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南普陀寺导游词五篇【通用文档】

2023南普陀寺导游词五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2-12-28 19:4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南普陀寺导游词1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南普陀寺导游词五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南普陀寺导游词五篇【通用文档】

南普陀寺导游词1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

  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

  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

南普陀寺导游词2

  我要去观光南普陀寺了,早就听说那里很美丽,今天我如愿以偿了。

  我们到了既壮丽,又有名的南普陀了。走进南普陀,这儿的雄伟就把我迷住了:几片嫩绿的草地上站着鸽子;许多茂盛的树木上有鸟儿;几个池塘静得像一面镜子,水清得见底,似乎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中间,一座大庙高高耸立在地面上,前后还有两个高耸的宝塔,好多鸽子在庙顶上飞来飞去。我用手抓了一点玉米撒出去,它们立刻成群飞来吃玉米,鸽子们互相抢吃一粒又一粒玉米,吸引来了许多小朋友围观。旁边的池塘里还有一些体形较大的鱼,眼睛竟然是红色的,我和几位小朋友把面包渣扔进水里,一条大鱼就立刻飞快地抢吃,它的速度可真快!相反,几只乌龟慢悠悠地游来,真逗!

  在庙寺山脚下,我发现了有人把硬币投进四个大字里,看似简单,就也拿了一个硬币往里面扔,果然也扔进去了,我高兴极了,对着硬币许愿望。刚上了一两层楼,又看见了一群游客们围在那里,我也去看看,原来是个“愿望湖”,中间还有个别致的小亭子。走进一看,小亭子、水中到处都是金色和银色的硬币,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银光晃晃。登山的游客越来越多,有的人烧香拜佛,有的还拍照留恋。越看越兴奋,巴不得马上登上山顶,不一会儿,我们真的到了。站在山上往下眺望,厦门大半部景色收在眼底。

  今天真是玩得开心,游得尽兴啊!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导游词3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方米,

  始建于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明万历年间*《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南普陀寺导游词4

  本来计划是去玩鼓浪屿就进厦大一游,但因厦大比较难进入,就把南普陀寺列为我旅行的第二站了。来之前就了解到厦大旁边有一个南普陀寺,香火旺盛,寺庙依山而建,由下往上,一层层井然有序。寺庙背后的山是五峰山,海拔不是很高,也就一千米左右。我本人是不怎么信佛的,来着玩主要是冲着登山来的,因而还背了一行李包和一背包,完全是负重旅行的打算。

  寺门上写“鹭岛名山”四字 ,的确是名山,孕育了一代代人才,很多人在这里得到山的灵秀,看厦大的学妹就知道了,钟天地之灵秀。今天我来这儿,也是想沾点灵气伴身。进了寺门,是一条大道,道路一侧有几座高耸的佛塔和两个放生池,池里面养满了乌龟和鱼,两者相安得乐。一路往前很快就到了寺道,通往高处的`寺庙。沿着寺道一路往上走,首先到达的是慈堂,旁边有弘一法师的铜像,但因我对佛不敢兴趣,没有过多关注,只是手痒,把他的头像拍下来欣赏。继续往前,就到了禅堂。以前在看武侠小说时经常提到禅堂。今天到了现场,很想一观究竟,只可惜门前写着谢绝游客参观,只能看到整个禅堂的外形——飞檐雕栋,八角环绕神龙,而不能一窥其内部奇妙。禅堂旁边有专门供游客和市民烧香的地方,我还亲眼目睹了几位市民带着备好的香纸,把香纸放进烧香炉,一时烟雾缭绕,香火果然鼎盛。再往前就到了灵堂,里面可以摆放灵位,灵牌都是黄金色,金光闪闪,在灵璧上一排排一列列摆放得很整齐,看得我两眼发光,如果这些真是黄金且属于我就好了。哎,有点对先人不敬,惭愧惭愧!我在里面参观,还听到一位市民向知客僧表示捐赠多少多少钱以给其母亲购买灵位,难怪寺庙富如油,真是生财有道。不赘述,继续我们的旅程。接着是功德楼,可捐赠以显功德,没什么好说的。接下来是法堂,法堂应该是研究佛法的地方吧,我也不是很确信,因为进不去只能继续前行。再前行就到了登山大道,终于可以开始我的登山之旅了。

  沿着登山大道往上走,一路上道路两侧的`石壁或石头上都刻了不少佛偈,但因年代太久远,字都看不怎么清楚了,且我对这也不感兴趣,所以也没心思细看。继续往前走,经过了洗心池,在俗世这么久了,一身污垢,我也想洗洗心 ,但水池的水并不清澈,未免越洗越脏,还是留待后缘了。前面还有饮和泉、做成玉如意状的石凳、舍利塔两座、拱桥、池中塔、飞檐斗俏的凉亭、莲花石等等,景致开始丰富起来。有一处岩石下摆放了许多小佛像;又有如来舍利塔居中而立,后有石刻“法性常留”。再往前,登山大道开始变得陡峭起来,有两座石壁相对而峙,中间仅留一条石缝,最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有大岩石居中劈开而形成的石堑,大自然之鬼斧神工,不外如是。路边不时有不知名的野花盛放,树林郁郁葱葱,翠绿色的海洋一望无边。有些树木的枝桠横过小道,山林中还遍布种.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一时目不暇接。我最喜欢的是路边的厦门市树——凤凰木,树上开满了花,红色压满枝头,春色溢然,让我联想到了凤求凰。石道曲折向上,我选的是最佳景观大道,旁边还有好几条岔道,通往五老峰的不同峰头。每隔一段路,都会有一些石亭,供游客休息。偶尔能看到几座寺中高僧圆寂的塔,大家都静静地伫立默观。随着山势往上,旁边有一些突出山体的岩石或*台,可以爬上去俯瞰山下的风景和厦门城市轮廓,视野中最清晰的当然是山脚旁的厦门大学了。途中还看到一年轻后生背靠大石玩倒立,心羡不已,年轻真好。更有清秀女孩从两块紧挨在一起的岩石下的狭窄空隙下钻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让人心旷神怡。路边一石头上还刻着一首小诗,“五脑意如何,最怕火星落;谁知五脑意,要问郭沫若”,这儿竟然跟郭沫若扯上联系,让人大惑不解,至今不知所云。再往前就是峰顶揽月景点了,一路流水流汗,终于快到山顶了,大为振奋,加劲往前走,很快上了山顶。山顶上建了一小屋,可惜是白天,不能揽月,颇为遗憾。不过往下看,整个岛内市区尽收眼底,心情多少有点澎湃,差不多就要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

