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8篇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8篇

时间:2022-09-08 19:35: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8篇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422020.11山东八大发展战略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健全的法治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最根本、最稳定、最可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8篇,供大家参考。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8篇

篇一: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42 2020.11山东八大发展战略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健全的法治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最根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2019年3月,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要求“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今年 5 月 22 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才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一、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基础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本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依法设立的企业。民营经济范围广、数量庞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稳定就业和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家成长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构建起了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核心、以各类规范性文件为补充、以地方立法为支干的多层次立法体系和架构。2019 年国务院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明确加强市场主体保护,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依法平等享受支持政策,保护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旨在通过法治化手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以“平等保护”为重心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和举措。这些规定对于民营经济的主体行为及财产权益保障具有重要引领、指导价值。地方立法是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体系的重要部分。截至目前,我国共有 12 个省市专门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3 个省市发布了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立法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突出问题,对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韩淑华

 43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2020.11山东八大发展战略位法的内容进行细化和优化。如为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的创新包容审慎监管的原则和精神,上海市设立了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制度、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制度、停产停业提前通知公告制度;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北京市在立法中增加了政府对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市场主体的救助职责。有的地方结合城市定位和发展需求,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滨州市 2020 年制定了《建筑工程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重点解决营商环境中的难点问题。这些地方立法在促进和保障当地营商环境建设、增强地方招商引资吸引力和市场经济竞争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类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对于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二、影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因素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仍未完全消除,偏见也还存在。有的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不深,对其性质和地位及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多,对民营经济的诚信状况抱有怀疑和不信任态度。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对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不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突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少、门槛高、期限短、续贷难、利息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在融资过程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区别对待,导致民营企业陷入民间高利借贷漩涡,引发一系列问题,甚至破产倒闭。2.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改不及时。涉及民营经济方面的立法步伐较快,立法的数量也比较多,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立法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宏观调控法不完善。目前大量的法律法规集中在微观领域,对民营经济的运行和总体结构问题的解决,更多采用政策性的手段,经济调控的制度规范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二是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不及时。如知识产权保护、产权质押融资、专利导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秩序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制度短板突出,民营企业参与立法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够。3. 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政务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不完善,有关部门对政务服务中心的授权不统一;“只跑一趟”尚未实现,整体审批效能不高,审批流程依然繁琐;政务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均有很大提升空间;政务服务业务平台多,整合部门审批系统难度大,各部门仍然使用各自系统内的平台办理业务,且大都未与政务服务网络整合,信息共享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部门职能衔接不到位,仍然存在职能交叉重叠,或者职责不明晰的情况,企业在办理业务时经常遇到部门之间推责诿过、“踢皮球”现象;“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不作为不担当现象还存在,大多民营企业均认为这种情况是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难以应对的事项之一;政务服务缺乏有效监督,对损害民营经济主体利益行为的处罚、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监督等方面的机制仍不健全。4. 执法司法不公情况依然存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执法区别对待,执法不公平。“隐形”超审限问题长期存在,法院在审理涉民营企业诉讼案件过程中,往往采取“技术处理”方式久拖不审,涉民营企业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和久押不决刑事案件较多,清理不及时。任意采取保全措施,不进行合理性及适当性审查,只要民营企业涉诉,基本都要采取查封、冻结等保全措施,且查封、冻结金额远大于涉诉金额,保全时间长,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执行难、乱执行问题突出,执行部门在办理执行案件时,往往要求执行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信息或者相关线索才采取执行措施,这对于执行申请人而言是难上加难,而被执行人总是采取恶意转移财产或者“换壳”经营等方式逃避执行,这是导致执行难的最大问题。另外,作为被执行的企业也会出现执行过程中资产贬值拍卖情况,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利益。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44 2020.11山东八大发展战略三、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路径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路径与衡量标准。发展环境的主体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关键是法治环境,要着眼激发创新活力和维护公平竞争,营造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关键保障。1. 运用考核评价等措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制定相关规定办法,将党政主要负责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内容。二是建立健全纠错容错机制,合理设置问责界限,切实解决庸政、懒政、怠政现象,解除民营企业在与政府业务往来过程中的思想包袱。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有关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增强以人民为中心、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保障的思想意识。四是推进营商环境指标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举措。2. 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夯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基础。一是依法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要提高地方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使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府规范性文件更具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精准性,能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制度的规范引领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商品和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二是对现行制度体系进行清理。要以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释放和激发企业活力为目的,对现行有效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要重点解决好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税收优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比如,在市场准入上,要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及时清理地方保护和垄断行为,在项目审批等方面减少程序和环节,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3. 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民营经济主体提供更优服务。一是全面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将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明晰执法权限、职责、程序、任务,增加执法工作透明度,实现公正文明执法,让市场主体更加安心、放心,确保用权有效监督。二是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抓住审批环节这个关键,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对行政许可审批的监督指导力度,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三是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杜绝随意检查、多重检查、重复处罚等执法行为,切实改进执法方式。四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在创业指导、信息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更好服务;整合优化现有执法机构和办事流程,对相关事项尽可能实现“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务,进一步压缩流程耗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政务服务。4.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执法标准和执法程序,防止执法随意、标准不一等现象发生。二是改进执法方式,严防执法扰企,凡无法律依据的,一律不得开展执法检查,强化对企业的指导和引导整改。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制止和纠正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侵犯民营企业利益的现象,确保公平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程序,大力开展案卷评查,对程序违法的执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四是建立健全全省民营企业执法举报投诉平台和处理机制,畅通行政执法民营企业举报投诉渠道并充分发挥作用。五是探索实行分类监管和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构建以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

 45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2020.11山东八大发展战略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5. 促进司法公正,保障民营经济主体合法权益。一是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司法机关要加强对产权的司法保护,准确把握并严格执行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依法保护企业权益。二是最大限度减少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在依法公正审理处理涉产权保护行政案件时,要减少纠纷主体的诉累,依法保护公平竞争,加大合同执行力度,严格制裁违约失信行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稳定市场预期。三是不断依法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商事调解、仲裁等纠纷解决非诉机制的司法补充作用,积极采用信息化、自动化工具,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司法效率,充分运用案件诉前调解、繁简分流、小额速裁等简易程序,便捷高效地处理各类常见纠纷。6.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一是完善涉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和反映渠道,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化解纠纷新模式,充分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企业商会等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对涉企纠纷本着“保护发展”的目标优先进行调解,强化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加强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沟通联系,全方位、多层次地解决矛盾纠纷,促使更多的商事纠纷通过非诉渠道化解。二是各级政府带头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机制,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强化民营企业家自觉遵守法纪意识,帮助民营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企业重大法律风险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鼓励民营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切实有效降低法律风险,增强民营企业家依法治企思想意识。参考文献:[1] 新华网 . 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11/01/c1123649488.htm,2018-11-01.[2] 卿定文,程娜 . 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探究 [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20(05).[3] 汪恭礼 . 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与法治保障问题探析 [J]. 改革与战略,2020(09). [4] 傅政华 . 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J]. 人民论坛 .2019(36). [作者系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法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孙希江

篇二: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助推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 年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营企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的工作部署,推动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与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以企业满意度为目标,在资金供给、服务优化、降本减负、改革创新和风险处置等方面做出实效、创出特色,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的“中梗阻”,将金融产业打造成为温州战略性支柱产业,力争 2020 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超 500 亿元,占 GDP比重 7%,占第三产业比重 12%,不断提升金融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温州经验”,为全省融资畅通工程打造“温州样板”。

 主要目标:

 一是融资规模稳步增长。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经济增长相匹配,贷款增速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存贷款规模保持全省前三。2020 年,全市本外币存贷款双双新增 1500

