扣除相 应分数。

  档案资料收集 项目资料及时、完整的形成台账的得 10 分,否则酌情扣减。

 10

  检查验收 是否按时通过所在地镇(街道)组织的初验(按时通过:10 分,通过但未按时:5 分)

 10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 违规违纪行为(减分 指)

 被各种渠道查出存在违规违纪行为,或经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曝光并经查实的,一票 否决(扣 100 分)

  总分 100

 注:绩效考评得分 90 分以上为优秀(含 90 分),得分 75 分以上为良好(含 75 分),得分 60 分以上为合格。

篇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要求,现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乡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了、村书记负责项目进度等工作。乡新村办将始终加强对我乡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项目进度、质量、管护等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工。

  其次,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乡纪委、财政所将对资金的使用、拨付等进行专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拨付合法合规。

  最后,明确和强化建设和管护的主体责任,乡镇为项目的主体责任单位,各项目行政村为项目建设和管护的具体责任单位,负责各自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管护等具体事项。

  二、项目建设实施内容

  项目实施单位:乡村

  项目实施内容:

  村:新建道路*.*千米、扩建道路*.*千米、改建*.*千米、改建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改建。

  三、项目进度时间安排

  *年*月*日之前完成村项目实施内容。

 项目资金配套情况

  村**配套*万、省市县配套*万、乡镇配套*万、农民自筹*万。

  四、项目后期监护

  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在项目村庄配备专职保洁员,实行村收集、乡转运模式运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四支队伍”建设,推进治脏治乱工作常态化,做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村庄建成区建后维护常态长效。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平台和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村规民约和村庄长效管护政策,努力营造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庄长效管护中来,合力推进村庄建设长效管护。

  加大资金投入。将村庄长效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村庄建成区乡里每年安排*万元管护配套经费,用于村庄长效管护人员工资、设施维护等费用开支,同时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志愿者环境保护,采取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后管养。

  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德平镇基本情况及项目简介

  德平镇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辖***个行政村,镇域面积 144.32 平方公里,耕地**.*万亩,集镇面积 3.7 平方公里, 总人口**.*万人,其中集镇人口 21***人。德平是一座具有 20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镇,自五代后唐到 1956年撤县设镇前一直为县治驻地。2007 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实现财政收入 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元。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文明村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德州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是根据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德

 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于 20**年 1 月 10 日签订的《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合作投资合同》,共同协商、合作建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基本构想是,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德平镇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为居住、工业、商业、农业、旅游、教育卫生科研、管理服务、养老等八个区。项目由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具体操作。

  二、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一)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公司总部设:办公室、财务部、项目部、国际贸易部、人力资源部、资本运作部、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及深圳代表处。公司下辖:本港全资子公司 2 个;英国全资子公司 1 个;泰国全资分公司 1 个;大陆全资子公司2 个。

  (二)公司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势,通过合法资本运作、资产信托融入资金,积累资源,以造福人类为宗旨,不分地区、不分行业,积极投入到中国大陆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各项经济建设中去。围绕中国***个贫困县扶贫计划(下称:“592”计划)的实施,真正把公司的宗旨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通过对中国***个贫困县的中小学教育体制和教育设施、医疗体制和医疗设施的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的改造、农业种植结构的改造、农民饮用水改造、农村环境改造、农民工作技能培训等具体项目的实施,让贫困县绝大部分的农民过上中国标准的“小康”生活。

  三、项目建设运作方情况简介

  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1 月,目前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农业开发投资等。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运作规范、人员精干、目标宏伟。现在公司除董事长外,设有总裁一名,副总裁三名(分管行政、工程、财

 务),策划总监一名,机构有办公室、工程部、财务部、策划部、销售部、前期部、资本运作部。

  董事长吴丙清为公务员下海经商创业人员,历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市政协副秘书长,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项目总经理等职,先后在北大、清华进修房地产、资本运作课程,胸怀远大,为人诚实,经验丰富。

  总裁孙海军为国家注册一级结构设计师、二级建筑设计师、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有着 17 年的房地产从业经历,具有丰富的操盘经验。

  另外三位副总裁为人诚实,积极肯干,独挡一面,业务能力较强。

  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富有激情,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

  公司注重以文化育人。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产品定位,建立了服务文化、标准文化、资历文化、信任文化、诚信文化、领导文化、管理文化、聚合文化等,管理科学先进。

  公司发展目标为:到 20**年,实现公司上市;20**-2020 年,实现年销售额***亿元,年开工项目***个,成为德州第一,进入山东百强。2021 年之后,逐步实现“双百目标”,即百亿利润,百强企业(中国地产界)。

  四、两公司合作情况

  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公司,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了解,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为了发挥各自优势,为造福人类做贡献,决定合作投资山东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合作期限 30 年,自 20**年 2月 28 日至 2041 年 2 月 27 日。双方合作投资后,项目公司名称不变,股权分配: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占**%。企业名称为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最高权力机构为

