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6篇

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6篇

时间:2022-09-19 11:2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6篇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 1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学设计——《电子商务概论》 一、课程简介 (一)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6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6篇

篇一: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

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 《电子商务概论》

  一、课程简介

 (一)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大一学生,00 后。

 2.知识能力 (1)一定的英语知识、喜欢接触新事物,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接触,普遍热衷于网络,多数学生有网上购物经历。

 (2)他们对电商模式、基本构成要素、法律法规、商务安全等还没有清晰的认知。

 3.操作能力 (1)具有一定的电脑、智能手机操作能力。

 (2)具有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对电商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

 4.道德与职业素质 具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初步养成了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定位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电子商务概论》是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的专业类必修课。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商务活动的意识、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的意识、网上交易管理的能力、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的能力、商务模式分析的能力等,为学生进行后续学习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该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工学结合特色突出,特别适合高职高专层次的学

  2 生学习、掌握,同时该课程还是中小创专业学生认知未来专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培养双创学院的学生商务电子化的意识提供帮助。

 2.创新创业与课程融合情况分析 (1)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掌握互联网商业的创新规律,培养学生电商创业意识。

 (2)通过实践学习,掌握电商创业的基本技能和电商创业的一般流程。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相关网络平台的使用等能力,为电商创业实施积累经验。

 3.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融合情况分析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商创业人员素质需求,以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为引领,将电子商务类商业活动与人文素养建设相结合,实现通过电商人才价值观的培养塑造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系统化商业思维,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基于高职教育的层次与特点,充分考虑满足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围绕网店运营等岗位群的决策需要组织和构建课程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新兴产业动态,注重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培养。

 (2)掌握电子商务理论与方法,能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要求 (1)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

 (2)具备将获取的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并灵活应用于电子商务实务操作的能力。

  3 3.素质要求 (1)培养学生快速跟上电商发展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互联网思维的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基本的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

 二、 课程思政设计

 整体设计思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课程章节

 课程思政主题

 课程思政设计(设计思路与理念)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 关注社会发展,做新时代大学生。

 融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等内容。

 第二章 电子商务系统 创业未动,法制先行。

 结合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开展法制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域名解析的知识点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尊重网络主权”原则相结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爱国情怀。

 第三章 电子商务安全 网络安全,人人有责。

 结合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阐述习近平谈网络安全的观点(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融入《网络安全法》的相关内容,进行法律意识教育。

 第四章 电子商务支付 诚信经营,科学防范。

 结合电子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知识点,就互联网金融安全谈十九大报告中的中国信。讨论大学生如何进行网络交易安全风险的防控。

 第五章 电子商务物流 关注行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

 结合物流技术的内容,融入 2019 年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提到的“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发展”的内容,引导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

 第六章 网上贸易 爱国敬业,遵纪守法。

 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要建设网络强国”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党中央对互联网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七章 网络零售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结合个人电商经营者纳税问题,进行电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

 第八章 网络营销 诚信友善,和谐共赢。

 剖析与网络营销有关的新问题、新现象,如网红直播、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加强诚信教育、法律意识教育、道德意识教育。

  4 三、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

 (一)

 教学目标

 本次课旨在使学生通过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相关案例的分析,学会查找电子商务相关的一些法律条文,培养学生电商创业意识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学生创业过程中知法、懂法、用法的电商人才价值观。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商务活动法律意识的培养(如: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

 难点:法律条款的理解与运用(如: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

 (三)

 教材与教学资源

 本课程采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是第二章电子商务系统第四节的内容。教学资源包括国家资源库《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课程资源与自建资源(授课 PPT、授课教案、视频、文本案例等),以上资源均通过职教云向学生开放。

 (四)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

 教学手段及信息化策略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并结合使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

  5 设备等。

 本节课以职教云学习平台为载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在课前准备、课中情景导入理论讲解、课后任务拓展等环节,依托学习平台,巧妙借助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来学习新知。