 亿元,民营经济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双双新增 500 亿元,政策性银行应急专项信贷和再贷款再贴现投放规模双双超 100 亿元。

 二是金融服务逐步完善。强化信贷、发债、股权、基金、担保的聚合作用,提供差异化、多层次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推动传统金融持续做实做精,发展新兴金融助推创业创新,发挥政策性担保增信保障作用。

 三是融资结构持续优化。直接融资占新增社会融资比重进一步提升,上市企业数量、亿元 GDP 上市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当年新增额进一步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速高于流动资金贷款平均增速。

 四是融资成本有效降低 。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争取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除利息以外不得收取任何其他不合理费用。力争 2020 年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降低 0.5 个百分点,减费让利 15 亿元以上。

 五是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谋划建设全国一流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便利度。深化推进温州首创的首贷户、无还本续贷和农民(小微)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三项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六是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法制、金融监管和信用环境明显加强和改善,非法金融组织和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遏制,民企流动性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和“两链”风险持续防范化解,不良贷款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左右,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与经济良性循环。

 二、工作举措

 (一)加大金融资源有效供给。

 一是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要求,引导将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利率优惠等优势,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三农”“疫情四类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是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等政策文件,充分运用好人民银行购买 40%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等支持政策,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投放力度,5 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 40%。鼓励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加大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推动建立地方与银行总部的沟通合作机制,促进更多金融资源向温州倾斜。支持国有大型银行深化普惠金融“五专机制”建设,提高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

 三是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聚焦服务中小微企业,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发挥总部在温、决策快捷等优势,将定向降准释放资金全部用于普惠小微企业,在信贷条件、融资额度、审批效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四是加大对制造业领域贷款投放,力促制造业表内表外投放快速增长、授信户数稳定增加,鼓励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确保 2020 年新增制造业企业贷款超 100 亿元,力争突破 150 亿元。

 五是督促金融机构对同等条件下各类所有制主体贷款条件、利率保持一致,保障民营企业平等使用金融资源。

 (二)构建多元融资渠道。

 一是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积极把握科创板、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新机遇,抓重点、抓培

 育、抓梯队,2020 年,新增上市报会企业 15 家,辅导备案企业动态保持 20 家左右,拟上市企业库动态保持 200 家以上。

 二是大力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直接融资,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可持续发展,力争 2020 年实现直接融资规模超 200 亿元。

 三是探索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发挥温州科技金融中心作用,增强对制造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引进财富管理、基金投资、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鼓励和引导私募股权基金深度参与我市“5+5”产业、四新经济发展。

 四是发挥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公司的作用,探索建立涵盖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在内的全牌照国有金融资本集聚平台。推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科创基金与民间投资机构合作,通过引进国内普通合伙人(GP)、有限合伙人(LP)来挖掘培育温州的民营企业,2020年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新设基金不少于 3 支,新增规模不低于 10 亿元;新注册市科创基金子基金不少于 5 支,新投资企业(项目)不少于 10 家。

 (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大力发展信用贷款,督促银行机构积极创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体系,深化“信易贷”“银税互动”“银商合作”等融资服务,提升信用贷款中长期授信额度,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担保的纯信用贷款,确保2020 年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明显提高,力争 2020 年信用贷款新增超 200 亿元,占比超 16%。

 二是深化抵质押方式创新,采取顺位

 余值抵押、组合类信用担保等方式,切实提高抵质押率。扩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和存货、外贸订单、保单等抵质押融资覆盖面,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登记、评估、流转机制,2020 年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 20 亿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融资额超 300 亿元。中小企业以应收帐款申请担保融资的,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等应付款方应当及时协助确认债权债务关系。

 三是探索区域供应链金融科技新模式,建立供应链核心企业名单机制,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供应链。探索开展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四是加强金融科技在信贷服务中的应用,加快推广“移动办贷”“信贷工厂”等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大力推进“自助式”贷款服务模式。

 (四)深化保险保障和融资服务功能。

 一是加强与保险资金管理机构的对接,引导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支持我市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医疗、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

 二是深化保险融资增信功能,探索开发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业务,综合运用贷款保证保险、保单融资等产品,强化保险融资增信。

 三是加强与国家政策性保险机构的合作,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保险政策工具,推动小微企业政府联保平台实现全市全覆盖。2020 年实现保费收入超 310亿元,同比增长 8%以上。

 四是推广完善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责任保险以及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等科技保险机制,研究探索巨灾保险。推广保证金领域运用保险机制,充分释放建

 设工程、政府采购履约等各类保证金。鼓励保险机构推出政府采购合同预付款保险产品。

 (五)持续降低融资综合成本。

 一是督促银行机构严格落实收费减免政策,杜绝不合理服务收费。对保全措施不弱化、未出现风险的企业贷款实行等额续贷,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适当下调贷款利率。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要求,按照“应延尽延”要求,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二是深化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市信保基金与县级政策性担保公司一体化运作模式,推动市融资担保公司提质扩面,2020 年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超 100 亿元,减费让利超 6000 万元。

 三是充分发挥应急转贷资金的作用,支持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企业转贷,推动转贷成本下降。市级应急转贷资金审批时限从 3 天缩短至 1 天以内。

 (六)优化服务提高融资效率。

 一是建设全国一流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金融监管部门的业务系统和电力、海关、税务等多个部门的信用数据,搭建集金融供需对接、信用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信贷超市”,为企业提供综合、便利、优质的金融服务,争取 9 月份实现上线运行,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体系建设。

 二是督促银行机构进一步下沉服务,下放审批权限,开辟“绿色通道”,完善银团贷款、联合授信、联合会商、续贷沟通等机制,构建“伙伴银行”关系。

 三是探索建立不动产抵押“不见面”登记制度,实施不动产押品“查、评、登”一站式服务,

 将不动产登记预受理窗口延伸至银行,简化流程,提高融资效率。四是督促银行机构单列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推行线上审批、派驻专职审批人等做法,健全“能贷愿贷敢贷会贷”机制。

 五是督促银行机构制定“授权清单”“授信清单”“尽职免责清单”三张清单,建立信贷全流程限时办结制度,开启金融服务快车道。

 (七)持续推进温州金改的首创实践。

 一是优化企业“首贷户”推进机制,明确授信准入门槛,推动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的首贷户协同发展。力争 2020 年首贷企业新增 5000 家以上,首贷率达 15%。

 二是持续深化无还本续贷、循环贷创新和推广,进一步推广年审制、无缝续贷、循环贷款等创新产品,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和授权标准,提升服务效率和惠及面。2020 年办理无还本续贷超 750 亿元。

 三是全面推广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制定财政风险补偿办法,扩大授托资产种类,延伸授托对象至小微企业。2020 年“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规模超 150 亿元。

 四是做大做强温州银行、民商银行、光大金瓯资产管理公司等地方法人金融主体,加快推动设立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民营证券公司,2020 年至少获批 1 家持牌类金融机构,累计设立科技和小微金融专营机构 350 家。

 五是稳步发展提升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毛细血管”。

 (八)做好金融“三服务”工作。

 一是开展“百地千名行长

 助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行动,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为企业主动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实施“百行进万企”对接工作。

 二是建立由全市金融机构一把手组成的“金融专家团”,落实“六个一”机制(即一家企业落实一名专员,开展一次对接,送上一本册子,制定一张清单,建立一个平台,录入一个系统)。

 三是建立“企业主+助企服务员+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企业需求表、创新产品表和金融政策表,深化政策落地见效的闭环机制,增强企业获得感。

 (九)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非法金融、金融领域涉黑涉恶等违法行为,实现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在温分支机构风险 100%出清,新立涉嫌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与当年新增贷款之比小于 3%。

