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给四个年轻人的十四个问题

给四个年轻人的十四个问题

时间:2022-11-04 17:5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陈村按:2006年12月30日晚上,我约了四个在读的研究生(俗称“作家班学员”)聊天:那多,小饭,苏德,小转铃。那天我犯了错误,一是高估自己能力,哪有力气抵挡四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二是应该尽快撤离饭桌,到客厅或茶馆谈。之后,我听了当时的录音,无从整理出文本,于是起用通信方式。

这个聊天,对我压力很大。跟同辈人谈,很容易找到路,跟年轻人不在一条路上。我不媚小,保持偏见,留一个文本,让他们以后笑笑。

以下问题,如不方便回答,均可“无可奉告”。

1

陈村:我对小我一代的年轻人的观感,印象最深的是作息。日出不作,日落不息。还有,在家呆不住。年轻时候好像都这样。能简单说说你喜欢怎么打发时间吗?

那多:日出不作,日落不息是对的,不过我就是在家太呆得住了,总是不愿意往外面跑,这对我来说是个问题。不上班之后和外界的沟通就少了,现在有些渴望。上网是最多杀时间的手段,喜欢在网上看新闻和网络小说,BBS倒去得比较少。然后就是打牌。

小饭:你说的没错,日出不作,日落不息,好像很多人都这样,不知道别人怎么想,至少我是不情愿的啊。我说到了晚上我睡不着觉才这样的,人家可能觉得我矫情。反正从高中开始我晚上就特别痛苦,那时候逼自己入睡,因为早上有课啊,班主任凶得要死。听广播,但通常所有的深夜节目都对我说了再见我都没睡着。这是一种神经病。如果有一天我能早睡早起我一定高兴得要死。

我平常打发时间的办法很多,因为我“样样都行”。打麻将,唱歌,下四国,斗地主……没人陪我玩儿我才看点书。这还不包括我爱看电视。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迷上了法制节目,案件聚焦,第四焦点,东方110等等,还有一些中央台的,都极好看……

苏德:的确如陈先生所言,我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日出不作,日落不息”,但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在家里度过的,我不喜欢外出。一般我是傍晚四五点的时候起床,吃饭,做一些和写作无关的事情,比如看碟打毛线。在十一点的时候,我会开始写作,直到天亮,有时候写的快,有时候也就写千来个字,要看状态。

小转铃:我觉得,排除农耕因素,统一作息的本质是契约。传统的作息时间对于需要合作的工作项目来说是有意义的,然而写作有幸是一种单独的工作。

总的来说,年轻人大多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到中年白天工作晚上也工作,老了以后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直至进入永恒的睡眠。和自然规律对抗,最终妥协,也许大多数人都曾经历。

有一次看到苏德在打毛线很惊讶,她说打毛线是一种很好的杀时间的办法。我很难想象这个。对我来说,时间就像——离散的,蹦跳的皮球,我一直在追逐它们。所以觉得空下来之后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阅读,郊游,摄影,每一项事情都可以无穷无尽地做下去。

2

陈村:还有个奇怪的印象,你们是尽量逃避责任的一代人。你们都二三十了,小饭已当爹了,或许还自称男孩。这是环境的错,上代人的错,还是你们的错呢?或者谁都没错?

听见我说“吃饭第一”,会认为我庸俗、世故吗?

那多:年少时和年长时想法总是不一样,我十年前的想法和现在就差得太远了。年纪太轻的时候没有肩膀,担不住责任,但这是会变化的。现在有许多原本的丁克族,到了三十多岁纷纷从良开始生养小孩了,就是证明。所以,让二十多岁的人承担大量责任,这个想法本身就不太负责任,而等这代人再大些,他们自然会承担的。这是基于我自身经验的看法。

吃饭第一?这很对啊。

小饭:我当爹很正常,我乡下人,农村长大,跟我从小玩到大的哥们都当爹了,我岂能落后?冲突在于,现在我苟活在城市里……城市人比较实际,也比较会“算”,生活是被计算出来的;也不是说农村人不计算自己的生活,但这恰恰是两种计算。农村人计算是“什么岁数了,该干什么事了”之类;城里人是“怎么过对自己现在和将来更有利”之类。

吃饭第一,这还用说么?

