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误区有什么3篇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误区有什么3篇

时间:2023-02-27 13:0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1  误区一:考核标准模糊化  许多企业在定义绩效考核指标时,仅仅停留在考核德、能、勤、绩,或者一些笼统的概念上,如团队精神、工作创新等,似乎绩效考核指标越模糊就越全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绩效考核常见误区有什么3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误区有什么3篇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1

  误区一:考核标准模糊化

  许多企业在定义绩效考核指标时,仅仅停留在考核德、能、勤、绩,或者一些笼统的概念上,如团队精神、工作创新等,似乎绩效考核指标越模糊就越全面,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考核指标得不到有效地量化和细化,员工不知道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得到高分。如果员工对这些是一头雾水的话,那么员工完全有理由认为考核结果是由考核者主观臆断作出的判定,无任何客观标准和实际意义,只不过是形式上“走过场”而已。这种考核,肯定无法达到提高员工和企业绩效这一最终目的。

  制订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or Index,简称KPI),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科学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应遵循SMART原则。S代表的是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绩效指标要清晰明确,考核项目要具体、全面,适度细化,切中特定的工作目标;M代表的是Measurable(可衡量的)绩效指标能够量化则必须定量化,如果难以定量化,那也必须是行为化的,而且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获得的。行为化的指标要以行为导向为原则,有清晰的方向性,明确地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A代表的是Attainable(可实现的、可达到的),绩效指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具有挑战性、可完成性,员工付出努力可以达到;R代表的是Relevant(相关的),绩效指标要与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一致,个人的绩效指标要与部门、公司的绩效指标形成层层支持的指标体系;T代表的是Time-Table(有时限的),绩效指标要使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即设定完成绩效指标的期限。

  误区二:忽视绩效面谈和反馈

  绩效面谈和反馈,就好比“老师给学生批改作业”,它是上级对员工工作的讲评和在一起的研究讨论,便于其克服缺点,改进工作,提高绩效。然而,许多企业的做法要么在考核结束,将考核结果公布后,执行强制的“机械式”的奖惩、提薪或升迁,不计后果;要么考核时轰轰烈烈、兴师动众,人、财、物在所不惜,考核完后悄无声息、相安无事,结果谁也不知道,考核纯粹成了走过场。殊不知,这种只进行考核而不将结果反馈给员工的情况,使绩效考核失去了重要的激励、奖惩与培训功能。无可否认,绩效面谈和反馈确实是整个考核过程中最困难的一环。很多时候,上级不知道如何将考核的结果有效地反馈给员工,因为员工在反馈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自我防卫的反抗情绪,甚至会与上级争辩,以致不仅预期的目标没有达到,反而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把长久以来的误会或情绪爆发出来。

  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绩效考核要达到预期的作用,反馈在所难免,但要注意绩效面谈的艺术。绩效面谈的内容要具体,尽量列举实例,用数据说话,态度诚恳地帮助员工找出问题,改进工作,让员工心服口服。同时,考核人也要认真倾听被考核者的争辩意见。

  若能结合“重要事件”考核法,将使绩效面谈和反馈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所谓“重要事件”考核法,是指考核人在*时注意收集被考核人的优秀表现和不良表现,对这些行为表现形成书面记录。正式考核时,结合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对这些书面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书面记录。“重要事件”的记录,为考核人提供了充分鲜活的素材和论据,使绩效面谈和反馈不再空洞、乏味,考核结果也更有说服力。

  误区三:光环效应

  当一个人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时,人们会误以为他在其它方面也有同样的优点。这就是光环效应。在考核中也是如此,比如,被考核人工作非常积极主动,考核人可能会认为他的工作业绩也非常优秀,从而给被考核人较高的评价,但实际情况也许并非如此。

  在进行考核时,考核人将所有被考核人的同一项考核内容同时考核,而不要以人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光环效应。

  误区四:近因误导

  一般来说,人们对最近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而对以前发生的事情印象浅显。考核人对被考核人某一阶段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时,往往会只注重近期的表现和成绩,以近期印象来代替被考核人在整个考核期的绩效表现情况,因而造成考核误差。比如,被考核人在一年中的前半年工作马马虎虎,等到最后几个月才开始表现较好,却照样能够得到好的评价。

  绩效考核应贯穿于管理者和员工工作的每一天,而不是考核期的最后一段时间。考核人*时必须注意作好考核记录,在进行正式考核时,参考*时考核记录方能得出客观、全面、准确的考核结果。

