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1 建构游戏深受小朋友们喜欢,它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建构区每次人员爆满,但小朋友们都能通过讨论协商等方法,解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菁选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1
建构游戏深受小朋友们喜欢,它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建构区每次人员爆满,但小朋友们都能通过讨论协商等方法,解决人数多的问题。
建构区投放的材料除了有各种拼插搭建玩具,还有各种盒子,罐子,泡棉积木,各种拼插玩具小朋友会在建构区里合作玩儿,独立玩儿。各种盒子,罐子,泡棉积木,小朋友会在建构区旁边空地去操作拼搭,孩子们在围合拼搭的基础上,塑型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会儿拼搭城堡,一会儿拼搭鄠邑区小朋友最熟悉的钟楼,想象力很丰富,有一次拼搭结束,一个小朋友一下把搭好的成品推到了,老师问:“发生什么事了?”小朋友回答:“地震啦!”
但每每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出区整理材料的时候,当出区音乐响起,其他区域小朋友都能快速整理好出区,但建构区的小朋友就是整理不好,而且越整越乱!为此我采取了好几种办法,但效果都不是很佳。
后来在停区两天后,我对建构区的小朋友进行了分工,两个小朋友负责在区域整理摆放,其他小朋友负责把材料运进建构区,采用了这个办法后,建构区出区速度快了很多。现在小朋友都能自己协商分工,谁负责运,谁负责摆。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2
今天你在建构区玩。我发现你正全神贯注地寻找你需要的塑料积木。你找了很多的长长的管子,又找来三个“+”号塑料管。你是要拼出什么呢?我看见你将每个长长的管子拼在一起,接着把“+”号塑料管拼在长管子两边。很快你拼出了一把枪。这时,你旁边的李明轩也拼出了一把枪。你们商量着,一个做“将军”,一个当“首领”。接着你就拿着枪追李明轩,两个人玩起了打仗的游戏,游戏中,你躲在墙角一边,李明轩也躲在墙角另一边,突然你拿着枪冲了出去,假装被枪打中了,倒在地上。游戏又重新开始……
区域活动就要开始啦,小朋友们都选好了自己想要进的区域正排着队等待着,却不想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建构区的小朋友吵起来了。原来是因为姚姚小朋友已经玩了早上的建构区了,但是他下午又去建构区了,建构区也没有位置了,其他没玩过的小朋友就很生气,因为他们也想玩。而姚姚却还是不松口说别人也都玩过了怎么就只说他一个呢,就说还是要玩。看到这个场景我就过去劝劝他告诉他可以选择其他的区域玩一下也很有意思,或者是和建构区的小朋友再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玩,但是他的情绪还是很不好。过了一会,他静静的待到另外一个区域,但是并没有玩,最后让他再去建构区,他也不去了,有点不开心。
姚姚是个喜欢搭建的孩子,在区域活动时总是倾向于建构区,所以一个星期大部分区域时间他都在建构区。然后其他的小朋友就会找老师来告状。说些什么他可以一直玩建构。虽然我们一直会强调区域规则,但是孩子们觉得有些无聊,也不是很在意。所以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就请孩子们来说一说究竟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出了很多意见,但是最后确定下来了一个。就是之前玩过这个区域的小朋友在区域人数够了的情况下去玩别的区域,在区域人数不是很多,大家也都不反对的情况下,可以再玩一次。
大班的孩子相对中,小班小朋友来说已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如果只强调规则,孩子们也都听多了,不感兴趣了。反之,如果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话,让他们一起讨论、交流,最后决定出一个好方法,这样不仅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也避免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小纷争。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3
环境描述:
这次是我们第五次开展建构活动,任务是请幼儿利用建构区里的材料搭建一座桥。在几天前,我们开展了《小班建构活动:小动物过桥》,活动中,请幼儿利用纸杯和长条形纸板为小动物搭建合适的桥,操作一:两纸杯、一纸板搭桥;操作二:桥梁加宽即再加入一纸板;操作三:桥加高即在原有基础上搭第二层。活动只涉及到操作,没有图纸设计环节,而今天的活动要求是先想好材料,再设计图纸,接着根据图纸搭建桥。
事件描述:
在我交待完要求后,涵涵就拿起笔和纸在建构区里转了约两三分钟,就回到座位上开始画图纸,画的过程中没有停顿思考,动作很流畅。画完了跑过来说:“刘老师,我画好了”我说:“好的,把笔收好,拿着你的图纸去搭吧。”涵涵把笔放回笔筒,来到建构区找材料,但是没找到,接着涵涵在区域外找到了放纸杯和纸板的篓子。涵涵把图纸放在桌上,从篓子里拿出好几个纸杯,从中拿出两个倒扣在桌上,又拿来一纸板横在上面,第一层完成。接着又拿了两个纸杯倒扣在纸板上,再在上面横放一条纸板,这时,第二层倒了。涵涵再次尝试搭第二层,成功了。涵涵开始搭第三层,第三层也失败了一次,也是第二次搭成功的。搭完三层后,涵涵开始看图纸,用手指着在看,看完后又准备去拿材料,但是材料还没拿到手,涵涵又回去看了下图纸。这次看完后,涵涵拿材料准备搭第四层,可是涵涵的手把桥碰倒了,涵涵从头开始搭,搭第三层的时候又倒了。这时我介入:“涵涵,要不你试试把杯子正着放”(涵涵失败了几次,我担心涵涵会就此放弃,所以犹豫了会儿还是介入了)涵涵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把杯子正着搭,但是在搭第三层的时候,桥又倒了,因为杯底的圆比较小,纸板也比较窄,如果放的偏一点就会受力不均而倒下。涵涵转过头叫了我一声:“刘老师”,我第二次建议:“再加一条桥梁试试。”涵涵再次接受了我的建议,又去尝试了,她的动作不快但也不算慢,很小心的样子,终于成功了。涵涵转过来很淡定地说:“刘老师,我搭好了,”我说:“哇,涵涵真是个超级无敌的工程师,”涵涵似笑非笑(她*时得意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我又说:“涵涵,我们拍张照片吧”涵涵很配合地让我拍照片。
反思:
涵涵在建构的过程中,我有两次介入,分别是在她失败了几次后,我主动给予建议:把杯子翻过来试试;第二次是涵涵主动寻求帮助。
一开始,涵涵失败了好几次,我犹豫了一会儿,但是我又担心失败次数太多了会让涵涵有挫败感,从而放弃继续探索,所以我主动提出建议。涵涵在接受了我的建议之后成功了。但是在接下来她遇到问题之后,她没有再次去尝试,而是直接找我寻求帮助,而我居然没有鼓励她再次尝试,直接有给出了建议。最后的结果是涵涵成功了,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涵涵有强烈的成就感,而我却有挫败感,我没有引导涵涵去发现问题,进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觉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介入,但是介入的时间、契机是需要考虑的,而且教师的介入并不是直接给出建议,确切的应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然后鼓励幼儿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保护好幼儿的探索欲,才能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提高探索能力。
推荐访问:建构 带进 随笔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 菁选3篇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1 建构区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建构区的孩子们 建构区的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