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6篇

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6篇

时间:2022-09-17 20: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6篇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 与外国人交流的意义单位: 海南中学 高一(5) 班 小组成员: 朱子同 摘要: 自海南省被批为——&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6篇,供大家参考。

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6篇

篇一: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

外国人交流的意义 单位:

 海南中 学

 高一( 5)

 班

 小组成员:

 朱子同

 摘要:

 自海南省被批为——“海南国际旅游岛” 以来,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我们海南旅游,办公, 经商等。

 给我们大量的机会与外国人进行沟通对话, 则外语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日益频繁, 对我们学习外语和建立友谊创造了机会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

 发展

 交流 正文:

 1 调查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

 在科技革命大潮的引导下, 流动量逐年增加。

 再创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好照片下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热情接待外国友人与其进行政治, 经济, 文化等交流, 建立珍贵的友谊, 结交外国友人。

 与外国人交流对话, 有利益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外语水平, 为日后工作或出国提供方便。

 有利于互相了解对方国家国情, 宗教, 信仰, 爱好等。

 有利于响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号召, 提高海南的声誉和国际地位。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1}

 问卷调查, 以下为具体内容;

 对象:

 学生 (1)

 .与外国人沟通对外语水平的影响程度?

 A.没影响

  B.有一点影响

  C.有很深影响

 (2)

 .您会说几门外语?

 A.

 没有

 B.

 1 门

 C.

 2 门

 D.

 2 门以上

 (3)

 .您对国外的国家国情文化等是否有了解/ A.

 不了解

 B.

 了解一点 C.

 很了解

 (4)

 .您是否愿意与外国人交友?

 A.不愿意

 B 看情况

 C.愿意

 (5)

 .您平常通过何种途径学习外语/ A.教科书

 B 外语学习班

 C.其他

  简答题 (1)

 .如果有机会与外国人对话, 他们来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或办公, 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应

  该注意些什么?

  (2)

 .如果你结交了一个外国朋友, 你应该怎么和他相处, 您希望他怎样与您相处?

 {2}采访

 (对象:

 身边的外国人, 外教)

  问题(1)

 您是否了解海南?

  (2) 您对海南的什么方面感兴趣, 列如美食等?

  (3)

 是否愿意结交海南朋友?

  (4)

 对海南的印象是怎样(优点及不足)

  {3}结果数据分析:

 (学生)

 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和采访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海南学生对外语的作用不够明确, 运用外语交流较少, 学习外语的深度不够,学习外语积极性欠缺。

 (2)

 对其他国家了解的知识不够深入, 内容有限, 对与外国人沟通交流存在戒心,交友热情欠缺。

 在交友的过程中, 交友方法及途径不够合理, 交友能力和口才能力有待加强。

 (3)

  (外国人)

 (4)

 外国友人尊重和肯定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魅力和成就, 但对海南了解不够深入透彻。

 (5)

 外国友人对海南本土文化十分感兴趣, 如特产小吃, 织锦等。

  (6)

 外国友人很开放, 愿同海南人交结为朋友, 但反应我们的诚意有时不足, 有时欺骗外国友人

 (7)

 外国友人对海南的景色特点表示认可, 但存在一定问题, 如讲话时不注意文明用语, 个别地区卫生脏乱差, 服务态度和效率有待改进

  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的结果分析可得出我们所存在的不足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维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形象, 为建设更加美丽的海南岛, 提高海南以及中国的声誉, 我研究小组经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学校应强化学生的外语能力, 多开办有关外国文化的展览及沟通交流基地等易益于学生提高外语水平的措施 (2)

 .我们学生应该转变自己传统对外语的看法及观念, 培养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3)

 .我们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应少一份戒心, 多一份信任,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 多了解和谦让并帮助外国友人的困难等。

 (4)

 .我们应加强交友的能力和锻炼自 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不做对不起外国友人的事,以礼相待, 保持海南岛的干净整洁.

 (5). 在外国友人侮辱中国, 蔑视中国时; 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用科学合理的解释带于友善的语气去转变其观念, 不能粗鲁的使用暴力等。

 (1 )

 .出去几年, 首先, 可以领略国外的优美风光并开阔了眼界, 而且在国外生活工作几年之后可能就有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思想理念, 这种理念的意义毫无疑问会对生活和工作有很深远的影响。

 (2)

 .其次, 出国后会改掉某些陋习, 比如说拖拉懒散, 缺乏时间观念等等, 道德素质也会有很大提高。

  (3)

 .出国毅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能很好的培养吃苦的精神, 也许出国这几年就能拥有一辈子这样的顽强品质。

  (4)

 .有张过硬的洋文凭和真正的本事, 此生衣食无忧。

 (5)

 .练就一门地道的外语, 前途无量。

 (6)

 .了解一些其他国家的文化, 对自 身的综合素质有利。

 (7)

 .与国外同学友好相处, 增进两国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国外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国。

  1.心得: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 让我们懂得了与外国人交际的利弊, 在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发展及带动下, 我们人类的“地球村” 越来越小, 作为新一代接班人的我们, 应严于律己, 努力学习, 明确学习英语的作用及重要性, 结交外国友人, 传播外国先进文化知识, 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争做社会栋梁。

 身体素质对比, 美国学生占较大优势。

 独立工作能力对比, 美国的多数学生胜过我国学生。

 基础知识对比, 我国学生超过美国学生。

 团队精神对比, 我国学

  生不如美国学生。

 在美国学生中经常讲“团体精神”。

 主动性与首创精神对比, 美国学生大都比我国学生强。

 我国学生考虑的是做事要有章可循。

 而美国学生显得放开。

 人际交往能力对比, 美国学生比我国学生强。

 动手能力对比, 美国学生强。

 他们在课内外动手实践机会多;到博物馆、 展览馆参观允许参观者动手操作。

 在课内也是如此。

 在家里, 美国学生的家务也做得多, 如在住宅四周剪草。

 刻苦学习对比, 我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差不多。

 中学生出国留学有利于个人成才, 有利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进步,所以应当开放。

