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5篇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分析 1月17日—18日,县教科局在本学年度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
21 — 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分析
1 月 17 日—18 日,县教科局在本学年度末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统一考试,本次教学质量检测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命题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重点在于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为 30 分钟,满分 50 分,分为 四大板块:“我会填”共 21 分,“我是小评判”共 10 分,“我会连”共 10 分,”我会玩”共 9 分。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 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2. 题型偏难。基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填空题型是有难度的, 一方面孩子识字写字能力未达到,大部分孩子使用的是拼音;另一方面一年级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较少,大部分孩子在填空题中失分是非常严重的,而试卷中我会填部分分值占比 42%。
3. 题意明确。试卷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成绩统计及分析 (一)成绩统计
学生数 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生数 优生率 4024 36.1 2969 73.78% 1819 45.2% 从整体来看,成绩不理想,及格率和优生率相对都较低;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填空题和连线题失分较多。
(二)针对试卷和成绩进行分析 第一题:我会填(共 21 分,占比 42%)
本题中,考查生活常识的题目有第 1、3 和 4 小题,分别考查小学生一天要睡足几个小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新年的第一天叫什么?考查课本中基础知识的题目是第 2 题,考查内容为安全防护知识,书中的一首儿歌。
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对生活中的基本常识缺乏认识,特别是对节日“元旦”和“新年”混淆不清。
第二题:我是小评判(共 10 分,占比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其中失分最多的是第 1 小题,在学校我们只听自己班老师的话。一年级孩子刚进校园,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很多孩子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还有第 5 小题,孩子们不能认真读题,加之对传统节日印象不深刻,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题:我会连(共 10 分,占比 20%)
本题失分较为严重,连线的五个选项都是关于课堂学习的习惯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连线的五个选项具有极强的混淆性。如:
听课要认真、完成作业要认真,这两个都可以和“认真”连;回答问题要参与、讨论问题要参与,这两个也都可以和“参与”连线。这一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筛选答案的能力,加之题上没有拼音,学生不会分析思考,不能整体来把握。
第四题:我会玩(共 9 分,占比 18%)
本题以问答的形式出现,比较简单,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很容易作答,所以本题得分率较高。
三、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系列现象,以及对试卷的分析,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命题和教学提供了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该深度剖析,并找到正确的改进办法和措施。
(一)平时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弄清、弄懂道德与法治课本上的知识点,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深入浅出的生活启蒙教育更加重要,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健康、愉快、安全、积极地生活。
(二)在孩子们适应校园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帮助孩子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动手、思考等习惯,特别是认真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及时把新信息、新成果和孩子们生活中的新问题、新现象融入课本中来,让孩子们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
(四)教会孩子们认真读题审题,弄清题目意思,再认真做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能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上好,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
新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 下册) ) 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时间:60 分钟,总分 100 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共 0 20 分)
1、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______、______、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______系统。
2、人类的每项科学发明于创造都标志着社会的______和______。
3、礼仪是________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_______。不同的______会有不同的礼仪。
4、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_______导致______。
5、宽容让人们彼此______,______相处,它是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6、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台风、洪涝、________、滑坡、________、病虫害等。
7、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
8、宽容让人们彼此宽待、______,它是和谐、美好生活的______。
9、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______、______带来_______的变化。
10、________的建造充分证明了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之高。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趋势(
)。
A.和平 B.战争 C.竞争 2、以下哪种情况不能被“宽容”(
)
A.好朋友误会了我,后来他找我道歉了 B.同桌不小心用笔划到了我的衣服 C.新闻上有人拐卖小孩被逮捕了 3、在有些国家,人们却认为吃面条发出声音是对厨师或主人厨艺的(
)。
A.不尊重 B.批评 C.赞赏 D.不满意
4、一个宽容的人(
)
A.必然能够获得成功
B.更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 C.实质上是一种假惺惺的行为 5、我国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由(
)位数字组成的。
A.15 B.18 C.16 6、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恒河流域 7、“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告诉我们(
)
A.人生短暂,何必争强 B.谦让能化解一切矛盾 C.社会生活需要宽容 D.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8、下列不属于四大洋的是(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南极洋 D.大西洋 9、下列疾病是由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导致的是(
)。
A.佝偻病 B.水俣病 C.艾滋病 D.侏儒症 10、我们学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交通拥堵,这应该是(
)的职贵。
A.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B.交通管理部门 C.税务管理部门 三、判断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曾子每日三省太麻烦了,完全不需要。(
)
2、全球气温升高,南极冰川消融是温室气体造成的。(
)
3、人类可以离开地球而生存,但地球不能没有人类。(
)
4、水是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不必担心没有水喝。(
)
5、遇到冲突时,我们可以毫不留情的指责对方。(
)
6、我国从 2001 年开始,把每年 5 月第 3 周定为“科技活动周”。(
)
7、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
8、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认识。(
)
9、雷电交加时,可以在大树下避雨。(
)
10、当灾难发生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贡献一份力量。(
