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吸收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对于化学药品等技术开发为主的联盟,技术开发能力是资源位置获得的重要方式,这种能力将结合自身学习吸收能力继续影响联盟后企业的创新行为,由此,提出假设:
H3 企业自身技术创新优势对联盟后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
联盟是由各自独立的成员组织为实现特定经营目标而进行的联合行动,成员组织间既存在着产权的独立性,又具有特定目标的一致性,这决定了联盟中有竞争性市场的外部性交易成分,进而决定了作为独立经济主体的联盟成员必然部分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价值诉求进行相关决策与行为,而在联盟中存在控制性因素的情况下,这种自利性诉求的存在必然潜在地转化为成员的控制权诉求。
高技术企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是成员企业围绕知识产权的动态博弈过程,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不同的诀窍披露策略和努力投入策略,并追逐对合作剩余的控制权,在不完全契约理论中,所有权的核心为控制权。
企业联盟所有权即企业在联盟合作中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是企业合法利益的最大保障,联盟所有权配置结构直接影响企业技术诀窍披露和投入努力水平,直至合作绩效,在企业资源配置研究中,Grossman与Hart将所有权定义为排除其他人获得资产的能力,他们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最优所有权结构是使合作创新总剩余最大化的所有权配置。
孙耀吾等关于联盟所有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合作博弈技术标准以及合作剩余方面,国内关于联盟所有权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Fahlenbrach和Stulz分析了美国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不同影响,认为所有权的减少并不明显影响公司创新能力,Yang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民族文化视角研究影响联盟所有权配置的因素,认为联盟所有权配置对合作绩效将产生重要影响,Talay和Cavusgil研究显示所有权和控制权正相关,具有资源优势的联盟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控制权模式。
联盟所有权反映了企业在联盟合作中的控制能力,孙耀吾等对高技术企业联盟所有权配置的动态博弈与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拥有核心资产控制权,才愿意披露自己的技术诀窍;为实现联盟企业技术充分共享,企业更倾向于投入努力,由此实现联盟合作剩余最大化,提升联盟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联盟所有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H4 较高的联盟所有权比重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绩效。
2 数据与变量
本文所用数据基于我国1995-2010年期间198家化学药品企业所建立的84个战略联盟,源于美国SDC Platinum数据库,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上采用三年动态时间窗方法,将研究时间范围1995-2010年划分为2000-2002年,2001-2003年,……,2006-2008年共7个时间窗,时间窗下变量数据生成研究所用面板数据,本文中面板数据观察样本量为441,企业网络位置衡量指标通过UCINET软件处理联盟网络邻接矩阵、MATLAB编程计算方式获得,资源位置衡量指标通过查询官方专利网站、源数据库检索等方式获得。
本文因变量为计数型,直线回归模型不适用于这样的变量,泊松回归受到均值与方差相等假设的限制,而负二项回归作为广义的泊松回归,允许专利数过度分散的情况,故采用负二项回归进行分析,引人年份作为固定效应来控制系统内的影响,采用公司个体效应控制公司在专利申请上的不同等策略控制未观察到的异质性,基于Schilling和Phelps、Gilsing等的研究,为更准确地观察与分析变量影响程度,本文建立专利当年(patentt+0)、专利滞后一年(patentt+1)、专利滞后两年(patentt+2)3个模型,如pa-tent2003+1代表2003-2005年研究窗口下2006年的专利。
2.1因变量
专利数可作为企业创新能力较为准确的反映,尤其适用于生产研发类企业,化学药品行业具有高技术性的特点,企业研发力量的强弱和研发成果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化学药品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使用企业当年申请并最终被批准的专利数,专利数采用国家知识产权网的化学药品联盟企业1995-2010年专利的检索结果,并通过对专利申请人的人工核对、主分类号辨析等方式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如果一个专利的申请人为多家企业,则分别计入各申请人专利数中。
2.2自变量
以新产品研发为主要发展特点的化学药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由企业前期申请的专利数表示,故本文以研究时间窗前5年的企业专利数(presample5表示)来衡量化学药品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如某个企业2000-2002年时间窗下的presample5值为该企业1995-1999年申请专利总数。
联盟股权的比率(alliance share)视为结盟后企业控制权的主要显性体现指标,占有多数股权的企业在联盟资源投入与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对合作剩余价值分配和联盟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单个企业占联盟股权的比重反映了其在联盟中资源控制权的高低,是企业资源位置的重要指标,对嵌入多个联盟企业股权的衡量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
中心网效率(efficiency)为企业个体在中心网中有效规模与度数的比值,有效规模衡量单个节点的非冗余连接的程度,度数表示个体网中除去中心点后余点的个数,中心网效率集中反映了单个节点信息资源的优势,效率高的节点提高了企业在联盟小网络中的冗余信息剔除量与资源控制能力。
中介中心性(BC)指网络中包含节点i的所有最短路径条数占所有最短路径条数的百分比,它表示一个节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网络中其他点的“中间”,因而是一个“控制能力”指标,较高的中介中心性说明该节点在网络中传播的媒介作用较为明显,计算公式如(1)。
2.3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主要从整体网络和企业属性两方面进行选取,4个变量分别为网络密度、网络集聚系数、群体中心度与企业规模。
网络密度(density)是衡量网络中各个行为者之间连接紧密程度的指标,它描述了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联系数量占到理论联系数量的比例,网络密度用对数形式,网络密度的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说明网络密度越大;越接近0,说明网络密度越小,计算公式如(2)。
网络集聚系数(CC)描述了邻接点之间的连接程度,集聚系数是基于节点三元组,反映网络的局部集团化程度。
群体中心度(cen)刻画整个网络中各个点的差异性程度,中心度值越大,网络的中心势越高,当cen=0时,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处于对等位置,计算公式如(3)。
企业规模(firm size)反映了企业经济实力、市场开发能力等资源属性,对企业创新行为有积极促进影响,参照我国《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中关于化学药品行业企业分类,本文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如下:年销售额与资产总额均在50亿元及以上为特大型企业;均在5亿元以上为大型企业;均在5000万元以上为中型企业;其他为小型企业,定义数值4、3、2、1分别代表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
