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9篇

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9篇

时间:2022-09-19 08:3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9篇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医疗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成为研究热点□近十年来,尽管医院环境污染对于引发医院相关感染(HAIs)的因果关系仍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9篇,供大家参考。

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9篇

篇一: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成为研究热点 □ 近十年来,尽管医院环境污染对于引发医院相关感染(HAIs)的因果关系仍存在争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HAIs暴发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存在相关性,病原体可以在环境表面长时间存活。改善环境清洁质量,可以减少HAIs的发生,甚至终止院内感染的暴发。

 环境表面=患者皮肤 • HCWs应高度重视,手触摸污染的环境表面所带来的危害与接触阳性患者皮肤的污染程度,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研究结果几乎都是一致的。

 • 各级医疗机构应该像手卫生那样,关注医院内部的环境卫生。

 医院保洁不同于宾馆保洁 ● 宾馆保洁 ◆ 清除尘埃与杂物、床与环境表面清洁整齐,质量审核以目测为主。

 ● 医院保洁,宾馆保洁PLUS ◆ 环境表面广泛的、频繁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应采用医院级的消毒剂; ◆ 按SOP要求开展清洁与消毒; ◆ 清洁质量定期监测,采用微生物技术、荧光标记技术、ATP等;结果反馈; ◆ 上岗培训:医院感染基础、消毒技术、个人防护技术等,接受继续教育。

 卫生行业标准 •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 4管理要求 • 5清洁与消毒原则 • 6日常清洁与消毒 • 7强化清洁与消毒 • 8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 附录A:医疗机构环境清洁 •

  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 • 附录B: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 附录C: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1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 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 术语和定义 •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 术语和定义 •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

  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

  、监护仪、呼吸机、微泵

  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 术语和定义 • 3.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

  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

  泵、床帘、门把手、

  计算机等。

 3 术语和定义 •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3 术语和定义 •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3 术语和定义 • 3.8 A 0 值

 A 0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A 0 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 3.9 隔断防护

 barrier containment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3 术语和定义 • 3.10 人员卫生处理

 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 3.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环境感染风险划分的依据 • 根据是否有患者居住,是否有患者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的存在,对环境感染存在潜在感染危险程度进行感染风险区域的划分; • 该区域的划分可以在院感人员的指导或协助下完成;为医疗机构内部制定不同的清洁与消毒策略提供依据。

 环境感染风险划分的级别 • 3.12 低度风险区域

 low-risk area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 3.13 中度风险区域

 medium-risk area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 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4 管理要求 • 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T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 4.2

 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指定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 4.3 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 4.4 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 4.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审核方法见附录A。

 • 4.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 b)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 c)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5 清洁与消毒原则 • 5.1 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 5.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T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 5.3 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 5.4 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367执行。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 5.5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 5.6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 5.7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手卫生应执行WS/T 313的要求。

 • 5.8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箔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 5.9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 5.10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 5.11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 5.12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 5.13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 5.14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6 日常清洁与消毒 • 6.1 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

 • 6.2 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风险等级 环境清洁等级分类 方式 频率(次/d)

 标准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湿式卫生 1~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 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10 CF"U/cm"),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符合GB 15982要求 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中、低水平消毒 ≥2 注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注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WS/T 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 6.3 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

 • 6.4 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 6.5 常用环境表面消毒方法见附录C。

 • 6.6 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7 强化清洁与消毒 • 7.1 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 7.2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的具体措施,具体参照WS/T 311执行。

 • 7.3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方法见附录C。

 • 7.4 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T 367执行。

 • 7.5 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8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 8.1 医疗机构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

 • 8.2 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

 • 8.3 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 8.3.1 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WS/T 367的要求。

 • 8.3.2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热力消毒要求A0值达到600,相当于80℃作用10min,90℃作用1min,或93℃持续时间30s。

 • 8.4 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行考核时,可参照GB 15982执行。

 附录A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 • A.1.1

 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 A.1.2 化学法 • A.1.2.1 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

 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

  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

  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

  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

  清洁工作质量。

 • A.1.2.2

 荧光粉迹法

  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

  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

  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

  扩散的处数,考核

  环境清洁工作“清

  洁单元”的依从性。

 • A.1.2.3

 ATP法

  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记录监测表

  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

 • A.1.3 微生物法 • A.1.3.1 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

 • A.1.3.2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相关规定。

 • A.2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

 表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风险分类 清洁卫生管理等级 审核标准 目测法 化学检查法 微生物检查法 荧光标记法 荧光粉迹 ATP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整洁卫生、无尘、无碎屑、无异味等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整洁卫生、无污垢、无污迹、无异味等 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痕迹 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粉扩散 质量抽查使用,合格标准按产品说明书规定 细菌菌落总数≤10cfu /c㎡,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

篇二: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器械清洗流程要点介绍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感控事业部耗材研发中心

 隋本健

 一 一.

 清洗流程

 回

 收

 分

 类

 预处理

 机

 洗

 手

 洗

  消

 毒

 润滑保养

 干

 燥

 防水、透气、舒适,耐水洗,可消毒 防水、透气、穿脱方便、能消毒、硬质鞋面、鞋底防滑

 防水防雾,对面部保护安全可靠,镜框式设计,易清洗消毒

 。

 NO.1 做好个人防护!!

 安全

 舒适 二 . 规范要求及操作要点

 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

 1. 器械术后回收

 1 1. .1 1 规范要求:

 将可复用器械与一次性物品分开; 重复用物品封闭送至CSSD集中处理; 特殊污染的物品应单独特殊处理;

 1.2 操作要点:

 ①术后建议简单冲洗,并密封下送CSSD; ②如不具备冲洗条件,建议及时密封下送CSSD; ③也可使用专用保湿剂进行保湿处理,并密封下送CSSD 盐水对于器械的腐蚀

 碘伏(1:300)浸泡17小时

 泡沫保湿剂保湿操作

 2. 分类

 2.1 规范要求:

 ①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

 ②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2.2 要点

 按照器械包型号进行分类(国内主要分类方式)

 优点:便于清洗完毕后的打包工作。

 缺点:由于包内器械的结构不同,精密度不同,污染程度不同,因此清洗效果也就不尽相同。

 按照器械结构特点及材质进行分类:

 优点:根据器械的结构复杂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清洗效果。

 缺点:器械全部分散,清洗后的打包工作较为复杂

 3 清洗之预浸泡

 国内大多数医院都有该步骤,在CSSD中用于机洗前的预处理以及对于干涸污垢的润湿处理 。国外也非常重视预浸泡操作。

 正确的预浸泡能够 有效降低清洗难度

 要点:

 ①如果器械表面血污干涸,建议使用多酶清洗剂进行预浸泡(10-15min)以后,再将器械进行机器或者手工清洗。

 ②如果器械表面血污湿润,建议进行简单冲洗以后再进行机械清洗。

 ③选用具有去污效果的清洁剂(如多酶清洗剂、碱性清洗剂等),该清洁剂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利于器械表面污染物负载的降低。

 勿用含氯消毒剂预浸泡

 4

  清洗

 4.1 手工清洗

 4.1.1 规范要求: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

 工作流程:

 • 冲洗:将器械、器具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 • 洗涤:冲洗后,应用酶清洁剂或其他清洁剂浸泡(10-15分钟)再刷洗、擦洗 • 漂洗:洗涤后,再用流动水冲洗或刷洗 • 终末漂洗:应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冲洗 注:终末漂洗为非必要步骤 (引自WS310.2-2009之附录B,B.1 手工清洗。)

 4.1.2 要点:

 ①重视特殊器械及器械特殊部位的清洗质量;如管腔内壁,关节,咬齿,缝隙部位。

 ②选用合适的清洗工具。软质毛刷、管腔刷。

 ③保证彻底的漂洗,软水漂洗是必须的。

 钢丝球

 去污粉

 劣质刷子

 专业的清洗需要专业的工具

 4.2 机器清洗

 4.2.1 规范要求

 喷淋清洗和超声波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① 被清洗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充分接触水流;器械轴节应充分打开;可拆卸的零部件应拆开;管腔类器械应使用专用清洗架 ②精密器械和锐利器械应固定放置。

 ③冲洗、洗涤、漂洗时应使用软水,终末漂洗、消毒时应使用软化水。预洗阶段水温应≤45℃。

 4.2.2 要点

 ①关节型器械,关节部位完全打开,能够拆分的器械尽量拆分;

  巧妙的人工干预,能够保证清洗水流轻松进出!

 

 ②器械装载量适中,避免器械紧密叠压,便于清洗、漂洗、润滑和干燥的顺利进行;

 没有正确的器械装载就没有良好的清洗效果!