 (六)

 教学内容

 1. 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 2. 电子商务法律及相关政策 (七)

 教学实施

 1. 课前准备 课前通过职教云平台发布学习内容(2019 年度电子商务领域十大案例、电子商务法有关视频——法制新时代),通过 QQ 群通知学生查看。

 学生登录平台查看相关文字、图片等案例资料,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完成关于电子商务法律的测试题。

 教师课前登录平台查看学生学习及测试情况。

 2. 课中——教学实施 (1)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通过课前大家对电子商务有关诉讼案案例的学习,我们发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务活动,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的商机,给消费者带来空前的便利,也引出了许多法律问题,法律问题是电子商务中的前沿问题,也是电子商务框架中的重要社会环境问题。成熟统

  6 一的法律法规能够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稳定的环境,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顺利进行,是电子商务更加稳定、有序开展。引出本节课程任务——第二章第四节《电子商务法律环境》。

 (2)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图,明确学习内容及学习要求。

 (3)展示教学案例,发起课堂讨论。

 ①小组讨论分析电子商务涉及的典型法律问题:电子合同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个人隐私问题、管辖权限问题等等 ②教师给出我国已经出台的电子商务法律及相关政策 教师分享一个创业故事“中国化工网孙德良:一场大雨浇出一个奇迹”其中包含的《中国化工网跨国域名诉讼案》,以电子商务中全新的知识产权客体——域名诉讼案激发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对法律的敬畏及爱国主义情怀。

 3. 课后——学习拓展 学生登录职教云完成课后作业:目前,电子商务涉及的税收问题主要有哪些?与跨境电商相关的的税收政策主要有哪些? (八)

 教学效果

 1. 借助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其他在线教学资源以及数据资源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依托职教云学习平台,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基于 E-learning 混合式教学

  7 模式,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课前学习阶段和课后学习阶段的优势,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同时检验和监督学生学习的效果。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学习思路。

 2. 课堂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好。

 基于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次课采用案例引导教学法。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让学生的学习与实际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3.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建立高质量的面授教学。

 根据学生前期自学的内容和学习的反馈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解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疑点和难点,完成高质量的面授教学。

 四、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一)成效

 1.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为引领,以“双创”为导向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深入挖掘《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在讲授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开展电子商务实践的同时,在课程各个教学模块和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意识教育、道德意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

 (二)创新点

  8 1.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的双融合。基于学生专业特征,精心设计课堂案例(电子商务创业典型案例——域名国际诉讼案),突出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的双融合,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2.教学手段基于信息技术,利用新媒体资源(微信文章、公众号小视频等)挖掘互联网时代热点问题,用事实说话,丰富资源的同时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实际,没有安排让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没能达到实践育人及创新精神培养的目的。

 (四)改进办法

 持续推进课程融合思政教育内容改革,以“双创”为导向,以各类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实践和各类专业竞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精神培养”的育人模式。

篇二: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

2 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方案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经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民族正气、爱国情怀、道德品质和艺术魅力,引领诗词教育发展,弘扬时代精神,特委托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以下简称讲解大赛),并制定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留学生及全国大中小学校在职教师。

 分为小学教师组、中学教师组(含中职教师)、大学教师组(含高职教师)、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组,共 5 个组别。

 二、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讲解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内容应为教育部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或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典诗词作品。

 参赛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相关要求,遵循古典诗词教育基本规律和学术规范,录制以诗词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微课视频。

 参赛大学生及留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与感受,讲解诗词作品,并阐述诗词的意义与价值,使用多媒体及其他创新形式录制讲解视频。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 2022 年新录制创作的视频,横屏拍摄,格式为 MP4,长度 5—8 分钟,清晰度不低于 720P,大小不超过 700MB,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参赛者须出镜。

 视频开头须注明诗词作品名称和作者、参赛者姓名、单位、组别等信息,此内容须与赛事平台填报信息一致。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予更改。