苏德:任何人都必须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有多少之分,但如果逃避,就是错。但如果自称男孩,不算错吧。我们这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关爱和注意力很集中,一直都是家里的轴心,长辈围着自己转,所以到了社会上,有些人会不适应,会不愿意去被忽视并且承担责任,这是时代、生活背景、长辈和自己一起“合力”造成的局面,要看怎么去调整和适应了。

不会,我也觉得“吃饭第一”。

小转铃:如果你指的是对国民生计的责任,我觉得我们这些人的淡泊相比于上一代人的狂热,其实是一种清醒。让国家机器去操心全局,每个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显然更务实,也更明智。如果你说的是对家庭的责任,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并不如你想像的那样逃避责任。独生子女受到的溺爱的确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幼态持续,但至少我周围的同学工作后对家庭都已经很有责任感。未成年时受到的溺爱越多,成年后必须担纲的责任也就越大,不是想逃避就逃避得了的。

因此接着逼问究竟是谁的错,我觉得是一个伪问题。造成这种以偏概全的印象可能是因为某些青春小说,但毕竟读小说的人在所有人里只占一小部分,读青春小说的人又占读小说的一小部分,而喜欢那种青春小说的,又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吧。世上毕竟还是正常人多。

吃饭第一是常识。听到常识也许会觉得庸俗,但不会觉得世故,世故也需要技术含量啊。以我不长的社会经历来说,我觉得谋生并不比饿死更难,所以就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3

陈村:你们是和各种中外品牌、广告一起来到中国大地上的。能说说关于品牌的想法和段子吗?

那多:成为了品牌的东西意味着标准,这个标准既对内也对外。这样的标准对提升生活品质很有帮助。

小饭:我没钱,品牌啊什么的那些东西跟我没关系。因为偷懒,还有点想耍酷,我给我女儿起名叫做“范思哲”,这算是段子么?

苏德:品牌是一种符号。我一出生就看电视了,但对于广告的印象是要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很流行的广告语,比如,燕舞,燕舞;嘘,爱丽丝……

小转铃:对电脑、相机等电子器材,我是很迷信品牌的。衣服就无所谓了,基本上是逮什么穿什么,指望有一天能把地摊货穿得像专卖店的。在北京工作的时候,老大也很强,烂瓜皮似的T恤,都是千多的名牌,把专卖店的衣服穿得像地摊货。这两种穿法都很牛逼。我喜欢前者,因其成本稍低。我有一种拧巴的品牌观。

4

陈村:你们都是有志青年,前程远大,祝贺你们重新上学。这有点像文革后首次高考的77级,在社会上逛了一圈又去读书。你是要文凭、要知识还是要什么?你没听说,这年头“作家”已经是个贬义词?世上值得做的事情那么多,好玩的事情那么多,你总不会去想一辈子写作吧?除了写作,你还擅长干什么?

那多:很久没读书,这次读书又不会累,一群人在一起,很好玩的事情啊。现在媒体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把各种屎盆子往作家头上扣,现在已经扣得足够多,所以不臭也臭了。不过写东西现在对我来说,还是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我本来以为自己一无是处,现在发现编故事还行,其他的事情嘛,如果有哪个冤大头愿意甩几百万给我,我就去做杂志耍耍。

小饭:我说过,决定去读作家班,是想过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从而逃避家庭责任。我费了很大的劲儿才说服了我的老婆,感谢她理解。读书的生活也给了我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还能结交一些作家朋友。作家在我这里依然是个好词,不然我也不写作,只是被用滥了。现在外面那些人做事情没什么底线,瞎来,而且没人管,风气很坏。写作一辈子很好啊,里头的酸甜苦辣都有,但味道跟其他工作还不一样,我追求荣誉感……除了写作,上面说了,我精通打麻将,唱歌,下四国,斗地主……本来我觉得我喝酒也很行,现在觉得不行了。