 就个人来讲, 你不占高考的独木桥, 就搭留学的越洋船, 多一条机会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当然是利大于弊的。

 其次就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而言, 今天中国的高校事业面临三个根本问题:

 招生能力有限、 竞争机制缺乏、 培养模式单一, 而中学生出国留学利用国外的高校资源缓解国内的高考压力, 依托各国各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培养中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他们与国际市场竞争、 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根本问题的解决, 当然利大于弊。

 再次就国家而言, 高中生出国留学必将在中外文化、 思想、 科技的沟通上搭起坚实的桥梁, 展望历史近百年的成就也确实依托了一代代留学生的共同努力。当然我们还要看到中学生也能够适应海外的留学生活, 他们在国内接受了十二年的国民教育, 有中华文化史册, 总体年龄在 1 8 周岁以上并有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意识, 其实他们在国外面对的是一种相对简单、 平和、 纯净的大学校园生活, 所以我们说出国留学的挑战对高中生来说是适度的。

 出国留学对学生和家长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学生赴海外留学对学生本身来说将是一种受益终身的经历。

 国外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 在经济, 金融和 IT 行业的确有着优势。

 而且, 高中生语言学习能力和融入当地社会的能力较强, 因此能更快适应国外的留学生活, 接受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 同时也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水平高, 实用性强, 学制合理。

 首先, 西方国家很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在整个本科的学习过程中, 学校把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工作的能力视为首要任务。

 同时, 外国院校的学科设置侧重实效性, 因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

 所以,大部分外国院校的毕业生都可以在毕业后迅速找到合适的工作并能轻松地适应社会的压力和挑战。

 再有, 高中毕业生由于年龄小, 母语影响小, 所以更容易掌握和精通外国语言。

 任

  何人要想真正了解西方人的想法和做事方法直至融入西方社会, 就必须真正在西方社会生活2 到 3 年左右的时间, 这也正是为什么所有西方国家把本校的本科学生当作学校的嫡系的原因。

 在留学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异域文化, 明白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毕业后不会因为无法与外籍同事沟通而苦恼。

 现在 1 7-1 8 岁的学生在接受3-4 年的西方先进教育后正好赶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对于更加开放的中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来说, 这些接受过国际化教育, 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必然会成为各方争抢的优秀人才。

 专家认为,首先, 现代社会的信息已经非常发达, 你可能觉得在媒体、 互联网上可以了解到发达国家的一切,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国外是如何生活的。

 但是这种想象绝对与你实际在国外生活是两码事。

 呼吸清新的空气, 体会人文的关怀, 这将是你在国内无法效仿、 无法品味的一种经历。

 留学生活会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 真实体验多元文化、 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坦然面对胜利和失败的心态, 并且有助于你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性和社会, 还会让你更加关心和热爱我们的祖国。

 其次, 在国外学习专业选择很多样化。

 这有两层含义, 一是国外大学开设的专业非常广泛, 很多专业在国内还是空白, 或者国内同等专业不被国外普遍承认, 典型的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律专业。

 如果你想在国外执业, 那么你只有选择拿国外的学位。

 二是在中国, 报考研究生时大多仍然要求有本科同专业的背景, 而去国外读硕士则比较灵活, 不需要学术考试, 而且转专业比较方便。

 比如, 英文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申请会计、 教育、 传媒甚至 IT 专业——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次, 读书效率是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之间比较显著的差异。

 一方面, 发达国家在教育方式、 理念、 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

 另外一个优势是时间, 我们知道, 国内大学的标准读书时间是本科 4 年, 硕士 3 年, 而在澳大利亚、 英国、 新西兰等国, 本科仅需三年,硕士只需一年, 这就大大降低了留学的机会成本, 因为你可以比国内的同龄人早 3 年硕士毕业开始职业生涯!

  结尾 最后, 很多人出国留学是为了改变现状。

 有不少这样的人, 他们已经在国内拥有非常好的工作, 但是他们渴望一份在职业发展上的超载。

 尽管收入颇丰, 但是他们鉴于企业中的竞争压力, 认识到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充电和学习; 或者他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职位高度, 觉得再难以向上突破了, 这时候选择出国深造可谓是恰逢其时。

 还有一些希望改变现状的人, 是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 希望通过留学获得一个相关的海外学位后转行到自己喜欢的行业去发展, 这也是可行的。

  总之, 留学可以算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想要出国留学的人就要抓住机会, 在各方面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 ] 王金华.

 跨文化交际与日 语教学[J].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09)

 [2] 沈丽花.

 试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商场现代化. 2009(05)

篇二: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

35卷第 1O期 V01.35 No.10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ehun Normal University 2016年 1O月 Oct.20l6 构建我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及对策 杨 云 母 (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 314100) [摘 要]当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措施是大力吸纳外国留学生与鼓励本 国学生 出国留学并举。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尚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要想吸引更多的国外或境外留 学生 ,只有构建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构建我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 作机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管理体制 ,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以 及塑造能胜任国际化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中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10—0105—03 1 构建我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教育国际化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各种教育活动 ,包括参与教育交流、推广本国语言文化 、提升本国教育国 际地位等内容⋯,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最初,人们把国外留学生的多寡作为评判国际化程度的 重要指标 ,自20世纪 90年代中期 ,世界贸易组织将教育服务正式纳人服务贸易范畴后 ,教育 国际化的内涵发 生了一定的变化 ,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并把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尺度之一。

 改革开放后 ,中国教育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83年 1O月 1日,邓小平 同志提 出“教育要面 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想在我国正式形成。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一方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30多年来,我国在留学生教 育、专家和教师的国际交流、学术交流及教育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伴随着中国教育的国际化 ,中外合作办学 ,即中国教育机构与外 国教育机构依法在 中国境 内合作举办 以 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活动,由此应运而生。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推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促使中国 高等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等 方面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 ,真正意义上的 国际交流不仅仅是 向国外派 出留学生 ,同时也要引人大量 国外 留学生来我国学习。

