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4篇

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4篇

时间:2022-09-19 16: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4篇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 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 我国临空经济区发展策略及对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启示 袁垄,涮匕武汉430070)@叔理D 匐摘要: 临空经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4篇,供大家参考。

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4篇

篇一: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二: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

国 临 空 经 济 区 发 展 策 略 及 对 武 汉 临 空 经 济 区 发 展 的 启 示

 袁垄 , 涮 匕武汉 430070) @叔理D

 匐 摘要:

 临空经济是带动关联度极大的新兴经济。文章从研究临空经济区的内 涵特征、 构成要素、 发展趋势入 手。

 探索性地提出了建设临空经济区的基本理论构架, 并结合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发展, 对临空经济区进行了实证 研究. 有助于推进临空经济理论的深化和武汉临空经济区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武汉 中图分类号:

 F127.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0544(2010)04- 0078- 03 一 引言 国际临空经济发展的历史 和经验表 明,空港所在区域 的 人均 G DP 达 到 30o0 美元 以上 ,才 能保 证 临 空 经 济 稳 定 、

 健康发展。配套 的基础设施 、 商务条件和 良好 的政务环境是 I f缶 空经济发展的宏观条件。

 目前 , 中国发展I 临空经济的紧迫 性和现实性主要体现在 :

 ( 1)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

 lI缶 空经济是一个 国家或者地区 的经济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 的 产物 。

 当前 ,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 一方面是工业 化 和城市化产生 的大量物流 、 人 流导致对运输业 , 包括航空 运输业 的巨大需求 ; 另一 方面 , 中国 已经有相 当一部分人摆 脱了基本温饱问题 的困扰 , 产生了对 旅游 、 休 闲、 文化娱乐等 方面的需要 。并有 能力乘用虽然昂贵但快速便捷 的航空运 输 , 这也形成对临空经济发展的强烈要求 。不仅如此 , “十一 五 ” 期 间的 国内生产 总值 仍将保 持 8%以上 的增长 率 , 到 20 l0 年人均 GDP 还将达 到 2ooo0 元人 民币以上 , 接近人均 3000 美元 的水 平 。参 照 发 达 国 家 民 航业 的发 展 经 验 。人 均 GDP 1O0 _ 25o0 美元时 , 全社会航空运输需求加 快 , 民航运 输 的作用也会迅速提升 , 这无疑将进一步产生对 以航空业 为 核心 的临空经济的巨大需求 。(2)提高 中国的国际化和市场 化程度的内在需要。临空经济的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 开放 程度大 、 国际合作广等诸 多特 点 , 其运作要符合 国际惯例 和 通行准则 , 市场和客户要 面向国际。

 同时 , 发展 I l缶 空经济还需 要机场管理、 航空公司运输体制 、 地方政府架构等多方面 的 体制创新和市场化改革 。

 充分发挥航 空运输业的时效性和 紧 迫性 的特点 , 满足用户对效率的需要 。

 (3)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的现实需要。中国地域辽 阔、 各地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 度 差 异 很大 , 临空 经 济 区及 其 所 依 托 的航 空 枢纽 是 一 个 区 域 经济中的重要增长极 , 是一个 国家经济的发展轴 由平面转化 为立体 的主要标志和重要象征 . 也是将中国经济 网络化的节 点, 可 以说每一个 临空经济 区都可 以起到点轴发展 中关键节 点的作用 。

 (4 )我国航空事业 巨大进步的呼唤。

 航空事业的发 达程度是一个 国家综合经济实力 的集 中体现 , 民航运输 的发 展水平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标志 。

 专 家分析 , 到 2020 年 . 中国民航仍将始终保持两 位数 的增长速度。面对这样的 发展速度 , 我国的机场建设显 得更为迫切。

 目前 , 中国可供民 用的 139 个机场 中. 可供大型机起 降的仅 14 个 , 中型机起降 的 29 个。

 要满足 日益增长的全国航空旅客货运 量的需求 , 今 后 十年 中 占全部 需求量 95%的 40 个机场将 要得到进 一步 改造和新建 。

 二 、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策略选择 ( 一) 临空经济区的发 展模 式 模 式指 的是反 映研 究客 体对象 本质 与特 征 的规 律性 结论 。

 “ 区域 经济发展 战略模式的类型 由于各 区域生产力诸 要素空 间组织 、 经济结构 、 管理 体制以及经济发展 的基本途 径和特点 的不 同而具有多样性 的特征” 。