 ③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器械互相碰撞; (锋利、精密器械建议使用固定支架进行固定)

 器械一旦破损,无法修复!

 硅胶垫是不错的选择!

 ④超声波清洗时间5分钟为宜,不能超过10分钟;避免长时间的超声操作造成器械损伤。

  超声波

 空化效应

 大量泡沫

 泡沫破裂

 强冲击力

  ⑤管腔器械在超声清洗时需保证管腔内部充满清洗剂;

 另应使用合适的管腔刷进行内腔刷洗。

 管腔内部的刷洗尤为重要!

 管腔器械超声前必须注满工作液

 ⑥超声清洗时需将所有器械浸入到液面以下; ⑦使用低泡澄清的清洗剂。保证清洗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泡沫对于清洗喷射臂转速的影响,降低泡沫对于喷射水流压力的影响。

 ⑧针对不同类型器械的结构特点选用合适的清洗方法和清洗工具;手工清洗与机器清洗互相结合,互为补充,既能够提高清洗效率又能保证清洗效果。

 5

 除锈!!

 5 5. .1 1

 锈迹的危害:

 会对器械造成损坏,影响器械的寿命; 锈渍是细菌的温床,影响消毒灭菌效果,造成消毒灭菌失败。

 5 5. .2 2

 除锈流程

 ①按1:5的比例将除锈剂用软水稀释。

 ②将清洗完毕有锈迹的器械放入稀释液中浸泡10分钟,如器械上的锈比较严重,应酌情延长浸泡时间。避免过多的刷洗损坏不锈钢器械。

 ③将除完锈的器械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

 ④除锈剂稀释液最多使用不超过一周。

 ⑤除锈为非必要步骤,如器械无锈迹严禁进行此步骤。

 5.3 要点

 ①除锈要有针对性,有锈除锈; ②根据锈迹的多少选择合适的除锈方式; ③除锈后必须将器械漂洗干净; ④除锈后的器械必须进行良好的润滑保养; ⑤切勿选用物理除锈的方法。

  除锈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保证每次清洗的有效性,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器械生锈!

 6 消毒(针对手工消毒)

 6.1 消毒目的:

 降低器械表面生物负载值,保证灭菌成功; 降低包装人员感染风险。

 6.2 湿热消毒的温度与时间

 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物品消毒时间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A0值≥3000。

  消毒温度 70℃

 75℃

 80℃

 90℃

 消毒时间 ≥100min

 ≥30min

 ≥10min

 ≥1min

 6.3 要点

 ①对于耐湿、耐热的物品尽量选用湿热消毒;手工清洗的器械也必须消毒,煮沸消毒为主。

 ②对于不耐湿热的物品建议选用75%的酒精消毒,常规器械也可使用该方法。不应选用强氧化性物质,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进行浸泡消毒。

  氧化性物质产生的点蚀

 7 润滑

 7.1 润滑目的

 ①保证关节型器械的灵活性; ②在器械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氧化腐蚀;

 润滑效果与器械寿命息息相关!

 

 7.2 要点

 ①器械清洗后一定要做好润滑保养,针对器械关节、轴节部位进行保养。保养前一定要将器械的关节全部打开,便于润滑剂的顺利进入;管腔器械内部也要进行保养。

 管腔器械润滑保养

  ②选用合适的润滑剂;选用正确的使用比例; ③斑点问题分析:

 白斑:

 润滑用水水质存在问题;

 器械干燥不彻底; 器械装载不合理;

 清洗后漂洗不彻底; 油斑:

 润滑剂注入量过高; 矿物油型润滑剂的硬伤。

 油 油

 斑 白 白

 斑

 解决办法:

 1、水溶性基础油为主, 从根源上避免斑点的形成。

 2、针对碗盘类器械,斑点量为0。

 3、合理的配比,满足装载的要求 全水溶性润滑剂能从根本上解决油斑的问题

 避免斑点的产生

 8 干燥

 规范要求

 ①宜选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 ②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③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的物品可使用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④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高压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⑤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法进行处理。

 您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 1 新器械表面矿物油处理方法

 永远洗不干净的新碗盘!

 新器械灭菌后出现黄色斑点!

 三 . 非常规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都是白油惹的祸!

 手术器械生产商会在器械表面涂一层矿物油作为润滑剂和防锈剂; 医院通常只做常规的清洗甚至不做清洗直接使用; 纯矿物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清洗难度极大;

 正确、彻底的除油能保证器械清洁度,同时保证后续灭菌的有效性!

 不溶性矿物油的危害

 除油方案

 除油剂与水1:5比例稀释;50℃浸泡30分钟;

 2 器械表面“黄斑”处理方法

 该弯盘由乐陵市人民医院 李乐青护士长 友情提供!

 广泛存在却束手无策的黄斑!

 

 哪里来的

 黄斑??

 除黄斑方案

 黄斑清洗剂与水1:1比例稀释;50℃浸泡40分钟。

 可重复使用约30天,1L黄斑清洗剂约处理100个左右碗盘。

 四 . 结

 论

 要取得良好的清洗效果就必须注重流程的细节及要点。

  合理的回收方法;

  正确、充分的预处理;

  有针对性的清洗方式;

  正确的机洗装载方式;

  低泡、高效的清洗剂;

  合适的润滑剂、除锈剂;

  到位的润滑保养。

 五 . 答疑解惑

 ①酸性?碱性?中性?加酶?不加酶 ? ? ?

 选哪个呢?

 ☆酸性清洁剂以酸为主,用于去除无机矿物离子或铁锈; ☆碱性清洁剂或碱性含酶清洁剂去除脂类的效果很好,对于蛋白质类型的污垢也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但大多数只能用于清洗不锈钢器械,不能用清洗软金属,如铝及铝合金物品; ☆中性含酶清洁剂针对所有材质的手术器械,由于添加了生物酶因此对于各种污垢均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但价格较高 。

 ②

 手工清洗是否可以使用高泡的多酶清洗剂?

 解答:不建议在手工清洗时使用泡沫多的清洗剂。首先,清洗时泡沫过多会阻碍操作人员的视线,稍有不慎会导致手部割伤或戳伤,造成感染风险;其次,泡沫在破裂时会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夹带的清洁剂会危害操作人员的呼吸系统;最后,泡沫过多,提高了漂洗的难度,容易造成清洗剂残留。

 ③

 手工清洗时,配制后的多酶清洗剂能够使用多长时间?

 解答:稀释后多酶清洗剂的使用时间应根据所处理的器械量以及器械表面的污染程度来确定,一般能够连续使用3-4小时,最长不能超过8小时;内镜清洗时,所配制的多酶清洗剂必须一洗一换。

 ④

 清洗温度对于清洗效果有何影响? 解答:对于多酶清洗剂来说,温度在40-55℃时生物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在这个温度条件下最能够发挥多酶清洗剂的效果;而由于手术器械沾染的污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在50℃左右会发生变性,提高了清洗难度,因此清洗温度需控制在50℃以下。

 ⑤手工润滑时,配制完毕的润滑剂能够使用多长时间?

 解答:根据所处理器械的量来决定,判断的标准是观察保养后器械的润滑度。如果润滑度差表明应更换润滑剂。但配制后使用最多不能超过一周。

 ⑥

 器械润滑后应如何干燥?

 解答:如选用常规润滑防锈剂,建议使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70℃-90℃。不建议使用纺织物擦干,因为润滑后的器械表面油膜分布相对均匀,如果使用纺织物擦干则会导致器械表面油膜薄厚不一,甚至某些部位无油膜,影响润滑、防锈的效果;速干型润滑防锈剂使用后无须设备干燥,静置60秒后打包灭菌。

 ⑦ 润滑操作是否可以使用擦拭的方式?

 回复:不建议使用擦拭的方式进行润滑。首先,关节型器械以及结构复杂器械使用擦拭的方式达不到润滑效果;其次,擦拭所用的纱布或棉布容易脱落棉屑,存在术后感染的风险;最后,擦拭润滑的方式不能保证油膜均匀度,从而不能保证润滑防锈的效果。

 ⑧ 除锈剂应在清洗流程的哪一步使用?

 解答:在器械分类时,如果发现有生锈的情况,应将生锈的器械挑出,将有机物污垢清洗干净后进行除锈处理;另外,在检查打包时如果发现器械生锈,也应该将器械挑出进行单独处理。(最佳时期)

 ⑨ 器械除锈以后是否再也不会生锈?

 解答:器械生锈说明表面已经出现损伤,除锈只能将损伤部位的锈迹去除,而不能将伤口掩盖。除锈后用润滑剂保养是为了防止灭菌以及无菌储藏期内的再生锈,而器械使用后损伤部位依然会与污垢接触,依然有生锈的可能性。因此,除锈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保证日常的彻底清洗,才是避免器械生锈的最佳途径。

 ⑩ 清洗类产品是否需要卫生批件?