 董事会,董事会由五人组成,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名,任董事长一人、董事一人;德州美诚达仁公司三名,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一人,董事二人。该企业董事长领导下总经理出任法人代表。

  五、项目建设内容

  初步规划在德平镇建设居住、工业、商业、农业、旅游、教育卫生科研、管理服务、养老等八个区。建成不落后于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农庄,建成低碳、环保、节能、科学、效益高的现代化新农村,争取在全国树立样板,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

  1、居住区:每户三室一厅,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 30 平方,完成装修,达到入住条件。

  2、商业区:建设 2 个大型商场,1000 家商铺,实行承包经营。

  3、农业区:发展高效农业(1 万头驴)、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种植。以养殖 1 万头德州驴为切入点,建立全循环的产业链。

  4、工业区:重点建设肉食加工生产销售公司、生物制药公司。

  5、旅游区:建设一家四星级宾馆,一家温泉度假村,一家农业种植历史展览馆,蔬菜、枣、杏等采摘区,人工湖等。

  6、教育卫生区: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保健站、防疫站等。

  7、科研培训区:建设一家商学(农业)院,一家高效农业研究所。

  8、养老区:建设高标准的养老院。

  六、项目建设目的

  通过新农村建设,投巨资解决农民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业余娱乐等六大问题,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做到: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初步建成名副其实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共产主义小社区”。

  居住:由公司投资建设楼房,所有权归投资方,农户有永久优先居住权,每月仅需支付物业管理费(用于支付保安保洁工资、绿化费、房屋及公共设施维修等)。

  教育:统一建设高标准的学校,原则上,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费一律全免(如果高中拿不到毕业证书,必须退还**%的学费),考上大学后,学费继续由投资商支付,大学毕业后无条件回当地工作,十年后可自由工作。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者,统一培训,统一安排工作。

  医疗:建设高标准的医院,当地居民看病全免费,在当地工作的非当地居民看病收取工本费和**%的利润。

  养老:统一建设高标准的养老院,老人全部住进养老院,全部免费。

  就业安置: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区、旅游区、教育卫生科研区等,统一优先招用本地居民,不足者招收外地人。使全体居民达到:全部培训上岗,三保险全免费,收入不低于全省平均工资水平。

  七、项目投资概算及效益评估

  (一)、农民耕地、宅基地

  1、农民耕地使用权实行转移使用权的办法处理,由公司每年返还农户每亩1**元土地使用权费。统一承包经营:

  1**元/年x***万亩=**.*亿元/年

  **.*亿元/年x20 年=***亿

  2、农民拥有宅基地使用权,拥有房屋所有权,办法是置换,用楼房换平房(正房一平方换一平方,偏房一平方换 0.5 平方),初步概算为 6 万人口,每人 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40 平方米,按每平方米 1**元造价,总造价**.*亿元,每平

 方米装修费按**元计,总计**.*亿。居住总投入为***亿元。

  6 万人x40 ㎡=***万

  ***万x1**元/㎡=**.*亿

  ***万x300=**.*亿

  28.8+7.2=***亿

  (二)、居住商业服务区

  1、住宅:6 万x40 ㎡/人x(1500+200)元/㎡=***亿

  2、养老院(70 岁以上)

  5***人x20 ㎡/人x2**元/㎡=2 亿

  3、商业区(商场+商铺)

  x3**元/㎡=**.*亿

  4、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保健站、防疫站 5 亿

  5、服务业(办公) 3 亿

  以上约需土地 3500 亩x***万/亩=**.*亿

  共投入:20+2+2.7+5+3+17.5=**.*亿

  形成资产:***万㎡x3500=**.*亿

  (三)、农业区

  规划:1、高效农业开发区:2 万亩,总投入 4 亿

  2、粮食作物种植区:5 万亩,总投入 4***万元

  3、蔬菜种植区:

 1 万亩,总投入 2 亿

  4、1 万头驴养殖区x5000=5***万,总投入**.*亿

  约投入 8 亿元

  (四)、工业区

 食品加工生产线:

  1、屠宰线 3***万

  2、厂房、冷藏 6***万

  3、熟食加工设备 1***万

  4、土地 500 亩x***万/亩=1 亿

  5、人工费 1***人x**.*万/人=3***万

  6、销售网络 1 亿

  共投入约**.*亿元

  生物制药生产线:

  1、厂房 5***万

  2、设备 1 亿

  3、土地 1 亿

  4、其他 1 亿

  共投入**.*亿

  以上食品生产线和生物制药生产线总计投入 7 亿元。

  (五)、旅游区

  ㈠四星级宾馆 1 亿

  ㈡温泉度假村 1 亿

  ㈢人类农业种植历史展览馆 1 亿

  ㈣蔬菜、枣、杏等采摘区 5***万

  ㈤人工湖开挖引水、雪山 1 亿

  ㈥征地 3000 亩 6 亿

  ㈦人工费、管理费、宣传费 4***万

 共投入约***亿。

  (六)、教育、科研

  1、商学(农业)院

  培训农业、工业、服务人员约 10***人,三个月固定时间

  (1)教师、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万x***人=2***万

  (2)校舍、设备 8***万

  (3)土地 1000 亩 3 亿万

  2、高效农业研究所

  办公楼 3***万

  设备 1***万

  试验品 4***万

  专家科研、考察、工资 2***万

  以上两项共投入约 5 亿。

  (七)、新农村村民福利概算

  1、保健医疗(医生工资、药费)

