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素质教育瞎折腾10篇

素质教育瞎折腾10篇

时间:2022-08-22 16: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素质教育瞎折腾10篇素质教育瞎折腾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思考———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姻文/徐斌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摘要:大学物理是高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瞎折腾10篇,供大家参考。

素质教育瞎折腾10篇

篇一:素质教育瞎折腾

学物理》教学现状与思考———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姻 文/ 徐 斌湖北工业大学 理学院摘要: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

 大学物理课程学习 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 很多 学生都认为大学物理不仅难学, 而且学而无用 。

 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就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一、引言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因此, 理工科院校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 学好《大学物理》这门基础课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 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已经严重偏离了大学物理课程在整个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无论是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方面, 这种思想认识的偏离越来越严重。

 学校为了迎合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改革思想, 每当改革之风吹来, 锋芒都指向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 课时被严重消减。

 我校的大学物理课程已经从最初的72学时逐步减信号到56学时, 有的学校甚至减少到40学时。

 由于课时的严重缺失, 教师很难按如此少的学时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就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味道。

 学生一方面感觉大学物理难学, 另一方面由于学分的减少, 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成都也越来越低, 这样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了 大学物理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分量严重下降。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1援教学内容上:

 大学物理学教材中, 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内容的课时分配极不平衡。

 经典物理中以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为主。

 这些内容各自独立, 彼此之间联系不大, 尤其是力学部分占了 较大篇幅,且与中学物理内容重复较多。

 教学方法上, 有些物理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讲解法进行教学, 讨论法、探索法、实验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极少使用, 过于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越讲越细, 把重点放在讲例题和计算技巧上, 放在考试内容范围上, 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小, 忽视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2援大学物理课已经失去了它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大学物理是公共基础课, 就像建筑物的基石, 其稳固性直接决定了 整个大学课程教学的好坏。

 但是, 当今盛行的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改革严重压缩了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时。

 除此之外, 学生对非物理专业开设物理课的目的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甚至是教育管理者和部分专业课教师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3援教学过程受到了非智力因素的不利影响。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 其思想动机和行为准则都紧随时代的节奏而改变。

 这就要求他们有更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更广泛的知识面和更加开放的创新意识。

 但由于他们缺乏工作经历, 把社会上一些表面性的现象需求和实用主义一并映射到学习中, 错误地认为大学物理这样的基础课与自己的将来、前途无关, 于是失去了 学习物理的动力和热情, 致使与其他一些基础课相比, 原来就有一定难度的物理课在学生眼中更是难上加难、力所不及。三、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以发掘学生的身 心潜能为主要目 标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实现这一目 标的。

 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与生活、生产, 特别是是科学技术结合最为紧密的专业基础课, 其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完善实验方法到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对观察偶然现象到发现自 然规律、从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应用到今天嫦娥登月 的实现, 无一不是大学物理素质教育的极好素材。

 因此, 大学物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但是, 目 前大学物理素质教育的现状确实事与愿违。

 究其原因, 是我们的大学物理素质教育管理和实施存在多方面的缺失。1 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要完成以教师为重心向以学生为重心的转变, 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其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协调关系, 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 “独角戏”的陈旧教学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2 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缺失高等教育与专家论坛210--

 物理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石, 人类的发展就是一个探究认知的过程。

 因此,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将科学探究列入大学物理教学内容, 旨在将学习重心以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积累向知识探究过程转变,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

 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在教材中都穿插有大量的探究性内容。

 但部分教师, 尤其是部分中老年教师, 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滞后, 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意义。

 因而, 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有抵住情绪, 甚至是将学生主动的探究活动说成是 “没事找事”和 “瞎折腾”, 严重挫伤了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3 情感教育的缺失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如, 利用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进行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教育; 用所学习的科学规律和原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我国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杰出贡献和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进行献身科学、奉献社会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等等。

 可以说,一套好的物理教科书,就是一部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活教材。

 然而, 在我们传统和现行的大学物理教学中, 教师所关注的往往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和技能传授, 而忽视了对学生情商的教育和培养。四、大学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1援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合理选择教材。

 目前, 大学物理学教材版本较多, 各有特点, 而选好教材是更新和完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关键之一。

 一套教材的好坏不是绝对的, 任何一套教材都有利弊, 因此, 选好教材后, 就要集体讨论在大学物理学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取舍, 适当增补其他教材中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学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概念、原理和定律多, 实验多, 有些内容深奥、抽象, 难以理解, 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是保证大学物理学教学质量的关键。2援由 “理想状态”向 “非理想状态”和经典物理向量子物理过渡。

 我们的传统教材是以力学、热学、振动和波、波动光学主。

 由于受学时的限制, 教学内容基本上经典物理学, 研究的都是理想状态。

 但进入20世纪后, “非平衡态热力学” “非线性光学”等非理想状态分支学科物理已逐渐成熟, 这些内容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 有必要加强这方面内容的教学,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3援课堂外教学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最好方法, 由于学校的不断扩招, 教师与学生间的课外交流非常有限。

 学校设立网络交流平台是解决这一缺陷的最好方法。

 在校园网上链接电子答疑网站, 学生可以直接登陆到网站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师定期将问题的答案回复网站上, 极大的方便了 学生问题和疑虑的解决。五、结语大学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因此, 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 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让学生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有更多的收获。

 大学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在创新教育方面、在自主学习方面、在学科评估方面、在学分管理方面、在奖惩和激励等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姻参考文献:[1] 白璐, 吴振森. 多层面分层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物理与工程,2010 (6):43.[2] 苏培升.浅谈大学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09,(7):140.高等教育与专家论坛211--

篇二:素质教育瞎折腾

文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 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论文摘要 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 发展 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 网络 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篇三:素质教育瞎折腾

 从 1994 年参加工作至今已 24 年。

 24 年,在这段不长也不算短的时光里,在这段人生最美好的光阴中,我已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教师,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失落的痛苦,在成长的阵痛中艰难而曲折地走向了成熟。参加工作以来,我学习、尝试过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见识了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校的波折起伏、风云变幻。

 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灵活、更有效。

 但直到今天,我始终感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仍停在“浅水区”。大部分教师对改革态度不积极,面对改革,脑中一片空白,手忙脚乱。面对目前各种眼花缭乱、众说纷纭的模式和经验,我认为作为教师,不能乱了心性,迷了方向,应该更加务实,多思考,多研究,多吸收,多甄别,真正静下心来做教育。一、教育是有规律的。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折腾,不懈怠,不抱怨,既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闭关自守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孩子是个慢功夫,既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爱心,同时还需要我们能静下来,细细揣摩,深层次地思考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要练就乐度寂寞的能力,要承受“青灯长伴苦行僧”般的孤独,像护理一棵树一样浇水、施肥、修剪枝杈,一步步把它扶正,使它挺拔,长成一棵笔直的参天大树。这个过程需要慢、静。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不可瞎折腾,一会儿“强调管理”,一会儿“强调师爱”。今天强调说教,明天强调信任,忽左忽右,毫无章法。

 有道是“将不稳,则军心自乱”。

 教师应认准一个方向,找准一个目标,不懈怠地走下去, “静待花开”。二、教育不应追风,盲目地照抄照搬,而应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努力做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教育现在,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见到一种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不假思索,不细心论证,就盲目地拿到自己学校使用。

 殊不知,土壤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庄稼的长势也不一样。

 等到发现照搬照抄的方法不适合自己,再想回去重新选择道路时,工作上就已经遭受了损失,有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弥补。所以,面对各种先进的模式和方法,要细心论证其可行性,细细观察与学校实际是否相符。要会继承、会吸收、会融合、会改进。要在继承中吸收,在吸收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万不可盲目追风,盲目崇拜。要把传统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保留下来,与先进的、可以借鉴的理念结合起来,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三、教育需要教育者静下心来反复思考,多尝试、多探索、多改进、多创新“教无定法”,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平常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针对自己的课堂和管理,多反思,多总结,在学中改,在改中进。

 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管理,都是这样一步步探索着、改进着走过来的。

 每一位老师只要自己能静下心来善于思考,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思路。

 目前,我尝试使用的“一帮一”的学生帮扶模式和“以题引知识”的复习模式,自认为还可以,我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我始终认为,认准的路就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不管多艰难,有多少磨难和挫折,就像现在我校正在进行的阅读和撰写随笔活动。四、教育还需要我们守住良心,有敬畏之心孩子的教育是没有回头路的,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

 所以,作为教师,要能守住良心,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力争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有才的人。

 同时,还要以敬畏之心做教育。

 面对这个神圣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要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去敬畏教育,以高尚的情怀和大爱之心去教自己的孩子,珍惜工作。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应付。