 回复:医用清洁剂暂时没有监管单位和相关标准,不属于医疗器械。针对该问题,我公司特别咨询了卫生部相关部门,卫生部给予了明确的书面答复。

 国食药监械[2003]95号

 :手术器械洗涤剂:用于手术器械的去污洗涤,无消毒灭菌功能,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篇三: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刘彩霞

  将标准融入每一步操作!

 ------ 加强器械清洗质量管理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主讲:刘彩霞

 主要内容 加强器械清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常规器械的清洗流程 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流程

 加强器械清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 加强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有利于促进全体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 加强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任何残留在器械上的污物都会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妨碍灭菌系统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其作用而妨碍微生物与灭菌气体的有效接触,无论是物理或化学的消毒灭菌方法均可能导致失败。因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而清洗是清洁的前提条件。任何人不应因有消毒灭菌而忽视清洗环节,清洗程度至少应达到①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负荷;②去除有机、无机污染物;③灭菌时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

 常规器械的清洗 • 清洗的原则 • 常规器械的分类 • 常规器械的特征 • 常规器械的清洗流程 • 步骤详解 – 平面类 – 关节齿槽类 – 窥器类 • 注意事项

 清洗的原则 • 清洗的目的 – 彻底的清洗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基本要求 – 去除器械表面有机或者无机污染物,降低生物危害 • 清洗方法的要求:效率与经济性 – 在达到清洗目的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性 • 提高工作效率:

 –正确的清洗流程 –必要的清洗工具 • 经济性:

 –选择合适的清洗工具 –选择安全有效的清洗产品 – 关键是高水平的清洗理念作指导

 器械的分类 常规器械

 • 平面类:盆、盘、碗、拉钩等 •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子等 • 窥类类:自动拉钩等

 平面类:盆盘碗 • 1、预处理:

 – 预浸泡,使用碱性清洁剂或多酶溶液浸泡 • 2、初洗:

 – 使用流动水冲洗 • 3、精洗:

 – 全自动清洗机精洗(后述)

 – 手工精洗:

 • 使用多酶溶液浸泡 • 使用软布或泡棉,水面下擦洗

 平面类:盆盘碗 • 4、 无机物清洗 – 防止水质问题造成器械损伤 – 浸泡水垢去除剂 • 5、 润滑:

 – 手工清洗无需润滑 – 机器清洗应使用漂洁上光剂加速干燥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

 • 1、预处理 – 确认分类时已将器械用串子串好,关节齿槽全部打开,放入清洗网篮 – 预浸泡:多酶或预泡剂 • 确认清洁液与污染物充分接触 – 保湿剂:泡沫型或气泡型 • 将保湿剂喷到器械表面,直到都完全覆盖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

 • 2、初洗:使用多酶清洗液将器械进行初步浸泡清洗 – 将装有器械的网篮完全浸入多酶清洗液中 – 使用软布、泡棉或有柄长软毛宽刷,大面积的擦洗器械除去大块污染物 – 刷洗后提起网篮,使用流动水,将器械冲洗干净后进入下一程序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

 • 3、精洗(手工)

 – 1、将装有器械的网篮再次完全浸入多酶清洗液中 – 2、用刷子刷洗关节齿槽部位 • 常规器卸主要刷洗关节部位,尽量使用将 关节内部清洗干净。

 • 齿槽部位:

 顺着齿纹方向,纵向刷洗

 钳子类应使用超声加多酶 • 将器械关节齿槽全部打开,尽量贴近水面放置 – 3、提起网篮,使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关节齿槽要重点冲洗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

 • 3、精洗(机器精洗)

 – 将装有器械的网篮直接放入清洗机 – 进入清洗消毒机精洗 • 预洗:常温水漂洗5分钟左右。

 • 加酶清洗:30-40度 度水温加入多酶,冲洗10分钟左右 • 漂洗:水温继续升高,漂洗2分钟左右 • 热漂:

 – 水温高达90-93 度, – 加润滑剂或快干剂热漂约15分钟 • 烘干:30分钟左右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

 • 4、无机物清洗 – 常规处理(防止因水质问题造成水垢沉淀)

 • 水质未达国家医院用水标准,为防止水垢沉淀,应配置适当浓度的水垢去除剂 • 使用专用长方形带盖容器配置水垢去除剂 • 将装有器械的网篮完全浸入清洁剂中,浸泡5分钟 • 无需刷洗 • 取出网篮,进入漂洗程序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

 • 4、 无机物清洗 – 针对性处理:对目测可见的无机污染做针对性处理 • 锈渍、锈斑、锈点 – 有锈的器械必须单独处理, – 使用专用的医用除锈剂,不可使用研磨剂(粉状)

 – 根据锈的程度判断浸泡时间,锈渍较多适当延长时间 – 配合使用热水除锈,可缩短时间 – 不可使用硬质毛刷或钢刷 • 操作流程 – 使用专用长方形带盖(塑料或不锈钢)容器配置除锈剂 – 浸泡5-10分钟后,使用软毛刷轻刷两三下 – 若仍有锈渍存在,继续浸泡,重复操作直到锈渍去除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

 • 4、 无机物清洗 – 针对性处理:对目测可见的无机污染做针对性处理 • 水垢、不锈钢光泽灰暗 – 视水垢的严重程度,适当增加水垢去除剂浓度 – 水垢属于结晶沉淀物,以浸泡处理为主 – 至少浸泡10 分钟,若仍有水垢,延长浸泡时间直到去除 • 碘渍 – 使用专用除碘剂喷在碘渍表面 – 充分接触碘渍10 分钟左右 – 若仍有碘渍,重复操作直到去除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

 • 5、 漂洗 – 依国家标准规定漂洗应使用纯化水 – 有纯化水供应,直接使用莲蓬头流动方式冲洗 – 关节齿槽部位要加大漂洗力度,避免残留 – 没有的供应的,应该准备纯化水暂存系统 • 水桶,水泵,储水槽,管道,莲蓬头 • 定期对各部分进行监测,清洁,消毒

 关节齿槽类:(刀、剪、钳、镊)

 • 6、 润滑:必须使用符合药典要求的水溶性润滑防锈剂 – 将装有器械的网篮全部浸没到润滑剂中30 秒 – 器械润滑后,提起网篮直接干燥,无需漂洗 – 润滑剂使用应注意:

 • 使用纯化水配制 • 定期监测,做细菌培养,确定使用期限 • 润滑剂本身具有抑菌成分,使用后应加盖,以延长使用寿命

  窥器类 清洗的流程与方法同关节齿槽相似,但应注意:

 • 在清洗前应确认窥器已经拆卸到最小单位 • 小配件(螺丝)

 – 应用小器械网篮装好 – 刷洗要顺着螺纹 – 螺丝不是不锈钢材质,不可除锈、除垢 – 如有损坏立即更换

 注意事项 一、预处理步骤不可忽视

 • 防止有机污染物干涸 • 减少污染对器械的伤害 • 器械预处理后可:

 – 缩短清洗时间 – 提高清洗质量 – 降低有机物对器械的腐蚀 – 血迹残留对器械的损害  血液在器械的轴关节、咬合齿等部位残留沉积会对器械产生腐蚀,形成难以祛除的污点,严重时可在器械再次使用时因受力而发生断裂,还会影响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长期清洁不彻底器械可形成生物膜造成爆发感染,因此手术后器械的彻底清洗尤为重要。使用低泡多酶清洗剂先浸泡再清洗,较理想地解决了污染器械去除残留物质的难题,可有效清洗器械关节处积存的污垢和锈斑,使器械表面亮度增加,器械锈蚀减少,轴关节灵活度增加。

 注意事项 • 器械关节与齿槽全部张开,并保持直立,保证清洗效果 。

  可拆卸器械单位最小化。(如,窥阴器螺丝)

 水面下刷洗

 防止飞溅

 气溶胶的危险

 对视觉的影响

 注意事项 • 器械包打散清洗,关节器械与刀镊等分开清洗。

 • 手术包要保证整体性。

 • 管道类特殊清洗。

 • 平面类器械单独处理。

 分类与摆放一气呵成 锐利器械使用防刺穿盛器 精密与小配件使用小网篮 单层摆放清洗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 二、工具的选择

  符合要求的刷子,软毛刷不损伤器械能更好的贴合器械内壁。

 注意事项 三、

 清洗人员注意:

 •

 必须接种HBV 疫苗 •

 标准预防:

 •

  手套、防水口罩和眼

 •

  罩(或面罩),防水 •

  衣服(或衣服+ 防水围 •

 裙)