苏德:谢谢陈先生。我回去读书,只是想给自己一个写作的环境,能够沉下心来。

我觉得“作家”还是个褒义词吧。只是现在有文学娱乐化的倾向,大众也爱看热闹,所以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和口碑不太好。但这部分作家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仍在努力地写,试图用作品来立言。

我打算一辈子写作的。因为除此外,我没有其他擅长的。

小转铃:文凭和知识倒是都满重要的,可是这个学习班显然并不以此二者见长。我希望能给自己的写作才能以两年的机会,让它自求多福去吧。我也想认识和我同龄的写作者。

至于这年头那年头的说法,不重要。年头会很快过去,潮流是不会对人负责的,人由自己负责。

我相信自己肯定不会一辈子写作的。能干的事情太多了!世界在我面前只掀开了很小的一角幕布,充满了令人心痒的未知。目前为止我擅长写作,摄影,采访,报道,还擅长写产品需求规划书。今后我擅长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老大说,我如果愿意,就能在半年内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是的,我想擅长什么就能擅长什么。

5

陈村:在你们的前面有许许多多作家,大部分死了,小部分还活着,例如不承认自己是作家并奋勇批判“80后”的王朔。你对那些活着的前辈关心吗,读他们作品吗,对他们有怎样的批判?

那多:我这个人纯文学作品读得极少,所以这个问题留给其他人。

小饭:东西写得好的人我都关注,包括其人其文。批判就算了,我是个好人,最多嘴上骂骂,口诛但绝不笔伐。

苏德:读过,但因为生活背景大不相同了,所以对于他们写作中提及的一些环境和心理,有不理解的地方。同样,他们看我们的作品,也会有这种阅读理解上的障碍。至于王朔评80后,我觉得有在理的地方,也有偏激的,至于偏激之处,是他的自我炒作方式还是媒体借力起的又一场“热闹”,大家心里都很明白。

小转铃:我对“活着的前辈”抱有一般的关注,并不因他们活着而更多或更少。少年时读当代作家的作品较多:陈村,陈染,孙甘露,王小波。我喜欢这些和生活保持间离感的作品,我对日常生活没有好感,相信日常生活对我也一样。

看看这些人现在在干嘛吧:陈村成天在网上写一些狗屁不如的烂尾帖子,陈染出了两本面乎乎的随笔集后几乎销声匿迹,孙甘露去杂志当了主编,王小波则直接死球了。有一位剧作家曾经为他们这一代人辩解道:看看人家外国艺术家从小吃的是什么?牛奶面包!我们呢?泡饭酱菜!能比吗?我们的艺术之树能常青吗?听了他的话我便谅解了他们,并开始每天坚持喝牛奶。

话说回来,读者毕竟和追星族不同,他们的痛心,其实也很有限。他们关心的是作品而不是人。作品有自己的意志,而艺术家不过是它们让自己得以诞生的手段——或者说,手纸。

6

陈村:统称你们为“80后”不妥当,你们彼此相距很远。我在聊天前读了些你们的作品。仅就你们这四个人来说,彼此的写作已不可替代、互换。你对同龄人有怎样的关注和批判?我看到张悦然说过一些,看到小饭说过一些又删了。有什么不删的话可以说一说?

