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12分)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供大家参考。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12分)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俱为安思顺牙将 __________
(2)非公不能定 __________
小题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小题3: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都,全。(2分)(2)*定、安定、安稳。(2分)
小题2:C(3分)
小题3:(2分) 恐见诛
小题4:不计前嫌、公而忘私、顾全大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答到其中两点得3分,答到其中一点得2分。)(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注意“俱”与“具”的区别。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观察各译句的区别所在,再根据文意和掌握的古汉语知识理解原句,与各项比较。本句是倒装句,“涕”是眼泪的意思,故C正确。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抓住李光弼与郭子仪的行为描写谷贱伤农,根据短文中的情节理解人物,回答问题。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对李光弼的言行描写,从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概括人物形象。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2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⑤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⑥,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见诛:被诛杀。⑤贷:宽恕。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虽(虽然)同席不交谈 B.乃(于是)跪请曰
C.但(只)乞贷妻子 D.因涕(眼泪)泣勉以忠义
20.下列句中加点的“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乡为(为了)生死而不受 B.山恋为(由于)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C.后子仪代思顺为(担任)将 D.项为(因为)之强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仆岂敢怀私忿哉!
22.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简要说一说。(2分)
参考答案:
19.A(2分)
20.B(2分)
21.我怎能怀有私心泻忿呢?(我又怎能心怀私怨呢!)(2分)
22.围绕学习郭子仪公而忘私、尽弃前嫌的品质谈即可(2分)
(译文: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牙将的时候,二人很不和睦,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做了大将,李光弼怕被郭子仪杀掉,就跪下向郭子仪请求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您饶恕我的妻儿。”郭子仪快步走下堂来,拉住李光弼的手说:“现在国家动乱,主上*,不是您不能使国家安定,我怎能怀有私心泻忿呢?”于是流着泪勉励李光弼为国尽忠,随后推荐他为节度使。郭子仪就同李光弼共同破贼,没有一丝一毫的猜疑。)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扩展1)
——《李贺小传》阅读答案3篇
《李贺小传》阅读答案1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长吉之奇甚尽
状:描述,描绘
B.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戒备、小心
C.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从:跟从,使动用法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造作:编造,虚构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3分)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
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云当召长吉
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愈所了解。
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
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
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3分)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3分)
(3)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停下来啊!(3分)
(2)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大约能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4分)
(3)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3分)
小题1:完备,全面
小题1:②介绍李贺交游的情况,⑥说明李贺的寿命及曾任官职;①③④⑤分别从形象、行为、创作、传说等方面说明李贺的“奇异”之处。
小题1:不是由女仆补充完整,而是由李贺自己补充整理。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
(1)“所书”1分;“辄”1分;“乃始”译为“才”1分
(2)止、待、竟各1分
(3) “才而奇”1分;“独”1分;“即”1分;反问句1分。
《李贺小传》阅读答案2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长吉之奇甚尽
状:描述,描绘B.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戒备、小心C.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从:跟从,使动用法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造作:编造,虚构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3分)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云当召长吉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A.①②⑤B.②④⑥ C.③④⑤D.①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愈所了解。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3分)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3分)
(3)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 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停下来啊!(3分)
(2)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大约能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4分)
(3)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3分)
小题1:完备,全面
小题1:②介绍李贺交游的情况,⑥说明李贺的寿命及曾任官职;①③④⑤分别从形象、行为、创作、传说等方面说明李贺的“奇异”之处。
小题1:不是由女仆补充完整,而是由李贺自己补充整理。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 “所书”1分;“辄”1分;“乃始”译为“才”1分(2) 止、待、竟各1分(3) “才而奇”1分;“独”1分;“即”1分;反问句1分。
《李贺小传》阅读答案3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长吉之奇甚尽
