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四化”融合,文化育人

“四化”融合,文化育人

时间:2022-11-10 17:25: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12年6月,灌南中专正式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中第二批国示范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对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针对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五块内容(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紧紧围绕“总结出一套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创建一批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创业基地,形成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推进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的融合”建设目标,不断总结探索,走出了一条融合环境文化、专业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虚实并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国示范项目整体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统筹规划,细处设计,打造优秀的环境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校园是师生长期学习、工作、生活、成长的地方,校园的环境文化不仅是校园美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李太云校长认为:“校园环境首要做到功能齐全、安全有序、节能环保、育人默化、室外绿化、室内美化、环境净化,使学校成为莘莘学子的求学圣地,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我校实施“文化视觉化工程”“文化落地化工程”“文化上墙化工程”“文化标识化工程”,推进环境文化“三个”融合建设,让师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赏心悦目,身心愉悦,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儒雅的气质。

(一)环境文化与文化自然的融合

校园环境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育人氛围。我校新校区南挨绿草茵茵的人民公园,前绕悠悠硕项湖之水,西与县经济开发区毗邻,校内绿树成荫,繁花簇簇,风景树错落有致,俯仰生姿,是天然的绿色学校。新校区在设计之初就依据“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统筹规划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生态区,徽派建筑群格局,新型典雅的空间组合、层次变化的整体构思,使人胸襟宽广、气度恢宏、理想远大;生态性与园林式相结合,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雅、清爽、恬静的校园气氛,使人心旷神怡、神情舒展;工厂化实训车间融入,校园的数字化安防系统覆盖,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企业文化的管理渗透,增强了校园环境的立体感和现代化气息。

(二)环境文化与文化育人的融合

校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内容。我校从外部环境设施、楼道文化设施、教室与实训场(车间)文化建设三个层次精心雕琢。一是校园环境绿化。因地制宜进行植树、栽花、种草,构筑林荫步行道、院落绿地和运动绿地等绿色景观环境建设,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景,俨然一座花园,形成“四化”环境(绿化、美化、净化、静化),给人以振作、清新之感。二是校园环境美化。建造具有专业特色的雕塑、碑铭等,实施亭、阁、廊、石、路、室等美化工程,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增强就业创业信心。亭、阁、廊仿照明清风格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场所和氛围;精细挑选巨石,雕刻校训、校风、名人警句等,让石头“活”起来,发挥育人的功能;教室、寝室、食堂等楼道走廊里张贴富有职业特色的标语、名言以及劳动模范、创业典型、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的画像,既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又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

(三)环境文化与标识文化的融合

职业学校标识文化就是反映职业教育特征、本校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文化环境及其文化陈设。主要分为建筑(包括景观性建筑、地标性建筑、园林建筑、特色建筑等),雕塑(包括主题性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性雕塑等),标示(包括定位性标示:系牌、班牌、实训室牌、路牌等;引导性标示:介绍牌、指示牌、地图牌等;警示性标示:安全警示牌、提醒牌等)以及校徽校服等。我校统一文化标识,美化师生生活环境,提升认同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生证、信笺、文件纸、手提袋、档案袋、校服、纸杯、台签标志的设计使用,汇编学校视觉形象手册,打造学校文化的外在标识系统,提升学校良好的外在形象;花草树木丛中的校园平面展示图,给人以井然有序感;路旁企业管理名言灯箱,弘扬尊重劳动的美德等内容,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标有学校精神的楼名设于建筑物醒目处,彰显技术文化,给人以庄重感;实训车间(工场)内的安全生产警示标语等,给人以职业情景的熏陶,从而做到校园处处有景点、处处有经典、处处有品位、处处有哲理、处处有精神,实现“让所有的墙壁都会讲话”的教育效果,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育人环境文化。

二、发掘渊源,彰显特色,打造渗透性的专业文化

“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一流的职业学校要有一流的专业文化”。专业文化氛围是职业学校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富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构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和特色,形成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获得较高的专业技能、形成巩固的专业思想,我校高度重视产业文化、工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建设,突出专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

(一)专业文化与文化实践的融合

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涵盖知识、技能,道德与品质的迁移、整合与类化,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贯穿于专业文化教育全过程。我校将专业文化创建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教育层面、活动层面、精神层面五个方面内容,突出两种教育:一是企业精神教育。校内外实训基地悬挂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画像、名言,区域知名企业的情况介绍,优秀校友的事迹介绍等,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如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货币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对学生实施无言的实景教育。二是企业实景化教育。学校坚持“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共建基地(共建专业)、定向双元、订单培养”合作机制,创造性地构建了冠名班式、入驻式、互动式和引领式等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创建了加工制造类实训基地、交通运输类实训基地、信息技术类实训基地、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实训基地等九大校内实训基地,形成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教学工厂”“企业课堂”“技能教室”,促进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和实训生产化。