 •

 注意尖锐物:厚橡胶 •

  手套 •

 注意飞沫和气溶胶 •

 手消毒:脱手套后

 腹腔镜器械手工清洗流程

 一、初步清洗 二、酶浸 三、水枪冲洗 四、润滑 五、干燥 六、储存

 预处理、初步清洗 • 将器械拆开,尽量拆到最小化,用流动水冲掉上面的血迹、残留组织等。

 • 对于结构复杂的精密器械,在清洗是要做到拆卸清洗,并且需要拆到零配件的可拆卸的单位最小化。

 • 拆卸下来的零配件要小心保管,防止遗失

 • 注意:小的部件放于小碗中以防丢失。

 酶浸 • 初步处理后的器械放于多酶洗液中浸泡30分钟。

 • 注意:器械要完全浸泡于水中。多酶洗液浓度配比准确。

 精洗 • 管腔器械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再用软毛刷仔细刷洗管腔内壁及外部,确保没有有机物的残留。

 • 要在水下刷洗。

 润滑

 • 精洗后的器械放于水溶性润滑剂中浸泡。

 干燥 • 捞出润滑后的器械用高压气枪吹干。

 • 要在盖布下吹干,防止气溶胶的形成。

 存放 • 整齐地挂于器械橱内,器械分类放置。

 • 勿叠压,碰撞。

 

 光學視管

 

 內部結構

 • 导光束 外殼: 不銹鋼

 柱狀透鏡

 藍寶石玻璃藍寶石玻璃

 窥镜的正确把持

 正确?

篇四: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512 — 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urface in healthcare 2016-12-27 发布 ICS 11.020 C 05 2017-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WS/T 512—2016 1

  —1— 刖 " 根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

 本标准按照 GB/T 1.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 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煤炭总医院、浙江大学医 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宣武医 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医院、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评价办公室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晓平、武迎宏、陆群、胡必杰、巩玉秀、任淑华、钟秀玲、林蓉、李卫光、“” 、 索瑶 、 王力红、胡国庆、徐虹、林春桥、刘亚涛、谷继荣、高晓东、王惠琴、孙建生、胡斌春、蔡虻、邵文博、 王巧燕 。

 WS/T 512—2016 1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 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 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

 3 .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

 3 .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 )

 、洁具车等 。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 、 床边桌 、 监护仪 、 呼吸 机 、 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

 3 .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 算机等 。

 3 .6 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 、 血液 、 排泄物 、 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

 WS/T 512—2016 2

  毒处理 。

 3.7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 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 、 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

 3.8 A 0

 值 A 0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 Z 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 10K 时,温度相当于 80°C 的时间 (秒 )。A 。

 值 600 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

 3.9 隔断防护 barrier containment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 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

 3 .10 人员卫生处理 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

 3 .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

 3 .12 低度风险区域 low-risk area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 。

 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

 3 .13 中度风险区域 medium-risk area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 。

 如普通 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

 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 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

 4.2 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 。

 医疗机构指定 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

 4.3 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 与仪器等进

 WS/T 512—2016 3

  行清洁与消毒 。

 4.4 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 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 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

 4.5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 质量的持续改进 。

 审核方法见附录 A 。

 4.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 :

 a )

 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

 b )

 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 作业指导书 。

 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

 c )

 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 。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 知识与基本技能 。

 5 清洁与消毒原则 5.1 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

 5.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 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

 5.3 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

 5.4 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 WS/T 367 执行 。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

 5.5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

 5.6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 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

 5.7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

 工作 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手卫生应执行 WS/T 313 的要求 。

 5.8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 薄膜、铝箔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

 5.9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

 5.10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

 5.11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 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

 5.12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

 5.13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 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

 5.14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

 6 日常清洁与消毒

 WS/T 512—2016 4

  6.1 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 。

 6.2 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 1 。

 表 1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风险等级 环境清洁 等级分类 方式 频率 / (次 /d)

 标准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湿式卫生 1 〜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 、 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 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 do CFU/cm 2 , 或自然菌减少 1 个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 辅助清洁 K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 符合 GB 15982 要求 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 施中、低水平消毒

 注 1 : 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

 注 2 :

 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

 注 3 :

 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 WS/T 367 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

  6.3 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 。

 6.4 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根据污 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

 6.5 常用环境表面消毒方法见附录 C 。

 6.6 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

 7 强化清洁与消毒 7.1 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

 a )

 发生感染暴发时 , 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 b )

 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 , 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产超广谱 |3 -内酰胺酶 (ESBLs )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CRE)

 等耐药菌 。

 7.2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 、 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 WS/T 311 执行 。

 7.3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 方法见附录 C 。

 7.4 对感染肮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 WS/T 367 执行 。

 7.5 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

 8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8.1 医疗机构宜;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 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 。

 8.2 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 。

 WS/T 512—2016 5

  8.3 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

 8.3.1 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 WS/T 367 的要求 。

 8.3.2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 。

 热力消毒要求 A o 值达到 600 及以上,相当于 80 °C 持续时间 10 min,90 °C 持续时间 1 min, 或 93 °C 持续时间 30 s 。

 8.4 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行考核时,可参照 GB 15982 执行 。

 WS/T 512—2016 6

  附录

 A ( ( 规范性附录 )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 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 A.1.1 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 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

 A.1.2 化学法 A.1.2.1 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 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 洁工作质量 。

 A.1.2.2 荧光粉迹法 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 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 单元”的依从性 。

 A.1.2.3 ATP 法 法 按照 ATP 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 。

 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 (RLU ), 考核环境表面清 洁工作质量 。

 A.1.3 微生物法 A.1.3.1 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 GB 15982 0

 A.1.3.2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 , 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 GB 15982 的相关规定 。

 A.2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 A.1 。

 WS/T 512—2016 1

  表 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风险等级 清洁卫生 管理等级 审核标准 目测法 化学法 微生物法 荧光标记法 荧光粉迹法 ATP/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整洁卫生 、 无 尘 、无碎屑 、 无 异味等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整洁卫生、无污 垢 、 无污迹 、 无 异味等 质量抽查使 用 ,无荧光 痕迹 质量抽查使 用,无荧光粉 扩散 质量抽查使 用,合格标准 ;产品说明 书规定 细菌菌落总数 < 10 CFU/cm 2

 , 或自然菌减少 1个 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整洁卫生、无污 垢 、 无污迹 、 无 异味等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荧 光痕迹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荧 光粉扩散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合格 标准;产品 说明书规定 参考 GB 15982,按 不同环境类别 评判

 WS/T 512—2016 8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环境清...

篇五: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医疗装备 2018 年 2 月第 31 卷第 3 期 Medical Equipment, February. 2018,Vol. 31, No.3在消毒供应室中,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贮存等是必要的工作措施。医疗器械清洗效果不仅影响患者的安危,同时还是确保医疗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以往采用的传统清洗方式、管理控制,已经无法达到现代社会的需求质量。研究显示,若医疗器械没有经过彻底清洗,那么蒸汽灭菌的合格率仅为95%,而残留血阳性率则高达35.9%。由此可说明传统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1] 。近年来,随着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器械清洗设备的引进,已变得更为全自动化,加之相关研究人员对医疗器械清洗设备的不断创新与探讨,使得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器械清洗方法能够得以不断创新[2] 。故本研究则对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的方法、策略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医疗器械,分为两组选取相同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其中每组包括有手术剪60个、镊子120个、血管钳120个、吸引管8个、持针器45个。对照组采取传统手工清洗方法,且工作人员未经过相关的标准培训;观察组机械清洗和仪器类型运用人工清洗,同时加强清洁难点管理,学习、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1.2 方法1.2.1 预处理清洗前预处理是医疗器械清洗中必要的过程,无论是选择何种方式开展工作,在分类器械,容器的选择必须要根据器械的形状张开、拆卸轴节,若手术器械是感染患者用过的,消毒人员则需要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而后使用多酶清洗剂进行浸泡。而手术器械若经特殊感染患者使用过后,在进行预处理时,应该要将其放置在特殊标识的容器内进行浸泡,必须要确保浸泡时间与含氯消毒剂浓度处于规范标准中。而后,运用清水清洗后,于酶清洗剂中进行浸泡,时间为2~5 min,最后将器械上的血迹、污迹采用清水冲刷干净。先清洗后消毒则是标准预防的主要原则。而对于不带管腔、轴节的器械,例如药碗、弯盘等,在清洗中选用的清洁布质地必须柔软,或者运用海绵进行擦洗;若是一些有轴节的医疗器械,例如止血钳、持针器、剪刀、卵圆针等,则应该进行刷洗,采用软毛刷开展工作。不同种类的医疗切斜所采用的工具、方法虽然都不一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先清洗后消毒能够将清洗效果有效确保。1.2.2 清洗方法适宜人工清洗、机器清洗、超声波加酶清洗是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所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人工清洗作为医疗器械清洗的最基础手段,属于传统医疗器械清洗;而机械清洗是随着时代变化发展而产生的,是该方法的自动化阶段;目前,医疗器械清洗中最为先进的方法则是超声波加酶清洗。在实际清洗过程中,这3种方法的创新并非是破坏式的,其发展主要是呈直线式发展,同时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1.2.3 清洗设施专用器械清洗水槽、篮筐、超声波清洗器、喷淋清洗机、高压水枪、烘干装置、针头洗涤器、软性海绵等均是国内外清洗消毒间中必要的设施设备。1.2.4 加强培训必须要给予器械清洗工作人员相关内容培训,并且还要制定定期考核,加深工人员之间的交流、帮助,从而让其具备有责任心、工作热情,使清洗器械的质量有效提高。1.3 质量检测目测方法和隐血试验方法。采用卫生部所指定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清洗技术规范》进行判定,对清洗后物品选用肉眼或者通过放大镜进行检测,无任何残留污渍、物质则为达标,出现紫色则为隐血阳性,无紫色出现则为隐血阴性。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检测曾小娟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江西赣州 341000)

