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4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

2024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

时间:2024-04-18 18:4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4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

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先进地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建设发展,推进工业化、交通港口建设、体制创新、城市化的经验,更好更快地推动我**网市新一轮发展,3 月 1 日至 6 日,以徐钢书记为团长,以市领导傅圆圆、林荣取、廖小军为副团长的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学习考察。代表团先后考察了近 40 个参观点,参观了当地城市规划建设成果和一批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基础设施、港口物流建设项目以及新区的开发建设。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准备充分,徐钢书记亲自审定调研方案,廖小军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有关事项,并指派市委办、市政府办组织工作小组,与四个城市做好相关事项的衔接,征集制发 13 个研讨项目,细化拟调研的重点内容,准备好参观考察点简介等材料。几天来,代表团全体成员带着问题学习考察,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比,在学习考察中研究问题, 整个考察活动时间虽短,但组织严密、行程紧凑,重点突出、 内容丰富、颇有收获。这次考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地区发展格局重新调整、我**网市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背景下进行的,意义不同寻常。考察团成员切身体验了这四个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建设发展朝气蓬勃的现 代化气息,亲眼目睹了这四个城市井喷式发展的真实场景, 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启迪,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定了推进泉州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体会与感受

  这次学习考察的四个城市都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  济发展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发展活力最足的长三角地区。 泉州和这些城市有许多相似、相近、相通之处,比如:当前都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城市发展历史较为悠久,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利用;
产业升级、 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都选择了大致相同的发展方向,等等。近年来,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经济和社会在较高平台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2008 年, 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年均增长

13.3 、13.8 、16.5、13.4,大多超过我**网市 13.3的

平均增幅;
财政收入增长尤其迅猛,分别年均增长 29.3、

28.2 、30.4、24.2,都超过我**网市 21的平均增幅,2008 年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比我**网市高

7.2、

  5.8、10.1、10.7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与我**网市比较接近,但在结构上重化特征比较明显,重工业所占的比重都远远高于我**网市。总体看,这些城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步伐都比较快,在某些方面已经先发先行,走得更快、 更好、更远。

  (一)发展的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这些城市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以国际化、现代化的超前意识谋划和推动发展;
 重视挖掘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上海,通过营造全国一流的投

资软环境来加快发展要素的集聚;
立足发展实际,体现特色, 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都适时进行战略的提升和创新。如扬州市把古城作为“金矿”,积极吸取国内外最新的古城保护理念和经验,加强与联合国人居署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坚持

“整体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原则,致力 建设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南通市勇于突破

“思想上的长江天堑”,充分认识到“靠江靠海靠上海”这一自身“世界级”的资源优势,朝着“大桥、大港、大学”、

“大船、大馆、大产业”目标大踏步前进,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开启了“通上海、通全球”的崭新时代,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南通现象”。苏州市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化经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东西方的对接, 凭借超前的眼光和意识,从 1994 年开始与新加坡合作建设工业园区,形成了在全国独一无二的优势,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
近年 来,又充分发挥比邻浦东的优势,着力打造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昆山市紧紧依托东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

型经济,在未来发展定位上,明确提出整体发展学新加

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宁波市凭借独 特的港口优势,努力推进“港桥海”联动战略,在建设现代 化国际港口城市中书写着一座城市改革开放的新传奇。

  (二)产业的发展层次高、集聚度强。这些城市,在历史上大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地。近几年来,他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大功夫,高度重视大园区、大基地、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和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具体有几个特点:一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比重高。比如,扬州市除了石化、汽车船舶、机械设备三大支柱产业外,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三新” 产业发展很快。宁波市的产业有 3 个 1/3:临港工业占 1/3, 传统产业占 1/3,高新产业占 1/3。苏州市 2008 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 630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34。二是善借外力来实现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招商引资都紧盯带动能力强的央企、国企、跨国大企业,世界 500 强企

