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共建生态文明,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3篇

共建生态文明,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3篇

时间:2022-09-01 18:1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共建生态文明,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3篇共建生态文明,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前言:“生态梦&r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建生态文明,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共建生态文明,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3篇

篇一:共建生态文明,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

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前言:“生态梦”、“绿色梦”是“中国梦”宏大诗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重金属污染后果严重,且一旦形成比水污染、空气污染更难治理。重金属污染事件牵动人民群众的神经,近期镉大米事件,更引起国人舌尖上的恐慌。因此,关注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土壤与环境的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人类健康事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爱大地,亲近威海”调研团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结合专业特色,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践行“中国梦”,选取了“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一课题进行实践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拒绝让重金属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拒绝让镉成为舌尖上的另一个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大地,亲近威海”调研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责任与担当。

 本团队包括两名指导老师,一名领队老师。其中,两名指导老师均为海洋学院副教授,从事与课题相关的研究。领队老师为海洋学院团总支书记、2016 级思想政治辅导员,有着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另外,团队包括本科学生 15 人,分别来自海洋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商学院, 包括 2016 级、2016 级、2016 级三个年级,涵盖应用化学、生物科学、药学、应用物理、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个专业,且团队成员均专业成绩出色,多曾担任主要学生干部或导师的科研助理,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出色。

 威海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中国城市。威海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保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活动期间,调研团先后走访了威海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威海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威海市环保局宣法科、威海市农业局、威海市农业局环保站等政府职能部门,了解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威海市在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采取的系列措施。

 调研团与威海市环保局在威海市国际海水浴场一起举办了“美丽威海,一起行动”环保宣传活动,本次活动由威海市环保局主办,队员们进行了近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后,最终呈现在市民面前。通过发放重金属防治知识的宣传单,赠送精心设计的环保书签和环保购物袋,组织环保签名和寄语美丽威海,讲解废旧电池的危害和垃圾分类回收等方式,成功达到了环保宣传的目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的记者在现场进行了跟踪报道。队员们主动发扬主人翁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威海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威海”和“生态威海”尽一

 份力。

 “关爱大地,亲近威海”团队实地走访了威海市和徐瞳、前双岛村、后双岛村、北大疃、草庙子等村庄及其村委会。通过与当地的群众深入交谈,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农民对重金属污染的认知情况和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同时进行防治重金属污染环保知识宣讲,呼吁他们积极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调研团在威海西文化生活小区、悦海小区、昌鸿小区等社区开展了居民对重金属污染认知情况的调查和环保知识宣讲。调查问卷涉及居民对重金属的了解情况、日常行为和政府的环保政策,让居民选出心目中的答案,为团队做数据分析和建言献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调研团还对居民进行了防治重金属污染环保知识宣讲,号召尽量少使用电池和废旧电池分类回收。

 “关爱大地,亲近威海”调研团在威海的马路、林海公园、多处村庄的农田、山东大学(威海)校园内、正棋山、伟德山等多地进行了现场土壤采集,并带回海洋学院,利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进行了土样风干、强酸消解等处理,过程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16 2016-12-09实施)》进行。

 在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方面,调研团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特色。一方面,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

 海洋学院中心仪器室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含量进行了检测,获得了第一手较为准确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队员们在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实验室运用团队成员刘苹同学发明的检测土壤中全汞含量的微型测汞装置进行了土壤中全汞含量的测定。本套测汞装置采用土壤高温热解吸、金汞齐富集和低温微等离子体冷激发的创新方案,曾获得山东省物理创新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奋斗,我们的社会实践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共形成社会实践总结材料一份,调研报告一份,专业论文两篇,公民环保倡议书一份,并向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交了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建议书。

 活动过程中,调研团在校内外媒体发表通讯近百篇,在大众日报“众众微博”、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发表微博若干条,在搜狐博客、网易博客、威海新闻网博客等发表博文若干篇,同时通过活动宣传海报、环保签名横幅、环保书签、环保购物袋、“寄语美丽威海”展板等载体,在群众中达到了良好的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宣传效果。

 关爱大地,亲近威海,这一片热土曾留下队员们坚实的脚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学生关心环境问题的责任与担当;环保宣传、科技普及,社会实践让队员们变化的不仅是肤色更是胸中增添的成熟与自信。青春与担当,笑靥和汗水,必定让此夏记忆馥郁芬芳!实践

 照亮青春路,生态环保我先行。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队员们的志愿活动和调研实践能使更多的人投入到防治重金属污染这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活动中来。

