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清凉歌集》的研究现状与设想

《清凉歌集》的研究现状与设想

时间:2022-11-15 10:4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清凉歌集》是1929年由弘一法师撰词,俞绂棠、潘伯英、徐希一、唐学咏、刘质平分别作曲,1936年于开明书店出版发行的一本关于佛教题材的歌曲集。本文将对该歌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归纳,引出对清凉歌集研究的设想,为笔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李叔同   《清凉歌集》   佛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013-02

李叔同(1880-1942)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艺大师,在书法、篆刻、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但音乐最为显著。在他的音乐创作方面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初创时期(1905年之前),李叔同的《国学歌唱集》收录了《山鬼》《离骚》《菩萨蛮》等15首歌曲,附录收录的六首作品中《爱》《男儿》《化身》三首歌曲的宗教色彩稍有显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成熟时期(1906-1917),李叔同潜心创作乐歌,采用中西文化结合的方式教书育人。《送别》《忆儿时》《悲秋》《长逝》《晚钟》等36首歌曲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出家时期(1918-1942圆寂),李叔同出家为僧专注学习梵呗、研究佛法。此阶段弘一法师①最为著名的两部音乐作品《三宝歌》和《清凉歌集》已完全绽放佛教文化的火花,从正面弘扬了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世纪上半叶,李叔同创作了众多具有佛教意义的声乐作品,这些作品平静古雅,给人带来宗教艺术所独有的享受,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20世纪90年代,弘一法师的诸多融合学堂乐歌与传统汉传佛教音乐作品再次被搬上舞台,这些作品韵律简单易懂,风格清净安宁,大大拉近了佛教与大众的距离,更得到诸多佛乐研究学者的欣赏,弘一法师的佛教题材编创歌曲研究就此拉开帷幕。笔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零星的研究成果进行搜索、鉴别、整理。

关于弘一法师的歌曲专著性研究的成果有:现阶段尚未出现关于弘一法师歌曲专著性质的研究成果,仅在相关专著的某些章节中出现。张乔的《20世纪以来中国汉传佛教题材编创歌曲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7年7月版)中,第二章20世纪上半叶初创期的佛教题材编创歌曲中的第一节弘一法师的佛教题材编创歌曲详述了弘一法师生平以及佛教题材歌曲的词曲部分,最后对《清凉歌集》的创作背景和五首作品的词曲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

关于弘一法师的佛教题材编创歌曲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有:成文佳的《悲喜交集 以曲参禅——论弘一法师词曲中的佛学思想》(中国音乐学院2016届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分析李叔同的浪漫情愫与禅性佛心说,探索了李叔同出家前的思想历程,出家后的佛学特质以及为僧俗两界在佛法理解学习上做出的贡献。弘一法师词曲中的佛性意象,以弘一法师的佛法观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弘一法师出家前后所创作的具有佛教意味的歌曲中的佛法意向。弘一法师词曲中的佛性考诠,总结出弘一法师创编的佛教歌曲对传统佛教歌曲的“超越性”及弘一创作的歌曲中体现佛教思想圆融的思想观。全文重点对《清凉歌集》的词曲创作的渊源与艺术特征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与处理,为笔者缕清了思绪。商瑜泽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考释》(浙江师范大学2014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学位论文),该文对李叔同歌曲的“作词作曲”类、“选曲作词”类、“选曲配词”类、“作曲”类、“作词”类等五个主要类型的作品以及与李叔同有关的歌曲进行归类总结,并加以祥實的论证与阐述,推进了有关弘学研究的步伐与进程,更对全面研究学堂乐歌时期的其他音乐家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于期刊类论文的研究成果颇多,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将其划分为:弘一法师的佛教题材编创歌曲研究的期刊论文类、《清凉歌集》研究的期刊类论文两类。