 让我们牢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潜下心来做研究,静下心来做教育,真正使自己成为受人尊重的老师。参考文献:[1]李春花.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2]刘引怀.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J].学周刊,2011(27).[3]陶西平.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J].人民教育,2009(Z2).誗编辑 郭小琴静下心来做教育杨春林(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二实验中学,山东 菏泽)摘 要:教书育人是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

 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共同话题。

 教师应“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关键词:静下心;教育;教师236 - - 万方数据

篇四:素质教育瞎折腾

ldquo;个性化教育”引领中国教育改革苏以全中国教育仍然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我们至今没有办出世界一流的学校,也难以培育世界一流人才。中国教育不仅落后于世界一流二流水准,而且落后于国内改革进程。我们看到基础薄弱而又积弊重重的交通管理也能达到当前水准,我们看到卫生部门虽然改革也是步履艰难,但至少已经开始触及医院、医生、病人权责等实质性问题,而教育在重大实质性问题上一筹莫展。几乎所有行业在改革发展方面都走到教育前面去了。当我们为中国梦而激动、而奋发的时候,难免不为中国教育而担忧、而着急。中国教育改革口号喊得震天响,花样层出不穷,而其实很多在隔靴搔痒、反复折腾,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全国都在改革发展之时,教育也没闲着。纲要、规划之类不断推出,新概念、新模式、国家、地方教育改革举措甚至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论进步乏善可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应该被看作政府的成就),看问题涛声依旧。就说基础教育吧。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个概念并视其为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弊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对一破一立的新概念。围绕这些概念,从管理部门、学校到民间,写出了汗牛充栋的论文、报告、工作总结之类。但实际问题解决了吗?除了办学条件改善和技术进步的因素之外,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水准整体上提升了吗?结论不容乐观。记得当年一位省教育厅普教处长说:学生家长感兴趣的,学校就反对,学校感兴趣的,教育部门就批评。这就是基础教育的现状。现在还是这样!这意味着至关重要的三大教育主体缺乏教育共识。在这种状态下能把基础教育办出高质量,那才真是怪事。说到折腾,最典型的是以高考为中心的考试改革。我们以教育公平为由引进在发达国家基本过时的标准化考试,奉若至宝,同时对其暴露出来的扼杀创新人才的弊端又无法视而不见,在必须改革的内外压力下,只好在没有理顺外部关系和缺乏整体设计的情况下仓促改革,今天改科目,明天改评卷方式,后天又推出自主招生,改来改去,始终也没见把问题解决。涉及亿万家庭和民族未来的教育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教育部十分清楚这一点并作出了积极努力,所推出的素质教育概念已经得到教育界内外积极响应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非常遗憾,素质教育并未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其对教育实践的积极作用也象一场毛毛雨只能触及地表。其原因在于: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而应试教育虽然也涉及到了中国教育的一些特征和弊端,但并未抓住最大特征和最大弊端。中国教育改革之所以让人感觉如隔靴搔痒,原因就在于此。什么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呢?如果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这个视角看过去应当是“试”,但那样看显然是片面的。因为一则考试恰恰是中国教育对世界的较大贡献,而且中国教育几乎难以找到比这个更大的贡献了;二则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教育还离不开考试,无论我们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可能办出一个没有考试的教育。从这个角度看,提倡素质教育固然不错,而批判应试教育则难免产生误导,特别是在强化考试制度的同时批判应试教育难免让人无所适从。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地方和学校在考试上胡乱动刀瞎折腾后果难以估量,教育工作者普遍陷入迷茫,社会上关心教育的人们则失望和困惑。中国教育的最大特征其实是“选”。为国家选育人才是我国教育工作者代代相传的崇高使命;选好苗子被认为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对入选的学校不惜投入、对入选的学生青睐有加被认为天经地义,至今仍占据多数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支配地位。尽管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也成为官方语言,但迄今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更没有根本改变教育部门、教育机构以及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模式。于是重点学校得天独厚或名利双收或名无实存,薄弱学校惨淡经营虽天天加强仍难见起色;于是教育民主化、教育公平口号动听难以落实, “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美丽的谎言。选的结果是:每个教育机构和每个教师任何情况下都有一大堆成绩,因为他们总是为最容易见到成效的所谓“好苗子”做锦上添花的工作,而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准却总是走不出落后状态。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其实是“弃”。选不上的就放弃,堪称中国教育界一大潜规则。不仅放弃,过去还冠以“差生”之污名,以维护师道尊严。现在说法好听些了,而实质则改进不大。吊诡之处在于:在目前教育政策下,那些被“弃”之学生及其家长只有自认命苦、 “不聪明,不是读书的料,不怪老师和学校”,没有像卫生系统闹个“医患纠纷”什么的。不过,这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教育改革落后于卫生改革。

 “弃”的结果当然非常严重:一是一大群带着浓厚失败情绪的年轻人进入社会;二是许多家庭因为教育失败而解体或大大降低幸福指数;三是教育公平难以真正实现。而最大问题在于:在中国,教育者似乎拥有“天赋选择权”可以任意放弃不入法眼的学生,因材施教变成了选材施教。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都源于此。如果不把这个最大弊端找出来,中国教育真是希望不大。从“选”与“弃”这个角度,可以看清楚中国教育观念层面和行为模式的状况和问题。相比之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只是二级概念,用素质教育作为旗帜不能引领中国教育改革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深度和高度。要搞好中国教育改革,换一面更好的旗帜已成当务之急。这面旗帜就是“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延续了孔子、苏格拉底等中西传统文化大师和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 “个性化教育”能够吸收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等一切有利于人发展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个性化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彻底改变中国教育观念和面貌,使教育民主、教育公平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个性化教育”将使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很容易很清晰地找到工作目标,并大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法逾越的教育制高点; “个性化教育”是整个世界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不少注重创新务实的教育机构的招牌和广告,它象即将跃上地平线的太阳,就要喷薄而出了。用“个性化教育”引领中国教育改革!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速读》杂志社鄢元平何大猷王晓晴 刘曦涛张 目苏西岭李林江史金鸽姚世统李厚安王孝龙刘 忆 姚晓龙 王孝龙金小敏 张江东 方小珍一 禾 李 应罗 干 王国超 贺庆林张 目彭 艳高可勤李京霞万安全谷胜桥CN42-1841/IISSN1673-9574武汉市报刊发行局38-14鄂工商广字00151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352号430031027-59102957湖北新新城际数字出版印刷技术有限公司20.00元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编辑出版总经理总编辑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社 长主 编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编辑部副主任编辑排版编辑人员特约 编 辑邮发公司总经 理发行公司总经理广告公司总经理广告业务经理总编室主任法律顾问国内统一刊号国际标准刊号发行单位邮发代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通讯地址邮编编辑部电话印刷定 价速读2014年6月 (上旬刊)

篇五:素质教育瞎折腾

提供了多个触发点.学校和教师应在理解学生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形成有内在联系的多元化的模块组合.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2.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入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大语文论坛· 教育随笔血譬各k综合性.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资源中诗性因子具有其他学科不可相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语文课程资源可供开发的空间是无比宽广的。教p币应积极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和学习渠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更高的层次上学语文、用语文。让我们一起见证诗意课堂的存在!★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四明中学。霭毽锡窟潞鼹珊甸涵弱韶厕越盛觋岛国王绍平【摘要】课堂讲风盛行,与新课程改革的宗旨相去甚远,严重削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行政干预,硬性规定课堂讲授时间,治愈讲风过盛这一顽症,从而步入良性轨道。【关键词】讲风过盛硬性规定治愈顽症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江苏已有四个年头.新课程新理念所带来的头脑“ 风暴” 也曾使我们一线的教师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大家也予认可。但是,。风暴” 过后,教学又回归了原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普遍的现象依然是课堂上还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课堂上教师是“ 满堂灌” 、。填鸭式” 教学.教师一讲到底,讲得津津有味,讲得眉飞色舞,讲得Cl 干舌燥。其结果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恹恹欲睡,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虽然学校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反复重申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老师要充当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但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学得被动的同题一直不能解决.课堂教学的行为距离新课程的要求还很遥远。课堂上讲风过盛缘何生命力如此强大?究其原因。一是按班级上课。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二是老师难以摆脱长期形成的工作方式,他们已经习惯于讲授.备课就是准备讲授材料.上课就是将备课材料讲给学生听.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这样做似乎天经地义。三是教师心态上的保守。绝大部分教9币总是认为改变教学方式是要冒险的.难以预料未来的结果。把握性不大.还是老老实实沿袭一直以来奉行的“ 讲” 字当头的做法。四是不少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似乎有一种偏执的心态,总认为不多讲学生就不懂。不仅要讲,还要讲深讲细,经常讲反复讲.只有讲了才放心.只有讲了才是对学生的最大负责。五是课堂上效益低了关系不大,课后有的是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考试成绩照样能说得过去。这种恶性循环自有生存的空间和土壤。因而。常态的课堂上弥漫的是一股挥之不去的浓厚的“ 讲” 、“ 灌” 、“ 填” 的风气。针对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补课多、考试多、作业多,学生睡眠时间偏少、课业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下发了。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意见” 的下发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改革要关注的因素很多.但关键的是要扭转讲风过盛的现象。面对长此以往、比比皆是的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只有重锤敲闷鼓、快刀斩乱麻。或能找到一条出路。我们可以通过行政干预。以硬性规定教师讲授时间来强行规范教师课堂行为.当下.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这种硬性规定教师讲授时间,看起来确实不通情理,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而且带有较浓厚的行政强权。但是。矫枉必须过正,非常时期采取非常策略.可能会使低迷的课堂教学迎来柳暗花明的盛景。国内采用此举的也不乏先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课堂上很少讲解。始终在领着学生自学。他一贯主张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少讲、精讲。他担任辽宁盘锦实· 99· 万方数据

