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胸内结节病的临床特征及皮质激素疗效评价

胸内结节病的临床特征及皮质激素疗效评价

时间:2022-11-11 14:4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馞}z:yPu:Nv^|Mo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7月在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或病房收治的73例胸内结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73例患者中,男25例,女48例,年龄30~74岁,平均(52.0±1.2)岁,其中门诊收治的10例,住院患者63例。

1.2 治疗药物

异烟肼片0.1 g/片,盐酸雷尼替丁0.15 g/片,强的松5 mg/片。

1.3 结节病分期标准

常规胸部CT检查患者,并根据《现代呼吸病学》、美国胸科学会、其他肉芽肿病世界协会的标准,对疾病进行病理分期划分[2]。0期:观察胸内正常,未受任何损伤;Ⅰ期:观察可见有肺门淋巴结出现单侧或双侧肿大,或不合并胸内其他淋巴结肿大,肺内无病变存在;Ⅱ期:观察胸内淋巴结有肿大且合并肺内病变存在;Ⅲ期:观察仅肺部有病变,不合并胸内淋巴结肿大;Ⅳ期:观察可见两肺间有广泛的间质纤维化[3]。

1.4 治疗方法

首先观察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给予临床症状显著或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明显升高的Ⅰ~Ⅲ期患者,以及全部的Ⅳ期患者采用激素治疗,其他患者则接受定期随访观察。接受激素治疗方法:初始剂量为顿服30~50 mg的强的松,1~3个月后对胸部的SACE以及CT进行复查,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胸部SACE以及CT复查结果,评估治疗有效后开始减小药物使用剂量,每1个月或每2个月将药物剂量减少5 mg,直至减少到每天5 mg后,之后再减量到2.5 mg,顿服、隔天顿服用药。治疗过程中均辅助采用抑酸剂雷尼替丁治疗。既往有结核史、糖尿病、结核菌素试验显示为阳性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实施预防性抗结核病治疗,顿服异烟肼0.3 g。详细统计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SACE、PPD试验、血钙以及病理分期),并统计治疗后效果,之后随访观察2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研究表明,73例患者中,12例(16.4%)患者观察无临床症状。经体检发现,61例患者因不同症状而就诊,统计患者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咳嗽,其次为胸痛、胸闷以及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受损,以及背痛、关节疼痛,详见表1。

2.2 相关检查结果

2.2.1 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次研究中,3例患者因临床症状典型、胸部CT表现以及SACE明显升高,而确诊为结节病,其余70例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11例,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12例,皮肤活检8例,胸腔镜肺活检13例,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9例,经气管镜黏膜活检9例,其余8例患者考虑可能为肺癌,而对患者实施开胸手术治疗,4例实施肺叶切除术,4例实施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疾病。

2.2.2 胸部CT检查 对患者实施胸部CT检查,之后进行结节病理分期,Ⅰ期30例,Ⅱ期36例,Ⅲ期5例,Ⅳ期2例。

2.2.3 辅助检查 70例患者接受PPD试验,显示阴性61例(87.1%),弱阳性9例(12.9%)。血钙检测患者58例,其中仅13例血钙稍高于正常值,其他患者的血钙值显示为正常。接受SACE检测患者的37例,检测结果有升高28例,所占比例为75.7%。

2.3 治疗以及随访结果

2.3.1 治疗结果 Ⅰ期30例:11例患者因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未实施激素治疗,并实施胸部CT检查,随访7~24个月,观察患者的病情稳定。其余19例患者则接受激素治疗,2例临床确诊患者已采用激素治疗9个月,观察咳嗽症状彻底消失、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有所改善,激素用药明显减少;1例在激素用药减少到5 mg时,观察SACE水平有明显上升而增加用药剂量为10 mg,之后放缓减量速度,每个月剂量减少2.5 mg,观察患者治疗良好,均无复发出现。Ⅱ期36例:8例患者未采用激素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2~20个月随访观察,均无复发出现。其余28例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2例结节病确诊后,初期顿服强的松30 mg,待症状改善后减小用药量到20 mg,2个月后对胸部CT结果进行复查,可见肺内病灶明显增加,之后继续服用30 mg强的松,观察用药后病情有所改善;2例用药剂量减小为5 mg,观察有咳嗽发生,肺内病灶增大,将激素用药量增加到20 mg,待症状改善后再减小剂量。Ⅲ期和Ⅳ期:Ⅲ期5例均采用激素用药治疗,观察病情明显改善;Ⅳ期2例也接受激素治疗,但病情变化不明显。

2.3.2 随访结果 随访观察2~24个月,平均激素用用药治疗时间为(12.1±5.1)个月。观察44例患者激素用药后,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肥胖39例,所占比例为88.6%,停止用药后多数可改善,6例患者因用药剂量变化病情反复,之后调控激素增减病情改善。消化性溃疡11例,所占比例为25.0%;高血压2例,其中1例血压控制效果不佳,且合并头晕、头痛,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骨痛2例(治疗前后均未对骨密度进行检查),但未出现病理性骨折;感染4例,真菌性肺炎1例,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病情改善,其余3例为易感上呼吸道感染,不能有效治愈。观察均未出现合并感染肺结核疾病。

3 讨论

结节病为一种肉芽肿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肺实质,并累及多脏器,因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病情多比较隐匿,容易导致患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健康[4-5]。

本次研究中,73例患者中,12例患者观察无临床症状经体检发现,61例患者因不同症状而就诊。因一些患者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临床诊断时,主要通过活组织检查确诊患者疾病。若累及浅表淋巴结和皮肤,则首选的诊断方法是活检锁骨上与皮肤淋巴结。在诊断胸内型结节病时,最常用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纵隔镜活检,该检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创伤小的优势[6]。临床治疗结节病时,最常用的药物为激素类药物,研究表明,口服激素用药后6~24个月可改善Ⅱ、Ⅲ期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44例患者接受激素药物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仅有6例患者因激素药物用量变化,而影响病情的变化。通过调控药物剂量,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因结节病具有自限性,而长期用药治疗可能会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出现。本次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肥胖,且用药停止后可改善,其次为消化性溃疡,但未出现消化道大出血。2例患者出现骨痛,主要是因未在治疗前检查骨密度。真菌性肺炎1例,分析可能是因长期用药而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考虑到当前结核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糖尿病、既往有结核病史患者实施预防性抗结核病治疗,观察治疗后均无合并结核病情况发生[7]。

综上所述,首先明确胸内结节病的特征,有利于早期确诊患者疾病,并实施对症治疗。激素治疗为临床常用的治疗胸内结节病方法,但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处理,可有效减少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毅.58例胸内结节病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14):2119-2121.

[2]李庆棣,结节病,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744-761.

[3]赵亚东,马春梅,唐海英,等.纤维支气管镜及胸腔镜检查在诊断胸内结节病中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12):1295-1297.

[4]乌兰,崔丽英.胸内结节病诊断方法探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6):461-464.

[5]陈玉涛.浅谈胸内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2):418-419.

[6]金建敏,孙永昌,卓婕,等.胸内结节病与全身多脏器结节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12):914-918.

[7] Cancellieri A,Leslie K O,Tinelli C,et al.Sarcoidal granulomas in cytological specimens from intrathoracic adenopathy: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radiographic correlations[J].Respiration,2013,85(3):244-251.

(收稿日期:2014-11-11) (编辑:黄新珍)

推荐访问:结节 疗效 临床 特征 皮质激素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