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3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3篇

时间:2022-09-22 11:4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3篇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姓名: 董娇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林业经济管理指导教师: 王妹20050601 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3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3篇

篇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姓名:

 董娇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林业经济管理指导教师:

 王妹20050601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我国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日盏显现出其不足。

 因此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 使绩效评价能真实、 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绩效,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针对这~课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绩效评价韵有关理论, 着重分析了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为提出建立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其次, 在借鉴中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考虑到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企业的影响, 构建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该体系以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为绩效评价主体, 从财务、 内部业务流程、 客户、 学习与成长、 可持续发展五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建立了一个多层面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克服了我国现有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单一主体评价、 偏重财务绩效评价的缺陷。对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 本文在分析我国啤酒行业总体面临的行业环境、 产业特点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啤酒行业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并将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P J啤酒公司。

 在运用中采用层次分析法、 综合系数法解决了各指标权重的设置问题, 同时通过对综合绩效评价数值的计算, 实现了对该企业绩效综合、 全面的评价, 并提出了改进该企业管理的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 证明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啤酒行业进行绩效评价时的参考, 同时对其他行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可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最后, 对本文所作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关键词:绩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

 A B S T R A C TT h esh o r ta g eo f c u r r e n te n te r p r ise 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u a tio nsy ste misb e c o m in go b v io u s in th ec o n tin u o u sly c h a n g e a b lee n v ir o n m e n t. In n e we c o n o m ic e n v ir o n m e n t,h o wto e v a lu a tee n te r p r ise p e r f o r m a n c e tr u lya n de n tir e lyd e se r v e sto b e r e se a r c h e d ・T h isp a p e ris f o c u s o n th isS U bjo ct.P r im a r ily , th is p a p e rin tr o d u c e s th e o r ie s r e la te d to e n te r p r ise 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u a tio n a n d a n a ly z e sth e lim ita tio n o f th ec u r r e n t e n te r p r ise 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u a tio n sy ste m , w h ic his r e g a r d e da s th e f u n d a m e n t o fse ttin g u pth eg e n e r a le n te r p r ise 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u a tio nsy stem .S e c o n d ly , c o n sid e r in gth e in f lu e n c e o fk n o w le d g e e c o n o m ya n d su sta in a b led e v e lo p m e n t str a te g ya n du sin gth e r e se a r c h o fd o m e stic a n df o r e ig nc o u n tr ie s f o rr e f e r e n c e , th is p a p e re sta b lish e s ag e n e r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u a tio nsy ste min c lu d in gf in a n c ia l in d e x a n d n o n - f in a n c ia l in d e x . T h is sy ste md e f in e s sta k e h o ld e r s a s th e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u a tio np r in c ip a l p a r t, a n d p u tsf o r w a r d toe v a lu a tin gth ee n te r p r isep e r f o r m a n c ef r o m f iv ea sp e c ts:

 f in a n c e , in n e r p r o c e ss, stu d ya n dg r o w u p , th ec u sto m e r , d u r a b ility , w h ic ho v e r c o m e s th esh o r ta g eo fsin g lee v a lu a tio np r in c ip a lp a r ta n dsin g lef in a n c ia l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u a tio n .O n th e b a se o fth ea n a ly siso fth e e x te r io r e n v ir o n m e n t a n d th e c h a r a c te r istic so fth eb r e w e r y in d u str y , th is p a p e rse tsu p 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u a tio n in d e xsy ste mf o rb r e w e r y in d u str ya n d u s e s it in P Jb r e w e r y e n te r p r ise . Itm a k e s u s e o fa n a ly tich ie r a r c h yp r o c e ss( A H P )a n dsy n th e sis q u o tie n tsm e th o dtoe n g e n d e rw e ig h e din d ex .T h r o u g h c a lc u la tin gth eg e n e r a ln u m e r ic a lv a lu e , th isp a p e r e v a lu a te st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P J b r e w e r y e n te r p r ise e n tir e ly a n dg iv e s so m e a d v ic e to th ee n te r p r ise . Inth ea n a ly siso f th e P Jb r e w e r y e n te r p r isec a se , itis p r o v e dth a t th e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u a tio n in d e xsy ste mc a n b e u se d inb r e w e r y in d u str ya n d o th e rin d u str ie s f o rr e f e r e n ce .A t la st, th is p a p e rsu m m a r iz e s th e r e se a r c h a n dp u tsf o r w a r d t o th eq u e stio n sn e e d e dsettlin g .K e y w o r d s:

 P e r f o r m a n c e ; e v a lu a tio nsy ste min d e xsy ste m

 致谢Y7 4 9 4 8 0本文是在王妹副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

 三年来, 王老师不仅在学术土给予我深刻的教诲, 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我很多关心和鼓励, 使我的学业能够顺利完成。

 导师渊博的知识, 敏锐的恩雏、 严谨的治学态度, 以及谆谆教导都使我受益匪浅, 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 王老师都让我领受到很多启发, 这些宝贵的财富将使我终务受益。

 特此致谢!此外, 还要感谢温作民老师, 陆萍老师, 乔玉洋老师, 曾华峰老师, 宋淑红老师对我论文思路提供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指导!感谢陈海游老师和陈俊霞在搜集资料时给予我的帮助!感谢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的所有老师和同学, 是你们让我在南京林业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和欢乐!最后, 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的关心争支持, 是她们的信任舜口支持使我在遇到困难时依然能够坚强面对, 正是在她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才使我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愿她们幸福一生!作者:

 董矫20 0 5年6 月

 刖吞企业绩效评价问题是与企业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个课题。

 随着企业外部需求的变化、 竞争的加剧, 企业绩效评价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日益深入的讨论。

 有效的绩效评价, 有利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综合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 有利于企业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国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己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快速变化的、 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日益增加的竞争环境。

 一方面, 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着重财务指标、 轻非财务指标, 重短期绩效评价、 轻长期绩效评价, 重过去财务成果评价、 轻未来价值创造评价, 重结果静态评价、 轻过程动态评价, 重有形资产评价、 轻无形资产评价, 重局部绩效评价、 轻整体绩效评价等问题, 已难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的绩效做出全面评价; 另一方面, 企业绩效评价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仅起着评价绩效的作用, 更对企业的经营与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导向性作用。

 在新的经营环境下,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必须关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审视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才能形成和保持其竞争力, 而显然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国外在企业绩效评价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 这些经验对我们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我国有自己的国情, 因此, 本文的目的是在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和吸取国内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尝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目前经营环境的综合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以期能够全面、 客观、 公正地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水平以及引导企业将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相结合, 促使企业克服短期行为, 改进薄弱环节, 寻求增长的潜力, 加强企业竞争力。

 1企业绩效评价概述1. 1企业绩效评价的有关概念1. 1. 1评价与评价过程评价, 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 采用特定的方法对测评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种认识过程。

 简言之, 评价就是通过比较分析对特定人或事做出主观判断的过程, 它是人类社会有意识、 有目的的一种认识活动。

 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一种观念性活动, 评价具有判断、 预测、 选择、 导向四个基本功能。评价过程主要包括:

 确立评价的目的和评价的参照系统、 获取评价信息、 形成价值判断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确立评价的目的和评价的参照系统评价的目的是指开展评价活动的理由。

 评价目的是整个评价活动的灵魂, 也是整个评价活动的第一步。

 评价目的制约着评价参照系统, 通过评价参照系统制约着整个评价活动。评价参照系统是评价者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尺, 价值判断就是根据参照系统而作出的判断。它包括评价对象、 评价标准、 评价范围及评价视角四个方面。第二环节获取评价信息评价信息是指由评价目的约束的、 由评价参照系统所要求的, 有关评价主体、 评价客体及参照客体的信息。

 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直接关系到价值判断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第三环节形成价值判断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 就是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即对评价客体作出是否有价值、 有何价值、 价值多大的判断。

 作出合理价值判断的前提条件是:

 评价者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 确立评价目标; 设计和选择恰当的评价参照系统; 真实、 充分地获取有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有序化处理。1. 1. 2企业绩效评价的涵义绩效, 也称为效绩、 成效、 业绩等, 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绩效评价就是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对特定主体行为的活动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结果做出的一种判断。

 绩效评价有两个评价对象, 一是企业, 二是经营管理者,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绩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就是指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学方法, 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

 对照特定的评价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 通过定量、 定性分析, 对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一种综合判断。

 企业绩效评价是评价理论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是在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 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化分析技术来剖析企业经营过程, 反映企业的现状, 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的一门科学。2