 〔摘 要〕目的 探析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晰与质量检测的相关方法、策略。方法 平均划分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选取两组工作人员开展器械消毒工作,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器械清洗根据以往的标准开展工作,选用手工清洗;观察组采用我国颁布的相关标准作为器械清洗的工作依据,根据器械实际情况的难易、复杂程度,选用器械清洗,加强清洗难点管理。比较两组清洗后器械清洗的质量效果。结果 经过检测后,对照组器械清洗的不合格率高于观察组(22.38% vs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的操作流程,以及规范清洗方法,可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提升器械质量检测合格率。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8)03-0067-02收稿日期:2017-09-04·科学管理·万方数据

 68医疗装备 2018 年 2 月第 31 卷第 3 期 Medical Equipment, February. 2018,Vol. 31, No.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医疗技术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病历无纸化成了现今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新趋势。电子病历与传统纸质病历相比,无须手写、打印,查阅方式方便快捷,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临床医师能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治疗和医患沟通上。病历无纸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但是无纸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同样会影响医疗质量的提升。1 存在的问题1.1 纸质病历仍然处于运行状态在无纸化的初始阶段,医院并没有完全采用电子病历,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共同运行。医师先将病历信息记录在医师工作系统中,然后打印出来,病案室接收整理的病历仍然是纸质病历,纸质病历依然是现阶段医疗文书的重要呈现形式。整理这些纸质病历后,发现医师未签名、缺页、缺项、错项、前后纸张排列顺序错误的情况,负责接收病历的工作人员电话通知相关医师整改病历,医师到达病案室修改病历,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程序。这种烦琐的模式使医院每年耗费不少的经费,据报道,传统病历的打印需要耗费的材料包括打印机、定影组件、纸张,通过计算得知需要花费成本为508 500/ 年[1]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 年版)》第二十九条规定,住院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在这30年间,病历保存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在保存过程中要防潮、防虫害,防强光照射、防火、防霉变、防盗,病案库房要保持适宜病历无纸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柯翠黄石中心医院普爱院区数据病案中心 (湖北黄石 435000)

 〔摘 要〕通过总结病案室在无纸化过渡时期病历运行情况,分析现阶段病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医院顺利过渡到无纸化时代。

 〔关键词〕无纸化;过渡;病历;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2376(2018)03-0068-02收稿日期:2017-11-04·科学管理·1.4 观察指标[3]观察两组医疗器械经检测后的合格数量情况,并进行记录。1.5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 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经检测后,对照组器械清洗不合率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医疗器械经过检测后的不合格情况比较组别 器械数手术剪镊子血管镊血管钳吸引管持针器总不合格率(%)对照组 353 12 17 20 20 4 6 22.38观察组 353

  0

  0

  0

  0 0 0

 0.00 a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3 讨论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虽然对于传统的医疗器械而言,一次性的医疗器械使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之,但是,一次性医疗器械仍然无法完全替代,这一部分器械在清洁难度上相对较高,同时临床使用上要求极高,而且,医疗器械若不给予清洗、消毒,这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医院的声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产生交叉感染,给予清洗、消毒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措施[4] 。消毒供应室是生产和供应消毒灭菌物品的主要科室,控制医院感染则是该科室工作的核心。通过研究发现,手术器械上的以及手术室中游离悬浮的细菌,在手术过程中,会通过各种途径,在患者手术的创伤面、黏膜上附着,从而导致其在术后容易感染产生并发症,致使治疗效果下降,同时使患者创面伤口愈合受到影响,破坏预后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器械清洗不合率率高于观察组。综上所述,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操作流程,以及规范清洗方法,能够提升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而使清洗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参考文献][1] 吴海婷 .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质量监测探究 [J]. 医学信息,2015,28(31):229.[2] 姜楠 . 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室清洗的重要性探讨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4):125-126.[3] 林萍 . 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室清洗的重要性探讨 [J]. 医药前沿,2016,6(10):370-371.[4] 刘慧.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的应用价值探讨 [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5):299.[5] 李忆 .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研究及分析 [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288-289.万方数据

篇六: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处理原则 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中作用 60 分钟再按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2 应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3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规定。

 4 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5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 不同区域人员应按要求防护着装 6 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处理流程 七个环节回收---- 分类---- 清洗---- 检查与包装---- 灭菌---- 储存---- 发放 一 、 回收 1、器械、物品使用后科室及时用常水冲洗明显的污物避免干燥封闭暂存。

 2、供应中心室工作人员定时、按照规定的路线、使用专用封闭式回收车或箱回收至科内。

 3、回科后与清洗人员交接物品数量避免在科室清点、核对污染

 器械、物品减少交叉感染。

 4、每次回收后清洁消毒回收车或箱 干燥存放。

 5、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医疗废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室再转运处理。

 二 、 分类 1、 按个人防护要求着装与下收人员交接回收的物品数量。

 2、 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

 3、损伤性废物投入到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投入 xx 污物袋内。

 清洗 1、按个人防护要求着装不同类型的器械、物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

 2、耐热、耐湿的器械、物品宜采用机械清洗方法。

 3、精密、复杂的器械应先手工清洗、超声加酶洗再用机械清洗方法或手工精洗。

 4、清洗基本流程 预洗自来水—→ 清洗手工或机械+酶—→ 漂洗 1自来水—→ 漂洗 2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消毒—→ 润滑水溶性油—→ 干燥烘干或擦干 1预洗3-5min 用流水去除明显的污物若污物变干可多浸泡几分钟 2酶洗2-5 min 酶可快速分解有机物抑菌防锈自然降解无残留水温 20~40℃带关节的器械尽量打开。已凝固或污染严重

 处水面下刷洗。

 3漂洗先用自来水再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4消毒首选机械热力消毒或 75%乙醇、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5润滑30-60s 使用水溶性润滑油不能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油。

 6干燥依据材质选择适宜温度。金属类烘干70-90℃ 塑料类65-75℃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采用压力**或 95%乙醇进行干燥不宜采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凉干。

 四 、检查与包装 1、 清洗质量的检查目测或放大镜检查有无残留物质、血渍、水垢、锈斑不合格应重洗。

 2、 器械功能的检查检查器械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等 3、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4、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5、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6、 包装 1 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2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3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4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

 5 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

 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7、 包装要求 1重量器械包<7kg、敷料包重量<5kg 2体积<30cm*30cm*50cm

  3松紧适宜

 4金属器械、盆、碗间用吸水布纸相隔 8 包装方法 1 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

 2 硬质容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3 灭菌物品包装分为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 2 层包装材料分 2 次包装。密闭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

 9 封包要求 1 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2 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

 3 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

 装袋封口处≥2.5cm。

 4 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

 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

 5 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五 、灭菌 依据材质不同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 1、耐高温、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1液体、油脂、粉剂、膏剂忌用压力蒸汽灭菌。

 2所有拟灭菌物品需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3按要求进行灭菌器效能检测包括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B-D 试验 2、耐高温、不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选用干热灭菌。

 1油剂、粉剂的厚度<0.635cm

  凡士林纱布的厚度<1.3cm 2物品的体积<10cm*10cm*20cm 3、不耐高温、不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选用低温灭菌。

 4、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包括灭菌前准备、灭菌物品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步骤。

 1 灭菌前按以下要求进行准备 a)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

 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b)进行灭菌器的预热。

 c)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 B-D 试验。

 5、装载要求 1装载时使用专用灭菌篮筐不能堆放包与包间隔至少 2cm。

 2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敷料包放上层、金属包放下层。易产生水滴物品尽量放下层。

