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6篇

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6篇

时间:2022-08-24 18:2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6篇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强党支部日常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2018年10月28日中央印发的《中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6篇,供大家参考。

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6篇

篇一: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支部日常监督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 2018 年 10 月 28 日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都明确规定:党支部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就意味着,党支部是党内监督的重要主体。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也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的日常监督是党的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具体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需要履行的一系列监督职责。2019 年 5 月,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在第六章“党员监督和组织处置”中,对党的基层组织监督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以上几部党内法规对党的基层组织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的强调,实际上是对党支部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的强调。2016 年 2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从严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

 加强党支部监督,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只有加强和改进党支部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防止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出现“杀鸡用牛刀”的尴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并向纵深发展。

  一、党支部监督的特征及优势

  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体系中,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党内监督可分为党中央的监督、党委(党组)的监督、纪委的监督、党的工作职能部门(主要是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党的基层组织(主要是党支部)的监督以及党员的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相比,党支部监督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党支部监督是一种日常性的党内监督,具有知情早、行动快的优势

  之所以说党支部监督是一种日常性的党内监督,是因为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能够经常乃至每日进行。其他监督主体如上级甚至更高层级党组织、纪委及党委工作职能部门只能通过巡视巡察或举报等途径,对党员进行周期性或随机性或回应性的监督。党支部是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的主要平台,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其与党员之间空间距离很短,互动频率很高,彼此关系很紧密。从一定意

 义上说,党支部好比作为政治人的党员的政治性“家庭”,党员几乎日日置身其中,很少长期离开。因此,一般而言,党支部对党员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很了解,对党员的政治生活介入很深,党支部和党员之间几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弱连接问题,从而为党支部监督党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党支部借助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以及谈心谈话、微信交流、打电话、上门面谈等方式,对党员进行日常性监督。并且,这种监督范围很广、涉及面很细,包括党员是否交党费,是否发表错误言论,是否参加封建迷信活动,是否做出违背社会公德、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等等。显然,党支部的这种日常性监督所具有的知情早、知情广、行动快的优势,是上级或更高层级党组织、纪委及党委工作部门的监督所无法相比的。

  2. 党支部监督是一 种直接性的党内监督,具有开展方便、成本较低的优势

  正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所规定的那样,党支部直接担负着监督的职责。换言之,党支部监督是一种直接性的党内监督,是一种没有越级或不需要层层传导的党內监督。党支部之所以能对党员进行直接性的监督,主要是因为党支部是党员参加政治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的最基本单元,直接面对党员个体。

 这种彼此之间的面对面关系自然使得党支部对党员进行直接监督成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党支部书记直接与党员谈话,进行提醒、教育或批评,这一做法就是一种直接性的党内监督。类似的,党支部通过点名、打卡等方式,对党员参加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进行监督;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对某些违反党纪的党员进行处分,等等,所有这些做法其实都是直接性的党内监督。实践表明,党支部监督的这种直接性特征,使得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开展起来很方便,不必牵涉太多的组织和人员,不会带来太多的组织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而使得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可以经常性进行。

  3. 党支部监督是一种基础性的党内监督,具有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相应地,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必然具有基础性的特征。党支部监督的这一特征首先体现在:党支部是党内监督的基础性工作(如监督发展党员严格遵守程序、突出政治标准,监督党员按时缴纳党费,监督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监督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等等)的主要承担者。实践表明,党支部对党员的基本情况不仅掌握,而且其监督是有效的。党支部监督的基础性特征也体现在:党支部的监督手

 段和监督举措基本属于一般性的手段和举措,如提醒、谈话、当面批评等,而不需要借助留置、专业审计、网络监督等更具专业性和威慑力的监督手段和监督举措。2016 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党内监督必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即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监督执纪形态正是一种基础性监督,毫无疑问,这种基础性监督的主体主要是党支部。再者,党支部监督的基础性特征体现在:党支部监督的对象是全体党员,而非少数属于领导干部身份的党员,也非少数已经有违纪行为的党员。如果把党内监督看作是由许多关口构成的多级监督体系,那么党支部监督无疑是其中的第一道关口。故而,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可以有效地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许多党员的小问题演变成需要上级党组织、纪委或党委工作部门的介入和监督才能纠正和解决的大错误。

 二、党支部监督面临的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们党更加重视党支部监督,但客观地说,党支部的监督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党支部监督仍然面临不少难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大致说来,这些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党支部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监督较难

  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同样是党支部中的普通一员,同样必须接受党支部的监督。2020 年初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更是突出强调:机关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保证党员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很少甚至从不参加党支部的活动,即便党支部通知或提醒,他们也置若罔闻。此外,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即便参加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也唯我独尊、颐指气使,搞一言堂,听不进其他党员同志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打压持不同意见者。另外,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其他无法有效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的情形,如党支部不敢监督。有的党支部负责同志担心惹领导不高兴、碰钉子,因而对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等不通知、不提醒。还有一种情形是不能监督。有的党支部的全体支部委员和其他普通党员对领导干部知情甚少,且自身政治水平和能力水平与党员领导干部有较大差距,因而不能对后者进行有效的

 监督。

  2. 党支部对部分普通无职党员监督较难

  所谓普通无职党员,主要是指那些不在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单位工作(俗称“没有公职”“没有干部身份”)且在党组织内部也没有职务的普通党员。这一类党员在农村、城市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中分布最多。由于市场经济大潮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一些普通无职党员醉心于挣钱发财,党员意识、党性意识、纪律观念不断弱化。一方面,他们觉得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耽误时间、影响挣钱,因此对此很不积极;另一方面,他们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信教甚至加入地下教会,或者妄议中央,传播政治谣言,等等。由于这些普通无职党员对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很不积极,从而使得党支部借助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等渠道对他们进行监督成为难事。值得警惕的是,少数普通无职党员对党纪处分满不在乎,缺乏敬畏,从而使得党支部借助党纪处分等较重和较严厉的手段对他们进行监督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3. 党支部对部分流动党员监督较难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的流动性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党员从乡村流入城市,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由一个城市流入另一个城市,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流动党员监