 目前 ,中国的出国留学生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超过国外来华 留学生。据统计 ,2010至 2014 年间 ,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分别为 284 700人 、339 700人、399 600人 、413 900人和 459 800人 J。其中 ,2014 年较 2013年增加 了45 900人 ,约增长 11%。从 1978年至今 ,累计 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 351.84万人。近 十年来 ,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翻了两番 ,出国留学的人群 日益壮大,并且保持 了一定 的增长速率 ]。近年来 ,国 外 留学生也越来越多。据教育部网站消息 ,2014年共有来 自203个 国家和地区的 377 054名外国留学人员 , 在我国 31个省 、自治 区、直辖市 的 775所高 等学校 、科研 院所和其 他教学机 构 中学 习,比 2013年增 加 了 20 555人 ,增长 比例为 5.77%(以上数据均不含港 、澳 、台地区)。但相 比之下 ,出国留学的人数显然 比外国来 学习的人数多 ,增速也比后者快。可见 ,单靠 以中国公 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 目,并不能完全解 决 中国高校双向交流的问题 。

 [收稿日期]2016—06—06 [作者简介]杨云母(1956一),女,教授,博士,从事经济学研究。

 ·105 ·

  开展 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 目的,是通过出让部分教育市场 ,引入 国外或境外的教育资源 ,发展中国的教育 事业。当初步实现既定目标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我们的教育资源优势,输出 我们的产品。当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措施是,大力吸纳外国留学生与鼓励本国学生出国 留学并举 。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 ,发达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欧盟主要依靠的是完善奖学金制度和扩 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两个方面;美国则靠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系统和名目繁多的奖学金项目,始终保持世界上吸 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的地位⋯。中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 尚不高 的情况下 ,要想 吸引更多的国外或 境外留学生 ,只有构建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构建我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几点建议 2.1 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管理体制 与发达 国家的高等院校相比,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仍然较传统 、封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 先 ,我们的专业设置过细 ,国际化程度不高。例如 ,自20世纪 50年代起 的相当长一段 时间内,中国高等财经 教育专业设置明显带有计划经济 、部门办学的特点 ,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 ,有什么样的经济职能部 门就有什 么样的学院或学科专业。专业设置过细,有可能在与其他国家相互认证学历、学位等方面存在对接上的障碍。

 其次 ,我们的教学管理没有与国际上完全接轨。虽然高校 已经实施 了学分制 ,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学分 制,学生 自主选课受到限制 。我们 尚没有很好地理顺高校 国际交流与正常教学体系的关 系,往往是中外合作 办学与常规教学分由两个机构管理。一般情况下 ,有 中外合作办学项 目的学校 ,就设立 国际交流学院这类的 机构专门管理其教学工作;没有中外合作项 目的学校,留学生工作通常是由国际交流处负责,而国际交流学院 或国际交流处与教务处在业务上虽有联系 ,但不是同一个部门 ,在协调方面往往会 出现一些 问题 。

 在 目前我国行政主导的本科专业设置制度尚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 ,改变专业设置过细问题的办法应 是减少行政干预,鼓励高校各专业通过不 同的课程设置 ,形成具有 自身特色的专业方向。在教学管理上 ,实现 与国际接轨的学分制度 ,不仅是扩大高校国际交流的需要 ,更是实现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 内容。由于国外 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途径多样化 ,高校 的国际交流处与教务处要协调一致 ,划分清楚各 自管辖 的范围和责任 ,有 问题不能互相推诿 ,更不应出现管理方面的漏洞。

 随着 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国内外学生教学管理应该逐步统一。外 国留学生来 自世界各地 ,他们 的中英文水平各异 ,接受教育类别不同,如何管理外国留学人员 ,是搞好国际交流的重要一环,也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为此 ,有招收留学生条件的高校 ,要逐渐完善招生计划 ,例如 ,每年招收多少 留学生? 计划从哪些国家招收?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培养?这些都要写入教学计划中,以使留学生工作步人常态,减 少盲 目性 。

 2.2 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教育的对外开放,其 目的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学习西方的办学经验,发展我 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环是人才培养模式 的国际化 ,即在授课形式 、手段上 要逐渐与国际接轨,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及应用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目前 ,国外高校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包括讲授制 (以教师讲解 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础理论 课程多采取这种方式 ,但课后通常会安排助课班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讨论式(由教师 引导 ,学生通常采取 课堂讨论 、个人或小组演示 、辩论等不 同方式 自主学习)、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 ,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综合 技能训练)、实践教学 (利用模拟实验 、独立项 目分析 、校企合作等形式 ,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 的理解和感性认 识)。此外,在高校教学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

 在专业课中实施全英文教学,是吸引国外留学生的重要措施。其一,培养一批英文水平较高的本校专业 教师 ,同时聘请部分外籍教师 ,充实师资力量。有条件的院系,可以设置独立 的全英文教研室;其二 ,具备较为 完善的英文课程体系。在系统地开设全英文专业课 的同时,还要开设 门类较为齐全 的基础英语 和专业英语 课 ;其三 ,创造 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应配备语音实验室等英文教学设施 ,为 了配合课堂教学 ,定期举办英语 .106 ·

 节、英语角等课外活动。此外,还可通过邀请外国友人座谈、与国外大学签订互派协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 习能力。