业中已有 128 家落户苏州(苏州工业园 79 家)。工业经济

规模与我**网市相当的南通市,通过引进中远集团等大型国企,大力发展造船、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等为重点的装备 制造业,2008 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 2000 亿元,其中中远川崎短短几年间就正式投产,生产出当前世界上最大吨位、最高层次的集装箱货轮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三是园区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配套服务完善。这些地方的开发区规模都在 60~70 平方公里,苏州工业园达 288 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 80 平方公里),大多数工业园区集展示、研发、检测、行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扬州化工产业园区规划非常精细,入园企业都经过严格筛选,石化工业区按照产业 链一环紧扣一环布局项目。四是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较高。比如扬州造船基地,每公顷产值 1.06 亿元,南通开

发区达 1.08 亿元,苏州中新工业园更是高达 1.36 亿元。

  (三)城市的个性和特色鲜明。这几年,扬州、南通、苏州、宁波的城市变化最新讲话系列,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广阔、 功能健全完善、辐射集聚力强,城市风格既体现丰富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化气息。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注重用生态和文化涵养、提升城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水系发达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将历史与现代较好地融合起 来;
都非常重视文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各市都建有城市博物馆、展馆,集中展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南通市围绕建设“近代中国第一城”,整合打造了由 28 座博物馆组成的文博馆群,整治、开发、建设、美化千年濠河这一古护城河,打造了极具震撼力、被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的濠河风景区。(稿子铺,jsswzzblls)苏州市、扬州市果断地跳出老城建设新城,创造性地将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城市扩张的抓手,不仅较好地保护了古城风貌,而且使城市扩张水到渠成。在推进古城的保护和利用、改造和复兴方面,这些城市都建立了强有力协调市、区两级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舍得投入、敢于举债。据介绍,扬州市古城保护 10 年内计划投入 500 亿元;
苏州市近几年来每年投

入 500 亿元(包括社会投资),大手笔开发建设城市。

  (四)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的优势突出。这些城市 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适度超前,坚持以港兴市、以港强 市,通过加快建设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铁路复线,航运新

干线,跨江、跨海大桥,致力形成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 以此带动大产业、大城市的发展,构建了具有强大集聚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群。这些地方的发展,都生动地阐述了一个理念,即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是紧密关联的,是互促互进的一个整体。比如,苏州市境内目前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 491 公里,今年底可达 600 公里,约有 50 个互通,

95 以上的乡镇在 15 分钟内可上高速。扬州市通过大力推进港口开发、积极建设铁路,不仅促进工业迅速崛起,而且使城市变畅、变强、变美。南通、宁波等地也通过大港口建设, 带动了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工业区的开发,带动了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宁波市紧紧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有利条件,在大桥南端 14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引进技术、资金密集和高附加值服务业项目,该区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301.47 亿元。

2008 年,宁波——舟山

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5.2 亿吨,增长 109.9;
完成外贸货

物吞吐量 2.3 亿吨,增长 113.9;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1092.3

万标箱,增长 115.8。

  (六)发展的和谐度高、协调性强。这四个城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逐步实现了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四地城镇化率都在 5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都比较健全。这些城市在大开

发、大建设时期,始终注重保障民生、注重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尽管征迁的工作量相当大(苏州工业园征迁数量达到 5 万多户),但工作的开展都一直比较顺利。正是因为始终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这些城市都先后荣获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如南通市自 2002 年提出“五城同创”目标以来,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相继建成;
苏州、宁波目前也均为全国文明城市,扬州已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

二、经验与启示

本帖隐藏的内容

  改革开放 30 年来,泉州克服了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弱的不利条件,凭借着“爱拼敢赢”的精神,扎扎实实奋斗的工作态度,“四求先行”的工作要领,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与先进城市的发展相比,我**网市在产业基础、城市建设、市场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比审视,代表团全体成员看到,这些城市也就是仅仅通过短短 5~6 年时间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成功走出的一条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深深启发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念,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只要方向对了、路子对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持续运作、实干实效, 泉州完全有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启示一:

“转”是根本,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全有可能继续保

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几个城市在经济总量大、基数高的情况下,近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其核心做法和经验是,通过发展理念的转变, 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组成部分、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靠大国企、大外资、大项目,构建以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这无疑是他们的经济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翻番的主要支撑。如昆山市,2000 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分别为 200 亿元、415 亿元、