 督难的问题。在目前流动党员证制度②没有普遍有效实施,流动党员管理没有实现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流出地的基层党组织还是流入地的基层党组织,其对流动党员的监督都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些流动党员出去之后不仅不跟家乡的党支部联系,在流入地也从不亮明党员身份,成为“潜伏”在流入地的“地下党员”和“口袋党员”。在这种情形之下,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的党支部欲对其进行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方面的监督,均比较费力费神。虽然有些流动党员在流入地亮出党员身份,参加了流入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但由于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之间并没有稳定、畅通、便捷的联系渠道,使得两地党组织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工作不同步问题,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合力难以形成,对流动党员的监督不可避免地存在空白和短板。特别是由于流动党员跳槽频率高,也使得许多流入地党组织对这些流动党员的监督不热心不积极,觉得他们都是匆匆过客,不必为之费心费力。目前,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监督效果相对较好的办法是由流出地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建立流动党员支部。这些流动党员支部的建立必须在两头集中的前提下,即流动党员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一般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且都集中在某一个地方(一般是同一个城市)。很显然,这种流动党员支部对流动党员的覆盖还是很有限的。换言之,这种管理监督相对有效的党支部无法实现

 对多数流动党员的覆蓋,仍然有许多流动党员不能经常受到党支部直接的、有效的监督。

  4. 支部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制约了党支部监督效能的发挥

  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虽然是作为组织性主体而实施的,但最终将主要地落实到包括支部书记在内的全体支部委员的个体身上。换言之,最终还是要靠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以党支部名义,代表全体党员对党员进行监督。在此种情况下,党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无疑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况:支部委员甚或支部书记因为缺乏政治敏锐性,对党员发表错误言论、歪曲丑化英雄、传播领导人政治谣言、拉帮结派等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不能见微知著,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没有给予及时和有效的监督;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自己也对党的纪律和党员的义务不是很了解,因而,哪怕有党员发生违反党纪和不履行党员义务的行为,他们也不会及时指出、提醒、批评和纠正,给予必要的监督;支部书记或其他支部委员自己也不能做到认真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其对其他党员的监督自然也是心虚嘴软、缺乏底气、难以服众;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工作能力欠缺、工作经验缺乏,一时找不到监督党员的有效办法。凡此种种都表明,支部书记

 及其他支部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很多时候影响着党支部的监督效能。如果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必然导致党支部的监督效果不佳。

  5. 人情干扰妨碍了党支部监督效能的发挥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即便自近代以来受到革命文化、法治文化、公民文化的洗礼,但仍然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无论是依托单位建立在职业基础上的基层党支部(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国有企业党支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社会组织党支部等),还是依托地域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基层党支部(包括农村党支部和城市社区党支部),其实都是置身于本单位或本地域的人情网络之中,免不了受到一个小的熟人社会中的各种人情的影响和干扰。相应地,其监督效能的发挥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妨碍和制约。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党员忙着做生意,经常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但因为与支部书记关系很铁,最后党支部对他们都是降格以求、网开一面;少数农村党员即便发生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乱搞男女关系等违纪行为,包括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在内的许多党员虽然知情,但很难摆脱邻居、本家、同学、同事、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往往顾及情面,很少对其提出批评,更遑论给予党纪处分。所有这些都是人情干扰妨碍党支部监督效能发挥的具体表现。

 三、加强和改进党支部监督的有效途径

  党支部监督事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落实,事关党的监督体系的健全,事关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成效。因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新时代,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为遵循,以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组...

篇二: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一、当前党 内 内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淡薄, 监 监督氛围不浓厚。在具 体 体工作中表现在一是不 敢 敢监督。认为监督得罪 人 人,对其他同志的错误 行行为不敢发表自己的看 法 法。下级对上级监督怕 打 打击报复,怕“穿小鞋 ” ”;上级对下级监督怕 得 得罪人,丢失选票;同 级 级之间监督怕伤了情面 , ,损了和气,不好相处 。

 。二是不愿监督。有的 认 认为“经济要上,纪检 要 要让”、“监督搞狠了 会 会影响经济发展”、“ 自 自己卡自己会吃亏”。

 有 有的同志对本地要单位 的 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 ” ”盲目信任,认为没有 监 监督的必要。一些单位 对 对群众检举出来的一些 问 问题置之不理,处理不 及 及时,甚至“穿小鞋” , ,搞报复,伤害监督者 , ,挫伤了群众监督的积 极 极性,导致群众顾虑多 , ,参与意识差。有的甚 至 至认为,监督领导“办 的 的是公事,记的是私仇 , ,怨及家庭,危及子孙 。

 。”还是少惹人为好。

 有 有的“只管自己门前雪 , ,不管另人瓦上霜”, 认认为连自己的事管不过 来 来,哪有时间去管别人 。

 。三是不会监督。有的 只 只知道自己应接受监督 , ,而不知道自己还有在 党 党内监督中发挥作用的 义 义务,更不知道如何发 挥 挥作用;有的认为有了 纪 纪检部门就足够了,无 须 须其他监督。因而存在 上 上级不喊,下级不动, 搞 搞运动式、冷热式、起 伏 伏式、应付式的监督。

 这 这些错误认识和思想观 念 念,谈化了党内监督意 识 识,导致党内缺乏监督 的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 成 成少数地方“对上级捧 着 着、让

 着,对下级哄着 、 、护差,对同级包着、 让 让着”等好人主义的盛 行 行,妨碍了党内监督的 正 正常开展。

 (二)监 督 督方法落后,监督机制 不 不完善。各地尽管制定 了了许多有关规章制度, 但 但许多条规线条粗,比 较 较原则抽象,缺少量的 尺 尺度,规定不准干的多 , ,违反“不准”怎么处 理 理的少,同时缺乏相配 套 套的具体实施细则,使 监 监督工作在具体实践中 难 难以操作,随意性大。