弘一法师的佛教题材编创歌曲研究的期刊论文类:林培安的《禅心如乐 奉取之抒——关于弘一法师的佛教歌曲》(《音乐艺术》1991年01期)通过对佛教歌曲《三宝歌》作词、作曲及演唱的论述,突出了弘一法师创编的佛教题材的歌曲具有非凡演唱价值与文化价值;孙继南的《李叔同歌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音乐研究》2000年01期)对20世纪李叔同歌集的编撰出版、音乐会演出、音像资料的制作发行等活动做了详实的阐述,并对“李叔同歌曲”曲目所属问题、流播中的错讹现象、收录范围进行论述证明;孙继南的《李叔同歌曲研究之历程与思考》(《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卷第1期)论述了正确结论源于尊重史实和慎重考证、必须认真看待以讹传讹的现象以及“李叔同歌曲”的收录范围等三方面,为更好地发展佛教歌曲寻求较为科学的解决途径;向阳的《佛法大师唱响古韵——浅析李叔同歌词的艺术特征》(《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从李叔同的创作歌曲和填词歌曲着手,深入分析李叔同歌词创作的独特风采;陈星、刘晨的《李叔同佚文<唱歌法大意>刍议》(《美育学刊》2012年01期)重点将李叔同在《教育周报》第1期(1913年4月1日)出版的《唱歌法大意》从气息用法、声区、发音法进行描述,对研究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且对近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轫期的音乐教学实践具有认识价值;周映辰的《从李叔同看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美学经验》(《文化研究》2012年03期)重点论述了李叔同的音乐美学观点是杂糅中国传统和西方近代音乐美学思想并如何将新曲旧词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当时社会思潮相协调;陈江红的《李叔同歌词风格演变及思想进程探微》(《宿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从李叔同歌词前期雄浑劲健、高古悲慨,中期空灵清奇、幽远飘逸,后期洗炼冲淡、超诣蕴藉表达的风格演变以及由儒、道、佛三个阶段的思想演变历程进行探索论证;孙继南的《佛曲<三宝歌>源流始末考》(《音乐艺术》2015年第4期)从《三宝歌》歌名由来、琴奏《三皈歌》见证1930年完稿、校歌—教歌—“选谱”启示三方面追溯佛曲《三宝歌》的源流始末;李艺的《李叔同音乐作品赏析》(《音乐时空》2017年第9期)对李叔同的词曲分别从亲情、友情、爱国之情和佛教音乐进行赏析。

《清凉歌集》研究的期刊类论文:舒米的《弘一大师的“清凉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篇幅短小,简单介绍了弘一法师及其学生创作《清凉歌集》的过程,并附当时仅录存的《清凉》《山色》两首歌词;孙继南的《中国佛法歌曲经典——弘一大师“清凉歌”初考》(《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1期)从清凉歌的历史回顾、清凉歌的艺术成就与清凉歌的艺术表演与媒介传播三方面进行考究,并强调音乐只有通过唱、奏,才能更好地体现其艺术价值;陈星的《以艺术作方便的<清凉歌集>》(《书城》2011年第6期)将弘一法师决定作“清凉歌”的动机、编撰地点及《清凉歌集》的出版分别做出解释;金星的《现代梵呗经典<清凉歌集>考》(《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2卷第5期)拟就近发现的史实资料,从脱稿时间、编撰地点以及歌词内容三方面对《清凉歌集》的创作编撰过程深入考证与分析;张艺的《李叔同<清凉歌集>的音乐创作形态分析与文化阐释》(《艺术百家》2016年第4期)重点通过对《清凉歌集》的五首歌曲进行音乐形态分析,折射出中国近代佛教歌曲创作的文化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众多弘一法师的佛教题材编创歌曲的研究文献中,大多以歌曲创作、艺术特征、歌曲考释、佛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主要论述与总结,惟有林培安的《禅心如乐 奉取之抒——关于弘一法师的佛教歌曲》,陈星、刘晨的《李叔同佚文<唱歌法大意>刍议》,孙继南的《中国佛法歌曲经典——弘一大师“清凉歌”初考》等三篇文献研究中提及弘一法师的歌曲作品具有超凡演唱价值与艺术价值,但对于《清凉歌集》的演唱分析仅有孙继南的《中国佛法歌曲经典——弘一大师“清凉歌”初考》这一篇文献对《山色》从词曲及二度创作方面着笔分析。笔者通过纵读、分析、整理文献发现在弘一法师早在《唱歌法大意》中详细论证了气息用法、声区、发音法等演唱技巧。由此可见,弘一法师在歌曲创作方面也一定参考并运用其中,为笔者后续对《清凉歌集》的腔词关系的辨析研究及二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理论依据。

注释:

①李叔同于1918年于浙江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李叔同出家后所创作的音乐,因此下文均称其为弘一法师。

参考文献:

[1]张乔.20世纪以来中国汉传佛教题材编创歌曲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

[2]孫继南.中国佛法歌曲经典——弘一大师“清凉歌”初考[J].中国音乐学,2006,(01).

推荐访问:歌集 设想 清凉 现状 研究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