 4)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5)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

 6)装载量下排气、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最大装载量—分别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 80%、90%和 95%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最小装载量—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 10%和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6、灭菌操作 1 、应观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

 2灭菌过程的监测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相关

 规定。

 7、卸载要求1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取出后放置于原离空调或空气入口的地方冷却。

 2检查灭菌物品包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及时关闭启闭式容器筛孔。

 3检查化学指示胶带的色泽未达到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

 4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

  六、

 储存 1、无菌物品的储存条件 1清洁、干燥、温度在 20~25℃、相对湿度<60%。

 2物品必须存放在洁净的柜内或架上离地面 20~25cm、离墙面5~10cm、距天花板 50cm。

 2、 无菌物品的有效期

 1 棉布或硬质容器的有效期 10~14 天其它环境 7 天 。

 2 医用皱纹纸的有效期 3 个月。

 3 纸塑包装的有效期 6 个月。

 3、已灭菌与未灭菌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

 七、 发放 1、 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 发出的、过期的无菌物品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

 3、 发送至临床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车或容器采取密闭运送。运送工具保持清洁洁污分开。

  参考文献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篇七: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区控制与管理

 内 容索引• 法规要求• 概述• 设计• 建设• 验收检测• 使用与维护• 相关规程

 法规要求•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具备并维护产品生产所需场地、 生产设备、 监视和测量装置、 仓储场地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环境。

 生产环境应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第十条若工作环境条件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对工作环境条件要求的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或作业指导书, 以监视和控制工作环境条件。第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有整洁的工作环境。

 厂 区的地面、 路面、 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生产造成污染。

 行政区、 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 不得对生产区造成不良影响。

 厂 址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质等污染源的区域。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

 》第十二条生产企业应当确定产品生产中 避免污染、 在相应级别洁净室(区)

 内 进行生产的过程。

 空气洁净级别不同 的洁净室(区)

 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 洁净室(区)

 与室外大气压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 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相同 级别洁净室间的压差梯度要合理。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工作环境设置应以对产品质量不产生不利影响为原则。第十三条洁净室(区)

 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

 同 一洁净室(区)

 内 或相邻洁净室(区)

 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交叉污染。洁净室(区)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当与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 温度应当控制在18℃--28 ℃,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第十四条生产厂 房应当设置防尘、 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洁净室(区)

 的门、 窗及安全门应当密闭 。

 洁净室(区)

 的内 表面应当便于清洁, 能耐受清洗和消毒。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

 》第十五条洁净室(区)

 内 使用的压缩空气等工艺用气均应经过净化处理。

 与产品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 其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应当进行验证和控制, 以适应所生产产品的要求。第十六条生产企业应当制定洁净室(区)

 的卫生管理文件, 按照规定对洁净室(区)

 进行清洁、 清洗和消毒, 并作好记录。

 所用的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得对设备、 工艺装备、 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

 消毒剂品种应当定期更换, 防止产生耐菌株。第十七条生产企业应当对洁净室(区)

 的尘粒、 浮游菌或沉降菌、 换气次数或风速、 静压差、 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定期检(监)

 测, 并对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是否影响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检(监)

 测和验证,检(监)

 测结果应当记录存档。第十八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对人员 健康的要求, 并形成文件。

 应有人员健康档案。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 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 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

 》 第十九条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制定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 无菌工作服应能包盖全部头发、 胡须及脚部, 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第二十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对人员 的清洁要求, 并形成文件。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制定洁净室(区)

 工作人员 卫生守则。

 人员进入洁净室(区)

 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 并穿戴洁净工作服、 工作帽、 口罩、 工作鞋, 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 每隔一定时间应对手再进行一次消毒。第二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确定所需要的工艺用水。

 当生产过程中使用工艺用水时, 应当配备相应的制水设备, 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用量较大时通过管道输送至洁净区。

 工艺用水应当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第二十二条生产企业应当制定工艺用水管理文件, 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应当满足产品要求, 并定期清洗、 消毒。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对人员 服装的要求, 并形成文件。

 无菌植入

 概述• 概念洁净区是指空气中悬浮粒子受控的区域(房间)

 , 它的设计、 建造和使用应尽量减少区域(房间)

 内 诱入、 产生和滞留各种粒子(如悬浮粒子、 沉降粒子)

 , 室内 的其他有关参数如:

 微生物、 温度、 相对湿度、 压差等也按要求进行控制。

 概述• 等级划分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将洁净室(区)

 的空气洁净度划分为四个级别(见下表)

 :

 洁净度级别尘埃粒子最大允许数量/立方米微生物最大允许量≥0.5um≥5um浮游菌/立方米沉降菌/皿100级35000511万级350002000100310万级350000200005001030万级1050000060000----15

 概述• 污染源空气不会产生污染是污染体的携带者!尘埃中的微生物和水分子

 概述• 其他污染源打喷嚏谈话间发出的气体被污染的水分子到工作空间通过呼吸道释放被污染的水分子到工作空间通过呼吸道释放

 概述• 污染原理悬浮粒子或沉降粒子微生物污染体尘埃微粒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在空气中悬浮, 成为传播污染的媒介

 概述• 空气处理措施空气过滤控制全部进入室内 空气的洁净度空气过滤气流全部排放提高空气静压差防止交叉污染综合净化措施设置局部更高级别

 概述• 气流方向净化区回风道送风管道净化区送风管道回风道净化区送风管道回风道(a)

 上送下回(b)

 上送下侧回(c)

 上送上回净化区送风管道(d)

 侧送同侧下回回风管道净化区送风管道(e)

 侧送对侧下回回风管道净化区送风管道回风管道(f)

 侧送同侧上回

 概述• 层流散流层F

 F

 U净化区散流层FFU净化区a.垂直单向流b.水平单向流散流层FFUc.射流

 概述• 静压差含义:

 洁净区(含辅助区)

 与非洁净区间的静态气压差, 阻止外界污染物通过空气进入洁净区所采取的环境工艺控制措施。

 洁净区非洁净区洁净区辅助区10Pa5Pa5Pa不同级别

 设计• 地址选择原则大气中含尘量低大气中含菌量低周围无严重污染源远离铁路远离公路远离码头远离机场远离火电厂远离垃圾处理厂......实在不可避免时,尽量选择位于污染源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设计• 地址选择大气中含尘浓度对比表场所记重浓度(mg/m3)≥0.5um粉尘计数浓度/(个/m3)

 市中心0.1 ~0.35(1 5~35)

 ×1 07(8~20)

 ×1 07市郊0.05~0.3田野0.01 ~0.1(4~8)

 ×1 07

 设计• 布局生产车间布局◆工艺流程方向◆人流方向◆物流方向

 设计• 工艺流程工艺方向辅助间距离工艺路线最短的原则生产车间集中的原则避免葡萄串设计洁具间远离生产车间物料暂存间离生产车间最近

 设计• 人流方向降低交叉污染的原则明确更衣流程出入顺序规范单独的参观走廊

 设计• 物流方向七项原则能够合理、 直接、 连续的流转将混乱的可能性减到最小活动距离最小有足够的防污染保护物料处理步骤最少有足够的积聚空间废弃物流向说明(设置通道)

 设计• 实际图例

 设计• 洁净级别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内 及需要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区内 进行后续加工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 的配件, 其(不清洗)

 零部件的加工、 末道清洗、 组装、 初包装和封口等生产区域的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1 0000级。(无菌要求)植入到人体组织、 与血液、 骨髓腔或非自 然腔道直接或间接接入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 的配件, 其(不清洗)

 零部件的加工、 末道清洗、 组装、初包装和封口等生产区域的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10 0000级。

 (无菌要求)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 的配件, 其(不清洗)

 零部件的加工、 末道清洗、 组装、 初包装和封口等生产区域的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30 0000级。

 (无菌要求)

 设计• 洁净级别与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触、 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装材料, 其生产环境洁净度级别的设置应遵循与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相同 的原则, 使初包装材料的质量满足所包装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 若初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器械接触, 应在不低于30 0000级洁净区内 生产。

 (无菌要求)对于有要求或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加工的无菌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材料)

 , 应在1 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

 内 进行生产。

 (共性要求)洁净工作服的清洗、 干燥和更衣室, 专用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洗与消毒的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可低于生产车间一个级别。

 无菌工作服的整理、 灭菌后的贮存应在1 0000级洁净室(区)

 内 。

 (共性要求)

 设计• 洁净级别与骨接触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 的配件, 其(不清洗)

 零部件的加工、 末道清洗、 组装、 初包装和封口等生产区域的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10 0000级。

 (植入要求)与组织和组织液接触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场的配件其(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 末道清洗、 组装、 初包装和封口等生产区域的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10 0000级。