20 亿元,而到 2008 年高达 1500 亿元、5000 亿元、272 亿元,

8 年间分别增长了 6.5 倍、11 倍、12.6 倍;
2008 年新增财政总收入就达 70 亿元。南通市,2002 年发展速度还排在江苏 13 个省辖市后列,但至 2008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均翻了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 2002 年的 2.69 倍、4.15 倍和 3.88 倍,中心城

区面积扩大了 4 倍多。目前,泉州产业的轻型化特征仍然十分明显,但是从我们自身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配套需求、港口资源条件看,只要我们持续抓工业经济,围绕大项目建设使实劲、求实效,做好针对中央企业、省属国企、优势产业、重点园区的招商活动,加快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资本、技术密

  集型产业,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我们在未来的几年也有机会、有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启示二:“通”是关 键,谁能够把握好未来交通条件变化带来的机遇,谁就可能

掌握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甚至决定着城市的兴衰。如总投资 84 亿元的苏通大桥建成, 使南通由偏居江北一隅的交通末梢城市一跃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南通开放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因此豁然开阔;
总投资 140 多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缩短宁波至上海间

的陆路距离 120 余公里,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极大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近几年来,在海西效应的带动下,特别是随着海西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将对整个海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加深 远、广泛的影响。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网市基础设施 建设的规模、数量、密度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论是山区还是沿海,其区位条件都将有大的改善。我们应该根据区域 交通条件发展变化的趋势,重新审视泉州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寻找产业、港口、城市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只要规划好、建设好集疏运交通体系,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个城际快速通道的节点、一个个高速公路的互通、一个个港口的后方腹地,建设成为工业集中区、新市镇、经济井喷发展的井口。

启示三:“联”是趋势,智者当借力前行。在当前的区

域经济发展中,许多地区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发挥各自优 势,广泛合作,共谋发展。这种“联”是“扬长补短、借势共赢”,而非“妄自菲薄、失去自我”。这些先进城市的共同经验都在于能够立足区域优势,完善城市功能,依托江海, 接轨上海国际大都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众多大项目、

大产业落地生根,这种态度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集聚和辐射、虹吸和墨渍效应,从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充分看到城市之间、区域内部经济竞争发展中的互补性、协作性和融合性进一步增强的大势,找准共同的利益结合点,学会与弱者携手、与强者联合,争取在东出西进、南接北通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清醒看到,“有实力才有魅力”,在区域竞争合作大局中取得利益的多少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只有紧紧依托海西发展大平台,高度重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纵深推进拓展腹地,提升区位条件,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环境,做好产业集聚、港口集聚、城市集聚这篇文章,使县(市、区)的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捏指成拳,才能磁石般吸附周边地区

“向我靠拢”,在融入全局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海西发

展多作贡献。

  启示四:“特”是优势,是加快发展的捷径和最佳选择。 区域发展的条件总是千差万别的,各地都有各自的自然资 源、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要素优势。“特”关键就是要通过做足资源要素禀赋方面的文章,用好用足上级赋予的政策,积极锻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次考察的四个城市,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与他们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息息相关。比如南通市充分利用沿江、面海的自然条件和素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做足“水”文章, 打响文博教育品牌,使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浑然一体。扬州市由于地处长三角的内陆,重点发展化纤等石化中下游产

品,扬州化工产业园区的仪征化纤 2008 年产值达到 160 亿元;
宁波市因为港口条件更加优越,则重点发展炼油等上游产品,仅中石化镇海炼化就拥有每年 2000 万吨的原油综合

加工能力,计划不久达到 4000 万吨加工能力。反观泉州, 我们不仅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也有较为发达的民营经济、较多的品牌商标;
不仅有江有海,还有广袤的山地资源。当前,环泉州湾城镇连绵成片,经济集中度高,人口密度大,港口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 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泉州建设成为产业发达、港口繁荣、城市美丽的现代化大都市。