 1. 1. 3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企业绩效评价一直被看作是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企业角色、 外部需求的变化、 竞争的加剧, 企业绩效评价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日益深入的讨论, 绩效评价正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议程。

 开展企业绩效评价, 有利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综合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 有利于企业建立和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意义:( 一)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而言, 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 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绩效评价重要的动因之一就是及时发现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重大偏差和阀题,促使企业改进管理方法和程序, 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的目的。, 企业绩效评价包括企业获利能力、 基础管理、 资产运营、 债务状况、 顾客满意及研究与开发水平、 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评价, 不仅可以全面、 客观、 公正地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水平, 而且能够预测和判断企业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 能够全方位地判断企业的真实状况。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能客观、 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绩效, 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经营与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导向性作用:

 通过把绩效评价和企业的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相结合, 可以促使企业克服短期行为, 改进薄弱环节, 寻求增长的潜力, 随时监督控制计划和战略的实施过程, 实现其战略目标。( 二)从政府角度而言, 通过企业绩效评价, 可以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企业管理逐步改变了政企不分的格局,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法也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因此, 政府可在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前提下, 借助企业绩效评价, 了解相关企业经营水平、 发展能力、 技术水平等情况, 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三)为股东、 债权人、 员工、 顾客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所需信息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发展与衰退, 不仅仅与出资人利益息息相关, 而且接影响到职员、 债权人、 顾客等的利益, 从而加深了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绩效的关注。根据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的要求, 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应实现彻底分离, 财产所有者( 股东)与支配者( 企业经营者)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股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而是通过法入治理结构实现其资产收益、 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这样, 股东要考察投资的收益、 实现其权利等都要通过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来实现; 对于债投入来说, 可通过企业绩效评价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决定是否与其继续合作; 对于内部员工来说,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了解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经营状况,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对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 则可以了解企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状况等信息。( 四)通过企业绩效评价, 可以为有效激励与约束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现代代理理论的研究表明, 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的成败起决定作用, 而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设计对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设计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方案是所有者作为委托人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而且两权分离的程度越高。

 合理的激威与约束杌制在缩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差异。

 降低所有者监督成本方面的作用就越高。

 激励与约束经营者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经营者的收入, 通

 过制定合理的报酬计划, 可以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但对经营者的激励必须建立在对企业绩效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上。

 开展企业绩效评价, 为对经营者的亚绩进行全面、 正确的评价奠定基础, 为企业所有者、 人事部门等进行经营者业绩的考核、 选拔、 奖惩和任免提供充分的依据, 有利于经营者管理阶层的优胜劣汰, 推动我国企、 监家队伍的建设。1. 2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演进国内外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在不同的时期, 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 采用了不同的绩效评价体系。1. 2. 1国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演进总的来说, 西方国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即成本绩效评价阶段, 财务绩效评价阶段和绩效评价创新阶段第一阶段:

 成本绩效评价阶段( 19 世纪初—20 世纪初)这一阶段的早期由于当时生产规模小, 管理水平低, 企业经营思想是以收入弥补成本,企业基本是以成本指标为核心来评价绩效。

 随着分工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资本家不得不尽量降低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以成本核算为主的事后控制反应迟钝,已不能满足有效控制成本的需要。

 19 u 年, 美国会计工作者哈瑞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 使成本管理由被动的事后反映变为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 真正达到了对成本进行监控的目的。

 ...

篇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自 1984 年 Hambrick 和 Mason 提出 高阶团队(Upper Echelon)概念以来, 关于高管团队基本人口 统计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 的研究开始出现繁荣迹象。

 1994 年Hambrick 提出 的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概念又一次创造了 高管团队过程研究的新阶段, 弥补了 之前对高管团队组成特征和运作过程对组织绩效影响方面的缺陷。

 90 年代后期至今, 高管团队研究愈来愈重视打开传统高层梯队理论的“黑匣子”, 研究包括团队领导、 沟通、 决策参与、 冲突、 合作等动态“过程”1。

 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 技术变革加速的时期, 如何有效利用高管团队内部人员 的行为特质、 政治资源、 社会网络能力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成长速度和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