 (三)其他要求 每人限报 1 件作品,限报 1 名指导教师。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

 三、赛程安排

 (一)初赛:4 月 15 日至 6 月 10 日 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 7 个省(区、市)举办省级初赛。参赛者按各省级部门通知要求报名参赛、提交作品。

 不举办省级赛事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按照参赛指引自主完成报名,并参加诗词经典素养在线测试,截止时间为 6 月 10 日。测试可进行 3 次(以正式提交为准),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按初赛测试成绩排序确定入围复赛的人员。

 (二)复赛:7 月至 8 月 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 7 个省(区、市)举办省级复赛。省级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选拔推荐入围全国决赛的参赛者,每省推荐总数不超过本省初赛报名人数的 10%且不超过 150 人。上述省级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组织推荐入围的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并于 8 月 15 日前确认推荐作品名单,将《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作品汇总表》电子版(EXCEL表格,见附件 5)及加盖公章扫描版(PDF 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jingdiansxj@ywcbs.com),邮件标题格式为“省份+第四届讲解大赛汇总表”。

 不举办省级赛事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赛者于 7 月 15 日前通过大赛网站提交作品,分赛项执委会组织专家评审,按评审成绩排序确定入围决赛的参赛者。

 (三)决赛:8 月至 10 月 决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根据所有入围半决赛参赛者的视频作品成绩排序,确定部分奖项等次及入围总决赛的参赛者。总决赛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四)展示:10 月至 12 月 优秀作品将在相关媒体平台进行展示,部分获奖选手将参与线上线下专题展示等。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南开大学 闫老师,高等教育出版社 罗老师

 电

 话 :

 022-83661960 , 010-58556398 ( 工 作 日8:30—16:30 接听咨询)

 邮

 箱:jialingbeidasai@163.com

篇三: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

22作文微课—— 2022 届作文备考资料

 第八讲【精品版】2022高考作文热点美育话题作文(一)2022,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美育

 【导入】2022,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美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改变。“五育”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育人标准,五育并举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教育方式。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成为高考命题要求。

 【导入】2022,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美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到四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使命。让学让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美的生活情趣,学会鉴赏美,进而创造美,甚而用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美。在语文试卷上,该如何体现“美育”呢?现代文阅读Ⅰ文本(美学话题)、现代文阅读Ⅱ主观题考查(文学作品的美学鉴赏)、文本语言运用文段(美学话题)、作文(美育话题)都有可能涉及到。

 【导入】2022,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美育下面精选近两年来各地20则美育话题高考作文模拟题。这些题目很有代表性,同学们可以学习题目的考查角度、范文立意构思,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了解并掌握美育话题的写作技巧。有些题目的材料、范文中的语句可以积累为作文素材。

 【导入】2022,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美育

 【导入】2022,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美育

 【导入】2022,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美育美育话题+作文真题+作文指导+范文

 9

 【作文指导】对 “ 美颜拍照 ” 的效果存在两种相对对立的看法 —— 肯定了具有美(更美)的功效与否定了生活的真(本真)。考生可以任取一种观点,或肯定,或批驳,当然也可以把这两种看法结合起来进行立意,即立足生活的真,追求更好的美。考生可联系亲身经历谈感受和认识,也可联系社会现实进行阐述,还可以由“ 美颜拍照 ” 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现象延伸到对其他领域的思考,阐述对 “美 ” 与 “ 真 ” 的理解,从而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题目中的两种看法,命题人并未做出价值判定,两种看法的理由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否定,还可以中庸一点,即在保持本真的基础上可以追求更美的一面。考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参考立意 1. 不 “ 美颜 ” ,做真我。