 依据划分视角 的不 同. I 临空经 济区的发展有不 同的模式 。

 1.土 地 发 展 模 式

 ( 1) 同轴模 式。

 土地发 展呈 同心圆布局的模式是一种理 想的模式 。

 即由内到外依 次为核 心区— — 不可建设 区——

 带动 区——控 制 区 。

 这种 情况 出现在机场 周边外部影 响呈 均质分布的地 区 , 特别是 地形 比较开阔平坦 的地 区。

 (2 )点轴模式 。

 在机场与所服务 的城 市距 离较 远的情况 下 . 机场与城市 的交通联 系方式成为带动 区的发展轴 , 带动 区的形态将 沿轴发 展 , 与 中段 出现 的节点 ( 卫星城 ) 及末端 节点 ( 机场核心 区)共 同构成点轴发展模式。

 (3 )星 状 模 式 。在 机 场 完 全 处 于地 形 上 的 孤 立 区 域 (如

 填海 区、 高山区等 ) , 周边地 区均不适应发展 的情 况下 , 机场 核 心 区 和 带 动 区 在 布 局 形 态 上 相对 独 立 , 形 成 群 星 状 的发

 展模式 。

 2. 方式发展模式 ( 1)渐进式发展 模式 。

 该模式 是以机场周边地区现有的 城 镇 为 基 础 。

 逐 渐 由机 场 内 部 向 机 场 周 边 地 区进 行 地 域 空 一78 —

 一 一⋯辅期 间的扩张 和经济空 间的辐射 , 经过 长时 间演 进 , 最 终形成具 有 城 市 规 模 的 综 合 性 城 市 功 能 区 。

 这 种 模 式 具 有 自发 性 、 无

 序性和长期 性的特点 , 是一种 自下 而上 的发 展模式 。

 一般而 言 , 在起步 阶段 , 机场 周边城 镇 的发展 相对滞 后 。

 这 与机场 高层次客 货需求不相适 应。

 机 场与周边 城镇在产业 布局 、 人 力资 源等方 面存在 着结构 性 的反差 . 仅依 托现 有城镇 的内 在 增 长 动 力 尚 无 法 与 航 空 运 输 业 的发 展 相 匹 配 . 难 以 形 成

 机 场 与 周 边 地 区发 展 的 良性 互 动 机 制 。

 (2)跨越式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按规划在机场周边地 区 进行 成 片 的 产业 区 、 居 住 区 、 服 务 区 或 物 流 园 区 的 开 发 , 通 过

 产业开发加快城市 化进程 , 最终形 成I I缶 空经济区 。由于干线 机场多远离中心城区 。

 机场 的供水 、 供 电、 供气 等基础配套设 施 往 往 是 自给 自足 。

 临 空 经 济要 发 展 通 常 解 决 的 办 法 就 是 兴

 建开发区来统一规划、 统一开发 。

 这种模式具有 自觉性 、 先导 性的特点 , 且短期内成效显 著 , 是一种 自上而下 的发 展模 式 ,

 因 而 往 往 被新 建 的 大 型 机场 和新 型 临空 经 济 区 广 泛 采用 。

 3.资 源 发 展 模 式

 ( 1) 优势主导模 式。

 这种模式 主要建立 在所依 托的机场 必须是一个 国际性 的大 型枢 纽机场 。通过 机场对 周边地 区 产生 的强 大辐射力 , 吸引发展 所需 的各种资源极 速整合 , 最 终形成完 整的 、 高层次 的临空经济 。

 (2) 要 素 导 入 模 式 。

 这 种 模 式 源 于 机 场 的优 势 不 明 显 ,

 对 周 围 地 区 产 生 的 影 响 力 相 对 较 弱 . 难 以快 速 的 吸 引 各 类 资源 。

 因此 , 机场通 过 自身建设 、 原 动要素 , 创 造条件促 进临 空经济 区 的发展 , 再通过 I 临空经 济 区的发展 反作 用于 机场 建设 , 促使 两者之间互 动发展 。

 (3) 综合联动模 式。

 这种模式 源于本地 区具有一定 的机 场优势 , 同时具备发展 临空经济的其 他优势 、 如科 技 、 产业 、

 市 场 和 人 才 优 势 等 . 依 托 并 引 进 多 种 优 势 资 源 共 同 发 展 临 空 经 济 。

 (二 ) 临 空 经 济 区 的 发展 路 径 选 择

 由于各 地机场 的资源 禀赋 和周边 地区条 件 的不同 , 临 空经 济 区应从 机 场 的规模 和 区域 的实 际情 况 出发选 择 各 自的发展路 径 。

 1.航 空 城 的 发 展 路 径 (A irport C ity ) 该路径是 以一种城市形态 来发展 临空经济 的选 择。其 最大 的特点是 机场周 边地 区不仅 具有 经济 功能 . 而且具 备 城 市 的社 会 功 能 和 文 化 功 能 。

