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8篇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8篇

时间:2022-09-11 08:4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8篇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学生应如何看待“工匠精神”? 首先,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将事物做到极致,对待所做事物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工匠精神的理解8篇,供大家参考。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8篇

篇一: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应如何看待“工匠精神”?

  首先,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将事物做到极致,对待所做事物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

 去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了“工匠精神”这一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内涵的词汇!于是“工匠精神”也随之火了起来。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

 今年 1 月 4 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 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飞机、大炮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的圆珠竟然还不能生产!

  而要改变现状,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要将工匠精神这种思想深入的贯彻人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2016 年 5 月,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于 2014 年拍摄的毕业照走红了网络,原来在这张“北大 2010 级古生物专业合影”里,只有她一个人。这一略显“奇葩”的合照,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古生物学,这是一个连北大人都不一定知晓的专业。

 而若问曾不被看好出路的薛逸凡如今在做什么,答案是振奋人心的:她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

 攻读博士学位。而她最初选择古生物的原因也很简单——“我来元培学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薛逸凡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专业,比起大多数的大学生,近乎是学到了极致、爱到了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一种体现。

篇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材定位】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这篇文章深刻地为我们揭示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准确地解答了,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的问题。以及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践行的问题。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了“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准确把握它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要注意分析文章中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素养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

 2.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着重理解“引证法”。

 3.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传承工匠精神,体会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理解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小时候的儿歌,用简单的语言,轻快的节奏,稚嫩的声音向我们指明了一条追求美好生活的路—做一个匠人,用勤劳致富。怀揣着从儿歌中得来的对“工匠”的独特体会,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看一看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李斌

 李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

 事迹展示:谈及塞罕坝,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李斌用“两个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震撼。一个是视觉上的,满眼的绿色海洋,绿水青山令人动容;一个是精神上的,采访犹如一次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让我从中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和绿色发展信念的坚定。

  2.了解时代背景

 在 2016 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3.了解“工匠精神”

 61548; 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

 61548; 释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4.了解文体—新闻评论

 【含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特点】(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表现方法】表现方法

 (1)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

 情的作用。

 【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挑剔(tī)

  精湛(zhàn)

 造诣(yì)

 锉(cuò)

  雍容(yōng)

  臻于(zhēn)

 出类拔萃(cuì)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冰心一片: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第 1 段),点明时代特性,提倡工匠精神;

 第二部分(第 2 到第 4 段),工匠精神的意义和内涵;

 第三部分(第 5 段),倡导工匠精神,总结全文。

 【思考 2】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文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寻因溯果,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

 四、文本研究

 【思考 1】本文在提出话题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

  本文的中心话题是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开篇即从时代特点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话题,紧扣“时代品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思考 2】试从文章中找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明确

  ①炉火纯青的技术 ②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③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④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⑤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⑥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思考 3】分析语段

 ①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明确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由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②“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这句话。

 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③“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请结合全文,品读这句话的内涵。

 明确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它的内涵是:虽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是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

 【思考 4】这篇新闻评论的“准”“新”“深”体现在哪里?

 明确

  准:时代的呼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

  新:工匠精神值得我们用新的眼光来观照——①旧眼光:职业的高低贵贱;新眼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②旧眼光:雕虫小技;新眼光: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深:生命哲学、人生信念。

 【思考 5】分析论证方法

 明确

  ①引证法: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

 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②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③类比论证:比如第 1 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④假设论证:如第 4 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追问】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明确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思考 6】分析语言特色

 明确

  ①在句式上整散结合,富有节奏美。

 ②语言丰富生动,富有时代性。如“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词,再如用“气质雍容、活力涌流”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生动地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

 ③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思考 7】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明确

  ①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②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④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思考 8】你认为“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明确

  观点一:工匠精神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第三,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观点二:工匠精神在员工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有关。

 五、技巧点拨—引证法

 【任务引导】引证法,全称为引用论证法,是通过引用经典语录、约定俗成的市井言论、生活常识等作为论证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通过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写法分析】

 (一)回归课文—找出文中的引用部分

 ①“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

 ③……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二)要注意:

 ①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②引用语要适当,不宜过多

 ③引证结合

 (三)方法指导:

 ①诠释法。即通过对引文的诠释分析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例:友情珍贵,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可见,友情弥足珍贵。8194;

 ②归纳法。即从不同角度引用,然后对引文加以归纳,证明论点。8194;

 例:古人说的“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的是沉醉灯影书乡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出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书在我的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可见书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侣。古今中外,书迷、书虫数不胜数。

 ③反向法。即从反面引用,间接证明论点。8194;

 例:常言道:“时间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疤,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间可以抚平一切,时间可以让人忘掉一切。”这是我们对痛苦的自我解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可是这并非真理。有些事情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时间不会使记忆分化。8194;

 【对点练习】运用引证法论证“不走寻常路”,200 字左右。

 8194;示例: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丧失自我。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也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可以成为众人注视的焦点。我们不必看低自己,不必仰望他人,坚信自己的价值。仿效别人,即使再成功,也只不过是别人的影子,无法活出自己的精彩。山寨产品永远无法与正规商品相媲美。因此,不必 在 意 他 人 , 只 管 走 好 属 于 自 己 的 路 , 一 条 不 同 寻 常 的 路 。8194;8194;8194;8194;8194;8194;8194;8194;8194;8194;8194;

 六、明晰主旨

 这篇新闻评论以时代特点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了“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在批判的基础上,厘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深化了对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旨在倡导践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以彰显生命的尊严,社会的品格,国家的荣耀。

 七、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 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被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

篇三: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dquo;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当前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危机,就是对“工匠精神”认识普遍的庸俗化、表浅化。“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却也是学校职业教育容易忽视的一个盲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原因很多,关键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缺乏理论上的拓展,缺乏理性的提升。

 正确认识“工匠精神” 实际上,“工匠精神”应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把握。

  第一个层次了解什么是工匠。工匠,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一种专门人才。这种专门人才,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要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称之为工匠,一般的小手作、一般的简单熟练工,不能称之为工匠。也正因为这样,工匠一定是与工业文明的发展、熏陶和浸润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个层次,了解工匠的精神境界。工匠的精神境界有着独特的界定。一般来说,跟工匠匹配的精神,首先,应该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其次,应该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把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人生的一个目标;再其次,应该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为了自己的专业坚持,舍得放弃诱惑,坚持企业忠诚,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这才是工匠具有的一种精神。

 第三个层次,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去看待“工匠精神”这一整体的概念和确切的内涵。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只有从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这三个特征来把握“工匠精神”,才能够对“工匠精神”有一种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源于工业文明,又进入后工业文明;源于教育,又跳出教育去看待的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形而上的追求。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对“工匠精神”要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和理解,片面的、庸俗化、表浅化的理解,会对职业教育产生极大的误导。首先,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他们的物质载体和最根本的职业生涯的追求;其次,他们与之相称的独特精神表现为他们对自己专业独特的职业态度,没有这种职业态度,他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变成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再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工匠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有创新能力,要有最终的社会人文关怀。工匠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就是人文素养的培育,如果没有人文素质,就不可能有职业态度的端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动力。

 “工匠精神”价值何在

  “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显而易见。

  第一,它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这是对该成果的一种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具体化理解。只有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我们对工业文明的精神成果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而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就有了一个与世界文明

 接轨的桥梁和纽带。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以这种精神成果,作为自己的价值根本和导向。

 第二,它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只有这样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够为职业教育树立一个志存高远的工作标杆,使得职业教育免于陷入培育、生产“机器人”的尴尬地位,才能走出终极教育、次等教育的认识误区。而且,职业教育确立这样的标杆,会给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本质性的改造,即:让它不仅见技术、见技能,也能见人的素质素养,见人的全面持续发展。

  第三,它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只有这样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既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又使职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和选择。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体到职业教育,要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有独特的灵魂。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灌注丰富的思想内容,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真正的人文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和亮点。所谓职业教育要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它的“德”,就应该包含着“工匠精神”。

