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食道异物穿孔并纵膈感染及脓胸保守治疗成功1例

食道异物穿孔并纵膈感染及脓胸保守治疗成功1例

时间:2022-11-11 17:5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食道异物; 穿孔; 纵隔感染; 脓胸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077-02

食管异物并穿孔的治疗分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到底采用哪种方式治疗要视穿孔大小、并发症严重程度、医疗技术水平等决定。本院收治1例食管异物穿孔并发明显的纵隔感染及脓胸患者,经予内科综合治疗后,得到了很好的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0岁,因“吞食异物后咽痛3 d”于2013年1月14日17∶00急诊入院。患者于2013年1月11日进食鱼肉时误吞鱼骨头后,一直感咽部疼痛,放射至颈背部,感吞咽困难,时有胸闷、心悸,轻度气紧,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发热、咳嗽等,在当地村医处就诊,并输液治疗(具体不详),但症状无好转,发病期间每天均进食少量白粥。因气紧加重,并出现左侧轻度胸痛,遂于发病后3 d入住本院消化科。发病期间解黄色软便1次。查体:T 37.8 ℃,P 118次/min,R 21次/min,RP 136/82 mm Hg,急性病容,巩膜无黄染,双下肺呼吸音减弱,两肺闻散在湿啰音,心律齐,未闻杂音,全腹平软,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2013年1月14日本院急诊科)颈椎及胸部CT平扫:(1)颈4/5、5/6椎间盘突出。(2)纵隔积气并感染改变——食道异物所致。(3)两下肺炎性病变。(4)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2.4×109/L,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计数2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94.0%,C反应蛋白177.5 mg/L,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正常。予行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术中见距门齿24 cm处异物深插入食管黏膜内,周围黏膜明显糜烂,并发现两侧均穿孔,将异物取出后,见食管壁有2个直径分别约0.6、0.8 cm瘘口。术后予半卧位、胃肠减压,静滴泮托拉唑抑酸,奥硝唑、头孢哌酮舒巴坦抗炎,并辅以平喘、化痰、营养补液支持治疗。经治疗后患者次日病情仍有加重,有频繁咳嗽,咳较多白色黏液痰,安静状态下明显气紧,体温升高至39.3 ℃以上,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3.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7.0%,C-反应蛋白>200 mg/L。复查胸部CT见胸水较前明显增加。考虑脓胸可能性大。于1月16日(入院第3天)转ICU科治疗,转入后予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引出乳白色黏稠胸水约120 ml及少量气体,取胸水细菌培养。转科当晚患者出现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呼吸31次/min,心率156次/min,急查血气分析:pH 7.40,PCO2 36 mm Hg,PO2 67 mm Hg,BE 2.5 mmol/L,HCO3 22.3 mmol/L,予经鼻气管插管,气道内吸引出较多黄色粘痰,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予镇静,经验性使用美罗培1.0 g,8 h/次,抗感染治疗,并予血必净清除炎症介质,生长抑素抑制胃肠腺体分泌,泮托拉唑抑酸,小牛血清去蛋白促进食道穿孔创面愈合,予补液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治疗。所引出的胸水逐渐转成黄色脓性,胸腔引流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经治疗后体温及白细胞较前下降,1月19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8.5%,C-反应蛋白>200 mg/L。于21日复查胸部CT提示纵膈积气较前减少,但双肺炎症胸腔积液、左肺实变严重,考虑不排除痰堵塞可能,须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肺部感染,原经鼻气管导管口径小,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困难,予经皮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后。纤维支气管镜从气管切开管道的正孔进入气道内。镜下见隆突锐利,未见糜烂及新生物。气道及左右主支气管见大量粘稠痰,予充分吸取痰液。各叶各段支气管未见狭窄,未见肿物和新生物。吸痰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22日复查白细胞计数13.7×109/L,中性细胞绝对值11.3×109/L,C-反应蛋白64.0 mg/L,病情逐渐好转,25日停镇静镇痛后患者神志清醒,能配合治疗,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体温波动在38 ℃左右。经全院大会诊及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后,认为:(1)需尽早留置鼻胃空肠管或胃空肠造瘘管恢复肠内营养;(2)拟在胃镜引导下行食道瘘口置入引流管行冲洗、引流。其中空肠造瘘创伤较大,优先考虑行鼻胃空肠管留置。于26日在胃镜下行鼻胃管置入,可见食道距门齿24 cm处有见2个直径分别约0.6、0.8 cm瘘口,左侧见较多脓性分泌物,随呼吸运动流向食道,将空肠营养管在胃镜引导下经鼻送至空肠。予肠内营养减少肠内细菌及毒素易位入血可能。同时拟在胃镜引导下行食道瘘口置入引流管行冲洗、引流,但未能成功。故于30日B超定位下胸穿术抽液,抽出黄色脓液180 ml,予0.9%氯化钠胸膜腔内冲洗回抽至清亮,探查胸腔未见其他液性暗区。因胸腔闭式引流管已留置两周,于31日予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予停用镇静药物后神志清醒,予撤机改气切套管内改给氧,无呼吸急促及紫绀,生命征体平稳,体温不高,痰量较前减少。因使用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已达两周,基本度过重症感染急性期,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降阶梯治疗。之后患者无发热及气促,无胸闷及心悸,偶有咳嗽、咳痰,量少,能简单说话,无声嘶及喉鸣。拔除气切套管后有一定自主咳嗽排痰、气道自洁能力。患者于2月3日转回消化科病房继续治疗。经持续抗感染、抑酸、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好转,患者逐步康复。于3月4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下叶炎性病变好转;左侧胸腔积液减少。胃镜示:食管上段多发瘘愈合改变。予拔除鼻肠管,进食少量半流质饮食后无不适症状。于3月11日带药出院继续治疗。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无不适症状。