状:描述,描绘B.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戒备、小心C.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从:跟从,使动用法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造作:编造,虚构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3分)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云当召长吉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A.①②⑤B.②④⑥ C.③④⑤D.①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愈所了解。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3分)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3分)
(3)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 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停下来啊!(3分)
(2)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大约能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4分)
(3)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3分)
小题1:完备,全面
小题1:②介绍李贺交游的情况,⑥说明李贺的寿命及曾任官职;①③④⑤分别从形象、行为、创作、传说等方面说明李贺的“奇异”之处。
小题1:不是由女仆补充完整,而是由李贺自己补充整理。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 “所书”1分;“辄”1分;“乃始”译为“才”1分(2) 止、待、竟各1分(3) “才而奇”1分;“独”1分;“即”1分;反问句1分。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扩展2)
——仪诲人阅读答案3篇
仪诲人阅读答案1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注】①市井:经商。②长厚不忤物:长厚,品行敦厚;忤,违反、抵触的意思;不忤物,做事情不违背天理和人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汝素厚素:___________
(2)卒为良民 卒: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贫穷得很厉害,夜晚背着十千钱,恐怕不被别人理解。
B.你很贫穷,夜晚背着十千钱回去,我担心你被人追问。
C.你很贫穷,夜晚背着十千钱回去,恐怕不被别人理解。
D.你贫穷得很厉害,夜晚背着十千钱,我担心你被别人追问。
3.于令仪没有把“邻舍之子”作为偷盗者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4.选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于令仪是一个为人“长厚不忤物”的“善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向来,一向(2)最后,终于
2.B
3.汝素厚;迫于贫耳
4.①为人宽容,接济为贫穷所迫的偷盗者;②能为偷盗者做全面细致的考虑。
仪诲人阅读答案2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如其欲与之 ( ) (2)既去 ( )
(3)盗大恐( ) (4)夜负十千以归(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10.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8.(4分)(1)给 (2)离开 (3)很、非常 (4)背、背负
9.(3分)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素1分,何苦耶?1分,语言通顺1分)
10.(3分)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意思对即可)如答成:要有同情心或考虑问题要周到等,只得2分。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扩展3)
——明史·郭子兴传阅读答案
明史·郭子兴传阅读答案1
明史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也。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
始,子兴同起事者孙德崖等四人,与子兴而五,各称元帅不相下。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
元师破徐州,徐帅彭大、赵均用帅余众奔濠。德崖等以其故盗魁有名,乃共推奉之,使居己上。大有智数,子兴与相厚而薄均用。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曰:子兴知有彭将军耳,不知有将军也。均用怒,乘间执子兴,幽诸德崖家。太祖自他部归,大惊,急帅子兴二子诉于大。大曰: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元师围濠州,乃释故憾,共城守五阅月。围解,大、均用皆自称王,而子兴及德崖等为元帅如故。未几,大死,子早住领其众。均用专狠益甚,挟子兴攻盱眙、泗州,将害之。太祖已取滁,乃遣人说均用曰:大王穷迫时,郭公开门延纳,德至厚也。大王不能报,反听细人言图之,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某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
(节选自《明史?郭子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 归:出嫁
B.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 椎:宰杀
C.子兴奇.太祖状貌 奇:认为奇特
D.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 谮:谗言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
B.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
C.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
D.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
A.郭子兴的母亲眼瞎,但郭家日渐富裕。郭子兴是家中老二,他出生时,父亲为他占卜,卦象显示大吉。
B.跟郭子兴一同起事的"孙德崖等四人粗鲁而愚直,常常抢劫掠夺,郭子兴因看不起他们而面临倾轧之祸。
C.徐州主将彭大、赵均用率领残余部众逃奔到濠州后,郭子兴因彭大有智谋,就和他交好而冷淡赵均用。
D.赵均用曾因孙德崖的谗言而逮捕郭子兴,后来又挟持并要杀害郭子兴。郭子兴因太祖的一席话而免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曰: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5分)
(2)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5分)
【答案】
4.D
5.C
6.D
7.(1)彭大说:有我在,谁敢残害你们的父亲!(彭大)和太祖一起前往孙德崖家,打开枷锁救出郭子
兴,护送他回来。(句意1分,孰鱼肉而诣各1分)
(2)自己除掉辅佐的人,会失去豪杰之心,我以为大王不该如此。况且他的部队还很多,(你)杀了他恐
怕会后悔吧。 (句意1分,羽翼窃部曲得无乎句式各1 分)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扩展4)
——《候风地动仪》阅读答案3篇
《候风地动仪》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8分)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造候风地动仪 复:又
B.中有都柱 都:大
C.施关发机 发:拨动
D.怪其无征 征:征讨
2.选出各项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以精铜铸成
3.从句式特征看,与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不拘于时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选语段从形状及构成工作原理和运用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地动仪。
B.如果发生地震,相应方向的龙口的铜丸会掉进蛤蟆嘴,就可知地震发生的方向。
C.地动仪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只要复制出地动仪,预测地震就不再是难题。
D.曾有一次地动仪的一条龙的机关启动了,不久驿站送来文书说陇西发生了地震。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覆盖周密无际。