 譬II,茎堕茎塑塑堕竺验中学校长时.就要求教师们每节课讲授不超过20分钟。后来担任辽宁盘锦教育局局长.他义把这一要求推广到全市。最近儿年.他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水,提倡每节课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离笔者所在学校不远的洋思中学也有规定.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卜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了35—40分钟。再如被誉为“ 课堂教学革命性变化” 的Lj J 东杜廊口中学。教师讲授时间被强行控制在10分钟以内。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规定才催生了杜廊口中学这一课改的典型。硬性规定教师课堂讲授时问.是一种强行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改革。这种改革,是传统改革思路遇阻后的突围、转换.是一种逆向改革的尝试。强制改变行为.可能会有许多老师不理解、不接纳.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种种非议,甚至会认为是瞎指挥、瞎折腾。但是,仔细想想,是很有道理的,坚持下去。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必定把教师推向引导者的地位.而把学生推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地位.渐渐形成习惯.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可喜的变化。再说,改革本身就是对传统的反叛、颠覆,教师们会通过改变教学行为看到课堂的变化.逐步理解行为变化背后的原因.逐步接纳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转变由来已久的教学理念.完成从改变行为到改变理念的转变。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我们就要同步研究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发展。国内已被总结出来的“ 先学后教” 、“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 教学合一” ’ 、“ 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体发展” 等教学结构安排的做法及有效的教学模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改变教师的讲授行为开始.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的现状将会随之变化。教师讲授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逐步地恢复,失去的话语权、表达权开始吲归,学生将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所在.这一变化一定会让我们期待的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成为现实。★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油田第一中学。画徐刚【摘要】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另类现象,大都可以理解为“ 凌节而施” 的教学现象。这是违背了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其对中学语文的教学危害也非常大。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还是在语文教师自身.只有语文教师的观念和教育行为发生变化了,科学的教育方式才会应运而生;其次要求教育管理者的观念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强调科学的评价体系。【关键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科学评价<学记》中“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即孟子讲的学习如流水.“ 盈科而后进” ,要按照次序地进行教育.这也是我们理解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许多另类现象。现象一:中学语文教学有时刻意强调模仿教学.强调方法干篇一律。片面地理解了教与学.仅仅抓住了教这一方面.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强调相同的教学方法.普遍推行某些认为优秀的模式教学。统一了教案和学案,根本不考虑教育对象frl 下同。只顾追求貌似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妄想以相同的手段求得相同的教育效果。现象二:从中学练习题的差异上看.各年级难度不明显。不同年级的学生,同一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都反复着相同的练习。学生累.老师累,关键是没有效果,教育的精细化无从谈起。高中三年教学的阶段目标对语文教师教学来说很不明显。很多时侯.高考成了很多高中学生和老师的日常目标.这种把终极目标拉近的做法在学习上有着“ 飞蛾扑火” 的味道。现象三:语文考试的评价功能不健全.导致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得不到恰当的体现。语文教学中产生了严重的“ 盆景效应” :学生和老师不重视平常的积累.没有给盆景“ 施肥” 的概念.而是一味地强调修枝和美化.教育的应试观念非常突出.从起始年级就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到了高三.学生的语文就如同没有了生长后劲的盆景.半死不活.缺乏生机与活力。从本质上看.笔者认为这些情况大都可以形象性地理解为《学记》中“ 凌节而施” 的教学现象,这是违背了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其对中学语文的教学危害也非常大。其一:在这种情况下.应试教育成了中学语文教育的主题.语文教学的本来目的丧失殆尽。<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形同虚设.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成了唯一性.无论是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还是教学过程的科学性。都是纸上谈兵。教学完全成了教育人、生产入的流水线.在单一的流水线上,没有了学生的个性化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渲钫曰趋一现象彻 万方数据

篇六:素质教育瞎折腾

章 道德素质 一、怎样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1、什么是道德规范

  校长: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俗话说:“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大家在一起生活,总得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原则和习惯,这就是道德。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对人们的生活起约束作用。但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和爱憎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但是,美国的石油大王绝没有旧社会北京街头捡煤渣老太婆的苦恼,《红楼梦》里贾府的焦大也不会爱林妹妹的。我们所讲的道德素质,指的是正确的是非观与爱憎观。即爱人民、恨敌人,爱正 义、恨邪恶。主张自尊、自爱、爱父母、爱同学、爱集体、爱师长、爱学校、爱人民、爱国家、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先哲讲的就是我们主张的爱国爱民的道德原则。我们现在讲的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怎样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祖国在我心中;继承革命传统和弘扬中华美德等方面的内容。

  2、怎样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鹏飞:有人说:理想伴随人生多少年,幻想就伴随人生多少年。理想好比天上的明月映在水中的倒影,尽管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其实终是虚景一团所以说,希望是失望的根源,没有希望便没有失望。这话对吗?

  晓燕:你也对人生太悲观了。我看你是混淆了理想与幻想的本质界限。理想是人们从现实根据出发,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比如一个身体素质很好的青少年产生出当一名优秀运动员的理想;一名天赋很高的青少年产生出将来成为科学家的理想,这都是应该肯定的。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即使将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一个想当文学家的青少年后来成了政府官员或法律工作者,但他在文学方面的努力对他的人生也是一种有益的素养。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失望的间题。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就同时是一位文学家和革命者,尽管他的哲学观点我们并不赞同。因为存在主义持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把个人和社会看成绝对矛盾的关系。萨特有一句名言,叫做“他人是我的地狱”。

 有的存在主义者在宗教中去寻求解脱。他们认为人生无意义而只是一个永无下场的悲剧。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人,往往悲观、厌世、孤独、失望、多疑、惊悸,从而失去了人间的温暖、人生的乐趣和进取的精神,这是很可悲的。这实质上是个人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不应该受它的影啊。

  鹏飞:你的话好像扯远了。我们说的是理想与幻想的问题,怎么又出了个“存在主义”呢?

  文玉:其实也没有扯远,晓燕说的是你不要理想,就是对前途失去信心;对前途失去信心,就会产生悲观主义情绪,这样就与存在主义的人生观有点相通了。我认为存在主义也有积极的一面,例如尼采,他自比为太阳,把个人的力量扩展到极限。他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也是可贵的精神吧?

  鹏飞:一点也不可贵。不管是悲观绝望也好,还是自我扩张也好,都是单从个人愿望出发,而不从客观条件考虑,都是不科学的。我们要讲的理想与实现自我价值,必须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方面革命志士有献身于革命的精神,一方面也是世界潮流已发展到人民共和的时代,大家再也不希望由皇帝来统治大家。所以他能一呼百应,如果在岳飞时代,就得听皇帝的。尽管岳飞有精忠报国的理想,皇帝是投降派,听了秦桧的话,一连十二道金牌,还是把岳飞召回朝廷,不让他“精忠报国”了。

  文玉:那么什么是幻想呢?

  晓燕:从科学上讲,幻想是与理想相对立的概念,换句话说,理想是科学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前景。幻想则是主观想出来的,缺乏现实发展可能的虚幻前景,有如海市蜃楼,是并不可能存在的东西。但幻想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有的幻想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达到的前景,但这种幻想十分美好,它可以鼓舞人们为此而奋发努力,结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比如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属于幻想,但今日载人宇宙飞船登月已成为现实。所以说,“幻想”除了指“人们不应有的空想”这一消极含义之外,还有“对美好前景想象”这一积极含义。许多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和优美的神话故事就属于这种幻想。

  鹏飞:这样说还比较全面,现在我们主要从哲理上谈谈理想与幻想的本质区别吧。

  老师:我也发表一点意见。从哲学上讲,理想属于清醒的人,幻想则属于梦

 中的人;由于清醒就能付诸行动,而睡梦中则往往任其逍遥;理想扎根于地上,而幻想则是浮于空中;但从效果来看,有理想的人终可以翱翔于天际,而满怀幻想的人却只能徘徊于地面。理想和幻想,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这真值得我们深思啊!