 第四,它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这样理解“工匠精神”,并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必然会给职业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因为,只见物而不见人,只见技能、技艺和技术,而不见精神,这条路走不下去。因此,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上,在教育方法的创新上有一系列的变革,从而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经常听到企业在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时,会更重视“德”,这实

 际上表明了人才的生命力之所在。所以,对“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以及对它的适应与培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指导思想。

  第五,它是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将“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引入职业教育,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对于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对于调整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因此,我们不能小看“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及向社会宣传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跟劳动、技能和创造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这五个方面来说,必须要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把它作为全新的工作指导思想。

篇四: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精神教育有礼内涵共性的浅探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在传承和体现中职教育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色、南孔圣地儒学精髓的特征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办品质学校,育‘工匠精神’质学子”的“工匠精神教育”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职业教育特点,激发学生自我发展内生动力,达到育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努力培养“善用工匠精神、创造工匠精神、成大工匠精神”的“工匠精神学子”,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章从三个角度——礼续文脉、礼促文明、礼成文化三个层面多个纬度写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建设的想法及理解,学习之后忽觉这与学校培育工匠精神学子层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精髓在一个“礼”,工匠精神教育精髓在一个“工匠精神”字,两者不管从古代还是近现代都代表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丰富。

 共性一,古今“有工匠精神有礼”方能立 “工匠精神”一种释义为人的度量、工匠精神量,也引申为才华、才能、见识。如《老子》中讲到大工匠精神晚成。出自于《新唐书·裴行俭传》中“士之志远,先工匠精神识,后文艺”明确讲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为学修身的步骤,即古人首先看重做人的度量与见识,后再文艺(泛指才华在岗位的运用),是工匠精神识之末。也即我们常引用《礼记·大学》中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如公工匠精神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於文章,见於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是对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非常全面的评价,既肯定他的工匠精神量又高度称赞他的才华。

 在近现代中,工匠精神字出现最典型的就是我国清华大学校歌,1925 年清华国文名师汪鸾翔教授作词,其中第三段首句即“工匠精神识其先,文艺其从”。释义中“工匠精神识”即见识与工匠精神量,指人的内在涵养和精神境界;“文艺”指人在写作方面的学部、运用文字的技巧。从中我们可以明晰从古至今“工匠精神”在人生成长中居于首位。而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的度量、见识、胸怀、品质。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浸润着三衢大地,是我们引以为傲之所在。《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衢州这一响亮的城市品牌精髓在一个“礼”字,抓住了精华中的精华。新时代,我们衢州市提出弘扬“有礼”文化来提升衢州竞争的软实力,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一个城市之礼最重要的一点是市民的文明素养,当这个城市人人讲“礼”的文明素养形成了,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也必定深入人心,则《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目标已达,随之而来的“治国平天下”即让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和谐社会也必将实现。

 共性二,现代“有工匠精神有礼”创美好 学校提炼了“善用工匠精神、创造工匠精神、成大工匠精神”的“工匠精神”文化,使校园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共鸣。善用“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善于使用“工匠精神”,即工具,正确处理好人与工具的关系,这个工具既指自然界中的事物也指人类创造的工具;创造“工匠精神”—— 为我们享受美好生活服务;其三为对历史有礼,要把优秀文化学习好、传承好、挖掘好、发扬好,形成服务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其四是对未来有礼,即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开放包容,跨界融合,有核无边、辐射带动人与社会的发展。三个“工匠精神”与四个“礼”高度契合,既符合人的发展层面,又融入社会发展趋势,也遵循发展规律。

篇五: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 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真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培育工匠精神与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的论述有什么相同点?

 第 2 页,共 3 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小题 1】

 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小题 2】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小题 3】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小题 4】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敬业,要专心如一,废寝忘食;而工匠精神,没有职业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忠实,这也是敬业。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主要观点的把握能力。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对是非的判断,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要概括作者主要观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把握作者对问题的观点态度,了解作者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再通过归纳分析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文本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题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结合文本内容,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本题考查学生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语句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分析可知,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再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比较分析可知,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敬业,要专心如一,废寝忘食;而工匠精神,没有职业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忠实,这也是敬业。

