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8篇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8篇

时间:2022-09-08 19:2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8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落实省、市委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8篇,供大家参考。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8篇

篇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落实省、市委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工作要求,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作为年度履职的重头戏。3 月初,常委会主任会议制定下发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余红艺亲自担任组长,对专项监督工作作出部署。4 月初,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累计有 x 多人次和 x 余家民营企业参与调查。4月中旬,召开x个政府部门座谈会,听取相关情况汇报。4 月底至 5 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带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等 x 余人组成专项监督调研组,分五组赴区县(市)开展调研,实地考察 x 余家民营企业,认真听取各地人大和政府情况汇报,广泛征求 x 多位人大代表、

 民营企业家、商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情况汇总和分析研究,形成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举措及成效 去年以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获得了民营企业充分肯定。

 (一)强举措,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一是增强政策叠加效应。根据中央、省相关政策,立足我市实际,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降成本、助融资、破壁垒、促转型、拓市场、保权益等六个方面制订 25 项政策措施。市有关部门相继研究制定 15 个实施细则,形成一系列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可操作性。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等,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深入解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三是建立政策落实机制。各级政府部门根据工作推进要求,跟踪分析政策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存在问题,共同会商解决办法,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抓落实,强化优质要素保障。一是推进落实降本减负。全面落实国家增值税、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和转型升级结构性减税,去年为民营企业减免各类税收约 x 亿元,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基础上新增减税 x 亿元。推进落实差别化地价、下调失业保险费率、降低医疗保险缴费、调整公积金缴存基数、清理服务性收费等系列降本举措,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二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去年以来,x 次降准共释放流动性 x 亿元,为民营企业办理再贴现 x 亿元,申请发行小微金融债券合计 x 亿元,发行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x 亿元,较往年相比均有大幅增长。三是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成立市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领导小组,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排查掌握风险底数,制定“一圈一法”“一企一策”帮扶方案,设立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作用,防范化解“两链”风险、债券违约和股权质押风险。四是积极促进创新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创新 2025”重大专项,大力推进“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加快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实施科技争投和企业倍增计划,积极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孵化器建设,目前已有 x 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选“国家库”。五是有力保障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3315”人才计划,出台政策为企业引才,搭建平台为企业聚才,强化保障

 为企业留才,去年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第二,86%高校毕业生进入民企工作,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重服务,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一是深入开展“三联三促”。确定帮扶对象,走访调研,主动服务,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认真听取政策落实、执法监管、企业需求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有效解决发展难题。二是着力提升政务水平。积极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80 条意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速项目审批、商事服务,极大方便群众办事,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三是切实维护企业权益。成立中国(xx)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服务能力,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等违法行为。坚持司法办案与追赃并重,尽力挽回企业经济损失。妥善处理涉企行政案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保障企业行政诉权和利益。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困难 各级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效果明显。但在调研中,企业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策措施有待细化落实。一是部分政策措施未能落实。各级政府分批分次出台了各类惠企政策措施,但在落

 实中还存在细化配套不全、操作程序繁琐、兑付周期较长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未能或无法及时享受政策红利,政策预期与实际成效还有差距。一些政策宣传也不够,部分企业了解不多,造成政策兑现滞后。据问卷调查,33.3%的被调查企业不太清楚降本减负相关政策。二是有些投资准入仍然过严。PPP 项目投资准入门槛过高,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的渠道和途径不够充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也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很难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国有垄断行业无法进入。能源“双控”与项目落地存在矛盾,根据区域能耗指标,对一些符合产业导向、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审批过于严苛,甚至予以限批,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三是个别政策措施不够合理。个别政策在制定出台前没有进行充分调研论证,没有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例如 5 月份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规定,2019 年 7 月 1 日起全省实行国六排放标准,而国家规定从 2020 年起执行,缓冲期缩短使汽车经销商面临着较大清理库存压力。有些政策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相互矛盾现象,例如各部门对小微企业采用不同定义,造成执行困难、难以适从。

 (二)融资难题尚未有效破解。一是贷款民企顾虑多。据问卷调查,6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当前民营企业融资情况一般,33.3%认为融资困难。虽然在成文的贷款政策方面,要求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

 于种种原因,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仍有相当的顾虑,存在“惧贷”、“惜贷”现象,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尤为困难,去年全市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仅为3.1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54 个百分点。二是融资门槛成本高。抵押贷款占民企贷款的 70%左右,信用类贷款占比不到 10%,许多行业的抵押物估值仅为市值的 40%,甚至更低。个别银行要求企业在抵押的同时提供担保,互保联保方式又给企业带来潜在次生风险。企业实际获贷后,还需支付评估费、保险费、审计费、咨询费、担保费等中介费用,有的存在配套返存衍生成本和还贷资金拆借成本。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对降低融资成本的负面评价为 17.42%,高于 16.77%的正面评价。三是审批流程速度慢。办理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流程长、速度慢。企业反映,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而获得银行贷款需多次跑、反复跑。办理贷款的低效率,传导到部分中小微企业,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四是中长期贷款获得难。民营企业贷款期限普遍较短,要取得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匹配的中长期贷款更难。为按时归还短期贷款,企业需经常借助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高利贷等过桥资金,且银行办理续贷周期长、难度大,众多企业期待无还本续贷有实质性突破。五是担保机构实力弱。民营担保机构培育力度不够,市场化发展严重滞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大,区县(市)中无一家机构资

 本金达到 x 亿元以上,部分区县(市)资本金尚未到位,市再担保公司设定资本金规模为 x 亿元,实际仅到位 x 亿元;担保倍数也明显偏低,目前全市 10 家政府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总额 x 亿元,截至 6 月底在保金额 x 亿元,放大倍数仅为 x 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十分有限。

 (三)创新发展仍受多重制约。一是各类人才竞争激烈。当前人才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民营企业在“引得进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三个环节都存在困难,专家型、管理型人才紧缺,操作型、实用型技工难留。企业开出的薪酬也缺乏吸引力,与杭州、南京、苏州等同类城市相比少 15%以上。特别是部分产业集聚区在科研环境、生活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各类人才尤为紧缺。二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自主研发的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高,虽然近年来不断出台支持民营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财税政策,但是许多属于事后补助,补助资金从申请到发放间隔时间较长,前期投入都需自行筹资,造成较大的研发投入压力。政府性各种引导基金发展滞后,对初创型企业发展的撬动作用甚微。去年全市 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为 2.6%,与同类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三是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去年以来虽然引进和共建多家校企技术创新研究院,但民营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检验检测机构等科研基础平台建设仍显滞后,已严重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四

 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时间长、惩处力度低、判决执行难、维权成本高,尤其是有些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判赔额很低,甚至连维权费用都无法弥补,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挫伤创新积极性。

 (四)降本减负依然力度不足。一是土地紧缺制约大。土地制约已经成为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价格居高不下,民营小微企业难以或基本申请不到用地指标,用于厂房租赁的成本呈现逐年快速上升,加重企业负担。二是工业用能成本高。我省工业电价不仅高于中西部地区,也高于周边的江西、江苏以及广东省等地。稀土加工、金属冶炼和压延等行业反映,因工业用电用气价格长期偏高,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三是减税惠及覆盖难。建筑、运输等行业反映,本次增值税降税幅度从 10%降为 9%,仅为一个百分点,受增值税销项税率下降幅度低于进项税率,有些企业实际税负不降反升。出口企业反映,原先征退税率为 16%,因出口退税下降 3 个百分点,特别对市场议价能力较弱的企业,实际上没有得到优惠。四是社保负担仍然重。近年来员工工资上涨过快,社会平均工资持续提高,多数企业感到缴纳社保费用负担仍较重,对税务部门统一规范征缴社保可能造成的成本上升也存在担忧。