  6 万x2000=**.*亿

  2、三保险(养老、医疗、意外事故)

  6 万x1**元/年=9***万/年

  9***万/年x20 年=***亿

  以上两项共投入约**.*亿。

  (八)、基础设施建设

  1、自来水厂 5***万

  2、污水处理厂 5***万

 3、燃气站 3***万

  4、温泉井 5***万

  建设实施方案

  2010 年是本市落实了《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 年-20**年)》,实现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收尾之年。为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切实改善和提升本市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了**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牢牢把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继续围绕强基础、重民生、促增收,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努力推动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环境改善,为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 2010 年底,全市所有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未硬化的街坊路实现硬化,已破损的路面得到修复;村内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10 年以上老化供水管网得到改造,基本实现一户一表;处于全市重要地表水源地规划内的村庄和市级民俗旅游村庄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户垃圾实行源头分类;村内建设卫生公厕,没有达到无害化要求的户厕得到改造;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2010 年度建设任务

 1.总体任务。根据《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20**年)》的总体任务,结合 2009 年任务完成情况,确定 2010 年任务。2010 年,计划新编 900余个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完成剩余 1400 余个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硬化街坊路 2***万平方米,街坊路两侧绿化 1***万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网 4868 公里,安装水表...

篇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9〕1645号)、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发改农经发〔2020〕807 号)、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意见》(发改农经发〔2021〕102 号)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在全面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改革创新管护机制,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目标 到 2021 年,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家底,制定各行业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实施方案,编制县级管护责任清单,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

  2 到 2025 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保障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到 2030 年,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

 到 2035 年,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并管护到位。

 三、重点任务 (一)明确各级管护责任。认真落实“四个责任”:一是落实属地政府的主导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履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责任,负责制定辖区范围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度及相关政策。二是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今年 9 月底前,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摸清各自领域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基本情况,制定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等,加强对县各乡镇(街道)指导、业务培训和监督管理。三是强化运营企业和公共服务供给单位的管护责任。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政府、村级组织和村民监督,确保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院)、养老院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单位应承担所属设施管护责任,建立制度、责任到人。四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管护监督责任。村级组织对所

  3 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责任,承担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

 (二)完善管护配套制度。建立健全“五项配套制度”:一是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今年 9 月底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按照明确主体、明晰权责、落实责任原则,科学推动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形成以乡镇为单位清晰明确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台账,按产权归属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产权归承担项目实施责任的地方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所有;明确划归村级组织或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筹资筹劳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由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投资主体所有。二是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时,要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要明确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资产交付手续。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拟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三是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尝试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政策措施,将从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社会主体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范围,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四是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优化多元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快建立政府投

  4 入稳定增长机制,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制度,逐步理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具备条件的,促进价格由市场形成。五是建立设施管护与脱贫攻坚衔接制度。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补助力度,鼓励村级组织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优先从经济困难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村属公共基础设施日常巡查、小修、保洁等管护工作。

 (三)健全分类管护机制。健全完善“三类机制”:一是完善非经营性设施政府或村级组织管护机制。没有收益的农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绿化设施、道路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属地政府(办事处)或村(居)组织管护。二是健全准经营性设施多元化管护机制。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运营企业、属地政府(办事处)或村(居)组织负责管护。属地政府(办事处)和经济实力强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营企业予以合理补偿,运营企业应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三是创新经营性设施市场化管护机制。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经营性设施,由运营企业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管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协调,确保各项管护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

  5 (二)加快责任落实。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构建既适应本地发展需要,又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标准、优化规范,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强化业务指导,动态跟踪督查,确保高质量落实工作任务。

 (三)强化监督考核。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全省信用管理体系,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按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护清单所列事项适时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检查督导,确保各项措施平稳有效落地落实,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运行。

 (四)加大保障力度。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制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运营模式,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投入力度。

 (五)注重宣传引导。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在辖区范围内每个行政村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接受“村级公益事业需村民共同出力出费”、“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自己管护”等道理,提升广大农村群众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增强农民契约意识,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

  6 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篇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县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办法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村水电路气信以及公共人居环境、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为深化我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根据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X 发改农经发〔2020〕X 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构建符合 XX 实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力书写好乡村振兴的 XX 篇章。

 (二)基本原则 城乡融合、服务一体。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按产权归属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来源、收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保障管护经费。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类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特点,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合理选择管护模式,有序推进管护体制改革。

