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通过合理定位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进而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的园艺专业新课程体系,以实现每一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中职;园艺;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2-0015-02
ConstructionofStuelent-centeredCourseSystemonHorticultureinMiddleVocationalSchool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园艺产业功能呈现多元化趋势,在高新科技的支撑下,生态农业、有机食品、设施园艺快速发展[1]。与此相适应,园艺业对园艺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更能适应现代园艺的发展和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园艺专业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
课程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2]。因此,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对教育个体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是其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是其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是其教育行为观,在此基础上提出“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领悟”、“课程整合”等系统性的课程思想,以及“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等教学及其评价原则,形成了与其教育思想相外延的“教什么”、“怎样做”、“教得如何”的完整教学思想体系,为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中职园艺专业新课程体系正是在这种完整思想体系的基础上,从改革入手,合理定位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的新课程体系。
1以生为本,改课程目标
1.1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并兼顾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的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操作型人才[3]。园艺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1.2人才规格
中职园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与素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了解园艺植物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具有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服务“三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具有操作常见的园艺植物栽培养护机具并进行日常维护能力;具备无公害栽培基础知识,具有严格按照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的科学态度;具有识别常见园艺植物的种类与品种的能力;具有园艺植物良种繁育与种苗生产能力;具备本地区主要园艺植物栽培技能;具有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的能力;具备园艺产品贮藏及其加工的技能;具有园艺产品市场营销能力;具有独立经营管理园艺企业的能力;取得四级园艺工职业资格证书。
1.3职业岗位与职业资格
中职园艺毕业生主要面向农业企事业单位、农村社会化体系、农业产业单位及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部门,从事观赏植物、果树、蔬菜的生产、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工作。根据毕业生面向的具体岗位,可达到以下职业资格水平:花卉园艺工(四级)、果树园艺工(四级)、蔬菜园艺工(四级)。
2以生为本,改课程结构
中职园艺专业对观赏植物、果树、蔬菜生产等工作领域的职业能力要求如下:一是观赏植物。①设施使用。认识设施结构与性能,可调控设施环境条件,并可对简易设施进行建设与施工。②机具使用。要求熟练运用机具进行整地、建植、养护、灌溉、植保操作,并可对常见机具故障进行判断与维修。③种苗繁育。要求掌握20种常见花卉的有性、无性繁殖,4种重要花卉的组织培养。④栽培生产。识别100种花卉植物,掌握32种常见花卉(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多浆及仙人掌类、室内观叶植物、兰科花卉、水生花卉和木本花卉各4种)的日常养护与管理,20种盆花的无土栽培,8种重要花卉的促成与抑制栽培。并能对花坛、摆花进行设计与施工。⑤病虫害防治。掌握20种常见花卉病害、虫害的诊断与防治。⑥贮藏运销。掌握花卉包装、保鲜、储运与销售的各个环节。二是果树生产。①设施、机具使用要求同上。②种苗繁育。可对20种常见果树进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掌握4种重要果树的组织培养。③栽培生产。可识别50种果树,能对20种常见果树进行整形修剪、矮化栽培;掌握28种常见果树(落叶果树仁果类、核果类、坚果类、浆果类、柿枣类各2种,常绿果树柑果类、浆果类、荔枝类、核果类、坚果类、荚果类、聚复果类、草本类和藤本类各2种)的日常养护与管理技术。④病虫害防治。掌握20种常见果树的病害。⑤贮藏运销。掌握果品采后处理、简单加工、储运与销售。三是蔬菜生产。①设施和机具使用要求同上。②种苗繁育。掌握20种常见蔬菜的有性、无性繁殖,4种重要蔬菜的组织培养。③栽培生产。识别80种蔬菜,掌握30种常见蔬菜(白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绿叶菜类、薯芋类、水生蔬菜和多年生蔬菜各3种)的栽培、20种绿色蔬菜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④病虫害防治。掌握20种常见蔬菜病害、虫害的诊断与防治。⑤贮藏加工。蔬菜采后处理、简单加工、储运与销售。如实现中职园艺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目标,对园艺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其结构设置如表1所示。
3以生为本,改课程内容
园艺课程依据园艺行业中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和国家园艺工职业标准而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学会相应工作技巧,并构建相关理论,发展职业能力。以《蔬菜生产技术》为例,课程任务包括以下十项工作项目:“茄果类蔬菜生产”、“瓜类蔬菜生产”、“豆类蔬菜生产”、“多年生蔬菜生产”、“水生蔬菜生产”、“薯芋类蔬菜生产”、“葱蒜类蔬菜生产”、“白菜类蔬菜生产”、“根菜类蔬菜生产”、“绿叶菜类蔬菜生产。工作任务为品种选择、设施准备、培育壮苗、整地作畦、施肥定植、环境调控、肥水管理、植株调整、调节剂使用、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后处理。学习要求是进行相应蔬菜的标准化生产,详细计划每一个工作过程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生产方案,任务完成后撰写一份技术报告。
4以生为本,改课程实施
根据中职园艺专业的职业需求和教学特点,对其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设计,结果如图1所示。
5以生为本,改课程评价
5.1评价标准
中职园艺专业课程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专业理论知识评价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在园艺专业教学中不单独评价理论知识,而是在技能评价中看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效果;岗位技能评价重点关注最基础、核心的技能,采用标准细化、便于学生操作的原则;职业素质评价看是否具有以学农、爱农、务农的吃苦耐劳精神、奉献精神、创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5.2评价主体
以生本化为取向的园艺专业课程评价采用“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采用德尔菲法和AHP法相结合,园艺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评价标准的权重分别为0.27、0.35、0.38,每个项目(或课题)结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表现,进行考评[4]。岗位技能评价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打分,学生评分的权重可达到0.5;职业素质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打分、学习小组内部成员相互打分,最后再由教师审核确认。凡在企业实岗环境完成的学生岗位技能,由企业评价。企业评价采用考核评分与考核评语相结合的形式。其中考核评分部分权重分别为实践操作技能0.4,创新能力0.2,实验报告和实践总结0.2,学习态度及设备工具使用保管0.1,实践理论资料收集与整理0.1。实践证明,学生对企业评价十分重视,一致认为企业评价尤其是考核评语是衡量社会对自己认可程度的重要依据。
6参考文献
[1] 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8):120-121.
[2] 尹淑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7):134-135.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何颖.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1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