 由于高级管理人员 与 组织战略以及组织经营财务绩效的潜在联系 , 其在管理学术领域得到了 广泛的研究。

 作为掌控公司内部日 常运作和联系 股东、 外部投资者的重要纽带, 如何对高管人员 这种稀缺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是当前理论和实务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

 1 高级管理人员 定义 高级管理人员 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 标、 总战略, 掌握组织的大致方针, 并管理、 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对于高管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研究中 一直存在着差异。

 参考众多研究高级管理人员 的外文文献, 多用高管层( Upper Management)

 和高管团队( Top Management Team)

 这两个术语进行阐述。

 Jerold B. Warner( 1988)

 等认为高管是拥有 CEO、 总裁或是董事会主席等头衔的个人, 上市公司的高管大多数情况下具备三种头衔中的两种, 例如一个主席, 另 一个是总裁, 其中 一个兼任 CEO。Krishnan 等(1998)将高层管理团队界定为“首席执行官(CEO)、 总裁、 首席运营官(COO)、 首席财务官(CFO)和下一个层次的最高级别 的成员 ”。

 根据我国《公司法》 第 217 条第( 一)

 项的规定,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就是指公司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务、 负 责公司 经营管理、 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员 , 主

  1姚振华, 孙海法. 高管团队组成特征与行为整合关系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3(1) , 15-22.

 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2 要包括经理、 副经理、 财务负责人, 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

 陈伟民( 2007)

 在研究中指出 , “高层管理团队成员 由总经理 、 总裁或CEO、 副总经理 、 副总裁、 董事会秘书和年报上公布的其他管理人员 组成 ( 包括董事中 兼任的高管人员 )。

 国内学者徐经长、 王胜海( 2010)

 则引 入了 “核心高管”这一概念,将上市公司 的董事长、 总经理和财务总监界定为核心高管, 以替代已有研究中频繁出现的高管团队范畴, 使研究对象更加具有针对性。

 2 企业经营绩效 2.1 企业经营绩效的定义 企业经营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 情况, 投入指的是人力、 物力、 时间等物质资源, 产出 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 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Bates 和 Holton(1995)指出:

 “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 其结果也会不同”。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 是组织为实现其目 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

 2.2 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研究 目 前对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的研究主要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方面展开。

 非财务指标的研究主要聚焦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目 前对于创新绩效、 技术能力的研究比较多。

 当然, 由于非财务指标衡量中的可量化性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 主观影响的误差会比较大, 目 前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主流还是采用财务绩效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

 财务绩效即用 财务指标来衡量的绩效, 企业的财务绩效信息可以充分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发展趋势2。

 目前国内研究财务绩效多采用资产回报率 ROA、 净资产收益率 ROE 和每股收益EPS 这 3 种指标作为因变量( 薛有志等, 2010; 汪金龙, 2008; 张俊瑞, 2003; )。ROA 为指标研究综合反映了 企业资产的利用情况,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会小很多。

 ROE 反映了 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也是衡量公司绩效的常用指标。

 EPS 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

  2 张忠华. 基于高管激励机制的财务绩效研究. 商业经济, 2010(6) , 88-89.

 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也是投资者、 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 预测企业成长潜力、 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

 国外研究者则较多采用 托宾 Q 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 Benjamin E. Hermalin, Michael S. Weisbach,1991 和 Mohamed Belkhir,2009)。

 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主要载体, 与 实体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这种联系最直接地体现在对投资的引 导作用 上。

 因为托宾 Q 的比率是公司市场价值对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 能更客观地从市场角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和资本的利用 程度, 对于外部投资者和公司的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3 组织财务冗余 3.1 组织财务冗余的定义 March 和 Simon(1958)创造了 “冗余”一词, 之后便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领域广泛采用 。

 组织冗余资源被认为是超出实际需要而保存在组织内部并被个人或小团体控制的资源, 用 于应对环境变化的冲击。

 Bourgeois(1981)把组织冗余定义为:

 组织冗余是企业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资源缓冲器, 它使得企业能够为了 适应内部调整或外部变化而进行成功的调整, 以及为了 适应外部环境而进行战略变化。

 关于组织财务冗余指标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可用 冗余、 可恢复冗余和潜在冗余( Bromllev,1991;Cheng,Kesner,1997)。

 可用 冗余( Available Slack)

