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源消耗会计是作业成本和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的融合,其为企业提供了非常准确可靠的信息。本文主要针对资源消耗会计的产生背景、应用情况以及相应展望进行研究,为推动会计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关键词:资源会计;研究;背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随着会计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会计不断涌现,逐渐出现了作业成本会计计算法,但是其弊端很快被暴露出来。于是为了弥补作业成本会计的算法的不足,出现了资源消耗会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上高科技技术对各个领域的冲击,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社会对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该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资源消耗会计产生的背景
(一)作业成本法劣势、不能适应实际发展需要
作业成本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使得其区分更加难,各项活动之间互相关联,并且相互依存,并非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够清晰表现。成本动因上由于存在着很大的确认困难,使得作业成本法需以作业中心为基础来设定责任中心。但是在成本动因的选择上相关性较大,并不是清晰可见,而是需要找到一些间接性的成本动因以及合理的成本分配。同时在成本动因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作业成本法在确认资源以及资源库的时候,往往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主观性和武断性,这就使得管理成本操作者为管理成本提供了可能,但是其公司的报告结果可比性也会因此降低[1]。
(二)管理会计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有人认为作业成本分析法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主要是由于作业成本分析法在设计上过于复杂,和企业真实面临的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这造成了作业成本分析法无法长久的为企业的管理和创新做出贡献。正由于此,北美很多的会计管理协会面对作业成本分析法时都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但是他们同样认为虽然作业成本分析法有较大的不足,不过其仍然有一些东西可以值得借鉴,后来的作业和预算法就是在作业成本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将管理作为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以战略为导向,并提倡建立新的会计框架结构,以为当前的企业更好的服务,但是由于会计作业和预算法是根据作业成本分析法建立起的,所以作业成本分析法中的一些缺陷也带入到了会计作业和预算当中。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业成本分析法无法很好的为当时的企业会计管理做出贡献,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切实的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
(一)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模式和条件
1.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模式资源消耗会计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三种主要模式。其一,建立起独立的资源消耗会计系统,将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在此系统中完成。其二,资源消耗会计系统在建立过程中可以通过循序渐进之法付诸实现[2]。其三,现有的会计成本核算系统中,应用于资源消耗会计原理,将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然后采用资源消耗会计代替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和管理成本核算结合起来。
2.资源消耗会计应用条件。(1)需要一个可以整合经营、物流流程的综合系统。(2)企业必须付出成本应低于不整合或者不适用数量计算所付出的代价。(3)资源消耗会计被应用到一些不是最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的企业之中,其仍然具有较高的维持度。(4)资源消耗会计应用时最典型就是同ERP系统联系起来,并且要与当前的SAP和其他企业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资源消耗会计所需的功能[3]。
(二)资源消耗会计计算成本的方法