 建管并重、协同推进。按照“建管一体”的要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一谋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健全有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机制体制。

 (三)主要目标 1.到 2021 年 8 月底,完成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普查,制定各类别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实施细则,逐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

 2.到 2025 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基本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3.到 2030 年,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全县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

 4.到 2035 年,全县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并管护到位。

 二、落实管护责任制度 (一)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于建成后有专门运行管理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性及准经营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专门运行管理企业(或组织)负责管护工作,各镇区(街道、社区)按照规定履行相关管理监督职责。对于农村水利、道路、绿化等非经营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各镇区(街道、社区)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各镇区、街道和社区负责)

 (二)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 县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负有监管责任。到 2021 年 11 月底前,要摸清各自领域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基本情况;2021 年 10 月底前,制定各自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并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邮政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运营企业和公共服务供给单位管护责任 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行业范围内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政府、村级组织及村民的监督,确保所属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院)、养老院、社区综合服务、殡葬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单位要做好所属设施管护,并建立制度,责任到人。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加强支持指导。(县发改委、工信局、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供电公司、邮政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管护监督作用 村级组织承担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以及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责任。对于应由村级组织承担管护责任的公共基础设施,可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等代管,村级组织要承担监督责任。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设施日常管理。(各镇区、街道和社区负责)

 (五)广泛调动村民主动参与

 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主体,要广泛发动,增强其主动参与设施管护的意识;探索建立村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者管理协会,鼓励采用“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的保洁,参与村内道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的管护。(各镇区、街道和社区负责)

 三、建立高效的分类管护机制 (一)完善非经营性设施政府或村级组织管护机制 没有收益的农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绿化设施、道路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镇区(街道、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管护。鼓励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对所属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行统一管护。各镇区(街道、社区)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优先从贫困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村属公共基础设施日常巡查、小修、保洁等管护工作。(各镇区、街道和社区负责)

 (二)健全准经营性设施多元化管护机制 运营企业、镇区(街道、社区)或村级组织按照权属关系管护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政府和经济实力强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营企业予以合理补偿,运营企业应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创新经营性设施市场化管护机制

 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经营性设施,由运营企业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管护。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各类企业、专业机构从事运营管护。鼓励运营企业与村级组织开展管护合作,聘用村民参与管护。(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 支持有条件的镇区(街道、社区)通过统一管护机构、统一经费保障、统一标准制定等方式,将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源、模式和手段逐步向农村延伸。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探索将职责范围内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管护。县住建局要推动城乡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和管护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其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示范作用。县水务局要以推进 XX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全县生态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相关管护配套制度 (一)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 2021 年 11 月底前,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组织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科学推动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形

 成以镇区(街道、社区)为单位清晰明确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台账,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要纳入县级相关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产权归承担项目实施责任的所在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所有;明确划归村级组织或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筹资筹劳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由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投资主体所有。(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按照职责分工的要求,结合县城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要明确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同步验收管护机制到位情况;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资产交付手续,拟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特别是明确划分好跨镇区(街道、社区)、跨行政村的基础设施管护责任,保障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分别结合各自主管行业特点、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将从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社会主体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范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对于农村公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可探索通过出让冠名权、广告权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进行管护。(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多元的资金保障机制 (一)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建立健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财政预算支出制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县、镇区(街道、社区)财政预算,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筹措资金困难的行政村,适当予以补助。(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 县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根据国家规定及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

 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可按照上级要求将一定比例入市收益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可通过提取村级组织公益金和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灾毁保险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县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正确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制度。逐步理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具备条件的,促进价格由市场形成。(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充分认识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加强工作协调督导,创新管护体制机制,积极构建既适应本地发

 展需求,又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县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各自领域的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措施,加强动态跟踪评估,开展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邮政公司等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监督考核 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要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县财政局要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县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及时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全县信用管理体系,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按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县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护清单所列事项适时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督查,确保各项措施平稳有效落地落实,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运行。(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邮政公司等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宣传引导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加强法律宣传和政策解读,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接受“村级公益事业需村民共同出力出费”、“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自己管护”等道理。同时,通过让农民群众说身边的事、讲自己美好家园的故事等形式,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邮政公司等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六: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工作方案 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切实提升管护水平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构建符合 XX 实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全力书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主要目标 到 2021 年 12 月底,全面摸清我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家底,制定各行业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实施方案,制定及实施本区域范围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

 到 2023 年,认真总结我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及时解决存在

 的问题。

 到 2025 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保障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到 2030 年,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全区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

 到 2035 年,全区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并管护到位。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管护责任制度 1 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全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于建成后有专门运行管理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性及准经营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专门运行管理企业(或组织)负责管护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履行相关管理监督职责。对于农村水利、道路、绿化等非经营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