  误区五:感情用事

  人是有感情的,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把感情带入他所从事的任何一种活动中,绩效考核也不例外。考核人喜欢或不喜欢(熟悉或不熟悉)被考核人,都会对被考核人的考核结果产生影响。考核人往往会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人较高的评价,而对自己不喜欢(或不熟悉)的人给予较低的评价。

  采取集体评价的方法,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均分,避免一对一的考核。

  误区六:自我比较

  考核人不自觉地将被考核人与自己进行比较,以自己作为衡量被考核人的标准,这样就会产生自我比较误差。若考核人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他可能会放大被考核人的缺点,给被考核人较低的评价;若考核人自己有某种缺点,则可能无法看出被考核人也有同样的缺点。

  将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细化、明确,并要求考核人严格按照考核的原则和操作方法进行考核。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阅读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1)

——什么叫企业绩效考核3篇

什么叫企业绩效考核1

  一、考核目的不明确

  很多企业考核目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方和被考核方都未能充分清楚地了解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本身并非管理目的。同时,考核原则混乱,自相矛盾,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随意性突出,常常仅仅体现领导意志和个人好恶,且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的连续一致性。

  二、考核缺乏标准

  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因此,极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三、考核方式单一

  在很多企业的考核实践中,往往是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式考核。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或喜好等非客观因素都将很大程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有时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

  要想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位员工,往往需要以多视角来观察和判断,考核者一般应该包括考核者的上级、同事、下属、被考核者本人以及客户等,实施360度的综合考核,从而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单一的考核人员往往由于考核者缺乏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机会了解员工的工作行为,同时考核者本身也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去做出细致的`评价,往往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四、职工对考核体系缺乏理解

  有的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一套新的绩效体系时,不重视和员工进行及时、细致、有效的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常常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并对所实施的绩效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对体系的认识产生心理上和操作上的扭曲。

  五、考核过程形式化

  很多企业制定和实施了完备的绩效考核工作,但很多员工都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形式,出现所谓“领导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消极判断,没有人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地分析,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

  六、考核结果无反馈

  表现形式一般有二种:一种是考核者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被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考核者担心反馈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或敌对的工作态度;也有可能是考核结果本身无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托,仅凭领导意见得出结论,担心反馈会引起巨大争议。第二种形式是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种情况出现往往是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进行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

  七、考核资源的浪费

  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资料、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评价,会产生各种中间考核资源和最终考核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本可以充分运用到人事决策、员工的职业发展、培训、薪酬管理以及人事研究等多项工作中去,但目前很多企业对绩效考核信息资源的利用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根本不用,造成宝贵的绩效信息资源巨大浪费;另一种则是管理人员滥用考核资源,凭借考核结果对员工实施严厉惩罚,绩效考核信息成为威慑员工的工具,而不是利用考核信息资源来激励、引导和帮助员工改进绩效、端正态度、提高能力。

  八、错误地利用考核资源

  考核者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特别是对被考核者进行主观性评价时,由于考核标准不稳定等因素,很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过分宽容和过分严厉。有的考核者奉行“和事佬”原则,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彼此大同小异,难以真正识别出员工在业绩、行为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另一种倾向就是过分追究员工的失误和不足,对员工在能力、行为和态度上的不足过分放大,简单粗暴地训斥、惩罚和威胁绩效考核不佳者,使得员工人人自危。

  九、考核方法选择不当

  业绩考核方法有很多,如员工比较评价法、行为对照表法、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评价法、行为锚定评价法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千秋,有的方法适用于将业绩考核结果用于职工奖金的分配,但可能难以指导被考核者识别能力上的欠缺;而有的方法则适合利用业绩考核结果来指导企业制定培训计划,但却不适合于*衡各方利益相关者。

  十、考核者心理、行为上的错误

  考核者在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时,会不自觉地出现各种心理上和行为上的错误举动。这类错误一般包括:1.光环效应。就是考核者对一位员工的总体印象是以该员工某项具体的特点,如相貌、智商或某个事件作为判断基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一叶障目;2.隐含人格假设。就是考核者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就对被考核者的人格类型进行了分类(如一位敬业者、一个偷懒的家伙),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就会“戴着墨镜看人”。 3.近因性错误。这类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正常的记忆衰退,人们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记忆犹新,而对远期行为逐渐淡忘,在经过一个较长时间后进行绩效考核时,被考核者的考核结果就更多地受到近期表现的影响了。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2)