 (五)营商环境还需改善提升。一是协同服务有待提升。政府部门涉企服务,仍存在信息共享不够透明、工作不够协同,体现在部分事项所需提交的材料太多、互不共享、流程复杂。如企业的变更和注销,目前还需跑多个部门,做不到“最多跑一次”;又如目前我市建立了普惠金融信用平台,但是用电、用水等核心数据难以获取,影响平台信息查询功能,导致授信调查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间接推高融资成本。二是执法方式有待完善。据问卷调查,33.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个别行政部门在执法时存在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如部分企业反映,由于自身知识技术条件有限,在污染治理环节存在盲目性,在被处罚后仍然解决不了污染难题,亟需得到行业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技术帮扶。三是权益保护有待加强。尽管相关部门日益重视并加大执行力度,但民商领域“执行难”问题还是比较集中,实际解决率还是不高。“黑名单”制度有待完善,2016 年以前的失信人员基本未被列入名单,而失信人员名单一旦列入后“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影响正常商务行为和生产生活。四是打击侵占有待重视。民营企业内部员工侵占挪用公司钱财、偷盗公司物品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公安经侦力量远远满足不了办案的需求;另一方面,刑法对于民营企业员工侵犯公司财产行为的判定只有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与国企员工同类侵权行为相比,量刑偏轻,对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还不够。

 五是招商政策有待规范。为吸引企业落户本地,各地自出政策相互竞争,特别是个别开发园区招商引资政策存在随意性和低效性,导致成本和代价过高过大,且不利于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

 三、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建议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再创 xx 民营经济新辉煌。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力抓好政策落地,提振发展信心。一要健全完善政策措施。为使政策更加公平、从简、务实、管用,在实施中要充分听取吸收企业意见,加强市、区县(市)以及部门间统筹协调,完善配套措施,细化相关条款,强化政策集成,增强政策供给的针对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二要有效发挥政策作用。坚持不懈抓好减税降费、民营经济“1+X”政策体系落地落实,精简政策兑现环节,打通政策实施梗阻。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分析研判、效果评估。特别是对自出政策无序竞争影响营商环境等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要结合重大片区建设,加大整改统筹力度,切实提高政策整体效果。三要持续推进政策宣传。要组织新媒体开设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专题,丰富形式、深入报道、扩

 大效果,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城市美誉度,确保利好政策穿透传导到基层,落实到每户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增强政策获得感。

 (二)合力推进纾困帮扶,破解发展难题。一要优化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正确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定位,切实做到与企业风险共担。加强金融服务创新,优化信贷期限结构,落实年审制、循环贷、税易贷、发票贷、应急转贷、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大力推广信用贷款和银税合作...

篇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区民营企业 高质量发展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XX 区的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早已成为全区创业就业的主渠道。进入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应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支持民营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XX 年 11 月 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

 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了我们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为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XX 区的民营经济早已成为全区创业就业的主渠道,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XX 区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XX 区的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截至 XX年X月底,全区企业新增 X 户,同比增长 X%。企業总量达到 X 户,同比增长 X%。民营企业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 X%。XX年,全区 X 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 X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完成 X 亿元,实现利税 X 亿元。XX 区的民营企业创造了X%以上的税收,X%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X%以上的就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X%以上。XX 区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总体来看,XX 区民营经济已经呈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一)民营企业已成为 X XX 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XX 区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在大力营造支持民营企业、服务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浓厚氛围的同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配套出台制定人才强区新规十一条和人才绿卡政策,加强与中国科学院 XX 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及京津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吸引和培育了一批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每年表彰奖励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区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 5000 万元专项资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促进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民营企业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占比分别在 87%、90%、X%以上,依托民营企业建设国家和省市级技术研究中心、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等,共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X 个,工程实验室 X 个,企业技术中心 X 个,博士后工作站 X 个,院士工作站 X 个,占各类创新平台总数的 X%。“神威”“华泉”“ZK”等中国驰名商标 X 个,XX 的驰名商标个数在石家庄市排第 2 位,民营企业占了 X%。

 (二)民营企业已成为 X XX 区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和生态文明建设刚性要求,广大民营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牢固树

 立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XX区民营企业在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健康、特种装备及专用车等产业链、价值链方面,展现出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XX 区坚持把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作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通过“腾笼换鸟”淘汰低效产业,引进高端技术产业,以“百企转型”提高企业效益,提升发展动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转化率,打造园区发展新引擎,不断加快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提档升级。同时,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的对接融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截至目前,安瑞科配套产业园、潘城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园、浙商机电产业园三大“园中园”已开工建设,引进了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技术交易大厦科技孵化器项目等一批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XX 区民营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 区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巩固,民营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些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因素不容忽视,如不能尽快有效予以解决,就会严重挫伤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影响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效益。

 (一)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非常突出

 据调研了解,除神威药业集团等少数几个上市公司外,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这一突出问题。由于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持有惜贷和慎贷的态度,再加之担保抵押机制不灵活,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不到位,造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非正式渠道筹资等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时有发生。银行贷款的门槛高,需要抵押物,但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物,也不具备上市融资条件,致使企业融不上资,流动资金难以周转,从而严重影响企业创新、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有的甚至错失最佳发展机遇。

 (二)人才缺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XX 区民营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曾经是医药、铸造和纺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是低质粗放型经营管理,在如今环保大环境的严苛压力下,高污染的铸造业全部停产;纺织业由于设备简陋,环境不够优化,环保不达标,大部分企业停产,只剩下少数几家,效益也不容乐观;过去在 XX 引以为傲的医药行业,目前只剩下 50%厂家在生产。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XX 区民营企业在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健康、特种装备及专用车等方面,展现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也存在种种制约因素。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高新技术人才缺乏,企业创

 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而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仍处于家族式、家长式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现代管理模式和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高质量健康快速发展。许多高端人才愿意去国有企业和大中城市,不愿意到小县城来工作,更不愿意到小县城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有的即使能招聘来,却留不住。许多民营企业家反映,他们急需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人才、技术,而最大的困惑是缺少对接渠道。

 (三)中高端市场供给明显不足

 XX 区的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仍处于传统产业领域,生产的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卖不上价,企业效益低下。而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民营企业又生产不了,提供不上,造成中高端市场供给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受全球大环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总体市场需求不旺,市场预期和信心受到影响。

 (四)个别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

 XX 区通过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机关效能革命,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极少数基层工作人员仍然存在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的问题,门好进了,脸好

 看了,可是办事效率仍待提高,仍需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三、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支持民营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且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当务之急是完善措施、强化服务,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减阻力、添助力、增活力。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 XX 区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难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最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民营企业要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下去,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体系,并设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发挥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为符合条件

 的中小企业提供低费率的担保支持。有了政府做担保,银行贷款就托底放心,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通过率就会大大提高,还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加大对担保公司的奖补力度,鼓励担保公司为更多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第二,尽快建立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政府有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并动员社会资金投入设立纾困基金,以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绿色生态环保的重点骨干民营企业为主要对象,在企业出现短期流动性风险时予以必要救助。

 第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对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好、资金暂时困难的企业,做到稳贷、续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支持企业发展。

 (二)多管齐下留住人才,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XX 区每年都会组织举办多次各类人才招聘活动,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那么,如何把人才留住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是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待遇、提供技术入股等方式,以事业留人,以发展留人,以关怀留人,让人才拥有

 更多的归属感,提高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并逐步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二是提供人才安居保障。政府出资兴建配套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自主建设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安居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政府要尽快出台鼓励和吸引各方面人才来 XX 就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于外地户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才,来 XX 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十二个月的,在 XX 区买房时,政府和企业可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补贴。

 三是落实好现行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的科技投入,构建有效的研发机制,提高研发水平,降低运营成本,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市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民营企业要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力度,从过去的低质产品向高质量提升,拓展中高端市场。

 一方面,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民营企业应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推广清洁、高效、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积极拓展中高端市场。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升產品产业链水平,使经营范围向高、新领域转变。坚持在创新发展、科技进步上发力,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将企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

 (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

 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变管理为服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优环境、减负担、解难题、增动力,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部门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理念,提升服务软实力,打造服务软环境。积极推行“容缺审批”工作模式,简化行政许可审批程序,推进和实施网上申报、不见面审批、证件快递,让数据多跑腿,让

 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实现企业“零跑腿”。利用好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平台,为企业发布供求信息,宣传企业、包装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各种世博会、博览会、推介会,全面展示企业产品和企业实力,签订更多的订单,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每年对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营造支持、服务、尊重民营企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亲”上加“清”的良好政商关系,以此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二是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把企业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积极为企业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建好对接平台,深入推进民营企业与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市场化的协同创新机制,吸引更多京津冀科技成果来 XX 孵化转化。进一步搭好银企对接平台,定期供需见面,消除金融机构顾虑,解决企业资金困难。