篇六: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LUN JINGWEI理论经纬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口肖 龙 陈鹏摘 要: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现代社会亟需工匠精神的回归。文章基于技术哲学,以技术作为工匠精神的载体为逻辑起点,根据米切姆的技术类型学概念框架,分别从作为人工物、知识、过程和意志的技术分析了工匠精神生成的起点、.-3-胄g、关键和内核,思考了职业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培育主体的“不能”与“不为”,提出工匠精神的培育需在教育中前置并探究了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校园文化三个前置培育路径。关键词:技术哲学;工匠精神;生成;培育作者简介:肖龙(1991-),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陈鹏(1982一),男,山东单县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我国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编号:CJAl20157),主持人:陈鹏;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主持人:陈鹏。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4—0015—06曾经引领中国古代制造业长期领先世界的工匠精神,随着古代制造业的陨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霸权”一度被世人遗忘。直至近几年对《大国工匠》等纪录片的热议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问世.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又被呼吁回归。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意蕴已发生了“现代流变”。学界关于“工匠精神”讨论的热度不减。但其目光都主要集中在工匠精神是什么,忽视了现代社会中工匠精神的生成过程。想要真正了解某一事物必须清楚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探究“工匠精神”的生成过程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及其培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一、技术:工匠精神的载体探究何为工匠精神需对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工匠精神作为凝结在工匠身上的制作或工作过程中的精神品质【1】,其应该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工匠精神的主体要素——工匠,这里的工匠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的工匠,亦可指所有工作的人;第二,工匠精神的生成要素——制作或工作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升华而来的;第三,工匠精神的表征要素——精神品质,当下关于工匠精神包括哪些具体的精神品质有诸多讨论。如精益求精、敬业奉献、一丝不苟、敢于创新等精神品质。那么,在这些要素中何为工匠精神的真正载体呢?答案需从其主体和生成要素中去找寻。工匠在成为工匠之前,首先是作为“人”存在的。富兰克林认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这句话使得“人一技术”的存在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大量的考古学、人类学发现表明,技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现”f21,著名技术哲学家吴国盛在阐释古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时认为,“普罗米修斯的盗火之举把人的本质构成与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之所是、人的存在,是由人自己通过技术造就的。技术是人之本质构成的基本要素。”【3】因为工匠首先为人,我们也可以说技术是工匠的本质构成。而在工匠精神的生成要素中,由于实践是技术的根本存在方式,制作或工作过程中更是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技术的身影。基于以上两点,“技术”这一概念便自然而然地与工匠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从某种意义上看,技术才是工匠精神的真正载体。职教论坛/2016.34】5万方数据