  3、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校长: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心想事成”。大家想想看,这句话究竟对不对呢?

  文玉:我家有个小保姆是从农村来的,一天我听她和同伴打电话,也谈了“祝你心想事成”这句话。我想,目前改革开放之后,人才纷纷流动,社会的确为大家带来不少机遇,许多人都在这流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们觉得的确可以“心想事成”了,所以这句话就流行开了。其实,所谓“心想事成”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是他“心想”的东西符合了事物的规律和形势的许可才达到“事成”的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客观条件,比如你伸开双臂就想飞上天,那无论你怎么想,也是达不到“事成”境界的。

  晓燕:文玉讲得很好。我想,在思想素质方面,我们一定要有一点务实精神。现在应试教育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用一个尺码衡量人材。清朝诗人龚自珍有两句诗特别好,他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倒好,一切以分数高低为准,就是一格选人才,一张文凭定终身,这不仅不科学,而且不公平。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宋徽宗赵佶皇帝没有当好,但他确是一名才子,字写得好,画画得好,也懂音律。其实,一个人的理想是否远大,关键要看他能否充分地挖掘他的潜力,实现他的最大价值。蔡国庆歌唱得好,邓亚萍乒乓球打得好,各干各的就好,掉个个儿就不一定合适。所以,人们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适应社会的需要,树立自己的理想,选择恰当的职业,而不要为世俗潮流所左右。古人说:“人之所为,有可勉强者,有不可勉强者”,“大者安其大而无忽其小,小者乐其小而无慕其大”。有条件,就要勉励自己努力攀登;无条件,就不要强求。有了成就不要看不起别人;自身平凡,也要自得其乐。你不是文学家,而且也没有成为文学家的条件,那就看别人的作品好了。你没有侯宝林、马季、姜昆的天赋,就听他们的相声取乐,也满不错,不可能处处“心想事成”。一个人只有

 老老实实,能对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获得一份酬劳,生活就满不错了。千万不可想入非非瞎折腾。

  4、实现理想要靠奋争

  文玉:我不同意你最后一句话:“千万不可想入非非瞎折腾”,这好像是劝人安分守己,听天由命。有两句诗说得好:“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当年陈涉做雇农的时候,就有鸿鹄之志,后来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儿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他们都是在逆境中成就大业的,怎么可以听天由命,不去奋争呢?

  老师:你们两个人的意见并不矛盾。晓燕说的是一个人的理想要与自己的现实条件相符合;文玉讲的是在为理想奋斗中要有不屈不挠不怕挫折的精神,二者都需要,并且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校长: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在处理这对矛盾时,一是确定理想要合理,二是实现理想要奋斗。理想总要高于现实。而要实现这个理想就要一步一步地切实奋争。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中说得好:“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理想的座有铭。

  5、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晓燕:在谈理想的时候,我还想谈谈人们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开头第一句话就说:“幸福的生活总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而我却觉得,“不幸的生活是大致一样的,幸福的生活却各有不同的滋味。”我们应该关注幸福,热爱人生。不妨我给大家讲个《穷人·富人》的故事,女作家韩春旭说:

  在夏威夷海滩上,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已在这里定居了五年的地道的北京姑娘。

 她很早就在北京的外企公司工作,后来到了美国,而后嫁给了一个日尔曼血统的美国人,而 后他俩就选在夏威夷开始了生活。应该说,她是华人在外很恬适的富有者。因为,她身边有着颇为温文尔雅,绝对有着西方男士那种崇尚礼仪、平等而又柔情似水的丈夫。他不会中文,我们一同去冲浪,一同去喝啤酒,他像个大男孩儿似地用眼光探寻着我们在说什么,仿佛我们夺走了他的爱,不时地将她搂进怀里,用中文生硬地唤着她的名字。以至回到北京,他的风趣、幽默都己淡漠,然而他叫她的名字,那种甜美的醉意,一直收留在我内心深处。并非这个表面,他欣赏她。他说,她头脑聪明又能吃苦,是女人中优秀的女人。

  爱,对于女人来说,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不仅仅如此,她的丈夫生活在收集古币世家,家境的殷实,已奠定了他俩生活的无忧无虑。当然生命的渴望,不仅仅是满足自我的情感,生活的富裕,体现自己的价值,承担社会责任,这是生命全然的拥有和欣喜。然而,在她,我们这位北京姑娘欢快而温馨的眉宇间,却也放射着当今人们自己讲不清的一种晕眩的投入。电脑热时,她也血液沸腾地做开了电脑生意;房地产热时,她也血热沸腾地做开了房地产生意。她每天都在奔波,日常吃的是汉堡包和方便面,以致脸上映着疲惫的暗色和不该有的松弛。

  她的家在夏威夷最美的住宅区,依山傍海,周围是古老的榕树。然而很大的房间,却凌乱空荡,当她拿起穿着军装在北京照的像夹,上面布满着灰尘,而抬头看到房间的角落,都漫着长长的尘网。我的心,真有种想要冒犯而又生出的索然。在国内,我曾目睹歌厅的小姐举着手中百元的票子对玩主说:“亲一下,零钱就不用找了吧!”而在一家很体面的餐厅,人们终于学会不再浪费,当提出打包时,老板理直气壮地说:“打包的饭盒就是要收钱。”

  我曾多次在我心中持重地自问过:穷人和富人,怎么去划分?

  提篮买菜,这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在我常去的一个菜摊卖菜的是位憨憨厚厚的中年人。他再忙也从没有帮手,称菜时常满头淌着汗,手上粘着泥巴,还不时舔着舌头,忙着找钱。他的身边总坐着一位白白胖胖的冲你笑的女人,无论他忙得怎样的手脚朝天,她都坐在那里吃着萝卜,啃着黄瓜,这是他的比常人有着几分傻气的老婆。但我从没见他冲老婆烦过,似乎她坐在那里,一切都已心满意足。每到这里,我都忍不住地与她逗上几句:“你就会坐在这里享福啊。”她也会故意把嘴噘得高高,而后仰脸望他家男人。她那忙得热气腾腾的丈夫,总会疼

 爱地拍一下她的脸,像对孩子般地说:“吃吧,啊!”然后,她就憨笑地瞪上我一眼。每次,我都如同吃上爽口的青菜装下这一眼。每次我提篮回家,心中都有种不可言喻的清甜。

  而我每每来到一个水果摊前,我都会自然地将步子放得轻缓,总有种恐扰清神之嫌。这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春夏秋冬总在这里卖着水果。

  然而他的精神更多的是在车、马、炮上。你来了,他头不抬地说:“挑吧,姑娘。”你挑好,等着他。他会说:“稍等,让我吞了他的车。”他爱说,闲着无事卖水果是乐,下棋更是乐。钱不能没有,但不能是它的奴隶,再赚钱也不能委屈了这一乐。花影树声,只要你定下神来,你会从他满脸纵横的皱 纹中,寻出安乐妙理后的一个常人的高旷。

  鹏飞:真想不到,幸福还真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感受呀!我也读过韩春旭女士的这篇文章,她不仅对幸福体会深刻,甚至对生命也有不凡的领悟呢。你听,她说:那一天是黄昏,海滩静得除了我们没有任何人。水天一色的淡然,使我更领略了一种“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的境界。

  生命本真是什么?我们枕着沙滩,我给我这位结识的北京姑娘讲了在国内已传播很广的故事:一个富有的旅游者看见一个贫穷的渔夫也悠 闲地在这举世闻名的海滩上晒太阳,感到不可思议,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去工作呢?”

  渔夫说:“我今天巳工作过了,打上来的鱼已够我一天所用了。”

  富翁很可惜:“那你可以多打一些鱼,多赚点钱啊。”

  渔夫问:“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富翁说:“可以买更多的船,打更多的鱼,再以后可以有自己的船队,然后建立远洋航运公司……最后当上百万富翁。”

  渔夫问:“当了百万富翁又怎样呢?”

  “那你就可以什么事都不用做,可以躺在这世界最著名的海滩上晒太阳。”

  渔夫哈哈大笑:“我现在不正在这里晒太阳吗?”

  这一个故事,我想不应该只停留在“殊途同归”的意义上。人生蹉跎,然而人生更是一个追寻,一个“我是谁”生命自我朝圣的过程。当我们把人生的每一片刻,每一时期都变成一个美、一个爱、一个快乐,那么无论人潮怎样向你争夺,现实的价值观念怎样向你催逼,你都会腾身于扰攘不宁的俗世之外,感到自己就是一

 个和谐,一个井然有序的宇宙,守住“真我”,生活将是真正的欢欣和喜悦,将是真正的欢唱和赞美。

  穷人与富人的准绳应在这里去划分。不是吗!

