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呼和浩特市市容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创造一流首府经济”战略目标,以实现“三城同创”为契机,以“新、亮、美、绿、净、畅”六字工程为抓手,始终坚持“服务城市发展大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扎实锻炼执法队伍、努力提高行政效能”的工作思路,强化管理、科学发展,实现了打造首府市容环境严管第一街的预期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让首府“新亮美绿净畅”
2010年以来,市容局紧紧围绕“新、亮、美、绿、净、畅”整治工程,先后实施并完成了新华大街楼宇亮化、街景整治和全市经营性户外广告拆除改造、有碍市容观赡建筑(构筑)物拆迁等各项重大任务,圆满完成了新华大街楼宇亮化和全市经营性户外广告的拆除任务。全面实施了新华大街(西起新华广场,东至腾飞路口,总长度6.9公里)街景整治以及各类广告牌匾的改造拆除工作,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新华大街沿线及重要节点周边楼宇进行了统一亮化、美化。在完成全市各类经营性广告牌、大型墙体广告拆除任务的基础上,对市区59条主干道两侧的商业指示牌、指示标识牌进行了拆除及移位。全年累计亮化和维护修缮楼宇114栋;拆除楼顶、墙体、擎天柱等各类经营性广告设施124处,达3,6万平方米。高效完成了全市有碍观瞻建筑物的拆迁改造工作。本着“拆迁改造、造福市民”的原则,将拆后土地全部用于城市道路、街心花园、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拆迁工作中,市容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政策,积极化解矛盾,注重安全保障等措施,迅速、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繁重的拆迁改造任务,实现了无群众恶意上访、无相互串联滋事、无暴力抗法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的预定目标,先后完成了满都海公园周边、北垣街沿线、新华大街沿线等50余处,共8万余平米有碍市容观瞻建筑物的拆除改造工作。对全市建筑物拆迁改造工作起到了先导示范作用,受到自治区、呼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以及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全力打造了首府市容环境严管示范第一街。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将新华大街打造成首府“市容环境严管示范第一街”的工作部署,市容局全面实施了新华大街(原博物馆至市党政大楼段)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流动摊贩、店外出摊、玻璃贴字、车辆乱停放和陈旧破损店招牌匾以及不规范设置施工围挡等各类有碍市容观瞻的行为作为整治的重点。通过整治,新华大街街景容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打造首府市容环境严管第一街的预期目标。
疏堵结合便民利民
为充分发挥市容管理绩效考核的监督考评及奖惩激励作用,对原有的《呼和浩特市市容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根据管理难易度和道路重要程度,将全市206条主次干道、小街巷统一划分为三个类别五个档次,在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包路段”岗位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错时、多班轮值的弹性工作制度,有效防止了管理“空档”时段及“反弹回潮”现象的出现,使一批长期困扰市容管理工作的占道经营以及店外出摊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基本上实现了全天候、长效化的管理目标。此外,针对夜市烧烤摊点油烟、噪音扰民等问题,集中清理取缔了一批长期存在、管理难度大的夜市及露天烧烤摊点。
与此同时,本着“疏堵结合、便民利民”以及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在全市选择了60处便民市场作为规范改造的试点市场。目前,所有市场已全部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及清扫保洁人员,并按照“简易便民市场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严格管理,使之基本达到环境整洁、经营规范、提升档次、便民利民的改造目标。
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首府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全面提高。改革旧有作业模式,全面推行了“三班倒”作业制度。不断提高市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使全市道路机扫率由不足1%迅速提升并保持在25%以上。推行了以持证上岗、监督检查、考评考核、奖惩兑现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全面推广作业绩效考核制度。在全市171个重要十字路口设置专人进行保洁管理,解决了行人及车辆随意丢弃废弃物及出殡抛撒纸钱造成环境卫生差的问题。将全市54条主要街道确定为“环境卫生示范街”,全部实施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与管理。在新增道路安装果皮箱2000个。继续加大“环卫杯”竞赛活动评比检查和环卫绩效考核检查力度,保障了环境卫生治理的进一步提高。垃圾收集清运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延长垃圾转运站作业时间,采取开展压缩车巡回收集和环卫工人上门收集、放置垃圾集装箱等措施,使垃圾清运率达到了100%。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在回民区一间房村、赛罕区小台村、新城区一家村分别开工建成了1座连体压缩式垃圾装运站和水冲公厕;在玉泉区南二环路建成了两座双坑位、地坑式简易垃圾转运站,服务城中村环卫作业需要:完成了全年计划新建、改建水冲公厕20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20座的建设任务;完成了主次于道、繁华路段和重大活动场所公厕选址改建任务;对全市42个城中村,一个高职园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细化。
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开展了全市性春冬季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累计清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河道、居民社区、铁路沿线周边等地段积存垃圾21000多吨,消灭卫生死角40余处;实施了全市车辆清洗站点整顿工作,规范整治清洗站点门前卫生、乱堆乱挂物品362家,整体达标率为96%以上;进一步加强了出入城口、开发区周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上述地区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对全市主次干道两侧陈旧破损、档次偏低的店铺招牌匾进行了统一规范改造,切实提高了店铺招牌匾的制作档次和品位,使之体现出简单明快、版面规范、体现亮化、风格多样的设置原则。同时,对市面不规范用字进行了整改。通过几次大规模的集中整治,全市店面牌匾蒙汉文字并用的合格率有了新的提高,其经验在国内许多地区得到了推广。另一方面,针对“三乱”小广告发布分散的特点,采取了疏堵结合的管理措施,建立起包括网络、报纸、电话、短信“四位一体”的城市小广告治理服务系统。
2010年,市容局还配合、协助市委宣传部,利用阅报栏、灯箱、指示牌、电子显示屏等信息载体,圆满完成了“创森”、“创模”、昭君文化节、民交会等大型活动的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北京清华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呼和浩特市重要街道户外广告牌匾标识规划设计方案。
执法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尽快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市容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重心下移、权责分明、相对稳定、有序运行”的原则,配合有关部门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目前,市政府已正式下发了《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将原“呼和浩特市市容管理局”更名为“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从根本上实现了我市城市管理新旧体制的转换。现在,市容局已经完成了新机构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落实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督查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市容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在原有便民市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60处简易便民市场的规范改造任务;将环卫部门管理的164座水冲公厕向全市所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免费开放,据统计,享受此优待政策的老年人达到了18万人;为保证中考、高考学校场所周边良好的环境卫生,安排机扫车、清扫保洁工在考场周边进行全天候保洁;针对环卫工人作业环境的特殊性,为全市一线共5067名环卫工人发放了价值200万元的劳保用品,进一步提高了环卫工人工作积极性;针对出租车司机提出的夜间如厕难问题,及时对水冲公厕实行错时管理,将开放时间调整到夏季凌晨4点,冬季凌晨1点。有效解决了出租车司机的夜间如厕问题;重大节日看望慰问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并为福利院儿童送去牛奶、面粉等价值4000多元慰问品;开展“联创共建,环卫进社区”主题活动,为中专路丁香苑社区捐赠现金1000元,为社区困难户捐赠了米、面、油及现金等共计2000余元的慰问品,同时帮助该社区清理积存建筑垃圾40余吨;为一线环卫困难职工送去了总价值80000余元的慰问金及慰问品,极大地鼓舞了环卫一线职工的干劲,激发了广大环卫职工的工作激情。
责任编辑:张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