 二是深入开展“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活动,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面深化破产制度改革,推进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和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实现从个案突破到全面开花。强化金融机构金融债权、民营企业合法财产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三 是深化温州“金融大脑”平台应用,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时对企业金融风险和涉众型风险预警防控。

 四是加强民营企业发债需求清单、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纾解清单、重点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管控清单和帮扶困难企业清单动态管理,对有市场前景但暂时困难的企业,督促瘦身健体、积极自救,协调金融机构同进共退。将暂时遇到流

 动性困难的优质民营企业纳入“白名单”,全年帮扶销号率达 70%以上。

 三、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融资畅通工程推进机制,强化市县协同、部门协作和政银企联动。各地各有关单位及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的组织领导,压实属地责任、管理责任和主体责任,抓深抓细抓实,增强工作合力。

 (二)加强政策支持。充分用好中央和省有关融资畅通的货币、监管、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积极落实配套支持措施,并在金融集聚区空间规划、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用地指标、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金融业发展专项财政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支持金融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综合服务改革政策激励作用,利用财政奖补资金和竞争性存放等措施支持融资畅通工程实施落地。

 (三)加强督查考核。开展融资畅通工程实施情况评价、考核、督查和通报。对成效突出的县(市、区)、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实施通报激励、财政奖补等激励措施,对落实不力的依法依规采取约谈、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追责问责等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篇三: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工作安排,把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解放思想的实际体现,作为干部作风大整顿成果的实际检验,在思想上放心放胆,在政策上放宽放活,在工作上放手放开,以新气象担当新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意见》(吉发〔2018〕48 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五转”行动计划,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进一步推进“五转”行动计划实施 (一)支持“创生个”。全面落实《通化市“创生个”政策措施》,放开市场主体准入限制,法律法规未禁止行业和领域全部向各类市场主体开放。放宽创业政策覆盖范围,在原有规定基础上,将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纳入支持范围,个人创业者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 20 万元,实行全额贴息,贴息年限从 2 年提高至3 年。对符合条件的初期创业者给予一次性 5000 元创业补贴,

 对开展创业培训的机构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市人社局牵头负责)。

 (二)支持“个变企”。全面落实吉林省《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和《通化市“个变企”政策措施》,不断培育增加“个变企”企业数量。符合条件的“个变企”企业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对符合减免税条件且纳税确有困难的“个变企”企业,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免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实行3 年全额贴息,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 400 万元(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三)支持“小升规”。全面落实《通化市“小升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建设,推动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为“四上”企业,对入规升级企业分别给予 5—20 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及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支持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供应标准化厂房、科技孵化器用地,为“小升规”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和各类服务,对入规企业所在创业创新基地和孵化器按照每入规 1 户企业给予 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市发改委、商务局、住建局分工配合)。

 (四)支持“规改股”。全面落实《通化市“规改股”政策措施》,深入挖掘一批细分市场骨干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

 企业改制设立股份公司时,因规范财务增加年度销售收入及利润需补缴的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赋所产生的地方贡献部分,当年全额奖励给企业;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金产生的地方贡献部分,当年全额奖励给相应的贡献人;同一控制下进行合并、分立、股权转让等重组,涉及土地、房产等资产变更、过户所产生的地方贡献部分,当年全额奖励给企业。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按照中介合同费用及企业付款凭证给予 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 30 万元(市金融办牵头负责)。

 (五)支持“股上市”。全面落实《通化市“股上市”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对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的一次性给予 100 万元奖励;对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给予 50 万元奖励;对股改后完成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交易的企业给予 30 万元奖励。上市公司首次募集资金 80%以上投资(含补充流动资金)在我市辖区内的,按募集资金在 5 亿元(含)以上、1—5 亿元的,分别给予 300 万元、200 万元补助。募集资金在 1亿元(含)以下的,按募集资金的 1%补助。上市公司、挂牌企业在资本市场再融资(包括但不限于配股、增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公司债、可转债和可分离债)并投在通化辖区内(含补充流动资金)的,按实际投资额给予 3‰的补助。对境内外借壳上市(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纳税登记迁至我市辖区的企业,给予 1000 万元补助(市金融办牵头负责)。

 二、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转型能力 (六)培育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全面落实省千户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有成长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政策扶持,综合运用研发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上市奖励、贷款担保等政策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专精特新”“隐型冠军”“单项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基地,打造双创升级版(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分工负责)。

 (七)支持民营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强化产学研联合,支持企业协同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一批重点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到境外设立、兼并和收购研发机构。对当年度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分别给予 100 万元和 50 万元资金支持(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分工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八)支持民营企业产品创新。通过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产品创新,鼓励对首台(套)、军民融合等创新产品实行优先采购,全市年度采购项目预算总额中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 30%,其中预留给中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 60%(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分工负责)。在民营企业实现首台(套)销售、使用后,给予资金补贴。对民营企业研发新产品

 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给予资金支持(市工信局牵头负责)。

 (九)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益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能力。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产业,分行业制定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动适应产业变革,不断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分工负责)。

 (十)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民营工业企业入规升级、商贸企业进限入统专项扶持和跟踪服务,扩大民营经济总量。加强龙头骨干民营企业培育,采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市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工负责)。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 10 亿元、20 亿元、50 亿元、100 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给予年度新增贷款利息不超过 50%比例贴息支持并分别给予 10 万元、20 万元、50 万元和100 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对首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的企业,争取上级资金奖励(市工信局牵头负责)。

 (十一)全面推行精益管理。大力推广精益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家提升企业内部流程效率,形成核心企业和产业链区域内的全方位精益生态。学习东北工业集团“精益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知名管理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实施精益

 管理,构建适合本行业的精益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市工信局牵头负责)。积极争取省总工会专项资金支持,用于民营小微企业职工培训和帮扶(市总工会牵头负责)。

 (十二)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实施质量提升精准帮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为民营企业免费提供节能降耗、质量管理、标准、计量管理等服务。培育品牌咨询、质量责任保险、质量第三方监测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推动建设一批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质量技术基础一站式服务能力。完善质量激励制度措施,鼓励民营中小企业积极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树立一批民营企业质量标杆(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三、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十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对民营企业各项信贷支持政策,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增加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额度,重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增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支持推出“重点支持票据再贴现直通车”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人民银行通化中心支行、通化银保监分局牵头负责)。深化与台州金融合作,共建“九平台一基地”,推动台州小微金融改革成果在通化落地。充分发挥东北振兴合作金融机制作用,落实政府与各金融机构签订的金融合作协议,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增加信贷投放,全面落实中国银保监会提出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实现“一二五”政策目标。(市金融办牵头负责,市发

 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人民银行通化中心支行、通化银保监分局配合)。

 (十四)落实续贷支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开展续贷业务,建立民营小微企业续贷“白名单”制度,大力推广续贷产品,明确续贷业务申请条件、办理时效,理顺业务流程,支持正常经营的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对接。积极落实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工作,对长周期、稳定运行的民用工业企业按经营周期建立融资窗口指导制度,研究开展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无还款续贷服务。金融机构要落实国家信贷支持政策,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不得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防止对民营企业随意减少授信、抽贷断贷“一刀切”等做法(人民银行通化中心支行、通化银保监分局牵头负责)。

 (十五)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建立市、县全覆盖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扩大民营小微企业担保规模,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力度,鼓励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下调至 1.5%以内。发挥再担保机构作用,放宽再担保业绩考核容忍度,重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和服务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市金融办牵头负责)。

 (十六)大力推进产融合作。建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政银企保”对接力度,推动银团贷款、产业链融资、金融租赁,扩大“银税互动”贷款范围(市金融办、市工信局、市税务局分

