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a教学设计五篇(完整文档)

a教学设计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1-07 10:1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a的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知道读书做记号的目的和作用。  2、学会读书时常做的记号。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读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a教学设计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a教学设计五篇(完整文档)

a的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知道读书做记号的目的和作用。

  2、学会读书时常做的记号。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读书时有哪些习惯?

  2、师生共同评议: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

  3、今天我们来学习“读书做记号的学问”

  二、优化新授

  1、从题目入手,审题:“学问”指什么?根据题目质疑。

  2、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问题。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4、在学生对文章内容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三、理解性诊断练习

  1、读课文。

  2、组织交流、表演和阅读实践。

  四、自主性学习诊断

  1、选定一篇内容比较浅显的短文印发给学生。

  2、提出阅读做记号的要求。

  3、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迁移运用有关知识。

  五、拓展延伸

  1、课外可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使静态的书面语言变为生动活泼的体贴语言,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任选一篇文章,读一读,读时练习做上记号。

a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理解发育的概念和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了解从婴儿到*的发育分期。

  能力方面:

  通过课本中曲线图的认识和使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方面:

  通过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重难点分析:

  青春期的性态、功能发育和性发育的特点。

  青春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育特点。

  课时安排:

  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人体发育的分期图,有关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录像片。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的生殖细胞是如何产生的,同时也介绍了*卵在子宫内发育成胚胎所需要的营养是如何供给的。当胚胎经过大约280天的发育后,就从母体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了。

  现在我问大家一个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问题:你从记事时开始到现在,是从几岁开始猛“窜个子”的?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吗?我还可以告诉同学们:一般说来,你们这种“窜个”一直要到18岁左右才会慢慢停止下来。这是人生中的一个生长高峰,而且每个人在这一段时期里正是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强的最佳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因此,通常人们称之为“青春期”。

  一、什么是青春期(板书)

  从生物学观点看,青春期是指一个人从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一般女性12~18岁,男性比女性晚2年左右。当然这还要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居住地区和气候冷热等条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城里人一般总是比山区里的人发育早些,而热带的黑种人与我们相比,他们又明显比我们早熟。

  我们这节课就来介绍人体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这个时期应该注意的卫生。显然,这是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二、青春期发育特点(板书)

  我们介绍一下人体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身体外形上有什么变化(板书):刚才我们提到青春期是人体的一个生长高峰时期。其实在青春期之前,人体还有一个生长高峰期,这就是从*卵到形成胚胎直到出生后两岁左右。在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个体的体重纯增了22亿倍。这里要注意的两点是:①个体发育应该是从*卵开始算起的;②当时的个体重量只有一个细胞的重量。小时候身体生长情况都是头部优先,上身其次,最后是下肢。所以婴幼儿都是明显头大、上身长、下肢短。因此在第二次生长高峰时必然要有一个“后来者居上”的势头,这样才可能使身体长成和成年人那样各部分恰当的比例。所以在青春期,每个人的下肢骨生长速度明显超过上肢。所以在你们之中不少人的身体呈现“豆芽菜”体型。

  不仅身高增长,而且体重也明显增加。体重的增加对人体有特殊意义:因为它反映出人体内脏增大、肌肉发达、脂肪沉积和骨骼增大增粗的程度。

  除此以外,青春期人体还出现第二性征(板书)。什么是第二性征?两性外生殖器官的差别、这是第一性征;两性性别在其他方面的差异都称第二性征。例如:男性的胡须、喉结、音调、体毛等;女性的臀部宽大、乳腺发达、皮下脂肪多、声调尖等。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把男孩子打扮成女孩模样,但是要把一个成年男子打扮成妇女模样就不那么容易了。

  第二性征的出现都是由于青春期人体分泌的性激素增多引起的。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不仅表现在身体外形上,还表现在:

  2、人体内脏功能逐步健全(板书):例如,大脑功能。虽然人在10岁左右大脑的重量和容量都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95%,但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完善却是在青春期之后。如果我们把人脑比作储存器。那么青春期开始以后的大脑的储存量已经和*差不多。关键是看这时候输入什么信息和如何使输入信息更系统化的问题了。更何况由于这个时期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大增强。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智力的“黄金时代”。我们见到不少老年人感叹自己:年纪老了、记忆力差了。谁见过哪个小伙子说自己因为年纪轻,所以记忆力不行。