 国 际 上 明确 以 航 空 城 路 径 来 规 划 发 展 的 有 :

 日本 中 部 机 场 城C ity) 、 德 国 不 莱 梅 航 空 城 ( Bremen (C entral Airp ort J apanAirport C ity) 、 埃 及 开 罗航空城 (Cairo C ity) 等 地 区 2. 机场 自由区的发展路 径 (Airport Free 其 以贸易 自由为 主要 内容 . 包 括 金融 、 投 资 和运 输 自

 由等 。作 为特别 区域 , 主要通 过实施减 免税 收等优 惠政策 ,

 吸引国际商 品、 资金和人员 的 自由流 动 , 以此促进 临空经 济 区的发展 。

 国际上 以机场 自由贸易 区路径来 规划发展 的有 :

 爱 尔 兰 的 香 农 机 场 自 由 贸 易 区Z one) 、 阿 联 酋 的 迪 拜 机 场 自 由 区Z one) 、 韩 国 仁 川 机 场 自 由 区 等 。

 Airport City) 、 香 港航 空城 ( H K

 Airport Zone) (Shannon (Dubai A irpor t

 A ir p ort Free Free 3.机 场 商 务 区 的 发 展 路 径 (A irport 其 是 以 机 场 为 核 心 , 在 周 边 地 区 开 发 建 设 为 机 场 和 企

 业 总 部提供 服务 的城市 基础设 施和 高端商 务项 目。

 以此形 成功能齐 全、 设施 配套的商业服务 中心 。

 国际上 以机场 商务 Business P ark) 区路 径来 规 划发 展 的有 :荷 兰 的阿姆 斯特 丹机 场 商务 区 ( Schiphol A irpor t

 Business 场商务 区( Copenhagen A ir p or t

 P ark) 、 丹 麦 的 哥 本 哈 根 机 Buainess Park )等 。

 三 、建 设 武 汉 临 空经 济 区的 战 略 思 考 (一 ) 建 设 武 汉 临 空 经 济 区 的 现 实条 件 与 比较 优 势 1.武 汉 机 场 快 速 发 展 的核 心 优 势 武汉 天河机场 为 4E 级 国际机场 .是 国内 同时拥有南 方 航 空 公 司 、 东 方 航 空 公 司 和 中 国 国 际 航 空 公 司 三 大 航 空 公 司基地 的大型机场 。

 自 1995 年启用 以来 . 机场运量呈快 速 增 长 之 势 :

 1995 年 一 20o8 年 . 旅 客 吞 吐 量 从 2602 26 万 人

 次 上 升 到 920 万 人 次 , 增 长 2. 53 倍 ; 货 邮吞 吐 量 从 33 1 万

 吨上升 到 9. 04 万 吨 , 增长 1. 73 倍 ; 飞机起 降从 2. 19 万架次 上 升到 9. 84 万架 次 , 增 长 3. 49 倍 , 增 幅在全 国各 大 机场位 于前列 。

 其运 营量 已达到 国际上公认 的大 型枢纽机场标准 .

 将 成为全 国四大机场之 一和 中南地 区最大的航空港 。天河 机 场快速 发展 的态 势 , 无 疑 为武汉 临空经济 区 的建设提供 了强大 的物质 支撑 和基础 平 台 。

 不失 时机 地启 动 临空经济 区 建 设 。

 潜 力 无 限 、 前 景 广 阔 。

 2.武 汉 独 有 的 区位 优 势 是 中部 崛 起 的战 略支 点位 置 。武汉 是华 中地 区经 济 、 政 治 、 文 化 、 金 融 、 信 息 中心 , 是 中 部 地 区 和 长 江 中 游 唯

 的特大 中心 城市 , 自古就是商业 重镇 , 商 品市 场辐射广及 30 个 省 、 市 、 自治 区和 600 多个县 市 , 是 承东 启西 , 联 南接 北 的 战 略 要 地 。

 中 部 要 崛 起 , 离 不 开 武 汉 经 济 聚 散 能 力 和辐

 射 能力的带动 。

 二 是武汉 “1+8”城市 圈的发展规模 。

 “1+8”城 市 圈的形成 . 将成为湖 北乃至长江 中游最大 、 最 密集的城市 群 , 也 是 湖 北 产 业 和 经 济 实 力 最 集 中 的 核 心 区 , 圈 内 资 源 丰 富 , 市场空 间巨大 。这些 独特 的资源优 势 , 都为 发展临空经 一一济增 添了 巨大 的吸 引力 和市场需求 。

