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1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是“编排课文本剧”,记得这单元才教学完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班里好动的男生就按捺不住询问我,能不能来演一演,我说:“不急”。等到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1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是“编排课文本剧”,记得这单元才教学完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班里好动的男生就按捺不住询问我,能不能来演一演,我说:“不急”。等到教学《景阳冈》“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时,学生又追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演?”我又笑了笑回复:“不急”。终于,等到教学完了本单元所有的阅读课文,来到《口语交际》处,学生的欢呼之声响彻教室,可见孩子们对这次的“编排课本剧”是多么的期待啊!那怎么能辜负众望,在交代和指导了一番后,同学们赶紧开始大干一番了起来:自行组队,选取故事,分配角色,背诵稿词,制作道具,导演彩排……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竟让我颇为意外,原来,我应该多多放手让学生大刀阔斧的干啊,谁说这不是一种学习呢?
在准备了一周之后的汇报演出上,《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演得情真意切,《宝玉摔玉》的小演员们服装精美,《草船借箭》的诸葛亮颇有风范,《三打白骨精》的人物个个鲜活……虽然同学们的课本剧处女秀略显稚嫩,很多地方有待商榷和改进,但是人人参与,个个上台的"机会让他们在这次活动中体会到了课本剧和课文的不同,解锁了自己的新技能,变得更加自信,团结了。谁说语文的课堂只有阅读和写作,开展一些活动,也是能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变得更加多元化发展。我想,既然活动这样的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今后更是要抓住各种教材或语文课堂的契机,多多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习得语文知识,渗透语文素养的提升。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教案3篇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教案1
教学目标:
1、回顾学过的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表演。
2、小组合作改编课本剧。能根据人物的性格分配角色,并能用动作表情和简单的道具进行表演。
3、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对别人的表演提出意见建议,给出适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改编课本剧。能根据人物的性格分配角色,并能用动作表情和简单的道具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可以对别人的表演提出意见建议,给出适当的评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著名的课文叫《将相和》。学完后有一些同学,把它改编成了剧本。进行了表演,请看一组剧照。
2、漫长悠远的岁月,大千世界的风景,性格迥异的人物,都可以浓缩在小小的舞台上。同学们,你们看过课本剧吗?谁来说说自己看过的课本剧?
学生自由发言。
二、交际内容
读教材35页,小组讨论:怎样准备课本剧活动?
1、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2、各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小组交流。
出示交流提纲。
(1)选课文:学过的课文中,哪一篇适合演课本剧。
(2)分角色: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适合分配给谁。
(3)怎么演:怎么演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可以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讨论。如,怎么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为人物的对话,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和动作,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和道具。
三、交际指导
1、选课文。
选择学过的课文中最感兴趣的文章。注意要选择那些人物个性鲜明,对话较多,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的文章。
预设:
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可以选择本学期学的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故事。也可以选择以前学过的,比如完璧归赵、牛郎织女的故事。
2、分角色。
表演需要有哪些角色?适合演什么角色?需要什么样的服装和道具?需要什么背景视频和音乐?
预设:
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适合分配给谁。
3、写剧本。
课文一般是叙述性语言。改编成剧本时,要注意将人物的台词和旁白分配好。故事有场景变换时,可以分为几幕的形式呈现。对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的设计要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剧本是演出的基础。要写好剧本,大家可以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讨论。
预设:
每个人都是导演,从自己的角色出发,研究自己的台词、动作、表情等。
四、范例引导
我们来看一个剧本的`范例。这是课本剧草船借箭的开端部分,也就是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
1、首先要写明白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还可以写上人物的位置。
预设:
时间:公元208年冬
地点:东吴
人物:诸葛亮:刘备军师
周瑜:吴国水军大都督
2、可以写上适当的舞台提示。也就是表演的时候人物上下的顺序和有道具的摆放等。
预设:幕启。周瑜把诸葛亮请到帐下。
3、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对白。也就是每个人要说的台词。还要有提示人物的动作表情。
预设:
周瑜:(笑着)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为先?
诸葛亮:(肯定地说)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周瑜:(微笑着说)先生之言,甚合吾意。但今军中缺箭,感烦先生造十万支箭。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支箭何时用?