 工负责,人民银行通化中心支行配合)。鼓励金融机构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支持符合条件民间资本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市金融办牵头负责)。

 (十七)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体系。健全市、县两级地方金融监管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地方金融监管职能,建立地方金融管理协调及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形成分工合作、信息共享的“大金融”管理体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市金融办牵头负责)。把金融机构业绩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提高民营小微企业授信业务考核权重,保障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比例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制定和完善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于贷款行各项贷款不良率在合理区间的,在无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前提下,原则上可免于追究信贷人员合规责任(市金融办牵头负责,人民银行通化中心支行、通化银保监分局配合)。

 (十八)开辟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新通道。建立信用信息平台,整合社会资源,综合运用财税、银行、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和公检法等信用信息,搭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系统,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接,促进银行信贷投放,为金融服务提供信用支撑。设立信用保证基金,借鉴台州经验,由各级财政和地方银行捐资设立信用保证基金,以 10 倍至 15 倍比例撬动银行贷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分担银行风险。设立中小企业

 应急转贷基金,由政府牵头,以 1:9 比例撬动社会资金参与,设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中小企业产生续贷需求时,由应急转贷基金垫付此前贷款,银行续贷,企业归还应急转贷基金,免于高息借用“过桥贷款”还贷(市金融办牵头负责,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人民银行通化中心支行、通化银保监分局、东昌区政府、二道江区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管委会配合)。

 (十九)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交易市场,重点交易医药药理研究阶段成果,一期临床、二期临床等各阶段技术成果,通过医药品种流转,促进医药企业重组整合,质押融资;土地经营权、林权交易分中心为土地流转和林权转让提供服务,资产流转变现、质押融资,拓宽金融为农业农村服务的新途径(市金融办牵头负责,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配合)。落实《通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的通知》,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母基金,引领社会资本投资,助推绿色转型发展(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市金融办配合)。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突出吸引注册成立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打通资金流入通化的渠道。与大学生创业园、开发区双创中心及通化股权市场连接配套,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对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奖励100 万元(市金融办牵头负责)。

 四、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降成本 (二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规定税额幅度内,结合我市实际,按规定权限和程序,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适用税额标准。落实国家调整增值税税率、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部分行业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还等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征收”政策措施。进一步谋划降本减负政策,依法依规对符合产业政策、发展前...

篇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实践组 时间:

 2020 年 01 月 16 日 08 时 50 分

  来源:

 安徽机关党建网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部署要求,省经信厅“走基层访一线服务五大发展行动”调研小组,于 7 月上旬赴赴池州市、铜陵市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和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民营企业意见,针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法与成效

 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一系列政策,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双创”活力、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各方面重视、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素进一步集聚,企业家发展信心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从两市调研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优环境,催生发展加速度。铜陵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审批制度,率先开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改革,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证照分离”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发布全省首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企业设立时间压缩到 1 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 2 个工作日、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 40 个工作日内。创新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在线咨询办理服务,有效缩短企业的办事时间,中国政府网专刊报道《铜陵市“11240”唱响“惠”民服务“铜陵经验”》。

 二是促融资,缓解企业资金难。铜陵市在全省首创“科技贷”业务,设立 5000 万元科技贷风险资金池,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依托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开展“信用贷”,直接对系统评分 85 分以上的企业放贷。通过“以存引贷”举措,将政府性资金存款比例与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信贷规模挂钩,对贷款投放多、纳税贡献高的银行,政府性资金存款规模只增不减,提升了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三 是强服务,打造双创新平台。池州绿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打造省级公共安全、环境化工检测及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 5 大类近 600 项检测、咨询服务。铜陵新能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汇聚产业、学校、金融三方合力,打造产学融协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设小微企业创业互助基金,采取“政府资金引导、会员自愿认缴、

  协会托管运营、银行放大贷款、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铜陵泰祥科创园区(孵化器)通过设立种子基金等方式,为孵化企业提供包括反担保、股权或债权投资、短期救急、动产质押等一站式服务。

 四是重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池州市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耕视音频采集与传输、图像跟踪与定位、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领域,研发出文香录播、智慧黑板、虚拟演播等系列产品,在教育人工智能装备行业中居领先地位。铜陵赛创电气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环保证照齐全的陶瓷基电路板工厂,投资建设电气陶瓷电路板产业化项目,填补了国内高端陶瓷电路板技术的空白。铜陵旭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 10G/40G/100G 高端光通讯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研制大容量、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高速光模块,已形成 5G 无线光模块和 100G 数通光模块的批量生产能力。

 五是破壁垒,拓展发展新空间。池州市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招投标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制定规范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方案及招标重点项目随机抽查等制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扰乱市场秩序不法行为。铜陵市委、市政府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新成立市民营经济促进局,整合政策资源,凝聚部门合力,全方位、全要素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 一) ) 政策落实尚需加力。一是部分政策门槛高。调研中,

  企业认为目前惠企政策很多,但一些政策享受门槛高,主要针对“三重一创”、战新产业等“高大上”企业,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享受。二是有些政策不会用。有的中小企业对政策缺乏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对申报细节掌握不够,申报文件项目栏、佐证材料不知道如何填报。三是部分项目申报时间短。企业反映,部分项目资金申报的时间太短,往往来不及准备,申报时间应当适当延长、程序需要简化。四是有的政策变化快。铜陵两家企业均反应当地征收土地使用税的随意性大,前一年标准 5 元,第二年就变成 20 元,政策变化事前未通气告知,没有充分考虑由此带来的预期紧缩效应。五是个别政策执行走样。铜陵耐科挤出公司反映,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城建税计税依据应当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出口免抵部分不应再附征城建税,但当地仍对出口免抵部分征收城建税。

 ( ( 二) ) 融资难贵仍较突出。一是承兑汇票在企业销售回款中占比高。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下游核心企业凭借其强势地位,多以开具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支付货款。同时约定,3 个月后才开票,开票后 6 个月甚至 1 年才能承兑。个别企业反映承兑汇票约占其销售回款的 70%,有的甚至更多。承兑汇票挤占了企业的现金流,造成资金流动性紧张,同时,企业为周转资金被迫采取向银行贴现,增加了资金使用成本。二是银行对贷款抵质押物要求过高。抵质押物范围窄,仍以土地和房产等不动产为主,知识产权质押存在登记难、评估

  难、变现难等问题,银行一般不愿接受此类抵质押物。抵质押物折扣率过低,住宅、土地抵押率不超过 70%,厂房、公寓、商铺不超过 50%。抵押物登记、评估手续繁琐,有时银行还要进行内评,银行之间尚未实现评估结果互认。三是“敢贷愿贷能贷”的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对银行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尽职免责落实不到位,尽管银行已出台尽职免责办法,但各家银行对“尽职”的界定标准不一,免责条件缺乏可操作性,部分银行还存在“过度追责”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差异化考核和正向激励措施不到位,信贷人员权责利不对等,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 ( 三) ) 民间投资增幅回落。由于市场环境、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以及民营企业经营面临较多困难,民间投资增幅回落、后劲乏力。今年 1-6 月,铜陵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6.4%,池州市同比增长 10.2%,均低于全省 12%的平均增幅,其中,铜陵市工业和技改投资分别同比下降 13.4%、24.7%。

 ( ( 四) ) 企业成本上升较快。一是用工方面。据企业反映,近年来职工工资每年以 10%以上速度增长,而企业利润率始终维持在 5%左右。二是土地方面。有的企业由于经营形势不好,难以达到土地使用税奖补标准,且返还部分需要缴纳25%所得税,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压力。部分地方土地历史欠账较多,一些企业当初先上项目后办手续,政策收紧后难以办理土地证,补办中现有厂房又不符合当前的安全、消防等标准。三是制度成本。据铜陵汇宇实业反映,投入 300 万