  在山顶呆了几分钟就往回走,回程很快,虽然脚有点酸,但也挡不住归心似箭的心情。回途经过观音寺,驻足偷拍了几张照片,可惜被寺里僧人发现,赶紧落慌而逃 。很快就跑到寺庙区,与来时经过的寺庙不同,这里是南普陀寺另一主体建筑群:大悲殿、妙相庄严殿、千佛殿、天王殿、南普陀寺正门等,殿檐神龙怒啸,殿上正中间有题字,殿的柱梁上都写满了佛语,旁边有走廊连着其他寺庙房间,走廊上挂满了金龙鱼、玉蟾蜍,正门前有两座小佛塔,这一区域挤满了游人,大家争相拍照留影,人声鼎沸。我不喜这嘈杂的氛围,就出了寺庙,来到放生池,坐在旁边的草坪上,看看长寿龟,看看和*鸽,看看佛塔,轻松写意。累了就干脆躺在草坪上闭目养神,听着寺庙里传出来的钟声、念经声,灵魂慢慢澄净、空明,不知不觉就进入梦乡。

  醒来已近七点,朋友的车也到了,趁着暮色迅速离开了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导游词5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

  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

  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


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扩展阅读


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扩展1)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10篇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1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日光岩导游词·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永定土楼导游词—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2

  进入南普陀寺的大门,看到的`第一座殿阁就是天王殿。1981年,*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

  南普陀寺的第二座殿阁是大雄宝殿,这是南普陀寺的主体中心,是1932年由当时的南普陀住持转逢和尚重建。大雄宝殿前的石庭*展舒广,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耸,显出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雄宝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磐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主殿正中祀奉着

  南普陀寺的第三座殿阁就是大悲殿,这座高20米的殿阁原建于明代,是木质结构,1920x年因香火过盛而被烧毁。1930年太虚法师住持南普陀时重新修建。1962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翻修,主体改用钢筋水泥建造,又保持木构斗拱作为装饰。殿内祀奉四尊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神态文静自若、和善可亲。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每支手臂掌中各雕一小眼,手上各执神物,神器各不相同,姿态也各不一样,表现观音有不同的渡众悲愿。三重飞檐,如龙腾空;彩绘装饰,图案优美。殿顶的剪瓷、嵌瓷、彩塑,有的象征吉祥如意的仙女驾鹤,麟凤朝阳;有的象蛟龙吐珠,昂首欲飞。附属的斗拱雕画人物、莲花、走兽、飞鸟等等,都以朱红为底,以绿、黄和金箔点缀,艳而不俗。

  南普陀寺的最后一座殿阁,就是两层的藏经阁。这座藏经阁建于1936年,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建筑。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三面台廊护围,依栏远眺,巍峨的前三殿尽收眼底。仰首后顾,层峰叠翠,意境深邃。在藏金阁的二楼,首先就会看到一尊玉雕卧佛,是用缅甸白玉雕塑的释迦牟尼的涅磐像,长四尺五寸,神态自若,姿态柔美,实为稀世珍宝。藏金阁内文物众多,反正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宝物就是了,可以说南普陀寺藏经阁内的无价之宝是不胜枚举。

  南普陀寺的素斋独具特色,素斋因南普陀寺而闻名,素斋又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素斋变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宝。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烹调制作严守素菜素料素做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3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4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5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6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7

  今天咱们要旅行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长久,始于唐朝,但因为屡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全部寺庙的修建仍是比拟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提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修筑也标新立异,当初,就随小吴一起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须要的时光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颜可掬,仿佛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顾。弥勒佛诞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续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经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牵无挂,常劝人信佛,且老是眉开颜笑,和气待人,因此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众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觉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免得费食宿,假如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现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必定的用度。

  南普陀寺本来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不更改形状,实在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加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开展,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个别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核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忙、龙凤呈样等磁画,颜色鲜丽,金碧光辉。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离是从前佛、现在佛与将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态,于是信心出家,以解脱生老病逝世的困苦,终极经由艰巨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醒,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旁边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辨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参加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达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由,慈善之意就是给人与快活,拔除悲哀。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部署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情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势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构造,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必一支铁钉。因为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友人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能够了。

  前便利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造颇有特点,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阔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跟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有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导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开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巨匠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造*僧侣的教育试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级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给素斋的处所,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奇特风味驰誉中外,抛开了素菜仿造荤腥样子容貌的传统,保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味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趣甚高,当端受骗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8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

  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9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五老峰下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在*佛教历史上,厦门的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闽南一带的传播基地。南普陀的几任住持,在*佛学界都享有盛誉。/1920x年起任南普陀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的太虚法师,曾到南洋、欧美各国讲学、传道,影响很大。而且他提倡的佛教改革,团结教派,也很有成效,为佛教作出了极大贡献,这也使南普陀寺的声名在海内外广为传扬。

  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全寺的整个建筑,布局匀称,结构严谨,富有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站在远处眺望,从无尽岩到五老峰山腰,在南北的中轴线上,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金阁四落建筑层层托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左右厢房、庑廊、钟鼓楼对称排列,回护着三殿,形成一个整体,显示出南普陀寺的雄伟壮观的气势,有一种佛法无边的威严。

  在南普陀寺院的门前,屹立着七座汉白玉的如来佛塔和两座11层高的`万寿塔,塔前是放生池。塔间的放生池,是专门为施主放生而设立的。放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风俗习惯,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佛事活动。这里池子里有着许多的鲶鱼和乌龟,可是也是因为大家都太乐于积善德吧,而导致池子里面的鱼和乌龟超出了池子所能承受的范围了,而寺庙也不会把这些动物拿来杀生,所以导致里面的荷花(根茎)都吃掉了,所以现在放生池已经限制放生了。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10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扩展2)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10篇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1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五老峰下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在*佛教历史上,厦门的`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闽南一带的传播基地。南普陀的几任住持,在*佛学界都享有盛誉。/1920x年起任南普陀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的太虚法师,曾到南洋、欧美各国讲学、传道,影响很大。而且他提倡的佛教改革,团结教派,也很有成效,为佛教作出了极大贡献,这也使南普陀寺的声名在海内外广为传扬。

