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指导下,试图设计视频案例系统,探讨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过程。
关键词:视频案例;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1)19-0060-03
一、前言
目前我国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方法主要是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课堂教学录像学习、文本教学案例分析、面向个体的微格教学训练等。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方法不断进行变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课堂现场观摩机会少;课堂上许多精彩教学情境无法深刻记忆、理解;传统的课堂录像虽然可以反复观看,弥补现场观摩的不足,但是缺少相应的教学分析,没有将实际的教学行为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挂钩;文本教学案例将教学过程文本化,学生不易吸收文本中的浓缩精华,难以将文字型的课堂教学情境完整真实地呈现。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国外利用视频案例培养课堂教学技能的优势已显现,对于视频案例系统的资源设计与制作技术也逐渐成熟。国内运用视频案例开展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则处于探索建设阶段。本文着眼于分析视频案例的特点,研究视频案例系统结构,探讨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
二、概念界定
视频案例以其真实性、超文本性、情境性等的特性,受到许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都对视频案例作了一定的界定,虽略有不同,但总体本质一样,视频案例是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于教学设计,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文本案例、真实课堂活动、教学活动反思和评价,教育理念等以数字化视频技术整合而成的案例。
教学技能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科学概括,由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编写、李克东主编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一书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1]湖南师范大学的胡淑珍提出“教学技能系指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2]
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国家教委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把教学技能分为: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5类技能。其中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九项基本技能:导入、板书、演示、讲解、提问、反馈和强化、结束、组织教学和变化技能。
三、视频案例的特点
1.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连结
学生在当前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中,缺乏更多地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技能训练,视频案例教学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视频案例能促进学生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连结。学习者缺少的实践经历,通过案例的学习,会获得与亲身体验一样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对案例的反复观看、讨论,研究专家评价,更有效地将视频案例与原有的学习经验、理论相连结,反思案例中的教学行为,建构对教学经验的理解,强化教学技能的掌握,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
2.促进学生获取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中源于经验和技能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难以用言语来明确表达的知识。有学者认为“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科学家的创造性工作至少有50%归功于隐性知识”。[3][4]个人隐性知识的获取多少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视频案例真实地展现了师生的教与学过程,内含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师课堂管理等丰富的教学信息,师范生通过视频案例的观摩,可挖掘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并与自己已有的理论、实践相结合,实现隐性知识的获取、吸收与转化。
3.真实展现课堂教学活动
视频案例完整地、真实地记录了课堂教学过程,包括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内容,师范生通过视频案例的观看,可以真实地、感性地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复杂性、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学习间的差异性、教学情境的丰富性。
四、视频案例系统结构
视频案例自产生以来,受到各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发展,特别是应用于师范生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相应的视频案例资源库建设和系统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较早期的有Resnick研发的Accountable TalkSM——基于多媒体光盘环境的教学能力资源;[5]近年的有2000年台湾学者柯凤娟建设的资讯科技融入国小英语教学影片案例网站;[6]2002年美国Seeingmatch教育部建设的网络视频案例网站。近几年我国的研究者和研究生也提出和设计制作了各种视频案例系统,如2003年鲍建生在文章《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校本教学研修的多功能平台》提出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结构图;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雅玲在论文《教师教育案例库建设及其案例研究》中介绍了一个教师教育案例库的设计与开发;上海研究生翁凡亚在2007年毕业论文《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中介绍的视频案例包括有视频剪辑、主题与教学序列、教学设计与语言脚本、教育心理学知识、相关链接和活动六大模块。本文通过对我校师范生课堂教育技能培养需求的调查,结合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们的已有研究成果,设计了可操作性较强,更适应师范生需求的视频案例系统,如图1所示。
视频案例系统包括:系统管理、视频案例搜索、功能版块、理论学习、视频案例学习五个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视频管理、课程模块管理和教学技能模块管理。用户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管理;视频管理模块是对视频案例进行上传、分类、修改、删除等操作;课程管理模块和教学技能模块管理是对设置的课程和教学技能进行分类、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视频案例搜索模块提供多种搜索方式,可按关键字搜索,可按课程搜索,可按教学技能类别搜索,可按视频案例上传时间搜索。
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系统公告、用户注册和登录、视频案例点播排行榜、最新视频案例、讨论交流区。
理论学习模块主要包括先进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技能。
视频案例学习模块。将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视频案例分成三类:单一课堂教学技能视频案例、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视频案例、学生课堂教技能学训练视频案例。每个视频案例都包括了视频剪辑序列、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结构如图2所示:
视频剪辑序列是指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将视频案例根据时间或内容进行剪辑、切割和标记序列。学生都可根据提示随机切换到相应的视频片段,这样既可完整地观看视频案例,也可重复地观摩探讨某一片段的精彩课堂教学技能展示。