  元新建的厂房,办理各种手续已支出的费用就高达 60 万元,且办理周期长达两年,需要提交的材料堆起来高达 1.5 米。

 ( ( 五) ) 产业承载能力不足。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创新所需的科技信息、价值评估、风险投资等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影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活动。二是人才流失严重供需矛盾加剧。企业大多反映,普通工人召不满,技能人才留不住,高级人才招不来。以铜陵市为例,铜陵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留在铜陵本地就业的只有 10%左右。当地一家从事环评检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招到技术总监,曾给出了“年薪 20 万元起+股权激励+绩效工资+年终奖+五险”的优厚条件,但仍无人问津。三是园区相关生产生活配套不足。部分关键零部件配套半径大,产业链集中度不高,公租房、交通线路、学区等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对招工特别是省外人才造成一定影响。

 三、思路举措和对策建议

 ( ( 一) ) 加力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一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通过集中宣讲、企业座谈、进企入园调研等方式,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各类政务微博微信等媒介,持续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扩大民营企业政策知晓度。二是建立统一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尽快搭建跨部门的民营企业政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及时汇集各类政策和政府服务信息,实现政策“一站式”服务。三是编制惠企政策办事指南。列明受惠对象、申请条件、办

  理流程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四是完善政策配套体系。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出台我省精准补短板政策,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和满意度。五是加强督查和评估。开展常态化督查,细化实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举措,建立涉企政策第三方评估机制,对责任不落实和“折扣”执行的实施问责。

 ( ( 二) ) 创新服务破解融资难题。一是进一步盘活以承兑汇票为主的应收账款。积极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如期支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不随意拖欠、延长账期。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恶意逃避债务的老赖要落实失信惩戒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小额承兑汇票贴现窗口,进一步降低票据贴现利率,缓解小额承兑汇票贴现难、贴现慢、贴现贵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放宽抵质押物要求。引导各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合理确定抵押折扣比例,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之间评估结果互认。鼓励各地设立知识产权等动产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各地优先将其纳入新型政银担合作范围,并优先给予风险代偿补偿。三是构建“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加快配套出台一揽子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具体举措和制度标准,明确尽职免责具体操作办法,将民营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放宽到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 3 个百分点的水

  平,通过实行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安排专项激励费用予以补贴等方式,提升分支机构和一线从业人员积极性。四是设立创新金融产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推动各地设立创新金融产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大力推动无还本续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探索推进三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提高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占比。

 ( ( 三) ) 久久为功打造“四最”环境。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坚决打破各种隐性壁垒,落实“非禁即入”,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民办教育、医疗财政补助和人才待遇保障支持力度,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继续压缩重点事项审批时限,推动企业注册登记、注销更加便利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在省级以上园区允许企业“打捆”享受直供电政策。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各种刁难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三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快修订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等地方性法规,开展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民营企业投诉维权中心,健全申诉维权协调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 ( 四) ) 精准聚焦推动创新发展。一是支持民营企业研发创

  新。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省市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研发投入后补助。支持企业参与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建立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奖补和贷款贴息支持力度,探索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承诺制,推动企业实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尽快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目标。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支持企业瞄准国际标杆、聚焦实业主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和行业领军的“小巨人”,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超 100 亿元的龙头企业。四是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市场。进一步拓宽政府采购市场,加大对民营企业研发的“首台套”、“首批次”扶持力度,探索政府“首购首用”,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好“精品安徽、皖美智造”等系列宣传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为人员出入境和货物通关提供便利化服务。

 ( ( 五) ) 多管齐下改进服务保障。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众创空间、双创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服务功能,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体系,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行为,实现公共服务专业化、网络化、精准化。建立完善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二是重视培育企业家队伍。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

  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让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深入挖掘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让民营企业家脸面上有光彩;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把征求企业家意见作为制定涉企政策的必要程序,让民营企业家话语上有分量;每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开展中长期订单式培训,让民营企业家能力上有提升。三是配强关爱民营经济干部队伍。建议省委在选优配强市、县(区)党政班子正职的同时,注重拓宽用人视野,从省直综合经济部门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专业素养高,对民营企业有感情的干部充实到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之中,同时,对基层服务民营经济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倾斜。

篇五: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ldquo; 四个坚持”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12-10

  为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民营经济成长新高地,南京六合区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整合营商资源,搭建服务载体,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长效保障。

 坚持“一站服务”,提高惠企服务水平。整合质量要素资源,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多方联合,成立“质量小站”一站式服务中心,与企业管家共同为企业提供计量检定、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在站内可立即办理的 12 项技术服务事项,可立即答复的 25 项技术咨询事项。搭建线上服务平台,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等园区网络基础设施,结合 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全时段为企业提供海量数据信息服务,同时结合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为企业打造“零距离”园区。增强资源集聚效应,现场设置咨询区、办理等待区、业务受理区、线上平台展示区、教育培训区等区域,不定期邀请质检、知识产权等方面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对接,

 集多头服务为一站办理,真正实现从“东奔西跑找咨询”到“专家到站送服务”的转变,努力提升质量服务意识与水平。目前,平台已注册用户企业 73 户,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答疑、现场咨询等方式精准办结服务事项 12 项。

 坚持“八条措施”,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出台《六合区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八条措施》,聚焦“稳、减、补、缓”四个关键点,兑现专项奖补资金,拓展消费场景业态,稳定就业保障用工,鼓励减免企业房租,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支持保供企业发展,进一步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同步发布实施细则,包括实施对象、实施要求以及申报、审批和实施程序等,明确责任部门,方便有效落实。区工商联积极统筹资源,助力律师、银行、小微企业、国企、担保公司五大端口融合,推动打造便利高效的融资服务平台,凝聚合力为辖区企业提供线上平台“掌上办”、线下窗口“直接办”、上门走访“在家办”服务,累计为 130 家民营企业提供 3.6 亿元贷款,助力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同时,将“订单融资”法律服务纳入“111”法治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一网五联”工作机制与广泛的“同心律师团”力量,帮助企业进行“法治体检”,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坚持“三个主动”,助推区域经济成长。主动抓牢商会党建示范点创建契机,推动 8 家商会成立党组织,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民营经济领域广泛覆盖。今年以来,已组织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 4 期,进一步夯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思想基础。主动搭建沟通联系平

 台机制,与区法院、区检察院建立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平台及民商事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累计为区内民营企业提供纠纷诉前调解服务 800 多次,成功化解纠纷400 余件,联合中国银行、江苏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座谈会及调研活动,根据会员企业需求制定“一企一策”,推动惠企政策落细落地。主动提升产业发展服务质效,依托“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商会建设提升年”“产业质效提升年”三个“提升年”活动,融合“我为企业办实事”与促进“两个健康”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工商联“五项职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商会、企业开展调研走访、“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融资、产权办理、法律维权及惠企政策享受等关注问题,做到“无事不打扰、有难帮解决”。今年以来走访会员企业 80 多家、基层商会组织 17家,召开座谈会 5 次,现场解决问题 13 个。

 坚持“四新举措”,携手同胞合作共赢。锚定新关口,聚焦区台商数控机床主导产业发展,区委统战部牵头调研形成《南京市六合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报告,合作编制《六合区数控机床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以构建“五个一流”为数控机床台企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实践创新路径。提振新动能,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在产业规划、园区提升、项目招引等方面,细化 13 项工作任务,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建立新机制,把握提档升级契机,高位协调区台商数控机床产业园推进工作,建立由区台办牵头的月度工作调度会议机制、调研互动机制、问题清单推进机制和督办机制,