 3.多 重 叠 加 的交 通 枢 纽 优 势 武汉是全 国铁 路 四大 枢纽 之一 . 全 国航 空六 大枢纽机 场 之一 . 全 国公路交通 重要枢纽 . 全国重要 的通讯 枢纽 和长 江 流 域 内河 航 运 中心 。在 全 国同 时 具 有 “ 四个 枢 纽 一 个 中 心 ”的 仅 上 海 和 武 汉 。

 更 为 难 得 的 是 , 武 汉 天 河 机 场 地 处 上

 述 重大交通枢 纽 的中心位置 , 南距 武汉繁华市 区、 武汉 内河 港 口、 铁路 客运 中心 l o. 一 16 公 里 , 北距世 界最 大 的铁路货 运 编 组 站 — — 武 汉 北 编 组 站 8 公 里 . 东 距 长 江 深 水 港 一武 汉新 港 20 公里 。这样 的交通枢 纽对于发展 临空经济 、 提 高 资源配置效 率 。

 都 是难得 的“顶 级资源” 。

 4. 临空产 业发展 的基 础优势 200 8 年武 汉市 G DP 达 3960. 0 8 亿元 , 同 比增长 15. 1%。

 武汉 已进入工业 化加速发展期 . 具备发展 临空经济 的基 础和 条件 。随着武汉航 空运输业 的发展 壮大 , 一批有远见 的地区 和企业 瞄准机场 品牌和资源 , 开始有意识 地追逐 和培植 临空 产业 。特别是机场所在地 的黄陂区 , 依托机场 、 服务机场 , 大

 ——79 — —

 规划 、 大建设 、 大招商 。

 打造形成 了面积近 680 平 方公 里的南 部经济发展带 , 配套发展Il缶 空指向性产业 。

 目前 , 该lX ~ J l进 了 ,~ gO:J tl友和道通货运航空公 司、棋洋航空公司等一批企业 , 大 力发展 国际物流 , 结束 了武汉地 区无 “全货 机”运输 的历 史。

 在距机场 3 公里 的盘龙城经济开发 区, 吸引了国内外 100 多 家区域企业总部入驻 , 为机场配套 服务 的超大型宾馆、 会 展、

 旅游业也开始起 步。从 机场至武湖街沿线近 10 公里的巨龙 大道两侧 , 正投资 300 多亿元 , 打造汉 口北 十大 国家级专业 市场集群 , 对 接武汉机场、 横店铁路编组站和汉 口商贸物 流,

 计划建成临空经济区最大的物流 口岸。除此之外 , 东 湖新技 术开发区、 台湾农民创业 园、 武汉经济技术 开发 区、 吴家 山海 峡两岸科技产业园、 中心城 区的都市工业 园也布局形成 了一 些航空运输指向性的产业...

篇三: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

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 ----改革开放 40 年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18-09-2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 40 年来,武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奋力开拓,经济社会进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开放发展的新阶段。

 40 年来,武汉市承载多项国家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体经济大幅跨越,市场活力不断提高,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对外开放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中部地区率先步入“万亿俱乐部”。党的十九大以来,武汉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全面开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进入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经济发展大幅跨越,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40 年来,武汉从实际出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发挥自身禀赋优势,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后工业化阶段的巨大跨越。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9.91

  亿元跃升至 2017 年的 13410.34 亿元,提高了 335 倍。其中从1978 年上升到 1998 年的 1001.89 亿元突破千亿大关用了 21年时间,上升到 2010 年的 5565.93 亿元突破五千亿大关用了13 年时间,上升到 2014 年的 10069.48 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用了 5 年时间,扩张步伐明显加快。

 经济增长保持高速度。

 1978 年至 2017 年,武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7% ,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 2.1 个百分点和 1.1 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武汉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速,2001 年至 2017 年年均增长 12.2% ,拼搏赶超动能更足。

 人均 GDP 实现新跨越。

 1978 年武汉人均 GDP 仅有 735元,平均每天不到 2 元人民币, 2017 年人均 GDP 达到 123831元,是 1978 年的 168 倍,平均每年增长 10% 。按美元计算1978 年仅为 427 美元, 1995 年过 1000 美元, 2008 年过 5000美元, 2011 年过 10000 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实现由低收入水平跃升至高收入水平的行列。

 财政实力明显提高。

 2017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 2677.66 亿元,是 1978 年全口径财政收入的 266 倍;公共财政税收总收入 2452.30 亿元,是 1978 年的 353 倍;地方财政支出达 1728.28 亿元,是 1978 年的 789 倍。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武汉城镇化率由 1978 年的 47.4%上升到 2017 年的 80.04% ,上升了 32.6 个百分点,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口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常住人口由 1978 年

