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心理健康教师3篇

心理健康教师3篇

时间:2022-09-16 17: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心理健康教师3篇心理健康教师 教师心理卫生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师3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师3篇

篇一:心理健康教师

心理卫生健康

  教师的心理健康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分两个层次: 一、与适应论对应的心理健康界定为心理一般健康,二、与潜能论内涵对应的心理健康界定为心理高度健康。

 二、既包括一般心理健康标准又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2、具有健全的人格3、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4、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对自己的能力、优缺点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不随便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能平衡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

 5、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心理和社会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环节布置作业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方法能很快接受等6、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教师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的占32.0%60 %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亚健康症状主要表现为 自卑心态严重、嫉妒、焦虑、忧郁、孤僻、逆反敌对、精神不振、过分担心、不安全感、无法入睡、躯体化等。

  1 、教育本身特性使教师承受压力过大, 部分教师不堪重负 2 、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不高, 不能满足自尊需求, 易产生不平衡心理 3 、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容易导致教师人格异常 具体原因 工作、自我发展、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与上级管理者的关系、职称评定压力、对现职工作的满意度、家庭琐事烦恼。

 1 、加强师范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从源头提高教师质量2、 做好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工作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同样也很重要。3、 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4、 从政策上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重视自我调控1、首先转变观念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其次应注重加强学习重构自身固有的知识结构。3、另外应拓宽心胸。4、再有要学会放松。

 二、强化外部支持1、强化师德教育。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3、关心教师生活。4、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

篇二:心理健康教师

的心理健康邹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王相雷

 2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 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指教师在对自身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依照社会的期望和自身实际状况,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角色的要求并不断促进角色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状态。

 3“心理疾病”时代悄然来临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4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这样告诫道。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 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 年代的14 .2 %上升到2020 年的15 .5 %,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 西班牙 《 荟萃 》 月刊7 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人类进入精神疾病时代。世界25 %的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 世纪的重要疾病。精神障碍疾病今后几年将大幅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自2001 年以来已把关注精神疾病问题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 ~20 年内,全球将有1 /5 的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 位的死因中,有3 项将源于心理因素。

  美国辛普里的研究发现,在教师中有1/3 的人存在情绪困扰(同期一般人群为1/4)

 ) 还有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2.4% 的教师必须接受心理治疗。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中有37.5% 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 的人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 的人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 有12.5% 的人不易与人相处;而其他的职业没有如此高的不良症状。他们认为,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另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神经症的占10% 以上,而在其他职业人群中平均仅为2% 左右。

 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半数教师心理健康有隐疾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市天河区在2002 年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 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 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 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 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 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2002 年1 月31 日。)

 8 一份对北京市30所学校1700多名教师的调查显示,66%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48%表现为轻度症状,12%为中度症状,2.7%为重度症状。调查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综合指标与普通人群相比,在“躯体化”(心理问题导致的生理表现如嗓子疼、颈椎疼等)“焦虑”和“敌对”三项均高于全国常模。 小学教师及31至40岁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2011年04月11日 来源:北京晚报 )

  教师节来临之际,某报纸对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八成老师压力巨大。2011年09月09日 21:20东南网-海峡都市报

 就分布态势来说,辽宁省对该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 小学教师 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 初中教师、高中教师 ; 城市教师 心理障碍率高于 乡村教师 ; 女教师 心理障碍率高于 男教师 。下面是此次调查的一些数据:

 表 表1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项目

 总数

 男

 女

 小学教师心理障碍比例

 54.21%

 51.67%

 57.43%

 初中教师心理障碍比例

 51.82%

 52.63%

 51.58%

 高中教师心理障碍比例

 43.18%

 51.72%

 38.98%

 表 表2

 城乡教师心理障碍率的比较项目 总数 城市 乡村 人数 2292 1346 946 心理障碍率 51.23% 57.64% 48.31%

 表 表3 男女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的比较项目

 男

 女

 总体

 50.96%

 51.79%

 小学

 51.67%

 57.43%

 初中

 50.63%

 51.58%

 高中

 50.72%

 39.98%

  表 表1 说明 小学教师 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初中教师,然后是高中教师。 表 表2 的数据说明, 城市教师 心理障碍率高于乡村教师。 表 表3 说明, 女教师 心理障碍比率总体上高于男教师。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教师队伍中的确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与新课程的对教师心理素质的高求不相适应,专家们认为,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对教育环境造成污染,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尽快诊治。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 . 生理— 心理症状 ( (1)

