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利用已日益社会化,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相互冲突的竞争性和利用日益加剧,传统计划经济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以工程措施为主导的水利战略的局限性已日益显露。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促成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的侧重。文章探讨了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内涵、特点,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转变的发展观点。
【关键词】水利工程;资源水利;特点;规律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我们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大力倡导节约水资源,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步伐,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下文就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进行探讨。
一、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概述
1.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的产生有两个目的,消除水害和利用水资源。从水资源的利用来讲,其可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例如,防洪,发电,供水等多种服务。其建设也是多方面的,坝、堤、进水口、渠道、溢洪道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每一项服务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资源水利
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质整体下降;水资源的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水的存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水利工程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的建设和发展,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资源型水利就是在水利工程已有的基础上,将水和各种资源合理的分配和优化。
3.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开发的适量问题。水利工程对于水资源采取的是有多少开发多少的方式,忽视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片面重视开发水资源、治水害而兴修水利的目的而忽视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三是侧重政府对水资源的行政管理而忽视市场对水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
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不是无限制的开发水资源,而是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施工单位,不仅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而且加强了对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保护。
4.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区别
资源型水利与工程型水利主要区别在于:工程水利重视的是水利工程的数量,资源水利则是在重视水利工程数量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具体来说,重视工程的数量,更重视工程的质量;重视工程建设,更重视工程的管理;重视工程措施,更重视非工程措施。
二、工程水利逐步向资源水利转变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修建水利工程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水资源问题。
1.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2.转变是演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利用已日益社会化,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相互冲突的竞争性和利用日益加剧,传统计划经济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以工程措施为主导的水利战略的局限性已日益显露。
3.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
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而政企不分体制所形成的自己评价工程并由自己负责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更加剧了各级水利部门“重工程建设,轻资源管理”的倾向,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水工程建设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目标,忽略了面向社会履行资源管理职能。
三、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转变的进程发展
随着经济的一步步发展,水资源的匮乏和污染变成了如今迫在眉睫的灾害,所以如何在原本水利资源合理分配,以及恰当管理中对水资源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达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资源水利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资源水利正是在工程水利的基础上强调资源的优化和管理的分配,投入新的体制和改革,使资源达到高效的保护,强调了整个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位置,从而发展和强壮起来的。资源水利的管理如果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合理科学的制度和严密的抉择,这样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吻合。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方面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实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不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四、结束语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把水利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重视在传统水利工程基础上的发展与完善,积极推进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汪恕诚.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做好面向21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J].水利经济,2011,(04).
[3]陈树林.做好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工作[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4]阮本清,沈大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