  的 555.10 万人增加到 2017 年的 1089.29 万人,净增 534.19 万人,年均增加 13.70 万人。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力日趋多元 40 年来,武汉经济不断扩张,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增长动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一钢独大”的局面演变为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传统经济与新兴经济联动发展、多个支柱产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互竞的格局。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978 至 2017 年,全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分别增长 5.1% 、 12.1% 和 12.8%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1978 年的 11.8︰63.2︰25.0 调整为2017 年的 3.0︰43.7︰53.3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8.8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 19.5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 28.3 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投资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 1978 年 0.9︰72.9︰26.2 调整为 2017 年的0.6:32.1:67.3 。民间资本成为全市投资的重要力量,由零起步,发展到 2017 年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51.3% ,基本涵盖国民经济各行业。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看, 70 年代主要以“温饱型”消费为主, 90 年代“改善型”消费份额大幅增加,到目前“享受型”消费又成为潮流。

 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工业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冶金、机械、纺织、食品 4 大支柱产业发展为钢铁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环保、食品烟草、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日用轻功和建材 11 大支柱

  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提升,建立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空港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形成了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和生物医药三个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业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零住餐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体发展为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零住餐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等多个产业为支柱,文体产业、旅游会展业、商务服务业、幸福健康业、软件信息业等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蓬勃态势。

 三、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无”到“有”到“优”的转变 40 年来,武汉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坚持市场取向、扩大开放,以世界眼光和全国大局积极谋划发展定位和战略规划,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工农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实现了由“短缺”到“充裕”再到“品质”的巨大转变。

 农产品供给从“温饱型”向“优质型”转变。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生产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千方百计促生产、调结构,不断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40 年来,除粮食、棉花等基本生活农产品供给有所下降之外,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水产品等提档升级的优质型农产品生产普遍大幅增长。

 2017 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 108.11 万吨,比 1978年下降 18.9% ;棉花产量 1.26 万吨,下降 69.5% 。油料 18.53

  万吨,增长 808.3% ,年均增长 18.7% ;生猪出栏 289.52 万头,增长 349.5% ,年均增长 16.2% ;牛奶 6.05 万吨,增长 275.8% ,年均增长 15.5% ;水产品 43.65 万吨,增长 2246.8% ,年均增长 21.9% ;家禽出笼 4001.23 万只,比 1985 年增长 1249.9% ,年均增长 25.0% ;禽蛋产量 18.76 万吨,比 1981 年增长 1794.9% ,年均增长 23.1% 。

 工业高技术产品比重不断增加。

 2017 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 4724.87 亿元,是 1978 年的 202 倍。

 2017 年与 1978 年相比,汽车、化学药品原药、钢材、服装和卷烟分别增长了664.3 倍、 7.5 倍、 7.2 倍、 6.0 倍和 5.7 倍。高技术产品从无到有, 2017 年生产手机 4179.69 万台,电子计算机整机 1279.75万台,光缆 6699.57 万芯千米,乙烯 86.70 万吨,轿车 113.95万辆,新能源汽车 5963 辆。

 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7 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7140.79 亿元,是 1978 年的 716 倍,年均增长12.8% ,占 GDP 的比重由 25.0% 提高到 53.3% ,占据了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地位。服务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层次不断提高。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新的支柱行业。金融业增加值由 1978 年的 1.65 亿元增加到 2017 年的 1097.58亿元,占 GDP 比重由 4.1% 提高到 8.2% ;房地产业增加值由0.20 亿元增加到 881.48 亿元,占 GDP 比重由 0.5% 提高到 6.6% 。信息、物流、电子商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

  四、“三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40 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开拓创新,持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 “ 三新 ” 经济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这座以国有老工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武汉充分利用本地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 1987 年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991 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 1998 年到 2017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 52.2 倍,年均增长 23.2% 。

 2017 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827 家,“四上”企业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 2670.57 亿元,占GDP 的 19.9% 。

 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经过多年发展,武汉形成了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华工科技、烽火科技、药明康德、华大基因、人福医药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武汉,成为推动武汉工业的“新三驾马车”。

 2017 年,武汉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18.2% ;生命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增长 18.7% ;智能制造产业产值增长 22.0% 。

 新业态迅猛发展。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各类新兴业态,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

 2017 年我市电子商

  务交易额 6569.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5% 。限上单位无店铺零售额 511.51 亿元,增长 41.1% 。网上零售额过亿元的限上单位达到 10 家。