 课程设置改革是实现教学模式与世界接轨的重要 内容 。一些 国外大学在教学 内容的设置上通常具有较 强的 自主性和针对性。例如,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 ,同时更重视开设实 务性 的课程 ,如全球市场中的营销技术 、职业和商机搜 寻技巧课程等。由于学科历史 、地域条件等方面的差 异 ,各国大学在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上都会有 自己的特色 ,学生在 同一专业上有很大 的选择空间。例如 ,在欧 盟不断东扩的背景下,为了解决语言障碍的问题,有的东欧高校开设国际商务管理硕士项目,全部英语授课, 以培养将来与欧盟特别是中东欧国家进行经贸交往 的专业人才。相 比之下 ,有些中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 ,专 业理论性课程 比例偏大,实务性课程偏少 ,必 修课偏多 ,选修课过少 ,使得学生所 学知识往往 比较宏观,比较 笼统 。

 因此 ,在课程设置上 ,要注重课程之间的相关性 、逻辑衔接性和难度递进性 ,减少重复 ,彻底改变“因人设 课”的现象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要适 当减少理论性课程的 比重 ,加强应用性课 程在人才培养 中的作用 ;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减少一些必修课,增加实践性较强的选修 课 ,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20世纪 90年代 以来 ,随着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 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推进 ,国际经贸领域出现了一些新 的发展趋势 ,服务 贸易和技术贸易在 国际贸易总 额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网络贸易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迅猛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 易和中间产品贸易发展势头强劲 ,跨国投资、跨 国融资 、跨 国生产的规模 已远远超过以往国际贸易的规模 。这 些新知识、新变化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大部分是以概念介绍为主,因此有必要开设大量的、经过细化的选修课来 满足 国内外学生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因此 ,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适时更新课程内容 ,改变课程过于求同的 现状 ,倡导求异思维 ,突出个性化培养 ,为国内外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 ,要摒弃“必须使用统编教 材”的传统观念,鼓励特色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使不同院校编写和使用的教材更具 自身的学术特点、体例特点 和地域特点。

 2.3 塑造能胜任国际化教学任务 的师资队伍 首先 ,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学 习。选派教师出国深造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外语语言能力 ,了解国际上 相关专业的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更重要的是 ,让教师掌握全英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让管理人员走 出去 , 目的是让他们了解 国外高校的教学管理情况 ,以便为留学生提供国际上通行的教学管理服务 ,更好地解决教 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中外合作项 目的学校选派教学管理人员到合作方访问,便于双方直接协调教学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探索联合办学 的有效途径。

 其次 ,着力培养全英文教学教师。拥有一支全英文教学 的师资队伍 ,是高校 国际化办学 的前提条件。为 此 ,应制定全英文教学教师培养计划 ,从抓好选派教师的英文水平和教学技能人手 ,提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和 全英文课堂教学的能力 ,提高其准确掌握全英文教学 大纲 、正确处理原版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 。组织 这些教师集中讨论 ,要求全英文课题组教师定期汇报备课情况 、教学心得 、教学难点 ,在全英文教学教师中形 成互动,通过讨论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最后 ,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既具备较高 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既 掌握教育规律 ,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又要精通专业技能 ,有较强的实 践能力 ,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吴坚.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213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2015.

 [3]中国教育在线网.2015年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5.

 ·l07 ·

篇三: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

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

 交流是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鱼有了水能够自由生活�大雁有了天空就能展翅飞翔�花有了泥土就能争芳夺艳�交流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像水、天空、泥土对于鱼、大雁、花朵···交流是国家之间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没有交流�国家之间的矛盾和误会无法调和化解�没有交流�国家之间的文化科技不能传播发扬�社会发展就会停步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因而就会造成战乱起义社会动荡。因此�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交流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懂得交流所以才不断的强大�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富裕···在汉朝时期�北方主要是匈奴�匈奴在与汉朝的和亲和战争交替过程中文化互相交融�更多的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汉文化的很多东西�随着汉朝的强大�汉武帝将匈奴主力彻底击败�一部分匈奴投降�另外一部分向西移动�由于它们是游牧民族�在游牧中也将一些传递

 到了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的一些文化慢慢传到了中原。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丝绸之路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而由于游牧民族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在关系紧张的时候游牧民族会攻击丝绸之路上来往的商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交流�不过总体来说�游牧民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还是起到一个媒介性质的桥接作用。还有在公元 105 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从此真正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广泛使用�两汉交际之时�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术随之传入那里�这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期�诸葛亮把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经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传入缅甸�诸葛亮因而受到缅甸人民的尊敬�缅甸境内 还建有供奉诸葛亮的武侯庙。这些都使得中国在国外人心中留下了好影响好口碑。唐初时期�玄奘西行也为中国文化交流添上了辉煌的一笔�玄奘的语言天分很高�在取经之前很可能已初习胡语�由于唐初在中原特别是长安城居住有许多来

 自西域的胡人�他可以向他们来学习语言。在西行途中�还可以借助来住于中原和西域的商人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玄奘通梵文�当时西域和印度都盛行佛教�不仅是出家的佛教徒�而且在俗家信徒中也有大量人知晓梵文。这样�也就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另外�由于唐太宗年间突厥主力被李靖等人击破�突厥等多个少数民族都向大唐称臣�由于大唐的强大�使得汉朝的丝绸之路更加繁荣�各游牧民族不仅仅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也参与其中�这让中国以及西方还有各个游牧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其实�当时的中国不仅和西方密切联系还和日本有往来�从 5 世纪开始�我国就开始和刚统一了的日本积极建立友好关系。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派来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的一次派来 650 人�最少的一次也有 120 人�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业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

 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比如大化改新�利用儒学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以中国的政治机构为蓝本建立官僚制度�确立了以儒学为基础的律令政治。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也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几经波折终抵日本�为他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文学方面的知识。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到 20 年�回国后写出了《马克·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也使得西方人更加了解这个富有深厚的文化精髓的中国。这也是一次打开西方人眼界的机会�吸引了更多文人志士那就中国�于是中国又成了世界的焦点。到了宋元明初�中国与国外的交流就更加频繁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文化大大发展�中国开始向外国输出大量的多种多样的瓷器。路线主要都是以航海为主�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世界�从而