启示五:“创”是动力,体制机制创新更具根本性、长

远性。“区域的跨越,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体制的赶超”, 这句话代表了南通人对改革开放的深切认识;
苏州工业园的同志也一直强调,“体制和人才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活力之源,也是十五年来园区发展的两大优势”。应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在突破单一所有制束缚的大胆探索实践中,泉州与长三角这些城

市应该是同步的,“泉州模式”曾一度与“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等齐名,但在一些方面是有所滞后的。比如在园区建设和管理创新方面,昆山市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早在 1985 年就以“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取”的精神,

自费创办工业小区,先干后批、以干促批,历经 7 年的努力, 国务院才正式批复把园区列入国家序列的开发区,2000 年又设立了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这些告诉我们,政策环境是争出

来的,更是干出来、创出来的!为了吸引大外资、大项目, 这些城市都坚持与国际接轨的行政理念,不仅把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作为政策管理创新的“窗口”, 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开发建设模式以及人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行政管理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城市的管理、政府的绩效考核等体制机制的具体环节方面也都有创新之举。如,从 2001 年开始,南

通市连续 8 年开展以效能革命为核心的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

责任管理工作,可以说,正是政府绩效考评的“南通模式” 催生了经济发展的“南通现象”。当前,泉州的改革已进入

“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成为绕不 过去的一道道“坎”。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刻 地认识到,无论发展战略的提升、发展路径的选择,还是干 部群众积极性的调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无论是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快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的聚集,还是盘活资 金、资产、资源,加快产业、港口、城市发展,其源源不断 的动力都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三、思考与展望

  学外地之长,贵在学信心理念,学运作方法,学创新创业的精神。跳出泉州看泉州、立足海西谋发展,重在持续, 重在运作。要坚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这一定位,坚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坚持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和今年市“两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好市委

十五个专题调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更好地谋划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泉州的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新一轮建设发展。四个城市的发展经验、启示,归根结底,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较为成功地把经济社会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我**网市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借鉴先进地区推动科学发展的经验,继续做好新一轮发展的思想准备和思想发动,力促市直机关和洛江区、惠安县整改提高工作的落实,扎实抓好其他县(市、区)和泉州开发区的学习实践活动。要以思想解放带动活力释放,以观念更新带动工作创新。发展的差距首要的还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这次学习考察的重点和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学习先进、更新观念要突出以下三点:一要学习定位、战略、规划先行的理念,超前谋划、尊重科学、力求精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意识,想在先、干在前,不满足、不停步。二要学习营造“不特有特、比特更特”发展环境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我**网市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更加注重树立“纳税人意  识”,致力从文化理念、体制机制上解决“熟人经济”问题, 改善发展的软环境。三要学习“符合改革发展方向的可以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以试行”的胆略和勇气,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克服见事早、行动迟的问题,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抢抓机遇

奋力发展。客观讲,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间看,这次学 习考察的四个城市,都是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与之相比,我

**网市的工业化起点滞后近 70 年。尽管在 30 年改革开放中, 泉州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但当前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由此可见,发展的机遇不容错失,否则就可能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对所有地区而言,应对当前复杂形势, 也是一次拉开差距的时机。我**网市应抢抓国家支持海西建设、加紧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机遇, 把握“弯道超越”时机,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在“保增长、 保民生、保稳定”、稳住大盘的同时,切实做好固本培源工作;
紧抓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紧抓未来交通条件变化带来的机遇,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奋力发展, 迎头赶上,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注重协调推进各项事业

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持续

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步伐;
借鉴“五城同创”等好经验、好做法, 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致力塑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和形象;
在大开发、大建设的同时,重视做好安征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让全市人民更多、更实、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