  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全寺的整个建筑,布局匀称,结构严谨,富有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站在远处眺望,从无尽岩到五老峰山腰,在南北的中轴线上,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金阁四落建筑层层托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左右厢房、庑廊、钟鼓楼对称排列,回护着三殿,形成一个整体,显示出南普陀寺的雄伟壮观的气势,有一种佛法无边的威严。

  在南普陀寺院的门前,屹立着七座汉白玉的如来佛塔和两座11层高的万寿塔,塔前是放生池。塔间的放生池,是专门为施主放生而设立的。放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风俗习惯,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佛事活动。这里池子里有着许多的鲶鱼和乌龟,可是也是因为大家都太乐于积善德吧,而导致池子里面的鱼和乌龟超出了池子所能承受的范围了,而寺庙也不会把这些动物拿来杀生,所以导致里面的荷花(根茎)都吃掉了,所以现在放生池已经限制放生了。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2

各位来宾,

  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

  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

  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3

  今天咱们要旅行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长久,始于唐朝,但因为屡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全部寺庙的修建仍是比拟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提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修筑也标新立异,当初,就随小吴一起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须要的时光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颜可掬,仿佛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顾。弥勒佛诞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续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经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牵无挂,常劝人信佛,且老是眉开颜笑,和气待人,因此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众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觉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免得费食宿,假如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现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必定的用度。

  南普陀寺本来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不更改形状,实在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加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开展,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个别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核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忙、龙凤呈样等磁画,颜色鲜丽,金碧光辉。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离是从前佛、现在佛与将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态,于是信心出家,以解脱生老病逝世的困苦,终极经由艰巨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醒,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旁边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辨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参加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达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由,慈善之意就是给人与快活,拔除悲哀。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部署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情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势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构造,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必一支铁钉。因为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友人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能够了。

  前便利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造颇有特点,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阔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跟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有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导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开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巨匠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造*僧侣的教育试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级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4

  各位团友,大家好。再过五分钟,我们便可以到“千年古刹”南普陀寺了。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沿革。南普陀寺最初建于唐朝。初名普照寺,五代时,改名“泗洲院”,宋时称“无尽岩”。清康熙二十三年由靖海侯施琅再次重建。大家也许都知道,在浙江省有座普陀山,那它与南普陀寺有什么联系吗?对,有的。因为南普陀寺与普陀山普济寺同祀观音,又在它的南边,故称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于五老峰下,为子午坐向,依山面海以中轴线为中心,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依次层层托起,相互呼应。东西两侧建筑物钟楼鼓楼对称排列,显得雄伟壮观。各建筑物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带有明显的民族建筑风格。

  各位团友,南普陀寺已到了,请大家下车。

  各位团友,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南普陀寺的山门,这边是西山门,在东边还有东山门。请大家招头看,“鹭岛名山”。这是原*佛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山门两边对联为明书法家虞愚所书。“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这道出了南普陀寺依山面海,佛境清幽的情致。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往佛塔和莲花池参观。

  在我右手边现在大家可以远远看见的是莲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蓝天、白塔、绿叶、花海,展示出这里清净的佛门净地。

  池后为七座汉白玉如来佛塔和两座万寿塔。万寿塔高18米,11层高。为印度佛教建筑风格,顶端层层托起,高耸入云,中部四面有佛法修行的种。种雕像,底部为须弥座,又名金钢座。如来佛塔高5米,整齐有序地排列于万寿塔前。在塔的中间为放生池。善男信女在此放生以表自己的慈悲为怀,那么,为什么庙前要设一个放生池呢?其实,放生原为我国的一项风俗习惯,后与佛教“慈悲”教义相结合,成为一种佛事话动,流传至今。

  各位团友,现在请随我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又称弥勒殿。天王殿是1925年,会泉法师任方丈时重建的。它正中供奉弥勒佛,两侧四大天王,背后供护法天神韦驮,这种格局和全国寺庙都是一样的。

  这便是弥勒佛。它盘坐正中,倚着布袋,袒胸托膝,十分可爱。相传弥勒为五代梁朝明洲奉化人,号长汀子。他常常杖着一布袋,云游四方,自由自在,劝人信佛,而且总是眉开眼笑,和善待人,因此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圆寂时,口含一偈“弥勒真弥协,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人们这才酌情其为弥勒的化身,在我国,常有“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楹联来形容其皆大欢喜的形象。

  各位团友,现在请往两侧看,这是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据印度佛教称,世界中心为须弥山,四方有四大部洲。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的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住一天王,各护一方天下,河、山、森林,都是他们的庇护范围。*的“天王”是依照《封神捞演义》所塑造的,这是东方持国王、雪白的身躯,身着甲胃,手持无弦琵琶,意为“弦弹破苦”,修生养性,南方堵广天王,身青,手持宝剑,意斩尽妖魔,佛法不可侵犯;西方广目天王,身红,右手绕龙或蛇,有的左手还持珠,意即吉祥如意;北方多闻天王,身绿,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用来制伏妖魔;右手握银鼠,意为苦海慈航。四大天王的法器是各有含义的;剑;锋利也,谐喻“风”;琵琶,暗指调;伞,隐喻雨;龙,有通的含义,暗:指顺。

  这样一来,四样法器合起来便是“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成了护国安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佛教天王,吉祥的象征。

  弥勒菩萨后面,是护法天神韦驮。佛教相信他是南方堵广天王的八神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相传在释迦牟尼湿后,希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邪魔将舍利夺走。韦驮奋不顾身,奋起直追,夺回了舍利。佛教传入*后,韦驮为少年武将形象,身着甲胃,驱矣除魔。传说如果韦驮手持着地金刚杵,表示寺庙并不富裕,对外来云游俗人不开放,不可留宿;假如金刚杵是横放在手臂上,刚表示寺庙较为富裕,是十方丛林,可免费食宿;若韦驮左手卡腰,右手持金刚杵过额,则说明对游要适当收费。

  南寺原为世袭制子孙庙,韦驮的金刚杵为看地的,改十方丝林制后金刚杵仍保持原样。但按十方丝林制规定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各位团友,两侧的廊院,是对称排列的种楼和鼓楼。值得一提的是在五老峰上有钟鼓两山。钟鼓山与钟鼓楼两两相对,堪称一绝。各位团友,这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又称大殿。大家可以看到大庭*展舒广,正中为一宝鼎香炉,两侧白石宝塔耸立于两侧,显示出大殿的肃穆。