  海浪快乐地向我们扑来,我们笑着向海浪奔去,我知道,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了一个永恒的渴望。

  “内心深处都有了一个永恒的渴望”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有一首散文诗《与青春同行》,特别能说明什么是幸福的真意:

  你的生活,像点点滴滴晶莹剔透的露珠,折射着阳光的斑斓,折射着生命的光辉。你的青春,与一个时代的事业同行...

篇七:素质教育瞎折腾

式教育折腾

 十年浩劫让我国遭受重创教育也深受其害。而在科技高度发展、社会长足进步的今天 中国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钱老在临终前的一句话 “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

 ”这是对中国教育的概括定论。中国教育近几十年进行了多次改革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雷声大雨点小仍然是裹足不前甚至有退步。文革后期中国还出现了陈景润、张广厚等杰出科技人才但是这之后„„我想不说大家也知道了。事实证明多次教育改革得到的却是更糟糕的后果所谓的“改革”是瞎折腾是失败的。下面就我个人观点说说中国教育的折腾。

 一应试教育不断强化。从八十年代初至今各种教育改革的口号不断翻新而教育老是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动。我想大家都经历过高考也体会过那所谓的高三生活。各班墙上课表内容丰富是一回事但上不上课是另一回事很多情况下操场上见不到上体育课的学生实验室见不到操作实验音乐课听不到歌声更别说什么综合实践活动了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怪受害的是学生。老师眼中只盯着分数孩子的全面发展被放在次要位置 “为了孩子的一切”便是空谈素质教育便是空谈上面评价的指挥棒不改变底下还会把课程分成所谓的“主科” 、 “副科”而那些所谓基

 础教育都是以分数评比作为考评手段。

 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应该教育的机器。只是为了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这样培养的学生你希望他有什么创造力简直是痴人说梦。

 二教材经过多次修订却越来越不实用。新教材给我们的感觉是越来越摸不着头脑是一头雾水。就拿高中的化学课本来说我的课本和比我低一届的弟弟的课本就不一样 感觉现在的教材是内容繁杂缺少深度及逻辑。考试的内容课本上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而考试却是非常难。这样直接导致我们的课外辅导材料增多课业负担加重体质变弱视力下降这些都是编写教材的专家老爷们所赐。

 三 各种大规模的活动 各种检查汇报都是劳民伤财、 弄虚作假。近年来开展的什么普九、普实、创文明学校、创教育强县等活动无一例外的都是搞形式主义、 “造假工程” 。上面一口气下面跑断气上边一张嘴下边跑断腿。那些汇报材料中的事迹、数据等都是人为捏造。那些厚厚的材料若干年后又被造纸厂回收。从上到下难道大家对这些不都心知肚明吗他们都知道可是依然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还能形成默契和共识 多少年如一日 涛声依旧。

 哀哉哀哉

 四大学改名火热进行中中国大地无端端得冒出不少什么科技大学之类的 好像跟着科技挂钩了生源就会变多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进去的学生大多被学校名字所欺骗。

 你在武汉坐出租车说要去武汉科技大学人家根本就不知道可是如果你说去武汉钢铁学院司机才知道那个地方真是讽刺啊。学院想变大学专科、职业学校也都变都想升格为大学变成大学以后又都想变一流大学。现在中国教育观

 念的误区在于太单一化。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他们就 2000 名学生1000 名本科生、1000 名研究生出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办学水平很高麻省理工学院现在还叫麻省理工学院要是在中国早就改成什么大学了 波士顿还有一个波士顿学院 200 多年了一直叫这个名字。

 教育应该是一块净土是指导每个人踏入社会必须经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是一种覆盖全民的公益行为。希望以后的教育不要再脱离这个出发点了。

篇八:素质教育瞎折腾

课堂真正成为

 学生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舞台

 ——威县人才学校校长

 耿华武 走进我们人才学校的课堂你会看到:沿袭千百年师传生受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危襟正坐、专心听讲、唯命是从的学习方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每节课老师最多讲 8 分钟,连续讲课时间不超过 2 分钟;学生坐位也不再是面向黑板,纵横成行,而是每个教室九个小组,学生面面相对,便于交流;课堂教学流程是: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提间展示、点评精讲——当堂训练——补救达标;学习过程是独学、对学、群学;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统治者、主宰者变成了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鼓励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被动接收,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堂特点是:“活跃、快捷、和谐、高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起于学生的厌学、辍学 我们学校是从 2006 年暑假开始教学改革的。在这之前,学校大力抓了“应试教育”,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看,老师安排,学生做。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用管卡压挤磨强化分数,靠题海战术训练应试,学生在苦学、死学中度日,在疲劳战术中煎熬,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年华,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那些“学困生”“破罐子破摔”,有的上课睡觉,有的打架斗殴,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班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经过认真调查、反复思考,我就提出了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知识,从知识中找兴趣”的教学理念,坚决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此人才学校拉开了“教学改革”的序幕。

 “教学改革”迎难而上

  第 2 页 教学改革谈何容易。我们既没有统一的认识,也没有任何经验,中层领导班子成员有的害怕“改”乱了套,教师更是不愿改。一位数学老师教了六年毕业班,拿起课本就上课,讲的很好,不拿课本同样也能上好课,他非常反对教学改革;调查一些学生家长,他们对“教学改革”也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瞎折腾”,甚至说你们要是真的改,我们就把孩子领走;由于千百年教育的惯性和教师的惰性,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经过反复思索,决定要从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抓起,开展了“教学改革到底对不对”的大讨论,通过摆实事,讲道理,反复论证,终于统一了思想,大家一致认为: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文明进步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统一认识后,学校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行动。我们南下江苏洋思,东去山东杜郎口,北上石家庄 43 中,通过参观学习,经过研究实践,总结出要吸收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开放课堂”“活”的优点,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的长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3331”模式,也就是:

 一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解决 30% ;

 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 30% ;

 提问展示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30% ;

 通 过教师集中精讲来解决 10%.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任务更大了,担子更重了。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备好知识层面的课,在课堂上应对同学们提出各类问题;另一方面要预设各环节,驾驭调控好课堂,让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死”。这时又有一部分老师产生了畏难情绪,表面改,实际不改,领导听课,就尽量去做,不听课照样按老模式上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经过问卷调查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好?”有 80%的学生认为新课堂模式好,这样更加坚定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坚决把教学改革搞下去。学校开展了传帮带活动,让做的好的老师带动、帮助做的较差的老师;学校领导通过听课、指导、督促落后的老师,并制定了“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老师每节课最多讲 8 分钟,连续讲课不能超过 2 分钟,每位老师都要授课过关。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老师的教改意识,教改能力、教学艺术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成形。后来又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3331”模式逐步完善和成熟,具有我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已经形成。我们靠“领导带头、统一思想、制度保航、全面启动”走出了一条“教

  学改革”之路。

 教学改革突显成效 我们的教学改革从课堂改革入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上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享受学习。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兄弟学校领导、老师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石家庄 43 中副校长宋素金听了两节课后说:“你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本来木讷、内向、害羞的农村孩子培养成了在课堂上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有条不紊,酷似一个个“小老师”;上板展示书写工整;小组交流踊跃发言,真是令人震撼。”衡水二中白校长来我校听课后感慨的说:“看到你们课堂上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知识形成新的建构,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和提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课堂改革后,厌学现象不见了,辍学现象没有了。学生由衷的说,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参与,我快乐,自信能成功。他们那种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激发和增强,课堂成了学生们放飞理想,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了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教学改革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厌学、辍学问题,上课睡觉问题,而且教学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无论是中考,还是全县统测,我校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学生人数也由教学改革前的 2000 多人猛增到 3300 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还解决了“新课程改革难”、“90 后学生教育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难”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普遍好评。

 各级领导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 我们人才学校的教学改革,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省市县教育部门领导多次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2008 年 12 月 19 日,省教科所副所长耿荣久,在邢台市教研室主任张勤芳、县教育局局长张宏的陪同下,一行5 人,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他们深入课堂听课,检查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座谈时,耿所长说:“你们的教学改革搞的不错,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

  第 4 页 中心,以发展为本,把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放在了第一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听了你们的课着实让人感动,你们的‘3331’教学模式:

 最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 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你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把教学改革搞下去。”耿所长和其他领导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2009 年 2 月 25 日,邢台市政府主任督学赵新芳市教研室主任张勤芳、在县教育局副局长赵庆晓、县教研室主任刘建凯陪同下,来我校调研、指导“教学改革”工作,各位领导听了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课后,在和学校领导、授课老师交流评课时,赵新芳说:“你们的教学改革做的很扎实,功底很深,一看就知道不是在‘作秀’;在课堂上我看到同学们积极的自主学习,热烈的小组讨论,争问抢答,跃跃欲试,举手发言的场面,我也溶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心情非常愉快。尤其是在提问展示时,同学们主动、自然、大方的站出来发言:‘我有不同意见’、‘我有补充’、‘我有新的解法’„„,真是令人感到震惊”。他总结说:“你们课堂的主人变了,学习的方式变了,合作的气氛浓了,生成的教学资源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悄悄地改变着,即有单一的线性思维,向发散思维、动环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贴近着、发展着。”同时各位领导也给我们的课堂提出了改进意见。