 理论经纬LILUN JINGWE二、技术的四种存在方式与工匠精神的生成由于技术作为工匠精神的真正载体,因此,对技术内涵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以及其生成过程的探究。根据《辞海》的解释,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与方法技能。广义的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和方法”。闱《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进一步阐释了“技术”的内涵:“技术,这个词包含有很多种意义和内涵。它可以指人类发明产品和人工制品,可以表示创造这种产品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表示技术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技术产品的开发过程。”[51上述阐释将技术分为了四个维度:技能的维度、工具的维度、知识的维度、过程的维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内涵变得更为复杂,丰富复杂的技术内涵无疑会引起对理解工匠精神生成过程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特征性框架而非定义性语言对技术内涵进行再思考。米切姆的技术类型学概念框架恰恰为探究技术的内涵及工匠精神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米切姆认为“解决争议的合适方法应该是对技术进行结构的和现象学的分析,描述其不同类型及其内在联系.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为评价每一种个别解释的相对真理性和重要性提供基础。”161米切姆的技术类型学概念框架提出了技术的四种存在方式,分别是作为“人工物”的技术、作为“知识”的技术、作为“过程”的技术和作为“意志”的技术。其中,作为人工物的技术主要包括装备、工具和机器等;作为知识的技术主要包括技巧和技艺、技术规则等;作为过程的技术主要包括设计、生产、运行、操作和维修等;作为意志的技术主要包括生存意志、控制和效率意志以及工人的自我实现意志等。笔者意从技术的这四种存在方式出发,探究技术的存在方式及内涵特征与工匠精神的关系,以期明晰以技术为载体的工匠精神的生成过程。(一)作为人工物的技术:工匠精神的生成起点人工物作为技术最直接的存在方式,是技术在人们心中最直观的感受。“所有的技术现象最后都必须还原和追溯到人工物.都是基于人工物这一感】6职教论坛/2016.34性的、能直接为我们感知的‘事实’之上的”171。虽然人工物是技术最为直接的存在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物是技术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人工物与自然物的区别在于“人工”两个字。赋予人工物“生命”的人是理解人工物的关键,人工物首先是“物”,但最重要的是这个“物”是人创造的,人工物与自然物最大的不同是人工物中蕴藏着人的意志和思想。因此,我们在理解人工物的时候不能仅从其外观和结构上去直观感受,更应深入地思考人工物产生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以及在那个社会和时代背景下工匠的意志与思想。工匠精神作为工匠在长期创造人工物的过程中凝结的精神品质,离开了人工物,工匠精神也就无从谈起。作为工匠精神起点的人一F物包含着工匠对于社会和时代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人工物对于工匠精神的生成不仅仅是物质的“材料”.更是一种精神的“材料”。工匠的生产创造并不是重复千篇一律动作的过程,而是运用所拥有的材料与自己对原材料和对世界的理解相互作用的过程.换句话说,人工物是人的意志与客观世界的规律相互碰撞产生的火花。从人工物的结构造型上看.人工物是技术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从人工物的功能意向上看,人工物是人的思想意志的起点。因而,作为技术升华的工匠精神,人工物也是其产生的物质材料和精神起点。基于此,我们在培育和传承|丁匠精神时首先要从人工物人手,it:学生亲自观察与组装简单制品,充分地感受人工物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工物的功能并体会功能的缘起与发展。进而感受到工匠创造此人工物时的意志,通过作为使用者的学生与生产者进行思想互动,培养学生的“关系性思维”。从对人工物结构功能的直观感受,到与生产者的思想碰撞,从“结构性思维”到“关系性思维”.一r匠精神以此为起点逐渐生成。(二)作为知识的技术:工匠精神的生成可能自“科学主义”产生后,科学的霸权一直将技术拒于知识世界的门外,科学知识被视作真理。加之“技术无思”以及“技术即科学的应用”等思想观念的深入人心,技术知识一直难以具备作为知识的“合万方数据