——企业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3篇

企业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1

  概念不清晰

  听到绩效两个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绩效考核。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绩效管理,以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人们往往忽视绩效管理的大系统,将绩效考核单独地分裂出来进行。没有绩效计划,也没有进行沟通,考核完后考核表一放,也没有下文了。这样的情况下,绩效管理的结果当然不会很理想。所以,在企业中推行绩效管理,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一步是对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进行“洗脑”,要使他们明白,脱离了绩效管理的其它环节,单纯拿出绩效考核来进行,是不会有太理想的结果的。

  定位不明确

  绩效管理的应用可以满足许多目的,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同,所以在实行管理时应该有自己的目标重点。比如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完善的大型企业,可以将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执行的高度,将其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工具。对于小企业来说,进行战略管理是不现实的,就可以先把绩效管理当成调薪工具,成为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当问到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的企业究竟为什么实行绩效管理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能做 出准确回答。实行绩效管理,需要同企业所处的具体阶段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观念难更新

  在变化日益剧烈的今天,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绩效管理的理论也是层出不穷。企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探索新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但是,很多人无法跟上这种步伐。在绩效管理已经进入战略与目 标绩效管理时代的时候,很多人依然停留在所谓“德能勤绩”的时代。拿“德”来说,它是隐藏在人们内心中的东西,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只能根据对方的行为来推断。但是,人类是善于伪装的,根据行为推断出来的和实际的情况经常是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周公恐惧流言日,正是王莽礼贤下士时, 倘若周公在流言传播时死去,王莽在篡位前已经身死,二人孰忠孰奸,谁又可知道?

  太追求完美

  人们在设计绩效制度的时候,总是力图设计得 全面、完美,或者追求流行的绩效考核方法。根据80/20法则,80%的工作产出是由20%的关键工作做出来的。考核需要关注的是这20%的关键工作。如 果考核得太全面,突不出重点,考核项目太多,难以确定对绩效起作用的关键行为,从而无法对员工的行为改进提供指导。此外,企业力图将考核表设计得完美,同时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过于追求考核的方法,比如有的公司很推崇360度反馈,但是却不想一下自己的企业是否具备了实施这种绩效考核方法的文化背景。

  民主化陷阱

  在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应该是由员工和主管共同商定绩效目标。但是由于人类的自私心理,除非是那种喜欢追求成就感和挑战的人,一般人都会给自己定的绩效目标尽可能少一点,考核标准也要定的宽松一点。民主是必要的,但过分民主是不行的。员工的意见要征求,但不能一味迁就,不合理的也听。民主不是纵容,在制定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以及标准的时候,既要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又要断然拒绝他们不合理的想法。

  6

  指标难确定

  指标就是指从哪些方面来考核员工。指标设计得不好,可能无法反映出员工的真实业绩,甚至给出错误的反映。考核指标的设计,可以说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以某医院医生的考核为例,是根据医生治愈病人的数量来考核。这显然不会有效,因为治疗癌症的医生,永远不会比治疗感冒发烧的医生治愈的病人要多。如果单由人力资源部来设计,其他部门可 能会说人力资源部并不了解实际情况,做出来的考核表不符合实际。如果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往往会隐瞒对自己不利的指标。但是,指标设计的难度还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多在于管理层。比如,遵循80/20法则来设计考核表,总经理却推崇过程管理,他希望考核越详细越好。考核表不可能这样设计,也不能说服他, 最后究竟该怎么办?

  标准难确定

  绩效考核的标准如何确定,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标准太低,这样的考核不会有什么意义,因为谁都可以达到。 如果标准太高,员工即使拼尽全力也无法达到,士气就会受到打击。比如说考核司机的标准是多少公里里程内没有出现过一次重大交通事故,但是有一个司机*时表现很稳,就出了一次大的事故。而另一个员工一次大事故也没有发生,却经常和别的车剐蹭,究竟哪个员工绩效更好呢?如果是第一位员工更好,后者就会不满意, 他出的事故全加起来也没有第一位员工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更大。如果后一位员工更好,前面的员工就不满意,*时表现要好于后者,仅仅一次大点的事故就把以前的 努力化为乌有,心里也是不服气的。

企业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2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考察员工业绩时,由于一些特别的或突出的特征,而掩盖了被考核人其他方面的表现和品质。在考核中将被考核者的某一优点扩大化,以偏概全,通常表现为一好百好,或一无是处,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面否定,因而影响考核结果。例如,某经理看到某员工经常加班、忙忙碌碌,对他的工作态度很有好感,在年终考核时对他的评价就较高,从而忽略了对他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综合表现的考察。

  (2)宽严倾向。宽严倾向包括“宽松”和“严格”两个方面。宽松倾向是指考核中所做出的评价过高;严格倾向是指考核中所做出的评价过低。这两类考核误差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明确、严格、一致的判断标准,考核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人生观和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在评价标准上主观性很强。