 河北师大实验中学马校长,参观我校对新课堂评价说:“人才学校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乡村孩子的那种朴实的品格;又有城市孩子那种张扬的个性;还有西方国家孩子那种创新精神。” 我们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张宏局长鼓励我们说:“唯有创新,才能发展,你们要把课堂教学创新做好,为威县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成绩。”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关心、指导和肯定,是对我们的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不辜负领导和群众的厚望,更加勤奋工作,把“教

  学改革”做的更好。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学校 2008 年暑假伊始,就组织全体老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改理论,并对全体老师进行了闭卷考试。我们还举办了全校老师经验交流会、研讨会,总结、探讨教改中的经验教训,集思广益,深化教学改革。使“3331”教学模式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使各环节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更加科学化;制定了与教改配套的“教师等级评定制度”、“备课制度”、“教研制度”等;组织了全校的示范课、展示课、过关课等听评课活动,进一步总结了教改经验,提高了教学能力,创新了教学模式。本学期我们的教学改革思路是:老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课堂,提高成绩;让学生勇于挑战自己,挑战同学,挑战老师,挑战教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更高层次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实现“一改四提”的目标,就是用“教学改革”提高老师素质;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成绩;用“教学改革”提高学校品牌;用“教学改革”提高老师待遇,实现学校“教学改革”跨越式发展。

 虽然我们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是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课堂点评不够及时、开放性目标设计不合理、知识拓展不到位等。我们所做的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领导和家长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今后一定更加扎实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使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再上新的台阶。

  2009 年 3 月

篇九:素质教育瞎折腾

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可见,农村教育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育投入占 GDP4%的目标,如今已经实现,但关于农村教育的两个新现象又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一是农村地区的撤点并校。

 撤点并校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教育资源,但撤点并校后,大多数学校实行大班额教学,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教育质量,导致优质生源不断流向城市,而农村又很难吸引优秀的、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年轻教师,这就更加重农村教育的积贫积弱。

 尤其是在“跳出农门”思想的影响下,分数是学生走出去的唯一途径。

 这种教育在压制孩子天赋的同时, 也加大了农村课改的压力。

 甚至有人将课改视为“瞎折腾”,根本不愿意改。即使改的学校,有的也是迫于政策的要求,往往流于形式,这种“面子”课改,搞不好会使农村教育更加“贫血”,学生在学习上更加“贫困”。二是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

 国家出台这项政 策 的 目 的 就 是 鼓 励 优 秀 的 教 师 支 援 农 村 教 育的发展,为农村的基础教育带去新鲜的血液。

 但从已毕业三届的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都去了县城以上的学校,去农村的很少。

 难道是农村不缺老师? 显然不是,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缺 口 较 大 ,但 由 于 种 种 原 因 ,很 难 招 到 满 意 的 毕业生。

 这就使得这项原本美好的政策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我们知道, 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整体转变的过程, 而教育现代化并不是教育城市化。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如果没有农村教育的繁荣,终将是一句空话。

 课改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机遇,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已证明了这一点, 而优秀的师资是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吸引更多优秀免费师范生服务农村,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而要做到这些,就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减少农村学校的撤并,从而为师范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我们正在寻找你,一位优秀的大学生。

 你眼中的农村是中国之根,那里儿童教育仍匮乏薄弱;你想去农村学习,去尽自己的力量;你愿把最初两年工作定格于一间小教室,陪伴孩子一同成长,为他们树立优秀榜样;你相信人的力量、实践的意义与自己未来的价值。

 加入为中国而教,2013 去农村!

 ”这是“为中国而教”公益组织的“寻人启事”,或许,它会给免费师范生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免费师范生应陪伴农村儿童,关注农村教育,关注教育公平。(作者单位系陕西师范大学)5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做 “ 货真价实”的校长7区奇思漫咏□ 李奇勇政府无限责任下的民办教育校长队伍是一方教育的顶梁柱, 学校教育要靠有思想、有灵魂、有魄力的校长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校长要“厚重”起来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通过 4 项修炼,让校长“厚重”起来:一是修炼“有道德”的内心。

 为生命成长立命、为贤师续言、为学校谋发展是校长的基本道德修为。

 通过“魅力校长评选”、“师德论坛”等方式,增强校长对职业与生命的敬畏之心,追求理想教育的恒心,探索真教育的韧心。二是填充“有真货”的肚子。

 校长身上诸多问题都可归结于一点,就是肚子“空”。

 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习。

 实践证明,学习能积淀校长自主发展的正能量,积蓄常用常新的“活水”,使校长真正做到谋划发展有真学问、经营学校有真本事、实践探索有真追求。三是修炼“有想法”的脑子。

 校长想法多,点子就多。

 想法在学中来,更在实践中生成。

 定期举办校长论坛,不定期选派校长外出参观学习,可以使校长始终保持鲜活的嗅觉,规划有主见、实践有主意、谋划工作不小气、开展工作不拘泥。四是夯实“有能耐”的底子。

 着眼听、说、读、思、写、问、干七种能力修养,教育行政部门应搭建多元平台,使校长读时能有消化得了的肠胃,听时能有辨别得出的头脑,问时能有善于咀嚼的习惯,思考了能有干得好的果敢,做了能有说得好的口才。校长要“动”起来校长应是首席文化代表、首席学生、首席教师、首席家长。

 我们应在转变校长观念上下功夫,在提升校长人格魅力上做文章, 在激发校长内驱力上想办法;应消除经验型管理的“俗套”,构架思想引领、人文管理、文化治校的现代管理体系,引导校长做“货真价实”的教育行家。弱化校长行政级别意识。

 提倡校长要代课上课,主动参与学生教育等活动,回归朴素的管理身份,安心办教育;建立校长任期制与相应任期评估机制,按照工作绩效对校长进行考核或交流;推动区域校长交流,增强校长干事做事的紧迫感,以及实现任期目标的使命感。校长要“牛”起来人是有差异的,校长也不例外。

 凡符合规律又在法律框架之内的工作,应积极鼓励、大胆实践、积极创新,真正把学校发展的自主权归还给校长,让校长“牛”起来。

 应千方百计拓宽校长想作为、能作为、敢作为的空间,让校长成就师生、师生发展学校。总之,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今天的校长,要告别单纯的行政管理者的角色,从简单的执行者、被动的传达者角色回归到高效的执行者、专业的探索者的角色上来,做区域改革的引领者。(作者系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局长)区局长视界 教育之思 管理之智 人生之悟 思想引领未来□ 秦福伟校长队伍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发展校长队伍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怎样培养好校长?周刊继续邀请区域教育主政者,畅谈校长的话题。把教育办出点味儿来, 这是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教育人的真挚情怀。几年来,罗庄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区域教育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我认为还须坚守以下几点:教育方向不能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既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坚持教育惠民不动摇、改革发展不停步、立德树人不懈怠,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的办学思想,把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改善育人环境、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规律不能悖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能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忽视知识的迁移变化规律,漠视课程的改革发展规律。

 为此, 我们务必要研究教育规律,遵循规律办教育,依靠科学抓质量。

 纵观罗庄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大力推进的城乡一体、幼小一体、教科研一体、研训教一体,“高效课堂”建设、“实效德育”构建、“生态校园”打造,以及九年一贯办学体制的做法,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正因如此,我们的教育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遵守规律办教育,就要牢牢把握学生、教师、课程、课堂、方法等关键因素,坚持传承与改革相结合、坚守与创新相结合,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 全面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健康成长。教育实际不能离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必须深入调研、认真规划,周密部署、扎实行动。区有区情,校有校况,学段有各自的特点,学生有鲜明的个性,教师有不同的风格。

 因此,制定规划要因地制宜,培养学生要因人而异。

 罗庄区教体局各科室在安排任务、检查指导、考核评估时,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区别对待,不能“整齐划一、千篇一律”。

 目前,罗庄区教育均衡发展格局面临着重新定位,全区教育步入了一个奋进攻坚的关键阶段。

 这就要求我们务必立足教育实际、区域实际、学校实际,以“育人为本”为根本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为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责任不能松责任和良知既是为人处世的基点,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