 是采用资产速 动 比 率 来计算 , 用 来 衡量还没有 投 入到 具 体程 序 的 资源 。

 可 恢 复冗 余( Recoverable Slack)

 是指销售、 管理费用 和一般费用对销售收入的比例, 是指已经被吸收带生产系统中、 运行成本较高的, 但可以通过组织的重新设计恢复到正常成本的资源。

 潜在冗余(Potential Slack)是用 资产负 债率计算, 是指那些通过增加额外的债务或股权资本能从环境中产生的资源3。

 3.2 财务冗余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回顾 财务冗余( Financial Slack)

 在当 代对资源优化配置高度重视的经济环境下

  3 陈龙波, 赵永彬, 李垣. 组织冗余研究评述.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28(9) , 158-162.

 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4 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

 但是, 对于财务冗余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学术界的不同理论学派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组织理论学家认为, 保持一定的财务冗余能够帮助企业成功适应内外部要求变革的压力, 并根据变化的环境进行战略调整。

 Miller 和 Leiblein(1996)以资产报酬率为衡量指标, 发现财务冗余与绩效呈正比。

 2000 年 Reuer 和 Leiblein 的研究也得出了 相似的结论。

 代理理论学家冗余资源和企业绩效呈负相关。

 Jensen 和 Meckling 认为, 保持企业冗余资源对作为代理的企业经理人员 有利。

 因为企业的高管层的利益和委托人( 股东)

 的利益总是存在着差异, 因此就会构建冗余, 必要时利用冗余资源进行分散过度投资和多样化4, 造成公司绩效降低。

 Cheng 和 Kensner( 1997)、Peng( 2003)

 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 这一观点。

 另 外, 国内学者蒋春燕和赵曙明(2004)通过 278 家公司 8 年的数据证明了 财务冗余和绩效之间的转置 S 型曲线关系 。

 Tan 和 Peng( 2003)

 将财务冗余分为吸收冗余和非吸收冗余, 以利润率为衡量指标, 得出 了 两者倒 U 型曲线的关系。

 综上所述, 关于企业财务冗余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众多研究得出的结论较为不一致。

 主要也可能是由于国内外不同研究的所处的经济背景和组织成熟程度不同。

 本文将进行的研究也会继续探讨财务冗余作为调节变量下, 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4 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研究回顾 高管人员 是掌控公司运营的重要人力资源, 早在 1984 年, Humbrick 和 Mason就提出了 经典的“高阶理论”, 认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的管理背景和组成特征对组织的战略选择和绩效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该研究为之后众多国内外研究有关高管团队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了 坚实的理论依据。

 4.1 高管层人口 统计学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国外对高管的研究起步较早, 对其特征的研究主要处于高级管理人员 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的统计研究, 主要涉及的变量有年龄、 性别、 教育程度、 任期等。

  4Tan, J., & Peng, M. W. Organizational shck and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s:

 two studies from an emerglng econom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24, 1249—1263.

 Francoeur,Labelle 和 Bernard(2008)重点对董事会高管性别和企业财务绩效做了 针对性研究, 发现在复杂环境中 女性董事能帮助公司获得管理和治理结构上的显著收益。

 Vancil(1987)认为 CEO 们达成的共识是任期不能过长, 10 年一般认为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年限, 因为任期过长 CEO 会产生思维定势、 缺乏灵活性, 从而降低公司绩效。

 Tihanyi 等人在 2000 年的研究发现, 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的均值越大, 团队获得的有效信息就越多, 因而越有可能制定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战略。企业的高层管理层面的众多研究证明人口 特征方面的差异程度反映了 企业管理资源的安排, 而这将影响企业的战略结果和经营绩效。

 4.2 高管持股、 高管层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国外研究者 Morck, Shleiferb和 Vishnyb(1988)在研究管理层持股对企业市场价值影响时, 通过对世界 500 强公司 中的 371 家 1980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 托宾 Q 和高管层股权集中 度相关呈 N 性关系。

 同时, 创始人家族成员 持股时公司绩效明显低于外部成员 。

 Hermalin 和 Weisbach(1991)对管理层持股比例采用 了 分段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 发现 1%、 5%和 20%的临界水平上公司 绩效和持股比例的相关性呈 M 型。

 西方学者还对经理人报酬与 其他决定因素之问的关系进行丁研究。

 Rosen(1982)、 Conyon 和 Schwalbach(1999)等人研究结果表明, 经理报酬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