 2.“ 美颜拍照 ” ,给生活添彩。3. 美颜相机破坏了美。

 4. 我就是我,无需伪装。

 【精彩文段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是错,对美的追求更不是错,通过“ 美颜 ” 适当美化,本无可厚非。然而,光靠 “ 美颜 ” 滤镜得来的美,太易碎,就像泡沫,一戳就破。现实与 “ 美颜 ” 的巨大反差,让人们形成了 “ 好看的照片都是 ‘ 照骗 ’” 这一惯性思维,不少网友爆料相亲时被美颜过度的照片骗了几次,最后下决心不再相信任何 “ 照骗 ” 。美颜相机正在摧毁我们的审美观。【精彩文段2】

 任何美颜都是面具,只有从内心深处悦纳真实的自我,才能从内而外散发出迷人的自信魅力!我就是我,我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但愿我们都可以直面自己的 “ 缺陷 ”, , 还生命以真实。毕淑敏在《素面朝天》中写道:

 “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 ” ,但是,被过度滥用的 “ 美颜 ” 却消解了这份难得的真实。千篇一律的大眼睛、小V V 脸和白净无瑕的皮肤,让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长啥样了。

 12

 【精彩文段1】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好奇心的牵引更易带给我们精神愉悦。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其实,当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时候,愉悦的是我们的感官,充实的是我们的心灵!所以,当母亲回答说 “ 你不必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对这朵小花的好奇,会让你不断发现他的美 ” ,这个母亲其实是引导孩子探索发现自然之美,用自然之美愉悦感官,充实心灵 —— 这显然比机械地记住一种植物的名称更有意义!【精彩文段2】“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 ,守护好对一朵小花的好奇心,便是守护我们的思想,守护我们的精神!技术的革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惟愿我们在享受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不要丢弃对知识的好奇,不要丢弃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14

 【立意+标题】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做一个“美”的发现者要面包,更要水仙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美时代之人,育中华之魂人生在路上,灵魂在高处用美温润眼睛和心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养“美丽心灵”涵养心灵,美育人生

 【精彩文段1】

 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说这话的老师忘了 “ 德智体美劳 ”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小处说,美育就是教育我们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精彩文段2】

 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此言差矣,美术确实高雅,但却并非是高大上到与我们的生活脱节的事物,生活中从建筑到园林,从服装到美食,处处都有美,有美的地方就需要美术,有需要的地方就有生存空间,更不要说齐白石、徐悲鸿,达 · 芬奇等美术大家,一画成名,百代流芳。

 17

 【作文指导】

 师 江西省特级教师 何有湖材料中的前三句话有一个共同点:强调美育的作用。第一句讲了美育的历史与作用, “ 诗 ” 与 “ 乐 ” 中都包含美育的成分。说明美育对个人成长或社会教化分别有 “ 兴 ” 和 “ 成 ” 的作用。第二句直接讲了美育对国家的作用。第三句讲美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也包含美育的作用 —— 让身心都健康成长。第四句则是要求重视美育工作。所以,从材料的指向来看,显然是要求全面推广美育。那么接下来的立意就省事多了,考生只要谈美育的作用或意义,提倡或肯定全面推广美育。当然,因为 “ 美育 ” 是一个统笼的概念,所以,在写作时特别需要对 “ 美育” 概念进行分解或具体化,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阐明其作用或意义。按百度百科的解释,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狭义的美育,一般被认为美育指 “ 美感教育 ”“ 审美教育 ” 等。

 【作文构思】构思一:1. 美育,可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 美育,可以培养一定的审美修养。3. 美育,可以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构思二:1. 美育告诉我们要用美的眼光来看社会;2. 美育告诉我们用乐观的心态对面人生;3. 美育告诉我们 “ 诗和远方 ” 的价值。构思之 三 :1. 读诗歌,使我们感觉意境之美。2. 读散文,让我们欣赏人情之美。3. 读小说,使我们品味人性之美。