 2017 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 70249万件,增长 28.3% , 2012 至 2017 年年均增长 44.5% ;业务收入 81.07 亿元,增长 34.96% , 2012 至 2017 年年均增长 40.4% 。培育独角兽企业 5 家(估值 10 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排名全国第 5 。

 五、基础设施巨变升级,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40 年来,武汉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质的飞跃,交通、通信、能源供应等瓶颈制约不断缓解,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2017 年,全市发电量 228.82 亿千瓦时,是 1978 年的 7.2 倍,年均增长 5.2% ;原油加工量792.72 万吨,是 1978 年的 18.5 倍,年均增长 8.4% ;水厂综合供水能力 536 万吨 / 日,是 1978 年的 51 倍,年均增长 10.6% ;供应液化石油气 18 万吨,是 1978 年的 70 倍。自来水普及率实现 100% 全覆盖,城市燃气气化率达到 99% ,基本实现全覆盖。

 交通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40 年来,武汉跨长江大桥由1 座变为 8 座,跨汉江大桥由 2 座变为 7 座,建成了武汉火车站、天河国际机场、阳逻武汉新港等重要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立交桥、高架桥、地下通道等各类交通设施在武汉三镇遍地开花,市内所有行政村均实现“村村通客车”。

 2017 年

  全市营运公共车辆 9049 辆,是 1978 年的 8.1 倍;出租车 17508辆,是 1978 年的 221.6 倍。全年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 237 公里,客运量 92683.2 万人次。货物周转量 3360.19 亿吨公里,是 1978 年的 1519 倍,年均增长 20.7% ;旅客周转量 1244.75亿人公里,是 1978 年的 2493 倍,年均增长 22.2% 。

 邮电通信业迅猛扩张。

 2017 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 471.47亿元,是 1978 年的 4286 倍,年均增长 23.9% 。固定电话用户达 208.82 万户,是 1978 年的 131 倍,年均增长 13.3% 。电话普及率由 1978 年的每百人 0.62 部提高到 2017 年的每百人19.1 部。移动电话业务从无到有,手机已由上世纪 90 年代的奢侈品变成现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2017 年普及率达到每百人 147 部,是 1992 年的 1225 倍。互联网设施迅猛发展,武汉成为国内首个全城实施光速宽带服务的城市。

 2017 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 429.86 万户,是 1999 年的 79 倍。

 六、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绿水青山”效应持续放大 40 年来,武汉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牢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放松,采取系列措施,不断加大投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为“生态化”大武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武汉得以实现。

 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依靠科技法制手段,坚持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经过 40 年的发展,全市环境

  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2017 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55 天,优良率为 69.9% 。近五年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为 100% ,江河、湖泊检测结果均稳中趋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99.02% 。

 园林绿化建设持续有力。武汉以建设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推动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大发展。

 40 年来,城市绿化总量稳步增长,公园、广场、绿道数量不断增加,全社会建绿机制基本形成。

 2017 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55% ,比 1979 年提高 16.75 个百分点;公园绿地面积 8355.86公顷,是 1978 年的 21.5 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91 平方米,是 1985 年的 6.1 倍。

 2017 年,全市完成园林绿化建设投资91.98 亿元,植树造林 4.53 万亩,森林覆盖率 22.88% ,森林蓄积量 556.55 万立方米。

 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动。城市环境优化直接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武汉旅游事业由景点游向全域旅游加快转变。2017 年,全市旅游总收入 2812.82 亿元,是 1991 年的 1726 倍,年均增长 33.2% ;接待国内游客 25714 万人次,是 1996 年的了 17.4 倍,年均增长 14.6% ;接待海外游客 250 万人次,是1986 年的 2891 倍,年均增长 29.3% 。乡村休闲游经营主体超过 3000 家,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 4010.9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26.3%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23.04 亿元,增长 57.0% 。

  七、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全面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40 年来,武汉从一个较封闭的区域中心城市转型为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心城市,对外交流水平不断提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初步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格局。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武汉由对外开放口岸发展到设立贸易试验区,对外经济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

 1988 至 2017 年,武汉市进出口总额由 3.88 亿美元跃升至 285.97 亿美元,年均增长 15.4% ;其中出口总额由 2.22 亿美元跃升至 171.01 亿美元,年均增长 15.6% 。出口国别和地区数达 205 ...