  (3)*均倾向。*均倾向也称调和倾向或居中趋势,是指给大多数员工的考核得分在“*均水*”的同一档次,并往往是中等水*或良好水*,这也是考核结果具有统计意义上的集中倾向的体现。无论员工的实际表现如何,统统给中间或*均水*的评价。原因之一是对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缺乏自信,缺乏进行绩效考核的相关事实和依据;原因之二为有些主考人信奉中庸之道,不愿做反面考核,认为被评为劣等表现会对员工造成负面影响,挫伤工作信心和士气。在管理者如此心态下所做的考核必定是含糊的,无法对员工形成正面、有效的引导机制。

  (4)近因和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是考核者只看到考核期末一小段时间内的情况,对整个考核期间的工作表现缺乏长期了解和记忆,以“近”代“全”,只是对最后一阶段的考核。首因效应是指考核者凭“第一印象”下判断的问题。这与人的思维习惯有关,考核结果并不能反映整个考核期间内员工绩效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核的得分。

  (5)成见效应。成见效应也称定型作用,是指考核者由于经验、教育、世界观、个人背景以至人际关系等因素而形成的固定思维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刻板化影响,通俗的说法是“偏见”、“顽固”等。凭个人好恶判断是非,是绝大多数人难以察觉、不愿承认的弱点,甚至是一种本能。个人的价值观和偏见可能会代替组织已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个人意愿和个人的理解随意地考核。在考核他人时,很多人都会受到“个人好恶”的影响。成见效应是绩效考核中的常见问题,因此,考核者在考核工作时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判断是否因个人好恶而导致不公的结论。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对考核者进行培训与心理辅导,使考核人员关注可能导致不正确结果的个人错误观念,从而加以纠正。另外,采用基于事实(如工作记录)的客观考核方法,由多人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有助于减少个人好恶所导致的考核误差。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3)

——企业绩效考核的误区是什么3篇

企业绩效考核的误区是什么1

  1.相信“绩效考核,一考就灵”

  以前没有做过绩效考核的老板接触了绩效考核的思想之后会认为自己以前所有管理问题都是没有绩效考核,没有目标管理,没有量化管理造成的,因而对绩效考核的引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绩效考核,一考就灵,诸如员工的执行力问题,工作积极性问题,办事效率问题都能通过它得到解决。其实绩效考核只是众多管理工具的一种或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只有系统地做好经营和管理的梳理工作(战略,模式,组织,人员匹配,制度,流程等),才能让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

  2.用考核代替管理

  很多人把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考核上,以为只要通过绩效约定让员工了解自己的目标,了解完成目标后的奖励和完不成目标后的惩罚,就不需要其它的管理了。但绩效考核管理的重点其实不是考核,而是利用考核进行管理。使用这个工具管理者可以和员工明确其任务和目标,及时发现员工目标实现上的偏失,以便及时对员工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和管理。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一个员工完不成任务通常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完成。帮助员工是老板和高层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考核无法取代的。考核能让你发现问题,但考核却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如果通过考核和辅导你发现一个员工根本不适合他现在的岗位,就需要做决定替换他。但这也不是考核的事情,而是考核之后要做的.另一个管理工作。

  3.设计过分复杂的考核体系

  很多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发挥作用,根本的原因就是设计的考核指标和考核体系太复杂,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为了得综合高分而失去了工作重点。我建议对底层员工考核指标不要超过3个,对管理者考核指标不要超过5个。

  4.绩效考核体系要么不专业,要么追求*

  不专业体现在指标和目标设计的不合理上,例如指标和目标经常被随意改变;指标分配不当,一个人无法对他自己的目标负责等。与之相反的一个错误是追求*,不把时间花在实质目标和指标的讨论上,而是做很多似是而非的表格,权重计算等。

  5.激励个人主义

  本质上绩效考核体系是一个激励机制,即把一个人的部分所得和他的业绩挂上钩。由于绩效要细分到个人,很多公司绩效体系的根本是激励个人业绩,而不是激励一个人关心他的团队和整个公司。这样的激励可能导致错误的导向。

  6.重短期,不重长期

  绩效管理的另一个误区是只重短期,不重长期。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员工可能会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例如为了一次成交欺骗客户。这一点在绩效体系设计中必须有充分的考虑。一个办法就是设计相应的晋升体系,把员工的长远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7.只考业务,不考支持