  大雄宝殿主要供奉“三世佛”。莲花座上的为佛祖释迦牟尼。大家可以看到佛祖眼睛向前凝视,左手置于盘脚,右手微招至胞前,仿佛正在给人们讲经布道,造型生动。释迦牟尼原名乔达多·急达多。据说,他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从小善于沆思,深感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种。种苦难,他认为只有出家才能拯救人类。所以,释迦牟尼29岁便出家苦修6年,后来又在菩提伽耶静思人生真缔,最终大彻大悟,得到后,他便开始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后来传教45年,在那迦羽化升天,这便叫“涅”。

  大家请往后边走,殿后供的是“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边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观音菩萨为大乘教菩萨。她能解救众生,每当遇难时,只要含中名,观音便会来解救,所以叫“观音”。从唐朝开始,观音便开始摆脱印度模式,形成*化女神形象。大势至菩萨所到之处,可以息火、血、刀、光之灾。

  各位团友,大家还可以看到大雄宝殿建筑颇具园林色彩。有“清风摇影”“禅河淋浴”等山水连环画。大家抬头看,大殿屋背里卷棚式弦形,燕尾式飞檐,如弯月起翘。这与墙身*实稳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更为庄重秀丽,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大家请跟我来,这便是大悲殿。大悲殿屹立于石阶之顶,高约20米,呈六角形的建筑风格,三重飞檐,殿顶正中立一葫芦宝塔,宏观伟壮观。大悲殿正中祀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其余三面为48手观音,各臂执物各有不同,表示观音有不同的渡众愿望。

  各位团友,最后一殿是藏经阁,建于1936年,上层为经堂,下层为法堂。这里有中外佛书经典数万卷。其中较珍贵的有《明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各位朋友,下面我们前往素菜馆用素斋。

  这是普照楼,它作为素食馆,迎接海内我嘉宾。南普陀寺的素食独具一格,以清纯素雅而闻名,被誉为“素菜瑰宝”。

  各位团友,南普陀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合作。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5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6

  今天咱们要旅行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长久,始于唐朝,但因为屡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全部寺庙的修建仍是比拟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提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修筑也标新立异,当初,就随小吴一起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须要的时光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颜可掬,仿佛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顾。弥勒佛诞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续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经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牵无挂,常劝人信佛,且老是眉开颜笑,和气待人,因此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众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觉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免得费食宿,假如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现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必定的用度。

  南普陀寺本来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不更改形状,实在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加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开展,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个别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核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忙、龙凤呈样等磁画,颜色鲜丽,金碧光辉。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离是从前佛、现在佛与将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态,于是信心出家,以解脱生老病逝世的困苦,终极经由艰巨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醒,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旁边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辨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参加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达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由,慈善之意就是给人与快活,拔除悲哀。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部署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情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势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构造,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必一支铁钉。因为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友人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能够了。

  前便利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造颇有特点,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阔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跟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有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导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开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巨匠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造*僧侣的教育试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级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7

  进入南普陀寺的大门,看到的第一座殿阁就是天王殿。1981年,*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

  南普陀寺的第二座殿阁是大雄宝殿,这是南普陀寺的主体中心,是1932年由当时的南普陀住持转逢和尚重建。大雄宝殿前的石庭*展舒广,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耸,显出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雄宝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磐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主殿正中祀奉着

  南普陀寺的第三座殿阁就是大悲殿,这座高20米的殿阁原建于明代,是木质结构,1920x年因香火过盛而被烧毁。1930年太虚法师住持南普陀时重新修建。1962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翻修,主体改用钢筋水泥建造,又保持木构斗拱作为装饰。殿内祀奉四尊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神态文静自若、和善可亲。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每支手臂掌中各雕一小眼,手上各执神物,神器各不相同,姿态也各不一样,表现观音有不同的渡众悲愿。三重飞檐,如龙腾空;彩绘装饰,图案优美。殿顶的剪瓷、嵌瓷、彩塑,有的象征吉祥如意的仙女驾鹤,麟凤朝阳;有的象蛟龙吐珠,昂首欲飞。附属的斗拱雕画人物、莲花、走兽、飞鸟等等,都以朱红为底,以绿、黄和金箔点缀,艳而不俗。

  南普陀寺的最后一座殿阁,就是两层的藏经阁。这座藏经阁建于1936年,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建筑。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三面台廊护围,依栏远眺,巍峨的前三殿尽收眼底。仰首后顾,层峰叠翠,意境深邃。在藏金阁的二楼,首先就会看到一尊玉雕卧佛,是用缅甸白玉雕塑的释迦牟尼的涅磐像,长四尺五寸,神态自若,姿态柔美,实为稀世珍宝。藏金阁内文物众多,反正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宝物就是了,可以说南普陀寺藏经阁内的无价之宝是不胜枚举。

  南普陀寺的素斋独具特色,素斋因南普陀寺而闻名,素斋又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素斋变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宝。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烹调制作严守素菜素料素做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8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9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10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扩展3)

——福建南普陀寺导游词3篇

福建南普陀寺导游词1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其中,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东西两侧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又因闽南信众均崇奉观音菩萨,所以此殿香火异常鼎盛。

  天王殿前有广场,广场前为长宽均约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约百米长七八十米宽的莲花池。莲花池外围盖有琉璃瓦顶的矮墙,东西设对称重檐牌坊式山门,题额为“鹭岛名山”,系原*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寺内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如散珠承盘,形成一个整体。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殿,内供28尊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福建南普陀寺导游词2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

  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

福建南普陀寺导游词3

  进入南普陀寺的大门,看到的第一座殿阁就是天王殿。1981年,*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

  南普陀寺的第二座殿阁是大雄宝殿,这是南普陀寺的主体中心,是1932年由当时的南普陀住持转逢和尚重建。大雄宝殿前的石庭*展舒广,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耸,显出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雄宝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磐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主殿正中祀奉着