  (三)监督形式庸俗 化 化,监督渠道不畅通。

 一 一是民主生活会走过场 。

 。虽然大多数单位能够 按 按时召开党组织生活会 , ,但缺乏思想上的坦诚 交 交流,难以开展严肃认 真 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有 有的民主生活会甚至变 成 成评功摆好会或工作汇 报 报会,领导干部之间互 相 相恭维,互相表扬。二 是 是主民化程度不高,党 员 员没有充分的知情权。

 有 有些单位对重大决策如 招 招工、招干、人事安排 等 等事情只局限于几个参 与 与,将本该公开的党务 神 神秘化、隐密化。因此 , ,一般党员对一些热点 和 和敏感问题只能是“雾 里 里看花”,发现和向上 反 反映的问题也只能是道 听 听途说,人为地造成党 员 员监督渠道不畅。三是 监 监督者有很强的后顾之 忧忧。当前有些单位的领 导 导和执纪部门中的极少 数 数人党性不强,素质不 高 高,将监督人往往泄露 给 给被监督者,而被监督 人 人一旦获知监督者检举 揭 揭发了自己的违法违纪 行 行为,几乎都会利用各 种 种机会和理由打击报复 监 监督者。因此,监督者 目 目前掌

 握的举报情况大 部 部分是匿名揭发,加大 了 了调查的难度。这些问 题 题的存在都使得监督流 于 于形式,影响了监督的 正 正常实施。

 (四)监 督 督部门职能弱化,监督 手 手段不过硬。实施党员 监监督必须做到有纪必依 , ,违纪必究,执纪必严 。

 。但目前监督部门特别 是 是纪检部门在行使监督 职 职能时,由于要受到很 方 方面的制约,使有些问 题 题该查处的没有查处, 该 该追究责任的没有追究 责 责任,也使监督部门的 形 形象和威信受到了很大 的 的影响。有些单位的领 导 导为应付上级检查,在 监 监督工作上图形式、走 过过场,上级强调时一阵 风 风,过后不再提起,使 监 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徒 有 有虚名。工作満足于一 般 般应付,文件不落实, 举 举报信件不重视,各级 党 党的纪检、监察部门缺 乏 乏应有的权力,不能完 全 全履行党章和国家宪法 赋 赋予的任务和职责,形 不 不成“铁面无私”的监 督 督,使监督效果受到了 一 一定的影响。因此,难 以以保证和提高监督的实 际 际效果,导致广大党员 对 对监督失去信心。

 二 、 、主要措施 (一)加 强 强思想教育,增强全党 的 的监督意识。我们党是 取取得政权以后就提出了 对 对执政党的监督问题, 而 而且制定了许多具体的 制 制度和措施。由于种种 原 原因,现在仍有不少党 员 员干部对党内监督缺乏 认 认识。因此,必须对党 员 员干部进行监督理论、 监 监督知识、监督规则的 教 教育,特别是《党内监 督 督条例》的学习,帮助 他 他们提高认识,同时对 各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 民

 民主、法制、纪律和公 仆 仆观念教育,使之提高 接 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同 时 时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 , ,加强事前防范。首先 要 要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 来 来,尤其要注意及时制 定 定和实施党员领导干部 廉 廉洁从政的道德准则和 行 行为规范。近年来,在 改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 义 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 ,我们党陆续提出了几 十十个“不准”,出台了 规 规范的监督条例,明确 什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 以 以做,使党员干部的从 政 政道德行为有所遵循。

 这 这是爱护和教育党员干 部 部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体 体现了把监督关口往前 移 移的精神。如果不规范 行 行为,防微杜渐,就可 能 能会有更多的党员干部 犯 犯错误。随着市场经济 的 的发展,针对新情况和 新新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规 定 定,我们要不断充实党 员 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 为 为规范,并对不适应市 场 场经济发展的一些规定 , ,适时进行修订;要坚 持 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发 扬 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限制市场经济的消极 影 影响,只有不断适应社 会 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 要 要求,我们制定的党员 领 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规 范范才有针对性,才能够 抓 抓住要害,才会深入持 久 久地坚持下去。

 (二 )

 )严肃民主生活会制度 , ,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 督 督。班子成员之间的批 评 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 政 政治生活中的优良传统 , ,也是最有效、最直接 的 的内部监督。面对目前 一 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质 量 量不高的状况,一是要 充 充分认识把党内政治生 活 活庸俗化的危害性,拿 起 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 器 器,在领导班子成员内 部 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 ,及时纠正各种不确的 思 思

 想行为。二是各个领 导 导成员要站在党性原则 的 的立场上,以对党和人 民 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态 度 度,敢于开展批评和自 我 我批评,对别人的缺点 、 、错误,实事求是地、 开 开诚布公地指出来,决 不 不护短;对自己的问题 , ,敢于剖析和纠正,决 不 不消极对待别人的批评 。

 。三是提倡班子内部和 领 领导干部之间开展谈心 活 活动,常敲警钟,早提 醒 醒,早打招呼,把问题 解 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 严 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 则,保证领导干部正确 行 行使权力,防范以权谋 私 私。

 (三)坚持职能 部 部门监督和群众参与监 督 督相结合,发挥社会监 督 督综合效能。从总体上 讲 讲,党员监督是整个社 会 会监督体系的一部分, 要 要把扩大民主和加强监 督 督结合起来,相互推进 。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 纪 纪检监察、组织人事、 人 人大等职能部门的主动 性 性和积极性,开展经常 性 性的调查、质询、访问 等 等工作,强化职能部门 的 的监督主导作用和主体 地 地位。另一方面,要充 分 分利用其他监督资源, 形 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 。

 。一是扩大民主,拓宽 群 群众参与监督的机会和 途 途径,有些能用立法形 式式固定下来的要通过健 全 全法制使之形成制度; 二 二是要搞好来信来访的 接 接待和处理,疏通和加 固 固这条联系渠道;三是 要 要更好地调动、引导和 利 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 四 四是要与执法、群众团 体 体、政协的监督协调一 致 致,逐步形成上下结合 、 、内外呼应、相互协调 的 的监督网络体系,提高 监 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