 【作文构思】构思之 四 :1. 欣赏自然美,优美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山的巍峨高耸…… )2. 注重行为美,优雅的举止让人脱离低俗。(《离骚》中屈原视死如归的行为;《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坚定果敢的行为;《苏武传》中苏武正义凛然的行为,这些均是崇高的行为美)3. 强调心灵美,美好的心灵让人保持高尚。(蔺相如 “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 的大度胸襟,廉颇 “ 负荆请罪 ” 的知错之勇。)构思 五 :1. 家庭美育,让我们徜徉在爱的海洋中;2. 学校美育,让我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3. 社会美育,让我们感受到和谐的氛围。

 【精彩文段1】相较于德智体劳的教育,美育是一种更高级、更有趣的。如果说德育让我们用善良的心灵对待世界,智育让我们用理智的态度认识生活,那么美育则告诉我们,用美的眼光看待一切。这种眼光既是李白亲临庐山时挥笔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的由衷赞叹,也是杜甫登泰山时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乐观自信,更是王羲之面对兰亭美景时发出“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幽情畅叙。可以说,善良,让我们成为高尚的人;理智,让我们成为智慧的人;而具备美的眼光,则让我们成为有情趣的人,让我们成为情感丰富的人,让我们成为能发现世间之美的人。著名的审美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以陶养吾之情感为目的,使之有纯洁有趣之习惯。”可见,推广美育,真是善莫大焉!

 【精彩文段2】此时,我不禁想到古代戍边城楼上的笛声,一段段《梅花落》,一曲曲《折杨柳》既调节单调的生活,更抚慰思乡的心;我又不禁想到红军长征路上的宣传队,一段段节奏鲜明的快板,一首首昂扬的歌曲,既丰富了平乏的旅途,又激励战士们奋勇前行:而这些艺术之美,都化成了意志的铜墙,铸就了精神的铁壁。看来,美能激励人心,推广甚好!【精彩文段3】美育助文明赓续,彰文化自信。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站在文明赓续的高度看待美育。也正因美育对传承文化有重要作用,就更需要学校通过美育工作,引领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将我国优秀文化深植于心,彰显文化自信。这一层若是缺席,少年既可能不懂文物之美,又缺乏敬畏之心,便会有在文明古迹上刻下“到此一游”等荒唐之举,而贻笑大方。

 23

 【作文指导】材料先引用名人名言,阐释前人对 “ 美 ” 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第一句话意思是 “ 美 ” 能让人区分善恶,教给人与恶作斗争的勇气。第二句话具体阐释了 “美 ” 的作用,对我们的精神、心灵、情感的正面引领作用,表明 “ 美 ” 具有巨大的价值。第三句话是说 “ 美 ” 可以让人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从而向 “ 美 ”靠近,能够将自己塑造成一个 “ 美 ” 的人。要求部分提示我们从现实或艺术中选择一个美好的人或物,阐述他(她、它)对你的触动和引领。要求根据 “ 对材料的思考与感悟 ”“ 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 来写文章。也就是要围绕对 “ 美 ” 的认识,阐述 “ 美 ” 对自己的熏陶、影响和引导,或者自己对 “ 美 ” 的感悟。写作时首先确定一个 “ 美 ” 的人或物,如写抗美援朝战士们,通过观看《长津湖》,感受到战士们对国家的爱,保护祖国和百姓安宁的自我牺牲精神,受到美的熏陶。

 【精彩文段1】美是一曲雄浑的歌。飞流直下三千尺中,太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海天一线中增添飘渺的跌宕;一骑如归天胡雁的征蓬,王维极目远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于苍凉中平添寂寞的寥廓;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纵马持枪,醉卧沙场,欲饮琵琶,于枕戈待旦中点缀频仍的旋律。每一个音符被赋予迸发的激情,每一段旋律被谱入狂放的交响曲,于天地间荡气回肠。高远志向、爱国激情、雄浑大漠、苍凉人生,美是千姿百态。【精彩文段2】美是一腔热血的激荡。郁孤台下,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在秋风萧瑟中,挑灯练剑,只为兴复宋室,赢得身前身后名;零丁洋里,回首戎马生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于是滚烫的热血抛洒;泰和殿的奏本中,镌刻着一代英雄青年的爱国,在四万万人齐下泪的战火中,他们振臂疾呼,虽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但英雄之气直冲霄汉。点点滴滴的血都化作人间正气,纵横驰骋。美是悲壮,是激情,那感人肺腑的力量穿越古今,荡气回肠。