  《老板顾问》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只针对业务人员,不考核支持人员(如技术、财务、人事、服务等)。我非常理解考核支持人员的难度,那就是其业务指标很难量化。但即使是这样,企业的绩效考核也应该是全面的。

  8.对考核的可能结果不做测算

  这样制定出的绩效考核方案会导致一些人的业绩提成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变得非常大,这一方面企业会受不了,另一方面其他员工会觉得不公*,让激励变成了对少数人的激励。

  9.*均主义与老好人思想

  绩效考核的一个目的就是把员工做的好坏通过指标客观,量化和直观地表达出来,并根据员工贡献的大小给予事先约定好的激励。激励的本质是让做的好的人得到很多,让做的不好的得不到或得不到很多。但很多绩效体系设计上存在*均主义思想,加上管理者执行中对一些定量指标打分有老好人思想,最终结果是绩效管理变成了走过场。这也是老板必须避免的一个误区。

  10.考核频率太高或太低

  考核频率过高,无法及时发现考核对象的问题并进行指导。考核频率过低,考核对象的工作无法和其工作成果对上,这两种情况考核都没有意义。通常业务人员的考核频率应该比较高(月或季),支持人员的考核频率应该较低(季度或半年)。

企业绩效考核的误区是什么2

  1、由于没有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相结合,或是企业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企业没有层层将企业层面的目标分解到部门、再从部门将目标分解到个人,然后进行实施与监控。战略管理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环境分析、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和测评与监控。绩效管理即是战略过程中测评与监控的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因此没有基于战略的绩效考核犹如没有源头的河流,最后必定是要干枯的。

  2、由于没有与业务运作结合,业务部门视绩效考核为额外负担,甚至抵制绩效考核。业务部门的经理们不参与绩效指标的提炼,不与员工共同设定员工的绩效目标,没有业绩辅导,没有考核面谈,只是非常被动地填写由人力资源部设计的考核表格而已。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门没有形成伙伴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仅仅局限在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成为每个管理者的工作责任。

  3、由于没有高绩效的企业文化理念,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企业高层不参与绩效考核,似乎绩效考核只针对员工的,给员工进行强制末位淘汰用或只是发奖金用的。企业高层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和推动绩效理念在企业中的全面渗透,进行组织的氛围建设,形成一种文化,最终提升组织的绩效。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其管理尚在粗放阶段,没有规范或规范的制度仅仅是文件而已。在公司层面没有目标与战略,在员工层面没有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在业务运作层面没有规范和有效的流程,在这种粗放的管理阶段,急于求成地引入流行的“末位淘汰制”等最时髦的绩效考核方法,结果不了了之,或等以后流行什么考核方法,再改用新流行的考核方法。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4)

——什么是企业绩效考核3篇

什么是企业绩效考核1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绩效考核的定义为: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5)

——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

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一)没有重视工作分析

  在我国企业中,工作分析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这样,一是失去了判断一个岗位工作完成与否的依据,从而岗位目标难以确定,导致难以进行科学考评;二是各岗位忙闲不均,存在着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结果,在其它表现差不多、工作任务也都完成的情况下,往往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员工没有被评为优秀。在没有明确的工作分析情况下,绩效考核标准很难科学的设计,考核结果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绩效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

  企业考核标准十分模糊,对于某一个工作岗位的考核标准,比如如何算“出色完成”,如何是“较好完成”,怎样又算“一般完成”和“基本完成”,以及他们之间有何区别,人力资源部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被考核者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考核的结果有失客观、公正。

  第一、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标准的设计不合理甚至没有标准,没有绩效考核标准就无法得到客观的考核结果,而只能得出一种主观印象或感觉。

  第二、以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极易导致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判断。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应当建立在对工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评价标准是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

  第三、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工作标准中只有一些文字性评语,没有一个可以客观评分的标尺。从而评价者可以随意给个分数或者考核结果,有时难以避免渗透一些个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这样的标准所得的考核结果就失去了意义。

  绩效考核方法诸多但每种方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不可能对所有员工都适合。选择和综合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是绩效考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三)绩效考核没有反馈,结果没有合适利用

  考核结果无反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根本没有多少考核信息可以反馈。绩效考核工作本应着眼于员工能力的提高及潜能的发挥,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是十分公开的才对。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长期的封闭式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从事的考核工作成为走过场,没有得出有用的考核结果。员工根本不知道应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工作。

  第二种是考核者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考核行为成为一种黑箱操作,被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和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考核者担心反馈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或敌对的工作态度,也有可能是绩效考核结果本身无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托,仅凭长官意志得出结论,如进行反馈势必引起巨大争议。