)
四、连线题。(共 0 10 分)
1、请把以下国际组织的标识图片与其名称连在一起。
五、简答题(4 4 小题,共 0 30 分)
1、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怎么化解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矛盾或者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 0 20 分)
1、气象
海洋
防灾减灾 2、文明
进步 3、约定俗成
尊重
文化 4、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5、宽待
和睦 6、旱灾
地震
泥石流 7、袁隆平 8、和睦相处
重要基础 9、生产
生活
日新月异 10、金字塔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A 2、C 3、C 4、B 5、B 6、A 7、C 8、C 9、B 10、B 三、判断题(每 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共 0 10 分)
1、
五、简答题(4 4 小题,共 0 30 分)
1、(1)语言可以体现尊重,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恶语伤人。
(2)尊重还应落实到行动上,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
(3)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2、我们首先要了解差异,学会尊重差异。其次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3、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4、答:①提高防灾避险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②我国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及防灾减灾工程。
③法律也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 ( 上册) ) 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时间:60 分钟,总分 100 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共 0 20 分)
1、我们的祖国位于___________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___________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________,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________。
3、尊重自然、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4、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____________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5、让我们坚持“________”,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6、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7、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_______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8、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_________。
9、一个充满________和________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0、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________长征。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
)亿。
A.13 B.13.7 C.12.7 D.12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和下面哪个诗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致的(
)。
A.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
B.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3、李林发现班级的图书角管理比较乱,李林应该怎么做?(
)
A.等待老师或班委来处理
B.及时向班委提出自己的建议 C.这是图书管理员的事,与我无关
4、(
)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特别是早期,直观形象,生动多姿。
A.英文 B.汉字 C.英语 D.日语 5、小刚非常调皮,经常做错事,惹父母生气,平时他与父母的关系却很融洽。你觉得原因可能是(
)。
A.父母不是真心批评小刚的 B.只要帮父母做事,就能与他们融洽相处 C.与父母交往要讲究艺术,善于与父母沟通 6、1967 年,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A.原子弹
B.氢弹
C.炸弹
D.地地导弹 7、你认为与别人沟通时,(
)会让对方心理受到影响。
A.认真倾听
B.左顾右盼,四处张望
C.积极回应
D.不打断别人发言 8、我们小学生能做到自理自立的表现是(
)。
A.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B.不上学照顾妹妹
C.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 9、“百善孝为先”体现了(
)。
A.爱国主义家风
B.孝心敬老的家风
C.勤俭节约的家风 10、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喊出“宁肯少活 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个口号的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三、判断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西安,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
2、展现文明,我们青少年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
3、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汉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
(
)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欧阳询的名言。(
)
6、高速公路上的应急车道被视为救援时的“生命通道”。(
)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唐朝顾炎武提出的。(
)
8、在同学之间沟通有不同看法时,只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考虑他人。(
)
9、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代沟”,很难沟通清楚。(
)
10、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四、连线题。(共 0 10 分)
1、请将下列格言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连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仁爱精神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诚信精神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求新精神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好学精神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爱国精神 五、简答题(4 4 小题,共 0 30 分)
1、我们在家庭中,如何做才是对家人最大的精神安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创新的实践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家人对自己的爱?写一写吧。(至少写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委会一般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这样选班干部?可不可以由老师直接指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 0 20 分)
1、亚洲
960 2、精神财富
精神动力 3、爱护生态
保护环境 4、平等团结 5、日行一善 6、彼此尊重
互相帮助 7、小事 8、文明有礼 9、生机
希望 10、二万五千里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B 2、B 3、B 4、B 5、C 6、B 7、B 8、C 9、B 10、C 三、判断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共 0 10 分)
1、
五、简答题(4 4 小题,共 0 30 分)
1、作为子女,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练就本领,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自立自强,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精神安慰。
2、改革创新的实践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
3、爸爸送我上学,妈妈给我洗衣服,奶奶给我做饭。
4、班委会一般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由全体同学公平选举产生出来的学生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所拥护的,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不可以由老师直接指定。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