 (四)严肃查处各类 违 违纪违法行为,扩大监 督 督效果。加强党内监督 , ,必须做到有纪必依、 违 违纪必纠、执法必严。

 要 要坚持原则,敢于同各 种 种妨碍监督的错误行为 作 作斗争,要严肃查处违 法 法违纪行为,敢于把违 纪 纪违规人员绳之以法, 要 要通过严肃执纪,增强 党 党内监督的威慑力。

篇三: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把解决突出问题和落实整改措施贯穿于先进性教育全过程,作为一场硬仗来打”的工作要求为指导,本着制定措施要有可操作性,整改事项要明确,整改重点要突出,整改措施要具体,整改时限要确定,整改责任要落实的原则,力争在解决重点意见和建议方面取得新进展,从而不断增强党支部、村委会的创造力、凝聚力、创新工作和联系群众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力度不够,综合素质不高。

 2.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大。

 3.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4.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5.支部班子成员团队精神有待加强。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大。一些党员干部对工作职能的转换盒加强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做开创性的工作。

 2、是学习教育工作抓得不够紧。专业知识的学习存在片面性,综合类的知识学习少。

 3、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的思想体会不深不透,还没有直觉的把群众对我们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4、是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党员干部工作热情有所降低,安于现状,工作不够主动积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

 5、是团队精神还要进一步增强。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表现在民主议事、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配合、相互学习、齐心协力等方面还有欠缺。

 四、解决支部问题的措施

 1、加强学习,虚实结合,加强党员党性教育。

 首先要带领支部党员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思想精髓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做到关键时刻不动摇,大事面前不糊涂。

 2、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去解决工作问题 要用党的工作守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工作中去,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一方面不断加强党员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和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互相学习,搞好党内的“传带帮”工作,从而使整个党支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联系群众、交心谈心 针对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领导工作、为民服务等方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和党员群众交心谈心,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研究和探索党在社会领域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政治理论学习力度不够,综合素质不高。总体来讲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还较为单一,个别党员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觉性不够,加之理论学习的形式还较为单一等原因,使得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成效不甚显著,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够系统。党支部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党员的发展程序和有关要求,努力做到严格把关。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有所欠缺,忽略了对预备党员的进一步

 教育、培养和监督,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倾向,使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对自身缺点和不足的改正不甚明显。

 3.党员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党员干部工作热情有所降低,安于现状,工作不够主动积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

 4.支部班子成员团队精神有待加强。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表现在村中重大决策、民主议事、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学习、齐心协力等方面还有欠缺。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虚实结合,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充分利用和发挥远程教育平台、红色陈列室等,一方面不断加强党员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和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互相学习,搞好党内的“传带帮”工作,从而使整个党支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其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做到关键时刻不动摇,大事面前不糊涂。

 2、强化管理,增强素质。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作用。对于党员教育,包括预备党员的教育等,除日常的教育外,有计划、有目标,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开展与党员教育相关的支部生活。对于党员的管理,支部将结合本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党员教育和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上有新的突破。根据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

 3、联系群众、交心谈心。针对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领导工作、为民服务等方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和党员群众交心谈心,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4、加强团结合作,强化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开好民主生活会,针对支部及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绝不能让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项制度,增强了全村党员及群众对村领导班子的信心,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党群关系,使支部内部团结一致,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篇三】

 一、存在的问题 “群众观念淡薄”方面。

 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工作执行不力”方面。

 对上级决策部署有时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执行的时效性、实效性还有一定差距。

 “工作能力不强”方面。

 学习劲头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工作标准不高”方面。

 进取精神有所懈怠,有时满足于现状,对“新常态”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感觉比较迷茫。

 “工作不敢担当”方面。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经济体制改革提速与经济下行相伴,行政体制改革提速与强力反腐相伴,无论经济调控还是行政治理都已进入了“新常态”,我面对“新常态”,表现出了有无奈的“不为”和有意的“不为”思想。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必须进行改变,社会上出现了不与时俱进,不主动适应,在岸上观望,以“没办过”“不会做”来为自己的懒惰作挡箭牌。

 在行政新常态下,也出现了错误地将简政放权理解为什么事都推给市场,当起甩手掌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该办的事不办,该担的责任不担,贻误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是由于自己对当前形势认识不够到位,有时开展工作怕担政策风险,或多或少存在明哲保身思想,不愿较真碰硬。“精神状态不佳”方面。

 事业心有所下降,工作上的拼劲和闯劲不足。“工作作风漂浮”方面。囿于业务性质与范围,主动性不强,掌握实情不够综合、不够细致。

 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个人思想上总是认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工作现状和取得成绩,感到满足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认为就是

 再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工作成绩上有更大的突破,工作的热情不高,总是满足于完成既定的工作和任务。有些工作限于被动落实上级工作安排,没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行动。特别在具体工作中,在一些问题和工作上思前虑后,畏首畏尾,怕伤和气,没有很好地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导致工作不敢担当,得过且过,避重就轻。

 “工作推诿扯皮”方面。习惯于处理事务性、周期性工作,对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有时因需要多方协调的难度比较大而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及时完成。贪图安适,放松了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努力工作、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所淡薄,滋长了享乐思想,就导致工作上有了惰性,工作上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了,受了点苦、受了点累就有情绪,艰苦工作干得少了,吃苦耐劳的作风下降了,工作不敢大胆负责,没有一抓到底的决心,干工作不愿意较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对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有时会习惯性的按传统思想考虑,凭喜好、兴趣、特长来选择性的考虑工作方式方法。在具体工作中,有时急躁冒进,问题抓得不实,分析不细,问题谈的多,整改的措施和方法谈的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二、整改措施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三严三实”论述专题教育汇编》、《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读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

 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及时清洗思想上的灰尘,把群众放在第一位,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奉献、守纪律、顾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增强履职尽责上的主动服务意识。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与侵蚀,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打牢实践基础。