视频信息(内容)检索:现有的视频检索方法分为:基于文本(关键词)的检索、基于示例(视频片断帧)的检索、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基于字幕的视频检索。目前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它是根据用户提出的检索请求,从视频案例中快速提出相关的图像或图像序列。
教学设计。在上传视频案例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教学设计内容,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深入分析教学设计中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执教者如何选择教学媒体,采用了何种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技能是否运用得当。教学设计有效地辅助学生对视频案例的分析,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的运用技巧。
教学评价。为促进师范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特别强调设置视频案例的教学评价版块。在教学评价版块中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开展专家、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在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视频案例中加入教学反思版块,在多元化评价后,学生总结他人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实践训练效果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思考实践中的问题,找出实践训练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下次训练时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采用视频案例系统,以我校学生为实验对象,经过三轮“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总结出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过程,如图3所示。
理论学习。技能的形成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前提。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无法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研究相应的课堂教学技能理论知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自主学习视频案例系统中的理论知识模块。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各项课堂教学技能的原理、应用原则、使用技巧。
视频观摩。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课前准备时选取好视频案例,从海量的视频中选择一些典型性、启发性、创新性的案例,供师范生观看、分析、讨论。视频案例的选择既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实践效果好的优秀案例,也要有因违背某些教学原理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以引导师范生学习优秀经验,避免在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中走弯路。并在课堂视频案例播放过程中,对视频案例加以分析、解说,促进学生对视频案例的理解。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搜索相关视频案例进行观看,观看的同时浏览视频案例相应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
分析讨论。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结合相关理论,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视频案例中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能、课堂管理组织等教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视频案例中的教学技能理解,与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相连结。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生使用网络提供的交互平台,在线与教师、同学开展讨论,提出问题和对问题的个人见解,通过网络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技能的深化认识和知识的转化。
教学准备是指师范生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前所要做的工作,它包括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标的确立、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的编写、对教学主体的分析、教学资源材料的制作。
视频录制。选用先进的教学直播录播系统真实全面地记录教学实况,实现教学现场图像、多路视音频资料、课件、电子白板内容、计算机屏幕内容的同步混合录制,自动完成教学过程中的视频、计算机屏幕、教学内容索引、教学现场图片等的同步联动保存,使训练学生在观看教学录制资料时,与现场参加学习的感受完全一致。
评价反思。学生视频录制和编制后上传到视频案例系统,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网络上观看,并开展教学评价反思。此环节是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过程的重要部分,目的是为了内化学生对自已视频案例训练效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评价反思环节可用图4表示:
图4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评价反思环节
教学评价包括定量评价和描述性评价,定量评价中,师生根据教学准备中设计好的评价量表中的各结构指示项对训练学生进行客观地评分,训练学生可从评价量表的各结构指标项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加深对课堂教学技能掌握程度的认识。描述性评价主要是针对某些不能量化的教学行为而设定的,在描述性评价中,可采用美国教育改革学者、斯坦福大学教授德外特·艾伦博士 (Dwight W. Allen)提出的“2+2”评价方法,即每个人提出2条表扬意见和2条批评意见或2条改进建议。教学评价还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包括有专家、教师、学生、训练学生本体。评价的方式则有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学生间评价、训练学生自我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教授认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和外部强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通过对专家、教师、同学们的评价分析,并不断自我反思技能训练过程中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我反思教学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并思考如何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或方案,在下一轮训练中加以改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
六、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和视频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案例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视频案例为师范生提供了真实的教学情境、详细的教学设计、及时的教学评价,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有助于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熟练掌握,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运发.基于案例的教学技能训练系统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26.
[2]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l—25.
[3]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4]洪明.内隐知识理论及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3(2):57-59.
[5]翁凡亚.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20-23,50.
[6]柯风娟.网络视频案例在师资培育之应用—以国小英语教学为例[D].台湾国立师范大学,2004.
(编辑:杨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