 成为了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指南针在宋代已经普遍使用与航海交通�13 世纪指南针也传入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各国。指南针的外传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是郑和下西洋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成为可能�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上述所说的主要是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的科技文化对外国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外国的先进文化也在我国产生了作用。印度的天文学、数学、音乐、舞蹈、建筑艺术、制糖等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石窟艺术、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术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唐朝建立后 200 年间�和日本遣唐使同来的也有很多留学生�留学生中最著名的的就是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长期居留在中国�他与当时诗人王维、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唐朝政府在对外交流方面是非常积极的�政策也实行党开明的�当时阿拉伯人在中西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同时也把

 西域文化带到了中国。这些文化在中国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乐于接受。这样�西域文化在唐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工艺方面: 玻璃制造术应用到陶瓷制作上�制作除了会更精湛的唐三彩;而在丝织品上�泽秀出了许多西域的图案;在物产方面也不少�比如宝石香料等�最明显的代表就是敦煌莫高窟�它在绘画、雕刻方面融合了西域的风格特点;而在文艺上琵琶胡旋舞也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这些都说明了西域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传入对当时唐代社会的众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往来,大批穆斯林商人都聚集在中国东南沿海商埠及西北部分城市�过着集体的宗教生活�建立清真寺等�有不少人在中国娶妻生子置业任官永久定居。这样就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的西征�大批波斯、阿拉伯及中亚各族人离开已被踏平的家乡随着蒙古军队带着相同的信仰——伊斯兰教�走遍各地�后来定居下来建立家园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构成了中国回族

 的基础。其实西方文化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就是在清末,清末时封建统治盛极而衰的时期,礼崩乐坏,道德束缚逐渐瓦解,西方用大炮轰炸开中国的国门的同时也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传入,近代教育传入…随之而来的的新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关系到社会大变革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文化发展是国家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国家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国家的历史现实中�国家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必要的�这样一个国家的文化就会传播到世界�世界的文化经过各国不同的特色进行精加工形成国际文化体系�然后教育一代又一代陶冶一个又一个有识青年�最后就达到了世界和谐友好的目的。希望世界能够继

 续这样积极地交流下去�慢慢的交流慢慢的友好慢慢的文明慢慢的富裕···

篇四: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

51-环球市场 理论探讨 /浅谈高校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的意义樊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摘要:在高校对外交流开发的大趋势下,国际交换生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趋发展壮大。本文通过介绍国际交换生项目在高校国际化改革、学生综合培养、交换生受众面等方面的优点,阐述了国际交换生的意义。关键词:交换生;国际化;高等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据教育部统计,2017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 60 万人,同比增长11.7%,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而来华留学人数则达到 48.9 万人,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 10%,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大发展为培养人力资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途径,师生互换、学分互认、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学术会议等也快速蓬勃发展。其中交换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的讨论,推动国际交换生的发展。一、交换生概况交换生主要是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学校在签订协议的前提下,经过一定选拔程序,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主要包括了在高校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类型的在校生。通常交换时间为一至四个学期,可分为语言类交换生和专业类交换生,主要是为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思维模式的学生,提升国际竞争力。二、国际交换生项目的意义( 一 ) 有助于推进高校教育国际化改革交换生项目作为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校间合作交流协议,促进了高校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改革。一是交换生项目迫使外事工作不再是礼节性的接待工作,而是需要整合整个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务、教学、外事、学院等部门通力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吸收国外优秀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二是针对课程和学制学分上的差异,为提高交换期间课程的衔接性,需要激活僵化的课程设置,合理调整课程科目。三是把教师的培养放到国际参照体系中去衡量,通过教师交流互访,加强双方对课程的认识理解,既能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又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外事技能。四是根据文、理、工科等不同情况,灵活改进考核办法,增大课程论文、实践成果等方式代替期末考试的实践。( 二 ) 有助于学生丰富经历、培养国际思维模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国际交换生项目为学生创造了走出国门,到国外高校短期学习的机会,首先通过亲身接触国外大学环境,体验不同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学生本专业,转变思维模式,吸收国外教育的优势因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交际能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得到一次升华,视野更加开阔,对世界多元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有利于规划好自身的发展。( 三 ) 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知名度我国高校在知名度和竞争力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除了实力等方面的原因,宣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国际高校间交流合作是宣传自身的一个重要阵地,通过利用好交换生项目时间短,人数多,交流密集的特点,在双方交换学生深入当地生活、学习环境的前提下,传播文化、传递信息,可以很好的展示我国高校和学生的水平,展示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巨大成就。( 四 ) 有助于扩大国际交流学习人数,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根据《2017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5.7%。从这个数据可以发现,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增长,一方面引起高校教育资源紧张,可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方面由于申请机会和费用等原因,我国在校生大部分没有机会出国接受教育。而国际交换生是按照国际高校间协议进行的,由于课程设置、学分互认、管理方式等都进行了严格的约定,在确保了交换生的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费用相对较低。同时由于相当部分的交换生是互免学费或者国家减免学费的,降低了出国留学的门槛,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使的普通阶层的学生也可以竞争出国交流学习的资格,使得国际交换生受众面更大。此外,由于交换生的课程是互认基础下设置,不影响学生回国后继续学习和学制,对学业影响较小,使得更多学生接受并积极踊跃报名参加国际交换生项目,从而扩大了参加国家交流学生的人数。三、国际交换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 合理引导学生选择交换生项目学校通常根据自身的学科水平和办学定位与外方高校建立相匹配的合作交流关系,其中不可能都是世界名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交换生项目理解,不要以世界名校为衡量标准,而是主动选择一些贴近实际、内容丰富的交流项目。( 二 ) 尽量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虽然国家、学校都对交换生高度重视,减免了大部分学费等,但是学生海外交流的费用除了旅费、生活费还有很多隐性费用。例如非英语语种国家的语言培训费用,笔者就南京市场上德语、法语等培训机构价格调研发现,综合性院校的公益性培训价格约为商业培训价格的十分之一,差距可达到几万元。高校应尽可能立足自身资源,减轻学生经济压力,促进学生踊跃报名交流项目。( 三 ) 继续理顺交换生管理机制国际交换生涉及到外事、教务、学院等多个部门管理,一方面要在内部明确责任主体和分工范围,确保信息通畅,有效管理;一方面做好交换生在境外学习期间管理、评价考核、关心关怀工作。( 四 ) 提升高校自身师资水平交换来我国高校的境外学生多数中文基础薄弱,无法适应中文教学,而目前国内高校大部分的专业课是无法达到英文授课水平,仅能在基础课、文化课满足英文教学,严重影响了来华交换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我国高校还需完善自身课程教学水平,吸引外国交换生,扩大交流项目影响。总之,在目前世界多元化体系的背景下,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是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应充分提高自身能力,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推动交换生项目长足发展。万方数据