 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在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要敢于担当,认真履行职责,在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迎难而上,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进取,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不等不靠,积极主动,为群众解忧、解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能放松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经常深入群众,掌握群众思想实情和工作动态,虚心向群众学习经验和工作方法。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真心真意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要认真调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问题和办法;综合分析问题,善于分析总结提高,分析总结问题后面的根源,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把群众的疾苦与需求真实地反映上来,尤其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谋思路,出举措。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探索和创新上下功夫,把解决问题做为创新的目标。认真落实党支部与领导的要求,抓好自己的业务工作落实与能力作风建设。

 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通过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道德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抓工作、抓落实上下工夫,做到工作标准要严,自我要求要高,查找问题

 要细,整改措施要实。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清楚形势任务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摸清情况,既要使用管用的老办法,又要探索管用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具体内涵、现实意义的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执行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与同事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完成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自身修养。时时刻刻做到自查、自警、自省、自励,加强道德修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照章办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厅党组、局党支部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党章》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小事做起,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倡导节俭办事,节俭生活,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以上是我这次活动所查找的问题及采取的整改措施。

篇四: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多措并举”加强党员管理和教育,那么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分别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党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务工,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

 一、基本趋势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流动党员出现了 3 个新的趋势:(1)流动的数量更多。以佘家坪乡为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 1995 年的 52 人增加到现在的 354 人,年递增%。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2)流动的范围更广。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上广;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

 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3)流动的时间更长。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

 二、存在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位置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到位,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流入和流出党员无登记,使部分党员“来去自由”。二是有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心态和家庭等情况对党组织报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活动难开展 一是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二是流动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不说自己是党员。有的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不能正常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管理难到位

 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 6 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四)关系难接转 流动党员的接转组织关系程序较多,繁多的接转程序导致党员不情愿心态,有的成为了口袋党员。

 (五)身份难确定 一是要了解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靠本人自己说,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由于工作时间紧和工作量大原因,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

 三、原因分析 1、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方式的封闭性与流动党员的开放性不适应。过去基层党组织往往局限在地开展工作,与外界联系很少,封闭性较强,而流动党员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需要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承担起党员管理的责任。现实情况是,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配合不够密切,沟通少,信息不顺畅,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这样,出现了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了、流入地党组织无人管”的现象。

 2、传统的党员管理思路存在局限性。传统的党员管理工作对行政组织的依赖性很大,而流动党员远离行政组织,表现出了一定的松散性:时间不固定,目的地不固定,工作性质不固定。从而很难对流动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是否履行党员的权利义务也很难进行有效监督。传统的党内活动方式和党员管理方法侧重于静态管理,具有固定性、稳定性、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点,而要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必须实行动态管理,突出个性化和针对性,满足不同类型流动党员的不同需求,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3、传统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比较陈旧。工作理念比较落伍,有的用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来开展和衡量新时期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满足于自我封闭抓党建,工作领域狭窄,缺乏社会影响力。工作机制比较陈旧,传统的以行政区域和行业划分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明显不适应党员流动性增强和党组织活动区域大的特点。组织生活形式不够新颖,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对流动党员缺少吸引力。

 四、对策措施

 (一)高度重视,消除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和盲区 在流动党员中,多数是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

 验。用好他们,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意义重大: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致富本领;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带双创”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在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两个消除”:一是努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二是及时消除教育管理中的实际盲区,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逐步解决好对流动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

 (二)优选载体,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定期“回审”管理。在农民党员中开展以“增素质、增收入、增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三增”责任制度,对农村外出的党员实行定期“回审”管理。即:党支部与外出党员签订“三增”责任书,向外出党员发放《党员回审手册》,《手

 册》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增”责任内容的落实情况记录、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记录、交纳党费情况记录和党组织督促审核情况记录等,要求流动党员返乡时,必须将《党员回审手册》交回原党支部进行审核,并由原党支部签署审核意见,同时向党支部汇报在外期间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未返乡的流动党员,每半年将《党员回审手册》寄回党支部进行审核;尔后,由原党支部再将《党员回审手册》寄给外出党员本人。

 2、专人联系管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对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联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党支部的活动安排及作出的决议和对他们的要求;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定期及时向外出党员寄送《共产党员》及有关教育培训等学习资料,供他们自学使用。

 3、接转关系管理。党员外出时间 6 个月以上,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的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原党组织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单位的党组织,以利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特别是对一些担心组织关系转出后、与原单位接触更少而失去原单位关

 心的离退休党员,党组织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离退休后在外地定居党员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定居地方的党组织,确保其虽然工作离退休,但党员组织生活不退。与此同时,对流入的外地党员,也应实质性做好该做的各项接转工作。

 4、建立组织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因此,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很有意义。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组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党组织直接的指导和督促,所以各原所在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尤其应把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热心帮助他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作为选配的主要标准。

 5、实行“持证”管理。对未转移组织关系又没有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管理的流动党员,实行“持证”管理。这种措施要求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原党组织报告,对外出时间 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必须办理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原党组织要认

 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再者,对外出时间 3 个月以内的,外出党员必须开具《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凭《党员证明信》,主动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员证明信》的外来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验证后,应按照地点相近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活动。

 (三)狠抓落实,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是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前提。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有关党组织必须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党性党纪教育,切实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外出党员春节返乡期间,有关党组织要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应突出针对性,贴近他们的思想和生产、工作实际,着重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党纪国法等教育,力求做到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召开外出党员座谈会,让他们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畅谈在外的见闻和感受,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通过教育培训,使流动党员达到"五牢记"

 要求,即牢记党员称号、牢记党性观念、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纪国法、牢记家乡建设。

 其次,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保障激励和充分发挥其先进作用。各有关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规定,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应享有的权利,特别是要妥善解决好流动党员参加选举问题。同时,各有关党组织要多关心流动党员,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流动党员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对外来党员要与本地、本单位的党员一视同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使用他们。基层党组织要注意把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选拔到领导班子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对流动党员的组织考察和表彰、处置工作,对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要给予表彰,对不合格的流动党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置。