 三是全方位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有关职能部门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宗旨,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把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好务作为应尽之责,既服务到位又拿捏好分寸,做到帮忙不添乱。把现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畅通诉求渠道,听取企业家意见建

 议,制定行之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召开民营企业家培训会、到先进企业或地区学习观摩等方式,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严禁环保“一刀切”,在大气扩散条件差雾霾严重情况下,实行错峰生产,对超低排放企业免于错峰生产,尽量减少企业损失。

篇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策略—— — 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赵 丽,陈 剑(长春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摘 要: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岗位需求、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但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矛盾的是,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要素成本增加、创新成本高企、创新动力不足、市场开拓难度大、营商环境欠佳以及治理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与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应通过降本减负与融资纾困“双发力”,打造轻装上阵的微观主体;推进营商环境与体制机制“双优化”,增强发展信心;依托管理与技术“双创新”,全面提升竞争力。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2021)12-0053-04The Dilemma and Strategy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ZHAO Li , CHEN Jian( College of Marxism ,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Changchun Jilin 130117 , China )Abstract :

 The private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force that drives economic growth, creates job demand, strengthens independentinnovation, and improves the level of openness.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is an objective need to build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ycles". However,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dual cycle" development pattern,my country"s private economy is still facing an increased risk of capital chain rupture, increased factor costs, high innovation costs,insufficient innovation motivation, difficulty in opening up markets, and poor business environment. As well as outstanding issues andchallenges such as the low level of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dual power" of costreduction, burden reduction and financing relief should be used to create a micro body that is lightly packed; Promote the "dualoptimiza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o enhance development confidence; Rely on management andtechnology "double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 :

 Dual cycle ;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 Private economy ;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 Strategic choice收稿日期:2021-07-21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2021B28);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工程”青年科学家计划资助项目 (201939)。作者简介:赵 丽 (1982-),女,辽宁葫芦岛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陈 剑 (1987-),男,吉林长春人,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当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不仅使国际经济贸易原有矛盾集中显现,也使全球供应链布局面临重大调整。以此为背景,党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以下简称“双循环”新格局)。这既是应对全球经济形势重大变化的策略选择,也是对中国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长远布局。民营经济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近年来,在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后,民营经济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资金周转减慢、订单减少、产品积压、生产成本增加、外贸风险加剧、不可持续等问题。正确认识中国民营经济面临的复杂形势和结构性问题,清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梗阻,将有助于培育创新主体、挖掘增53 ·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1 年第 12 期长潜力,保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因当前中国民营经济总体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期,无论是在稳就业、促增长,还是在强创新、促开放方面都展示出特有的推动能力和灵活适应能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让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强劲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民营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受到冲击更大。党中央高度重视,及时出台纾困政策,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民营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2020 年贡献税收 99048 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 59.7%,为中国财政收入增加和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2] 。尽管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国际形势仍十分严峻,恢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客观上要求我们将发展经济的着眼点置于国内,深入发掘国内市场潜力以形成新的增长点,而民营经济无疑是现阶段激发国内市场活力、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力量。2. 让民营经济对社会就业的吸纳作用更加卓著构建“双循环”新格局,首要任务是稳定消费预期,释放消费需求潜力。经验表明,若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必须稳定居民就业,增加收入,否则无法带动国内消费规模的增长 [3] 。与稳预期和促销费基本要求格格不入的是国内就业压力异常明显。据统计 2021 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又创新高,达到 909 万人 [4] 。受疫情影响,计划出国留学或就业的学生多数要转入国内就业市场,除此还有上年未就业毕业生的挤压,短期看就业形势实不容乐观,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仅靠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显然无法解决。民营经济本就具备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增加收入的特点,因此,稳就业,最关键的就是稳住民营经济。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避免居民中长期消费水平因失业而滑坡的必然选择,也是释放需求潜力、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举措。3. 让民营经济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疫情的蔓延使全球经济遭遇罕见大萧条,各国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台了新的投资政策以保护本国和本地区的企业经营和经济运行,如欧盟委员会发布的 《欧盟外商直接投资指南》,对外资明显采取了收紧政策和立法,部分条例甚至与其一贯倡导的货物、资本和人员自由流通三大根本原则相违背。投资政策的改变还会导致融资风险和履约风险的进一步加大,概言之,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压力重重。外贸形势的急剧变化,促使中国将供需内循环作为“稳增长”的主要依托。积极扩大内需,需要鼓励投资重振市场信心,但鉴于国内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供需错配问题日益明显,新投资需要格外注重创新的引领作用。民营经济发展于市场之中,长期激烈的竞争和生存考验促使其内部形成了节约成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价值取向,为谋求发展他们必须要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生产具有竞争性的产品,采用新制度、新机制节约成本提高人均效能。中国民营企业已不再是三十年前“散小乱”的作坊模式,一些大中型企业正在向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特色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民营经济的高端化发展将使中国相对充裕的人才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将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大幅提高,进而使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双循环”。4. 让民营经济对高水平开放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2020 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 14.98 万亿元,增长 11.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 46.6%,同比增长 3.9%,出口总额 9.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3%,进口总额 4.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8.8% [5] 。可见,引导民营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既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从更宽领域和更深层面参与国际竞争具有积极意义。民营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既可以从国际市场直接获得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不仅能节约进口原料的外汇,同时也能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而且,通过国际化经营能够将先进技术和优秀经营人才带回国内,不仅能塑造“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而且能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熟悉国际惯例、通晓所在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未来,这种作用将会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进一步强化。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释放大国消费红利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有效路径。但从总体情况看,中国民营经济正处于疫情冲击与转型升级的压力叠加阶段,还面临来自资金、成本、市场、环境等方面的较大压力。1. 营收大幅减少,固定支出不减反增,资金链断裂风险显著攀升当前民营企业资金压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营业收入大幅减少。从需求侧看,消费需求降低直接导致业务大幅减少,特别是旅游交通、洗浴休闲、影视娱乐、餐饮酒店等行业营业收入明显下滑。一份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对 995 家民营企业 2020 年营业收入预估情况的调查显示,有近 80%的企业表示营业收入下滑,有超过 60%的企业认为营业收入至少减少 20% [6] 。营收大幅减少的直接后果是现金流紧张;从供给侧看,大量产品堆积无法出库,供应商催缴货款,资金压力必然增加。二是固定支出并未明显减少。人口红利减少和要素成本上升而引起的员工工资、“五险一金”和租金等经营成本逐年攀升,这部分支出已经占到企业总支出额的 60%以上,小微企业甚至达到 90%以上 [6] 。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援助政策虽有免征、减征个税和增值税,缓缴社保以及免收或减半收取租金等优惠,但优惠力度有限并未根本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如工资仍要按时支付,中小微企业社保免征优惠已于 2020 年末结束,租金减免仅仅适用于承租国有房产的企业,增值税减免适用范围有限,再加上信息不对称许多企业未能及时获取优惠政策。三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利息支出增多。利息偿还是民营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由于没有足够的规模和抵押品,民营企业的54 · ·

 贷款主要来自中小银行,由于规模和政策约束中小银行贷款利息普遍高于国有或者股份制大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中小银行会减少或者停止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企业要维持经营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这意味着在营收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企业的贷款支付压力不减反增,因为其支付的利息总额既包括原来中小银行较高的贷款利息,还包括民间借贷的高额利息。2. 要素成本与创新成本不断高企,生存发展压力明显加大当前民营经济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一是创新投入导致成本增加。“双循环”新格局要求提升供给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意味着市场主体要摒弃简单模仿型发展模式,要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然而品牌创新、技术创新是以大量投入为前提,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二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导致就业人口总量下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缩小了三大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社会物价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这些都导致了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的不断上升。三是税费负担较重。为缓解民营企业生存危机,近年来全国各地区都实行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但总体看东部沿海地区纾困力度较大,企业负担有所减轻,中西部和东北等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落实国家层面的援助政策已是捉襟见肘,还有一些地区在落实国家层面政策和制定配套措施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如国家层面规定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退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用的 50%,但一些地方却将政策优惠限定为“零裁员企业”[7] 。“双循环”新格局加速了数字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办公的进程,也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未来中小企业避税将越来越难。3. 纾困政策由普惠性转向选择性,营商环境欠佳的负面影响深远“双循环”新格局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即政府的援助政策既不会大水漫灌,也不会无限期延长,民营经济终将迎来临时性援助政策“失效”和原有营商环境欠佳的叠加压力。一是当前援助政策都是在原有制度框架下做出的临时性政策安排,此前一直存在的准入壁垒高、行政审批繁琐、税费负担重、法治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体制性不平等政策仍有调整和改变的空间。不仅如此,诸如补贴、减免增值税、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等优惠政策还设置了很多附加条件和差异性标准,中小企业极易陷入为对接利好政策跟风转行而又水土不服的境地。二是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意见具有纲领性意义,但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精神和政策的则是地方政府,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观念转变不到位,习惯于关门决策,制定配套扶持政策时既没有深入企业实际调研,也没有广泛征集专家学者意见,政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仍有待提高。三是疫情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较大转变,但更多的并不是朝着利好的方向转变,反映在就业观念上是人们对于到体制内工作的意愿和决心更加强烈,民营经济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舆论压力。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选择基于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和堵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策略在于通过内生动力提升和外部环境优化,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重要手段包括降本减负、融资纾困、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实...