 2 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农

 村公共基础设施负有监管责任。到 2021 年 12 月底前,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摸清各自领域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基本情况,根据已制定的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等。到 2022 年 3 月底前组织本部门系统培训,加强对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指导和监督管理。(区发改局、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旅局、卫健局、应急管理局、邮政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强化运营企业和公共服务供给单位管护责任。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行业范围内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政府、村级组织及村民的监督,确保所属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院)、养老院、社区综合服务、殡葬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单位要做好所属设施管护,建立制度、责任到人。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加强支持指导。运营企业、地方政府或村级组织要按照权属关系管护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运营企业要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也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管护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经营性设施。(各镇

 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4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管护监督作用。村级组织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责任,承担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对于应由村级组织承担管护责任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等代管的,村级组织要承担监督责任。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设施日常管理。(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

 5 广泛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主体,应增强主动参与设施管护的意识,自觉缴纳有偿服务和产品的费用。探索建立村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者管理协会,鼓励采用“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的保洁,参与村内道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的管护。(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

 (二)完善管护配套制度 1 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结合区域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按照明确主体、明晰权责、落实责任原则,科学推动

 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形成以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清晰明确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台账,按产权归属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产权归承担项目实施责任的所在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所有。明确划归村级组织或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筹资筹劳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由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投资主体所有。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要纳入区级相关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

 2 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时,要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要明确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资产交付手续。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拟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3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

 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将从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社会主体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范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按照相关政策执行),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对于农村公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可探索通过出让冠名权、广告权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进行管护(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由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负责维护)。(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4 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要正确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制度。逐步理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具备条件的,促进价格由市场形成。(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5 建立设施管护与脱贫攻坚衔接制度。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要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补助力度,鼓励村级组织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优先从经济困难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村属公共基础设施日常巡查、小修、保洁等管护工作。(各

 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6 建立健全政府协调保障制度。要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建立健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财政预算支出制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筹措资金困难的行政村,适当予以补助。要根据国家规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可按照上级要求将一定比例入市收益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区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保障机制。成立 XX 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全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区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工信局、民政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旅局、卫健局、应急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资规局、生态环境局、供电服务业中心、邮管局、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融媒体中心为成员

 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按要求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机构或机制,推动形成本地区协调处理机制等保障制度。

 (二)加快组织实施。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要充分认识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推进改革试点,推广成功试点经验,科学构建既适应本地发展需求,又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明确的实施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抓紧组织实施推进,做好省市级动态跟踪评估对接和对下业务指导工作。

 (三)强化监督考核。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全区信用管理体系,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按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护清单所列事项适时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检查督导,确保各项措施平稳有效落地落实,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运行。

 (四)开展宣传引导。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要在每个行政村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接受“村级公益事业需村民共同出力出费”、“自

 己的家园自己建设自己管护”等道理,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让农民群众说身边的事、讲自己美好家园的故事等形式,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篇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乡农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

 运行管护机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快“XXXX 美丽经济带”建设进程,进一步助推和提升XX 乡旅游乡的品位和品牌,着力构建和完善 XX 乡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提高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水平,现结合 XX 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提高农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为重点,以构建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为支撑,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村民满意”的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体系,推进农村基本公共设施维护的进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长效运行及机制。

 二、总体目标 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XX 美丽经济带”设想和建设总要求,主体在乡里,点位在村里,建立健全和改善村级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长效机制,用几年的时间,全乡建成较为完善的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体系,从而达到村级公共设

 施服务水平提高,村民满意度提高,村民幸福感提高;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标准化,运行管理规范化,保障机制常态化。全乡公共设施维护整体化。

 三、基本原则 根据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优势,确定不同的服务项目、服务人员和服务报酬,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根据各村实际需求和轻重缓急公共实施管护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村级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选择村两委会要求强烈和较高积极性,村两委会班子团结的以及群众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公共服务项目。坚持硬件软件建设并重原则。本着一手抓好村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好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管理的办法,结合全乡 9 个村的实际,通过开展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选择村作为试点村,从而达到试点村的公共设施的修复和维护能出成效可复制的效果。

 四、X XX 乡公共设施维护现状

 近几年来,XX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对村的公共设施进行修复和维护,千方百计使其能够运转和发挥社会效益最大化。但是,由于村级公共设施规模庞大,过于分散,有的建成的时间较长,维护无法得到经费保障,维护人员落实不了,维护制度不完善和年久失修、蛀虫等原因。

 1、全乡六个村八座村民活动场所急需修缮和维护,分别是:XX 村一座、XX 村一座、XX 村两座、XX 村两座、XX 村一座、XX村一座;

  2、全乡有四个村四条村庄道路(机耕路、农田路、竹山道路)急需修复和维护,分别是:XX 村一条、XX 村一条、XX 村一条、XX 村一条; 3、全乡有六个村村民饮用水急需维护,分别是:XX 村、XX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 4、全乡有四个村污水处理需要维护,分别是:XX 村、XX村、XX 村、XX 村; 5、全乡有六个村照明设施急需维护,分别是:XX 村、XX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 6、全乡有三个村文化礼堂需要维护,分别是:XX 村、XX村、XX 村; 7、全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需要维护的是:XX 村; 8、全乡村庄公园需要维护的是:XX 村; 9、全乡有一个村的两座桥梁急需维护的是:XX 村二座; 10、全乡有一个村竹山道路灌溉设施急需维护的是:XX 村; 11、全乡有一个村水利设施需要维护的是:XX 村。