 第三、要重视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督促落实。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个难点,必须对这一工作高度重视,狠抓“五管联动”措施的落实,尽快扭转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薄弱的状况。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要带头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工

 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要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坚决防止和克服放任自流的现象出现。基层党组织要逐级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对流出和流入的党员逐个建立档案,随时掌握去向变化,对党员流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善于发现、总结推广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强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水平。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我县注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通过“规范程序”破解党员队伍管理难的问题,通过“争创星级”破解党员作用发展难的问题,通过“综合评价”破解党员成绩评价难的问题,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规范程序”破解党员队伍管理难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严格党员入口关;实行流动党员定期回访制度,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流向;制定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意见,从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日常教育培训、夯实“三会一课”制度等方面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使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经常化、规范化。

 “争创星级”破解党员作用发展难的问题。针对以往

 党员作用难发挥、形式化等问题,在全县开展“争创星级党组织、争当星级党员”活动,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职能和党员特点,按照“统一创评、分类考核、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的要求,以创建“星级党组织”和“星级党员”活动为载体,依照“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

篇五: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

 篇一 一、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党组织管理服务缺位,履行职责不明确。一是党员管理不主动。部分党组织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硬性考核指标上,存在“重党组织建设、轻党员队伍管理”的倾向,加之一些党组织设置不够合理,党员人数较多,党组织对每个党员的管理不能面面俱到,没有尽最大努力去联系和服务每个党员,使得党组织凝聚力不强,部分党员在思想、行为上放任自流。二是开展活动不经常。有的党员普遍反映党内活动太少,有的村一年只开 1-2 次党员大会,使得部分党员逐渐淡化了党员意识,找不到身为党员的感觉。一些党组织往往只注重党员付出服务,但较少考虑为党员提供服务,在党员遇到困难时,缺少及时地关怀和帮助,党员对党组织的依赖、归属、信任感不是很强烈。三是奖惩措施不“给力”。在对优秀党员的表彰上,精神层面的奖励多,物质层面的奖励少,使那些受到表彰的党员没有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对不合格党员,尤其是对党员脱离党组织管理的情形还存在教育、处置力度不够等问题。

 2.少数党员组织关系意识缺失,亮明身份不主动。调查发现,这类问题主要存在于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企业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中。主要表现为:在 2446 名流动党员中,少部分党员接转

 组织关系不及时,有的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却迟迟不到转入地党组织报到,有的流出不办证、流入不报到,成为“口袋党员”;在下岗职工党员中,有部分党员不知组织关系去向,没有直接与转入地党组织见面,个别党员甚至始终没有到党组织报到,成为“挂名党员”;部分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原工作单位,而本人却常年居住在农村或者外出,参加党内活动不积极,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甚至不愿按时交纳党费,成为“脱管党员”;在 2881 名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员中,他们的组织关系在居住地,而常年在企业内务工,少部分党员不愿意接转组织关系,更不愿意亮出党员身份,成为了“隐形党员”。如此一系列问题,在城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安福镇人民街社区共有在册党员 127 人,有 48 人常年处于流动状态,仅有 70 多人经常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管理。去年,在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中,全县在原有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新查找出流动党员 75 名、“口袋”党员 61 名。

 3.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党员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有的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不仅没有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甚至当群众的尾巴,经常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党内生活,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有的向组织伸手要补助和报酬,没有补助和报酬便不参加组织生活和活动。有的党员在发展经济上不及一般群众,有的由于下岗失业、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对参加党内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从事党的工作主动性不够,导致党员先进性没有充分体现。个别党员政治素质不高,随意传播不负责任的消极言论;有的法纪意识

 淡薄,追名逐利,私心较重,违法乱纪,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成为了反面教材。据统计,2009 至 2013 年 5 年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为 114 件,村干部违纪案件数占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总数的 45%。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基层党组织设置比较滞后。随着党员队伍越来越壮大,基层党组织设置却跟不上,仅安福镇 10 个社区中,就有 7 个党支部的党员人数超过 100 人,其中最多的党支部有 140人,最少的党支部也有 62 人。二是基层党务工作者青黄不接。基层党组织三年一换届,部分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更换频繁,“老经验”留不住,“新手”学习、摸索、熟悉的过程又比较长,他们不熟悉业务工作,缺乏管理经验,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如,今年全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新进班子的成员中,大多数成员缺乏党务工作经历。三是个别党组织班子软弱涣散。在基层党组织中,少部分党组织班子软弱涣散,党员群体一盘散沙,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不强,班子整体战斗力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有的班子党务财务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不力或服务能力不强,等等。如今年该县就以支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采取领导联点、部门帮扶、教育培训、专项整治等举措,对 31 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 个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进行了整顿转化。

 2.组织关系接转跟踪脱节。在信息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组织关系接转程序繁琐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县内党员组织关系接转至少要经过几道程序,从基层党组织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到基层党委备案,到县委组织部中转,到转入地基层党委接转,最后到基层党组织报到。作为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外出务工流动党员,本身心理就在一定程度上失衡或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他们对待组织关系时总是不想转、不便转。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后,是否真正落实到所辖的党支部,转入的党员是否真正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否按时缴纳党费等,有时还跟踪不到位,导致接转组织关系的信息传递链脱节。

 3.党员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党员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需要有一种内在的自制力和原动力。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有的党员政治信仰有所滑坡,对党的感情淡化,对党的事业没有激情,对党员身份不怎么看重;有的党员对党的整体利益关心度下降,更注重自身的利益诉求,对群众利益普遍出现“淡漠”的倾向;有的党员认为在市场经济年代,党员与群众没有什么区别,导致少部分党员对自身的标准与要求不够严格,组织纪律观念淡化,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党员先进性没有真正体现。

 三、对策和建议 1.坚持以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为主,提升组织管理能力。一是加大基层党组织规范设置力度。根据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党员人数的实际情况,