 (植入要求)与血液接触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场的配件其(不清洗)

 零部件的加工、 末道清洗、 组装、 初包装和封口等生产区域的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1 0000级。

 (植入要求)

 设计• 洁净级别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 的配件其(不清洗)

 零部件的加工、 末道清洗、 组装、 初包装和封口等生产区域的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30 0000级。

 必要时对上述工序所要求的环境进行必要的验证、 确认。

 (植入要求)与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有直接接触、 不清洗即使用的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应采取措施, 使包装材料达到相应的洁净度和无菌要求, 并经过验证, 若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器械表面直接接触, 应在不低于30 0000级洁净(室)

 区内 生产。

 (植入要求)

 设计• 辅助区域防止交叉污染防止工作人员 穿工作服出入 防止参观人员 进入洁净生产区 避免维修间气体或油污进入生产区

 设计• 辅助区域换鞋间a.鞋架b.换鞋台更衣室a.一更b.二更气闸间(缓冲间)

 设计• 辅助区域洗衣间洁具间饮水间

 设计不锈钢清洗池不锈钢工作台

 建设• 材料及结构墙体材料以彩钢板为主。

 铝合金地槽固定; 彩钢板之间相互插接; 玻璃胶密封接缝。防止灰尘颗粒通过夹缝污染净化车间。地面材料以自 流平水泥和石英砂混合找平, 防止重物碾压变形; 优质PVC焊接为一体, 防止灰尘通过接缝污染净化车间。送、 回风管道为1.5-1.75mm厚镀锌铁板, 长方形管口, 角钢法兰连接结构。

 黑色橡塑海绵保温。

 建设• 空调系 统以人体结构为例:彩钢结构=皮肤空调系 统=心脏送风管道=动脉回风管道=静脉过 滤 器=肝脏辅助区域=四肢

 建设• 空调系 统空调系 统示意图新风、回风混合段初效过滤段表冷、加热段蒸汽加湿段风机送风段电加热段中效过滤段臭氧发生段净化风聚集送风段洁净室(区)新风口

 建设• 送风管道与高校过滤器

 • 回风口与回风管道建设

 验收基础建设 建筑• 厂 房选址• 设计布局• 生产场地• 辅助区域配备• 用水点• 用气点• 插座• 阴阳扣角

 验收系 统性检测(运行确认)◆控制系统功能及安全◆静态下:

 温度、 相对湿度、 压差◆气流方向◆开门、 闭门方向◆安全(出口、 通道)

 测试

 验收空调送风系 统(运行确认----性能验证)

 静态检测(只有验证取样人员 )◆室内 表面取样◆压差测试◆浮游菌、 沉降菌◆总粉尘颗粒◆风速、 换气次数◆人员 监测动态检测 (操作人员 、 和验证取样人员)◆室内 表面取样◆压差测试◆浮游菌、 沉降菌◆总粉尘颗粒◆风速、 换气次数◆人员 监测

 洁净区的使用与维护• 人员 要求• 工作服要求(洁净服)• 洁净室的清洁要求

 洁净区的使用与维护• 人是药品及无菌器械生产过程中最大的污染源• 由于人员 操作导致的污染率超过80%, 因此生产设备的自 动化程度越高, 对于药品或无菌器械的污染率就越低。• 打喷嚏、 咳嗽、 说话产生的粒子(个)

  • 人体污染数据人体表面存在的微生物:1.坐着不动散发的微粒有10万个/分钟;2.人体每年脱落的碎屑达3.5kg;3.普通活动能产生100万个粒子;4.走动能产生500万个粒子。惰性粒子带菌粒子一次喷嚏1 00 00003 9000一次咳嗽5000700大声说话/100字25040

 洁净区的使用与维护• 人员 工作接触引 起的相互交叉污染 • 大量运动产生的微粒扩散和传播 • 气流从高到低通过热对流产生的人体碎屑的传播和污染

 粒子通过洁净服散发出来的可能性:

 • 面料粗糙、 孔隙较大• 脖领、 袖口、 裤口• 破损处

 洁净区的使用与维护对人员 要求• 穿好洁净服, 将袖口、 脖领、 裤口扎紧• 带一次性头罩, 将头发全部包好• 戴一次性口罩, 将胡须部位包好• 特殊要求须戴护目 镜• 必要时戴乳胶无粉手套

  对洁净服要求• 采用合成聚酯纤维材质面料:

 单根纤维、 编织紧密、 能够有效的将微粒阻隔• 能够防止静电产生

 洁净区的使用与维护• 分体洁净服• 四连体洁净服

 洁净区的使用与维护正确洗手的步骤• 手心搓手心• 手心搓手背• 手指交叉• 手心搓拇指• 手心搓手腕动作要求• 不需要的人员 严 禁进入无菌区• 严 禁快速走动• 避免从层流区走过• 所有掉在地面上的物品均被污染, 即刻采取相应措施• 接触物品前必须对手消毒容易 忽略的动作• 触摸口罩• 揉着鼻子进入更衣室更衣• 揉着鼻子佩戴或更换口罩、 手套

 洁净区的使用与维护动作要求• 站立时手臂顺着身体下垂手臂严 禁前交叉或后交叉坐姿时手臂或下垂或手心朝上放在膝盖上严 禁将双手或双脚进行交叉谈话时必要时才讲话严 禁通过传递窗讲话必要时通过对讲机谈话● ● ...

篇八: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技术进展及管理讨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任伍爱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管理部门无菌物品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技术是预防疾病、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不断经历着变革。

 重复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集中处理• 病区、手术室、特殊诊室的窥镜。高危器械

 二、医疗器械的分类处理•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及原德国联邦药品及医疗器械研究所关于医疗器械再处理的建议• 非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仅接触完整皮肤与粘膜或病变皮肤接触进入皮肤或粘膜用于血、血制品无菌医疗用品。

 • 10个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3.1清洗 cleaning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3.1.1 冲洗 flushing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3.1.2 洗涤 washing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3.1.3 漂洗 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人工清洗方法、机械清洗方法1冲洗将被清洗器械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或刷洗。2洗涤初步去除污染物后可使用酶清洁剂浸泡器械再刷洗或擦洗。3漂洗流动水冲洗或刷洗。(4)终末漂洗:宜选用纯化水或蒸馏水冲洗。

 4种清洗方法• 手工清洗、机械清洗方法中的喷淋清洗、超声清洗、压力水气枪清洗。改变了以往采用单一的手工清洗方法。

 基础配置• 清洗池• 超声波清洗消毒器• 压力水枪、气枪机械化配置• 喷淋清洗消毒器• 多频超声喷淋清洗消毒器

 • 冲洗将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 洗涤冲洗后应用酶清洁剂或其它清洁剂浸泡后刷洗、擦洗。• 漂洗洗涤后再用流动水冲洗或刷洗。• 终末漂洗应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冲洗。

 • 冲洗于流动水下冲洗器械初步去除污染物。• 洗涤清洗器内注入洗涤用水并添加清洁剂。水温应≤45℃。应将器械放入篮筐中浸没在水面下腔内注满水。• 超声清洗时间宜3min5min可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宜超过10min。• 漂洗以使用机械清洗方法也可手工漂洗。• 终末漂洗应用软水或纯化水。

 1预清洗将被清洗的器械、器具和物品放置在清洗车内把清洗车搬运到清洗舱内关闭密封门自动进软水自动加热自动控制设定水温在35℃-45℃自动控制设定喷淋预清洗时间在1min-3min自动排污。2温水喷淋清洗自动进软水自动投0.5%酶清洁剂自动加热自动控制设定水温在35℃-45℃自动控制喷淋清洗时间10 min-20min自动回收9次或8小时自动排污。

 3常温水喷淋漂洗自动进软水自动控制设定喷淋漂洗时间1min-2min自动排污。4常温水喷淋漂洗自动进软水自动控制设定喷淋漂洗时间1min-2min自动排污。5温水喷淋漂洗自动进软水自动加热自动控制设定水温在45℃-60℃自动控制设定喷淋漂洗时间3min-5min自动排污。

 6热水喷淋漂洗自动进纯化水自动加热自动控制设定水温在60℃-90℃自动控制设定喷淋漂洗时间1min-2min自动排污。7湿热消毒自动进纯化水自动加热自动控制设定湿热消毒温度≥90℃自动控制设定湿热消毒时间≥5min或者A。值≥3000自动排水。

 8防锈润滑水温达到70℃时自动投0.07%防锈润滑剂自动控制设定喷淋防锈润滑时间5min自动排污。9热风干燥自动加热自动控制设定干燥温度在70℃-110℃自动控制设定干燥时间为10min-20min。10设备使用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