 )

 抑郁 。

 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 、 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 , 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 , 对学生漠然等 。 ( (2)

 )

 焦虑 。

 主要有三类表现:其一是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 , 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 职业稳定等问题;其二是弥散性的 、 非特异性的焦虑 , 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 、 无法入睡等;其三是预期焦虑 。

 例如 , 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 , 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 。

  ( (3)

 )

 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 , 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 , 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 。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 , 如失眠 、 食欲不振 、 咽喉肿痛 、 腰部酸痛 、 恶心 、 心动过速 、 呼吸困难 、 头疼 、 晕眩等 。 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

 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 , 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 , 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 。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 、 家长或领导 , 变得易激动 、 好发脾气 ,对外界持敌视 、 抱怨的态度 。

 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 , 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 ,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 , 时而感到愤怒 , 有些教师甚至走上自杀的绝路 。

 好强女老师患上癔症 闽侯一位小学女教师,有一段时间,情绪发生了令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如当她坐在办公室里,这时如果有同事来到这间办公室,没有和她打招呼,她就会感到非常难过,认为同事是不是看她不顺眼。甚至,如果有时感觉同事或领导冷落了她,她就会故意搞破坏,引起别人的注意。 专家称,她患的是典型的癔症,这是神经病的症状之一。因这位女教师个性非常好强,对学生要求很高,都要争第一。同时,她平时也非常在意同事、上级领导对她的看法。久而久之,她对自己估计过高,以自我为中心。

 男童被老师锯破手腕 2011年10月24日《华商报》:因为做操不听话,西安城东一幼儿园老师对一名4岁男童用锯条割手腕的方式进行处罚,导致男童受伤。 刘老师在20岁左右,未婚。“性格开朗,就是性子有点急!”刘老师很要强,在幼儿园内的各种比赛中都要争第一,即使排第二也会很不服气。

 2 .人际关系问题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 , 不仅其劳动的特点使教师比其他人更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 、 愤怒 、 抑郁等不良情绪 , 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种种心理调节 。因此 , 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 , 如攻击诋毁同事 , 向家人发脾气 、 打骂孩子 、 出口伤人等;另一类行为则是指向内部的 , 如交往退缩 ,避免与他人接触 , 对家庭事务缺少热情等 。

 3 .职业行为问题( (1)

 )

 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 , 并开始疏远学生 , 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 , 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 , 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 ( 主要是奖 、 惩的方式 )

 来影响学生 , 而不是以动之以情 、 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 。

 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 、 严重化 , 情绪反应过度 。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 , 处理方法简单粗暴 , 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 。

 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 ,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 , 听之任之 。

  ( (2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 (3 )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 (4 )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这种怨职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职业倦怠:教师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少。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从事教育行业和服务行业(尤其是要求与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的职业)的个体身上。教师长期的职业倦怠会恶化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出现教学方法上的不灵活和行为失常,是教师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点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这种状态在根本上是由一种不平衡感,即觉得帮助别人的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结束,而且总是不能从工作得到回报(回报的形式可以是成功、进步、他人的承认或欣赏)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 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 2. 人格的解体 教师人格解体的表现之一就是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体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

  3. 较低的成就感 教师们开始感觉到在他们的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当教师们感觉他们无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少之又少时,很多教师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前两种职业倦怠的感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会大大减少教师工作的驱动力。这时失败就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学家将之称为 “学者型的无力感” 。那些经历着职业倦怠的教师通常在个人生活质量方面也都限于较低的水平。他们经常旷课,对于教学,也很少投入精力去努力提高。在健康方面,他们易于发脾气,还会经常陷入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失眠等亚健康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的 影响 第一 , 个体方面 。

 美国研究人员格林娜尔格(Greenaerg) 在1980 年的报告中指出所有病人的70% 导因于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

 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所导致的职业倦怠 , 已在相当程度上为个体带来了生理及心理上的疾患 。

 而且职业倦怠也会影响其与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 , 从而导致家庭冲突的现象随之增加 。

 有研究显示: 职业倦怠教师的 家庭冲突 比较高 。

  第二,教学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会使教师减少对教学工作的信心与热情,进而,师资流失现象将会日益严重。 据英国 《 卫报 》 最近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厌倦了教学职业, 英格兰有一半的教师在未来的10 年里将辞职 。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学品质的低劣。教师工作士气低落,无心也无力于提高教学质量,这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纪律问题也因而增多。 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得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机率更大,从而对教育环境产生了污染

 新手老师半年就打“退堂鼓” 刚从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王某,分配到福州一所中学教书。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天性腼腆,几堂课下来,学生上课吵闹使他无法安心讲课,学生对他的冷漠与生疏,使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开始,他还只是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到底该怎么去教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仍无起色。渐渐地,因为工作不顺利产生的压力使他失去了信心,他开始问自己,自己是不是适合当老师?他变得越来越急躁。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半年里,他...

