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山海经》中的异兽看中国民俗文化的思维特征

从《山海经》中的异兽看中国民俗文化的思维特征

时间:2022-11-10 20: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m;vvv�]xݷO7ӯ]w^?饨ky素材,古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奥林匹亚山上,层级分明、各司其职的众神实际上曲折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分工、社会秩序在神话建构者观念中的痕迹。《山海经》中异兽所体现的思维也以包举一切、取法自然的决定论为前提。

《山海经》所描述的异兽,大多具有一定功能,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异兽的出现与人间的祸福相联系。如毕方“见则其邑有讹火”,胜遇“见则其国大水”,狡“见则其国大穰”,文鳐鱼“见则天下大穰”,钦鴀所化的大鹗“见则有大兵”,鼓所化的鵕鸟“见则其邑大旱”,蛮蛮“见则天下大水”,朱厌“见则大兵”,凫徯“见则有兵”,鸾鸟“见则天下安宁”,肥遗“见则天下大旱”,颙“见则天下大旱”,凤皇“见则天下安宁”,猾褢“见则县有大繇”,长右“见则郡县大水”,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其二,人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异兽发挥有益的功效。如駮“可以御兵”,冉遗之鱼“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鵸鵌“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讙“可以御凶,服之已瘅”,文鳐鱼“食之已狂”,数斯“食之已瘿”,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羬羊“其脂可以已腊”,虎蛟“食者不肿,可以已痔”,灌灌“佩之不惑”“食之不疥”,九尾狐“食者不蛊”,猼訑“佩之不畏”,类“食者不妒”;鯥“食之无肿疾”,旋龟“佩之不聋,可以为底”,鹿蜀“佩之宜子孙”,狌狌“食之善走”,等等。

与异兽出现相联系的现象包括了水灾、火灾、旱灾、战祸、瘟疫、大兴土木、丰收、太平等,涵盖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两个不同领域。人们通过食用、饲养、穿戴皮毛等方式可以使异兽发挥的功效包括御兵、避邪、治病保健、日用、改善性情、多子多孙、增强体质等,涉及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三个方面。然而在《山海经》中,我们并不能看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分野,世界是浑然一体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着完全不同的运行规律,人在生理、品质、社会生活方面的福祉也需要经由完全不同的途径来获取。但《山海经》却使人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从异兽身上得到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利益。也就是说,《山海经》在各种不同领域的现象之间建立了一种简单、直观的联系。与现代科学分类方式对比,《山海经》对事物之间联系的思维方式正是以一种包举一切的决定论为前提的。

这种思维是人类早期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由于认识水平所限而呈现出弥漫性特点,只能“以一种完全彻底的、囊括一切的决定论为前提”[1]16。这种决定论使得思维者对经验世界的分层较为模糊,往往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推之于廣阔的现实世界。在此种思维下,人趋向于在他所经验到的一切自然、社会现象之间寻找某种较直观的联系。而科学思维则与此不同,它“以层次之间的区分为基础,只有其中某些层次才接受某些形式的决定论。”[1]16这正是习惯于科学思维方式的现代人对《山海经》中异兽作用感到荒诞离奇的思维根源所在。对于科学来讲,其思维前提的决定论是分层的,物理学规律不能运用于心理学领域,化学规律绝难施诸社会学领域,凡此种种,都为低认识水平下产生的人类早期思维所难具备,因此,前者往往将后者指斥为荒谬。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人类早期思维的性质与特征,这种指斥将流于肤浅。“对于秩序的要求也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1]14。对秩序性的追求,是人类认识、探索世界的必然也是必要的思维特性,它的发展与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水平相联系。在蒙昧时代,人只能认识到经验世界中一些简单的联系,因此其思维的秩序性要求只能以包举一切的决定论为前提。它在人类历史上起过甚至还在起着重大作用。

推荐访问:异兽 山海经 看中 国民 特征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