篇二:共建生态文明,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

dash; 1 —

 垃圾分类工作报告四篇

 目录 垃圾分类工作报告 1 ................................... 1 垃圾分类工作报告 2 ................................... 5 垃圾分类工作报告 3 ................................... 9 垃圾分类工作报告 4 .................................. 15

 垃圾分类工作报告1

 我市上下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探索管理新机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逐步成熟、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处置能力不断完善、全民意识初步培育、工作职责划分明确,垃圾分类工作基础得到了全方位夯实。目前,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9.86%,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为85.8%。

 一、特色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探索三大管理措施。

 一是运行模式全力打造。以“互联网+物业”为抓手,打造 “政府统筹、党建引领,部门指导、镇街主推,市场示范、物业联动,社区发动、群众自治”,即“政府+社会、物业+专企”的“四轮驱动”垃圾分类XX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

 — 2 —

 化、无害化;并全面推动“四轮驱动”模式在各县市区的复制和推广。二是标准规范逐步建立。出台了《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评价标准》《垃圾分类“四轮驱动”模式实施方案》等文件。三是督查考核全面落实。会同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对市级机关单位、国企、医院、金融机构、宾馆、学校等各线开展专项督查,并要求各县(市、区)联动开展;同时积极配合同创办、城管委、美丽办、健康办、环保督察整改办等部门开展全市联动的各类考核。

 (二)夯实分类基础,开展三大攻坚行动。

 一是垃圾处置能力三年攻坚行动。全市新扩建焚烧厂7座,新增焚烧处理能力5450吨/日,新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6个,新增餐厨处理能力570吨/日。此外,全市现有建筑垃圾消纳场5个、建筑泥浆固化基地8个、装修垃圾分拣场38个、大件垃圾处理厂2个。二是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攻坚行动。在40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0条“定时定点”投运商业街、10个“定时定点”投运小区的创建任务基础上,自加压力,创建市级示范小区50个、市级示范单位50个、市级示范学校50个、市级示范市场9个、市级餐饮示范点50个。目前,各地陆续完成招投标服务,同时加大创建工作监管,确保成效。三是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攻坚行动。依托再生资源产业优势,筹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扶持金属再生园区规模

 — 3 —

 企业转型。联合支付宝公司,共同打造全品类全覆盖、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平台——智慧预约回收平台(XX系国内第三个、省内第一个签约城市),助力我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宣传引导,推动三项创新举措。

 一是营造全民“拉风氛围”。设计“垃圾分类”log、吉祥物、配套宣传口号及视觉识别系统(VIS),向全社会传达统一鲜明的工作形象,多媒体多平台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逐步提升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率。二是国内首创“拉风学院”。创办国内首个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打造集培训策划宣传研究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平台。学院实施“三大计划”分别是培训“涟漪计划”、宣传“浸润计划”及科研“深蓝计划”,推出并实施万名督导员轮训计划和百名精英讲师培养考评体系。三是策划系列“拉风活动”。以“家、校、社”联动为载体,策划开展“垃圾去哪儿了”“毕业季,我为垃圾分类代言”“森林的呼唤”等各类主题活动;联合银行推出国内首张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联名信用卡——“拉风”白金卡,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使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 (一)工作成效仍有不足,分类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街道社区发动不理想,相关责任并未敲定落实,层层传递,

 — 4 —

 致使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不足。

 (二)设施建设周期长,短期内处置能力存在缺口。

 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个别县滞后,处置能力缺口较大,建设进度有待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能力目前是短板。

 (三)分类意识培养难,前端投放效果有待提高。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的氛围和配套的惩处措施,相关配套政策长期缺位、难落地,群众意识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过程,前端分类效果需要逐步提高。

 三、下步措施 一是工作机制加快形成。

 深化已基本形成的“四轮驱动”运行模式,在“桶长制”的基础上,升级推出“三长制”工作机制,即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桶长+室长+总长”、公共街区推行“桶长+街长+片长”、社区(小区)推行“桶长+楼长+社长”,逐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强高效”的基层责任体系。同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表率作用,借助万名督导员力量,发挥志愿者服务精神,强力推动“三长制”工作机制和“四轮驱动”运行模式的真正落地实施。

 二是督查考核要严抓落实。

 出台街道社区考核排名办法,每月对9个县(市、区)开展工作督查,抽查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在市级媒

 — 5 —

 体设立“红黑榜”予以通报。联合市级各主管部门,继续开展对公共场馆等各线的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督查,将垃圾分类工作逐步覆盖全市各地、各行、各系统。