 法性”。直至20世纪中期,随着知识论立场的转变以及众多学者对于实证主义知识论的批判,技术知识才得以作为一种有别于科学知识的体系被确立。那么,面对获得“合法性”的技术知识,在知识的概念框架里有必要追问何为技术知识?美国技术哲学家米切姆指出:“关于人工物的制作和使用的真实信仰可以通过技能、格言、法则、规则或理论的诉求得以验证,并产生了不同类型的作为知识的技术。”18]技术知识既包括理论形态也包括经验形态,而且有相当多的经验形态的技术知识存在于工匠的大脑或身体操作中。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技术实践表现出来。技术知识并非单纯的认知性知识,技术知识不在传统静态的知识体系中,而是处于动态的实践中。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也是精神意志产生的基础,因此,以其实践性区别于科学知识的技术知识为工匠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可能。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技术哲学视角审视技术知识.“技”是绕不开的字眼。“技”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技术哲学的主线,而“技”作为通往“道”的途径与基础,在工匠精神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9J。中国古代的“技”具有丰富的内涵,“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庄子认为技艺是“人达于道、达于天”的基础,只有拥有“技”方能与人的精神形而上地产生关联。而作为精神品质存在的工匠精神也是由“技”形而上超越具体的事物所达到的。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技术哲学“由技悟道”的形而上还是西方技术哲学认为的“任何技术知识都是基于目的性或意向性的,他是认知与意向的统一,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的统一。”1101它们都为技术知识连接人的精神意志创造了可能。因此,作为知识的技术以实践为基础,以目的和意向为指导,关联着工匠的手工劳动与精神品质,蕴含着工匠精神生成的可能。(三)作为过程的技术:工匠精神的生成关键技术通常是指一些工具、机器或使用技巧,然而.根据米切姆的技术类型学概念框架,在技术的四种存在方式中,过程是其最本质的形式,过程将人工物、知识与意志统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真正的技LILUN JINGWEI理论经纬术。我国著名技术哲学家远德玉教授也提出了“技术是一种过程”的观点,他认为“技术存在于按照人的目的将自然界人工化的过程中,因而技术乃是过程的存在”111]。他认为静态的技术形态只是技术的一部分,坚持技术静态的观点容易造成技术本质论的尖锐对立。把技术看做成一种过程,主张技术是多种形态在过程中的统一,同时也承认了技术具有多种存在方式的观点。从微观层面上看,技术过程是以设计、制作和操作等为核心的复杂的过程.包括设计、发明、制造、操作和维修等一系列具体环节。而在这些具体的技术环节中,统合着作为人工物、作为知识以及作为意志的技术。工匠精神的生成离不开精湛的技艺,而精湛的技艺不只是大量的训练.还需要以对一系列的技术过程的理解为基础。长期以来。把技术发明看做技术的全部或者把制造和使用的技能看做技术的全部都是片面的,只有将技术作为一种过程才能冲破传统观念对技术理解的藩篱。例如,作为设计的工匠。需要对发明制作以及使用和维修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他们设计出更为适用的产品;同样,作为操作或维修的工匠也需明晰设计和制作的过程,这样才能使他们正确地操作和快速地维修。而这一系列的技术环节尤以设计最为复杂,作为统领整个技术过程的环节,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反复的过程.沟通了思维与实践,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整体性思维转向结构性思维再转向关系性思维,形成一种“实践的推理”能力。所以,只有在对一系列的技术过程的理解上进行大量的训练.这些训练才是行之有效的训练,反之,只能成为无用的重复过程,使工匠成为了机器上的“零件”。工匠精神不是一味地追求精益求精,割裂过程的精湛技艺只会造成工匠的异化和工匠精神的变质。基于过程论的视角审视技术,为技术哲学的研究开创了一番新的天地:从过程论的视角审视工匠精神,也为工匠精神带来了新的时代表征,它不再是单纯地强调技艺娴熟,而是从“实践的推理”出发,重视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手与脑的结合、技艺与“匠心”的统一。因而,工匠精神的生成离不开作为过程的技术。职教论坛/2叭6.34 17万方数据

 理论经纬LILUN JINGWE(四)作为意志的技术:工匠精神的生成内核技术不是简单的工具或知识体系,技术作为人的本质构成说明了技术中包含着人的目的和价值判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蕴含着人的意志。而作为意志的技术可以理解为技术主体(工匠)在技术过程中自我意识的部分展觋[121,由于意志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技术过程中多被其他类型的技术所遮蔽。然而,被人们所忽视的技术意志却是技术最为重要的存在方式,往往决定着某一技术行为能否发生。作为意志的技术会根据意志内容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基础的是作为生命和生存意志的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大生产时代的到来,技术意志更多地表现为作为控制和效率的意志。然而,在“控制意志”和“效率意志”的主导下,技术逐渐偏离了最初的意志,导致现代社会成为了权利的社会和追求效率的大机器。究其原因,人们忽视了技术最为重要的一种意志形态——实现自我的意志即技术主体的技术自由意志。技术作为人的本质构成,永远无法脱离人而存在,换句话说,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自我创造的过程。也正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技术哲学特别强调“由技至道”的思想,这种“道”正是人的实现自我的意志,因为“技”能够“尽其性,则能尽人...

篇七: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干部浅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一)

  3 月 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组工干部亦需要“工匠精神”,把专一、专注、专业融入组织工作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打磨出更多组织工作的精品,缔造出更多的“组工制造”。

  要用“工匠”精神提升能力。组织工作点多面广,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多个人的工作,一项任务要涉及多个单位的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也需要我们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正从小处、细处着手,不断提升本领,做到“出活”。

  要用“工匠”精神钻研业务。如何深刻领会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精神,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通”,对于我们每一个组工干部来说,既要发扬组工情怀,干一行爱一行,又要弘扬工匠精神,干一行精一行,切实承担起组织赋予的使命。