21 — 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分析
一、试卷的整体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满分 50 分。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由选择大乐园、简答题、分析说明题三部分组成。其中选择大乐园共十个小题,每小题两分,共 20 分。简答题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为根据导学案按要 求填空。第二,第三小题简答。共 22 分。分析说明题,一小题共 8 分。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试题信息整体贴近生活,以源于学生生活的范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完成试卷。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很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2、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本次考试考察内容涉及安全(防溺水、火灾、防拐等)、家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教育、学习等等。
3、试题整卷基础性强、难易程度适中,基于目前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没有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
4、试题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提议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比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考试效果
整体看来,学生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全县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生均
分 35.64 分,及格率 77.82%,优生率 40.89%。但仍然有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列举如下:
1、学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字迹模糊、不清楚、潦草现象。错别字现象很多。
2、语言组织不通顺现象依然存在。这说明学生还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内心,说明学生表达基本功不够扎实。在平常上课时, 对学生语言训练不足。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在遇到简答题的时候。语言啰嗦,或者是答非所问,不能言简意赅地切中要点。
4、从书写和答题情况看。学生做题不认真,不能做到认真审题, 对题意理解不够深,考虑问题不够全。这也说明学生应试能力差、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
三、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大乐园
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通过单选很好作答。得分率很高。其中,第 6 小题、第 7 小题和第 10 小题错误较多。第 6 小题考查家庭关系中我与爷爷的关系。学生不清楚书面表达中“外孙子”指什么,无法准确区别“外孙子”和“孙子”。也没法用生活常识解决问题。第 7 题考查 2020 是什么年。有些同学错选为“猪”年。第 10 题是对学习认识的考查,很大一部分同学错选为“妈妈说我可以不做家务,但学习一定要好。”这道题出错与学生本身对“活到老,学到老”意识的淡化。和现在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息息相关。
(二)简答题
简答题第一题,根据导学案要求填空,出错率较高,4 小题均有同学答错,尤其是第 4 小题。充分说明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够牢固、准确。
第二小题、第三小题、学生答题效果很好,得分率很高。大部分学生都能分点陈列、切中要点。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组织语言时逻辑性不强,不能言简意赅将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
(三)分析说明题
分析说明题既要求学生准确分析理解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及重要 性,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组织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分析说明题五个要点,学生只能答出一两个要点。且学生在表述自己的理由时长篇大论,不能分点描述。这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认真分析教材。抓住道德与法治生活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意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书写习惯。审题习惯。和检查习惯等等。
3、平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查, 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
4、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
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区别对待学生,所谓区别对待并不是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 而是针对不同的群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优秀边缘学生严格要求,鼓励上进。对学困生要加强辅导,课堂上要多加关注,学困生的作业也要做到因人而异,降低数量和难度,多做表扬和鼓励,多进行个别谈话,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6、三年级毕竟还小,在平常教学中要做到教法多变,适时加入游戏活动环节,奖励环节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在试卷上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考试提供了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剖析并时刻反思。
篇五: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
20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 报告结果 解 析目录/ / Contents01020304道德与法治学科监测综合状况基于监测结果的区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势基于监测结果的区域道德与法治学科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01道德与法治学科监测综合状况
42020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监测综合状况监测指标 四年级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 10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10 ★对国情常识的了解 10 ★道德与法治课时达标率 10 ★对道德与法治课喜欢程度 10 ★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知识满足教学需求情况 10 ★校园氛围 10 ★法律素养 —
02基于监测结果的区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势
6 (一)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状况247220205050100150200250300四年级平均分区 省 全国
7 (一)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状况低水平 中下水平 中上水平 高水平四年级 区 16.0 28.1 35.9 20.1省 19.8 30.5 31.6 18.1全国 25.6 30.4 28.3 15.7四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理解水平分布情况(% % )“表现性测试”是指通过设置与学生真实生活相接近的问题情境,采用主观题测试的方式,测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测试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由专家根据学生作答的观点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提供的分析是否充分等方面,参照评分标准进行等级评分。
8(二)学生对国情常识的了解状况266229204050100150200250300四年级平均分区 省 全国
9 ( 三)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状况1 1 、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状况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周课时数分布情况(% % )0 节 1 节 2 节 3 节及以上四年级 区 0 0 100 0省 0 6.3 81.1 12.6全国 3.1 10.0 50.1 36.8
102 2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浓厚,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满意度很高。(三)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状况级 四年级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喜欢程度的分布情况(% % )很不喜欢 不太喜欢 比较喜欢 很喜欢四年级 区 1.0 0.2 5.4 93.4省 0.6 3.1 21.8 74.5全国 2.4 5.8 24.8 67.0