 落实重要事项月调度,一般事项周调度,先后明确 6 个方面24 条重点事项,形成以 2 个规划为指引,园区环境、平台建设为要素保障的总体推进方案,加速推动数控机床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培育新潜力,推进创新产业园和创新孵化基地建设,共计 10 万平方米,为项目落地提供载体与空间。同时,搭建一体化校企合作平台,为园区和产业发展升级提供可持续性的智力支持。厚植“心”纽带,开展“月是故乡明•乡村振兴行”等系列活动,邀请台胞参观农旅融合项目、文化交流基地,让在六台胞感受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文化氛围。

篇六: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 年 1 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公共服务是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具体运营的微观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可以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便利的营商环境,也是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的重要环节。民营经济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力军。公共服务是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具体运营的微观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可以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便利的营商环境,也是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的重要环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成渝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成渝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有相关政策支持

 从国家层面看,中央关心和重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并在相关规划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1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就曾提出,要深入推进成都、重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6 年,国务院批复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更明确提出,成渝城市群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其中包含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事务协同治理等措施。2020 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时强调,要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从地方层面看,成渝两地的合作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2015 年,成渝两地达成《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提出加强公共服务互助,两地将在人口自由流动、教育资源共享、社会保障、防疫、人力资源、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开展合作。2016 年 6 月,两地又签署了包含《共同推动两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互助发展合作协议》的“1+10”系列合作协议。2018 年 6月,成渝两地签订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明确提出包含推动教育卫生服务共享、推动社会保障一体化、强化公共事务协同治理等具体措施,推动公共服务对接共享。2019 年 7 月,两地

 又分别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2+16 系列工作方案(协议)”,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对接。

 (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积淀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最为集中、产业最为发达、城镇最为密集的区域,人口密度已达520人/平方公里,远高于西南地区96人/平方公里的水平,且地均 GDP 也已达到 2655 元/平方公里,分别是西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 14 倍和 3 倍。2014 年,成渝地区的生产总值只占到全国的 5.49%,到了 2018 年,这个数字在全国的占比已经提升至 6.6%,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的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已经占到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人口与 GDP总和的 90%左右。近年来,成渝城市群内的城市新增常住人口接近 200 万人。从文化视角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也是切实可行的。以成都为代表的蜀文化和以重庆为代表的巴文化,既山水相连又人文相通,并通过千年来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蜀文化。历经长期的持续发展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地理同域的成渝地区业已形成了同脉的历史与同源的文化。

 (三)成渝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有基础

 成渝地区的发展从“成渝經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内在的理论蕴涵,就在于通过统筹区域发展,实现高质量、绿色与可持续的增长,进而有效激发成渝地区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成为国家战略“四极”中的一极。民营经济作为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1]2019 年,四川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 GDP 达 56.3%。2020 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民营企业的规模与效益实现双提升,尤其是成都市民营经济占全市 GDP 的比重从 2015 年48.4%提升至 2020 年的 50.3%,四川全省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达到 2.65 万亿元,为稳住经济的基本盘作出重大贡献。2019年,重庆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2.8%;2020年,重庆市民营经济增加值 14759.71 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 59.0%。民营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的不断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四川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也是重庆实现“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发展阶段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现实依托。

 二、公共服务一体化视域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公共服务一体化互联互通不顺畅 一是存在行政壁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包含的市(区、县)较多,且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各个行政区各自为政,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这既阻碍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也妨碍了公共服务一体化政策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圈区域内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的城市群内部,基础交通设施还存在有相互不对接、功能不完善的状况,且成渝之间仅在主轴上开通一条成渝高铁线路,到经济圈外围城市的高铁还未开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受到很大制约,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公路、轨道交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三是信息共享与公共服务政策沟通协调机制还有待健全。目前,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各区域在教育、医卫、体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有探索与合作,但各区域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按照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的,且在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的目标定位上有所不同。

 (二)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现行体制机制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的地方政府是某种程度的利益主体,各行政区之间必然存在着行政分割的利益分歧。再加上各地区政务网络建设发展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一体化整体效益的发挥。当前,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还是政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各行政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供给模式单一、供给成本高而效率低、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足等问题。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多元化,各种市场内的社会组织在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角色,提供灵活性、动态化、多元化特点的区域公共服务。因此,各行政区域的政府作为政策规划者、制度设计者、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者、监督者等角色,需要划分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在“有为”与“不为”中把握好度,既要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又要引导市场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借以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三)一体化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不到位 一是服务民营经济行业体系还不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改革措施落实还不到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用工紧、员工流失率高的问题,且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二是服务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亟待改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当前成渝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存

 在的最突出问题,受企业自身实力及资信等条件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条件很受限制。三是惠及民营企业的相关服务政策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惠及民营企业政策的落实仍有較大难度,政策支持的融合度不高,成渝地区民营企业营商政策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双城经济圈区域内的两地民营企业有的还无法享受到对方的相关优惠政策。

 三、以公共服务一体化服务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营造民营企业公平参与一体化服务建设的政策环境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增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带动能力。民营经济作为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发挥有重要作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形式,把市场经济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市场经济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各城市发展除了经济差别较为显著,公共服务资源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将民营企业引入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体系,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形式,把市场经济的有利因素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市场经济在公共服务

 领域的作用,为成渝城市群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而将民营企业加入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体系,可以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优化政府职能,进而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资源,有效补充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不足,扩大成渝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因此,将民营企业引入成渝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对优化公共服务资源,促进人才流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增强区域外的公众对成渝经济区的认同感,提升成渝城市群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打造一体化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APP 与云平台 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设,或通过向有实力的社会单位购买信息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可协同打造一个“圈内”的APP 或云平台。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打造指尖上的企业服务,使企业与政府的对话更直观,服务形式更新颖。一是整合数据资源。通过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内的政策库、资源库、需求库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事关民营经济高发展的海量信息的一网打尽,将民营企业发展需求的相关政策,无误差地推送到企业负责人的手机中。二是打造多功能、全要素的公共服务一体化链,藉以使区域内的民营企业,通过该平台,实现一站式找资金、找政策、找人才、找技术,实现公

 共服务政策与民营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把区域内针对民营企业的扶企补贴政策,统一放到该平台,实现补贴资金的可留痕、可追溯。三是提供一键咨询服务。选择运作优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按照服务需求动态管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一键咨询,实现实时高效服务。通过把民营企业获得政策、反映诉求、与政府对话融合到公共服务一体化这个平台上,既能够实现政府与民营企业的高效沟通,更能够有效地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民营企业的聚合与高质量发展。

 (三)搭建一体化服务共享机制,助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2]由于成渝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关的民营企业优惠政策,建议“十四五”期间成渝两地相关职能部门在关注民营经济政策动向、适时借鉴吸收的同时,推进两地优惠政策申请要件互认。加强成渝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破解经济圈建设短板,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从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及环境变革等层面,来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内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提高一体化服务政策

 的稳定性。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党委和政府部门在出台政策之前,应充分征询和吸纳民营企业的意见,尽力体现相关惠企政策的精准性。在政策出台之前,要通过稳定的政策执行,规避企业可能面临的技术与宏观层面的不确定因素,最大层面降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二是建立双城经济圈区域内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逐步放宽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领域,加大国有资本从区域内诸如建筑、农业、商贸等一般性竞争领域的良性退出,从而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留出空间。三是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这些产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帮助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进而实现产业的优化和升级,而不是简单地将传统产业赶出园区,或者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而“舍本逐末”,那样很有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也并不利于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6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62.