 五、建设内容及预算 在我乡的开展村级基础设施维护、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生活服务、农村社会管理等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内容开

 展试点。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试点项目投资 484.5万元,试点工作经费 40 万元,总投资 524.5 万元。按照村集体经济投入、村民合理负担、社会多方力量整合、财政奖补等多渠道相结合的原则,使农村公共设施项目的维护可持续性和较强的生命力,申请财政试点资金奖补 484.5 万元。

 (一)村级基础设施维护类

 1、村庄道路﹙竹山道路、田间机耕路等﹚破损修复和维护。由于 XX 乡地处山区,村庄道路与竹山道路与田间机耕路混合在一起,这类设施已运营多年后,但有时在无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的原因遭受严重破坏,因在上级没有后续维护机制保障,村级没有经济能力修复和维护的情况下,这类设施面临无法使用的窘迫境地。借助试点工作,一是村级筹措部分资金,二是实现村民筹工筹劳,三是向农户收取一定道路维护费,如 XX 村已经多年收取竹山道路养护费,并设立专项账户实行专款专用,效果很好 (其竹山道路也是各个自然村的村庄道路)。四是财政补助,将以上资金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专款专用,全乡在 XX 村、XX 村、XX 村、XX 村四个村作为试点村,在这几个村的道路修复好后的基础上,由村选聘 1 名责任心强的人作为道路日常管护人员,实行一年一聘,对工作负责,表现突出的道路管护人员可以续聘或优先考虑。定期开展管理和维护,确保道路的畅通和正常使用。

 经费预算 144 万元:其中 XX 村 70 万、XX 村 30 万、XX 村15 万、XX 村 15 万。4 个村共计 130 万元;管护员年薪 1 万元/人,4 名管护员共计 4 元;材料费用 10 万元。

 2、村庄照明电力设施维护。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照明电力设施配置情况,有选择性的选择部分村进行试点修复和维护,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六个村作为试点村,这几个村虽然公共照明电力设施大都已经配套,且已经运行多年,但由于村级集体资金缺乏,造成公共照明电力设施损坏无人管,设备无人买的状态,跟美化村庄不对称,不适应。也存在较大安全除患。因此,我们可以探索由乡政府出台办法对部分村开展试点工作,与供电所选聘的抄表员整合,通过乡政府选聘,确定人员,制定服务标准和职责范围,并与其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期内凡涉及试点村范围内公共电力设施的线路、设备等故障均由承包方负责维修,设备更换费用由村集体自行负责的办法。

 经费预算 57.5 万元:承包合同金额 3.5 万元/年;设备更换及其他费用 54 万元。

 3、自来水管护。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 XX 村六个村作为试点。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五个村采用村级供水管理员管理的方式,各个村选聘 1-2 名供水管理员,负责日常村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员由村委会负责管理。XX 村通过公开竞标,中标者在签订租赁承包合同后,在规定承租期

 内进行独立经营和维护,并且负责供水日常管理和水费征收事项。租赁承包金则由村集体储存管护专项资金账户,用于供水设 施 日 常 维 护 . 账 户 由 乡 五 水 共 治 办 公 室 负 责 监 督 使用。

  经费预算 70 万元:自来水仪表、水管等设施购置,XX 村 10万、XX 村 20 万,其他四个村每个村 10 万元,6 个村共 70 万元。

 4、污水处理管护,XX 村、XX 村、XX 村、XX 四个村作为试点村,由于这四个村直接处于县城饮用水的源头,因此污水处理设施维护作为重点试点村,采取由乡政府统一维护,原则上由每个村推荐由乡政府聘请四名管理员,并签订合同,实行一年一聘,具体负责各村的污水设施修复和日常维护,在乡政府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项目款由乡纪委监督下使用。

 经费预算 20 万:管理员年薪 0.5 万元/人,4 名管理员共计2 万元,材料及其他费用 18 万元。

 5、村集体的村民活动场所设施和村集体活动、办公场所修缮。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为试点村。修缮XX 村委会 500 ㎡破旧办公场所,通过加固翻新实现最大化的利用价值,可建成集村两委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赶街网点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场所。修缮 XX 村村委会 700 ㎡破旧村委会办公场所,可建成集村两委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赶街网点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场所。XX 村 XX 自然村村民文化娱

 乐场所,长期供村民开会、妇女跳健身舞的场所,现已破旧,十分不安全,急亟待修缮,修旧如新。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500 余平方米破旧,可稍作修缮即可以成为自然村的村民活动中心。XX 中心村会堂面积 500 余平方米,已年久失修,急需修缮,将其修缮成为行政村的文化礼堂,供村民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有 500 平方米,较为破败,可修缮为文化活动场所和一个 200 平方米的停车场;XX 村 XX 自然村会堂400 平方米,修缮成村民活动中心,XX 村 XX 自然村会堂 350 平方米,已成危房,可修缮为文化活动中心。