那多:我其实更关注的是类型小说,在这方面和西方的差距也很大,现在国内的此类小说还不够成熟。不过我想,这方面做得更好一点,困难度会小一点,还是有希望的。其实这回答不太切题,充分说明我是个不学无术的故事写作者。

小饭:还是那句,外面风气很坏,做好自己就行了。张悦然理直气壮出来批判了一下郭天王,结果不还到处被人猜忌?风气坏透了啊。我脆弱得很,所以总是尽量避免被人家骂。以前做得还不够好……

苏德:我不想批判任何人。写作对我而言是个人的事。

小转铃:上初中时有一搭没一搭地读过一阵《萌芽》,高中就基本看不进去了。对同龄人的概念差不多来自于那几本杂志。我不是很喜欢千篇一律的苍白和忧伤,总觉得人活着应务以牛逼为准则,为何年纪轻轻就活得面面的,有一种被集体挑断了手筋脚筋的感觉。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抄袭令人齿冷,这是个基本判断。我搞不懂有什么不能说的。不过,想来也是千里之外的事,因为从来没读过郭敬明的小说,所以既不觉得耻辱也不觉得愤怒。在那个事件里,找不到我方敌方的立场。

7

陈村:你们都喜欢写作。你写作的资源是什么呢?冲动从阅读中来,从生活中、从幻想中来?你为写作的什么而感到愉悦呢?

那多:我是写悬疑小说的,平时看的一切科学类和资讯类的东西都会成为资源,生活当然也是一部分,但现在生活太少。我的写作更像是一场智力和心理游戏,布一个别人看不穿的局,然而在局里一点点牵着别人走,给他们各种各样的胡萝卜,调整他们前进的步伐和速度。这是挺有快感的事情。

小饭:我写作是因为觉得这件事情好玩——没有别的谋生技能也让我没得选只能写。一旦写了好东西觉得自己牛逼啊——我生性自卑得很,所以这种感觉对我本人的身心健康很有帮助。

苏德:阅读,生活和想像,是每个作家都会用到的写作资源。

过去,我为写作能带来的对人生和命运的“操控力”感到愉悦。

现在,我为写作能带来的平静心态感到愉悦。它能让我觉得赋闲在家的每一天都很有意义,有一种寄托。

小转铃:写作的资源。这个问题令人头疼。好像要求魔术大揭秘的人,从来是被视为不识趣的。硬着头皮回答之:因为在生活中是个很容易出神的人,用上海话来说就是魂灵头没掷进,所以写作的冲动主要来自于被幻想扭曲后的生活。阅读为我提供知识,尚不能提供写作冲动,这一点上我敬佩博尔赫斯式的兼容。

我热爱中文的优美以及丰富的意象。写作记录了在第三只眼睛下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荒诞感和幽默感,我喜欢。写作反过来也让人在生活中得以从自己的后脑勺正上方观察各种处境。阅读是互相温暖,写作是冷眼旁观。

对了!写作还有一个好处,能得到周围朋友的表扬。我总觉得表扬永远也听不够。

8

陈村:能提出一些你喜欢的作家作品吗,看见了什么,喜欢什么?

那多:台湾有个叫九把刀的,是个想像力爆棚的家伙,很赞。

小饭:不说了,一说就给人抓住把柄。以前说的也统统不算。

苏德:我最近喜欢读当代香港写城市小说写得好的作家,比如刘以鬯,黄碧云,西西等。

他们写的小说里,人物是跟着城市走的,身不由己。城市作为一种符号,在他们的小说里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几乎是不遗余力地用人物去刻画城市。而目前在大陆,还没有让我看到写城市小说写得好的。

小转铃:刚发育的时候,我喜欢鲁迅的《两地书》,常常幻想这些信都是写给我的,看得面红耳赤。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鲁迅在我眼里从来就特别温暖风流。

青春期,读陈村很多小说,喜欢那种超现实主义的冷酷气氛。印象很深的是《上街走走》,里面写到的场景让人觉得惊异而熟悉,似曾相识。

再后来迷上了王小波,最初喜欢《绿毛水怪》,天真得让人心碎;后来喜欢《红拂夜奔》,《白银时代》,都是有趣的,怪异的,充满了生命力的小说。

读大学时喜欢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白痴》读起,我喜欢他的天真、悲悯和大气,但更主要的是,他的语感就像个漩涡——我拔不出来。

接着就五胡乱华,什么书都读,再没有人可能像以上这几位对我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了。

9

陈村:在你们成长的时候,网络到了中国。记得我女儿在幼儿园就学简单的Basic语言,敲入一段程序弄出一面小旗飘飘,她用电脑比我还早。你们好像天然接受网络。爱它什么呢:搜索,浏览,bbs灌水,MSN或QQ聊天,编网刊,写博客,交友。你们曾头痛网络的谋杀时间,还能说上几个它的负面效应吗?