 三是宣教工作要稳抓稳打。

 依托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平台,继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完善国内首创的垃圾分类执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制度,实现万名督导员持证上岗,基本构建多层级讲师培养考评体系,扩散传播力,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是常态执法要逐步跟进。

 组建专项执法督查人员,在全市上下开展排查,借助督导员和执法人员力量,在管好“桶”的基础上配合推行“三长制”,并对未开展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的个人和单位依法依规处罚,以执法跟进促垃圾分类落实。

 垃圾分类工作报告2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在全县确定了20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单位,努力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政

 — 6 —

 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到先进地区和县、区学习取经,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25个有关部门、各乡镇乡镇长和社区居委会为成员的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印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各试点单位和试点乡村,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规范分类标准 借鉴先进地区和县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分别采取了生活垃圾“四分法”和“两分法”,并明确了处置方式。在农村,将生活垃圾分为渣土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对煤球、煤灰等渣土垃圾,由村里清运车收集,就地填埋;对纸张、金属类等可回收物,由农户或村保洁员收集,回收公司上门有偿回收;对电池、电子类有害垃圾,每10天由村保洁员上门回收一次,每月由乡镇统一回收,送市清运车收集,送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 7 —

 在县城居民小区,对剩菜剩饭、瓜果皮核等湿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制肥厂发酵制肥;对可回收物,由居民或小区物业收集,回收公司定期上门有偿回收;对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一月上门收集一次,统一送市里有害垃圾处理厂处置;对其它垃圾,环卫部门逐日收集,送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机关单位、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单位实行“两分法”,即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由公共单位自行收集,其它垃圾由环卫部门逐日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城乡生活垃圾的规范分类,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完善运行机制 为保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地见效,重点建立完善了四项机制。

 宣传发动机制。

 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对象,印发了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多种宣传资料3000套共10000余份,并在电视台、报纸播放、刊登垃圾分类宣传知识,在三LED显示屏流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让垃圾分类理念和相关知识逐步深入人心。

 示范带动机制。

 县城选取3个居民小区、3个城中村、8个机关单位、2个医院、

 — 8 —

 1个宾馆、1个超市、2个学校共20家和12个乡村先行开展分类示范,积累经验。对各示范点,试点期间先期赊欠一部分垃圾分类设施,向小区和住户发放,确保分类投放硬件配置到位,示范先行,积累经验。

 正向激励机制。

 以5%的比例评选小区(村)住户,列为“五好卫生户”,媒体公开表扬,并给予每户适当奖励。

 监督考核机制。

 推行“双五”模式,在农村实行乡镇抓总协调、包村干部督导、两委主干主抓、村民小组负责、群众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乡村两级干部及各小组长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工作好的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履职较差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在县城居民小区,实行领导小组抓总协调、物业督导、楼长主抓、组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评为年度优秀物业、楼长和组长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奖惩措施,来调动各级主体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客观上讲,仍然存在舆论宣传氛围不浓、群众分类意识不强、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经费投入未予研究、垃圾分类中转设施和终端处理未解决等问题。对此,我们将以试点

 — 9 —

 为动力,把试点单位、居民小区、乡村、学校、医院的好经验、好做法,逐一认真加以研究予以推广。

 垃圾分类工作报告3

 我们按照“能卖则卖,有害单分,干湿分离”的原则,建立资源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一般垃圾四类收集系统,对城市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利用。现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垃圾分类二维码信息平台。

 给试点小区每户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居民免费发放了资源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可降解环保垃圾袋和专用二维码。目前已建立二维码用户1万多户,总积分120多万分。

 (二)试点小区、学校配备垃圾分类设施。

 分别投放了资源垃圾回收箱、有毒有害垃圾箱、旧衣物回收箱“凤娃”、饮料瓶回收机、厨余垃圾回收桶、并向试点单位发放“六统一”(即统一密闭、统一颜色、统一编号、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收运时间)密闭式电动车31辆,提升收运档次,避免了二次污染。

 (三)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进校园、进公共场所、进机

 — 10 —

 关”四进宣传活动。

 根据不同场所,制定不同的传宣计划,制作了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动漫短片、宣传彩页、指导手册、校园四分类卡通人偶、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图书等,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为加强校园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与企业联合开发了垃圾分类宣传一体机。学生可通过观看垃圾分类宣传动漫、视频,利用校园广播定期发布垃圾分类活动信息,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设立垃圾分类积分荣誉榜等多种形式,激发同学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将改造后的垃圾直运站,大门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标语,作为宣传阵地,并整合资源,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二次分拣。