篇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2.0 市场经济103关于陆良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王丽果(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投资促进局,云南 曲靖 655600)摘要: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促进产业调整结构、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支撑点,是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经济形势下,由于民营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陆良县民营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并对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一、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民营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在一系列制度激励下,民营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2018年11月,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给支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陆良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近年来,陆良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攀升。2020年以来,全县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坚持骨干支撑与新兴培育相结合,多措并举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助推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投产达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稳步推进“一园三片”43.99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收储工业用地1054亩,完成12.5千米供水管网建设,新建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9户。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清欠中小企业账款4.97亿元,964户企业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节约电费7987万元,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4.77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6.11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29:40。非公有制经济完成143.81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GDP比重为53.3%,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截止2021年4月,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4565户,注册资金27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市场主体有12143户,占总量27.25%,注册资金60.75亿元,占总量21.95%;第二产业市场主体有2309户,占总量5.18%,注册资金85.76亿元,占总量31.29%;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有30113户,占总量67.57%,注册资金128.2亿元,占总量46.76%。三、陆良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规划相对滞后。一是产业总体规划前瞻性不足。产业布局倾向于本地狭窄空间、传统产业。产业规划站位不高、视野不宽、标准不够、编制不齐,发展战略预判有差距,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弯道超车”不平衡、不匹配。一产大而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率不高,与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低;二产基础薄弱,结构不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环保压力加大;三产缺少地方特色,趋于同质发展,物流水平较低,城乡发展不平衡。二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产业规划系统性不强,缺少聚集度高、专业性强的功能中心,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无法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二)产业层次较低1.市场主体规模小。我县市场主体总量为44565户,占全市比重的11.7%,个体工商户多,注册企业少,两者比

 商业 2.0 市场经济104例为7.46:1。企业规模较小,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的企业仅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62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仅32家,没有产值超10亿骨干工业企业,缺乏龙头支柱产业,无法形成集聚效应。2.民营经济质量不高。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相对滞后,产销结合程度低,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生产内生动力不足,抗灾减灾能力弱,农民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够。农技人员专业能力不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难以壮大。盲目跟风发展产业现象比较突出,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忧”。二是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全,经济效益较低。传统工业小散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基本属于来料加工型企业,产业关联度低、附加值不高,处于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受产品价格、市场行情影响等波动较大。三是第三产业结构体系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为主,而信息服务、物流、现代科技服务企业和现代新型产业发展缓慢。(三)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一是创新平台层次不高,企业研发意识不强,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对创新相对缺乏动力,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投资周期长。据调查,全县有单独研发机构或研发团队的仅12家。二是民营企业基本上都集中在传统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长久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使得大部分传统行业缺乏科技意识,忽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加上民营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短期化,无心顾及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缺乏吸收能力。三是我县民营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微型企业,高端人才集聚不够,技术水平档次不高,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在创新发展中,鲜有突破性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也较为艰难。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规模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四)市场活力不足。一是疫情管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仍在持续。当前,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疫情对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现金流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产成品滞压、物流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周转率低等问题。目前企业产能利用率50%以上的只占22%,实现完全达产达效的只有2%,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力较往年下降。从税务部门反馈的情况看,由于企业经营交易频次及额度均比往年减少,加之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在纳税人开票户增长的情况下,全县税收收入只比往年同比增长5%。三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信心普遍不足。在疫情全球化、常态化的趋势下,大多数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不乐观,经营信心不足,投资者更加谨慎,投资欲望下降,大部分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五)民营经济转型缓慢。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加之受到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挑战,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虽然过半,但总量小、规模小、发展慢、层次低、竞争弱的问题依然明显,使得经济转型缺乏市场支撑,经济转型步履沉重。传统产业小弱散,高耗能、资源型、原料型、初加工等产业特征仍然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六)融资能力普遍较弱。现有金融体系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中小企业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一是银行贷款门槛高、期限短、续借难。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申贷程序审批手续繁杂,防范信贷风险要求严格,拉存款办法多,放贷款困难多。二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不重视诚信机制建设,存在贷款逾期、财务管理不规范、征信不合规,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贷款条件。三是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市场缺乏第三方评估机构和担保机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七)民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不高。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少民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结构规范、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企业虽然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二是“人治”现象突出。不少民营企业还停留在过去“家族式”、“作坊式”的传统管理模式中,任人唯亲,权力过于集中,裙带关系严重,中高层管理者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权限,难以施展管理水平,制度失去权威性,多头管理现象普遍。三是企业文化体系严重缺失,导致思想意识短期化。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局限,认为企业的主要使命就是争取利润最大化。忽视了企业的目标不是简单的追求利润,而是要以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相结合,才能谋求长远发展。(八)营商环境存在短板。一是放管服改革仍需深化。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部分职能部门审批事项不能按照承诺的期限办结,企业重复跑路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主动服务企业意识不强。部分职能

 商业 2.0 市场经济105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落实政策、执行法规时灵活性不够,一些扶持项目和资金安排、行政审批和执法等方面还存在速度不一、标准不同。三是落实法规政策不到位。少数部门存在本位思想,各部门政策要求不统一。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上存在选择性“亲”和“清”问题,不愿积极主动开展涉企工作,特别是对一些问题企业更是避之不及。四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未形成集中要素保障能力,在企业生产要素保障上还存在不少短板。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三张牌”战略部署,打造全省“高端食品基地示范区”新目标新定位,将陆良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奶及奶制品生产加工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核心区、走在全省前列的现代农业强县、滇中城市群重要支点城市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持续培育和引进新型市场主体,加快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生动格局。以产业规划引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产业统筹发展。稳定一产、壮大二产,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消除产业同构化和发展松散化现象。通过抓结构调整、抓转型升级、抓平台打造、抓招商引资、抓龙头带动、抓骨干支撑、抓产业链延伸,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二)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一是进一步降低用能成本。扩大水电气等直接交易市场主体范围,及时出台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督促水电气供应单位主动服务企业,确保优惠政策全覆盖。二是切实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共享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展运输、中转、仓储、配送全流程资源共享,发展集约化、协同化物流配送模式。(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一是积极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研发补贴。通过多种方式资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鼓励设立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加大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力度。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资助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通过企业员工在职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三是强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通过各种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四)完善资源要素保障。一是保障企业用地供给。加强土地收储,盘活现有土地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更适合产业发展的土地。二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高校和民营企业合作,为从事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加强民营企业自身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奖励制度,对引进的人才给予购房补贴、个人所得税、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扶持。(五)着力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采用政府“搭台”,银行、企业“唱戏”的方式,加强银企“线上线下”对接,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拓展贷款抵押质押物范围。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支持开展信用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支持民营企业以应收账款、生产设备、产品、车辆等资产进行担保融资。三是创新信贷风险政府担保补偿机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降低融资费用。(六)巩固提升产业链水平。一是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发展蚕桑、蔬菜、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切实为农村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不断把农村市场的潜力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三是依托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一园三片区”的定位,每个片区重点培育1至2个主导产业,引导民营企业集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等方式,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现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收费清单之外零收费、对企业服务零距离、对侵权行为零容忍。二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严格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范围、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降低社保费率等各项政策。三是建立企业拖欠账款长效机制。深入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加大企业欠款清偿力度,严格失信约束机制。四是完善“政企直通车”服务体系。及时受理企业投诉事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政策、融资、市场、用工、用地等各类困难。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公开企业减负政策、财政奖补政策、惠民利民政策等信息。