  第三种是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种情况出现往往是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驾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

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一)科学地进行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绩效考核不可或缺的前提,它可以确定绩效标准,然后把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与理想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绩效考核。在设计绩效考核表之前,要对所要考核的员工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查阅其岗位说明书,也可以让其填写岗位调查表或采取访谈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该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工作量如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态度等等。了解这些,在编制绩效考核表时考核者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企业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工作分析结果。为了使考核更客观,需要将岗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不是全公司上下只用一张考核表。当然,也不能一个岗位设计一张考核表,这样不但成本高,而且也不利于比较员工之间的相对位置。总之,工作分析可以是绩效考核的前提也可以说是绩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

  (二)明确定义合理的绩效标准,选择搭配合理的考核方法

  绩效标准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是重要一环,却常常被人忽略。工作分析明确了该做的事情,而绩效标准说明其必须达到的`程度。二者合起来才能把对员工的要求解释清楚。根据不同的绩效标准,考核者还要科学的搭配绩效考核方法。

  明确的设定绩效标准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引导员工的行为达成既定的工作标准。第二,建立公*的竞争机制。第三,奠定公*考核员工的基准。选择合理的考核方法和工具是绩效考核工作成败的关键。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根据取长补短的原则,考核者需要做的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匹配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当然,大部分工作岗位上的人员都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进行考核。

  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企业是将几种工作绩效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比如关键事件法,可以作为图表尺度评价法的补充。绩效考核方法是由工作分析的结果所确定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也要实行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

  (三)加强考核体系的合理运用并不断完善

  一套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是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探索中有许多失败,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找出适合企业自身的方法和工具,因此,一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建成,就必须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不能束之高阁,流于形式,走过程,如果那样再好的考核体系都无助于组织的绩效管理工作。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6)

——企业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篇

企业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

  1、公*原则

  公*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努力提升自我的职业技能,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绩效体系建立的真正目的。

  6、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上进心。

  提升企业绩效,要从总体企业战略规划开始,对企业所处各类市场、各类业务详细规划,涉及组织结构调整,部门职责和责任边界的划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流程的.合理顺畅,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组织行为的规范,人力资源规划、薪酬和绩效考核设计等诸多内容。

企业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

  1、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2、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进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将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强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进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的分布比例,然后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

  5、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种通过员工的关键行为和行为结果来对其绩效水*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由主管人员将其下属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行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为事件记录下来,然后在考核时点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与该员工进行一次面谈,根据记录共同讨论来对其绩效水*做出考核。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考核,从而评定绩效水*的方法。

  7、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标管理法是现代更多采用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很强调利润、销售额和成本这些能带来成果的结果指标。在目标管理法下,每个员工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目标,它们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员工的依据。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7)

——企业绩效考核中的职责划分3篇

企业绩效考核中的职责划分1

  1、绩效考核委员会职责:

  (1)审核绩效考核制度,监督考核过程及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有序性;

  (2)依据公司经营目标,制定和下达部门级任务目标和KPI指标;

  (3)采用办公方式会审各部门部长的绩效计划及绩效结果;由人力资源部部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

  (4)批准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结果;

  (5)处理绩效考核投诉。

  2、总经理的职责:

  (1)审核绩效计划;

  1)从公司战略及年度经营目标的高度,审查各部门部长各考核周期的重点工作事项是否有效支撑或落实公司整体的年度经营计划,并提出意见;

  2)组织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生产经营部审核相关指标考核标准的合理性。

  (3)结合日常对经营计划的监控,审核被考核者绩效总结的相关重点工作达成的真实性。h

  3、人力资源部的职责:

  (1)改进、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组织、协调、督促开展绩效考核日常工作;,

  (2)为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有关考核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3)会同各部门长审核分部主任及员工的绩效计划与绩效结果;

  (4)审核各部门内部考核结果,反馈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5)记录、保存考核相关资料档案;

  (6)考核结果的应用;

  (7)受理绩效考核投诉。

  4、财务部的职责:

  (1)审核绩效计划:

  从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落实的高度,审查各部长各考核周期的相关财务指标项是否有效牵引或支撑公司整体预算的达成,并提出意见;

  2)协助总经理及人力资源部审核相关财务指标考核标准的合理性。

  (2)结合日常对全面预算的管理,审核确认被考核者绩效总结中相关财务指标的真实性。4 W% N3 Z2 x- Y" T5 y7 `) V

  5、各级直线管理者职责:

  (1)指导直接下属制定绩效计划及衡量标准,并进行沟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收集相关绩效数据,监控绩效计划的实施;