  南普陀寺的第三座殿阁就是大悲殿,这座高20米的殿阁原建于明代,是木质结构,1920年因香火过盛而被烧毁。1930年太虚法师住持南普陀时重新修建。1962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翻修,主体改用钢筋水泥建造,又保持木构斗拱作为装饰。殿内祀奉四尊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神态文静自若、和善可亲。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每支手臂掌中各雕一小眼,手上各执神物,神器各不相同,姿态也各不一样,表现观音有不同的渡众悲愿。三重飞檐,如龙腾空;彩绘装饰,图案优美。殿顶的剪瓷、嵌瓷、彩塑,有的象征吉祥如意的仙女驾鹤,麟凤朝阳;有的象蛟龙吐珠,昂首欲飞。附属的斗拱雕画人物、莲花、走兽、飞鸟等等,都以朱红为底,以绿、黄和金箔点缀,艳而不俗。

  南普陀寺的最后一座殿阁,就是两层的藏经阁。这座藏经阁建于1936年,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建筑。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三面台廊护围,依栏远眺,巍峨的前三殿尽收眼底。仰首后顾,层峰叠翠,意境深邃。在藏金阁的二楼,首先就会看到一尊玉雕卧佛,是用缅甸白玉雕塑的释迦牟尼的涅磐像,长四尺五寸,神态自若,姿态柔美,实为稀世珍宝。藏金阁内文物众多,反正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宝物就是了,可以说南普陀寺藏经阁内的无价之宝是不胜枚举。

  南普陀寺的素斋独具特色,素斋因南普陀寺而闻名,素斋又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素斋变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宝。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烹调制作严守素菜素料素做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


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扩展4)

——福建泉州开元寺导游词5篇

福建泉州开元寺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落地开花,与*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两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频伽”(即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及她。他们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樱洛圈胫胚,双臂伸展,腕着驯镯,手棒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他们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

  百柱殿的后侧西边,是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蓬古迹”。看到它老态龙钟的样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岁高龄了,对其是否开过白莲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过,在老桑树下,立有一块古老的石碑,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来天津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08年)敦炤和尚认为戒坛不符合规范,又按《南山图经》改建为五级,其间高低宽窄都有严格的限制。后经元、明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如蜘蛛结网,似回纹织锦,结构复杂而精巧。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24尊飞天乐伎”,身系五彩飘带,手持琵琶、二弦、洞萧、响板,轻歌曼舞,翩翩若飞。它们与百柱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南音与南戏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

  藻井下分五级。坛台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莲花台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卢舍那四周各层侍立着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铃、金刚锁四菩萨,还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观音的及韦驮天将等24尊菩萨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刚塑像为最佳。它们怒目结发,赤足袒胸,显得无比威严。环绕坛座的束腰处还有护三皈、护五戒的各种神王牌64个。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这种神秘肃穆的氛围,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诸念俱灭,一心皈依。据说这种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大家也算有眼福了。

  戒坛之后,就是有百宝楼”之称的藏经阁。这里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现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五代时的开闽王王审知身居王位,独霸闽疆,纯属机缘偶然,因此他当了闽王后,就与佛结缘,起大信心,立大誓愿,皈心受持,以求心理*衡。他先后舍钱百万緡造大殿等建筑,并搜集一万两黄金白银,研细为泥,请开元寺义英法师写了两部金银《大藏经》,现二楼还保存有残页。另外还有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它们是我国珍贵的佛学典籍。除此之外,藏经阁还保存有从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其中各代玉、铜、瓷、木质的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天王、神将等32尊。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及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等名家的字迹和木板楹联也珍藏在这里。一楼大厅里还收藏有12口南宋以来的方钟,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铁钟,钟上铸有与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号的铭文,是研究台泉州经济史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在中轴线的两边,还有一些建筑群:东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樾祠,纪念施主黄守恭。黄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无不以此为荣。有俗称小开元寺”的准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萨;西有尊胜院,现已开辟一部分为弘一法师纪念馆,有水陆禅寺,以供寺僧栖息。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东塔通高48.24米,塔*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1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东塔已于1997年人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来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它不但在*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现在,东西塔影雕作品已成为我市最高层领导人馈赠佳宾的珍贵礼品。因此可以说,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既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外侨胞所憧憬的乡影。即使是没有到过泉州的人也常在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

  大凡名刹,必有名僧。历代僧人,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词文章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代有高僧:唐朝开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蔼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

  开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国弘法。如清朝顺治年间的木庵禅师,漂洋过海,扬名东瀛,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世传人;新*成立后的转逢老和尚,足迹遍及印尼、尼泊尔、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任住待道元法师也曾应邀前往巴西弘法,禅风远播。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僧民信众和十方游客前来礼朝膜拜,旅游观光。

  女士们,先生们,参观完泉州开元寺,您是否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呢?您是否对泉州这个宗教历史博物馆有更深的了解呢?但愿主城泉州丰富的人文景观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能在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建泉州开元寺导游词2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落地开花,与*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两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频伽”(即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及她。他们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樱洛圈胫胚,双臂伸展,腕着驯镯,手棒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他们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

  百柱殿的后侧西边,是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蓬古迹”。看到它老态龙钟的样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岁高龄了,对其是否开过白莲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过,在老桑树下,立有一块古老的石碑,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来天津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08年)敦炤和尚认为戒坛不符合规范,又按《南山图经》改建为五级,其间高低宽窄都有严格的限制。后经元、明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如蜘蛛结网,似回纹织锦,结构复杂而精巧。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24尊飞天乐伎”,身系五彩飘带,手持琵琶、二弦、洞萧、响板,轻歌曼舞,翩翩若飞。它们与百柱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南音与南戏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

  藻井下分五级。坛台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莲花台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卢舍那四周各层侍立着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铃、金刚锁四菩萨,还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观音的及韦驮天将等24尊菩萨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刚塑像为最佳。它们怒目结发,赤足袒胸,显得无比威严。环绕坛座的束腰处还有护三皈、护五戒的各种神王牌64个。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这种神秘肃穆的氛围,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诸念俱灭,一心皈依。据说这种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大家也算有眼福了。