112 2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浓厚,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满意度很高。(三)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状况四年级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师喜欢程度的分布情况(% % )很不喜欢 不太喜欢 比较喜欢 很喜欢四年级 区 0.2 0 3.6 96.2省 0.4 3.2 19.2 77.2全国 2.6 4.7 21.4 71.4
122 2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浓厚,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满意度很高。(三)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状况四年级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作用的看法(% % )区 省 全国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80.5 67.1 63.9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6.9 66.0 65.4知道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知识 79.5 65.6 56.1知道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69.7 64.1 57.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80.6 72.4 66.8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76.8 71.0 68.5学会分辨是非、善恶、美丑 61.8 49.7 45.3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58.8 42.9 37.3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63.6 49.8 52.4
133 3 、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满足教学需求情况良好。(三)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状况52.70%57.60%35.40%36.90%26.20%23.7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人数比例区 省 全国
03基于监测结果的区域道德与法治学科存在的问题
15 (一)保障课时,杜绝被挤占现象。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被挤占情况(% % )从来没有 有时 经常 总是四年级 区 89.5 6.2 0 4.3省 76.7 20.0 2.0 1.3全国 57.5 31.5 7.0 4.0
16 (二)临近期末考试时,有停课或减课现象。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在临近期末考试时的上课情况(% % )停课 减课 照常上课四年级 区 0 3.5 96.5省 5.2 12.8 81.9全国 12.1 20.0 67.8
17(二)道德与法治专任教师的人数比例相对全省较低,专业背景不足59.3777.90102030405060708090四年级专任教师人数比例(%)区 省 全国
18(二)道德与法治专任教师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专业背景不足85.787.381777879808182838485868788四年级教师专业背景人数比例(%)区 省 全国
19(三)教师教学观念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有待优化。1 1 、从学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的原因分析。四年级学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的原因(% % )原因 四年级区 省 全国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老师 100 12.6 24.4老师讲课枯燥、没意思 0 49.0 36.8课堂互动的机会少 0 32.0 31.1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 0 35.0 36.8学了没多大用 100 9.2 14.3影响其他课(如语文、数学等)学习0 6.0 13.8很难学 0 9.3 13.3需要经常背知识、做习题 100 27.9 22.9
202 2 、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三)教师教学观念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有待优化。四年级学生报告道德与法治教师大多数课使用的教学方式(% % )四年级区 省 全国小组讨论 88.0 65.3 59.8辩论 76.8 56.6 53.4角色扮演 79.3 53.6 49.6作业成果展示 92.4 62.6 57.1讲故事、分析案例 80.8 60.1 52.1播放学习内容相关视频片段 81.5 60.4 54.1提供阅读资料 84.2 47.2 51.4联系生活实际 87.0 64.8 60.8
21 (四)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困难。1、使用统编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有困难。四年级区 省 全国教科书容量大 0 21.1 20.8教科书内容难度大 8.0 11.2 8.0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多 8.0 16.8 26.9教科书专业性强 0 17.7 23.3教科书涉及的领域多 5.6 40.8 36.6教科书部分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5.6 9.9 10.0教科书不贴近本地文化生活 0 18.3 14.5配套教学资源不足 54.6 53.6 46.5教科书相关培训机会少 39.8 42.4 43.0教科书相关培训指导性差 5.6 11.0 12.7教科书相关培训内容单一 35.1 5.5 15.1教科书相关培训形式单一 20.3 29.2 17.6没有配备教师教学用书 0 13.7 10.9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学帮助少37.6 7.8 9.0
22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多种困难。(四)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困难。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 )四年级区 省 全国课时不足0 7.6 11.3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重15.7 20.2 12.5道德与法治课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足25.5 49.2 48.0承担其他教育教学任务,时间精力不足38.5 25.2 61.7备课的工作量大24.7 18.5 26.5自身缺乏专业知识11.4 14.9 38.2教科书不贴近实际生活0 6.1 5.5学校不重视19.6 5.0 3.9家长不重视71.1 83.5 54.9学生不重视 64.0 41.3 23.9
04提升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24(一)继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情常识、法律素养教育,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经典名言 、 历史典故等内容融入教学设计之中 , 也可以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 , 提高文化认同 。
对国家发展要充满自信 , 传递积极的态度 , 拓宽加深教材相关内容 ,增强国家认同 。
25(二)加强课程管理,保障课程课时。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 , 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 在开齐开足的同时 , 保证专时专用 , 讲好道德与法治课 。
26(三)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打造学生喜爱的课堂。( (1)
)
开展生活化教学 , 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 (2)
)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 强化学生互动交流 。( (3)
)
开展分层教学 ,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
27(四)加强资源共建共享,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 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 、 外资源 。2、 、 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 。3、 、 制作相关作业 、 试题等资源的制作 , 共建共享资源 。4、 、 合理创新使用阿城区CNKI 平台 、 哈市教育云平台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课程资源 。
28 (五)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科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 , 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项主题教研培训活动 , 做好观摩记录 , 深入研究教材 , 通过教研联盟小组进行互动探讨 、 实践反思 、 评价交流等 。各校教研组要充分发挥作用 , 组织开展集体备课 、 同课异构 、 读书分享 、 基本功培训与展示等教研活动 。
毕 汇报完毕 感谢观看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 法治 道德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