 按照方便管理的原则,科学设置党组织,减轻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的工作量。特别是对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推行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公共服务延伸到网格,把党员力量下沉到网格。二是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每年举办一次全县性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业务知识集中培训班,不断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三是完善党员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机制,针对党员年龄结构、能力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实行分类管理;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主动认岗领责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双尽”积分考评活动,把履行职责及完成目标的情况作为评优、任用、表彰的依据;健全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加大对评议结果的使用力度。

 2.坚持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为主,促进党员回归管理。一是加大对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的教育力度。加强对党员权利义务规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修养、党纪观念的教育指导,真正增强党员联系党组织的主动性。二是加大对流动党员的查找力度。联合县、乡、村各方力量,加大对“口袋党员”、“挂名党员”、“脱管党员”、“隐形党员”的查找力度,重点把居住在社区的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等“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全部就近纳入网格党组织管理,促使党员回归党组织管理。三是实施党员组织关系网上接转。充分运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这一平台,实行党员组织关系网上接转,简化接转手续,更好地为党员提供方便与服务。

 3.坚持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主,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一是发挥典型激励作用。加大对优秀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评选表彰力度,在充分给予精神奖励的基础上,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新闻报道力度,努力营造一种党员群众倍受关注、先进典型光荣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处置警示教育。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格落实“三会六评二查二决”处置程序,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注重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增进党内互助关怀。建立健全党内互助关怀体系,依托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站)和党代表工作室作用;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给予生活上的关怀与扶助;对缺技术、资金、信息或下岗失业导致困难的党员,采取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就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联系务工点等措施给予帮助,让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进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篇二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 3 号举行,出席大会代表共 12 人,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截至 xxx 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 8668.6 万名;基层组织 430.4 万个。基层党员队伍从整体上来看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党性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对新时期工作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

 存在知识恐慌,能力不足等。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此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对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新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 (一)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我们的党,在于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只有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全党的思想,用新党章管理和规范党员的言行,才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深刻领会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要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党员队伍越来越壮大,管党治党任务更加艰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课题、新挑战。如何按照《党章》规定随时保证每个党员都能编入党的一个组织并参加活动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本身确实需要加强和改进。

 (三)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迫切性。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工作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基本要求。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发生了较大变

 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是与时俱进,在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开辟新境界,而是简单、机械地按部就班,年复一年沿袭过去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党员队伍就会显得老态龙钟、丧失活力,所以我们必须要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二、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的党员学习自觉性不够,必须要建立党员终身学习机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二)有的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有的党员面对新时期工作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存在知识恐慌,能力不足。没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只满足现状,讲求一般化、过得去,缺乏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有的党员纪律松懈、不思进取、萎靡不振、作风浮夸、脱离实际。不善于把握群众观点解决问题,导致主观决策与干部群众和人民群众需求相背离。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党的理论知识修养,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党员自身能力素质。改变过去开会读文件的老办法,注重发挥网络邮箱、手机短信、QQ 视频等现代传媒手段,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党章》、“三会一

 课”等党内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二)加强党的宗旨意识教育,使每位党员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少数党员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把优秀同志吸引到党内来,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加强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对党性不强、宗旨淡化的党员,进行谈话提醒、跟踪帮教,直至清出党员队伍。在对待工作上要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廉洁奉公、勤俭办事;在同干部群众的关系和态度上,要同甘共苦,全心全意谋利益。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敢字当头,扎实工作,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加强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教育,政治意识,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做到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坚决无条件地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坚持自我约束毫不放松,使每位党员干部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政绩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与人民手拉手、心连心,替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总之,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建立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篇三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发展党员工作新十六字方针,不断提高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使党员管理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科学化。严把党员“入口”关。

 一是严格入党程序。严格按照发展党员新十六字方针及全州发展党员五项制度要求,严格审查新入党人员基本情况,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入党申请人,一律延长考察期...

篇六: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 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克服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严格组织生活,强化执纪监督,加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力度,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大学生党员的管理监督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持续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履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

 责任,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机制,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一、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管理监督的基本任务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要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建水平,使管党治党举措覆盖到每一位大学生党员,全面落实学生党支部主体责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从严,就是严明党的纪律,严格执行各项党的制度,通过严格约束学生党员的行为,帮助学生党员成长成熟,逐渐将党的纪律自觉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治党,一方面要“治理”,完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惩治”,强化监督问责,实现标本兼治。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管党治党常态化,真正把党员管理监督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全面”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充分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党员的特点和每

 个党员自身的素质情况,丰富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使理想信念教育全面覆盖到每一位党员。“从严”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严肃党纪党规,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员评价监督制度。“治党”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全方位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充分把握政治标准,建立完善党员评价考核机制,科学制定涵盖考核目的、考核程序、考核内容的量化考核体系,定期对党员进行考评监督。要建立日常纪律检查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等情况的日常管理监督,强化执纪问责;要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学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二、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现状 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管理监督工作,更加强调学生党员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大学生党员质量显著提高,总体上均能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然而,当前高校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工作中未能完全克服自身的局限性。黨员日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缺少专门

 的党务干部队伍,影响了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对学生党员的日常监督不够深入,存在监督不到位、不严格现象等。

 (一)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难以跟进

 高校党员教育监督过程中,容易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发展前教育、轻发展后教育的现象。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往往发展前高标准严要求,发展后却难以对学生党员进行常态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监督。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制安排,大三、大四学生常常忙于考研、择业、资格证考试、外出实习等,经常外出学习、工作,同大一、大二学生相比在校时间较少,部分党组织对其的日常教育监督不能及时跟进。由于在外学生回校不便,党组织的一些活动不能及时开展,有时虽然能够给党员分配具体任务,但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缺乏监督指导,缺乏总结与改进,导致部分正式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思想上、行动上反而比入党前退步,出现了“积极分子跑步走,预备党员齐步走,正式党员退步走”的不良现象,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组织建设不够健全