  (2)指导直接下属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并辅导沟通,监控绩效改进计划的实施;: L0 g7 D9 h5 V Q% u8 h+ O

  (3)对直接下属的绩效达成情况进行评估;把考核结果填写到考评表中并上报人力资源部;; I6 k* G5 }/ K( V2 ^0 N" K4 m9 x

  (4)反馈考核结果,与员工共同对考核结果进行回顾,保证考核公正性、准确性。

  6、被考核者职责:

  (1)制定和执行个人绩效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绩效;

  (2)记录并保留有关自己绩效结果的信息,与直接上级进行交流和沟通;

  (3)制定和执行个人绩效改进计划。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8)

——企业绩效考核系统的内容是什么3篇

企业绩效考核系统的内容是什么1

  (1)考核参数模块:设置系统中所有涉及的考核参数,包括类档分值、权重设置,还包括问题及亮点的维护信息;

  (2)月度考核模块:月度考核分为三级,针对月度三级考核的管理办法,实现一级考核、二级考核、三级考核、财务委派室考核和公布功能,由此产生月度所有部门及人员的月度考核得分;

  (3)计划及业绩报告模块:实现月度计划、月度业绩报告、年度计划和年度业绩报告的管理功能;在一级考核时,可以查看部门月度计划及月度业绩报告,并由此给各部门打分;

  (4)网上通报模块:通过网络来公布各部门的考核、巡查和考勤情况;

  (5)综合考核模块:通过对县局、县局副职、处室、科室、财务委派室和管理岗位人员的全面考核,得出上半年和年终考核得分;

  (6)考核查询模块:包括月度考核查询、月度考核数据导出和综合考核查询,从各个角度来查询月度和综合考核情况,包括部门或个人考核结果;

  (7)系统管理模块:从管理员角度提供系统组织结构、人员、角色、模块功能授权的功能,方便系统的部门和人员调整。

企业绩效考核系统的内容是什么2

  高层管理者高度重视

  绩效管理的导入是企业的一项大的组织变革,一方面绩效管理的引入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由于变革的诸多不确定性,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推行将会受到来自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强大阻力,绩效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另一方面,绩效管理会触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绩效管理的计划、辅导、评估、反馈、激励等各环节管理工作,都需要从不同部门收集大量的企业工作绩效数据。

  直线管理者责任到位

  在绩效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整个企业绩效管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宣传者、培训者、推广者和实施监督者,而直线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是绩效管理方案的细化者、实施者和反馈者,即根据不同部门的特色,细化绩效考核方案。若脱离直线管理者的具体工作,绩效管理工作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方案设计科学合理

  绩效方案要实现科学合理设计,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绩效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要齐全,二是对企业的所有岗位进行分层分类,三是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二八原则”,四是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要全面

  方案宣传要深入基层

  案的大范围宣传是绩效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只有对方案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宣传讲解,才能确保各级管理者和执行者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方案的操作要领,以更好地推进工作开展;另一方面,通过方案的大力宣传让全体员工清楚地了解企业导向的是何种行为,反对何种行为,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长期贯彻落实。为了确保方案宣传工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建议采取多介质和多方式结合的宣传方式,如发公文、墙报宣传、制度竞赛活动等多种方式。

  沟通贯于始终

  企业员工和上级领导的双向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生命线。然而,大部分企业都忽略了绩效沟通的重要性,而强调评估阶段的工作。绩效沟通在计划、辅导、评估、反馈、激励等不同阶段都要贯穿始终。

  以有效沟通为基础进行绩效考评是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一个机会,是员工参与工作管理的一种形式,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强化责任。从管理者来说,通过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展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很好地帮助下属提升能力,保证绩效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3篇(扩展9)

——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是什么

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是什么1

  误区一:如果竞争对手使用某几项绩效考核指标,我们公司也必须跟着使用。

  绩效指标应当根据企业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来加以选择。如果公司只是简单地使用竞争对手所用的“市场惯例”或所谓的“标杆”指标,那么就无法解决其业务经营所固有的差异(例如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战略)或者经营目标(例如增长和成本管理)等问题。

  在公司业务的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考核重点。初创起步或者寻求在新领域发展的企业,其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与已具规模企业迥然不同。因此,在刚刚起步的公司中,与增长相关的指标通常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在成熟公司中,盈利能力或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核指标就会更加重要。