  戒坛之后,就是有百宝楼”之称的藏经阁。这里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现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五代时的开闽王王审知身居王位,独霸闽疆,纯属机缘偶然,因此他当了闽王后,就与佛结缘,起大信心,立大誓愿,皈心受持,以求心理*衡。他先后舍钱百万緡造大殿等建筑,并搜集一万两黄金白银,研细为泥,请开元寺义英法师写了两部金银《大藏经》,现二楼还保存有残页。另外还有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它们是我国珍贵的佛学典籍。除此之外,藏经阁还保存有从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其中各代玉、铜、瓷、木质的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天王、神将等32尊。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及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等名家的字迹和木板楹联也珍藏在这里。一楼大厅里还收藏有12口南宋以来的方钟,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铁钟,钟上铸有与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号的铭文,是研究台泉州经济史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在中轴线的两边,还有一些建筑群:东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樾祠,纪念施主黄守恭。黄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无不以此为荣。有俗称小开元寺”的准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萨;西有尊胜院,现已开辟一部分为弘一法师纪念馆,有水陆禅寺,以供寺僧栖息。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东塔通高48.24米,塔*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1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东塔已于1997年人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来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它不但在*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现在,东西塔影雕作品已成为我市最高层领导人馈赠佳宾的珍贵礼品。因此可以说,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既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外侨胞所憧憬的乡影。即使是没有到过泉州的人也常在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

  大凡名刹,必有名僧。历代僧人,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词文章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代有高僧:唐朝开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蔼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

  开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国弘法。如清朝顺治年间的木庵禅师,漂洋过海,扬名东瀛,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世传人;新*成立后的转逢老和尚,足迹遍及印尼、尼泊尔、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任住待道元法师也曾应邀前往巴西弘法,禅风远播。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僧民信众和十方游客前来礼朝膜拜,旅游观光。

  女士们,先生们,参观完泉州开元寺,您是否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呢?您是否对泉州这个宗教历史博物馆有更深的了解呢?但愿主城泉州丰富的人文景观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能在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建泉州开元寺导游词3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左右,呈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形态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

  东、西塔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

  原是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10年才完工。

  东塔通高48.24米,塔*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

  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

  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

  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

  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

  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

  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

  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

  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铜铎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

  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

  东塔已于1997年入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福建泉州开元寺导游词4

  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方米。开元寺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福建泉州开元寺导游词5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落地开花,与*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两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频伽”(即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及她。他们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樱洛圈胫胚,双臂伸展,腕着驯镯,手棒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他们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

  百柱殿的后侧西边,是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蓬古迹”。看到它老态龙钟的样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岁高龄了,对其是否开过白莲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过,在老桑树下,立有一块古老的石碑,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来天津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08年)敦炤和尚认为戒坛不符合规范,又按《南山图经》改建为五级,其间高低宽窄都有严格的限制。后经元、明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如蜘蛛结网,似回纹织锦,结构复杂而精巧。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24尊飞天乐伎”,身系五彩飘带,手持琵琶、二弦、洞萧、响板,轻歌曼舞,翩翩若飞。它们与百柱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南音与南戏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

  藻井下分五级。坛台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莲花台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卢舍那四周各层侍立着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铃、金刚锁四菩萨,还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观音的及韦驮天将等24尊菩萨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刚塑像为最佳。它们怒目结发,赤足袒胸,显得无比威严。环绕坛座的束腰处还有护三皈、护五戒的各种神王牌64个。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这种神秘肃穆的氛围,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诸念俱灭,一心皈依。据说这种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大家也算有眼福了。

  戒坛之后,就是有百宝楼”之称的藏经阁。这里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现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五代时的开闽王王审知身居王位,独霸闽疆,纯属机缘偶然,因此他当了闽王后,就与佛结缘,起大信心,立大誓愿,皈心受持,以求心理*衡。他先后舍钱百万緡造大殿等建筑,并搜集一万两黄金白银,研细为泥,请开元寺义英法师写了两部金银《大藏经》,现二楼还保存有残页。另外还有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它们是我国珍贵的佛学典籍。除此之外,藏经阁还保存有从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其中各代玉、铜、瓷、木质的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天王、神将等32尊。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及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等名家的字迹和木板楹联也珍藏在这里。一楼大厅里还收藏有12口南宋以来的方钟,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铁钟,钟上铸有与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号的铭文,是研究台泉州经济史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在中轴线的两边,还有一些建筑群:东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樾祠,纪念施主黄守恭。黄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无不以此为荣。有俗称小开元寺”的准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萨;西有尊胜院,现已开辟一部分为弘一法师纪念馆,有水陆禅寺,以供寺僧栖息。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东塔通高48.24米,塔*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1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东塔已于1997年人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来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它不但在*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现在,东西塔影雕作品已成为我市最高层领导人馈赠佳宾的珍贵礼品。因此可以说,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既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外侨胞所憧憬的乡影。即使是没有到过泉州的人也常在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

  大凡名刹,必有名僧。历代僧人,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词文章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代有高僧:唐朝开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蔼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

  开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国弘法。如清朝顺治年间的木庵禅师,漂洋过海,扬名东瀛,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世传人;新*成立后的转逢老和尚,足迹遍及印尼、尼泊尔、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任住待道元法师也曾应邀前往巴西弘法,禅风远播。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僧民信众和十方游客前来礼朝膜拜,旅游观光。

  女士们,先生们,参观完泉州开元寺,您是否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呢?您是否对泉州这个宗教历史博物馆有更深的了解呢?但愿主城泉州丰富的人文景观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能在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扩展5)

——阿育王寺导游词3篇

阿育王寺导游词1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森林、寺庙、奇石、云雾、溪瀑等构成的风景名胜区。天童寺位于鄞州区太白山麓,以“东南佛国”著称于世,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祖庭。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波市鄞县东郊的太白山麓,距宁波28公里,面积707公顷,是我国最早建立的3个森林公园之一。公园以寺庙、森林、奇石、怪洞、云海、晚霞著称,形成古刹、丛林两大特色,既是游览胜地,也是植物生态学的科普教育基地。

  天童森林公园内植物资源丰富,形成了江南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多种植被群落和森林景观,已被国际植被学会*称为不可多得的浙江植物基因宝库。据调查鉴定,有种子植物148科506属968种,蕨类植物24科49属114种,苔藓植物48科93属165种。另外,有陆生脊椎动物96种,鸟类20多种。森林公园不仅以大树华盖闻名于世,而且拥有8个典型森林植被群落,其中木荷、栲树常绿阔叶林群落和江南酸枣、大叶楠落叶阔叶林群落,是亚热带北部生长最好最典型的植被顶极群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1992年9月,第35届国际植被学会学术大会也在天童召开。