(二)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对照

先进地区,我**网市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产业转型升

级步伐不快,重工业所占比例分别比扬州、南通、苏州、宁波低 36.7、21.7、33.6、30 个百分点,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高。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立足于“现在有什么”,依靠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两轮驱动”,继续引导企业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品牌创建、改制上市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又要看到发展条件的动态变化,考虑“能发展什么”、“发展什么好”,学习先进地区果断跳出原有产业框架,在“大产业、大园区、大项目”上做文章等经验,致力调高、调优、调新、调重产业结构。要加强产业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重点推动产业空间布局规划调整,大力发展一批先进重化工业,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一批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充分利用沿海地区发展现代化工业的诸多有利要素条件,加快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大规模的现代工业。着手推进产业梯度转移, 通过规划引导、园区集聚、产业配套、山海协作等多种途径, 逐步引导传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要做大做强园区经 济。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对结构升级拉动效应大的作用,改变见缝插针、遍地开花办企业的局面, 引导工业项目在园区内聚集。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园区管理机制,加强 10 个省级开发区的整合优化提升。拟建设的工业集中区、制造基地要注重特色,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 分步实施;
在建的各类工业园区和石化、造船、光伏、生物医药等产业基地,要严格按照产业定位招商,按照产业链成龙配套布局项目,着力引进产业发展的控制性龙头项目、企

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借鉴江浙扶持服务业发展集聚区的做法,抓紧开展全市服务业布局规划。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等生 产性服务业。大力引进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专业会展等现代服务机构,引导企业总部聚集。注重提升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商业网点的整合优化和新型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培植都市商圈、特色商业街,在满足本地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更多吸引外地消费群体。

(三)以构建大交通体系来推动大发展。坚持加快以港

口为取向的集疏运体系建设,建立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骨架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做足“通” 和“联”的文章,发挥好大交通带来的综合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大协作、大发展。加快推进在建工程的建设,做实项目的前期工作;
创新交通道路建设投融资体制,继续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多渠道解决资金瓶颈制约问题。要掀起高速公路建设高潮,按照“加密、成网、贯通”和“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推进“一环、两纵、三横、五联”高速公路网建设。要推进铁路规划建设上新台阶,如期完成福厦铁路泉州段的建设任务,尽快开工建设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抓好长(汀)泉(州)铁路、利用漳泉肖铁路建设城市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要集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和腹地, 进一步理顺岸线、港口管理体制机制,积极争取设立港口保税物流园区。要做大做强泉州港口与台湾有关港口的海上货

运直航,探索泉台两地在港口发展方面的有效合作途径,持续扩大泉台货运直航的业务范围和规模。要抓紧启动泉州晋江机场扩建项目,争取泉州晋江机场航空口岸尽早获批。

  速度改变时空,时空改变世界。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谋划交通的发展,充分利用交通条件变化带来的区位条件改 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要加快促进安溪、永春、德化发展。大力支持山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安溪、永春、 德化的乡镇与高速公路更好地连接起来,拓展发展空间。探索产业转移的有效途径,加快完善政策环境,在严把环保关的基础上,

引导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的增量部分投放到山区县。健

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继续推进碧坑水库建设。要加快推进“南部”开发。加强与厦门接壤的中心城市南翼的规划建设,促进晋江、南安南部的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市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的有效整合、合理布局,增强与中心城市的同城效应,壮大中心城市南翼经济增长极,构筑泉台、泉厦合作前沿平台。要大力构建生态、滨海、文化旅游圈。发挥高速公路网和基本建成的沿海大通道一线串珠的作用, 整合优化沿海、山区旅游资源,使山区生态游、滨海游、中心城市文化游更好地结合起来,逐渐实现从过境游向目的地和集散地转变、从短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和深度体验游转变。

(四)以更大的气魄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与江浙四

个城市相比,我**网市中心城市的经济和人口首位度、规模

功能、规划建设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我们更好地参与区域竞争合作的“软肋”。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性,立足“一湾两翼三带”空间布局, 科学规划、交通先行,在继续推进“一二三四”城建项目后续工程的基础上,近期若干年重点加快“一湾一环”建设。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地位,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把闽南文化和古城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出来。要加快推进城市核心区建设。有关县(市、区)要不为行政区划所困扰,统一步调,拼图组合,联动发展,加快推进晋江南岸沿线商务片区、东海片区、洛秀片区、石湖港口物流片区、北峰丰州片区、城东洛江片区的建设,加快城市规模扩张, 着力提升环湾的城市服务功能。大力推动“四大通道”建设, 即泉州湾跨海大桥、福厦铁路新泉州站和泉州南站道路、泉州晋江机场快速路、东海至城东快速交通走廊,构建“环状