篇四: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

党建风采Party Building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争分夺秒、攻坚克难,10 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12 天建成雷神山医院,保障高效运行 73 天,累计收治患者达 5070 名,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强大支撑。“两山”医院建设彰显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优势。一、生命至上,彰显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能力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史无前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应急医院建设启示文 / 杨碧华

 图 / 杨丛菡书籍1.indb

  13 2021/3/31

  17:07:37

 142021 年第 7 期党建风采Party Building栏目主持:汪红蕾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最危难关头,湖北省武汉市按照党中央指示精神,迅速启动“两山”医院建设,下达 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艰巨任务。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用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建成防疫医院,在最短时间让患者得到救治,竭尽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一)得益于党中央坚强有力的统筹领导。“两山”医院建设是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两山”医院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先后视察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并作出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八方支援,参建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无畏艰险,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我们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二)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有力指挥和各级组织密切协作。“两山”医院建设展现各级组织的高效管理能力,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充分发扬“敢打硬仗”的担当精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昌海第一时间带领相关人员赶赴建设现场了解情况,并多次协调省有关方面解决人员组织和材料进入武汉的困难。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党组战前紧急动员,成立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指挥部靠前指挥,始终坚守一线。省、市多部门密切联动,密切配合,为“两山”医院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参建各方通力合作,无缝对接,高效组织施工,使医院按时交付成为现实,强大的管理能力再次彰显了“中国速度”。(三)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制度优势为越是面对艰难困苦和伟大斗争,越能够迸发出磅礴伟力。工程开工伊始,全国上下紧急行动,依托强大综合国力,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书籍1.indb

  14 2021/3/31

  17:07:41

 15党建风采Party Building技攻坚战,全力支持医院建设。中建三局为代表的多家国有大型企业紧急集结,100 多家分包单位协同作战,4000 余名管理人员、35000 余名工人、3500 多台套机械设备披星戴月轮班作业,全国各地材料设备火速调集武汉,在两个战场上“饱和式”推进施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能在极限时间内组织起如此强大力量、汇集各种资源,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制度优势在此得到充分展现。二、攻坚克难,释放中国建造强大动能“两山”医院建设速度比通常的传染病医院至少提高了 100 倍,我们的建设者不仅光荣地完成了建设任务,而且形成了国际领先的应急医院快速建造关键技术。没有建设经验可以借鉴,面对建造标准高、配套系统复杂、资源组织难度大、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任务重等挑战,只有具备高水平组织能力,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一)搭建协同高效的组织管理架构。为保障医院建设顺利进行,组建了覆盖政府、总承包企业和各参建单位三个层级的管理组织架构,建立管理线条清晰、管理层级扁平高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推行高效运行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工作。一是坚持指挥部、工区间、工区内部三位一体的协调会议制度,实现统一指挥,减少逐级传达层次,提高沟通效率;二是以信息专用群形式搭建两级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信息沟通快捷,上令下达畅通有效;三是实行两班倒工作制,让建设指挥不断档,项目管理无空缺,保证 24 小时连续施工作业,大大提高工程建设速度。(二)实施科学合理的全过程施工管理。采用最优施工工艺,科学组织工序搭接和工序穿插,充分利用工作面,使基础结构施工、箱式房吊装、墙板安装、机电安装等关键工序施工紧密衔接,做到歇人不歇作业面。投入充足、甚至富裕的资源保证各施工面同时组织施工,宁可资源等现场,也绝不能现场等资源,全力保障现场施工快速推进。利用 BIM 技术、物联网技术、智慧工地信息技术,提前对施工环境进行模拟和复杂工序预演,让困难和问题在作业前解决。采取扁平化验收模式,全过程跟踪验收,严把过程控制关,实现一次成活,确保工程质量,杜绝返工浪费时间。(三)开展需求与条件融合的工程设计深化。应急工程设计就是要在与时间赛跑的同时兼顾各方需求,设计施工实时对接,本着“有什么,用什么”的原则,深度参与建设全过程管理。在北京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78 分钟整理出北京小汤山医院建设图纸的基础上,中信武汉设计院针对火神山医院建设条件,组建设计深化管理团队,分建筑结构、机电、室外、深化、图纸资料5 个专业小组,用 1 天时间拿出设计方案,并对总平面布局、场地高差、附属配套设施布局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对基础施工、箱式房屋安装、屋面构造、综合管线及配电施工图进行设计深化,高效融合现场施工需求和现场条件,真正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四)形成全资源保障的供应管理。针对应急医院建设工期紧、特殊条件下多资源集中供应压力大等特点,快速计算出工程建设需要的人力、物资资源,统筹考虑供应能力、物流运输、交通阻力等影响,精准判断各项资源进场数量与时间,提出资源供应计划,高效运作资源供给,及时准确提供现场使用。人是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充分保障是项目施工的关键,劳动力的计算必须充分考虑施工组织方式和密集作业、疫情防控等作业环境对工效降低的影响,要在正常施工定额的基础上合理放大。物资充足供给是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在极限工期的情况下,物资供给只能充足不能短缺,任何一个小的配件短缺都会造成工期拖延或影响工程质量,因此物资供应计划应确保各类物资充足供给,且有一定富余,确保工程施工不被物资供应耽误和影响。(五)组织全方位的安全防疫管控。安全生产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管理组织和工作方式是重中之重。各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直接下沉班组跟班管控,缩短管理链条,以保姆式的管理理念扎根现场,开展 24小时不间断现场巡查、纠偏、整改,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决不让安全隐患影响施工。以实名制管理模式开展防疫工作,工人入场接受疫情查询和防疫教育,严防疫情流入现场。考勤与疫检挂钩,进入现场必须进行体温检测,现场设置 5 台红外线测温仪、8 处现场测温棚,配备 20 名流动防疫检测员,每天 4 次分时测温,构建场内书籍1.indb