 【精彩文段3】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诗词不仅是一种供人玩味、让人欣赏的艺术品,更应该是启人心智,为人拨开疑团,催人奋进的哲学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懂得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顿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想到了成功来之不易,便不会再去抱怨生活的劳累,从而更加懂得默默奋斗,隐忍前行。就算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是在告诫我们要紧抓当下,马不停蹄。诗词确实像位哲人,为我们指明道路,为我们扫清疑团,让我们更加精彩地生活。

 27

 【作文指导】材料讲述的是三个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看待同一棵古老的松树而有不同的印象和反应的故事。出于不同的职业习惯, “ 心习 ” 不同,于是对同一个事物有了各自不同的印象和态度。显而易见,那棵古松本身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它的形象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观者的性格和情趣不同。正如王国维所说, “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反照。材料中明确了 “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 ” ,即并不仅仅观察古松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应由观察古松联想到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再到人类对美的审定等等。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结合材料对三个人面对古松不同态度的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剖析,即要从 “ 主观和客观 ” 的辩证关系层面进行深入解读,客观是无法改变的,但主观却因为自身的原因而让客观有了不同的印象,由此强调不同心态、不同人生态度会有不同的生命体验,这是能使立意变得深刻的前提。立意:

 1. 不同的眼睛发现不同的美。

 2. 美...

篇四: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

思政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 阅读英语 一、课程简介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中澳国商一年级学生,学生能熟练运用职教云平台,初步具备英语听说读写基础,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欠缺;已经具备借助电子词典、辅学资料初步理解英语文章的能力,但对英语文章的语篇逻辑理解能力 (衔接)尚待提高。

 2.课程定位:

 公共基础课。

 3.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与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阅读、翻译等技能。真正能够使英语语言运用到工作中去。为学生学习外方的双语课程和专业英语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与其它英语专业课相辅相成,是实现学生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的重要课程,在英语基础学习中占重要地位。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和阅读技巧,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能力,促进英语水平的综合提高。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能力:

 知识能力:了解掌握英语阅读的基本方法、掌握语法词汇、基本句型结构和基本的文章结构,能够独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

 职业能力:掌握各种阅读技巧,能利用英语基本知识,基本正确地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短文,能翻译不复杂的英文资料;用英语交流信息,处理简单的涉外交际和事物,达到出国学习和就业所要求的的英语标准及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耐心的服务意识及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对中西文化学习兴趣,完善人格修养,提升职业能力。

 二、 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章节

 课程思政主题

 课程思政设计(设计思路与理念)

 第一章 Education Does Count 教育确实很重要 通过学习课文《教育确实很重要》,帮助学习了解大学学习的内容、方法,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以才报国”的价值观。

 第二章 Friendship 友情 通过学习课文《特殊的朋友》,帮助学

 生理解友谊的内涵、朋友相处之道。引导学生积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Our Earth 我们的地球 通过学习课文《地球一小时》,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来龙去脉,引导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四章 Health 健康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的健康》,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科学健身,引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章 Festival 节日 通过学习课文《外婆家的圣诞节》,帮助学生了解圣诞节习俗。引导学生比较中西节日,理解传统节日“阖家团圆、期待美好未来”的文化内涵。

 三、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

 1.教学内容 本设计选自《英语阅读》第八单元课文 《外婆家的圣诞节》Christmas at Grandma’s。

 (1)回顾全文-“我”和母亲给独居的外婆庆祝圣诞节的小故事。

 (2)问题一:What are Christmas traditions?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根据关键词 Christmas tree\ pudding\ Father Christmas 扩充句子,总结圣诞节的习俗。