+辐射”的市域、市区交通网络,促进城市资源整合。要切

实做好老城区的保护和利用、改造和复兴工作。重视古城保护项目运作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个体与整体、当前投入和长远收益的平衡。要下大力气改变古城文化资源低效率利用的状况,探索整合利用古大厝、古街巷、文物景点的有效途径, 挖掘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五南”文化内涵等历史文化资源,将古城区的旅游景点连接成串,增加文化旅游收益。要提前考虑、深入研究市行政管理服务中心东迁后,如何保持老城区的繁荣、推进保护开发的有关工作。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档次。在规划、设计、建

设中,要善于借鉴汲取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经验, 争取多出精品,争取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
搞好城市公共设施、主要窗口地段的景观设计,精心雕琢城市道路、园林的绿化和亮化景观。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探索网格化城市管理思路,建立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反馈及时、解决迅速、监督有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精确、快速、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

(五)以创新之举完善体制机制。事业发展的源泉在于

大胆创新创造,工作持续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健全。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学习先进地区“像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和加强招才引智工作”。鼓励企业借智、借脑,通过技术项目、技术成果的对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合作。探索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支持高新技术项目由中试到规模生产,并以此吸引更多的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领域,推动全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要理顺市、县(市、区)管理体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建设多元、管理下放的考虑,健全中心城市与各县(市)按大规划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定期协调解决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中的问题。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要本着“能放则放、能减则减”的原则,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可能下放管理权限,全面推进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优化投资软环境。要着力健全目标绩效考核制度。效能建设不仅要从干部的纪律作风入手,更重要的

还要从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入手。要借鉴南通市的做法,按照“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建立一套比较科学、规范、长效的目标管理导向机制、日常工作推进机制、 综合考评奖惩机制、全程监督制约机制,调动广大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确保市委、

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四、意见与建议

  转化应用学习考察成果,要坚持联系实际、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分期分批、分层次、有计划逐步进行。对于可以立即学习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实行“边学边用”,结合第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分析会,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 推动今后三个季度的工作;
对于一些有借鉴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以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十二五”及相关规划的编制进行研究;
对于先进的思想、理念、 思路,需要经常对照思考,持之以恒地加以充分吸收,转化运用到推动泉州新一轮发展中。建议当前着重研究考虑以下

13 件事:

  (一)下决心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紧抓工业 经济这个“大盘”,狠抓生产性项目建设,狠抓技改这一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最现实、最有效的举措。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创建技术中心、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制,做好一大批企业技改项目的跟踪、服务、推进,促进企业产品 结构的调整和装备水平的提升。

  (二)下决心推动石化、光机电和信息产业发展。学习先进地区“石化兴市”经验,以我**网市被确定为全国九大炼油基地之一为契机,深化完善石化园区的总体规划,加快炼化一体化、中化重油深加工、石狮 PTA 等一批龙头项目的投建、投产、扩建,推动台湾石化专区早日获批,尽快规划建设石化产品交易市场,大力抓好石化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花大力气扶持光机电和信息产业发展,统筹装备制造、光伏电子的产业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 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龙头企业、大项目。

(三)下决心大招商、招大商。强化招商力量,研究招

商引资的新途径、新办法,制定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奖惩分明的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机制,大力吸引世界 500 强、国有大企业来泉投资,如中化、中石化、中远、中海、大唐电力等大国企。学习昆山对台招商的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台湾先进加工制造业,促进泉台产业对接在石化、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深化泉州与东盟地区经贸合作,努力把泉州打造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市场连接点和交通主通道,再造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引导泉籍外地商会抱团发展,设立创投公司返乡投资,做好

“内外联动”这篇文章。

  (四)下决心加快晋江两岸综合开发,从而推动环湾发展。精心推进滨江环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做好晋江两岸地块的设计和综合开发;
做好晋江两岸下游总部经济区的规划建设,研究确定开发建设模式和配套政策,加快总部经济区的