篇五: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

14 Chln8

 Ed u ca t1 o n

 ln no vstI on

 H e rald

 谈高校开展国际交换生项 目的意义 以广西艺术学院与印度尼西亚Maranatha Christian大学交换生项目合作为例 NO . 05 科 教 论 坛 陈 若 茜 (广西艺术学院20 1

 3年本科应届毕业生 广西南宁 530022 ) 摘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 与印度尼 西~. Maranatha Chri stian 大学交换生项 目合作 为例 , 介 绍交换 生项 目实施的 目的 , 阚述 高校 开展 国际 交换 生 项 目的 意 义 。

 关键词 :

 高校 国际 交换生 项 目

 中图分类号 :

 G6 4 7 文献标识码 :

 A 要: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Sl 际化背景下, 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国际交换生项 目 越来越多地 出 现在国内外各所高校。

 文章编号:

 1 673—979 5(2014) 02(b)- - 0112- - 01

 近些年来 ,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 日益与国

 际接轨 , 高等教育国际化程 度在逐步提高 ,

 国 际 高 校 间 的 交 流 与 合 作 日益 密 切 , 交 换 生项 目就是其 中一种重要的合作培养方式 ⋯。

 广 西 艺 术学 院 与 印 度 尼西 亚 M aranath a C h ristian大 学也 建 立 了合作 交 换生 项 目,

 本 人 于 201 3年2 月 被 选 派 参 加 此 项 目为 期 半年 的交换生学 习, 印尼是东南亚地 区的 主要 国家 , 印尼是世界第 四人 口大国, 其中

 华 人 755万 人 , 列世 界 之 首【 2】

 。

 随 着 中 国和 印 尼两 国文化教 育合作 交流的进 一步发展 ,

 文化教育是中 国和印尼两国关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 让更多 的中国人有机 会和渠道领 略 印 尼 文 化 的魅 力 , 增 进 国家 间的 了 解 、 文 化沟通和学术交流, 从 了解 中产生交流, 从 交流 中加深友谊, 推动两 国教育的发展。

 因

 此 实 施 交 换 生 项 目对 项 目参 与 的 高 校 及交 换 生 本 人 都 有 重 大 意 义 。

 1 交换生项 目的概 况 广 西 艺 术 学 院 与 印 度 尼 西 亚 M aranatha C hristian 大学 于201

 2年 建立 了 交换生项 目合作 , 交换 生是指根据 校际签 订的 交换 协议 而互 派到 双 方学 校学 习的 学生 , 学 习期限 为一个 学 期 , 自主选择 相 关 专 业 课 程 , 交 换 期 满 后 按 时 归 校 。

 M aranath a Ch ristian大学 创 建于 1955年 9 月 l 1 日。

 其 教 学体 系 与 英 国教 学系 统类 似 , 现拥有工程学院(土 木工程系) 、 心理学 学院 、 外国语学院 (英 语 系) 、 经 济学院 、 工 业 工 程 系 、 信 息 技 术 系 、 美 术 系 、 室 内设 计 系 、 视 觉 传 达 设 计 系 、 信 息 系 统 系 、 中文 系 及 计 算 机 工程 系 。

 在 发 展 本 科 教学 的 同 时 , M c U 也 非常重视研 究生阶段 的教学 ,

 并 开设 了管 理学 、 计算 机工 程 、 心理学 及 MB A 等研究生课程。

 本人是一名艺术设计 专 业学生 , 到 印尼 该大学 后选择 了和 自己 相 关的专业学 习上课 , 感受到外 国不 同学 习氛围的教学 方式 , 以及 印尼独特 的艺术 设 计文化和 风土人情 , 使 自已得 以开 阔眼 界 的 同 时 , 在 国 外 大 学 学 到 的 知 识对 回 国 后 的学 习、 工作将会 有很大 的帮助 。

 2 交换生项 目实施 的 目的 交换 项 目的实施主 要是根据校际项 目

 合作协议, 在保 留本 国大学学籍的前提下 ,

 不是为 了必须取得学位 , 而是以在这个国家 的大学里进 行学 习、 体验 不同文化 , 在一个 学期内接受教育获得学分或接受研究指导,

 以提高对这个 国度文化的 了解, 开拓人生视 野 , 培养交换生 的世界观为宗旨的项 目。

 3 开展国际交换 生项 目的意义 国内越来越 多的高校逐步加强 了与国 外 院 校 的 合 作 与 交 流 关 系 , 促进 了 国 际 高 校合作交流 , 拓宽高校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

 让 高 校 交 换 生 充 分 了 解 外 国文 化 , 学 习更 多元的知识 以及异 国他 乡的风俗文 化 , 引 导学生 建立 国际化 的新理念 , 对我 国高校 输 出国际交换生 具有重要的意义 。