  内脏功能的健全还表现在心脏收缩力的增强和肺活量的增大,各项生理指标都接近成年人的水*。

  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板书):青春期发育的标志是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性开始出现月经,月经是指女性从青春期开始,每个月有一次子宫出血的现象。这是由于卵子在成熟和排出过程中,卵巢分泌出的激素使子宫的血管增生、内膜增厚,为*卵的植入和发育准备条件,但如果卵子没有*,卵巢分泌的激素就会显着减少,从而使子宫内膜破裂出血。经血从*流出,这就是月经。女子第一次来月经称“初潮”。这是女性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也是生殖机能开始的信浩。

  卵巢排卵功能一般可维持30年,因此女子在45岁左右就会停止排卵。从而月经也随之停止。

  男性在青春期也由于睾丸的成熟而开始产生*。*生成后可以贮存在精囊中而不流出。并随之在这里死亡和被吸收,也可伴随男性的性冲动由尿道溢出。因此,进入青春期的男子有不定期的现象。初次往往发生在夏季,这说明不仅仅是生殖器官的事,和气候、身体活动也有密切关系。

  以上我们介绍的是在青春期男女身体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特点。值得提出的是青春期人体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功能方面已经“基本成熟”,但也只是“基本”。一个人骨骼的完全钙化、心脑的完全发育成熟一直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育时期。科学的重视青春期卫生,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造成终生悔恨。因此,我们要根据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来注意青春期卫生。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许多内容还有待同学们自己进一步学习。

a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韵母ɑ,能读准它的四声,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字母ɑ。

  2.能找到儿歌中的韵母ɑ和含有ɑ的音节,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儿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三个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读准ɑ的音及四声,正确书写ɑ;难点是二声和三声的区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从今天起,老师就要领着大家进入拼音乐园学习了。在这里,你们将认识许多拼音娃娃,它们能帮助大家认字、查字典、用电脑、说好普通话。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

  二、观察图画,学习读音

  1.(出示字母ɑ)小朋友,你认识它吗?这就是我们在拼音乐园里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单韵母ɑ。

  2.学生模仿读、练读、赛读。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帮助学生读准音。

  3.认清ɑ的形。观察图画:男孩的头和话筒就像ɑ的形状。可启发学生联想,ɑ还像什么?如:ɑ像扎着小辫儿的女孩。

  4.学习声调歌,认识声调符号。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利用手势读准ɑ的四声,特别是二声和三声的区别要让学生反复体会。告诉学生“-/ ∨ ”是声调符号,看到不同的符号就要读出不同的声调。

  三、学习儿歌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教师范读,教读儿歌,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让学生圈出这首儿歌中含有拼音字母“ɑ”的音节,再读一读带调的“ɑ”。

  四、指导书写

  1.认识四线格。四线格就是拼音娃娃的家,每个拼音娃娃住的楼层不一样,有上格、中格、下格之分,千万别弄错了!

  2.引导学生观察ɑ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边指导边板书:ɑ*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3.学生先书空,再描红,最后在练习本上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堂指导,强调书写姿势一定要做到“三个一”。

  5.展评优秀作业。

  五、巩固练习

  1.回家把今天所学的ɑ的四声加上手势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2.从课外书上找出音节中带调的ɑ读一读。

a的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了解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

  2.进行课外调查研究,关注身边、关注社会,培养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3.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学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掌握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学写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写作目的

  1.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最不喜欢的呢?为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兴趣爱好就会不同,看待事物的观点也会不同。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别人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想不想知道有多少人的兴趣爱好跟你是一样的呢?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别人的想法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做做调查,学习怎么写调查报告。

  4.板书课题。

  5.学生默读教材18页的习作要求,说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二、分组调查

  1.以组为单位,讨论,确定一个调查内容,设计好调查问卷。

  2.实践调查。

  3.组内进行资料的整理。

  4.各组选代表展示调查问卷,说说本组的调查情况。通过调查,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三、写作点拨,学习范文

  这次习作的类型是应用文,那就肯定有格式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个部分组成。

  1.标题。规范的格式为“关于小学生最喜欢的××的调查”,也可以用更简单、更自由的形式,如“ 小学生最喜欢的××”。

  2.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①调查目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②调查过程。这是调查报告中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做法,以及通过分析、统计所得资料得出的基本结论。

  ③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改进的建议;可以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可以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四、构思起草,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引导学生修改

  1.投示写得快的同学的习作。

  2.读一读,议一议,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调查目的是否明确;三看过程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具体;四看观点是否鲜明。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六、修改好自己的习作后再誊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学写调查报告