篇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金融 20

 2019 年 12 月 财税金融

 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

 曹希文 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湖南 衡阳 421000

  摘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提高民营经济的活力有重要作用,而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目前,营商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融资环境以及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同样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根据所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组成单位,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长远发展。我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一直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仍有不少问题存在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之中。因此,分析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是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存在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中的问题分析

 1.1 营商环境相对较弱

 相关报告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外资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但是通过横向比较,我国的营商环境与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营商软环境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低,流程繁琐,手续复杂,在办理同一事项的时候通常需要重复提交材料;审批制度不完善,各类审批工作配合度低;官本位思想及权本位思想浓厚,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对于争行政权、审批权和处罚权比较热衷[1] 。另一方面是商务成本上的问题。民营经济有着比较沉重的费用负担,比如社保、公基金等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委托中介机构来开展相关检测、认证等业务,收费比较高;要素成本如物流、用电等费用偏高。最后,政府服务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简政放权不够深化,过多地权利干预阻碍了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办事难现象依旧存在;政府服务能力弱,说得多做得少。

 1.2 政策环境不利于政策的确切落实

 为营造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提高了民营经济的活力与创造力。但是如果不能将政策确切、有效地落实,那么就无法发挥出政策的作用。一方面地方政策有着比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很强的可预期性,不够持续和稳定,甚至有部分政策朝令暮改;另一方面,在出台政策以前没有向民营企业广泛地征求意见,有的政策起点过高,有的轻描淡写,不得要领,难以落实政策;再者,民营企业申报优惠政策的程序比较繁琐复杂,操作过程中需花费大量的资金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企业的积极性;最后,在政策、资金、利益分配等方面比较偏向于国企[2] 。在政策导向下,民营企业得不到平等的对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1.3 法制环境不够全面完善

 近些年来,民营经济的法制环境从整体上来说正在逐渐变好,但是当前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在立法方面,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到很多关于民营经济合法权益保护的内容,并且较为笼统,保护力度不够。民营经济对企业家有着非常高的依赖度,而法律对于民营企业家的保护却不够充分。在司法方面,部分司法人员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致使司法判罚出现薄此厚彼的情况。在行政执法方面,部分执法人员在行驶职权的过程中忽视了立法的本意,而是依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来执行公务。在诚信立法方面,我国现有法律中缺乏直接关系到诚信的立法,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失信惩戒机制,人民群众所盼望的诚信社会还需进一步构建。

 1.4 融资环境狭窄

 融资是民营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国家推行了一些列政策、措施,但是仍旧没有改变民营经济融资难的现状。一方面,没有通畅的间接融资途径。民营企业在贷款的时候需要提交全面的信用信息、经营情况等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比较分散,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认证[3] 。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需要向银行抵押固定资产,而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实力有限,难以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没有宽广的直接融资渠道。我国当前的主板市场上基本都为国企,民营经济很难从资本市场中得到融资,尤其是那些中小微企业。再者,民间融资使民营经济面临着较大风险。由于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融资,许多民营企业开始铤而走险,通过非法集资、高利贷等方式进行融资,这为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

 1.5 科技创新环境不具活力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科技创新环境,但是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缺乏创新型人才,受不同因素影响,民营经济难以对高质量人才产生吸引力。二是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存在诸多障碍。经济效益、资金投入等不同因素的作用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这一方面的机制和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三是知识产权意识低。当前社会侵权的现象比较普遍,产权意识有待提升。四是现行的金融服务政策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不足。

 2 优化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的有效对策

 2.1 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首先,深化“放管服”及审批制度的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简化政府部门各项工作的流程和手续,全面清理各类不合理、重复、循环的证明。其次,制定规范化的收费制度,坚决杜绝违法违规收费现象;强化改革,降低物流、用能等方面的成本;政府通过资助或者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限时性的免费代办服务。再者,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建设政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的政务工作模式,利用互联网来开展各项审批工作,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工作的高效化服务[4] 。

 2.2 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优质的政策环境

 深化对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梳理,使各项发展政策更加科学、稳定,并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一方面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协调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在政府干部的考核内容中纳入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以及创新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深入分析、研究、判断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提出有助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政策和相关措施。然后,简化优惠政策的申报流程,降低操作成本,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的政策支持。

 2.3 为民营经济营造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

 首先需要完善各项立法,健全关于保护民营经济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文;其次,司法应当公正,健全产权保护制度,确切保护有形产权和无形产权,对处置涉案财产的 (下转第 22 页)

 财税金融 22

 2019 年 12 月 岗位不兼容制度。上述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还应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完善,在财务风险评价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合理处,要及时汇报,与财务经理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商议,尽快解决。帮助 XC 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断的完善、优化。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是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改进方案实施的基础保障。

 (2)改进方案实施的人才保障 对企业现有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即提高公司各个岗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只有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对各项财务指标有足够的敏感度,才能提高财务风险评价工作的效率,及时的了解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为企业预防各项财务风险提供有效的措施。此外,还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例如培训的时间、频率等。可以邀请培训中心的教师、专家来授课。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采取分层次培训的办法。每个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尽相同,有些人已获取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而有些财务人员仅仅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将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对每一阶段的财务工作者进行不同的培训。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财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基本业务的处理、会计分录的编制、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等内容。加深他们对公司业务具体会计操作的理解;对于中级财务人员,培训内容相对综合化、复杂化,包括复杂的会计处理、应收账款账龄的划分、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对于处于高级阶段的财务人员,其培训内容为会计差错的更正、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化的处理,以及不同财务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另外,对于财务风险评价小组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必须明确的了解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并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各指标的具体数值,减少评价体系改进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能够提高公司整体的财务水平,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改进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

 (3)改进方案实施的文化保障 评价体系改进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主要阻力就是公司的员工缺乏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建议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提供文化保障。具体做法可遵循“知—信—行”这三步。

 “知”即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应当被全体员工所熟知,上至管理层下至财务部门每一个员工,都应当熟知企业文化,都应当具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例如,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应当向新员工尤其是财务部门人员详细的介绍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要求,让员工对风险防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在公司召开会议、举行重大活动时,可借此渠道向员工宣传,培养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例如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推送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员工耳濡目染,熟知企业文化,在方案的实施中,将改进的要求和改进细则等内容在公众平台进行推送,鼓励员工配合评价体系改进方案的实施。而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更是要有足够的谨慎性,要意识到财务风险评价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以确保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改进方案的顺利实施。

 “信”是指在员工熟知企业文化的前提下,接受企业的文化,形成自己认同的理念。通过对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大量的宣传,能够提高财务人员对其的认识,但仅仅是认识并不够,应当从内心认同,并且认识到财务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将这种认知带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能严肃、认真,积极配合评价体系改进方案的推行,重视评价流程中每一步,让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财务有效的运行下去。

 “行”是指财务人员将信服的理念和文化转变到日常行为中。渗透在工作中的一点一滴。例如在工作中,认真严谨,对评价结果认真分析,分析每一指标变化所反映的问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预判可能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现问题所在,及时拟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减少企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吴从玉.试分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8(21):39-40. [2]邢坤.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4):173-175. [3] 李 成 建 . 企 业 财 务 风 险 评 价 体 系 研 究 [J]. 纳税,2018,12(36):92-94. (上接第 20 页)

 法律程序进行依法规范,严格禁止对民营企业财产进行超范围、超标准的查封、扣押及冻结。然后,执法应当规范,厘清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在法治监督下对政府公权力进行设置和运行,对违法乱纪行为应当严厉查处。再者,对民营企业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守法遵纪,爱国敬业,在社会中做出表率,对侵害民营经济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坚决、严厉的打击[5] 。最后,加强诚信立法,完善信用体系,推进诚信政府的建设,为民营经济营造一个守法守信的发展环境。

 2.4 为民营经济营造规范的融资环境

 一方面应当提高金融机构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服务水平,将信贷服务精准地提供给民营企业。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考核监管以及激励机制加以改革和完善,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银行业绩考核直接挂钩,扩大民营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准入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多种不同的融资途径。再者,对金融机构进行严格规范,严厉禁止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基础上的附加条款和支付费用,严查违规收费的行为。

 2.5 为民营经济营造宽容科技创新环境

 一是要全面普及科学教育,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要确切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根据民营经济的发展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政策,通过开展双创教育,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6] 。三是对知识产权相关的法规及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依法严惩各类侵权行为,用法律对侵权行为进行威慑。四是加大财税方面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对支持民营经济创新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服务政策加以完善,减轻创新型民营企业的负担。

 3 结语

 总而言之,为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不断优化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优质的政策环境,构建透明、公正的民营经济法制环境,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宽容健康的科技创新环境,促使我国民营经济得到全新的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陈文生.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难点、重点及对策问题研究[J].经济界,2017(6):9-13. [2]张丽波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活力,2019(5):39. [3]林鲁宁.浅析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2):46-47. [4]徐升华,王曲舒.民营企业发展升级的瓶颈、问题及治理[J].理论探讨,2019(3):99-105. [5]杨鹏鹏.新时代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23):106-107. [6]李亚男.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34):131.