周瑜:(有些得意)十日之内,可完成否?
诸葛亮:(面不改色)曹军即日将至,若是十日,必误大事。以我看,只消三日。
周瑜:(严肃地)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怎敢戏都督?(仍面不改色)愿立军令状。三日不成,甘受军法处罚。
3、该有的东西剧本上都已经有了。谁来表演一下?注意要运用动作、语言和表情,来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片段。
4、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呢?请你试着演下去。
说话时,语气、语调要适当,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
5、如果觉得这出戏不符合你们小组的特点,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课文。
五、我的风采
1、请你们小组走上讲台,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小组表演准备好的课本剧。
2、你觉得谁演得做好,请你评一评,把你的奖杯颁给他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
六、课堂总结
课本剧的表演是在对课文有深刻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表演,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再现。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展现出了杰出的表演天赋,更宝贵的是同学们在表演之前进行的沟通。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要演什么、怎么演。这比表演本身更重要。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1
排演课本剧,不失为一种让小学生锻炼自己口头写作能力的途径。它是以教材为依据,为小学生所熟悉,易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一种表演形式。课堂上课本剧的表演更注重教学目标,课本剧要求的是小学生的自由发挥,表演重在说,重在参与。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是“我们都来演一演”其目的是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在排练前,我先组织学生交流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段。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商量一下要演一部课本剧。然后大家出谋划策,设计剧本。我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叙述语言改变*物的对话;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等。
整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放手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引导学生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不足之处,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高,老师的“导”多了点,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教师的提问不够简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扩展3)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案3篇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方法,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
2.学会分配角色,排练的同时学会进入角色,通过动作、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这些名著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形象鲜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如果我们想把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展示给没有看过原著的人,让他们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需要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实现。今天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些故事。
二、集思广益,探究演法。
1.学生分组讨论选定故事。
2.准备剧本。
(1)剧本开头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需要的道具。
(2)将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物之间的对话。
(3)根据对话和语境,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4)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
(5)确定上场、下场的语言、动作、表情。
(6)学生自由分配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要怎么演。
如:改写《草船借箭》第一部分故事。
时间:白天
地点:周瑜帐中
人物:周瑜、诸葛亮
道具:桌椅、纸笔、酒壶酒杯
(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一天,他把诸葛亮请到帐中议事)
周瑜:(严肃)今日请先生到帐中,是为了和先生商议军事。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敢问先生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不紧不慢)我认为用弓箭最好。
周瑜:(点点头)对,先生之言,正合我意,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但今军中缺箭,劳烦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若有所思)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何时用?
周瑜:(试探)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假装皱了皱眉头,挥挥手中的羽扇)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笑里藏刀)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毫不犹豫)只要三天。
周瑜:(心中窃喜,故作严肃)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十分自信)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大笔一挥,立下军令状)
周瑜:(看了看军令状,满意地点点头,收好军令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先生果然言而有信,我这里略备了一些酒菜,先生请。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我先告辞。(退下)
3.预演排练。
(1)学生自由排练,注意人物细节。
(2)上台表演,展示成果。
(课件出示排练要求)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的排练要求:①每小组选导演一名、主要演员四名、别组取经员一名、道具服装一名。②取经人员到别的小组取经,汇报亮点,根据情况调整本小组演出计划。
三、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1.每一个小组派出导演到前排组成评审团,评审团要对每一个小组的表演情况打分,满分10分。评委主要从人物语言的运用和动作表情的配合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等方面来打分,本小组演出的时候导演去现场指导,不参与打分。
2.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看谁的表演最到位,看看哪个小组的整体编排最有创意。
3.最后评选最佳创编组、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道具师、最佳评论员。
四、总结经验,拓展延伸。
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味,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尝试,同学们可以整合大家的合理建议,尝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在下一次的课上给大家展示。
板书设计
怎么表演课本剧
选文—改编—排练
教学反思
1.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表演时动作、表情比较到位,展现出了人物鲜明的特点。
2.学生的表演有些程式化,表演不自然、不流畅,需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仔细揣摩角色。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方法,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
2.学会分配角色,排练的同时学会进入角色,通过动作、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这些名著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形象鲜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如果我们想把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展示给没有看过原著的人,让他们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需要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实现。今天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些故事。
二、集思广益,探究演法。
1.学生分组讨论选定故事。
2.准备剧本。
(1)剧本开头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需要的道具。
(2)将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物之间的对话。
(3)根据对话和语境,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4)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
(5)确定上场、下场的语言、动作、表情。
(6)学生自由分配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要怎么演。
如:改写《草船借箭》第一部分故事。
时间:白天
地点:周瑜帐中
人物:周瑜、诸葛亮
道具:桌椅、纸笔、酒壶酒杯
(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一天,他把诸葛亮请到帐中议事)
周瑜:(严肃)今日请先生到帐中,是为了和先生商议军事。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敢问先生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不紧不慢)我认为用弓箭最好。
周瑜:(点点头)对,先生之言,正合我意,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但今军中缺箭,劳烦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若有所思)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何时用?