译
(2)于是皆服其妙。
译
参考答案:
1.D(征:验证)
2.C(C项译为以后,之后。其他三项均为用)
3.A(例句与A选项均为宾语前置,B为定语后置,c为被动句,D为介词结构后置)
4.C(根据文中的信息可知,它不能预测地震的发生,且地震的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一个难题)
5.参考译文: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参考译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扩展5)
——《怀李叔同先生》阅读题及答案3篇
《怀李叔同先生》阅读题及答案1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巳端坐①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门进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却端坐②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③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蔼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后(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是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看不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阅读题:
1、找出描写李叔同先生外貌的语句。
2、作者用“温而厉”来形容李先生的外貌,这“温而厉”是指__________。
3、第一段中有几处“端坐”,分析正确的是()。
A、①处“端坐”,表明李先生对学生们的做法的不满意,用“端坐”来警告他们。
B、②③处“端坐”体现学生看到这情形很害怕所以“端坐”。
C、①②③处“端坐”都表示了师生的自觉。
D、预备铃响,李先生就早已“端坐”在讲台上这①处“端坐”表现了李先生的工作态度自认真,而②③处,则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4、第二段写了李叔同先生与学生交往的几件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
A、李先生不责备学生,是因为这些小事,用不着大声批评。
B、上课不批评,只是怕影响课堂气氛,并非姑息,而是要下课严惩。
C、批评时是“轻而严肃的”,体现出李先生对这些事情很重视,但是以“礼”和“理”服人。
D、李先生脾气很好,不怎么跟学生计较。
5、李先生对犯了错误的同学都“和气”,还“躬”,然后“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这体现李先生对学生的教育是_________。
A、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B、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不斤斤计较
D、严格要求,坚决禁止
参考答案:
1、从“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到“显示和蔼的表情”。
2、温和而严厉
3、D
4、C
5、A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扩展6)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李晓林牛昱光著)课后答案下载3篇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李晓林牛昱光著)课后答案下载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在第1版基础上,保留并修订了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内部资源的应用方法、51汇编语言及C51语言程序设计方法、Keil C51调试工具软件等51内核单片机的基本应用扩展技术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等内容,补充完善了实验和课程设计内容及每章后的习题与思考题。增加了目前较为流行的I2C和SPI等串行接口扩展技术、短距离无线扩展技术和Proteus仿真调试工具软件等内容,以使读者能达到以当今主流技术开发单片机应用产品的目的。新增内容包括:以串行接口技术扩展存储器、I/O接口、键盘、显示器、A/D转换、D/A转换、日历时钟芯片和IC卡的方法;点对点无线通信和ZigBee无线网络通信等单片机系统短距离无线扩展技术;单片机系统供电电源解决方案和典型实用电路;应用Proteus电路分析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调试的方法。为配合初学者学习,《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还专门设计并为读者提供一套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学习板)的硬件原理图、PCB板图设计资料和软件源程序包,供读者搭建一个实际开发环境进行开发训练,以增强实际开发能力。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扩展7)
——李四光爱石头阅读答案
李四光爱石头阅读答案1
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可喜欢石头啦!为了给国家寻找宝藏,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
有一次,李爷爷在广西大学做学术报告时,让学生传看他珍藏的各种石头标本。报告结束后,一块小石头却不翼而飞。李爷爷急得连饭都没有吃,虽然家里人竭力地劝他,可是谁都没有办法使他安下心来。晚上,他对着装小石头的空木盒发愣,嘴里轻声叨念着:“这块石头可是从雁荡山采回来的呀!”深夜他难以入睡,眼前总是浮现出那块小石头的样子。
广西大学的负责人知道这件事后,想尽了办法,终于把这块小石头找回来了。李四光爷爷捧着送回来的石头欣喜若狂。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四光爷爷喜欢石头?用横线画下来。
2.读了《李四光爱石头》一文后,请你想象李四光捧着回来的石头时“欣喜若狂”的.样子,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1. 示例:为了给祖国寻找宝藏,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回家后,李爷爷急得连饭都没有吃……火山岩浆……李四光爷爷捧着找回来的石头欣喜若狂。
2. 提示:想象李四光爷爷捧着石头的情形,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着重展现他的“欣喜若狂”。
为大家提供2个范例供大家参考,写话范例点我。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3篇(扩展8)
——李贺作诗的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的阅读答案1
李贺作诗原文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翻译: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孩子啊,要呕出心血了才罢休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注释】
①皇甫铈: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
②援:拿。
③《高轩过》: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④奚奴:童仆,奴仆。
⑤牵合:指受到束缚。
⑥程课:指固定的格式。
⑦率:大概,大略。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这题共4分)
①皇甫铈始闻未信 信: ②援笔辄就如素构 就:
③每旦日出 旦: ④及暮归,足成之 及:
2.下列句中的“之”与“及暮归,足成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这题共2分)
A.鞭数十,驱之别院 B.至之市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翻译下列句子。(这题共2分)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4.李贺在孩提时代的作诗轶事,对你写作有哪些启示?(这题共2分)
答:
参考答案:
1.(这题共4分)①相信 ②完成 ③早晨 ④等到
2.(这题共2分)A
3.(这题共2分)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4.(这题共2分)注意积累好词佳句。*时多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多思多想,用心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