篇六: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存在的

 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本文针对当前 XX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 XX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体制机制,提升企业家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积极响应企业关切,精准制定扶持政策;注重规范引领,积极实施民营企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营造双创氛围,打造活力创新之城;改善金融生态,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近年来,XX 市民营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但也存在诸如整体实力不强、活力不足、创新动力不够、融资困境等问题。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民营企业整体实力与竞争力是当前 XX 市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 XX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1 、企业家的思想境界、能力素质亟需提升

 面对新时代,XX 市企业家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有的企业家缺乏战略思维,应对复杂局面、主动化解风险、开展资本运作、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相对不足。有的企业家小富即安、小满则成,安于现状,怕担风险,习惯于“守摊子”。有的企业家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工业 4.0 等新知识、新技术学习不够、认识不足。有的企业进入二代交接班阶段,但企业没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出现了新老交接不畅的问题。有的企业家急于挣大钱、挣快钱,盲目跟风投资,投资主体偏离实体主业,超能力经营,举步维艰。

 2 2 、外部环境仍不宽松

 一是市场准入门槛存在壁垒。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经常反映的“玻璃門”、“弹簧门”、“旋转门”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宽交通、通讯、电力等领域市场准入,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但在这些领域仍存在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与外资企业相比也没有优势。目前,允许外商进行投资的领域约 60 个,而允许国内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却只有 40 多个。二是环保、安全等刚性约

 束强。近年来,各级环保、安全措施越来越严格,对企业生产执行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中央、省环保、安全督查,企业压力陡增。民营企业,特别是低附加值、能耗大、污染多、高风险的企业,要更多地支付能耗成本,转化为治污成本和安全投入,加之设备升级、技术替代等投入较大,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在 XX 市化工生产企业评级评价 X 户“差”评企业中,因安全否决项“一票否决”的企业有 X 家,因环保否决项“一票否决”的企业有 X 家,同时存在安全和环保否决项的企业有 X 家。三是面向民营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面向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政府主导的孵化载体数量少,占比不足 1/3,且入驻门槛较高。全市双创平台大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缺少领军型高层次双创孵化平台。

 3 3 、在资源要素获取上处于劣势

 虽然近年来各级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由于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相对滞后,民营企业在土地获取、融资支持、政策帮扶等方面存在困难。各级各部门过于注重央企、外资和部分民营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落地,采取“一企一策”,在土地、财税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套餐,有的还低于土地成本价出让,而中小民营企业很难享受到相关优惠。融资方面,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成本

 高、渠道少。加之 XX 市受贸易融资风险冲击影响,小微企业信用违约增多,部分银行机构的审批权限相对上收,信贷资源供给紧张,审批效率不能保证。同时,受担保圈风险影响,企业担保代偿意识普遍增强,合格的担保企业趋减,银行授信标准趋严,倒逼银行提升风险定价水平,拉升融资成本。今年在莒县选取部分民营企业开展融资调查,涉及中行、工行、建行、兴业银行,东港农商行、中信银行、XX 银行等,贷款利率基本在 6%以上。

 4 4 、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缺乏创新

 XX 市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与江浙的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对微观经济和市场主体的引导、服务不到位,存在冷、硬、推、拖等现象。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刚性有余、活性不足,与企业实际脱节,政策出台多、落实少。XX 市出台的政策基本都在国家和省政策框架内,缺乏突破性和前瞻性,缺乏有效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影响落地实施。如小升规奖励资金,市县两级均未有效落实。多数中小企业反映,已出台的人才招引政策,基本上是为大企业服务的。即使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奖补政策,但也由于附加了社保等条件,与企业实际愿望相差甚远。加之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型企业,地处偏僻,福利待遇没有优势,面临着招才难、留人难的境地。尤其是机械加工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岗位,

 多数人员熟练掌握技术后,往往跳槽到大中企业工作,而小微企业却无法获得补偿。

 5 5 、 部门协作合力不足

 政出多门,分散不集中,缺乏统筹协调,难以发挥集约集聚效应。在县区层面,有的尽管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但部门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资源共享不畅,牵头单位不能有效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考核机制不健全,甚至没有将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对部门的绩效目标考核。有的企业反映,各类检查频次过多,个别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整改措施和办法,只是一味要求企业停产停业,既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也未达到检查整改的目的和效果。许多企业反映,安全、环保等评审活动,以前由政府主导,现在要求企业自主,交给中介机构去做。但 XX 市中介机构数量少,能力不足,渠道单一,借机高价收费,加重了企业负担。

 二、推动 XX 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1 1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体制机制,提升企业家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工商联、工信、人事、科技等各部门在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加大指导、组织、协调、

 督促力度,形成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政策协调、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工作局面。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民营企业家轮训制度、建立分行业或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家培训制度、建立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培训制度。积极发挥商会作用,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功大企业家来授课,为企业家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家之间的横向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加强党建工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2 2 、积极响应企业关切,精准制定扶持政策

 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在出台政策之前组织开展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等系列调研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与企业家面对面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基层需求,倾听企业心声。一是本着“企业想什么、政府做什么”的原则,形成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探索借助第三方的力量,用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民营经济政策的落实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等,进行专题调查与评估。二是进一步细化政策,争取在国家和省政策框架内,有所突破与创新。比如在落实投资项目方面,除了提出不得以一些形式增加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前置条件之外,应进一步具体谈

 到企业住所限制、企业经营限制等;支持企业自主选用新兴行业用语表述经营范围,放宽集团公司登记条件等。三是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提高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如小升规奖励资金,市县两级均未有效落实,那下一步就要找出政策的盲点,推动政策落实;人才招引政策也要考虑更多的中小企业;创业奖补政策去除社保等附加条件,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前期逐项逐条梳理、提取政策“干货”的基础上,通过邀请专家、组建政策宣贯团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和辅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两微一端”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知晓度。

 3 3 、注重規范引领,积极实施民营企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以三个专项行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引导掌握专有技术和独门绝活的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道路。争取明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长 15%,“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增长 10%。针对高成长性企业,引导其进行数字赋能,政府加大对企业上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降低高成长性民营企业的数字化成本。推动形成一批 XX 企业等到 XX 年,培育“瞪羚”“隐形冠军”企业 X 家。针对中小微企业,重点打造形成活跃的创业生态,强化创业辅导,大

 力培育市场主体,力争通过 3—5 年的努力,全市中小企业户数突破 X 万户。再以产业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使这些企业成长为协作配套紧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产业集群。到 XX年,全市年营业收入过X亿元、X 亿元的产业集群各 2 个、4 个。

 4 4 、营造双创氛围,打造活力创新 之城

 以申请国际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国家、省、市平台连创为抓手,以市创业创新孵化服务中心启动为着力点,联合各级已建成的双创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双创基地和“展览展销”等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创新支持、市场拓展、法律服务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树立标杆样板,进行复制推广。力争通过 5 年时间,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三级创业创新孵化服务中心体系。

 5 5 、改善金融生态,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下大力气打造优质金融生态。深入实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日政办发〔XX〕1 号),增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防控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优化配套支持措施、强化工作保障和监管,前瞻性打造吸引风险投资资金落地配套政策、获得