 (3)问题二:Why did Grandma consider this Christmas so special and memorable? 为什么母亲拿出火烧布丁的时候,外婆惊叹这是一个难忘的圣诞节?引导学生思考节日习俗的内涵-阖家团圆。

 (4)问题三:What is the Chinese counterpart of Christmas? 通过文章中的节日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圣诞节在中国的对等节日是什么? (5)问题四:What are Spring Festival traditions? 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春节的庆祝方式和食品,以及其美好寓意,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圣诞节和春节的比较,总结中西传统节日的共同点:团圆、馈赠、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教材与教学资源 高教社《实用综合教程》、可可英语网站、职教云。

 3.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4.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讨论中西方传统节日习俗,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中澳合作专业的学生,将进行外国专业课、外国商业法规的学习,未来还会与外国企业进行业务往来。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差异、传播中国文化,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工作、学习,是他们的必修课。本节课通过《外婆家的圣诞节》这一亲情故事,学生了解西方重要节日圣诞节习俗。通过圣诞节与春节的比较,学生体会各国节日背后共同的文化传统:阖家团圆、期待美好生活。积累传统文化语料,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储备。

 不足之处:本课在传统文化发掘方面还不够深入。

篇五: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

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让核心素养落地 为知识运用赋能(2022年版)

 三是开辟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树立课程改革到哪里,学校管理就支持到哪里的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教师教学改革创造空间。通过开展高质量日常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要走出传统的“大波轰”听报告培训和“打卡式”教研的路径依赖。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课程标准分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专题。要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教师走出“教材、考试、分数”的小天地,研究更宽广视域下的新的教与学方式,建立起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实践,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面向未来的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关于此次修订还有哪些疑问答疑来啦问1.请问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一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二是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制订颁布于2001年和2011年。此次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前言

 目录02《课程方案及标准》审议审核01 《课程方案及标准》修订情况03 《课程方案及标准》贯彻落实04 《课程方案及标准》十个问答

 《课程方案及标准》修订情况01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二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 “学到什么程度 ”,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三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问7.请介绍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答: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任务和基本遵循,确保应进尽进、应落尽落。一是研制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对进课程教材主要内容进行体系化凝练,分学段、分学科提出教育要求。01 《课程方案及标准》修订情况汇报人名称 一、修订的主要背景1.中央作出新部署。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改革发展要做到“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必须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要走出传统的 “大波轰 ”听报告培训和 “打卡式 ”教研的路径依赖。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课程标准分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专题。要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教师走出 “教材、考试、分数”的小天地,研究更宽广视域下的新的教与学方式,建立起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实践,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面向未来的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关于此次修订还有哪些疑问答疑来啦问1.请问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一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二是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三是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01 《课程方案及标准》修订情况汇报人名称 一、修订的主要背景2.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要强化课程对在线学习等方面的支持与指导。这些都要求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三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问7.请介绍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答: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任务和基本遵循,确保应进尽进、应落尽落。一是研制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对进课程教材主要内容进行体系化凝练,分学段、分学科提出教育要求。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研制印发系列指南或指导纲要,整体规划进课程教材的内容与方式,全面落实有关要求。二是明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为主线,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确定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各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具体化细化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等。01 《课程方案及标准》修订情况汇报人名称 一、修订的主要背景3.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现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各课程标准,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缺少科学依据,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一起来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北京市教委)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绘制了未来学校育人蓝图,完善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考试评价、课程实施等方面要求,充分考虑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差异,有助于引导各地和学校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北京市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实全员培训,确保新课程落地生根。通过市级种子教师培训、区级重点培训、校级全员培训,实现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学校干部、教师全覆盖。建立人工智能教研大平台,通过视频直播、远程协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研方式,实现优质教研全覆盖。以空中课堂为纽带,上联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下接区校资源平台,多渠道汇聚优质课。二是强化统筹实施,推动提质增效新突破。加强纵向学段有机衔接,坚持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严格依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关注小初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连续性和进阶性。加强横向学科有效配合,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整体规划课后服务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01 《课程方案及标准》修订情况汇报人名称 二、修订的主要思路1.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增强课程思想性。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秀传统,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例如,课程方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描绘时代新人画像,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系统构建了“五育”并举的目标体系。语文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二)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秉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理念,强化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要求。地理课程构建了以人类地球家园为主线,以认识全球和区域为知识基础,以地理实践和地理工具贯穿其中的内容框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课程在目标与内容架构上注重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加强了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

