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

时间:2022-11-04 14: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节 分析综合

考点解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卷)对选考内容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分析综合考点的基本要求是:(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级。

分析作品结构就是根据作品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作品的整体构思、线索、段落层次、开头结尾、各部分间的过渡照应等问题。分析作品结构,不仅要能够分析段落内部、段落之间甚至全篇的结构层次,还要能够分析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落(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等)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概括作品主题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一步分析、整合,将主题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综合、表达的过程,需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考点要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的分析,把握作品主旨,既可对文本某一具体语段进行考查,也可对整个文本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了解并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是鉴赏评价、探究作品的基础环节。高考侧重考查考生对小说、散文、戏剧等相关文体基本特征的把握情况,以及从文学体裁的角度对文本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进行赏析的能力。

考势预测

高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题型有四类:

1.分析作品结构型。具有特殊作用的重要句段是命题重点,如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等。常见的命题形式有:①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②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2.概括作品主旨型。散文一般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概括,小说一般考查对作品中心思想的归纳概括。

3.分析表达技巧型。表达技巧是指作者灵活运用写作规律和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考查形式一般有:①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②作者是如何写……的?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

4.综合分析选择型。选择题,往往给出五个备选项,要求选出两个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综合性强,选项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既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考查鉴赏评价能力,但难度一般不大。

笔者预测2011年“分析综合”考点的考查形式会以“概括描写(景物、肖像、环境、细节等)的特点,并分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概括段意”“概括作品情节”“概括作品主题”“给作品加标题”“简析某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等题型为主。

考查内容上,分析结构作用、作品主题、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将成为命题热点。如篇首作用、篇中段落作用、结尾的作用及线索的作用,这类试题往往结合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来设题,是近年来命题的一大热点。考查形式,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简答题。选材侧重于散文、小说,字数在1000-1500之间。散文以叙事、写景、说理为主。小说以微型小说为主,也有中长篇小说节选。散文作者注重本土化,小说作者除中国作家还会有外国著名作家。

真题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地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描写类表达技巧,考生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方面比较容易,可以由所见之景方位的不同推出视角的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答题模式为:描写技巧﹢效果。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的题。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辨明所用表现手法,然后答出手法的艺术效果。本题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方法攻略

一、理清脉络,把握结构。

1.抓线索。线索的作用是将零散的片段和场景连缀起来组织成篇。如散文一般以时间、空间、事件或情感为线索。

2.注意开头、结尾、过渡段、相互照应的语句。开头和结尾,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过渡是上下文之间转换的衔接,照应是前后文的关照呼应,把握了过渡与照应,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掌握了。

推荐访问:第二章 文本 阅读 文学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