 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的企业配套政策,形成金融集聚洼地,吸引异地资金入驻 XX。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白鹭湾基金金融小镇的政策优势,制定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性政策,形成金融政策集聚区,为民营经济获取资金支持赢得先机。鼓励和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深入小微企业进行对接,为企业融资提供咨询,拿出方案,最大限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加快推进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接资本市场,破解企业融资瓶颈。优化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规范融资担保行为,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完善信贷机制,最大限度改进信贷服务质量,优化办贷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收费自查整改,通过“七不准”、“四公开”政策要求,不断精简收费项目,缩短融资链条。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商业可持续的条件下,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给予价格优惠。

 6 6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市直部门领导、一家银行领导和一个区县领导”的民营企业帮包机制和“一包三年、一月一调度”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严格考核评议,强化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督查,将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纳入干部考核考察标准,对民营企业反映的

 合理合法问题办理不力、政策执行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问责,确保惠企政策落实到位。

篇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22.01 发展战略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易小光首席专家工作室 12021 年以来 , 重庆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

 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 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 , 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 民营经济运行稳

 中加固 、 稳中向好 , 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 , 市

 场信心不断增强 。

 预计 2021 年全市民营经济增

 加值同比增长 10.5% 左右 , 民间投资增长 9.5%

 左右 。一 、 2021 年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 )

 民营经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2021 年以来 ,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稳中

 向好态势 , 民营经济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

 1-9 月 , 重庆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11821.5 亿

 元 , 同比增长 11-6%, 高于全市 GDP 增速 1.7 个

 百分点 。

 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

 1-9 月 , 全市民间

 投资同比增长 10.6%, 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增速 2.2 个百分点 , 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 0.8

 个百分点 。

 外贸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 。

 受国际需

 求回升及订单回流带动 , 全市民营经济进出口

 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 全市民营企业出口 、 进口总

 值分别为 1647.6 亿元 ,869.1 亿元 , 同比增长

 58.7%,54.7% , 分别高于全市出口 、 进口平均水

 平 31.8 个 、 29.0 个百分点 。

 民营市场主体稳步

 增长 。

 受支持民营经济各项政策持续发力和营

 商环境不断优化影响 , 民营企业信心加快恢复 ,

 民营市场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

 1-9 月 , 全市

 中小企业新设立中小企业 12.5 万户 , 累计达

 98.1 万户 , 同比增长 9.2%, 占全市企业总量的

 99.9% 。( 二 )

 存在的问题民营经济发展动能不足 。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

 复杂多变 , 民营工业经济发展困难依然较多 。

 一

 是民营制造业成本压力增大 。

 全市汽车 、 计算机 、

 装备制造 、 食品制造等中小工业企业百元收入成

 本 85.14 元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66 元,其中反

 映原材料购入价格上升的占 43.1%, 反映下降的

 占 2.9% 。

 据估算 , 成本 “ 剪刀差 ” 影响中小工业企

 业利润 175 亿元,相当于少增长 56 个百分点 。

 二

 是汽车产业 “ 缺芯 ” 持续存在 。

 受产能不足等因素

 影响 , 全球汽车芯片紧缺问题仍未缓解 , 全市汽

 车产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 。

 据调查显示,全市民

 营汽车行业因芯片紧缺影响产量约 10 万辆 。

 三

 是民营服务业仍受到较大冲击 。

 当前疫情仍然复

 杂严峻 , 人员跨境 、 跨区域流动不畅 , 来渝国际 、

 国内游客数量减少 , 全市旅游业民营企业发展受

 到较大冲击 , 其中国际旅游人数同比降幅超过

 30%, 与旅游相关的酒店 、 餐饮等民营企业也受

 到较大影响 。

 随着 “ 双减 ” 政策落地 , 尤其是对学

 科类教育培训民营机构的严格限制 , 不少民营机

 1. 易小光首席专家工作室 :

 2020 年 11 月获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以易小光同志为领触家的重庆市第九批首

 席专家工作室 。•

 56

 •

 发展战略 2022.01构面临转型甚至退出 , 未来发展存在较大不确

 定性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仍存隐忧 。

 受新冠疫情

 导致全球物流 、 资金流 、 人流等循环不畅影响 ,

 全市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不确定性增大 。

 一

 是民营外贸企业发展不确定性较大 。

 受新冠疫

 情在全球蔓延影响 , 部分国家经济增长乏力 、 需

 求不振 , 加上人员跨境流动受阻 , 民营企业巩固

 传统市场及开拓新市场难度增大 。

 部分民营企

 业进口设备的外籍安装调试人员难以及时到

 位 , 部分新项目建设受到一定影响 。

 二是海运对

 民营企业出口影响仍未缓解 。

 今年以来,全球海

 运运力持续紧张 、 集装箱一箱难求 , 外贸企业出

 货较为困难 。

 同时 , 海运运费持续上涨 , 亚洲标

 准集装箱运费较去年三季度上涨 1 万美元以

 上 , 全市民营外贸企业物流成本负担加重 o 三是

 出口民营企业换汇损失增大 。

 受美国超宽松货

 币政策影响 , 去年 6 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

 率持续升值 , 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同比上涨

 8% 左右 。

 同时 , 由于全市外贸人民币结算水平

 相对较低 ( 约占 12% )

 , 与上年同期相比外贸出

 口结汇损失超过 140 亿元 , 全市民营外贸企业

 利润受到严重 “ 缩水 ” 。要素保障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

 在经济逐步

 复苏背景下 , 要素供给短板对民营经济稳定恢

 复的制约有所凸显 。

 一是部分民营企业用工短

 缺 。

 据市经信委调查结果显示 ,33.5% 的企业反

 映需要招工 , 较上个季度下降 13.5 个百分点 。

 其中 , 招工不到一半的企业占比 36.4%, 较一季

 度提高 1.6 个百分点 ; 招到 90% 以上的占

 33.2% 。

 二是中小制造企业融资难 、 贵问题依然

 突出 。

 全市供应链金融 、 天使投资 、 风险投资等

 发展滞后 ,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窄 , 融资难现象

 仍较普遍 。

 调查显示 , 部分企业由于抵押物不

 足 、 在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情况下,综合融资成本

 高达 10% 。

 三是能源保障压力增大 。

 由于碳达

 峰 、 碳中和目标和 “ 能耗双控 ” 政策 、 进口煤总量

 偏少等叠加影响 , 全国煤炭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

 出 , 全市电煤及电力保障压力凸显 , 民营经济能

 源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

 在国家重点保冬季北方民

 用供暖用气背景下 , 工业用气将受到管制 , 以天

 然气为原料燃料的化工 、 材料等民营企业面临停

 产停工风险 。二 、 2021 年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及展望( 一 )

 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复杂严峻 , 发展不确

 定性增大全球仍处于疫情反复期 , 病毒变异持续挑战

 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性 、 持续性 、 平衡性 , 民营企

 业对外贸易市场发展不确定性加大 。

 一是投资贸

 易保护强化将影响民营企业海外市场拓展 。

 在全

 球疫情冲击下 , 贸易摩擦和投资保护进一步强

 化 , 全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 拓

 展国际市场将面临更强的市场壁垒 , 民营企业国

 际经贸合作难度将有所增大 。

 同时, “ 技术封锁 ”

 和 “ 卡脖子 ” 技术等可能阻碍民营企业开展国外

 先进适用技术 、 项目等合作和外资的利用 , 制约

 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

 二是民营企业面临的外部

 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

 不持续性对全球贸易格局 、 投资格局 、 社会治理

 等方面影响仍将深化 , 市场需求动力持续减弱 ,

 全市民营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

 三是全球金融和商品市场波动加大民营企业发

 展风险 。

 为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主导权,大国科

 技竞争和战略博弈更趋激烈 ,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

 我国的科技和高新产业将持续打压 , 国际地缘政

 治冲突和安全局势更加紧张 , 全球金融市场 、 大

 宗商品市场波动或将面临较大波动风险,将可能

 引起民营企业出口汇率风险损失,增大民营企业

 大宗原材料进口成本 。( 二 )