 一名校长、一位教师有了责任心,就会自觉学习、主动提升,沉下心来研究,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齐心协力把校园建设成生活的花园、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坚守责任就是对事业忠诚、对工作执着、对学生热爱,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义无反顾地履职尽责,讲奉献、重品行、作表率,主动将人生追求与教育事业融为一体,自觉为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周广军把教育办出点味儿来区决策者说 改革之策 工作之美 区域之变 行动改变教育免费师范生更应关注农村教育区观点□ 王勇刚王建成41特约编辑:胡涛好大一个 “ 家”近日, 湖北省襄阳市二十一中组织教师开展了外出踏青暨二季度教师生日庆典活动。

 这是该校构建“家文化”的又一项创新举措。走进襄阳市二十一中,火红的“家文化”浮雕墙格外引人注目。

 由 “家的由来”、“家与学校”、“家的成长”、“家与社会”四大版块构成的文化墙,渲染出浓浓的“家文化”氛围,彰显着学校对“家文化”的理解。在办公楼旁的“教师发展之家”,摆放着舒适温暖的沙发、洁净雅致的咖啡桌,并配有先进的多媒体设施以及网速超快的电脑。教师们说,这里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成长的加油站。在教学楼前,一个长长的钢架上,整整齐齐地挂着几十个拖把,这是二十一中“家庭成员”们晾晒和存放拖把的地方。

 有了钢架的帮助, 教室里不再有潮湿拖把发出的难闻气味。为此,师生们给它取名为“净雅之家”,并使之成为学校的一道新风景。走进各班, 由师生共同布置的教室显得与众不同。

 “和谐之家”、“礼仪之家”等与“家文化”一脉相承的班名,彰显着班级的特点。

 副校长刘玲说,教室不仅是一个“学习场”,还应是“生活场”和“精神场”,是学生成长的第二个“家”。校长罗黎明介绍说:“全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以来,我们集智研讨,确定了‘家文化’这一主题。我们认为,和谐、健康、发展是‘家文化’的三大要义,我们要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教师在和谐愉悦的‘家’中尽职工作,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家’里健康成长。

 我们希望师生能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更希望二十一中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承担的无限责任,还体现在学校的布局和投资上。兴建或是撤并学校,不是由市场和社会决定,甚至也不问群众意愿,一切由政府说了算。

 普及义务教育, 政府就应该在任何有学龄儿童的地方,投资兴建学校,而且以此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实事。在西部欠发达地区, 政府没有太多的钱大兴教育、大建学校,但也基本实现了公立学校的广覆盖。伴随城镇化进程,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城乡学校规模出现了两极分化。

 城镇学校的大班额现象在有些地区触目惊心,部分乡村学校则空壳化。城镇的公立学校建得少,出现教育资源的硬短缺;民办教育想参与,但由于政策和社会的偏见,难以找到着力点。

 一些企业或个人想投资办学,但土地难拿、师资不稳、收费偏高,群众对民办学校更欠缺认同感。争取与公立学校同等待遇,成为民办学校发展的基本诉求。一些乡村学校关闭后,又遇到农民工返乡潮,随父母返乡的学生,只好在“黑教学点”求学,这样更加重了社会和政府对民办教育的差评。政府出于对教育的无限责任, 大包大揽建校办学行为,导致教育投资越来越单一,学校布局越来越体现“长官”意志。在对公立和普惠的追求下,民办教育受到打击, 导致的结果就是教育资源不足的现象难以迅速改善。

 虽然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也四处化缘、融资,希望社会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但其政策出发点,依然将民办教育定位于公立学校的补充,将其看成是临时抱佛脚的权宜之计, 难以取得社会民间资本的信任; 而现存民办学校快速倒闭消亡的现实,更让政府的诚意大打折扣。在西部,一方面,政府无钱扩大公立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问题;另一方面,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其根源就是,民办教育是公立教育的补充,是第二梯队,甚至是“备胎”,不可能享受同等待遇。这不仅伤害了民办教育,也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在东部发达地区,政府不差钱,公立学校覆盖了全部城乡。

 这些地方除了少数标榜“贵族”或“国际”的高收费学校, 几乎没有其他的民办教育。

 表面上看,东部不需要民办教育补充公立教育资源的不足,但广受诟病的择校“顽疾”,仍是现行公立教育无法破解的难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个地区之内的学校自然会有差异,这是正常的。但这些学校都是政府投资、花的纳税人的钱,这就有了问题;择校无可厚非,可好学校有限,能择校的往往不是普通老百姓,这事就复杂了。政府的教育责任, 是保证每一个人都有上学的机会,而不是确保每一个人都能进自己理想的学校。政府是教育等民生权利的兜底者,要保障基本、扶掖弱者,筑起社会公平的底线。公立教育只该提供基本的保底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优质、多样和高端的教育服务,应该交给社会和市场,交给民办教育。择校、择班、择师的事,只应该发生在民办学校。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建的学校,只能是公平的底线。只有这样,择校这个顽疾才能“不治而愈”。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对于中国教育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这是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个没有多思维、多色彩、多标准的多元化教育,绝对谈不上教育现代化。

 而多元化的教育,必定来源于教育投资体系的多元化...

篇十:素质教育瞎折腾

20 高考作文 2 热点导写(思路分析,例文名师点评)

 热点 1:他把自己“寄”到人民大会堂 ◎热点速递 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快递小哥”在 2019 年的两会上成为热词。“快递小哥”柴闪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媒体报道的标题多姿多彩:快递小哥“闪”进人民大会堂,他把自己“寄”到人民大会堂……他的一句“哪有什么开挂的人生?奋斗是唯一的标准答案!”瞬间传遍网络,让无数追梦人感同身受。15 年前,柴闪闪中专毕业后只身从湖北老家到上海打拼,干起扛包裹的转运员。10 年前,他抓住机遇埋头学习,逐渐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青年业务骨干。他把全国2600 多个地名熟记于心,每天 1 万多袋邮件经他之手,快速准确地“奔赴”全国各地。1 年前,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广泛倾听各个层面普通劳动者的真实心声。他反复酝酿,认真准备代表建议,把人民的嘱托和期盼带到北京,带到中央。

 ◎思路提示

 1.从人大代表的角度立意。从普通的进城务工人员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人大代表来源于群众,根扎深于基层,才能真正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忧什么,求什么,愿什么。只有选出“为民发声”的好代表,提出接地气、惠民生、达民意的好提案,才能有助于推动破解代表提案的热点、难点。

 2.从奋斗有为的角度立意。柴闪闪在一没有学历、二没有技能的“零背景”下干起了扛包裹的转运员,转变成全国“两会”代表。世上从不存在什么“传奇”,只有努力奋斗打拼才能给自身加码增光环。人生是奋斗出来的,想要追求美好的生活就必须提升自己,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思想,奋斗的唯一目标是为了有幸福的生活。

 3.从社会融入的角度立意。互联网时代催生出一大批新职业、新青年,“快递小哥”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这个群体多半来自农村,社会应当关注这些新兴群体,帮他们搭建发声平台,为新兴职业青年群体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让各类青年都能有获得感。

  ◎立意参考 常规视角:①人民政府,人民监督;②献言献策,行使代表权力;③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④人民参政议政,保证政权性质;⑤制度自信为中国梦提供根本保障。

 核心视角:①人生有梦,动力无穷;②梦想加行动,前程无限好;③人生无开挂,幸福是干出来的;④发扬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⑤为一线劳动者和奋斗者点赞。

 创新视角:①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②平凡生命亦有追寻闪光的权利;③涵大我情怀,秉实干精神;④大笔规划,小步落足;⑤让“快递小哥”安心奔跑,追梦无忧。

 ◎精彩片段 人生无开挂

 奋斗出精彩 作为一名 85 后,柴闪闪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无“开挂”,奋斗是唯一的标准答案。任何人只要经过努力,就有可能超越自己,实现梦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就是要做行动上的巨人,不纸上谈兵。当下社会,压力大,竞争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活得精彩,追求幸福美好生活,但机遇和资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更努力,特别是自身条件不好的更要拼搏奋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

 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共荣

 “闪哥”柴闪闪,靠着一路踏实勤奋,最终“闪”进了人民大会堂。“闪哥”的经历,就是中国近 3 亿农民工奔跑在追梦路上的缩影。像“闪哥”这样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在大城市中不断地拼搏努力,不仅在逐步地接近自己的生活理想,也在激励着其他进城务工人员为梦想而奋斗,掀起了一股满满的正能量,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国家有大梦,个人有小梦,大梦牵小梦,小梦和大梦,将个人梦和民族梦结合起来,千难万险无所惧,风餐露宿永向前,我们就能前程无限,辉煌多多,演绎出壮丽的人生。

 ◎精美例文 提振精气神

 走好人生路 两年前,复旦女生樊悦书在一篇文章里叹道,我发现光考上好大学是没用的,再努力也买不起上海的一套房子。她的观点引起广泛共鸣。今年两会期间,“快递小哥”柴闪闪成功刷屏,他的一句“哪有什么开挂的人生?奋斗是唯一的标准答案!”瞬间传遍网络,让无数追梦人感同身受。樊悦书身上所缺的正是柴闪闪身上所有的,这便是青年应有的精气神。

