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篮球规则中已确定中枢脚的非行进队员在传球或投篮时的步伐规定探析

篮球规则中已确定中枢脚的非行进队员在传球或投篮时的步伐规定探析

时间:2022-11-11 20: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视频,其内容是根据各种国际大型篮球比赛为实例进行裁判教学解说。来源: http:///programs/view/9RgSyluksoA/。

通过观看视频发现:制定篮球规则的FIBA专业人员也认为论题的篮球步伐合法。

可知:FIBA专业人员认为此步伐合理。

(二)从篮球规则的执裁方面,通过访问篮球裁判的专家,包括CBA的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成员,以及广州市篮球协会的多名裁判成员。认为此论题是真命题。查找关于此类步伐判罚的各种大型比赛如表1,由表1得出:多种大型国际篮球比赛的裁判员都认为论题的步伐合法。可知:多名权威篮球裁判人员及专家认为此步伐合理。

(三)从篮球技术教授方面,通过访问篮球界的专家和教练,主要包括一些体育学院的篮球教授和篮球讲师,某些CBA球队的教练,认为此论题是真命题,也查阅网上许多中锋脚步视频,可知这是中锋练习的重要脚步动作之一,举出张卫平篮球教学中锋篇视频作为特例,此视频来源: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MDU2MDM2.html。可知:多名教授篮球技术的教授和专家认为此步伐是不违反带球走违例的 。

本论证通过列举以上大量事实论据可知,无论是制定和执裁篮球规则的专家以及专家组成的权威组织还是教授篮球步伐训练的专家都认为此步伐合法。虽然不能列举所有关于论题的事实论据,但列举的事实论据包含此步伐的范围足够广,对象足够多,并且要遵守规则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样就足以证明命题为真。因此,得出论题为真命题。

2.4论证方法的效度分析

本论题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归纳论证中的简单枚举法。简单枚举法是以经验为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与之相反的情况,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2]。由定义可知,运用简单枚举法时,不能出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否则,论题就是假命题。由于论题的判断是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人们认识理解论题时,一定会出现偏差,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就一定会出现相反的结果,那么论题一定是假命题,这样论题就不用论证,就可以知道论题是假命题,整个论证就失去意义了。为了确保运用简单枚举法的有效性,将作如下解释: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来源辞海。可见,规则具有统一性。论题属于篮球步伐规则内容,可知,论题也具有统一性。由于论题具有这种特性,就要求大家都必须遵守,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导致篮球界很少一部分专家对论题有错误的判断,但是不可能出现篮球界大部分专家都判断错误的情况。所以,如果多方面权威认证论题是真命题,那么论题就肯定是真命题;如果多方面权威认证论题是假命题,那么论题就肯定是假命题;避免了论证过程中出现相反的情况而影响整个论证过程的有效性。简单枚举法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推理方法,但它只是种或然性的推理,所得的结论并不一定可靠。在运用简单枚举法时,对某类事物考察的范围越广,考察的对象越多,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因此,要提高简单枚举法结论的可靠性,就必须尽可能扩大考察的范围,增加考察的对象,以减少未考察范围和对象出现相反情况的可能[2]。此论题属于篮球步伐规则内容,应该从篮球规则制定,篮球规则裁判的裁决,篮球步伐技术的教授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论述,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篮球步伐规则内容,确保了本论证所得出结论的可靠性。因此,论证方法的效度较高。

2.5论据的时间效度分析

对于在场上控制了活球并且确立了中枢脚的非行进间的队员的传球和投篮(运球各种版本的规则规定都是相同的)。2003版规则的规定:队员在场上控制了一个活球并已确立中枢脚后,当队员传球或投篮时中枢脚可以抬起,但在球离手前不得落回地面[5]。2004版规则的规定:对于已经确立中枢脚的持球队员传球或投篮,队员可以跳起中枢脚,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都不得落回地面[6]。通过比较2003版和2004版规则规定,可以得出:2003版规定“传球或投篮时中枢脚可以抬起”的“抬”字与2004版规定“传球或投篮时可以跳起中枢脚”的“跳”字二者有天壤之别。“抬”起就是离开地面,即2003版要求的是中枢脚可以离开地面,另一脚(非中枢脚)可以不离开地面,也可以离开地面。“跳”起就是中枢脚离开地面,另一脚(非中枢脚)也必须离开地面,人体有一个短暂的腾空瞬间,才能称为“跳”,要求另一脚(非中枢脚)“必须”离开地面(注意是必须)。2003版要求非中枢脚可以不离开地面,也可以离开地面,而2004版要求非中枢脚必须离开地面,这就是2003版与2004版规定的不同之一。2003版规则对非中枢脚无要求,2004版规则对非中枢脚有明确的具体要求[3]。2003版规则强调了“非行进间队员控制了活球并确立了中枢脚,在传球或投篮时队员可以抬起中枢脚,但在球出手前不得落回地面”,但未对非中枢脚进行明确规定,这样就使论题的脚步动作成为合法化。2004版规则规定“传球或投篮时,队员可以跳起中枢脚,但在球出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对非中枢脚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不得落回地面,否则就是“带球走”违例。这就明确地表明论题的脚步动作是“带球走”违例。通过查阅2004到目前2012年为止的FIBA规则修改,发现此条规则一直没有改变。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根据2003版的规则,论题的脚步动作是合法的。但是本论证是为了证明在2004年规则修改后,在实践应用方面此论题是否为真命题。所以论据的时间阶段必须是2004年修改规则后到目前最新规则出台前。通过表2和表3可知:视频论据上传和多种大型国际篮球比赛举行的时间都是在2004年修改规则以后。因此,论据的时间效度高。