3 实证研究
3.1变量分析与实证结果
表1和表2为采用STATA SE 11.0对变量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统计分析的结果,alliance share极值变化明显,均值为0.39,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化学药品战略联盟一般由非对等企业或组织组成;presample5方差较大,反映了联盟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较大,两者综合反映了不同企业的资源位置有明显差别,对比变量BC和efficiency的极值与均值会发现,企业网络中介中心性均值于较低值范围分布,中心网效率均值较大,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化学药品联盟网络呈现整体分散、局部相对稠密的分布特点,从表2可知,各变量相关系数整体表现正常,在各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没有发现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为回归分析的结果,在专利不滞后、专利滞后一年、专利滞后两年3个研究模型中首先加入4个控制变量,然后逐渐加入资源变量、网络变量,控制变量中firm size呈现正向显著影响;资源位置变量alli-ance share仅在模型1呈现正向显著性,在后2个模型中正向不显著;presample5在前2个模型呈现正向显著性;网络位置变量BC在3个模型中皆表现出正向显著性;efficiency则一直表现为负向不显著。
3.2结果分析
中介中心性在3个模型中都表现出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显著影响(p<0.05),验证了H1,联盟网络中,企业的网络位置如表现出明显的控制力,相对地创新产出会有显著的提高,中介中心性属于网络控制力指标,当企业在整体网络中具有一定控制力优势时,它将得到更多新技术和新思维等流动信息,同时由于其位置优势,其他企业会主动参与合作,逐步增多的资源量将有利于其创新绩效的大幅提高,回归结果中企业个体中心网的效率对创新影响不显著,而且具有负向作用,未支持H2,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化学药品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性与非系统性;另外一种可能性为,处于网络结构优势的企业未能在管理实践中正确利用无形的网络位置优势,对网络位置变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化学药品联盟网络中企业个体中心网发展不成熟,效应未形成;在整体网络层面上,企业网络结构对其创新行为的产生显现出积极的影响,且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相对稳定。
presample5在结盟后前两年对创新绩效表现出正向显著影响(p<0.01),而第3年显著性消失,较好地支持H3,企业加入联盟的动机主要有获得资源与维持资源两种,联盟建立初期,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合作中占据技术主导地位,其他合作者处于不断学习并获取对方技术知识的能力提升阶段,各方技术水平差距处于动态减小过程中,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各企业资源位置具有均衡性发展趋势,会导致技术创新优势对创新产出影响的不显著性,同时,资源位置的均衡趋势也是联盟解散的推手之一,表3中联盟股权的比率在联盟当年表现出正向显著性(2.312,p<0.01),在其后的2年内影响正向但不显著,一定程度上支持了H4,表明联盟初期合作方按照股权进行资源、技术的投入合作并取得了创新成果,联盟的后两年各方投入对创新产出仍有促进作用,但表现不明显,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为:随着双方技术创新合作的不断深入,信任度也不断增加,由股权所带来的资源控制权意识逐渐淡化,增加了平等合作的概率,但不代表各方利益均分,企业规模大的企业仍在创新产出量上占据优势,对于资源位置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企业的资源位置优势在联盟运转前期为企业带来较明显创新收益,而随着合作深入,资源位置优势影响效应逐渐式微。
对控制变量的分析可知,联盟当年整体网络指标,如网络密度、集聚系数、群体中心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大都为负向不显著,而联盟后两年三者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如在专利滞后一年模型中,仅网络集聚系数表现出较稳定负向显著性(-4.145,p<0.05);在专利滞后两年模型中,网络密度(-3.677,p<0.001)、群体中心度(-0.000,p<0.01)皆表现出负向显著影响,我国化学药品行业仍处于成长阶段,联盟发展很不完善,是造成网络效应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国际化学原材料市场频繁变化、国家医改政策调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化学药品行业联盟网络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一定程度上造成整体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的不稳定影响,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为正向显著(p<0.001)且相对稳定,化学药品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规模庞大的企业或组织更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并表现出对提升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这个结论解释了化学药品企业建立联盟以应对竞争、提高创新能力的行为动机。
4 讨论与展望
企业资源位置优势对其联盟后创新行为的强化有积极显著作用,无疑从正面强调了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研究结果显示,技术优势对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会随着联盟时间逐渐降低,源于合作方在技术知识方面的快速学习,故企业在联盟合作中追求异质性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强、规模大的合作伙伴将是提高合作质量的有效选择。
企业的网络位置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也比较明显,这提醒企业关注其在所嵌入网络中的位置,稠密的网络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息总量,但冗余程度也高;位于桥连接位置的企业将有效控制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组织的信息流和资源流,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益处,联盟网络研究的许多成果佐证了企业关注其网络位置的必要性,从本研究中可看出,一个企业在网络中如果具有较高的控制能力,其创新产出也会相应增多,网络中的企业应该主动占据有利位置,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在网络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而巩固网络位置优势。
本文研究结果对企业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足之处在于:对企业资源位置的衡量未充分考虑各种组成因素,仅从两个因素入手;仅仅关注了单个企业的资源位置和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没有考虑联盟伙伴的资源与网络特征对其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这些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讨论和完善,同时,本文的分析只局限于化学药品行业,结论对其他行业的适用性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