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追溯教育评价发展历程,分析教育评价同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过程,通过研究基于SOA架构的学生综合能力测评系统,提出利用SOA等先进软件思想实现对教育考核软件的再次梳理和升级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评价;形成性评价;SOA;测评系统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就随之而来了。“教育评价”经历了测验、评价、考评三个时期。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评价在技术上得到了有力支持。目前在国内高校已经研发和部署了大量的考试系统。这些考试系统运行在教育系统的第一线,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工作效率,为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考试软件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高校学生测评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进入20世纪后,国外教育评价领域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初的测验时期(testing era)、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评价时期(evaluation era)、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考评时期(assessment era) [1]。“教育评价”最初等同于教育测量和测验,此时的教育评价主要依靠测验达成,以测验为中心。在评价时期,“教育评价”是对课程、教学的关注,其核心是价值判断。经过不断地总结和发展,人们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评价也因此进入考评时期,考评更加关注获得判断依据的过程,关注进行判断之后的反思和改进过程,关注考评过程与课程和教学的交互作用。正如研究者指出,“教育评价”的范式发生
了转化,即从最开始的心理测量模型的旧范式转向了“考评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的新范式。
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由教育评估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两部分组成[2]。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受高等教育人群规模,让人人接受高品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怎样衡量教育质量、如何对学生如何进行评价,已经不是单单教育界所探讨的问题,而变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目前人口众多的国情下,高考尽管是众人品头论足的焦点,但笔者仍然认为它是我国目前能够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方法。通过高考能够让更多的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原有的生活状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受高等教育。
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应试教育的压力基本没有了,在对学生评价时可以采用终结性评价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学阶段采用形成性评价,对于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客观。
1.2高校测评系统与教育评价的结合现状
目前计算机考试系统多种多样,但根据其设计原理,一般分为两种模式:1)基于局域网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2)基于Web技术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模式。它们各有优点,但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两种模式的考试系统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起到了诸多积极作用。
从软件本身的特点来看,C/S模式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缺点是维护起来较为困难,如果要改动某个地方的业务逻辑,需要升级所有的客户端的程序;B/S模式的优点在于所有的操作都是通过浏览器进行,软件的使用不受空间的限制,在用户的机器上无需安装多余的程序;缺点是Web开放性的结构模式使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稳定性更依赖于整个网络的性能。
不论是哪种模式,目前的网络或无纸化考试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学生终结性评价的测评。这些考试系统体现出如下优点:
1) 提高考试效率,节约考试成本[3]。
相比较传统考试方式,无纸化考试通过已有的数据库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自动组卷、评分、分析试卷,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另外,试卷保存在性价比高、占地空间小的磁介质上,也节省了学校的财力物力。
2)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无纸化考试使得考试效率大大提高,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通过考试的结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后续课程的安排。由于是在计算机上考试,题多面广,试题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任课老师不参与出题,实现考教分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提供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无纸化考试的题目来自题库,可杜绝考前泄题事件的发生;无纸化考试一人一机,随机抽题,可有效的杜绝学生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另外,考试结束后,由计算机自动批卷,批改迅速准确,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1.3高校学生测评系统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的测评系统具有很多的优点,但与最新的教育评价理论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通过对目前高校学生测评系统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测评系统题型不丰富。
绝大多数测评系统主要以客观试题为主,让学生从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学生答题随意性强,这样,很难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主观性考查,无法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2) 测评系统与校园的其他信息系统业务交互困难。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高校都采用计算机作为主要辅助管理手段,开发了各种类型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持,主要有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以及各种考试系统等。但由于在建设初期没有IT全局战略和方向,缺乏标准IT环境,各个系统成为分散的 “信息孤岛”,数据和应用逻辑无法共享。譬如在学生测评系统中包含学生一门课程的成绩,但是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同样也需要输入学生的成绩信息。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各系统的数据无法及时更新。