 (四)利用剩余瓜果蔬菜和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清除公厕异味,治理垃圾直运站环境。

 组织全市243座公共卫生间及垃圾直运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工作,利用环保酵素去除公厕、垃圾直运站异味、净化空气,提升环境质量。

 (五)启动“银之鹊爱心屋”建设。

 将旧衣物专用回收箱“凤娃”回收后的针织类衣物进行清洗、消毒、拆解,召集社区和社会爱心志愿者将拆解出的毛线清洗消毒后重新编织成小学生能穿的衣物再进行捐赠,既达到了垃圾减量,又能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 11 —

 (六)在部分小区开展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工作。

 向居民发放用于积分的条形码钥匙扣,居民通过投放6次,每次不少于1斤的厨余垃圾即可兑换鸡蛋1个,回收后的厨余垃圾利用高温快速发酵设备,24小时之内制作成有机肥料,目前经过自治区质量监督检验院检验,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有机肥。

 (七)开展资源垃圾换物活动。

 结合市民家庭资源垃圾积攒周期,每两周到试点小区开展资源垃圾换物活动,现场与居民建立关系,通过将居民家中的资源垃圾称重、计量后获得积分,积分夏天可兑换蔬菜,冬天可兑换洗洁精、抽纸等生活日用品,对参与积极性高、积分累计多的居民进行免费磨剪子磨刀等多样性奖励。

 (八)全面启动垃圾分类“互联网+资源垃圾”回收方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整合废品回收市场,市民只要关注“物尽其用”微信公众号,通过一键下单或拨打400-1567176免费电话,就有回收师傅负责上门回收,做到回收废品服务安全便捷、价格透明、去向可查。

 (九)建立垃圾分拣中心。

 利用生活垃圾转运站现有条件,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一是将资源垃圾按照材质、颜色等要求进行细分类。二是将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单独分类存放,做到规范管理,防止污染环境。三是将回收后的旧衣物进行分类、清洗、消毒,按照年龄、

 — 12 —

 季节、性别在分拣中心分类整理...

篇三:共建生态文明,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

 环境教育一线报告

 First line开展垃圾分类,建设生态校园——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是广州市海珠区一所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建筑面积约13797 平方米,学校设施设备齐全,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学校以“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和韧教育”为核心价值观,以“和养天地正气,韧法古今完人”为育人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生命的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体系。学校两次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广东省校园生活垃圾教育基地学校”“首批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等。协调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利用现有资源,做到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协调推进。学校按照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和特点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学校一直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申报广州市垃圾分类研究项目,其优秀经验做法还入选了北京林业大学陈丽鸿教授编著的《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版)》一书。学校重视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校内布设垃圾分类专用垃圾桶。成立了以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为核心的环保社团,学校的党员教师率先垂范,在各社团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延伸课堂教育内容,将学生生态教育形成体系,利于后续教学,最终形成关注绿色生命,建设生态校园教育特色文化。开展课内外生态实践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场所”,有组织地安排推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的生态教育与生态劳动实践。例如学校以“生态菜园”为主题,建立了小农场,通过学生主动探究环保栽培蔬菜的方法,强调学生全身心参与,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鼓励和支持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学习环保种植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记录蔬菜生长的过程。探究如何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绿色环保肥料(如学校厨余垃圾、花叶、酵素等环保肥料)种植蔬菜,利用蒜头、辣椒等天然杀虫剂激发学生建立热爱劳动、关爱生命的感情。活动将科技教育与劳动 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师生们的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和热爱劳动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心灵深处,把“关注绿色生命,建设生态校园”项目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积极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校内外生态资源学校与社区、兄弟学校或其他劳动实践基地紧密联系,如建立海珠湿地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增长学生生态教育见识和素养。定期开展有意义、可操作的活动(如“环保栽培”竞赛活动,“生态菜园”手抄报比赛及展示活动,跳蚤市场环保成果分享、生态 + 劳动周“五个一”活动等),拓展学生生态教育的空间,使之学有所用,使生态素养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利用好家长与学校,通过家校联动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教育。积极宣传推广,邀请家长参观菜园,宣传生态种植方法。走出校门,制作宣传单并向保利社区居民派发,开展社会宣传与参与,让更多人了解生态蔬菜种植,守护健康的生态教育。如今,学校越来越多学生参与到关注绿色生命、建设生态校园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传播绿色,保护地球,收获生态文明最甜的果实。(作者:邱筱莲

  罗文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巡礼

推荐访问:共建生态文明 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报告 共建 聚焦 生态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