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多脏器功能障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69-02
多脏器功能障碍是指机体2个以上重要器官同时或短期相继受损和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其病死率较高。为探讨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措施,现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123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中并发MOD36例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凡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已在心肺损害的基础上合并以下任何一项者诊断为MOD:①肺性脑病: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②肾功损害:血尿素氮(BUN)>17.9mmol/L,血肌酐>177μmol/L,临床少尿或无尿。③肝功损害: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51.3μmol/L,GOT、ALT、LDH值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或低蛋白血症。④胃肠功能失常:临床有应激性溃疡出血,有呕血和便血,腹胀。⑤血液系统:血小板<60×109/L,有DIC表现,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54-82岁,-60岁10例,-70岁11例,-80岁14例,>80岁1例。肺心病病程:<10年10例,-20年18例,-30年4例,>30年4例。
1.3 基础疾病 36例患者中,均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在此基础上合并肺结核8例,支扩9例,肺癌2例,肺脓肿3例,气胸3例,脑血管病4例,高血压9例,矽肺1例。
1.4 临床表现 本组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心源性休克1例,心律失常1例。36例都有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感染。18例少尿或无尿,BUN18.3-24.6mmol/L,血肌酐179-342μmol/L。5例肝功能明显损害。消化道出血9例。烦躁、嗜睡、球结膜水肿28例,皮肤出血点DIC4例。
1.5 器官受累情况 心和肺受累100%,肺脑28例(77.8%),肾脏受损18例(50.0%),休克9例(25.0%),胃肠受损9例(25.0%),肝脏受累5例(13.9%),DIC4例(11.5%)。
1.6 受累器官及病死率 2个器官损害9例,死亡5例(55.6%),3个器官损害14例,死亡11例(78.6%),4个器官受累13例,死亡13例(100%)。
1.7 年龄及病死率 -60岁10例中死亡3例,-70岁12例中死亡8例,-80岁13例中死亡12例。
1.8 细菌培养 36例痰液细菌培养有菌生长,其中G—菌27例(75.0%),G+菌9例(25.0%),霉菌感染达11例(30.6%)。
1.9 预后 经综合抢救治疗好转13例(36.1%),死亡23例(63.9%)。霉菌感染11例中死亡9例(81.87%)。
2 讨 论
2.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MOD是内科系统MOD中较为常见的情况本组123例中并发MOD36例,发生率为29.3%,接近文献报告的33.8%[1],低于58.2%[2]。病死率达63.9%,高于47.8%[1],50.6%[3],50.3%[4]。本组病例有如下临床特点:①年龄大病程长:本组年龄都在54岁以上,-60岁10例,-70岁12例,-80岁13例,>80岁1例。病程最短8年,最长56年。②诱因:主要是感染。除4例劳累,1例饮酒外,31例均为受凉。36例肺部有严重感染。③与受累器官数的关系: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MOD累及的器官愈多,病死率愈高,总病死率63.9%,病死率随受损脏器的多少而逐渐增高。
2.2 治疗 无特异疗法,在综合抢救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入院时如果条件许可,应常规进行多脏器功能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早期控制脏器损害加重。②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关键在于积极有效地控制感染,并注意真菌感染,一旦发生,病死率高。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防止应激性溃疡。活血抗凝防治DIC。此外,应加强支持疗法,能量供给,补充白蛋白,血浆,调节免疫功能,并有效恢复脏器功能。
参考文献
[1] 沙宝康.慢性肺原性心脏并急性发作期并多脏器功能失常.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12):736.
[2] 刘慕莎,单沙林,李宗浩.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与多器官衰竭.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12):752.
[3] 尹本义,陶立坚,夏斌赞.慢性肺心病与多脏器损害.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86,3:139.
[4] 徐国钧,黎晓虹,张俊峰,等.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179例分析.老年学杂志,1990,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