2 讨论

食管分为颈段、胸段、腹段三段,分为咽食管狭窄、支气管主动脉狭窄、膈狭窄三个生理狭窄。食管异物好发于食管生理狭窄处,最常见于食道入口,其次是在主动脉弓、支气管平面和横膈裂口。如吞下不规则、带棱角的异物,易刺透食管壁引起食管周围炎症,或刺破大血管引起大出血。该患者食管异物穿孔处位于距门齿24 cm处,该处为食管胸上段,支气管主动脉狭窄处,异物的前方毗邻气管、气管分支、主动脉弓及分支、左喉返神经,左侧毗邻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左纵膈胸膜,右侧毗邻奇静脉弓、右纵膈胸膜等。患者异物刺破食管导致穿孔后,未正规治疗,尚一直进食半流质,致使食物进入纵膈及肺部引起重度感染,异物未穿破大血管引起出血。

食管异物穿孔的治疗到底选择手术或是保守治疗历来均有争论,多数文献认为是否手术要视一些因素决定,如食管穿孔的部位、穿孔的大小、周围组织损伤的程度、患者年龄、心肺功能是否能耐受手术等。结合该患者实际病情,本院予内科保守治疗,严密观察,如无法控制病情再考虑外科手术。该患者明显气紧,已有食管纵膈瘘及肺部感染,且肺部感染已实变,首先予胸腔闭式引流引出较多黄色脓液,并畅通呼吸道,气管套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改善血氧。考虑此类感染多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兼有厌氧菌及需氧菌混合感染[1],故先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奥硝唑抗感染治疗。经治疗后感染仍有加重,予改用三线抗生素美罗培南抗感染。美罗培南是极广谱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它可以透过细菌细胞壁,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与第三代头孢菌素无交叉耐药,并且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有高度亲和性,因此,美罗培南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2]。本例美罗培南联合奥硝唑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中性白细胞下降,体温逐渐控制。患者食管纵膈瘘治疗疗程较长,长期禁食并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引起二重感染。故治疗早期即已请营养科医师会诊,予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未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及恶液质,瘘口逐渐缩小及愈合,予过渡到经口流质、半流质饮食后无不良反应发生。

食管穿孔是否闭合,关键在于脓腔引流是否充分、彻底,脓腔周围炎症水肿是否迅速消退以及患者营养状况是否改善[3]。本例患者先予异物取出术,之后经美罗培南联合奥硝唑抗感染,胸腔闭式引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后,成功脱离生命危险,瘘口愈合良好。整个处理过程较及时、到位,避免了开胸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姚选武,王萍,朱佳.成功抢救食道异物穿孔伴纵隔脓肿血气胸一例[J].罕少疾病杂志,2010,17(6):51.

[2]冯绍文,何小敏,许卫民,等.美罗培南治疗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今日药学,2009,19(11):42.

[3]程波,汪天虎,张力平,等.食管穿孔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31(3):443-445.

(收稿日期:2013-07-22) (编辑:连胜利)

推荐访问:穿孔 食道 异物 保守 感染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