  误区二:*衡记分卡是绩效考核的最佳框架。

  *衡记分卡一直在中国受到重视和运用。它是根据一系列因素来考核业绩,通常用于描绘绩效结果的整体情况,比通过只利用一两个绩效考核指标来反映业绩所得出的结果更为全面。*衡记分卡解决了决策中各要素的*衡问题,但是,很多企业在运用“*衡”记分卡时通常对财务目标和许多其他运营类和战略性目标给予同等的权重,因此可能让企业无法正确反映它们业务的经营重点。美世认为“不*衡”的记分卡往往会更加有效。“不*衡”的记分卡是将重点只集中于“重点”指标,指标的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激励体系中所用的考核指标),让高管清晰地了解业务经营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使他们对某些至关重要的业绩负起责任。另外,“不*衡”的记分卡也可对一些经营战略是逐步形成的公司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误区三:净利润是股东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净利润增长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绩效考核指标。另每股收益(EPS)也是使用率比较高的指标之一,仅次于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的优点是它是一易于为高管人员所理解的指标,而且广泛被投资者所接受,而且总是被媒体作为衡量公司是否成功执行其经营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许多公司都乐意采取净利润来衡量其业绩水*,并将其与高管人员的薪酬挂钩。

  尽管在国内净利润被普遍的使用着,但是此指标还存在一些缺陷。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净利润会受到会计政策变化的`影响,没有将资本成本和公司的资本结构两因素考虑在内,以小的基数(或从负收益)来计算的增长率将存在误导性或者是一无太大意义的增长百分比,以及凸显了对一次性项目、临时项目和非经常性项目有效性作出判断的难度。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也存在这些缺陷。最重要的是净利润不一定与股东价值创造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最近国外业界似乎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净利润并非反映公司业绩的最根本的指标这一事实,有些国外企业领导者甚至认为,太关注净利润增长率这种短期业绩实际上会对股东的长期价值创造造成损害。同样,美世认为太关注净资产收益率会引起过分高的公司资产负债率,这实际上会有可能提高公司的经营风险,使其大大超出股东的承受程度。

  误区四:你使用的绩效考核指标必须让每个人都能立即接受和了解,这样才能行之有效。

  公司经常会使用一些最简单的绩效考核体系,因为他们往往担心如果体系设计太过复杂会使得考核体系难以沟通和管理。但是,在准确性和复杂性之间存在明晰的权衡问题,复杂的考核指标包含着额外的业务信息,让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其业绩水*。

  此外,对于考核一些特殊业务的绩效时,比如在考核一处于在具有明显周期性行业的公司时、考核并购活动的处理时或者考核资本利用的有效性时,采用具有一定程度复杂性的考核指标是必须的。采用简单的绩效考核指标无疑让体系的管理者感到格外轻松,但是如果体系过于简单,就往往不太可能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支持企业实现股东所期望的业绩。我们认为,你应先从设计理想型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开始;然后想办法在管理上和沟通上两方面考虑简化你的体系。同时还需记住一点,指标可能会很复杂,但如何传达告知却不必那么复杂。你可以将重点放在有助于贯彻标准的具体高管行为上,这样就能更加清楚地传达如何对绩效进行测量和奖励。

  误区五:你的预算与战略计划是制定业绩目标的依据。

  尽管有许多公司认为他们的年度预算与战略计划是提供绩效目标设定和评估的“标准”基础,但如果只使用内部考核指标往往会导致低估或高估了业绩的水*,从而导致奖金的发放与业绩缺乏高度的相关性。如果你的预算计划有一定的延展性(即目标是较难达成的),且预算计划是你制定绩效目标的基本依据,那么当员工达标的时候,公司对他们发放的奖励与他们所完成的业绩将变得不符,也即变相少付了员工奖金。另一方面,如果在制定目标时仅参照了公司的历史业绩表现,那么很可能你已将激励打进你的预算中——即使在不景气的时候也不例外。

  误区六:应当使用相同的绩效考核指标来确定所有高管的激励。

  大部分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在确定高管薪酬激励时使用的都是大致相同的绩效指标,目的之一是希望所有高管有统一的共同目标,从而鼓励互相协作与团队精神。但是,这种方法多适用于小型的、业务类型比较单一的企业,而对于那些大型的、业务多元化的企业来说,在体系设计时可能需要多一些差异化。需注意的是在一大企业中,各个事业部的战略重点可以有天壤之别的,或者可能不同的事业部是处于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通过分析不同业务团体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你可以更好地决定是在整个公司内使用统一的绩效考核指标方法,还是对事业部(或业务板块)、高管团队或其他部门制定一套“定制化”的绩效考核指标方法。

推荐访问:有什么 绩效考核 误区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误区有什么3篇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1 企业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有什么100字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