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
当大量细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时,大气的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就会显得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造成这种灰霾天的罪魁祸首就是细颗粒物。最近,一种被称为“PM2.5”的颗粒物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PM2.5,就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者。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在污染严重的环境里,我们深吸一口气,即便是空气看上去显得还算清透,但事实上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PM2.5吸进了肺部。
西医:入肺泡的致病元凶
一般地说,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是可以通过打喷嚏,吐痰等方式来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小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呼吸道,可进入肺泡之内,并且可以通过气血交换进入人体的毛细血管。
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5立方米的空气。住在严重污染的城市里的人,长期吸收含有大量PM2.5细颗粒物的空气,那简直就相当于一个“吸尘器”和“过滤器”一样。有研究证明,吸入肺中的PM2.5之中,大约有50%都会长久沉积在肺中,造成肺部硬化,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特别是1到3微米的颗粒,进入肺泡后,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都会有影响。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还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如果颗粒物上面吸附了致癌物,那么就有致癌效应,而若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些毒性物质能渗入肺泡里溶解,一些不能吸收的毒性物质则粘在肺细胞的表面,而那些被溶解的毒性物质又将随着人的血液对人的器官包括心脏造成损害。如果同一部位反复发炎,就会有癌变的可能性。
“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所说,“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T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对整体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资料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资料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肺癌死亡率与9年前总悬浮颗粒物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这意味着,总悬浮颗粒物致肺癌的潜伏期大约为8年左右。而在这些总悬浮颗粒物之中,最容易进入肺泡导致肺癌的。正是PM2.5
除了癌症,PM2.5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PM2.5上的有害物质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后,不仅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还有可能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此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急性触发。彭应登指出,国外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上升10ug每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上升3.4%,心血管病上升1A%,每日总死亡率上升1%。
PM2.5影响最大的是人类生理年龄的两端——孩子和老人,它可显著阻碍儿童肺功能的发育。灰霾,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来说,则意味着严重的死亡威胁。
中医:侵肺外邪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PM2.5应该属于一种侵犯肺脏为主的外邪。而中医中的肺的概念和西医并不一样。在中医的理论中,肺是一个比较易受外邪侵犯的,对全身机体的运转具有重要意义的器官。
肺居胸腔,在诸脏腑中,其位最高,故称“华盖”。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故而易被外邪所侵犯,所以在中医里肺是被视作为“娇脏”的。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相傅”,傅同辅,有辅佐、协助的意思,是和心为君主之官的君主相对而言的,意即肺对心脏有协助作用。所谓“治节”,就是“治理”、“调节”。就是说,人体的各种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均属于肺的职能范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经脉别论》)。“四脏”,是指肺以外其余器官;“权衡”,就是调节作用,说明了肺与全身器官的关系。因此,肺是一个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代偿作用的重要器官
,所以说:
“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称“相傅之官”。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在志为优,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其中,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的作用。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人体通过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若肺受邪而功能异常,可出现咳嗽、气喘、呼吸不利等呼吸系症状。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之气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气的生成方面,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主要依靠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其次体现在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异常,可影响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表现为气短、声低、乏力等。因此,PM2.5对肺的侵犯,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不止在肺部,而是对全身机体的功能都可能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中医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常常是从正气虚损和外邪入侵两方面原因去解释。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首先正气为御邪之本。肺部的正气常被称为肺卫,也就是肺的卫气。肺手太阴之脉其余中焦,中焦为营卫生会的地方,以上于肺,肺朝拜脉,就是经脉循行,其卫行脉外,营行脉中,因走行的部位不同,功能也不同。气的功能是,升降出入无所不到,故走到哪管哪。肺卫不顾,就是卫气不足,不能抗邪,先侵袭肺部了。所以,抵御PM2.5,首先是要调养好身体的状态,保证肺的健康,保护好肺卫之气。
除了内养正气。对外邪的防护也很重要。目前许多人选择了用口罩来抵御PM2.5。事实上,由于PM2.5体积极其微小,口罩其实并不会有太显著的过滤效果。即便是医用一次性口罩。对PM2.5的防御能力都十分有限,而那些时装口罩就更别提了。总之,对于PM2.5的防护,目前尚无太有效的好办法。只有注意阴霾天气时减少出门的次数,减少户外锻炼,以尽量减少PM2.5的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