周瑜:(试探)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假装皱了皱眉头,挥挥手中的羽扇)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笑里藏刀)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毫不犹豫)只要三天。
周瑜:(心中窃喜,故作严肃)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十分自信)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大笔一挥,立下军令状)
周瑜:(看了看军令状,满意地点点头,收好军令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先生果然言而有信,我这里略备了一些酒菜,先生请。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我先告辞。(退下)
3.预演排练。
(1)学生自由排练,注意人物细节。
(2)上台表演,展示成果。
(课件出示排练要求)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的排练要求:①每小组选导演一名、主要演员四名、别组取经员一名、道具服装一名。②取经人员到别的小组取经,汇报亮点,根据情况调整本小组演出计划。
三、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1.每一个小组派出导演到前排组成评审团,评审团要对每一个小组的表演情况打分,满分10分。评委主要从人物语言的运用和动作表情的配合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等方面来打分,本小组演出的时候导演去现场指导,不参与打分。
2.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看谁的表演最到位,看看哪个小组的整体编排最有创意。
3.最后评选最佳创编组、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道具师、最佳评论员。
四、总结经验,拓展延伸。
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味,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尝试,同学们可以整合大家的合理建议,尝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在下一次的课上给大家展示。
板书设计
怎么表演课本剧
选文—改编—排练
教学反思
1.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表演时动作、表情比较到位,展现出了人物鲜明的特点。
2.学生的表演有些程式化,表演不自然、不流畅,需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仔细揣摩角色。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案3
教学目标:
1、回顾学过的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表演。
2、小组合作改编课本剧。能根据人物的性格分配角色,并能用动作表情和简单的道具进行表演。
3、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对别人的表演提出意见建议,给出适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改编课本剧。能根据人物的性格分配角色,并能用动作表情和简单的道具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可以对别人的表演提出意见建议,给出适当的评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著名的课文叫《将相和》。学完后有一些同学,把它改编成了剧本。进行了表演,请看一组剧照。
2、漫长悠远的岁月,大千世界的风景,性格迥异的人物,都可以浓缩在小小的舞台上。同学们,你们看过课本剧吗?谁来说说自己看过的课本剧?
学生自由发言。
二、交际内容
读教材35页,小组讨论:怎样准备课本剧活动?
1、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2、各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小组交流。
出示交流提纲。
(1)选课文:学过的课文中,哪一篇适合演课本剧。
(2)分角色: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适合分配给谁。
(3)怎么演:怎么演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可以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讨论。如,怎么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为人物的对话,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和动作,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和道具。
三、交际指导
1、选课文。
选择学过的课文中最感兴趣的文章。注意要选择那些人物个性鲜明,对话较多,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的文章。
预设:
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可以选择本学期学的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故事。也可以选择以前学过的,比如完璧归赵、牛郎织女的故事。
2、分角色。
表演需要有哪些角色?适合演什么角色?需要什么样的服装和道具?需要什么背景视频和音乐?