3) 很难进行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现有的学生测评系统大多只是提供成绩统计,而没有对学生整体情况进行正确有效地分析评价,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考试系统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较于传统考试形式在效率上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教育评价理论已经发展到考评阶段,目前的考试系统与之还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Web服务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软件架构——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SOA)被提出来。SOA可以看作是B/S模型、XML/Web Service技术之后的自然延伸。
2基于SOA的学生测评系统架构
2.1SOA架构的优势
SOA不同于传统的分布式技术之处在于其采用开放和标准的XML技术进行构建,能够充分保护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给现有的信息资产或投资带来更好的重用性。SOA能够在现有应用之上创建应用;能够使客户或服务消费者免受应用开发带来的影响;能够升级单个服务或服务消费者而无需重写整个应用,也无需保留已经不再适用于新需求的现有系统。总而言之,SOA对遗留系统进行服务化封装来组合产生新服务,更灵活地构建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
基于SOA架构的学生测评系统除充分吸纳原有各种学生测评系统的优势外,还首先运用SOA方法论对教育资源、学生测评模式等教学基础元数据进行业务建模和标准化,然后运用Web Service对现有系统进行服务化封装,同时,根据新的教育理论建立新的学生形成性评价服务群。这样的服务架构在重组后,能够为下一步实现灵活多样、敏捷变化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测评系统打下了良好系统架构。
2.2SOA系统架构
SOA系统架构以面向服务为原则,具备应用低耦合、开放性和扩展性良好等特点,能够真正满足教育考试测评过程中的信息化需求。
基于SOA架构建立的学生测评系统也许不能解决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所有问题,但基于SOA架构建立的系统,在与其他系统的整合上具有明显优势。
基于SOA架构的学生测评系统如图1所示。
图1基于SOA架构的学生测评系统
1) 数据存储层:负责处理系统的数据物理存储,通过数据层适配器组件降低业务数据对存储平台的依赖,采用适配器的方式兼容主流的数据库存储(Oracle,SQL Server,DB2等),文件存储(如XML,Excel,Access等)等数据存储形式。
2) 逻辑事务层:负责解释执行从业务层传递的数据操作指令。数据操作指令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服务化的数据对象(SDO)解析而成,也可以通过其他非服务化的数据操作接口而产生。数据操作指令通过事务解析组件翻译成中间数据操作原语交由事务执行组件执行。事务执行组件对数据操作动作提供事务级保证。
3) 教育业务组件层:是针对教育活动的特点,从业务的角度集中抽象而成的业务模型组件库。
4) 服务层:是整个SOA架构的核心。它承上启下,对上响应业务模型,对下调用相关组件群完成业务需求,形成“业务驱动服务、服务驱动技术”的SOA事务处理格局。
5) 控制层:是对系统处理和人机交互的控制处理层,通过表现层构造器将服务层给出的服务化数据对象(SDO)进行“界面化”的装配。使用XSL技术,将数据对象中的属性元素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可见的物理页面元素。表现层控制器则是对物理界面上所蕴含的各种事件效果进行控制,实现用户的最终界面效果体验和向服务层的操作请求。
6) 表现层:就是用户最终看到的系统界面。用户通过系统界面交互进行业务管理活动。
7) 外部系统:分为两类角色,一类是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将外部系统可提供的业务能力进行服务化的封装,注册发布到服务层中,委托服务总线ESB进行管理,使其他“消费者”可以通过统一的服务前置逻辑接口来使用。另一类是作为服务的消费者,通过服务前置逻辑接口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
2.3SOA系统设计
2.3.1从数据模型角度考虑,统一逻辑数据建模
建立统一的基于业务的逻辑数据模型是面向服务的应用系统最底层工作和核心,它将业务逻辑从底层数据结构中抽象出来,以这些信息为基础,提供数据集成服务,降低了创建和维护业务服务的成本与复杂度,从而为面向服务的信息系统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考试测评系统的数据标准化设计主要用于描述教育信息资源特征,规范信息资源使用标准。其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实现各类资源在管理、发现和获取方法上的一致性,体现教育信息在日常业务中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为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最终建立统一的数据集成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测评系统中,以标准的服务数据对象(SDO)为载体,设计和定义考试测评系统的元数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服务数据对象。
1) 学生:学生的基本信息。
2) 教师:教师的基本信息。
3) 院校/系:院校和系设置信息。
4) 专业和课程信息:各个专业的设置和相关课程信息。
5) 教学大纲和计划信息:教学大纲信息、教学计划信息。
6) 班级信息:班级的信息。
2.3.2从业务模型角度考虑,进行服务抽取
1) 与服务有关的现实角色分析。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对围绕考试测评系统和配套服务体系所发生供求关系的各个角色进行如下分类。
(1) 学生:考试测评活动发生的主体。
(2) 教师:考试测评活动的执行者,负责执行考试计划,产生考试结果。
(3) 院校/系:考试测评系统的制定者和过程质量监督者。
2) 服务的层次分布。
学生测评系统服务的层次分布如图2所示。
(1) 基本数据服务层主要包含数据查询和操作两种服务,如对学生信息的查询、增加、删除和修改。
(2) 基本业务服务层利用基本数据服务层提出
的服务,根据考试测评系统的现实业务需求做二次封装,如课程安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访问等。
图2学生测评系统服务的层次分布
(3) 复杂业务服务层基于上述的两层服务,完成了更加复杂的业务功能,如按照教学大纲、专业、班级等信息生成教学计划。
这种逻辑划分层次服务的结构保证了学生测评系统的业务灵活性,根据业务发展的变化需求,可以灵活地在更高层次开发和部署新的服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伸缩能力和扩展性。
3结语
基于SOA架构建立的学生测评系统并不能完全解决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所包含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但采用SOA架构建立的系统,为新一代学生测评信息体系打下牢固的数据和业务基础。由于其具备很强的信息系统整合能力,能够充分兼容现有学生测评系统。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更好促进教育评价体系发展是笔者下一阶段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萍,高凌飚.“教育评价”概念变化溯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9-43.
[2] 甘露莹,葛敬豪. 简论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3-65.
[3] 程道光. 推广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7(11):217,225.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 Based on SOA
LIU Nai-ru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alysis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with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process. Through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 based on SOA, make use of SOA, and other advanced software ideas realization on education evaluation software of carding and upgrade again.
Key wor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formative evaluation; SOA; evaluation system
(编辑:彭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