2.6论据的效度分析

(1)从篮球规则制定方面,选择国际篮球联合会制定的FIBA篮球裁判教学视频作为论据。原因有如下两点:首先,国际篮球联合会,是一个由世界各国的篮球协会组成的国际性篮球运动组织,它是篮球规则制定的权威组织。其次,本论证是从实践应用方面证明论题的真实性,所以此论证过程不可能采用FIBA的带球走的理论规则作为论据,而是要求从国际篮球联合会出台的篮球规则实践方面寻找论据。

(2)从篮球规则的执裁方面,查找关于此类步伐判罚的各种大型国际比赛,包括奥运会,世锦赛,亚锦赛等,都是篮球的顶级赛事,吹罚这些比赛的裁判员也是裁判界的权威,所以他们对论题步伐的合理性判断具有说服力。

(3)从篮球技术教授方面,因为张卫平老师的篮球资历深,影响力大,具有权威性,所以就举出张卫平篮球教学中锋篇视频作为特例。

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可得出论据的效度高。

2.7从实践应用方面论证论题的效度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论证方法的效度较高,论据的时间效度高,论据的效度高。又因为整个论证的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符合论证的规则要求。因此,从实践应用方面论证论题的效度高。

2.8从篮球理论规则方面论证论题

已知2010年最新版篮球竞赛规则书的规定:对于已经确立中枢脚的持球队员传球或投篮,队员可以跳起中枢脚,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都不得落回地面[4]。根据以上规则可知,队员跳起中枢脚后,但球出手之前任一脚都不得落回地面。但论题的非中枢脚在球出手之前落回地面了。因此,得出论题为假命题。

2.9从篮球理论规则方面论证论题的效度分析

首先,本论证的论据是2010年最新版篮球竞赛规则书的规定。这本书的规则是全世界篮球竞赛必须遵循的统一规则,它对篮球步伐的规定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其次,本论证的论题、论据、论证方式,都符合论证的规则要求。最后,得出从篮球理论规则方面论证论题的效度高。

3.两次论证的对比分析

首先,两次论证的论题内容相同,都是属于篮球规则内容。论题在实践方面,有制定与执行篮球规则的专家以及专家组成的权威组织和教授篮球步伐训练的专家作为事实论据;在理论方面,是以篮球规则作为论据。其次,本文通过查阅篮球规则方面的文献资料并结合逻辑分析可知由篮球界的专家以及篮球专家组成的权威组织规定的篮球规则最具有权威性。可见,从实践方面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又因为从篮球理论规则方面没有得出论题是真命题,说明从篮球理论规则方面的论证存在错误,所以不能证明论题为真。最后,由于从篮球理论方面论证是直接用论据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论题清楚、确切,并保持同一,逻辑推理正确,论证存在错误只能是论据本身缺乏真实性,然而论据是2010年最新版篮球竞赛规则书对已确定中枢脚的非行进队员在传球或投篮时的步伐规定,进而得出对已确定中枢脚的非行进队员在传球或投篮时的步伐规定存在漏洞。

4.结论

篮球规则中对已确定中枢脚的非行进队员在传球或投篮时的步伐规定存在漏洞。

5.建议

篮球理论规则对篮球步伐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当篮球的理论规则不能满足篮球的实际应用时,篮球的理论规则要根据篮球的实际应用进行修改,以促进篮球运动的健康科学的发展。因此,对2010版规则:“对于已经确立中枢脚的持球队员传球或投篮,队员可以跳起中枢脚,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都不得落回地面[4]。”提出以下修改建议:“对于已经确立中枢脚的持球队员传球或投篮,队员可以跳起中枢脚,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都不得落回地面。

但队员也可以先抬起中枢脚,再用非中枢脚起跳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都不得落回地面。”这样修改后,论题的步伐就在规则中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同时规则也得到了完善,实现了篮球运动的实践与理论规则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王汉清.逻辑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79-285.

[2]李慰祖.普通逻辑[Z].广州: 李慰祖,2002.

[3]贾建良. 浅析篮球规则中“带球走”一节[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244-245.

[4]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竞赛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5]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竞赛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6]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竞赛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探析 中枢 投篮 传球 行进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