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城市“东拓”进程,加快建设东海片区市政道路和配套设施。做足“水”的文章,探索水上交通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考虑利用晋江两岸滩涂规划建设公园,结合展示海丝文化、古城变迁等历史人文积淀, 推进防洪堤内景观延伸至两岸,实现借景和透景目的。

  (五)下决心启动洛秀园区建设发展。大力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建立“集中、精简、效能”的开发建设管理体制。加快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集中力量抓好工业区建设, 督促相关龙头项目尽快投建投产,积极申报台商投资区。完善细化百崎湖片区规划,做到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和发展工贸企业建设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建设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美丽城区。

  (六)下决心规划建设、整合提升城市现代化场馆。借鉴苏州、宁波、南通等市建设名牌商业广场的做法,结合城市规划,大力提升城市空间建设水平,在城区考虑规划建设几个起点高、有特色、有品位的商业广场、名牌商业街区, 方便群众生活,聚集人流、物流、商流。探讨在城市新区建设中规划建设一批文化艺术和会展设施,做好各种展馆、博物馆等资源的整合利用。考虑在市行政管理服务中心搬迁 后,利用相关资源,建立城市建设成果综合展示平台。

(七)下决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结合召开全市城市与

城镇工作会议,以理顺体制机制

  和改革创新为切入口,制定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中心城市的思路和举措;
同时结

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提出中心城市规划区以外重点城镇的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逐步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八)下决心加快港口的开发建设。强化港口的龙头作用,以港口为取向完善交通网络规划,加快推进疏港铁路、疏港公路以及各种联接线、支线建设,加快肖厝、斗尾、秀涂、石湖等港口作业区建设步伐。积极应对区域港口竞争发展的新态势,加快推进石湖石材物流园区建设,抓紧石井港区、围头湾港区的开发建设。扶持发展航运、港口物流、集装箱联运、船货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抓住泉三高速公路开通的有利时机,吸引本外地货源从泉州港进出,不断拓展内陆腹地。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加强港口后方土地的规划控制,为发展大工业、大物流留足充分的陆域。

(九)下决心加快推进环城高速建设,优化山区交通网

络。更加注重做好“联”的文章,研究制定中心城市建设“四 大通道”的时间表,争取在 2012 年建成环城高速。学习借鉴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在项目运作、资金筹措、组织实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扎实推进泉州湾跨海大桥、晋江至石狮段等环城高速项目建设。着手开展在山区建 设与泉三高速、厦沙高速、莆永高速等连接的快速通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大力推进省道相关路段的提级改造,努力改善山区交通条件。

(十)下决心发展“道口”经济。充分发挥全市已建成

和在建的 4 个高速公路枢纽、26 个互通(含南惠支线)的作

用,抓紧考虑在高速公路出口处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互通周边土地的规划控 制,对正处在前期工作阶段的高速公路建设,要科学选址、尽可能多地增加互通数量。

  (十一)下决心做好南翼相关市镇的规划。在泉州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南翼城镇的规划定位和空间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抓紧推进南翼晋江、南安诸城镇规划编制步伐, 统筹安排城市功能分区、空间结构、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并严格按新市镇要求进行规划管理,为今后南翼新城的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下决心建立项目建设的融资大平台。市、县两级要协作联动,积极探索和加快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用足用好土地、税收等政策,加强土地收储工作,有效发挥土地收储的效能作用,千方百计盘活土地、资金、资产及其他各种资源。整合、组建有规模、有效益的国有企业集团,发挥其在推动产业、港口、城市发展中的引导、带动作用;
构建资金实力强、信用等级高的投融资新平台,增强其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本运作能力。(十三)下决心抓好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本地优秀人才和引进人才的生活保障、子女教育、科研工作、创业发展等优惠措施,努力营造适应人才引进、服务、培养、管理的环境。积极培育人才载体,大力建设科技园区、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博士后工作站,让人才留得住、能作为。

上一篇:人社局窗口人员征文:甘于做人社事业的一砖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 泉州市 代表团 党政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