  目的 精炼明确

  过程 清晰具体

  分析 观点鲜明

a的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是多幅图的看图作文。四幅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先在总体上看懂四幅图的主要意思,搞清图上画着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四幅图画面生动形象,图意清晰明了: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

  难点:

  抓住每幅图的主体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词语。

  2.知道要讲文明,不能乱丢果壳。

  训练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类课文,叫“习作训练”课。(板书:习作训练)也就是学习如何写文章的课。今天的主要内容是看几幅图说一段话,并把它写下来。

  2.整体感知:

  在小黑板上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观察。

  (1)这幅图主要讲谁?(小男孩。因为第1幅图出现的就只有小男孩。在四幅图中,小男孩出现的次数最多。)

  (2)主要讲小男孩的什么事呢?要求:大致上讲清图意。

  (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妹妹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师:这四幅图的题目就叫“知错就改”。板书:知错就改。

  (3)再次看图,局部了解。

  刚才我们已看懂了这几幅图主要讲小男孩的事。那么: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学生看图l。(小男孩挎着书包,可见是个小学生,他走在放学路上。板书:放学路上)

  这件事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事物进行分析联想。(图上画着花坛和人行道,可见小男孩是边吃香蕉边穿过马路和人行道,他把香蕉皮扔在人行道上。板书;起因:乱扔香蕉皮)

  这件事的经过怎样?引导学生看图2、图3。(第二幅图画着一个小妹妹跌倒了,旁边还画着香蕉皮,可见小妹妹是不小心踩着了香蕉皮才滑倒的。第三幅图的主体画上画着一个少

  先队员扶起正在哭的小妹妹。小妹妹为什么哭了?可以想象她一定摔疼了。少先队员看看哭得伤心的小妹妹,又看看旁边助香蕉皮,她会怎么说?图上稍远处还画着小男孩回头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小男孩一定听到小妹妹的哭声并听到少先队员说的话了。这时,他会怎么想?联系第四幅图的意思可以推测小男孩一定认识到扔果皮的危害了。板书:滑倒、扶起、看见)

  这件事情的结果怎样?引导看图4。(小男孩回过身捡起地上的香蕉皮,把它扔进了果壳箱,可见他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板书:结果:赶快跑去)

  (4)第三次看图:要求用一、两句话,把每幅图说正确、说清楚。

  指名说,师生评议、补充。

  图1:小男孩走在放学路上,他左手拿着一只香蕉正住嘴里送,右手将香蕉皮往后一扔。

  图2:有个小妹妹走过来,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一下子倒在地上。小女孩疼得哇哇直叫。

  图3:一位少先队员看见了,马上走过来,把小妹妹扶起来。小男孩看见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图。4:小男孩赶快往回走,拾起香蕉皮,向果壳箱跑去。少先队员和小妹妹看见了,都笑了。

  (5)第四次看图,讨论明理。

  ①这件事谁做错了?错在哪里?引导看图l、图2。

  ②后来他是怎么改正的?引导看图4。

  ⑧这个小男孩开始“扔”香蕉皮,后来“拾”香蕉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知错就改”。

  (6)第五次看图,连句成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说了每幅图的图意,接下来,看哪个小朋友能干,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但一定要注意在各幅图之间加上恰当的词句,把各幅图的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前后贯通,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①自由准备。

  ②指名说,评议。

  ②同桌互说。提醒同学们: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学习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及时纠正自己说得不全或说错的地方。

  板书:

  知错就改

  主要人物:小男孩

  地点:放学路上

  起因:乱扔香蕉皮

  经过:滑倒、扶起、看见

  结果:赶快跑去

  第二课时

  1.出示挂图,复习谈话:请小朋友看图,回忆上堂课我们是怎么说这四幅图的,轻声对自己说一遍,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把4幅图连起来说。

  2.抽查叙述,老师评议。随学生口述,教师再次板书,强调事情的六个要素。

  3.练习写作。

  ①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②小黑板上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要用得恰当,注意不一定每个词全都用上,也可换成其他词语。

  ②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4.选一部分交流,评议。

  ①对写得具体的、条理清楚的习作给予表扬鼓励,可进一步要求丰富词语。

  ②对写得较含糊、内容也不具体的,抄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们共同修改。

  5.同桌互改。

  6.誉抄。

  7.上交。

  8.批改。(为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评分不宜过低,能把事情写清楚、写通顺的就可打优。对于差生,如果作文不符要求,经面批修改后进步,打及格。使差生的成绩逐步上升,激励写作热情。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a教学设计五篇 a的教学设计1 a的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