那多:网络把整个世界推到面前了。负面效应嘛,网络暴力也是很糟糕的事情。

小饭:上网让我变成了个近视眼儿。

苏德: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便捷。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习惯。

一般我上网是为了在家里可以找人说话,或者查资料。但真要写作的时候不能上网,因为写作是一件需要“隔绝”的事情。

小转铃:我上网,赶上了“论坛一代”。现在应该是“博客一代”了吧。在论坛灌水很牵扯精力,因为你总想去看看有没有人跟你的帖子。聊天就更费时费力,我也奇怪人和人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多话能说。常常挂在网上,就不可避免会面对电脑,时间长了会让人变得目光呆滞,四肢沉重。

但是我依然觉得互联网是了不起的发明。GOOGLE、BBS,乃至于BLOG,都对我们得到知识、得到朋友的方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因为我前不久还是IT从业人员,这个话题要说起来实在太专业了……说了你们也听不懂,《上海文学》又不是《大众软件》。

10

陈村:你们这代人的父辈不像话的太多了,还算自爱的也喝酒抽烟打牌洗头洗脚赏黄段子。你们向往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是怎样的?你们对天空、大地、海洋、动物、植物、科学有兴趣吗?

那多:天空、大地、海洋、动物、植物、科学这些我全都有兴趣,向往的生活方式,是有聊有闲。

小饭:谁说我们的父辈不像话?我爸就很老实,他善良忠厚顾家。至今他都是我的偶像。

我对你说的这些都有兴趣,但不如打麻将,唱歌,下四国,斗地主的兴趣大。

苏德:我向往的生活方是,外出旅行,回来居家。偶尔和朋友怡情。

我对动物和植物挺感兴趣。

小转铃:喝酒抽烟之类的并非上一代人的专利啊,难道我们这一代就不能打牌洗脚听黄段子了么。不过我不会打牌,喜欢的是旅游,不管是郊游还是远游,我喜欢在陌生的地方,喜欢在大自然里,甚至特别会爱上喜欢大自然的人。接下来就是阅读,不是很喜欢集体活动,容易让人陷入无效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对你说的“天空、大地、海洋、动物、植物、科学”都感兴趣——可是,这是一道挑错题吗?挑出和其他词不一样的词:科学。大学正是学工科的,物理一直是我的最爱。对数学倒也很感兴趣,可数学又不算科学,干着急,真遗憾。

11

陈村:对年龄有什么想法?对性别有什么想法?

那多:这全都是不由自己选择的东西。对于年龄,总是会怀念过去,而对将来的期待越来越少。其实,我这个70后,还有80后和90后终将会很惨,因为将要面对的是00后,这个名词实在是太拽了。关于性别,做男人不错,因为女人越来越有魅力。

小饭:谈年龄就得谈时间,而时间是个硬东西。因为所有的人都只能谈当下,所以我觉得年轻人都应该装孙子。等年纪大了,自然就会牛逼,除非你自己把自己给毁了。

男人主宰一切,女人妆点世界。

苏德:我一直都觉得女人三十岁以后才是最好的年纪。但男人不这么想。

这还是一个男权社会,因此女人天生就是弱势的,我觉得改变不了。而且,所谓强弱势和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压力是对等的,男人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要担的责任比女人多而重,因此女人说要和男人真正平等,那么她必须像男人那样生活。但这有必要吗?