篇三:心理健康教师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和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 即责任感与使命感、 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甚至很糟糕的心理体验,使人感到自尊心受损而失去自信,压力与困惑接踵而来。不仅工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压抑,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会直接受到威胁。

 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2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在研究中, 总结出了教师心理问题的四大症状:

 是生理—心理症状。表现在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

  3 睡等;一些人表现为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

 在抑郁和焦虑心态中, 常常还会出现身体症状, 如失眠、无食欲、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眩等。

 是人际关系症状。教师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影响其与他人的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家之长,要做家庭主要事务的承担者和社会模范公民,但很多教师缺乏时间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一旦心理出现问题,极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不适应。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 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

 是职业行为症状。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这种症状在职业上主要表现为: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有的教师则出现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是教师的职业倦怠。这是教师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4 对教师而言,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他们对学生爱心的缺乏,在缺乏积极进取和负责任精神的情况下,心理出现问题的教师将开始厌恶本职工作,用消极态度从事教育事业,这种情况一旦普遍存在,将对学校教师群体的整个士气产生极大不良影响。

 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总听到有的教师说:压力太大啦、教师难做啦等等之类的话,若一个教师总是处在重重压力之中而忧心忡忡难以排解, 心理问题的出现就变成在劫难逃了。

 和大多数社会成员一样,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社会成员不得不面临更大心理压力,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带来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负荷过重使一些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教师和身为一个普通人之间,教师常常会面临角色转换之间的压力; 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教师实际社会地位的失落之间产生的反差也容易让教师难以避免内心深处存在的角色冲突。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要帮助每个学生成材,在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避免表现出烦躁、沮丧、厌烦等情绪,造成了心理上的过重负担。

  5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受到了挑战,这使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感受到压力。

 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升学率、学生考分排队、实行淘汰的聘任制、教师的职称评定、对教师的奖惩条例等,都使教师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

 但是,在相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的教师即使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的健康和稳定。俞国良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人格因素和个人生活的变化。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在个人生活出现变化,诸如结婚、升迁和亲人死亡、离婚等事情发生时,心理问题更容易发生。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不会随下班而结束的,我们必须在下班后再备课、进修、学习、家访等等。在这样的工作重压下,我们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调控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

  6 的关系,尽量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适当留出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应流出一定休息“喘气”的时间,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我们可以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写作旅游都能有效地调节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让我们的心灵走出紧张乏味的小圈子,进入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

 烦躁琐碎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忧愁烦恼,长期积郁在胸,虽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么表现,但内心受到消极感情的控制,使得工作没有激情,上课语调平平,影响工作效果。所以我们要采取对策,把烦恼“排泄”出来。如主动找人倾诉,每天晚上罗列一下自己在这一天的“闪光点”,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等等,这些都能让自己有愉快的心情。体育运动是健心的良药,能有效排解不良情绪,有效消除心理疲劳。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学校内这样的机会是很多的。在活动课上与学生打打乒乓球,既健身心又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与同事打打篮球,也能排解烦恼增进同事间的友情。运动中心理得到调节,思虑得以澄清,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疏泻了心中的忧恼与不快。

  7

 就 是 对 人 的 心 理 品 质 加 以 改 变 或 选 择 ,使其 向 优 良 方 向 发 展 。

 人 的 心 理 品 质 , 从 内 在 结 构 上 看是 由 认 知 、 情 感 、 意 志 、 个 性 等 心 理 成 分 构 成 的 , 是人 最 基 本 的 心 理 现 象 , 体 现 的 是 心 理 的 发 展 特 征 。

 这也 就 是 说 ,要 实 现 心 理 优 化 ,具 体 而 言 要 从 人 的 认 知 、情 感 、 意 志 、 个 性 等 方 面 入 手 , 使 它 们 得 到 更 好 的 发展 。

 心 理 健 康 是 身 体 健 康 的 内 在 支 持 ,身 体 健 康 是 心理 健 康 的 物 质 基 础 , 身 体 是 生 命 的 物 质 载 体 , 没 有 身体 , 生 命 就 无 法 存 在 ; 心 理 则 是 生 命 的 精 神 载 体 , 没有 健 康 的 心 理 , 其 他 一 切 也 将 失 去 存 在 的 意 义 。