  要用“工匠”精神打造精品。组织工作就好比一顿丰盛的大餐,需要细细品味,虽然很辛苦,难以像经济工作那样显成绩,但是做好了,付出了汗水就能够发挥作用。而如何打造精品,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相,形成“争先进位、创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后,以工匠精神盯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出彩”。

 组工干部浅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二)

  多次想提笔写些关乎“工匠精神”的文字,却又不敢轻易动笔,担心亵渎了克强总理提出的新概念。为此特地百度了精神定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我国悠久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工匠精神,从唐诗到元曲、从“四大发明”到“两弹一星”、从“一丝不苟”到“十年磨一剑”中都能看到工匠精神的一脉相承。匠心相通,作为组工人,更需以“匠心”思考工作。

  独具“匠心”看干部。古语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识人于未名之时,考验着组工干部的眼力和智慧,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正确看待年轻干部优缺点,不能一味求全责备,以赏识姿态“补短板、强短板”。有护“短”之心,所谓“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以德为先,给机会去锻炼、用时间去雕琢,细心、耐心的去培养年轻人;有助“长”之心,尊重人才,甘当人梯和“铺路石”,主动为干部成长创造条件。

  潜心“匠艺”用干部。用好干部是门艺术,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每名干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可能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能全才”,比如:文字功底了得,群众工作可能就张不开口;党建工作出色,农业生产可能不甚精通。因此,要知人善用,做到人岗相适,把干部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效益最大化大致讲的也是这个道理。除此之外,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把他们放到关键岗

 位和急难险重中培养锻炼,迅速增长才干,在长远工作中更能挑大梁、唱主角。

  创新“匠制”选干部。“用什么人,能用什么人、该用什么人”始终是关乎党和国家千秋基业的问题。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给党性强、业务精,锐意进取又坚持原则的干部可多提供平台,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也多支持工作。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不断改进考核办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生态效益、招商引资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和指标,健全考核机制,让慢作为、不作为的干部挪位子,把胡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赶下位子,用制度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匠心之韵,不止在于手工,对于组工部门,亦是如此。

篇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历史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分析陈华年(永春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泉州 362600)[摘 要]工匠精神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业精神,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在中职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工匠精神格外重视,将这种精神融入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基于此,从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求学等方面入手,对中职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让学生在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关 键 词]中职历史;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求学态度[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6-0012-02工匠精神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是工作者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为了保障中职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教师需要充分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对历史中工匠精神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逐步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保障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与发展力。一、中职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一)人才供给改革的客观需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不断地为企业进行人才供给。在中职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可以在未来就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工匠精神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未来人才的培养需要同时注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使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要求。通过对历史中的案例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1] 。(二)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了保障学生能够成长成才,需要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为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探寻,通过文化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纵观制造行业相关的历史,工匠精神在制造行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青铜器、瓷器等,通过历史中制造行业的具体事例,可以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使学生的职业精神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三)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技能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够源源不断地进行创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意识到创新精神在工匠精神中的重要性,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到历史文化知识,还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历史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二、中职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一)建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更加认真与细致,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向学生展示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精益求精的重要性,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司(后)母戊鼎的铸造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司(后)母戊鼎铸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在铸模、纹饰、焙烧等方面都需要对铸造工艺进行严格要求,并且工匠们需要将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铸造过程,这样才能够保障司(后)母戊鼎具有良好的质量,让司(后)母戊鼎能够一次成型。通过司(后)母戊鼎复杂的铸造工艺的展示,学生将会全面地了解到精益求精在工匠精神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同样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平 [2] 。(二)培养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坚守专注可以保障学生非常认真地完成一项工作,让学生在某一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使学生具备不断进取的品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古人的行事准则来说明这种工匠精神,加深学生对这种意志品质的理解。例如:古代中医学的发展需要以大量的实践作为依据,这使得中医学研究者需要穷其一生来进行医学研究,李时珍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医学研究者。李时珍在发现《日华本草》中的用药错误后,决定重新进行医书的编撰整理,对医书中的错误进行更正。李时珍经过 30 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医书《本草纲目》的编著,纠正了前人药物应用的大量错误,极大地促进了后世中医学的发展。通过李时珍著书的事例,学生将会了解到坚守专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若想取得某种成就,就需要具有这种工匠精神。育人 育人◆课题◆反思12 - -万方数据