  天童寺

  森林公园人文古迹较多,文化深厚,园内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弥陀寺三个名寺,这在全国,实属罕见。天童寺、阿育王寺建筑雄伟,历史悠久,有许多珍稀植物,在我国佛教界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在东南亚和日本有相当影响。

  天童寺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号称“东南佛国”。为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天童寺傍山而筑,层层递升,建筑宏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御书楼、回光楼、返明楼、钟楼、法堂、六草堂、戒堂、罗汉堂等20多幢古建筑群。原有殿堂、楼、阁、居、寮、轩30余幢,计999间,现存730间,占地7.64万余*方米,建筑面积2.88万*方米。这里有宋状元张孝祥的宋碑,有明崇祯年间铸造的千僧锅,有清朝顺治、康熙、雍正皇帝的诏书、玉玺、御笔,有顺治所赐的“鎏金药师铜佛”,有罗汉堂石刻画像,有本世纪三十年代铸成的重达7.5吨并铸有81卷《华严经》的大钟等。天童寺是佛教临济宗的重要门庭,是拥有800万信徒的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在东南亚,尤其在日本影响很大,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很大贡献。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为*禅宗名刹。占地面积12万*方米,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中外。

  寺院坐北朝南,*面布局由南而北次第升高,整座建筑以天王寺、大雄寺和舍利殿为中心,左右翼分,形如凤凰展翅,气势雄伟。拥有殿堂、阁楼600多间。寺内完整地保存着建筑、绘画、雕刻、园林、书法、碑刻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和文化古迹。有《大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撰《宸奎阁记》碑和宋状元张久成撰写的《妙喜泉铭》碑等。阿育王寺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唐天宝年间,鉴真第二次东渡日本未成,曾住在阿育王寺为高僧们讲道授戒。

阿育王寺导游词2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去参观游览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坐落在太白山华顶峰下,距宁波市中心20公里,阿育王寺在我国佛教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因其有一座举世瞩目的舍利宝塔而闻名。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个寺庙为何取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谁?

  阿育王是古印度*朝的国王,为争夺王位,他发动了战争,战争使无数百姓遭了殃。为了赎罪,他把如来佛的舍利子收藏起来,在一昼夜间命人造了84000座舍利塔以表赎罪。相传其中一座舍利塔就在阿育王寺,里面放有一颗如来佛的头颅舍利子。

  阿育王寺建筑规模宏大,全寺占地面积12.41万*方米,现存建筑面积22867*方米,有殿、堂、楼、阁、轩600余间,依山坡构筑。

  这大雄宝殿系清康熙十八年重建,高15.8米,面积870*方米,殿上是乾隆书“觉行俱圆”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民国5年重修舍利殿,按北京故宫模式建造,重檐,黄色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高度15.3米,殿中我们可以看到石雕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嵌镶塔亭,亭内为舍利宝塔。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则别行珍藏,其塔身青色,高1.4尺,宽0.7尺,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菩萨神像,内顶悬宝磬,舍利珠挂在其中。殿外后壁有唐代画石雕四天王像。殿悬宋高宗“佛顶光明之塔”匾,殿前上匾宋孝宗书“妙胜之殿”,下匾为释竹禅书“舍利殿”。

  藏经楼庋藏正版《龙藏》724函7274卷,南宋刊本《碛砂版大藏经》和日本藏经院编《日续藏》民国影印本,合称“三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塔叫上塔,上塔建于晋太康年间,北宋、南宋时皆重建功立业、重修。明正德间住持广福募资重修,高7层,六围檐宇,即今形状。时有塔院、后殿。明王应鹏《登育王上塔》诗曰“病眼年来慵未开,强恃筋力上训台;野花正在林间发,海鹤初从何处回。天际两峰飞白日,云中万壑起晴雷;无端一霎冥冥雨,疑是双龙听法来。”后塔顶遭雷毁,塔身岌岌可危,塔院因年久失修塌圮。1991年修复,重建塔身山门、塔后佛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下塔。下塔也称西塔,建于唐开无间。危素和尚《重建下塔记》谓:“大千照禅师撤旧塔而之,始工于无至正二四年,越四年成,高十又三丈五尺,广二丈三尺,中为级道,下设世尊像”1979年*拨款重修,定为无塔,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塔院,明代重修时,建有殊胜殿、白云竹院、补青阁竺,有董其昌书“最殊胜殿”额,丰坊书“白云竹院”额,今均无存。殊胜殿、补青阁原址,已扩建西塔楼,白云竹院整修后为阿育王寺佛教居士林。

  东塔面对玉几山,规模宏伟,可称得上是浙东诸塔之冠。据考证,明代日本画僧雪舟在所给《阿育王山图》中,曾绘有此塔。1992年由阿育王寺方丈通一禅师为首募集资金350万元,花工2万于1995年建成。塔八面七层,高53米。底层直径超过10米。

  登塔远眺,殿宇双塔尽入眼中。塔柱有联“满目青山,一笑凌云登高塔;举头明月,几人把酒举飞仙。”

  各位团友,阿育王寺的`参观游览到此为止,谢谢各位合作。

阿育王寺导游词3

  天童寺位于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号称“东南佛国”,为我国“五大丛林”之一。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它从义兴结庐至今近1700年,几度兴毁。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几乎使天童寺荡然无存。一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密云禅师主持修建,经10年,建筑面积约4万5千*方公尺,建成殿屋999间,规模宏伟,建筑华丽,佛像高大,为国内罕见。

  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渺无人烟的山中有一小孩天天给他送斋送水,最后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

  天童寺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整个建筑梯级布局,错落有致。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天王殿、钟楼、东禅堂等重建于1936年。


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扩展6)

——灵山寺的导游词

灵山寺的导游词1

  香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原第一古刹---宜阳灵山寺。灵山寺又名报恩寺,报忠寺,玉泉寺、悬泉寺等。坐落于灵山主峰山腰,全寺因山而建,背依灵山,面临洛河,不仅以山清水秀、建筑精美遐迩,还以其历史久远、香火鼎盛和白马寺东西呼应,称为姊妹寺。白马寺作为*佛教的“释源祖庭”,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而作为其小妹的灵山寺,其始建年代却是个谜。据《宜阳县志》和现存碑刻所记:灵山寺扩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而始建年代,则不应晚于唐武周时期,距今至少1300余年的历史。亦可能在汉魏间,为白马寺创建后向周边辐射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1800年左右。