篇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报告 3 3 篇

 目

 录

 1.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汇报发言 ......................................... 2 2.县委书记关于扎实开展民营经济‚两个行动‛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 7 3.县委书记关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 11

  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汇报发言

  今年以来,xx 市公安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和人民群众关切,创新便民利企各项举措,整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有效助企纾困、惠企暖民,全力助推 xx 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开展,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法治环境。

 出台便民利企举措,打好‚创新牌‛。今年 x 月份,市公安局在深入走访、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xx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xx 条措施》,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服务,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xx 条措施》是为全市企业和群众释放改革红利的又一有力举措,措施涵盖了优化服务、维护稳定、规范执法等方面,主要通过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简化办证程序等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市委书记 xx,市长 xx,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x,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xx 分别作出批示,肯定这一做法。

 推进‚一门通办‛改革,搭好‚连心线‛。今年 x 月份,市

 公安局成立了行政审批工作专班,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公安行政审批综合服务区,入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 x 类 xxx 项,是省辖市公安机关入驻同级政务大厅事项最多的地市,打造了公安窗口‚全业务‛进驻服务模式。按照‚简单事立即办、复杂事限时办、特殊事紧急办‛的思路,全力改造业务流程,大力减环节、减流程、减前置,缩减事项办理时限,加快企业、群众办事速度。从设立到目前,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综合服务区 xx个窗口共办件 xx.x 万件,日均办件 xxxx 件。另外,自 x 月 x日起,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范围内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发放首套四枚公章,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了专门窗口,企业在完成设立的同时,刻章信息同步推送到刻章企业进行刻制,实现了印章‚零材料申请‛、即刻即领,‚照章‛同步发放,有效简化企业开办流程。截至目前,全市共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 xxxx 套,累计为企业节约费用 xxx.x 万余元。

 开展执法突出问题整治,站好‚执法岗‛。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针对涉企案件立案后长期挂案、对公司企业经营造成影响的问题,组织民警开展摸排,对摸排出的问题案件,逐案明确整改日期、整改责任领导、责任人,进行整改。加强与人民法院沟通,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刑事案件,严格涉企经济犯罪案件受理、立案、采取强制措施等层级审批制度,严防以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民事纠纷问题,严

 防滥用强制措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问题,最大限度挽回企业经济损失,最大限度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市公安局公布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举报电话和邮箱,及时受理上级交办和群众举报的问题线索,目前已办结群众反映问题 xx 起。

 加强警企共建共治,唱好‚协奏曲‛。深化‚项目警官制‛。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逐个明确项目警官,定期走访,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和引导企业预防和规避风险。今年以来,走访联系重点企业、在建项目 xxxx 余家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xxx 余起,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治安发展环境。广泛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有关企业负责人,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参观公安业务办理流程、公安基础技术设施、办案执法流程等,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发现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的问题,赢得理解支持。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共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 x 次。由县级领导带队分包全市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听取企业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已走访企业 xx 余家次,征求意见建议 xx 条,解决实际企业困难 xx个,消除企业安全生产隐患 xx 余个。对企业反映的 xx 条意见建议,已交有关县公安局、局直警种办理,目前办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积极开展‚xx 企业家日‛活动。xx 月 xx 日至 xx月 x 日是‚xx 企业家日‛宣传周。市公安局积极部署,通过开

 展专题宣传活动、领导干部走访民营企业活动、项目警官走访活动、志愿者大宣传活动、企业周边治安隐患排查行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醒等系列活动,推动公安机关领导干部、项目警官下沉企业、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落实惠企政策,引导企业家强化法制观念、增强规则意识,培养契约精神,依法诚信经营。

 努力打造‚三个环境‛,画好‚新蓝图‛。市公安局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助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公安政务事项‚一门通办‛基础上,推进户政业务‚全城通办‛。实行城镇落户‚零门槛‛,为企业人员申办身份证、居住证提供便利,为紧急出国(境)参加商务活动的企业人员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即时加急办证服务。努力打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对企业及其经营者受到侵害的报警求助,第一时间处警;对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危害的案件实行专案专办;依法严厉打击因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醒,xx 小时接受企业和群众举报、投诉和报案,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努力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依法慎重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对涉嫌犯罪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业务骨干、外籍高层次人才,依法慎重采取拘留、逮

 捕等刑事强制措施;对已经采取强制措施的企业经营者,在企业遇有重大经营决策时,在不妨碍侦查活动的情况下,可以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进行一定的经营管理行为。

  县委书记关于扎实开展民营经济“两个行动”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近一个时期以来,xx 县秉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动力活力‛的理念,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政治任务,第一时间深入研究、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定期专题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在全省动员会后,我们以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为主线,在‚一联三帮‛上下功夫,当好企业的‚自己人‛。

 一是真心‚联‛,做到‚无缝对接‛。在全市率先制定《县委县政府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制度》,xx 名县级干部联系 xx 家企业和 x 家商会,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领导干部+工作专班‛帮服责任制,时刻关注企业需求,随时解决企业难题,甘当企业的‚店小二‛。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共选派 xxx人联系服务企业(项目)xxx 个,解决落实问题建议 xxx 项。创新实行链长制,围绕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补链、延链、强链为任务,实行产业链链长负责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链长,跟踪产业最新发展动向。坚持每月召开营商环境委员会会议,复杂问题直接到企业现场

 办公,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始终做到服务‚无处不在‛,实现‚无缝对接‛。

 二是真诚‚帮‛,做到优化环境。做好‚五个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动力活力。一是做好‚法治环境‛,助力惠企政策落实。坚持公平公正,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惠企政策基础上,以优于国家和省、市的扶持政策制造就业创业‚虹吸效应‛。全面落实疫情期间减税降费政策,为减轻企业负担,免除 xx 家入驻标准化厂房企业半年租金 xxx.xx 万元。二是做好‚金融环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采取建立产业基金、提供风险补偿、担保奖励等一系列机制办法措施,破解企业资金短缺、亟须输血的难题。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贷款业务,在全市率先开展‚订单贷‛业务,企业凭订单贷款最高可贷 xxx 万元。三是做好‚政务环境‛,助力产业项目建设。针对企业手续办理难题,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实施重大项目施工许可‚绿色通道‛,对符合法定办理条件的重大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时限压缩 xx%,审批材料精简 xx%。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公开承诺活动‛,开展破坏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纪检监察干部驻点联系民营企业,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做好‚市场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各类企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帮

 助木伦河冷饮食品等 x 家企业打通供应链,精准助力企业稳市场、拓销路。成功举办全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签约新疆望京龙新材料等 x 个项目,总投资 xx 多亿元。五是做好‚诚信环境‛,助力企业安心发展。对有突出贡献的 xx 家民营企业给予 xxx 万元、xx 万元等不同奖励;授予有突出贡献的 xx 名外地民营企业家首届‚xx 县荣誉市民‛称号;在全市率先建设‚专家公寓‛,切实做到企业有所呼县委有所应。

 三是真情‚育‛,做到‚清‛上加‚亲‛。以党建引领为重点,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非公经济党支部 xx 个,选派党建指导员 xxx 人,点燃非公企业党建‚红色引擎‛。以对标提升为牵引,围绕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组织 xx 开展帮联活动。安排县委副书记组织带队到长葛对标学习,到 xx 集团学习非公党建,并建立友好商会。以提升素质为目标,在全市率先成立格局 xx 智慧讲堂,开办 xx 县民营企业家学院,先后就涉企法律、税务、金融知识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培训企业负责人 xxxx余人次。组织民营经济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首席服务员和优秀企业家代表 xx 余人赴 xx 大学参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以智慧平台为依托,建立全市首个民营企业‚云平台‛,全面掌握企业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技术创新等资料,实现动态服务、在线服务、精准服务。