 Fama 和 Jensen( 1983)、 Stulz( 1988)

 认为当管理者拥有的所有权增加时, 会有更多的权力来控制企业, 而受外界约束程度减弱, 压力变小, 会更多地追求自 身利益, 而偏离价值最大化的目 标, 此时公司 业绩与 持股比例就会呈现负 相关。

 Murphy(1985)利用 1964—1981 年美国 73 家大公司 的高层管理者的样本, 分析了 管理者薪酬与股东收益之间的关系, 发现管理者报酬对股票绩效的弹性较强, 且在统计上显著。

 国内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 取得的结论也较为多样化。

 李增泉(2000) 的研究按照公司所在区域进行了 分组检验, 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 的年度报酬与 企业绩效并不相关, 而是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 并表现出 明显的地区差异; 高级管理人员 的持股比例偏低, 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杨瑞龙和刘江(2002)等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 研究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激励状况、 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敏感性, 但是得到了 不显著的效果。

 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6 张俊瑞、 赵进文、 张建( 2003)

 采用经典回归分析技术与 现代模型影响评价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 高级管理人员 的薪酬、 持股等激励手段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 建模实证分析, 发现高级管理层人均年度薪金报酬、 公司规模和高管层持股比例和企业绩效变量( EPS)

 呈较为显著的、 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

 4.3 高管层特质、 政治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 将高级管理人员 的概念拓展为高管团队, 从研究高管的个体扩展到了 管理层团队集体行为和特征的研究。

 近些年来, 国内外都涌现了 较多不同视角看待高管团队行为和特质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 如关于公司 高管结构变更对公司 治理机制效率的研究( Jensen 和 Warner, 1988)。

 依据代理成本学说的创始人 Jensen 和 Meckling( 1976)

 认为, 企业资本结构会影响经理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它行为选择, 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收入和企业市场价值。

 之前的一些实证研究都认为董事长和 CEO 的两职分离会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提升公司 业绩, 但是 Brickley 等人 1997 年进行的研究发现董事长和 CEO 两职分离会带来更大的潜在成本。

 国内对高管团队特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如白 云涛、 郭菊娥、 席酉民在2007 年对高管团队的风险偏好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影响。

 张瑞稳、 马辉、 邱少辉( 2007)

 的研究在系 统回顾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管理层与 公司绩效关系 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沪深两市 487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

篇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公司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上市公司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建立全面有效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存在过于依赖会计信息、 没有考虑通货膨胀、 较少关注非财务指标等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各传统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探讨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新思路, 以期为评价上市公司绩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

 一、 引言

 上市公司业绩深受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国资委在 2006 年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和 2010 年颁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明确了对国有企业如何进行绩效评价, 其评价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但是上市公司有其自身的特征, 国资委颁布的评价体系对于上司公司来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良好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应该既能够客观地反映公司管理者受所有者委托创造的综合价值, 又可以为公司制定经营战略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撑。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权威、 系统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基于此, 本文拟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二、 上市公司业绩指标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一)

 国有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能够对国企的绩效进行客观公正评价, 财政部等四部委于 1999 年 6 月联合印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 及《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对国有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重新评估, 主主要是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载体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建立起来的反映偿债能力、 获利能力、未来发展能力、 营运能力, 根据同行业反映这些活动的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三个不同层次完成国有企业上述四项方面的评价。

 这些指标都是定量的反应国有企业的活动, 除此以外采用定性指标对企业的其他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就能全方面形成反映国有企业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更加周全精确反映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 将原来的《国有资本金业绩评级》 32项指标调整为 28 项指标, 这样反映的国有企业的整个业绩更加科学和完整, 更好的适应了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对国有企业资本增值的发展要求。

 国有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是通过被比较企业实际指标值与原先设定的基准进行对比, 将量化的指标打分得出修正指标, 再根据同行业发展的基概况将修正指标进一步校对, 从而使得结果更加贴切的反应国有企业的真实情况。

 由于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各个指标采用权重的方式, 所以得出的实际值进行加权平均, 这种固定权重没有考虑各个企业在不同时期各个指标值权重的变化, 因而可能导致总得分值不太客观; 另外,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 国有企业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所有与国企利益相关的资产所有者、 债权人、 重大利益相关方及国有企业经营者自身。