 一 个人 身 体 与 心 理 都 健 康 才 称 得 上 真 正 的 健 康 。

 身 体 健 康与 心 理 健 康 是 互 相 依 存 、 互 相 促 进 、 相 互 制 约 的 。

 就犹 如 一 枚 银 币 的 两 面 , 二 者 缺 少 哪 一 个 都 是 不 完 整 的 。教 师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职 业 , 是 用 心 灵 浇 灌 的 职 业 , 劳 动对 象 是 成 长 发 展 的 学 生 , 教 育 工 作 的 这 一 特 殊 性 决 定了 教 师 心 理 健 康 的 重 要 性 , 要 让 学 生 具 有 健 康 的 心 理 ,首 先 教 师 要 有 健 康 的 心 理 。

 1.

 优 化 教 师 心 理 可 以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2.

 优 化 教 师 心 理 可 以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8

  a 心 理 健 康 的 人 心 理 结 构 和 谐 , 能 区 分 工 作 、 学习 、 娱 乐 与 休 息 的 轻 重 缓 急 , 工 作 时 能 全 神 贯 注 , 能排 除 各 种 无 关 干 扰 ( 主 客 观 两 方 面 的 干 扰 )

 b 教 师 要 优 化 自 己 的 心 理 ,必 然 掌 握 相 关 心 理 学知 识 、 掌 握 调 节 控 制 人 行 为 的 科 学 方 法 , 而 教 学 过 程就 是 塑 造 与 改 变 人 心 理 结 构 与 行 为 模 式 的 过 程 。

 c 教 师 要 优 化 自 己 的 心 理 必 然 会 注 意 教 学 过 程 的心 率 , 这 个 世 界 上 最 复 杂 , 最 精 巧 的 器 官 — — 大 脑 ,更 需 要 人 们 精 心 地 使 用 和 保 护 。

  认知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在接受和评价信息的上,找到应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预测和估计可能产生的结果。

 教师的认知过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基础。

 教师的认知过程特点包括分配注意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注意是大家熟悉的心理现象,比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科学家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等,都是注意现象。注意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它在

  9 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各种心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般来说,具有较强注意分配能力的教师,往往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将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融为一体,同时利用言语、板书、教具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善于使所有学生都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把每个学生都纳入自己的注意范围内,并随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和速度。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则是教师了解学生以获得教育依据的重要能力。

 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往往能随时地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内心变化和行为动态,并由此了解他们知识、智力和个性发展等情况。同时,敏锐的自我观察能力还有助于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用自己的心理品质和模范行动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

 良好的记忆力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因为在教育和教学中有许多东西需要教师记住。如教材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姓名、爱好、特征,学生的品

  10 行表现、知识、技能及智能水平等,都需要教师能清晰、准确地再现出来,从而在心理上征服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做好教学工作。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学虽然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教科书,但如何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并有效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并没有统一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教材,重新筛选、加工、创造出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过程,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施教,创造性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其次,表现在教育对象上,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在兴趣、爱好、气质、性格以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即使同一个学生, 在不同时间、 不同年龄和不同情况下, 也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同一身心状态上。最后,表现在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教学经验上,要有分析、有批判地接受,既不盲从、生搬硬套,也不一意孤行,而是善于取长补短,不断探索出更加完善的教学经验。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不仅影响人的心理意向,同时也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开放社会、竞争年代、信息革命,教师一

  11 方面伴随快节奏的生活频率而不断地加重自己工作、 学习和生活的负荷;另一方面,面对色彩陆离的应激源,要不断作出更大的心理应激反应,这都可致使教师形成强大的心理学压力,引发许多负面情绪。

 一个教师首先是社会中的一员,是一个普通的人。作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但是,教师又是从事着特殊职业的人,没有哪一种职业对别人的影响会像教师那么大, 国为他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发展着的学生。由此教师的情感也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内容。当教师产生挫折感并且表现为不良的情感时, 他的学生一定会受到其不良的影响;而且情感是可以传染和传递的,教师消极的情感会极大地破坏他的人际交往圈子,甚至缩减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所以调节教师不良的情感,帮助教师学会拥有、保持一种良好心境,这不仅仅能促使他们保持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尊敬和眷恋,更有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学健康。

 教师的情感...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师 心理健康 教师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