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一期切除吻合术行结肠灌洗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行结肠灌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切除吻合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5d,术后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3.6±1.3)d,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术中结肠灌洗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技术操作简单,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肠灌洗
【中图分类号】 R735.3+5 【文献标识码】 B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存在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较高风险,文献报道[1],发生吻合口瘘的机率为6%-35%。自1980年结肠灌洗的理论推广到临床工作之中,使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吻合口瘘发生明显降低[2]。2008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普外科对收治的33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术中行结肠灌洗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特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研究对象为2008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行结肠灌洗的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不能排气排便,部分患者腹部可见肠型,肠音亢进,可闻气过水声,腹部立位平片可见气液平面。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明确为结肠癌。所选病例中男性19例、女1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11.2)岁;梗阻时间3-7d,平均梗阻时间(4.8±2.3)d;肿瘤发生的部位:乙状结肠10例、降结肠14例、结肠脾曲9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手术治疗均采用全身麻醉方法。行剖腹探查切口,探查腹腔内肿瘤的部位和能否手术切除。按照无瘤术的原则,行肿物的规范性切除,将近端肠管内的肠内容物通过肠管断端排出至脑室引流袋。寻找阑尾,行阑尾切除术,通过烂尾残端置入硅胶引流管,为防止返流应将回肠末端用肠钳夹闭。通过硅胶引流管注入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至肠管冲洗液清洁为最佳,拔除硅胶引流管后,行烟包包埋阑尾残端,按常规方法行肠管断端一期吻合术。吻合口局部放置引流管,冲洗腹腔,逐层关腹。
2 结果
所有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切除吻合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5d,术后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3.6±1.3)d,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
3 讨论
左半结肠癌通常由于浸润性生长造成肠梗阻的发生,很多结肠癌的患者通常是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3]。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肠造瘘、行二期肠吻合术,不但造成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生曾探讨一期手术切除吻合,但是临床效果较差,原因在于吻合口瘘的高发生率以及造成患者的高死亡率[4]。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术中结肠灌洗或者通过肠镜支架治疗后手术使得一期切除吻合成为可能。但是肠道支架的高额费用和技术要求制约着其在基层医院的开展。自结肠灌洗的理念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孙淑明[5]等开展的研究表明,通过结肠灌洗,明显的减少肠道内容物,降低了肠道内细菌的含量、破坏了肠道内细菌生长的环境、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有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减轻肠道内的压力,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潘春球[6]等在比较研究传统一期切除吻合和肠道灌洗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患者,肠道灌洗组在术后恢复排气时间少于传统治疗组,肠道灌洗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同样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表明结肠灌洗有利于术后早期排气、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综上所述,术中结肠灌洗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技术操作简单,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鸥,李成林,王平,等.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l5):2578-2579.
[2] 王庆锋,所剑,陈岩,等.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老年结肠癌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85-1387.
[3] 庄彪,倪熊,瞿惠龙,等.高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J].上海医学,2012,35(11):973-974.
[4] 冯伟,朱家胜.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12,52(14):91-93.
[5] 孙淑明,吴利标,陈淑贞.术中结肠灌洗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时肠道细菌学的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4):292-294.
[6] 潘春球,周望梅,余壁湘,等.术中结肠灌洗I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临床对比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3):60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