 01 《课程方案及标准》修订情况汇报人名称 二、修订的主要思路2.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3.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二、审议审核过程一是开展预审和正式审议。为保证修订质量,加强专业把关,2021年4月至8月,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对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先后进行了预审和正式审议。在强化方向引领的同时,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要求,进行专项审核把关。二是开展专项核查。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组织各审议组深入学习领会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会议精神的有关修改内容进行了专项核查。三是审核通过。2021年12月,国家教材委委员审核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三、审议审核结论审议审核认为,本次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义务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秀传统,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01 《课程方案及标准》修订情况汇报人名称 三、修订的主要过程经历了组建队伍、总体设计、调研论证、组织修订、开展测试、征求意见等环节。一是组建队伍成立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二是总体设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进行整体规划,并指导落实。

 答: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篇六: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

思政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 体育 一、课程简介

 简化 24 式太极拳课程思政是以建立全员、全过程、全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来将思想政治理论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协同教学效应,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当中。学校教育是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太极拳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展简化 24 式太极拳教学,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又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高校简化 24 式太极拳技术教学课程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德育”的倾向。技术对实践教学课程的意义固然重要,但脱离了文化与德育的支撑,也就失去了在学校开展教育的价值。在当前“课程思政”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强调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课程的德育培养,正是对太极拳教学课程的一种理性回归和价值追溯。这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高校太极拳的使命担当。

 教学理念:《简化 24 式太极拳》课程的课程思政理念为“文武并重,德技双馨”。“文武并重”是指以文统武,以武立文。“德技双馨”是指德以技显,技以德彰。主要通过“三创新一原则”(“三创新”是指理念更新,扎根传统;内容创新,突出特色;方法创新,回归本质。“一原则”是指武德教育贯彻始终。)实现育才育人、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爱国情怀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课程以学生系统掌握简化 24 式太极拳为目标,在学生对太极拳的历史源流、形成背景、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简化 24 式太极拳套路动作名称、练习方法、攻防含义、文化内涵、历史渊源,

 注重对学生价值眼光、道德取向的发展,开拓学生思维与眼界的深度与广度,使其从内心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和认同,由内而外地建立文化自信,最终促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

 二、 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章节

 课程思政主题

 课程思政设计(设计思路与理念)

 第一章 简化 24 式太极拳基本理论 1、未曾习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修德,传统文化武术礼仪贯穿始终; 2、激发学习热情、激励学习动力、建立学习目标。

 第二章 简化 24 式太极拳套路教学(上)

 1、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2、弘扬国粹,继承传统; 第三章 简化 24 式太极拳套路教学(下)

 1、吃苦耐劳,努力进取; 2、追求卓越,提升技能; 第四章 简化 24 式太极拳动作解读 1、激励学生多读书、多好书,积累储备知识; 2、多看多思多汇总、透过显现看本质; 3、回归本质,追求本真; 4、用心实践,实证体悟。

 三、 “课程思政”实 施过程

 教学内容:国学传统文化太极拳 教材与教学资源:体育与健康 教学方法:直接导入上课开始,直接阐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一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联系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就是要做到每门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无缝衔接。本章节尝试了一些课程思政实践,坚持将传统文化时政热点元素融入于太极拳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把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及养成品性的过程,有效实现了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推荐访问:2022年全国微课教学比赛 课教学 比赛 全国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