 缺乏专门的党务干部队伍。受限于高校人事编制等因素,部分高校党组织没有固定的基层党务干部岗位,学生党支部

 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经常由学生辅导员兼任,导致其从事党务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有时甚至因为“忙于业务工作”,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产生了党务、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部分基层党支部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流于形式,效果不强。一些高校党支部学生党员的管理监督主要由担任支委的辅导员进行,其他支委对学生党员的情况缺乏了解,无法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甚至存在民主评议时不便发表反对意见,影响民主权利行使的问题。辅导员兼职从事党务工作也导致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透彻深入,难以把握基层党建的正确方向,缺乏党务工作创新动力。

 (三)组织生活有效性不强

 组织生活形式化,缺乏有效性。党组织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三会一课”以集中学习理论知识、读文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学校党委会议精神为主,说教形式较多,难以引起青年学生党员思想上的自觉认同与共鸣,有的基层党支部忙于业务工作,甚至难以保证正常的组织生活的开展,党员缺乏日常的党性教育、作风教育、考察监督。毕业生党员组织生活往往存在“空窗期”,毕业离校后组织关系尚未落到新单位的时间之内,党组织难以对其进行继续教育、监督,党员毕业后党支部人数的大起大落也影响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的连贯性。

 三、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发展面临新形势,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应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上自身改革发展日程,着力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发展创新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的工作路径,提高工作实效性,持续不断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进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在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下,“把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尝试推进支部书记与教研室主任等基层干部交叉任职,促进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在遵守人事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党务工作专职化的可行做法,培养专业的党务管理干部队伍,通过培训、学习、实际工作锻炼,全面提高专、兼职党务干部工作能力,鼓励干部加强基层党建理论学习,深化党内工作研究,积极开展学术研讨、调查研究活动,聚精会神抓党务,增强队伍专业性。

 另一方面,要精准设置支部,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有健全的组织生活。按照利于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监督、服务,密切联系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支部作用、促进中心工作发展等原则科学组建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支部建设的创新形式,如在学生社团、学生宿舍楼等建立党支部,或者以学生课程教学班、科研团队等为基准组建党支部,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生党员在各个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探索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混编建立党支部,便于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党员,在交流互动中加强思想引领。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保证毕业学生在组织关系落到新单位之前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党费按期缴纳。

 (二)围绕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机制建 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树立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党员日常管理监督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党员日常管理监督与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相结合。

 一是要建立党员队伍常态化教育机制,将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党员培养考察档案,由专人

 把关负责,统一党支部思想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恒定有序,避免工作时紧时松,并且根据档案记录随时加以调整[5]。建立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与普通党员谈心谈话制度,通过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听取学生党员的意见建议,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通过谈话了解、关注学生,教育培养学生党员。

 二是要建立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学生党员述职、答辩制度,要求学生党员实事求是地阐述自己的入党动机、现实表现、努力方向,做到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建立学生党员挂牌监督制度,要求学生党员参加集体活动、参加考试等必须佩戴党徽,时刻提醒其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毕业生党员走入社会后,其思想水平、综合素质会产生巨大的转变与提升,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邀请毕业党员回校演讲,开展毕业生党员与支部学生党员交流座谈会等途径,将过去党员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转化为新党员教育培养的动力,形成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良性循环,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发展。

 (三)严格组织生活,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党组织要从根本上杜绝“忙于业务工作”而忽略党务工作的思想,避免党务、业务“两张皮”,针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

 活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强调参加组织生活既是党员义务,又是党的纪律;严格遵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严格遵守组织程序开展民主评议和党内评优,严肃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把握组织生活的时代性,增强组织生活的原则性,发挥组织生活的战斗性,让组织生活成为大学生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在遵守组织生活制度的前提下,结合青年学生党员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党员的具体情况,拓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方式,让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更加灵活多样、富有成效。首先,针对高年级党员人员分散问题,可以“化整为零,见缝插针”,在严格把握组织生活内容、制度的前提下,适当转变组织生活方式、方法,提前制定组织生活方案,利用学生考试、实习的间隙,灵活开展组织生活,充分用好组织生活时间,开展学习、汇报思想,抓党建与抓学习相结合、相促进,将组织生活落到实处。其次,要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要变“单向灌输式”教育为“双向互动型”教育,从“书记讲党课”转变为“人人讲党课”。要求学生党员提前学习、调研、准备,支部书记负责把关,党员讲授高质量的党课,以党课讲授促进学生自学理论知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从传统的读文件学习转变为涵盖参观党建基地、开展党员服务活动、观看先进人物纪录片、主题演讲活动等

 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在活动中培养党员的服务意识,号召党员向榜样人物学习。最后,要创新组织生活载体,引入网络媒介,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端等网络载体,探索推进微党课、党课在线学习、在线测试等学习模式,探索建立党员网络社区,推进党员在线学习交流。

 (四)完善监督测评机制,强化执纪问责

 建立行之有效的党员监督测评机制,能够有效加强基层党支部纪律建设,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将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科学制定标准明确、程序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考核体系一方面要包括组织测评,另一方面也要包含党员自我测评,及时监督反馈每位学生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考评结果良好、实际工作表现良好的党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考评不达标的党员要进行相应处理,通过组织谈话、自我检查、限期改正等方式督促其改正自身缺点错误。对考核中暴露出的原則性问题,要强化执纪问责,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对于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组织纪律的党员,要严格追究责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其次,党支部要明确监督测评的目的是更好地教育学生党员,主动将党员监督抓在日常,对于学生党员的一些普遍性错误和苗头性问题,要事先预防,事中监督,防止问题发生,前移监督关口,形成基

 层党支部日常从严监督考核新常态。最后,党支部要以监督考核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要将党员日常监督结果进行总结记录,建立党建档案,对于监督考核中暴露出的党员自身、党组织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反思、积极改正,认真履行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职责。

 从严治党新形势要求高校切实加强自身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员既是党员,又是学生,他们与其他党员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但他们思想上不够成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完善的特殊人生阶段。高校基层党支部应积极探索,不断发展、创新学生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指引,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推荐访问: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监督管理 党员 日常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