  15 2021/3/31

  17:07:41

 162021 年第 7 期党建风采Party Building四道多维立体防疫战线,有效保障场内作业人员每日防疫监控全覆盖。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离场采取“5+3 工作法”,做到突发情况可追溯和居家隔离保平安。三、家国情怀,彰显建筑企业的责任担当“两山”医院建设,社会各界倾力援助,不求回报,他们只想在国家危难时刻尽一份力量、作一份贡献。“两山”医院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上亿“云监工”24 小时在线,为项目建设加油鼓劲,出谋划策,全国人民成为医院建设的坚实后盾。(一)挺身而出,危难时刻充分展现国有企业使命担当。获知武汉要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中建三局主动请缨,勇挑大梁;武建集团、汉阳市政、航发集团、武汉地产、湖北工建等企业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发挥各自所长;中建总公司第一时间向全系统发出动员令,中建一局、二局、四局、七局、八局等 11 家子公司从全国各地昼夜兼程驰援武汉;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石化等企业广泛参与,全方位协同作战。危难时刻,国有企业始终冲锋在前。战斗中又坚持保护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到“零感染”;善待每一位务工人员,在有限的条件下提供优质方便“衣食住行”服务,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参考一线医护人员标准,为每名务工人员发放返乡隔离补贴和妥善安置滞留人员,开展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爱,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处处体现。(二)冲锋在前,艰苦环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项目建设全过程见证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哪里任务艰险,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党旗飘扬在一线,引领广大建设者奋勇争先、一往无前。各参建单位集团党委以身作则,靠前指挥,一线领导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广大员工同吃同住、并肩作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堡垒”筑在工地上,力量聚在党旗下。火神山医院现场,中建三局二公司临时党支部书记孙志凌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工作 30 个小时;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建五局三公司安装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孙振华主动请战,连夜驱车 300 余公里,从长沙逆行武汉,组建由11名党员参加的突击队。据统计,“两山”医院共有 22 个党员先锋岗,9 个党员责任区,2688 名专业精、能力强、经验足的党员在施工一线勇挑重担,成为广大职工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团结带领现场万余名作业工人日夜奋战。(三)大爱无疆,危难面前彰显现代建筑工人的家国情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不断传承赓续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人民在一次次直面磨难时顽强不屈、奋不顾身的精神脊梁,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诠释。“两山”医院开建的消息传来,“若有战,召必回”“什么时候到,马上出发”的请战声在中建三局的工作群和劳务群里不绝于耳,各级骨干员工和广大工友主动请战、热情高涨。上阵父子兵、工地夫妻档、战场五兄弟,感人事件比比皆是。放弃难得的春节团聚,舍小家顾大家千里“逆行”而来,汇聚成项目建设的钢铁长城。施工过程中,几万名建设者顶着凄风苦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走上 3 万步是常态,带伤作战、转战“两山”,却从无一人抱怨。医院交付后,建设者们又纷纷主动请缨,参加维保团队,与白衣天使并肩作战在最危险的病房一线,24 小时竭诚服务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为医院有序运营提供保障。英雄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就在你我身旁。广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就是一群舍小家、为大家,冒着疫情风险,大爱无疆、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朴素愿望“医院早一分钟投用,也许就能多挽救一个同胞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伟大斗争淬炼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伟大斗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是伟大的抗疫斗争的一部分,其中也孕育着伟大的抗疫精神。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从“两山”医院建设历程中汲取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听党召唤,为党分忧、为民造福,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湖北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作者系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站长)书籍1.indb

  16 2021/3/31

  17:07:41

推荐访问:武汉发展历程的启示 武汉 发展历程 启示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