对于资源消耗会计怎样计算成为问题,下面通过一个流程来简单说明。例如一个企业经营一个活动,该活动包括了6项成本:工人薪酬、管理人员薪酬、电费和水费、设备维修费、设备折旧费、设备其他费用,该活动具体有四项作业:一是用铲车卸下货物,二是对货物进行分类,三是将分类好的货物重新堆齐,四是用铲车将堆齐好的货物重新装上货盘。资源消耗会计成本计算需要将这四项作业分为两个归结单位,即前三项对象是一个结集点,后三项对象是一个结集点,并将前三项的费用(工人薪酬、管理人员薪酬、电费和水费)归入到第一个结集点,后三项费用(设备维修费、设备折旧费、设备其他费用)归入到后一个结集点,分别的计算出两个节点的成本,再计算出总的成本。利用资源消耗会计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在资源消耗会计方式下,一个集结点只会产生一个计量单位,细分过后的集结点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和一个成本动因;第二,每个集结点都有自己的成本核算对象,所以在业绩的考核、计划的编制、差异性分析可以以集结点为单位来计算出每个对象的成本[4]。
(三)资源消耗会计应用实例分析
1.实例公司。某塑料制品公司,其主要制作胶片,其拥有三个胶片生产分公司,其胶片主要是销售给制造企业,主要用途为保健品和卫生用品。其A分公司生产了60多个种类,其中有200多种产品,每年收入约为8000万美元,另外在生产部门之外还设置了材料管理、装运、设备维护、质量监督以及行政管理等部门。试用资源消耗会计之前,采用传统的标准成本制度,将标准成本由机器工时和销售决定。使用直接法分配辅助的部门成本,分配的标准主要有机器工时、产值、部门人数以及购买价值等。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成本计算主要是由维修劳动、辅助劳动、折旧以及办公用品等组成。
2.A公司成本计算中的问题。A公司目前采用的是完全成本分析方法,该方法可能会出现固定成本效应。例如企业的生产能力闲置时,单位的成本被人为提高,主要的分配问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当企业生产的一些产品受到产品消耗的其他产品的成本影响。例如A公司的橡皮辊就是该问题的典型例子,按照曾经的成本计算方法,直接费用中的一部分费用被纳入到了维修费用中,虽然只有在产品的冲压期间才会使用到橡皮辊,但是在计算时将橡皮辊的费用却分配给了转换线与热压线上的所有机器,而不仅仅是热压线上的机器。第二,折旧费用分配是建立在财务会计基础之上。当企业中的机器的账面价值与使用期限都不相同时,虽然旧机器和新机器生产的产品类型非常接近,但是在成本计算时分配给新机器的折旧费用比旧机器要高的多,如果旧机器在维修时实际产生的费用过高时,那么在成本计算时旧机器尚可以使用的时间中产生的总费用会超过购置新机器的费用,这就是为什么旧机器生产的产品利润更高的原因,再加上企业人员的收入和企业的利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也会造成人员利用这种情况来歪曲企业的成本。第三,成本分配的结果很大程度影响了销售业绩和顾客满意度。当企业的管理人员发现企业即将停止生产某一产品时,或者某产品即将被淘汰时,企业时常会采用降低成本的方式来销售产品,或者增加其他产品产量,以减少淘汰产品的库存量,当该淘汰产品计划产量变少,间接费用将由少量的产品来承担,从而导致了单位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随之降低。这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增加了企业的投机行为,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悖,导致出现边际收益无效的严重后果。
3.解决方法。当A公司的管理层人士所应用的是不准确的成本资料,而且在当前的方法内不能够反映出相应的资源变动时,例如,新增一台机器或者改良一台机器之间所存在的影响,这就决定了试行资源消耗会计,并以此来弥补当前成本计算方法缺点。但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上会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限制,间接成本计算的时候,其信息费用和公司费用不包含在内,而且A公司的假设成本就与机器无关。在资源地之间,其相关关系比较显著,且资源消耗会计可以更好的改进成本会计的计算结果。将A公司的资源地进行分类,分为辅助和生产消费,在资源地设置各个辅助部门以及生产部门,资源输入资源地之后,需更好地对费用进行追踪,资源地越多,提供的信息也就越详细,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数据管理层参考。
用重置成本折旧作为产品成本目标、用理论生产能力作为计算单位成本的指标产量。利用理论生产能力来分配成本导致公司少分配超过200万美元的费用(即实际发生的总费用比分配的费用高)。利用理论生产能力分配较少成本的效果被按重置成本折旧产生的较高成本所抵消。然而两者都不能体现计算结果的最大特征,只有在成本分配过程中遵循资源消耗会计的逻辑性才能体现最大特征。
三、结论
综上所述,自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加上高科技技术对各个领域的冲击,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社会对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从成本上需加强管理,尤其是新的资源消耗成本理论的应用使得我们在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上有了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杜晓玲.资源消耗会计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1.
[2]孙燕.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制造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
[3]吴婷婷,张鹏展.解析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J].中国经贸,2013,(20):192-192.
[4]王成武,赵海生.资源消耗会计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经贸,2013,(16):28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