 3 . 1 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促进国际院校 的 合 作 与 交流 国际交换生项 目合作是推动 教育 国际 化 的 重 要 一 环 , 是 高 校 间合 作 交 流 框 架 下 的重要组成部 分 , 通过交换生项 目, 提供海 外学 习交流机 会 , 培养具有国际意 识、 国际 视野 、 国际竞争能力人才 的重要方式 , 加快 我 国高等教育 国际化进程 , 从而 提高 高校 的 国 际 化 水 平 。

 同 时 也 推 动 我院 与 东 南 亚 艺 术院校的项 目合作 与交流 , 有助于 中国 和 印 尼 两 国 师 生 之 间 的 多 方 面 学 习 , 为 师 生 提供 国际交 流和学 习的平台 , 促进 学校 合作与交流 。

 3 . 2 增进了解提高学校 国际竞争力 通 过 交 换 生 项 目 的 开 展 , 无 论 是 学 校 派 出 国 去 交换 的 学生 还是 接 收 到 国 外 的 交 换生 , 在 有限的时 间内让交换生更 多地 了

 解中印尼两 国文化 , 在印尼学习期 间, 学校 安排 了一些社会 实践的 内容 , 如 参观名胜 古迹 , 举办文化 讲座 , 学 生联谊等 , 通过这 些 交 流 与 学 习 , 使 师 生 在 相 对 较 短 的 时 间 内 加 深 了对 两 国 文 化 的 互 相 了解 。

 让 越 来 越 多的 国外高校 了解 自已, 提高 了 自已的 国际知名度 , 不 仅能够 吸引更多的学生来 学校 学习 , 还能 吸 引更 多的国外 高校 与之 交流 与合作 , 提高 自己的国际竞争 力[41 。

 3 . 3 拓宽交换生的国际视野 国内高校 将学生送到相 同研究 方向的 学 院进行共 同学 习 、 探讨 、 研究 , 了解 了印 度尼 西亚 建筑 艺术 在 东南亚 国家 的影 响 力,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比如在Maranatha Christian大学的设计学院学习期间, 对印尼 建筑艺 术认识有进 一步的提高 , 印度尼西 亚作 为一 个世 界 上穆 斯林 人 口最 多 的 国 家 , 他的建筑风格 拥有极 强的精神 信仰象 征 , 位于印度尼西 亚爪哇 中南部特 区 的城 市 日惹 , 是爪哇文化的发源地 , 其标 志建筑 于公元800年建成的婆罗浮屠举世闻名。

 还 有万隆地处西爪哇 , 爪哇人建筑风格的主要 以包含庭院与家庙的竹制结构房屋为主 , 与 中国云南 吊脚楼的建筑理念大相径庭 , 房屋 顶部 多数则为宽顶多角。

 通过国际化的研究 学习和 比较分析 , 深刻感悟到积累了许多宝 贵经历 , 拓宽国际视野 , 更是体现了学校对 大学生教育政策的灵活性。

 给学生提供 了一 个 放 眼 世 界 、 了 解 世 界的 平 台 。

 3 . 4 提高交换生的综合素质 交换 生能 深入体验 文 化交 流的乐 趣 ,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 多宗教 的国家 ,

 汇聚 了各种文化元素。

 通过 与不同文化 、 不 同信仰 、 不同 民族 、 教育背 景不 同 的人交 流 , 能够从 中学到很 多我 在 国内无法学到 的东西 。

 大家的和谐相处 , 共同铸成 了 自由

 开放 , 民主平等的精神。

 通过参加交换生项 目, 深 入感受印尼的社会和生活 , 让你真正 的站在 国际的舞 台上 , 更 多地 了解 当地 文 化 , 融入到当地 的生活氛 围中 。

 在各方面的 能 力都 得到 了磨 练 , 锻 炼了 自己的语言 能 力, 提高了 自身的理论素养 , 在专业上接受 不 同的 教育方式 和教育方法 , 接触 到 自己

 学校没 有开设 的新课程 。

 更 全面的 掌握 专 业知识 , 拓宽知识面, 提升 了 自身的能 力与 综 合 素 质 。

 4 结语 总之 , 高校开展 国际交换 生项 目, 与国 外著名大学 联系建立合 作关 系, 将 进一步 推进国 际交流与合作 , 是高等教 育 国际化 的一项 重要措施 , 对于交换生而言 , 有了学 校的支持 与协助 , 交换生 在国外 的食住行 更加便利 , 安全也会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因

 此 交换 生 项 目的 开展 也 可 吸 引 更 多 的 国外 学生到 国内学校学 习 , 国 内学 生也有更 多 的机会 到国外学 习锻炼 , 通过 实施交换生 项 目为培养 国际化的高层次拔尖人才构建 良好 的 平 台 。

 参考文献 [1】高玉蓉 , 季晓培. 开展交换生项 目 促进 高等教育国际化[J ] . 内蒙 古师范大学学 报 , 20l 1( 1) :

 8- 10 .

 【 2】温北 炎 . 印尼华人教 育的过去 、 现状和 前景 【 J 】

 . 暨南 学报 :

 哲学社 会科 学版 ,

 200 1, 23(4) :

 73— 77.

 [3】

 秦洁 , 钟芳 , 蔡建英 . 高校开展交换生项 目的实践与探讨[J ]. 科技创新导报 , 20 1

 1

 (32) :

 194- 195.

 [4] 徐娟娟. 建立健全交换生管理制度推动 交换生项 目的发展 [J ] . 中 国电力教育 ,

 2Ol l (29):

 23- 24 , 33 .