 下一步,xx 县将扎实开展民营经济‚两个行动‛,着眼‚两个健康‛,强化‚一联三帮‛,争创全省‚两个健康‛百县提升示范县,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优环境,重点在落实‚五个一‛上下功夫。一是落实好《县委政府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帮助企业落实政策、排忧解难;二是发挥好诉求响应平台作用,建立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有求必应、有诉必复;三是抓好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发挥好民营企业家学院和格局屏天下·xx 智慧讲堂的作用,对 xx 县党员领导干部和有培训意愿、有创业热情、有实际需求的民营企业应训尽训;四是抓好 xx 家企业对标提升工作,打造企业标杆;五是开展好‚争当优秀建设者、争做出彩 xx 人‛活动,在全县树立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鲜明导向,让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上,社会上受尊敬。

 县委书记关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xx 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团结好、引导好、服务好民营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的重要举措,不断推动 xx 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教育培训,助推民营经济‚两个行动‛开展 xx 县提高站位、拉高标杆,通过组织‚走出去‛‚请进来‛考察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家能力素质。

 (一)站位全省找差距、树标杆。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全县 xx 名民营企业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用 x 天时间,行程 xxxx 多公里,先后到 xx 市等 x 市 x 县学习考察,通过听取经验介绍、

 现场参观考察,学经验、学理念、学方法,为企业发展找到了差距、树立了标杆、明确了方向。xx 县的经验做法得到省民营经济联席会肯定,市委书记 xx,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xx 分别作出批示。

 (二)走进高校提能力、强素质。积极争取中石油支持,县委主要领导带领全县 xx 名民营企业家走进 xx 学院,感悟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 xx 精神、xx 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家国情怀、弘扬企业家精神,矢志不渝跟党走。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民营企业家走进 xx 大学,参加工业转型升级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进课堂、进企业、进车间,切身感受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感悟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强化了责任担当,激发了创业热情。

 (三)‚请进来‛作指导、促合作。先后邀请中国科协副主席 xx 等到 xx 县考察调研,指导化工产业发展,进行项目对接。通过诚心地‚联‛、真心地‚帮‛、用心地‚办‛,xx 县积极把各类纾困惠企措施落到实处,努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搭建服务平台,营造‚安商、富商、稳商‛好环境

 xx 县树牢企业至上理念,用心用情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解除民营企业后顾之忧,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总召集人,xx 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民营经济联席会议,设立专门办公室,列支专项经费,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工作,确保民营经济联席会议真正为企业纾难解困。出台《xx 县党政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制度》,xx 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 xx 个规模以上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研究出台《xx 县优化营商环境 xx...

篇八: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 页 共 2 页晋中日报/2019 年/7 月/20 日/第 004 版 理论

 全力以赴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共寿阳县委书记

 杨隽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开展以来,围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通过专题研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组织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深入企业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针对性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化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 2018 年底,全县民营企业达到 2251 户,占企业总数的 89.5%,个体工商户超过 1.3 万户。2018 年,全县民营企业完成总产值 52.6 亿元,同比增长41.57%,完成税收 9.36 亿元,占到全县税收总收入的 29.75%,民营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从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民营经济仍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小、基础差,竞争力弱。一方面,我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少。截至 2018 年底,全县民营企业数量仅占全市 4.35 万家的 5.7%,个体工商户数量仅占全市的 6.5%,与寿阳全市第一梯队的地位极不相称。另一方面,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贡献度低,市场竞争力弱。从全市来看,民营经济贡献了近 60%的地区生产总值,而我县仅有 30%左右。2018 全省民营企业百强中,全市有 15 家企业上榜,我县仅有强伟纸业、华泰煤业 2 家企业,且排名都比较靠后;全县仅有 15 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且均为中型企业。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 30 强中,晋中有 6 家企业上榜,我县没有一家。

  二是民营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经济内生动力不强,转型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多数民营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思想,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缺乏做大做强的勇气和魄力。据统计,截至 2018 年,全县各行业发明专利只有 23 件,全县所有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总额仅有 9000万元,占比不达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少,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集中在煤炭传统行业,2018年完成“小升规”入库企业共 3 户,全部为煤炭上下游企业。

  三是企业经营融资成本高、难度大,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突出。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采取惜贷政策,门槛过高,民营企业可望不可及;土地指标缺口较大,审批手续复杂;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对技术和人才的培育、引进重视不够,全县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 3945 人,40 岁以下的仅占 22.7%;专业技术人才仅 3917人,远远无法满足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

  四是民营企业经营不够规范。全县民营企业中超过 70%是家族型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经营理念,所有权结构单一,管理方式落后,决策不科学,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产权不明晰,企业财务不透明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上市和市场化融资。“接班人”问题也困扰企业发展。

  二、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必须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主动策划、综合施策,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旗帜鲜明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出台《寿阳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六条》及政策落地实施细则,研究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定期梳理

 第 2 页 共 2 页在招商引资、拆迁补偿、政府工程款项结算、PPP 项目等方面的承诺事项,依法依规及时兑现。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扩大民营企业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探索建立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双向流通机制,采取“挂职锻炼”等方式,打破身份界限,创新干部选用机制,优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党政后备干部的培养对象。加大对贡献度高、创新性强、引领转型作用发挥明显的优质民营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评选、表彰和奖励力度。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树立创业创新光荣导向,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真正让在寿阳发展的企业家事业上有底气,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敬。

  二是真金白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启动县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为 3000 万元的担保业务,撬动社会银行贷款规模 3 亿元,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金额占比达到 80%以上,最大单户贷款额担保上限为 350 万元。财政部门根据省、市要求制定对行政区域内融资担保机构保费补贴政策,对融资担保费率低于 3%的差额部分予以补贴,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融资担保奖补资金,建立 2000 万元的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在政策性纾困救助、信贷支持、上市奖励、融资担保、创新奖励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设立县级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基金和优惠政策兑现资金 3000 万元,主要用于设立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产业引导基金和兑现激励性奖补等优惠政策。

  三是搭建平台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宗旨,组织全县有代表性的产业领域市场主体建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目前已聘请 6 名寿阳籍原省市级领导担任顾问;聘请45 名寿阳籍在外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组成了专家委员会;由政府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和寿阳籍在外的经济界、工商界人士共计 43 人组成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特点和行业规模成立农产品加工、煤炭加工、机械制造、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等 5 个行业协会,共同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企业帮扶、协调服务、项目对接、金融支持等相关服务。积极协调利用原阳煤集团办公大楼,作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办公场所,吸收承担涉企服务职能的工信、发改、投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和民营企业一同进驻、共同办公,为民营企业提供短平快、零距离服务。

  四是畅通线上线下助企服务机制。依托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通过行业协会收集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帮扶解决的问题,按照职能区别和问题难易程度分类梳理,分别通过线下(政府或部门)、线上(市场平台)途径解决。属政府职能解决范围内,单一部门可直接办理的一般个性问题,直接转交相关涉企服务部门办理;行业共性问题或重大问题,报请县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召开政府办公会或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办理情况或因政策原因暂不能解决的,通过原渠道向企业反馈。属市场解决的,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落实。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创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第三方中介机构管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全面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提升企业满意度和企业家获得感。

  五是引进技术人才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自身建设的素质和能力。发挥政府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每年集中扶持一批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化优势明显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培育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构建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中小民营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创新人才机制,与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和培育专业化科技人才。政府将人才培训工作纳入每年的人才计划,定期组织企业家学习参观,加大新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在人才待遇、科研环境和学习深造上制定相应保障政策。进一步加强我县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把培育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企业家队伍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来抓,有计划地对民营企业家特别是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开展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全面增强企业家把握机遇、运用政策、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

推荐访问: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 助推 民营经济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