(二)专业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我校校园文化创建紧紧围绕国示范校申报立项的船舶制造与修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栽培方向)四个重点专业建设,服务以船舶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基地、经济开发区电子制造业建设,实现“创新推动”;服务现代服务业与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实现“双轮驱动”,确立以“一馆三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构筑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学习场所,注入职教元素(工匠文化、企业文化、劳动文化、创业文化、古代发明、工业化进程、专业文化等),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让学生视线所及无不带有职业特色。一是建设“长荣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拟分成两部分,地面部分存放碾、碓、石磙、舂等易于露天保存的藏品;室内部分按耕种、管理、运输、仓储、计量分为五个展区。出版农耕文化书籍。二是建设食用菌科普文化中心。利用我县“全国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县”和“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的品牌优势,建设以介绍食用菌由来、种类、营养、工厂化生产流程、食用方法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食用菌科普文化宣传中心,与校食用菌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合为一体,形成链条式的运行模式。三是建设船舶文化展示中心。建成以介绍船舶发展史、各种船舶的生产工艺和用途、船舶工业及各知名企业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船舶文化展示中心,放大学校船舶制造与修理省级特色专业的优势;四是建设汽车文化展示中心。建立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引企入校,打造“4S”店,实行企业化实景布置,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三、提炼内涵,价值导向,打造时代性的精神文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神文化是学校隐性的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形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它对学生成长的理想道德、个性品德、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文化建设也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灵魂工程。

(一)精神文化与文化理念的融合

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也是师生员工的精神支柱,成为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源泉。校训——“天道酬勤”,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目前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平安创建、法制建设等方面捷报频传。校风——“求真务实”,坚持学生的早晚站读、一日两操、周练月考、学期技能抽测、学生学习标兵评选;细化学生“十项管理规定”,强化教师的“推门听课制度”“校内巡回课制度”等常态管理;实行班主任、中层干部的周会例会制、领导24小时值班制。教风——“精业乐群”,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细化教师教学“六认真”的职责、奖惩行为操守的准则,坚持“五课教研”,夯实备课、上课、练技、教研、科研、作业、阅读等每一个环节。学风——“知行合一”,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严格校牌佩戴、升旗仪式、就餐秩序、文明用语、教室物品摆放、内务打扫、行为举止、仪容仪表等方面要求,注重理实结合、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等方式的磨炼,培养大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行合一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精神文化与文化成果的融合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也是最高层次文化。我校突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成果与文化观念的打造,搭建有效的校园文化载体。“天道自然”,融荀子文化教育于“天道酬勤”校训之中,创设荀子文化广场,编印荀子文化读本,塑立荀子雕像,雕刻荀子名言;广泛收集本校优秀毕业生信息,在教室、寝室、实训室等处墙壁上宣传其先进事迹或工作业绩,打造“校园明星墙”;邀请优秀创业、就业典型回校做报告、留手印,打造“校园明星大道”;每年定时开展“感动中专‘十佳’年度师生评选”活动,寻找校园中的感动,让“感动无止境,发掘师生真善美、弘扬主旋律的路途亦无止境”。打造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木刻版画和“鹤”系列根雕作品,陶冶师生的艺术情怀;编印《西游读本》,培养师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和追求真善美的品德。

四、创造生活,寓(教)育于德(育),打造德育性的活动文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 “寓教育于德育活动之中”,是我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一)活动文化与主题教育融合

重视加强学生课余活动主阵地建设,突出五项主题教育:一是民族精神教育。通过观看影片、祭扫烈士墓、演唱爱国歌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二是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演讲比赛、征文、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三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通过远足、签名、一日常规养成、橱窗宣传、班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四是遵纪守法教育。通过组织参加公判大会、举办法制讲座、不定期检查管制刀具、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五是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剧、心理咨询、心理知识讲座、女生青春絮语等形式,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活动文化与社团建设融合

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以技能大赛为主线,以主题活动为依托,构建集思想、科技、文体、智能、技能等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超市。成立了校园文学社、舞蹈协会、相声小品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协会组织,组建技能竞赛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足球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器乐兴趣小组等兴趣小组,通过生活文化节、读书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技能文化节、创新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等主题节的实施,广泛开展演讲、手抄报、黑板报、贺卡制作、征文、朗诵、知识竞赛、校园歌手大赛、情景剧比赛、球类比赛、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增强综合职业能力。

(三)活动文化与身心教育融合

注重课外活动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深入推进四大工程。一是推进阳光体育工程。建设体育馆,改造塑胶跑道,添置乒乓球台、篮球架、篮球、足球、绳子、球拍、杠铃等体育健身器材,维护球馆、球场、跑道等场所的音响、灯光、照明等设备。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冬季三项赛、趣味体育、运动会、棋牌类竞赛等体育活动,让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实现健康人生。二是推进心理健康工程。建设“青春护航中心”,中心设立宣泄室、咨询室、辅导室、茶艺室、法治教室等功能室,各功能室分工负责又互相配合,帮助那些情绪波动大、意志力薄弱、心理有偏差的同学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重拾自信。三是推进“实践德育”工程。以“体育文化节”“艺术文化节”“技能文化节”三大专题活动为抓手,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四是推进特色文化建设工程,普及两大特色表演。一是魔术表演。建设一支魔术师资队伍,建立一个魔术实训基地,培养一支魔术表演团队。二是八段锦、五禽戏表演。加大投入,选专人外出培训,添置练功服;传授动作要领,让学生掌握拳路和拳法,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有效推进了活动文化与区域魔术文化、体育文化的融合。■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推荐访问:育人 融合 四化 文化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