预设:
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适合分配给谁。
3、写剧本。
课文一般是叙述性语言。改编成剧本时,要注意将人物的台词和旁白分配好。故事有场景变换时,可以分为几幕的形式呈现。对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的设计要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剧本是演出的基础。要写好剧本,大家可以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讨论。
预设:
每个人都是导演,从自己的角色出发,研究自己的台词、动作、表情等。
四、范例引导
我们来看一个剧本的范例。这是课本剧草船借箭的开端部分,也就是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
1、首先要写明白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还可以写上人物的位置。
预设:
时间:
地点:东吴
人物:诸葛亮:刘备军师
周瑜:吴国水军大都督
2、可以写上适当的舞台提示。也就是表演的时候人物上下的顺序和有道具的摆放等。
预设:幕启。周瑜把诸葛亮请到帐下。
3、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对白。也就是每个人要说的台词。还要有提示人物的动作表情。
预设:
周瑜:(笑着)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为先?
诸葛亮:(肯定地说)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周瑜:(微笑着说)先生之言,甚合吾意。但今军中缺箭,感烦先生造十万支箭。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支箭何时用?
周瑜:(有些得意)十日之内,可完成否?
诸葛亮:(面不改色)曹军即日将至,若是十日,必误大事。以我看,只消三日。
周瑜:(严肃地)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怎敢戏都督?(仍面不改色)愿立军令状。三日不成,甘受军法处罚。
3、该有的东西剧本上都已经有了。谁来表演一下?注意要运用动作、语言和表情,来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片段。
4、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呢?请你试着演下去。
说话时,语气、语调要适当,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
5、如果觉得这出戏不符合你们小组的特点,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课文。
五、我的风采
1、请你们小组走上讲台,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小组表演准备好的课本剧。
2、你觉得谁演得做好,请你评一评,把你的奖杯颁给他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
六、课堂总结
课本剧的表演是在对课文有深刻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表演,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再现。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展现出了杰出的表演天赋,更宝贵的是同学们在表演之前进行的沟通。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要演什么、怎么演。这比表演本身更重要。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扩展4)
——精彩的课本剧表演作文 (菁选3篇)
精彩的课本剧表演作文1
星期一的英语课上,我们进行了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我们组的表演太有趣了。杨晨逸当Biff和Chip,许冬圣当Dad,朱思翰当Kipper,而我负责演Mum,读旁白。许冬圣扮演的Dad上场了,他手拿水枪,对着Biff就是一枪,“哗———”一股巨大的水流冲向Biff,害得他双手举过头顶,投降似地边叫边逃。
接着Dad又换了个更厉害的.武器———水桶。瞧!他来到Chip的身后,狡猾地笑着,慢慢抬起手,接着把水桶一个“倒栽葱”,哗哗的水流倾泻而下,从Chip的头上直淋到脚跟。可怜的Chip只能狼狈地逃窜着。这一切,都被扮演Mum的我看见了,我快速地找来一个大大的水桶,悄悄地来到了靠近Dad的窗台边,并一下子把桶里的水都倒在了Dad的头上。“好家伙!”刚才还幸灾乐祸的Dad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淋成了一个“落汤鸡”!
我们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享受快乐,收获知识。
精彩的课本剧表演作文2
今天我们班分组表演《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本剧。各个小组都表演得绘声绘色,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博雅组”。“博雅组”成员上台了,教室里所有目光都聚集到了“洪教头”身上,不愧是表演*湖啊!身为反派角色的华文嘉一上场就显示出了强大的气场。旁白的任丹瑞和陆景昭朗读得有声有色,其他组员们也都演得栩栩如生。瞧!“小旋风”柴进(刘雨轩)充分显现出他的满腔热情;“豹子头”林冲(唐锐)则表现得十分谦逊;洪教头(华文嘉)更是表演出了他的不可一世,目中无人。
当演到洪教头对林冲逼武时,华文嘉涨红了圆滚滚的脸,瞪大圆溜溜的眼睛,眼里像冒出了火,他用手指着“林冲”的`鼻尖,把他一点一点逼到墙角。那语气,那动作,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当他们演到高潮时,华文嘉把棒一横,在地上猛敲几下,嘴里吼道:“来!来!来!”那气势真像要一口吞了“林冲”。
同学们看得十分入迷,有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有的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有的为了看得更清楚,索性站起来,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有的深深被打动了,也摇头摆尾地跟读着……就在这时,“洪教头”一棒落空,棒子重重地打在地上,“啪”的一声,棒子断了!全班人顿时哄堂大笑,看来,华文嘉真的把自己当成狂妄自大的“洪教头”了。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一堂有趣的课本剧表演结束了。