  关于“灵山”的来由,民间相传是周灵王葬于此的缘故。也因为此山跟当时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灵鹫山非常的相似。因而得名。灵山又名“凤凰山”,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四灵兽(凤凰、麒麟、龟、龙)之首。它在*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在佛经中,被称为“涅槃”。灵山主峰两侧与次峰之间的岭脊自然下凹,形成优美的弧线,状如凤凰展翅,翩翩欲飞。

  木牌楼前

  我们眼前的这条公路是安虎公路,这里距宜阳县城7公里,洛阳市30多公里。这座牌坊是一个三门四柱七顶的木牌楼,它的等级仅次于北京故宫。大家知道,只有在皇宫才能是九顶,寺庙即使等级再高也只能是七顶。木牌楼上“灵山圣境”这四个字是由我们*当代艺术大师欧阳中石先生所写。

  广场东边为佛香街,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佛教文化一条街。总面积10050*米,共两条街,四排房子,近400套店面,主要经营佛事用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风味小吃等项目。等会出来有时间大家可以进去逛逛。

  佛家讲“心诚则灵”。希望大家都能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跟我一起进入寺庙,相信现在的灵山寺一定会带给您更多的灵气。 景区入口山门这座山门位于景区中轴线上,大门采用清代仿古建筑,黄瓦覆盖,在古代,黄色的琉璃瓦有在皇宫和皇家寺庙才能使用,说明此门等级之高。设有三门,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佛教“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何为“三解脱门”,就是告诫世人放下功名、利禄、情欲三种非分之想,进入佛门净地,学习佛法,慈航普渡,解脱世间困厄。

  观音广场

  我们通常讲“入乡随俗”,当然,寺庙也有寺庙的讲究。到了这里,我们也要遵循佛教上的一些礼仪。首先,我们要做到三戒:戒口、戒心、戒行为。戒口是我们到了这里,就不要讲一些粗话、脏话和一些对佛菩萨不敬的话。戒心是我们要将来此之前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琐事暂且搁置下来。保持一颗清净之心,静静地跟佛菩萨对话。戒行为是我们来到寺庙里,三尺头上有神灵,大家不要去吸烟,因为佛菩萨接受的是香火,而不是人间“烟火”。另外,我们也不要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进大殿的时候,男士先跨左脚,女士先跨右脚。千万不要去踏门槛,因为门槛相当于佛祖的肩膀。此外,墨镜要摘掉,希望我们能正视佛菩萨,而不要带有色眼镜去观望。帽子、伞也要合起来。寺庙向来是清净之地,所以我们也不要大声喧哗。

  我们眼前的送子观音像总高度为69.9米,其中底座共三层,第一层高8米,其余两层高4.7米,莲花座高6.6米,法身39米,已经成为洛阳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观音两侧分别侍立善财童子和龙女,那么送子观音是怎么出现的,相传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 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喂之。释迦牟尼闻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际,藏匿她其中一名儿女。鬼子母回来后遍寻不获,最后只好求助释迦。释迦劝她将心比心,果然劝化鬼子母,令其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又名“暴恶母”、“欢喜母”。在*民间将她当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为汉族中年妇女,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着一个小孩。展现了观音的慈悲与博大情怀。三层底座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内容:一层是化身,展现观音三十三应身,是游客体验朝拜的场所;二层是杨柳、千手、送子、丰财四观音;三层是大悲咒观音八十八像,四周供奉观音。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洛阳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灵山送子观音露天立像,供诸众瞻礼或福,得大吉祥。

  自古以来,灵山以“灵山八景”和“灵山六绝”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香客。灵山被人称颂的八大圣景,即:悬崖垂绣,仙掌石栖,庆去洞布,翠停息机,孤峰远眺,山拟鹫岭,洛溪众环,涧号泉鸣。 “灵山六绝”:寺门向北开,山门城楼状,碑刻墙上挂,僧尼同院住,彩胡脸上现,鸟柏满山见。请大家同我一起,慢慢的揭开灵山的神秘面纱。

  山门

  我们眼前的山门是单檐歇山顶,形似城楼,高约4米,方约100米,重修于康熙十年(1671年),1980年重修,下有洞门,为寺院原来的山门,全国*原副*、*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灵山寺”匾额嵌于正门上方。穿过东门在山门的上方可以看到“雨时行”三个字,这是居士们对灵山灵验的真实写照,同时又折射了虔诚信使们的美好心愿,这三个字怎么念都可以,雨时行,行时雨,都是祈求佛祖保佑、法雨广布、给人带来福气、*安之意,也可以理解为愿佛祖保佑好雨知时节,适时适度下,这才是雨时行的真正意义。里面供奉四面观音,她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时时保护着世人。墙壁的四周有16幅壁画,是她的各种化身,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据说围着慈悲阁顺时针走三圈,代表时来运转,可以消灾去难。

  钟楼、鼓楼

  山门两边是新建的钟楼,鼓楼。大家都知道“晨钟暮鼓”,认为白天敲钟晚上击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常规的是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中间各念两句经文。之所以是108下,就像我们的念珠是108颗,台阶108级,是因为,佛家讲,人有108种烦恼,而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贪、嗔、痴。敲击108下相当于是走过了佛教中所讲的108个法门,从此以后,人的烦恼都抛之脑后。

  来到寺庙里,都要去给佛菩萨上香。那么究竟为什么呢?“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我们大家知道,人跟人沟通最初是通过气--语言,时间长了,是通过心--情感。而人跟佛祖沟通确实要通过香火的,只有通过缕缕清香,佛祖才会知道我们此行有什么目的,希望佛祖帮助我们办成一些什么事情。“灯到佛明,香到佛知”。所以在烧香之前,要点灯,灯相当于是佛菩萨的眼睛,当你点亮了两个莲花灯,就相当于点亮了佛祖的眼睛,让他看到我们的到来。它也是智慧之灯,长寿之灯。自己的香要在自己的灯上点,取其意为香火不断。我们在庙里请的灯香及任何护身佛,法器,布施的每一分功德,都是为自己。

推荐访问:导游词 南普陀 南普陀寺导游词五篇 南普陀寺导游词1 南普陀寺导游词1500字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