 何为精气神?简言之,就是家国情怀,就是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一个人,他要吃喝拉撒,他有儿女情长,但是在国家和时代需要的时候,他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起自己的责任,像“快递小哥”那样,靠实干把自己“闪”进人民大会堂,这就是一个有精气神的人。而考上好大学,感叹买不到一套房子,如此务实,不见情怀,这就是缺少精气神。

 是的,我们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公正、公平离人们的理想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必需正是严峻的现实,加快改革的进程,推进社会向更加公正、公平的方向前进。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变成现实。而青年正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生力军,作为这个队伍的一员,我们需要的不是悲哀叹息,怨天尤人,而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我们的青春。

 青年是呼啸的狂飙,不是悲叹的秋风,是奔腾的大浪,青年不当叹月的弃妇,他们只会用唱慷慨激扬的歌。想想“快递小哥”柴闪闪,身为农民工,同为城市的寄居者,他顾影自怜了吗?没有什么开挂的人生,奋斗是唯一的标准答案!说得多好。想想五四时期,多少纨绔子弟陶醉在灯红酒绿里,而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青年,奔走工厂田头,宣传主义,唤起民众,更有多少人后来牺牲在战场上、刑场上,他们叹息过不公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胸中有使命,心中无怨言。

 我们都是普通的人,谁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还是要有一点精神。不是说不可以考虑个人命运,而是说不能只有个人命运,更不能超越时代的许可,追求绝对的公平公正。即便是谈个人命运,也不能指望父母,指望婚姻。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拼,我们是自己的上帝,我们现在的样子,是曾经的我们使用时间亲手塑造的样子;而不久的未来,我们的样子,又取决于现在的自己使用时间的方式。

 同龄的朋友们,我们的未来主要自己今天的努力,提振精气神,走好人生路。

 ◎名师点评 文章先对比复旦女生樊悦书的叹道和“快递小哥”柴闪闪的事迹,提出精气神的话题,接着阐述什么是精气神,指出精气神的实质就是家国情怀,就是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然后分析当代青年如何对待暂时还缺少公正公平的社会现实,着重指出消灭社会不公是几代人的责任,当代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生力军,不应当悲哀叹息,怨天尤人,而应当投入努力学习和工作之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快递小哥”柴闪闪的事迹和五四群体形象,阐述年轻人应有的人格风范,并指出青年应当如何关注个人命运。最后总结全文,归结中心论点,照应标题。文章论述集中,层次丰富,层层深入,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议论文。

  热点 2:两会提案书法进高考

 ◎热点速递 2019 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宋华平带来了“关于把中小学书法教学纳入考试”的提案,建议教育部制定统一的中小学书法教学大纲,并将书法纳入语文学科中考查。2013 年起,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书法进课堂”,但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书法教育在一些地方并未落到实处。2014 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张海提出建议,在中考、高考中增加书法知识的有关试题,“哪怕只有一分,效果都是不可想象的啊!”如今,宋华平委员的提案,再次让“书法纳入中小学考试”的呼声进入公众视野。

 ◎思路提示 1.从肯定的角度立意。汉字是中华文明基因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急剧下降,“提笔忘字”和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越来越多。将书法纳入考试的建议,有利于保护祖国的语言文字,弘扬汉字文化和民族传统。

 2.从否定的角度立意。我国近年来实际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应试教育只管分数不管人,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层层加码,学生和教师都不堪重负,而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的危害显而易见,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将书法纳入考试,增加教学和考试的内容,无疑是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3.从辩证的角度立意。汉字书写确实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将中小学书法教学纳入考试,通过考试逼学生重视汉字书写,十分必要。但是,书法较什么,怎样教,考什么,怎样考,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不可草率从事。发现问题很重要,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是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解决不好,往往会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立意参考 常规视角:①保卫汉字文化人人有责;②以考逼写,弘扬汉字文化;③珍爱汉字,敬畏书写;④重视美育,提高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⑤重视汉字,自觉传承中华文明。

 核心视角:①教改不动摇,“减负”不回头;②给学生加压,为教育添堵;③为教改助力,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④被迫重视难有真自觉;⑤书法课纳入中考重在文化传承。

 创新视角:①敢于正视现实,勇于建言献策;②肩上有责任,心中有担当;③摸着石头过河,警惕急病乱投医;④发现问题诚可贵,解决问题价更高;⑤搞好顶层设计,走好筑梦路。

 ◎精彩片段 用制度逼文化自觉 许多传统文化项目日渐式微,频临消失,有人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其实,一种风气的形成往往不是宣传的结果,倒是某些情境逼出来的。谁不知道写字的重要?可是你看现在的年轻人,提笔忘字,字不成形,实在让人痛心。这种情况其实也是“逼”出来的,是键盘生活和应试教育“逼”出来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提升学生的书法素养,也只有靠“逼”,把书法教学纳入升学考试就是一种办法。你不重视,无法参加考试,考试过不了关,你就升不了学,如此一来谁敢怠慢汉字书写呢?制度面前不得随便,制度能规范人的文化行为,也能“逼”出人的文化自觉。

 考试竟然是只筐 为什么要把书法纳入中考高考?因为写好中国字,曾经是很多人的追求;因为汉字汉字是汉语言的起点,重视汉字书写,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言以蔽之,汉字重要。但是为题来了,重要的东西都要学习,都要考试吗?珠算重要不重要?美术重要不重要?音乐重要不重要?德智体美劳,哪样那样不重要?重要的就纳入考试,非逼着学生重视不可,想法诚然是不错的,但却未必行得通。考试是只筐,凡是重要的都往里装,这只筐如何装得下?教育有义务教育和非义

 务教育之分,学习有兴趣和专业之别,跳水比赛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要求,中学生考试岂能什么重要就靠什么呢? 重视顶层设计 少走弯路 将书法纳入中考和高考,理论上似乎很有必要,实践上可能会带来诸多矛盾。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涉及到千家万户,牵一发而动全身,决策者不可随心所欲,任意东西。有一种理念,叫顶层设计,这种理念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中国教育走过不少弯路,其教训就在于顶层设计不够重视,不够科学,人为因素过多,随意性太大。就像喊“减负”而取消珠算教育,而随着珠算申遗成功,又要让珠算近课堂一样,不重视顶层设计,势必会多走弯路,误国误人。

 ◎精美例文 教育不能瞎折腾 据说,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交了书法纳入考试的提案,建议教育部制定统一的中小学书法教学大纲,并将书法纳入语文学科中考查。政协委员关注教育,积极建言献策,精神可嘉。不过,考试考书法,实属瞎折腾。

 何为瞎折腾?领导人曾经说过,领导者要懂得“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何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道德经》里的话。烹煮小鱼,及时翻烤,不能等到烧糊了才翻,也不能不停地翻动,那样就会把小鱼翻烂了。治理国家也是如此,不能懒政,也不能反复无常,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国家机器在既定的规则下有序运转。一铲子过来,一铲子过去,不停地翻动,以致把小鱼翻烂,这就是瞎折腾。今天这个政策,明天那个政策,搞得老百姓无所适从,这也是瞎折腾。

 我国多年来实际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国民素质的提高,学生除了会解题,能应试,其他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只专不红、高分低能现象相当普遍。国家一再提倡减轻学生负担,为的就是要淡化应试教育,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书法进课堂、升学考书法,增加教学和考查内容,无疑要增加学生的负担。一会儿要减轻学生负担,一会儿增加考试内容,这就难免给人瞎折腾之感。

 书法与武术、中医、京剧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无论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生活需要的角度看,书法都是重要的。重要就一定要进课堂,一定要通过考试逼人“登堂入室”吗?武术要不要考?它不仅是国粹,更可以防身自卫。德智体美劳,美育是重要的,那么,舞蹈、戏剧、电影、设计等艺术门类也要排队进中考高考吗?如果真的这样,那非要把一个个学生逼疯不可,非要把中国的教育折腾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不可。

 将书法纳入中考和高考,企图通过考试逼学生重视书法,动机是好的,却未必能够如愿。应试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只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没有一定的书法素养也可以通过书法考试关。比如考“永字八法”,只要背得出八法的名称和含义,掌握几个知识点,足以对付考试,但是未必能欣赏具体的汉字,未必能感受到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完美的结构,一幅充满线条感的画。

 还是领导人说得好,治大国如烹小鲜。教育也是这样,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瞎折腾。要像跳水竞赛那样,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不能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兴趣教育和专业教育与产业化培训混为一谈。

 ◎名师点评 引论部分先简述政协委员提交书法纳入考试提案事,然...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瞎折腾 素质教育 折腾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