 经费预算 126 万元:1.安口村委会修缮 10 万元;2.XX 村委会修缮 20 万元;3.XX 村 XX 自然村修缮 20 万元,4.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修缮 10 万元;XX 中心村大会堂修缮 20 万元;5.XX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修缮 20 万元,6.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修缮10 万元;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修缮各 10 万元。运行费各 1 万元/年,6 个村共计 6 万元。

 6、水利设施维护,XX 村为试点村,由村两委会制定水利设施管护办法、管护内容与要求、管护范围,公开选聘 1 名管护人员,也可与村河道保洁员整合,以上内容公市后实行。

 经费预算 10 万元:管护人员年薪 1 万元/人,管护设备及临时雇工等 8 万元。

 7、桥梁设施修复,XX 村为试点村,XX、XX 两座桥梁是 XX村两个自然村的村民生活、生产交通要道,已经破败不堪,急

 需修复,修复 XX 村 XX 桥梁长 60 米,宽 3.5 米,修复 XX 村 XX桥梁长 65 米,宽 3 米。

 经费预算:两座桥梁修复材料及人工工资 20 万元。

 (二)农村生产服务类 毛竹山滴灌管理维护 XX 村为试点村。XX 村毛竹山滴灌设施按竹林面积计算,以亩为单位制定收费标准。同时,为确保毛竹山滴灌设施的正常使用,实现按标准合理收费的目的,由村自行确定管理人员 1 名,负责相关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

 经费预算 10 万元:相关管护设备采购各 8 万元,管理人员年薪 2 万元/人,1 名管理人员共计 2 万元。

 (三)农村生活服务类 1、文化礼堂设施管护。XX 村、XX 村、XX 村三个村作为试点村,XX 村服务人员与村便民中心工作人员整合,XX 村、XX 村由村自行选聘,并申报乡政府审核确认后,由各村予以聘用。

 经费预算 15 万元:维护人员年薪 1 万元/人,3 个村共计 3万元。

 2、村庄公园设施维护,XX 村为试点村,公园维护标准、人员由村自行选聘确定,报乡政府审核后予以聘用。

 经费预算 2 万元:维护人员年薪 0.5 万元/人,材料等 1.5万元。

 (四)农村社会管理类

 1.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XX 村为试点村。XX 村两委在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上,已着手启动了村级居家养老场所建设。通过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建设,除不能提供住宿外,其居家养老功能基本完善,但是由于.该村自然村分散,老人来回不便,致使中心不能实现正常服务,又因该村经济条件限制,一无村内老年人接送车,二无服务人员,为了实现养老中心常态化运行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探索社会化服务的老年人用餐供方式,切实降低养老中心运行成本,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运营方面该村也正积极探索最佳方案,每个中心配备管理人员 1名,医护人员 1 名,厨师 1 名,帮工 1 名,以确保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经费预算 10 万元:中心日常维护 5 万元/年,聘请管理人员5 万元/年。

 六、试点工作经费 本次试点工作由 XX 乡政府牵头组织实施,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按需分类进行试点。同时,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希望上级部门对乡政府的工作给予足够的工作经费保障,用于统筹试点工作的各项开支,包括会议培训费、专家咨询费、外出考察费,以及各村试点成功后以奖代补费用、接待考察团队费用、经验总结宣传费用等。

 经费预算 40 万元:会议、培训、考察等经费 30 万元,经验总结推广等其它经费 10 万元。

 七、保障措施和支撑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机制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 XX 乡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 (附领导小组名单) 。

 (二)强化督促检查。由 XX 乡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对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情况进行督促,促进工作常态化开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利用会议、广播、手机短信、微信群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严格经费开支。严格遵守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把投入经费全部用于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机制建设上,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有序开展。

篇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贯彻落实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管护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夯实我省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加强以农村水电路气信以及公共人居环境、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设施为重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农经〔2019〕164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初步建立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为特点,适应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基本保障,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到 2035 年,覆盖全省的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基本健全,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基本到位,公共基础设施能够正常发挥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二、建立明晰的管护责任制度 (一)落实地方政府主导责任。县级政府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责任主体,乡镇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省、市级政府应为县级政府履行责任创造有利条件。地方各级政府要在明确财

 政事权、支出责任和各类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基础上,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编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和管护对象清单,明确各级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主体和标准等,实行清单定期审查管理,规范管护事项的增删,建立公示制度。(各地方政府负责)

 (二)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负有监管责任,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加快制定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等,认真落实《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陕西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陕西省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等行业管护要求,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评价体系,推进管护信息化、智慧化,促进各类设施安全有效持续使用,通过督问题、查薄弱,全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提质量、上水平。推进农村地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其有关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广电局、省体育局、省能源局、省林业局、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村级组织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责任。对于应由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管护责任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等代管的,村民自治组织要承担监督责任。(各地方政府负责)