精彩的课本剧表演作文3
今天我们班分组表演《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本剧。各个小组都表演得绘声绘色,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博雅组”。“博雅组”成员上台了,教室里所有目光都聚集到了“洪教头”身上,不愧是表演*湖啊!身为反派角色的华文嘉一上场就显示出了强大的气场。旁白的任丹瑞和陆景昭朗读得有声有色,其他组员们也都演得栩栩如生。瞧!“小旋风”柴进(刘雨轩)充分显现出他的满腔热情;“豹子头”林冲(唐锐)则表现得十分谦逊;洪教头(华文嘉)更是表演出了他的不可一世,目中无人。
当演到洪教头对林冲逼武时,华文嘉涨红了圆滚滚的脸,瞪大圆溜溜的眼睛,眼里像冒出了火,他用手指着“林冲”的`鼻尖,把他一点一点逼到墙角。那语气,那动作,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当他们演到高潮时,华文嘉把棒一横,在地上猛敲几下,嘴里吼道:“来!来!来!”那气势真像要一口吞了“林冲”。
同学们看得十分入迷,有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有的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有的为了看得更清楚,索性站起来,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有的深深被打动了,也摇头摆尾地跟读着……就在这时,“洪教头”一棒落空,棒子重重地打在地上,“啪”的一声,棒子断了!全班人顿时哄堂大笑,看来,华文嘉真的把自己当成狂妄自大的“洪教头”了。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一堂有趣的课本剧表演结束了。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扩展5)
——怎么写《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怎么写《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
课文《将心比心》中有两个情节特别感人。其一,一位阿姨为一个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老人感谢她时,她却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其二,作者的母亲打点滴时,遇实习护士,两针都未扎入血管,母亲仍*静和蔼地鼓励实习护士“没关系,再来一次。”这份宽容和鼓励缘自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她希望读医科大学的女儿将来也能遭此礼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学生在具体的感悟中,能够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较透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第三,课后,我反思自己,同时我也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再次思考,觉得略读课要上的精彩需要注意这几点:
1、略读课教学应关注阅读提示,让提示成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2、略读课文的自读自悟的“度”要把握好,教师应在关键之处做有效引导。
3、简简单单上略读课,能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收集文本中关键信息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字字句句去品析没有必要!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扩展6)
——课本剧《孙权劝学》
课本剧《孙权劝学》1
东汉末年有位名将,姓吕名蒙,字子明。他武艺高强,当时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认为吕蒙治军有方,重用了他。吕蒙屡建战功,被封了很高的职位,掌管了军事。
有一次,孙权劝导吕蒙道:“你如今掌管着军事,单有武功可不够,你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有些不情愿,便坦白原因并推辞道:“军中事务繁多,我实在没有时间学习啊。”孙权听后摇摇头说道:“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说着孙权停顿了一下,轻抿了一口茶,语重心长地说:“我只要求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忙,谁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只要你愿意腾出时间来读书,再繁忙你也可以学习。我常常读书,自认为这大有益处,所以也希望你能够增长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那之后,吕蒙谨记着孙权的教导,于是就开始发奋学习。果然,学*不晚。虽然吕蒙少年没有学习,但是经过他的努力,还是学有所成。
后来有一次,鲁肃途经吕蒙驻地。鲁肃为一代儒将,认为吕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轻视他。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屡建战功,不可用老眼光看他,您应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拜访吕蒙。谈论中,吕蒙详尽的分析让鲁肃闻后大惊,激动地站了起来,亲切地拍着吕蒙的背,赞叹道:“吕子明啊,我真没想到你的"才干谋略竟能达到如此的水*。以你如今的才略,已经不再是吴县那个学识浅薄的阿蒙了!”吕蒙自豪地说:“和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分别了多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你认清这件事太晚了啊!”从此,鲁肃对吕蒙也很敬重,二人结为好友,关系友好。
推荐访问:反思 表演 教学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3篇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1 《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