 作者简介 :

 陈若茜(1 99 l一 ) , 女 , 广西南宁人 , 广西艺术学院201 3年本科应届毕业生 , 主要研究方向 :

 视 觉传达 、 装潢设计 。

 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篇六: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

iddot; 18 ·高等教育2012.10课外阅读一、交流——从过去到现在交流,作为在人类社会还没有发明这一词语时就已经存在的活动,至今已被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着不同的演绎。交流也意味着信息的传递,人们最开始用火、难懂的图画和象形文字传递着彼此间的讯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的人们大概已经很难想象在没有发达的通讯设备和信息高速路的过去,人类是怎样生存在那样一个闭塞的世界,如果穿越回过去,一定会让大多数人对生活无从下手。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从古至今,从原始到文明,从过去到现在,亘古不变的真理是交流使人进步。不管是西域的马可波罗还是东方的郑和;无论是环球旅行的麦哲伦还是找到新大陆的哥伦布;上世纪冷战的坚冰从形成到打破;孔子学院遍布世界,ABCD随处捕捉……人类渴望与世界连接的愿望,在彼此的交流中到了满足,无论是从中掌握到了时代的信息使自己进步,还是丰满了自己的精神,将自己的信仰传播,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无可否认的是相互沟通的结果。二、交流的舞台在摒弃了飞鸽传书和快马送信等的原始方式后,人们为自己创建了先进的数字交流平台,哪怕是万水千山还是千里之外,只要通过一块屏幕,就能毫不费力地解决交流中的距离障碍。当然除了依靠科技,人们同时也能依靠Lingua Franca——英语,解决言语上沟通障碍。为此,世界各地非英语母语国家都在加紧各自国际交流水平,尤其是对英语国际交流的水平。所以高等教育中也在不断开展相关课程的训练,希望训练有素的青年栋梁能顺应时代潮流,用自己练就的技能创造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之余,同时也将积淀千年的文化在世人面前舞出完美的弧线。三、从文化视角看交流1.国际文化交流人类用其独有的生存方式,创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间,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那么文化的产物也同样以其多彩的面貌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还是小到人们的衣吃住行用、商务、娱乐等等各种活动,都是被深深打着文化的烙印。那么我们在试图与他人或他国人沟通和交往的过程中,也都有文化渗透其中,只是不同文化间的表现形式与侧重有所不同,这也使得人们的“国际交流面面观”变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不管是放眼国际,还是从自身出发,不同文化间的触碰和交融,总是能让人们感受着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例如不同民族功夫之间力量的比拼,中国功夫繁复的招式,西方的拳击震撼的冲击,大师们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艺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武术文化带向了全世界;回望中国传统文化,从细工慢活的剪纸雕刻到古老的纺纱术,从民间的吹拉弹唱到古城的流水、古道的砖瓦……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最古老文明,并且承载着沉积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大国,令世界各地的人们流连忘返,他们也将这古老文明背后的故事带到更远的他乡,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老文明的神奇与美丽。同样,不管在世界上的什么角落,在哪个国度,无论是古老文明是先进科技,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中,地域文化才能得以传播和继承,人类文明才能得以发展。2.时代下的反思时代的发展方向不仅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同样也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当今的国际交流是否被发展过快的时代洪流冲的快没了形状?人们在交流中所关注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浮躁?为什么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速度开始让人感到鞭长莫及?《舌尖上的中国》问世后仿佛醍醐灌顶般的提醒人们,我们是否该回到交流的起点——让优秀的东西传承下去。跟随着摄像机,我们没有看到美食家,更没有名厨,有的只是一个个普通人对家乡之味的烹调和眷恋,这种细腻、厚重又令人迷恋的味道,令人动容,人们仿佛这时才感受到回归、感受到自然。这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人平复浮躁的心,回归真实,回归到家。“舌尖”所代表的恰恰是中国人对饮食精益究竟的态度以及从挑选食材到烹出味道那一丝不苟的品位,而创造这般味道的人,正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民间大师和生活的艺术家,为古老的华夏文明之墙增砖添瓦。粗糙的大手,镜头前真真切切的喜怒哀乐,我们看到的是民间那最平凡人和他们最不平凡的事。国际交流中,我们往往缺少的就是那份真实的关注。四、从自己做起,创造良性的交流环境1.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关注无论交流平台是怎样,不管沟通工具多先进,如果不能实现对世界的关注,埋头在自己的世界,失去自我表达的机会,就不可能真正的融入交流中。给与世的同等的关注,给与他人同等的关怀,才能敞开心扉,毕竟交流不是一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多一份付出也会多一份回报。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参与,思想多样性的同时也激发了周围人的参与感和存在感。也许时下的人们就是太缺乏存在感,才将自己藏匿起来,变得被动和压抑,同时也越来越胆小,错过于他人沟通的机会。2.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思考沉淀浮躁用知识武装自己,加固基础,这样在面对快速发展的时代时我们才能将根扎稳,区分“精华”和“糟粕”。交流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除了不断的自我积累,善于思考则能使我们浮躁之气才会慢慢沉淀,在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明辨是非,使自己吸收养分,不断进步。3.高质量的交流,倾听是关键除了将自己的热情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带给他人正面的力量,另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去倾听对方。静下心来倾听周围的声音,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并且也做到了在交流中最基本的尊重,这也是实现良好沟通的基础。能够倾听并去认真思考的人,已经实现了交流的一半。五、结语交流就如天平,需要在平等、良好的循环中不断地寻找突破,得到进步,实现与他人心灵的沟通与世界的自由交流。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充当着国际交流中的新角色的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为良好的国际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浅谈国际交流的重要意义樊 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摘 要] 本文首先从交流一词出发,探讨了国际交流的意义和从古至今人们交流方式的变化。其次结合时代现象,通过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再一次探究了国际交流的意义以及其重要性。本文最后从个人出发,就如何创造良好交流环境做了总结。[关键词] 国际交流

 交流的意义

 交流方式

 文化交流

 交流环境

 浅谈国际交流的重要意义浅谈国际交流的重要意义作者:樊迪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刊名:课外阅读(中旬)英文刊名:KEWAI YUEDU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樊迪 浅谈国际交流的重要意义[期刊论文]-课外阅读(中旬) 2012(10)2012(10)

推荐访问:国际交流目的和意义 目的 国际交流 意义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