 (四)强化运营企业管护责任。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监督,确保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院)、养老院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单位应承担所属设施管护责任。(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广电局、省能源局、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落实受益者责任。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主体,应增强主动参与设施管护的意识,自觉缴纳有偿服务和产品的费用;也是从事管护事业的重要付出主体,加强以包括经济手段在内的多种方式调节受益者、付出者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两类主体互动转化,引导受益主体更好履行责任。探索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者管理协会,鼓励采用“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引导农民参与村内道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公共厕所、邮政设施和公共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各地方政府负责)

 三、健全高效的分类管护机制 (六)完善非经营性设施政府或村级组织管护机制。对没有收益的绿化设施、道路、健身器材、学校等非经营性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地方政府或村级组织管护。鼓励地方政府逐步由直接提供管护服务向购买服务转变,采用多种形式,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护。鼓励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对所属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行统一管护。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优先从贫困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村属公共基础设施日常巡查、小修、保洁等管护工作。将厕所、村组道路、电路等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公共设施管护要求纳入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全员参与管护。(各地方政府负责)

 (七)健全准经营性设施多元化管护机制。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运营企业、地方政府或村级组织负责管护。地方政府和经济实力强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营企业予以合理补偿进行支持,对经营企业开展群众监督、网上监督等多种监督,灵活运用经营权定期转让等方式,调动经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运营企业应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各地方政府负责)

 (八)创新经营性设施市场化管护机制。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经营性设施,特别是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建设的电力、燃气、通讯、邮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由运营企业自

 行或委托第三方管护。支持企业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实行市场化运行,盘活固定资产,提高本地人员在企业的就业数量。地方政府应完善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各类企业、专业机构从事运营管护。鼓励运营企业与村级组织开展管护合作,聘用村民参与管护。(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广电局、省能源局、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和各地方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梯次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通过统一管护机构、统一经费保障、统一标准制定等方式,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源、模式和手段逐步向农村延伸。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的设施类别、工作路径和时间表。经济实力较强、具备条件的地区,应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管护。(各地方政府负责)

 四、完善相关的管护配套制度 (十)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推动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纳入县级相关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产权归承担项目实施责任的地方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所有;明确划归村级组织或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筹资筹劳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由企事业单位投资兴

 建的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投资主体所有。(各地方政府负责)

 (十一)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着眼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期可靠运行的目标,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要明确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同步验收管护机制到位情况。(各地方政府负责)

 (十二)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制定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形成多元化管护格局。将从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社会主体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范围。对于农村公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可探索通过出让冠名权、广告权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进行管护。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管护。(各地方政府负责)

 五、优化多元的资金保障机制 (十三)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省财政统筹考虑各市、县实际和发展需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由市、县按规定统筹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补助,并向贫困县、革命

 老区等倾斜。省、市、县财政部门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体制,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本级政府预算。有条件的地方对集体经济薄弱、筹措资金困难的村,适当予以补助。(省财政厅和各地方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对已落实的管护经费,规范使用、加强管理。不得滞留或挪用,保障资金安全和规范。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努力开拓市场化筹资渠道。村级组织可通过提取公益金、村民“一事一议”制度等,动员引导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管护资金。探索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灾毁保险,加大监管引领,引导各财险公司大力创新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灾毁保险。(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陕西银保监局等部门和各地方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正确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制度。以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为突破口,逐步理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共

 产品运行成本农户分担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在过渡阶段,建立将群众投工投劳方式付出的劳动,相应折抵应付费用的机制,强化农民参与意识和付费意识。具备条件的,促进价格由市场形成。(各地方政府负责)

 六、保障措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管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合理把握改革节奏力度,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抓好具体实施,确保各项措施平稳有效落地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措施,加强跟踪评估,支持和指导地方相关企业做好改革工作。

 (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广电局、省能源局、省林业局、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各地方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强化监督考核。开展运营质量和服务效果检查,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积极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按照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的要求,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管护情况纳入地方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避免只奖不罚或只罚不奖。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按规定实施联合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各地要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和年度考核计划,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省委农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各地方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开展示范创建。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借鉴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做法,在关中、陕南、陕北选取有代表性、具备条件的地区的县区,开展陕西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培育典型,打造样板,为推进全省管护体制改革探索系统性、集成式、可复制的经验,要以点带面推进改革,防止一哄而上、急躁冒进。注重与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等活动相结合,分重点分阶段有序推进创建工作。要及时梳理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各地方政府负责)

 (十九)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维度、多层次宣传,加强法律宣传和政策解读,推广先进经验、典型做法,组织开展专项评比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使用者付费制度、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

 劳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引导农民增强契约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定期开展基础设施管护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舆论氛围,畅通意见表达渠道,积极回应各方合理关切。(各地方政府负责)

推荐访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 管护 实施方案 基础设施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