 435-451min-3min

 自动化超生清洗方法• 超声波清洗消毒器多频自动完成清洗、消毒、烘干电控进水自动控制水温自动添加清洗剂电控清洗时间一般 10min-20min采用机械方法进行喷洗、冲洗频率的转换。去除器具和物品上容易脱落的污染物预洗干净。

 中心供应室纯水集中供应系统优点与多套设备直接对接取水方便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集中维护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纯水处理纯水处理间灭菌器纯水箱纯水管路清洗机

 • 世界卫生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手册” 3.82消毒条款中的3.8.2.1 热力消毒巴斯德消毒法规定。如果一种器械经受热力和湿度并且不要求灭菌选择热力消毒是恰当的。• 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

 • 常用消毒方法包括湿热消毒、 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毒满足了多种材质的器械消毒。•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1 min或A0值≥600。

 干燥流程指器械经过清洗消毒后的干燥处理过程。• 提倡采用机械烘干方法• 机械干燥温度 70℃90℃机械干燥时间金属器械1520分钟塑胶类器械3040 分钟• 管腔类器械等宜使用压力气枪辅助干燥处理。• 不耐热器械根据材制宜采用95乙醇• 禁止使用自然干燥的方法清洗消毒后应及时做器械干燥处理防止再污染

 1• 污染物-(性质• 器械精密程度、材质-润湿与光滑度• 清洗介质-化学反应能力• 清洗的工艺-清洗方法• 清洗设备-设备清洗方式和运行技术 

 • 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 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品避免器械磨损。• 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1适用于金属、塑料、橡胶、玻璃、乳胶等材料器械清洗消毒2清洗消毒程序运行时间为60 min左右。处理程序包括• 冲洗主要功能去除器械表面污渍水温控制在30℃左右。• 洗涤器械去污使用软水。55-60℃水温添加清洗剂。• 漂洗去除器械上清洗剂和污渍。水温不低于65℃。• 消毒提高器械洁净度、高水平消毒、添加器械润滑养护油处理程序使用纯化水。消毒温度至少在90℃至少保持1 min。呼吸机管路消毒温度93℃,时间5-10 min。• 烘干干燥温度80-90℃时间15-20min。

 • 设备运行中应确认清洗消毒程序的有效性。观察程序的打印记录并留存。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有关规定。

 • 冲洗、洗涤、漂洗时应使用软水终末漂洗、消毒时应使用纯化水。预洗阶段水温应≤45℃。• 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程中应使用润滑剂。塑胶类和软质金属材料器械不应使用酸性清洁剂和润滑剂。• 定时检查清洁剂泵管是否通畅确保清洁剂用量准确。• 设备舱内、旋臂应每天清洁、除垢。

 检查流程包括洁净度检查功能检查规格数量检查等• 清洁检查主要采用目测方法• 复杂、精密器械应使用放大镜• 进行带电源器械安全状态的检查• 清洗质量不合格应重新清洗处理

 • 目测、放大镜的检查措施• 评价过程管理控制影响因素• 定期检查待灭菌包清洗质量• 监测1器械清洁度残留蛋白测定的方法、隐血2设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谢谢你的欣赏全力打造精品课件教学资料感谢你的欣赏文档有价知识无价课件之家精心整理

篇九: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环境表面及清洁用品的清洁消毒

 管理要求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查

 概念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医院的环境表面是各种病原体的“储藏库”,减少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数量,使其对医院内患者和其他人员不构成传播疾病的危险,达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现根据《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共同学习一下医院环境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消毒水平定义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数细菌芽胞。包括: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

 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包括:碘类消毒剂(碘酊、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酚类消毒剂等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

 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包括:碘类消毒剂(碘酊、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酚类消毒剂等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

 消毒基本原则环境与物体表面, 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 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 先除去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技术规范, 并应遵循批准使用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

 物品分类定义斯伯尔丁分类法1968年E.H.Spauldingsve 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

 高度危险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植入物等必须灭菌处理。

 中度危险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膜、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消毒方法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等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

 a)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b)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c)呼吸器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进行清洗与消毒;d)无条件的医院,呼吸器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注意事项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管道中有血液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

 低度危险性物品1.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2.

  诊疗护理用品:听诊器、血压计袖带、止血带、腋表、被褥、痰盂(杯)、便器等3.

  环境表面:病床围栏、 床面以及床头柜、传呼器、墙面、地面、固定电话等

 低度危险物品的消毒原则1. 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2.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3. 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洗和消毒。4.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低度危险物品的消毒原则低度危险物品 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物体表面消毒 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用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清洁和消毒方法清洁和消毒方法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用400-7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进行消毒。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床围栏、传呼器 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水)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吸水性强的纸等)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用400-7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3.感染高风险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ICU、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室等病房与部门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与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作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消夜擦拭。

 4.接触隔离患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定植者诊疗环境每天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与消毒2-3次;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暴发感染时按规定进行清洁与消毒。注意事项:擦拭清洁/消毒环境物体表面应水平依次擦拭。拖地时,按照“后退式”方式。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应由洁向污依次进行擦拭。处理接触隔离的患者一用一更换。

 5.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图 、呼吸机、微量输注汞等医疗器械面板和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等用75%酒精或手消毒液擦拭;

 清洗与清洁适用范围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清洗与清洁方法清洗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手工清洗与消毒——擦拭布巾用后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地巾、保洁用手套用后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自动清洗与消毒——使用后的地巾、布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注意事项——地巾、布巾、保洁手套应分区使用,并用不同颜色标记。

 注意事项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清洗用水、清洁剂等地要求遵循WS310.1(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规定。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a)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处理b)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取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c)低度危险性物品:应采取低水平消毒方法或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d)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e)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低度危险物品的具体消毒方法1.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2.患者生活卫生用品清洗与消毒3.患者床单元清洗与消毒4.其它

 二.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洗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每周)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

 三.患者床单元的清洗与消毒医疗机构应保持床单元清洁;医疗机构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传呼器、固定电话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每天)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1.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如复方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浓度500mg/L,作用30min.

 2.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毒器清洗和或消毒;3.消毒剂或消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其它:门把手、水龙头、厕所开关等的表面进行每天清洁和(或)用400-700mg/l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遇污染时如有血液、可见污物,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即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洁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洁与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合理、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按医疗废物处理。

 临床常用消毒方式紫外线照射消毒剂浸泡的擦拭:——含氯消毒剂——醇类——季铵盐类

 如何选择消毒剂a)对受到致病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取高水平消毒或灭菌。b)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和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c)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优点杀细菌(不包含分枝杆菌)和病毒有清洁效果无强烈异味对人体的毒性小缺点杀菌时间长,15-30min对细菌胞子无效对亲水性病毒如诺病毒无效多用于地板清洁消毒

 醇类消毒剂优点可杀细菌(包括分枝杆菌)、病毒价钱低缺点对细菌孢子无效易燃不能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严重污染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照射1.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照射时间≥30min2.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或芽胞,明显减少病房内细菌总数3.容易操作,消毒时间相对较短。4.采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时, 应使消毒物品表面保持清洁,并充分暴露于紫外线。5.采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6.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使用中的灯管强度应不低于70Uw/cm 2 。7.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空气时,关闭门窗,保持消毒空间内环清洁、干燥。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20-40℃,相对湿度低于80%。环境温湿度不适宜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8.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9.不应直接照射到人,不应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10.紫外线强度计每年至少标定一次。

 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优点快速 广谱对细菌、芽胞、TB、病毒有效价钱低缺点稀释后的氯消毒剂不稳定清洁效果差,遇到有机物易失活易损坏清洁物体表面,使用液需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小时。

 1.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听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 min;对经血液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胞污染物品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2.对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分泌物、排泄物中,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后作用>2h,3.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干燥后使用。

 特殊病原体污染物品的消毒方法1.被朊病毒的污染后物品浸泡于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然后按WS310.2中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134℃-138℃,18min

  或132℃,30min,或121℃,60min.2.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污染的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min.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操作完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

 气性环疽1.气性环疽污染器械的消毒,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mg /L浸泡消毒 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 /L-10000mg/L浸泡消毒≥60min, 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2.物体表面的消毒,手术室或换药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500mg/L 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3.环境表面消毒,手术室、换药室病房环境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一枝红杏出墙来产,采用0.5%过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气性环疽4.终末消毒,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3%过氧化氢按照1g/m 3 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1g/m 3加热熏蒸,湿度70%-90%,密闭24h,5%过氧乙酸溶液按2.5ml/m 3 气溶胶喷雾,温度为20-40%。5.织物,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

 消毒效果的监测物体表面监测方法空气监测方法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方法谢谢!

推荐访问:医疗器械清洁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医疗器械 清洁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