 育人 育人◆课题◆反思(三)具备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在工艺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促进制造行业更好地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瓷器的制造向学生展示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例如,瓷器的发展就是一个自我否定的创新过程,而且中国瓷器能够享誉世界,并且以“China”来命名,与工匠精神中的创新息息相关。制造瓷器的材料为黏土,经过陶洗、制模、入窑等工艺后,便可以烧制成瓷器。随着瓷器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瓷器呈现出多样化的形状,并且颜色、花纹等也越来越丰富。初期的瓷器形状、颜色、花纹等较为单一,正是这种自我否定的工匠精神才促进了陶瓷工艺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的技能水平才能够不断创新,也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3] 。(四)树立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很多手艺和技能都需要教师的传授进行学习,在古人的认知中,教师起到综合培育学生“技” “才” “德”等多种素养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尊师重教的品德一直流传下来。无论是富家子弟还是家境贫寒的学子,各个行业人士都秉持着尊师重教的理念。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贡被称为“儒商始祖”,他精通人情世故,擅长经商,一贯尊师重教。通过文献资料能够了解到儒家注重修身养性,子贡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尊重孔子,将孔子尊称为圣人,充分表达自己对老师崇高的敬意。子贡在孔子逝世后为其守孝长达六年,子贡对老师如此尊重,都是因为受到孔子的教授之恩,这个故事也是尊师重教的代表之一。教师可以将上述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讲解孔子教育理念对后世的影响,宣扬尊师重教的风气,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五)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行培养。现阶段,学生有多种途径来获取历史知识,在教学中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中职历史教学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地区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针对性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课外活动,可以在课程中加入视频、参观当地博物馆、开展手工制作等相关课外活动,提高中职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这样既能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还能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更加全面。例如,观看相关影视资料能丰富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参观博物馆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感受文物修复者长期坚守在枯燥的工作中坚持的初心。进行手工制作可以让学生在模仿制作展品时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匠人在制作这些文物时蕴藏的精神,理解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性。(六)观看工匠相关的视频资料近些年国家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推行工匠精神,营造传承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媒体制作了像《了不起的匠人》《国家宝藏》等节目,在《国家宝藏》节目中讲述了众多国宝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体会到古代匠人制作国宝的艰辛过程,感受国宝中蕴藏匠人的精神品质和智慧。并且历史教科书中也包含了节目中的部分国宝,以往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时间的限制,或者没有细致解读教材中包含的图片,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不够深刻,甚至存有刻板印象。例如在讲述贾湖骨笛时,学生通过教科书中的图片只认为这是一种普通的笛子,但《国家宝藏》节目却用更为直观的方式演奏了这种骨笛,让观众了解到贾湖骨笛是现今存在的最古老的骨笛乐器。并且讲述了 9000 年前古人在没有测算工具的情况下,秉持着工匠精神制作出这一展现华夏文明的伟大乐器。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该视频,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工匠精神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而这种教学方式比简单的课程讲解效果更加突出。(七)开展工匠精神的历史调查历史虽然是一种过去时,但仍能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存在的痕迹,用心观察可以真切感受历史就存在我们身边。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运用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仔细地观察生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会发现的细节,例如,古城区静静矗立百年的老建筑,仍巍然不动,供奉在庙宇中的佛像在千百年后仍然保持着栩栩如生的姿态,以及架设在河流上平平无奇的桥梁,经过人们反复的踩踏还保持稳定的结构等细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周边环境历史调查,让学生熟悉了解当地的历史,让学生通过采访和观察的过程,体会到这些历史建筑资料中蕴藏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历史中的一些案例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形势,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人格品质。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1]徐巧宁,俞雪钰,杜学文.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20(5):4-9.[2]冯春英.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2):32-34.[3]魏海平.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实训教学创新路径探究[J].才智,2019, (24):72-73.◎编辑 尹 军13 - -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工匠 理解 精神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