 国内民营经济政策持续发力 , 发展空间

 加快拓展我国将着力强化民营企业政策支持 , 优化民

 •

 57

 •

 2022.01 发展战略营企业发展环境 , 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

 一是新发展格局将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

 我

 国将着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深入推动长江

 经济带建设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

 战略 , 在逆周期调控中更加注重稳增长与防风

 险之间的平衡 , 将进一步完善吸引外资政策 , 优

 化营商环境 , 拓展民间投资新空间 。

 二是新旧

 “ 红利 ” 、 “ 混合动力 ” 转换与有效利用带来的新

 活力 。

 传统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新旧 “ 红

 利 ” 并存 , 有助于产业体系的多元化和多层次 。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 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 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数

 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 , 有助于

 整体提升产业能级 , 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质

 量 。

 三是国家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将更大 。

 国家财政政策将持续优化 , 中小微企业减税降

 费政策深入落实 , 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对扩大

 基础设施投资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 。

 货币政

 策将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 继续强化对

 涉农 、 小微 、 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 。

 产业政策将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 “ 双碳 ” 目标下的产业转型

 升级 , 强化北京证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功

 能 , 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

 加大 ; 将持续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提升和安

 全稳定 , 强化传统产业链重组再造 , 补齐产业链

 短板 , 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 增

 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 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 。( 三 )

 市内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 , 发展质

 量不断提升重庆将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 深入

 推进民营企业发展转型升级 , 促进民营经济高

 质量发展 。

 一是包括国家 “ 十四五 ” 规划 、 《 成渝

 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 等在内的国家

 政策文件中 , 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 西部国家

 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 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

 铁 、 西安至重庆高铁等做了系统部署 , 将进一步

 拓展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 推动全市民营企业

 在外部竞争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

 二是民营经济

 发展环境将更加完善 。

 随着 “ 放管服 ” 改革深化 ,

 降税减费等融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 , 全市民营

 企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 民营企业运行成本负担

 进一步减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将得到有效激发

 和快速释放 o 三是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将有助

 于培育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推进以

 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 , 加快西部

 ( 重庆 )

 科学城 、 两江协同创新区等创新平台建

 设 , 强化创新政策优化 、 创新生态营造 、 创新主体

 培育 , 促进创新链与供应链 、 产业链融合发展 , 助

 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

 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

 级 , 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引导

 汽车 、 电子 、 装备制造 、 生物医药 、 消费品等产业

 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 提升金融 、 物流 、 科技研发

 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更好地为民营经济赋

 能 、 为民营企业添彩 。( 四 )

 2022 年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及预测

 适应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 ,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推动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重庆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 强化

 平台支撑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 稳中有

 进 。

 2022 年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9.5% 左右 ,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5% 左右 。三 、 对策建议( 一 )

 推动绿色创新发展 , 增强民营工业经济

 增长动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 , 加大民营工业企业

 研发投入 , 推动民营工业低碳绿色发展,增强民

 营工业发展后劲 。

 一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

 积极落实科技创新财政金融政策 30 条 , 实施一

 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 解决产业链关键领域 “ 卡

 脖子 ” 技术难题 。

 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

 新产品推广应用 , 支持研发能力强 、 有核心技术

 发展战略 2022.01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发展 。

 二是推动工业

 低碳绿色发展 。

 围绕 “ 双碳 ” 目标,加大对碳排放

 重点行业和企业跟踪调研 , 推动建立科学合理

 的碳排放指标评估 、 分配体系 , 及时化解优质企

 业用能和扩产增效面临的困难 。

 三是加快工业

 智能化升级改造 。

 围绕汽车 、 电子等产业强链补

 链延链需要 , 加快策划 、 引进 、 实施一批带动力

 强的工业大项目 , 继续加大工业智能化改造力

 度 , 增强民营工业投资增长后劲 。( 二 )

 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 促进民营企业外

 贸稳定增长支持民营企业降低外贸物流成本 , 拓展国

 际市场 , 提升风险防御能力 , 促进民营企业对外

 贸易稳定发展 。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

 场 。

 支持企业参加各类线上云展会 , 利用阿里巴

 巴 、 亚马逊等全球在线购物平台扩大销售 , 密切

 跟踪电子等重点出口产品订单情况 , 稳定东盟 、

 欧洲等重点出口市场 , 加快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

 家新兴市场开发 。

 二是支持民营企业降低外贸

 物流成本 。

 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 、 中欧班列

 等国际物流通道优势 , 加快铁海 、 铁水等多式联

 运发展 , 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和智慧物流发展 ,

 降低民营外贸企业物流综合成本 。

 三是支持民

 营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

 积极扩大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规模 , 鼓励银行指导民营企业运用

 远汇 、 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 , 化解汇率波动风

 险 。

 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 扩大国内市

 场销售规模 。( 三 )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 稳定民营企业市

 场发展预期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生产要素成本 , 缓解融

 资难融资贵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 , 营

 造民营企业良好的市场发展预期 。

 一是降低生

 产要素成本 。

 积极推动大宗生产资料现货 、 期货

 市场建设 , 支持民营企业抱团开展大宗生产物

 资集中采购 , 提升民营企业原材料议价能力 。

 落

 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 , 争取本地天然气使用大

 户更高的价格优惠,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

 价 。

 二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大力引进和发

 展股权投资 、 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基金 , 扩大供

 应链金融 、 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规模 , 支持金融

 机构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首贷 、 信用贷 、 无还本

 续贷等金融产品 , 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标准 。

 三...

篇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营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更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和拥护者,与党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诸如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这些是发展中的困难,是成长的烦恼,都需要在发展和成长中解决。总的来看,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舞台更加宽阔,这一舞台需要我们精心打造和维护。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影响较大。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群众的需求迅速下降,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当前 xx 民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中与“动”相关的行业,如:餐饮、娱乐、商场、百货、旅游、运输、教育等受冲击比较大。

 二是民营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规模大、实力强、做的好的民营企业还不多,xx 民营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是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销售收入少,资金实力弱。二是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企业产品相对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微薄,难以继续发展和将企业做强、做大。

 三是民营企业融资难影响经营发展。民营企业在研究开发、

 技术改造、规模扩张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资金紧缺的困扰。尽管国家加大了对企业财政信贷方面的支持,但由于企业信用度低,硬件设备和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竞争力不强、自有抵押贷款资产不足、信息不对称、关系不到位等,商业银行出于控制贷款风险目的,“惜贷”现象依然存在,真正能得到金融系统资金扶持的民营企业少之甚少。

 四是产业分布不均衡。民营经济依托消费服务拉动的形式较为明显。当前,民营经济不论是总量还是优强民营企业,大都主要集中在消费服务业上,民间资本流向上还存在短期投资趋势,因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配套不足等原因制造业民营经济发展依然不足。

 五是 民营企业低成本红利时代逐渐过去。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长期处于低要素价格状态,包括低土地成本、低用工成本、低环保成本、低社保成本、低资金成本,特别是基础资源一直较市场正常水平偏低,客观上形成了对生产企业的成本补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快速上升,使得民营企业过去所依赖的廉价劳动力、低资源环境成本等红利优势逐渐丧失,相应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企业生存面临困境。

  二、提高区民营经济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第 一 ,努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和隐性成本。要努力挖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潜力,完善税费制度,研究新的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取消违法违规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在工商登记、投资项目、生产经营等方面,要更加公正透明,努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第 二 ,降低民间融资风险。要以时代的紧迫感和更多的创新办法来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要针对民间融资的困难和风险,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强化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标杆银行,引导银行业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第 三 ,强化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市场环境。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准入改革,取消和减少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隐形门槛,改善投资贸易环境。持续开展扫黑除恶行动,重点打击强迫交易、强揽工程等严重破坏投资环境的恶劣行为。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坚持市场竞争中性原则,对所有市场主体平等对待,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第 四 ,在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上有新进步。个别民营企业反映,有的政府官员存在着不作为、不会作为、不敢作为等问题,让企业有时难以适应。因此,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感受到政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带来真金白银。

 第 五 ,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下苦功。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我们要积极学习浙江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经常听取民营企业的反映和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第 六 ,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加大对个人财产的法律保护力度,增强企业家人身及财产安全感。政府各部门要认真履行与民营企业家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不得以干部调整等非法理由违约毁约。

  第 七 ,热情帮助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要倡导民营企业家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办企业办实业,在合规合法中练好企业内功,抓住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新模式的发展机遇,持续强身健体,加快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拓展国际视野,以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推荐访问: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 高质量 民营经济 发展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