小转铃:这个问题好宽泛……对年龄没有太多的想法,上帝保佑我能永葆青春吧!实在没办法老了也只能老了,但愿能当个有趣的老太太。对性别也没什么想法,上帝保佑我能变成男人吧!实在没办法也只好当女人了,但愿能当个有趣的女人。唉,如果是男人,我就能去更多危险的地方,而且不怕被强奸!当然,到现在我也一直挺安全的,娃哈哈。

12

陈村:说说对同学、朋友的感想吧。请节约使用“发小”、“闺密”这样的字眼。

那多:一些很重要的人,对我来说,其重要性往往是滞后的。天哪,难道你的每个问题都要搞得这么难以回答吗?有没有人说过你的问题很狗血的啊……

小饭:晚上我睡不着觉的时候,一部分用来思考人生,一部分就用来怀旧。所以我对同学的感情要比他们对我的多一些。

苏德:我和小饭、那多认识很多年了,大家开始写作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的,因此对各自的作品还算了解。至于同学,认识他们后,我看了很多当下在创作的年轻人的小说,这很好。不过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不太谈小说和文学,反而是随便乱七八糟说一些其他的。

小转铃:同学和家人一样,在生命中出现,是自己没有办法选择的。一些成为生死之交的同学,并非因为同学而朋友,而是因为朋友而朋友。除此之外,与其说怀念同学,不如说是怀念和同学捆绑在一起的旧时的记忆吧。

对朋友的感想。因为家里人丁稀少,真正簇拥着我长大的,正是我的朋友们。生命对我有多重要,他们就对我有多重要。我选择朋友,第一看重的是智商,然后才是人品。令人吃惊的是,这些通过智商选拔的人们人品都还不错哩。正如人们认识到大胸女人恰恰智商较高,聪明人人品都差也是一个务须破除的大迷信!

13

陈村:能笼统地说两句关于家庭的哲理吗?有多种方式组成家庭或伪家庭:结婚、同居、情人、网婚等等。如果没有障碍,你憧憬怎样的方式?

那多:这个问题很危险,不回答。这个,你是在玩真心话大冒险吗?

网婚太不靠谱了,结婚同居情人各有好处呢。现在我觉得同居比较好吧,但我怀疑过几年会倒向结婚。

小饭:结婚挺好的,人生没麻烦也没意思啊。我以为好一点儿的方式是,结婚作为一种契约也得有个有效期,这要在结婚前就定好。比如五年十年的,也好给人一个盼头。

苏德:我觉得家庭是一种平衡的关系,无论对爱人还是彼此的家人。

我憧憬的方式是,在一起的时候,好像不在一起;不在一起的时候,好像在一起。

小转铃:记得一个朋友曾经说过,我们的家人就像书脊上的钉子,拆掉了他们,我们就会页页飘散。这算不算是一句哲理?其实,家庭是再坚强不过的东西,完全能做到有哲理和没有哲理一个样。

我很想选结婚作为理想的家庭组成方式,可是理智告诉我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他不是一个人!一对新人的背后是两个家族的联姻。想到这个我就觉得头皮发麻。再看看离婚的时候就知道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孩子和财产。带着这两个镣铐,婚姻如何幸福得起来?我只能相信卡尔·詹戈:“夫妻双方的不忠,是美满婚姻的先决条件。”对,我憧憬的是一种美满的婚姻——罗素式的婚姻。

14

陈村:请给自己提三个乐意回答的问题,自问自答。

那多:1.对2007年的期待。

图书出版市场可以回暖,造福大众,我也是大众的一员。

2.作家班哪个老师讲课最好。

他们说是李锐,可那天我请假去签售了,懊恼。

小饭:这几天我忙得要死,所以现在一个乐意回答的问题都没有。

苏德:你最近在做什么?

我在写一个中篇和一个长篇,都和上海有关。想把上海写好看了。

你觉得你们这代人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信息量的汇集和对私生活的“观照”。

你觉得你们这批80后目前写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还是来自于个人的,主要是心容易浮躁,沉不下来。

另外,还有来自于生活的压力,因为没有工作,但一些责任还得要承担,会比其他人辛苦一点。

小转铃:这个就不用了吧,答得累死啦。

2007.1.30

推荐访问:十四个 年轻人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