 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 各个指标反映出的结果并不相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所以采用固定指标权重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的国有企业活动比较固定, 没有弹性, 亟需要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

 除了没有弹性外, 对国有企业的权数的赋值方面带有主观性。

 这就导致经营者可能通过认为操纵权数而虚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 特别是当国有企业的领导者采用期权年薪的时候, 从而才能获取更多的经营者年薪。

 国有企业整个资本金经营业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从整体上全面控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细节, 这种完全用数字说话的指标体系容易束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创造力和发挥力, 从长远看不利于国有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规划的实施。

  ( 二 )

 沃尔评价指标体系 (1)

 沃尔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思路。当国有企业资本金绩效指标体系显示出固有的局限性, 于是学者们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 奠定了评价国有企业财务状况从其他角度综合评价的理论研究基础。

 选择了包括更细的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率反映国有企业的偿债能力, 例如流动比率、 产权比率,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如固定资产比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等在内的 7 个非常固定的财务比率, 分别给定七个指标的比重, 根据提权确定的标准比率 (以行业平均数为基础),

 将实际的被比较企业的固定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 得出相对比率, 将此相对比率与各指标比重相乘, 得出总评分。

 提出了综合比率评价体系, 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 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2)

 沃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

 沃尔的评分法选用的财务比率虽然受到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赞同, 但是从理论上讲存在两个不严密的地方, 即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 7 个指标以及每项指标所占比重是如何确定的两个问题。

 直到现在学术界也未能达成一致看法。

 沃尔评分法还存在一个计算上的问题, 就是某一个被比较企业的指标发生严重异常时, 会对这个企业的总体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

 这种不良影响可能是由该企业的某个财务比率的权数所占的比重特别大又一相“乘” 引起的。

 比如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流动比例提高一倍, 评分增加 100%; 而缩小一倍, 其评分只减少 50%。

 而这种变化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 三 )

 经济增加值(EVA)

 评价体系 (1)

 经济增加值评价体系设置思路。

 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 Added)

 评价体系是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由于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融合在一起在衡量企业的业绩体系上一直长盛不衰。

 EVA首先由美国一家咨询公司 SternStewart 于 1991 年提出并申请专利。利用将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扣除后的税后利润, 是上市公司管理绩效的财务评定方法。

 传统的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净利润―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调整后的投资资本。

 经济增加值在计算时, 必须采用相应的会计数据对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数据进行调整, 按照相应的会计政策计算出税后经营利润和投资成本。

 同时, 需要根据资本市场的平均报酬率计算资本成本, 以实现经济增加值和资本市场的衔接。(2)

 经济增加值评价。

 经济增加值最直接地与股东财富的创造联系起来。

 追求更高的经济增加值, 就是追求更高的股东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是唯一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业绩评价指标。

 经济增加值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质的框架, 在该框架下, 公司可以向投资人宣传他们的目标和成就, 投资人也可以利用经济增加值选择最有前景的公司。

 经济增加值还是股票分析家手中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虽然经济增加值在理论上非常完美, 但

 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

 其中之一是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指标, 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公司业绩的能力。

 经济增加值还有容易误导使用人的缺点,如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公司可能存在不同的经济增加值。

 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 净收益应该作哪些调整以及资本成本的确定等尚存在许多争议, 这也导致该方法在实务中很少被采用。

 <!--endprint--> <!--startprint-->

  ( 四 )

 市场增加值评价体系 (1)

 市场增加值评价体系设置思路。

 市场增加值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价值,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商品的价值由商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如果把公司看成一个可以生产现金的商品, 则公司的价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

 只是交易的对象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公司的产权。

 如果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中, 公司的产权交易遵循完全竞争法则, 公司产权交易的价格可以反映公司的价值。

 公司价值的增加, 就是产权所有者财富的增加, 因此, 可以通过公司价值的变化反应其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 用来评价公司业绩的不是市场价值, 而是市场增加值。

 因为市场价值本身说明不了公司市值和投资资本之间的关系。

 产权所有者关心的是投资的资本价值增加了多少, 所以, 用市场增加值来反应公司创造财富的多少。

 其计算公式如下:

 市场增加值=总市值―总资本。

 总市值包括债权价值和股权价值, 总资本是资本供应者投入的全部资本。

 债权价值即一定期间的债务的本利和, 股权价值等于每股市价乘以总股数。(2)

 市场增加值评价体系评价。

 从严谨的理论研究角度来讲, 市场增加值评价体系是衡量公司创造财富的最佳方法, 利用了净现值的原理, 公司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利用时间价值的原理, 在衡量公司价值的时候关注未来现值流量,即未来的获利能力。

 市场增加值就是一个公司增加或减少股东财富的总量, 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讲, 市场增加值是评价公司管理业绩的最好方法。

 市场增加值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反映公司的风险, 在计算净现值时的折现率就是包含风险的折现率。

 市场增加值虽然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的财务目标相一致, 但是现实中却很少被采用。

 首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股票市场是否有效决定了股票市值是否能真正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业绩。

 由于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经常做出不正确的预期, 使得股票偏离公司价值而蒙受损失。

 其次, 对于市场价值量化时

 存在一些问题, 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可以用股票的市值反映, 但是非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需要进行价值评估, 而对企业价值评估受到评估方法和评估人员的影响较大,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现值了市场增加值的应用。

  三、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一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1)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财务指标的优点是便于取得数据, 可以很好地借助会计核算的成果进行分析, 所以财务计量在公司业绩计量方面一直占据主导排地位, 甚至很多管理者和投资者只关注财务指标而忽略非财务指标, 这样很容易导致经理人员为追逐短期利润而较少关注公司长期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市场内外部环境发生快速变化, 企业发生的有些重大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并没有得到反映, 比如企业高层和战略合作伙伴谈成了一项重大合作协议, 该协议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上司公司研发出了一种市场上稀缺的产品, 而该产品预期将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又比如, 企业核心高层管理者的离去等。

 虽然这些情况再财务报表中没有反映但是对公司将来的绩效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应该互相结合, 互相补充来综合反映公司业绩。

 (2)公司生命周期与绩效评价相结合。

 由于任何企业都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 在企业初创期, 可能各项财务指标不很理想, 但是只要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则认为业绩可观。

 但是如果在成熟期或者衰退期, 可能各项财务指标皆优但并不代表企业有发展潜力。

 所以, 在进行绩效评估时, 应将绩效评价标准与公司生命周期相结合。(3)

 通货膨胀会计与财务绩效相结合。

 各项财务比率的计算结果应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对其影响。

 若一段时期企业处在急速通货膨胀环境下, 则主要来源于会计报告的财务指标就缺乏客观性, 或者不能代表企业的实际业绩, 这种情况下, 各项指标应将通货膨胀因素剔除才具有纵向可比性。

  ( 二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由于目前我国还是弱效率的资本市场, 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应追求多样化,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本文建立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 三 )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计量方法 目前比较流行的绩效综合

 评价方法分为经济分析法、 专家评价法、 以及数理统计法。

 其中, 经济分析法主要是定性分析, 此种方法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但缺乏数据支持; 专家评价法是一种以专家的主观判断为基础, 通常以分数、指数、 序数等作为评价标准, 对评价对象做出总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主观性较强; 数理统计法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 是在样本数据的支撑下, 利用数学与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分析研究,此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应该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 将各种方法相结合,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如可以通过大量数据调研,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根据模型得出客观的结论, 并将该客观结论与专家的主观判断相结合, 取长补短使得各种方法互相补充。

 当然, 通过业绩评价体系计算出来的综合指标数值还需要和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相结合, 和高层管理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价相结合, 即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才能使业绩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 本文对上市公司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具体做如下处理:

  (1)

 财务指标的计量。

 财务指标的计量主要采用综合指标法。从企业理财目标角度分析, 最综合的指标应该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收益状况, 即权益净利率。

 对于该指标的分解时运用的具体指标, 要视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状况而言。

 对于传统的财务报表, 权益净利率的公式如下: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在该公式中, 销售净利率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 权益乘数反映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者的乘积即为权益净利率, 综合反映了股东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

 传统财务报表没有区分经营活动和经营活动。

 将企业的业务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意义重大。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 经营活动是企业主要的业务活动, 企业的资产主要是为生产销售商品所用, 为经营资产, 只有在资金运用中产生的资产才是金融资产, 企业的利润...

推荐访问: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绩效 评价指标 现状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