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当代家庭教育期刊10篇

当代家庭教育期刊10篇

时间:2022-09-24 10:5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当代家庭教育期刊10篇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209周刊教材教法|教法研究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发挥教育的优势,让孩子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家庭教育期刊10篇,供大家参考。

当代家庭教育期刊10篇

篇一: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9 周刊教材教法 | 教法研究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发挥教育的优势,让孩子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瑰宝,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自孔子时代以来,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非常丰富。传统文化中积累的教育元素,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父母对孩子行为、思想和素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现代父母有必要对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家庭教育;教育结合;教育元素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要义解析

 因为父母家庭教育的父母接受某个人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 所以许多家长思想的当代教育将会出现明显的传统的倾向 , 即对儿童的教育分为两个“被宠坏的”和“暴力”, 虽然可以取得平衡 ,大多数的父母 , 但父母仍未能找到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平衡 , 并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应该首先思考,什么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 不同的父母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生存技能是最重要的,而另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人是最重要的。但是,父母是否为他们的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呢 ? 这需要根据事实来判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 父母有一个失败的业务 , 因此教育孩子必须努力学习 , 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读 , 和孩子学习很长一段时间的压力下 , 成绩上升而不是下降 , 家长对孩子采取了暴力手段 , 因此 , 孩子问 :“你不能做事凭什么问我 ?”父母的态度自然是更急躁 , 也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例子中 , 如果父母对孩子提出一些看似过分要求 , 孩子的心自然会受到压力的影响产生负面情绪 , 如果在这个时候 , 父母仍然没有做出正确的指导,所以家庭教育一定会失败。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孩子“思考”。每个家庭都给孩子们“思考”的能力,但是否可以称之为“思考”还有待观察。所谓的“思考”的能力 ,是人们面对的事情是自己的观点 , 认知 , 并从中发现了一些真相 , 孩子在起始阶段 , 成长阶段接触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 , 父母的影响是别人不能消除 ,如果父母本身未能带来孩子教育“思考”, 然后在这样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须是缺乏“思考”能力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启发孩子的正确思维,也是现代父母应该学习的必修课 ,“如何做到教育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家庭教育”的集成 , 这是一个亟待商榷的问题。二、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1. 传统文化具有教育价值从理解的表层意义上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并没有密切的联系,但在本质上,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教育元素,即传统哲学。例如,《弟子规》就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可以对他们的思维意识和人生观产生有益的影响。虽然传统哲学总是用来倡导的理念“天上人”的统一的天堂 , 地球和人类 ,作为哲学理论而言 , 道德概念源自这个想法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 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2. 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传统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即使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仍然存在。中国所遵循的“儒学”是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人们的心灵。这也使得当代中国人仍然把儒家思想视为珍宝。正是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心灵和美的文化,才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还应合理利用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多地滋养孩子的灵魂,使孩子的鉴赏能力和分辨能力更强。王先生 shouren 曾经提出的教育理念“没有帮助 , 没有帮助”, 这意味着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帮助 , 否则他们将失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主权 , 也给家庭教育带来的一个元素的传统文化。3. 传统文化具有身份认同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 缺乏认知的精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 人们容易被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 导致“玻璃心”的现状 , 这样的“现代病”在当今社会并不罕见 , 在环境的影响下 , 儿童接受的家庭教育可以消除这些隐性教育的元素 , 这是采取的方式与父母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父母工作回家后 ,对孩子的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态度 , 孩子的社会隐性效应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 , 你需要通过一些教育方法补充家庭教育的内涵 , 传统文化中充当的角色内涵丰富 , 可以帮助形成强烈的现代文化认同 , 影响精神力量和文化元素 , 那么,孩子们就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 形成独立和完善的人格。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应用到现代家庭教育中,其中,父母也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正确的应用到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该为他们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否则,如果行为和教育之间存在“断裂的展示链”,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将无法估计。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无疑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它不仅可以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良好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孩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1]吕蒙蒙.论文化家族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6):11-14+67.

 [2]赵杰红.以德育人下的朱熹家庭教育思想启示[J].兰台世界,2013(06):97-98.

 [3]张威.家庭教育咨询中求助者与助人者的行为特征和互动方式分析与思考——基于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咨询性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2015(06):47-91+126-127.

 [4]徐振勇.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报告[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9.

 [5]陈友义.潮汕家训的文化审视[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06):37-42+91-92.

 [5]武江坤,刘永兰.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变与不变[J].未来与发展,2019,43(08):73-76.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号GS【2019】GHBZX2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有效融合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西关小学  马翡翠况,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意愿。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快识别到学生们学习状态的好坏,并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回应教师的讲解过程等,以此来提高语文课堂的参与程度。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雷雨》这篇课文的讲解时,就应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开展自身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先结合课文开篇的注释为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内容的前应后果,然后教师为学生们布置好任务,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课后练习中的几个问题。结合学生们的回答,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并让学生选取文中的片段进行分角色朗读,从而仔细体会各个人物的内心情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努力将之表现出来。以这样互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三、拓展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为了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经验,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的学习时,除了为学生们讲解好课本上的语文知识之外,还应该结合教材文本,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们增添一些必要的课外语文知识积累,以此来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更好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并为学生构建起高中语文知识的大框架,从而使学生们的语文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因此,进行拓展教学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进行的。四、开展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在高中阶段,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作文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因此,这两部分的教学往往是高中语文教师们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读写结合在学生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其中遣词造句的方式以及人物的描写手法;通过阅读之后的作文写作,学生可以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更好的把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两部的教学结合起来,在使自身的教学更有效率的同时,让学生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共同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讴歌亲情的文章有很多,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亲情的伟大,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相应题材的文章来让学生阅读,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在有了丰富的阅读经验之后,再动笔进行写作,将自己对亲人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要注意词句的运用方式应生动、合理等。通过进行这样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综上所述,语文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是学生们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学好的一门学科。为了帮助学生们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教师就需要做到:顺应时代发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进行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程度;拓展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展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等。通过实施这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将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参考文献:[1]韩义刚.基于多样化教学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8(08):39.

篇二: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家庭教育理念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 即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 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 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 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 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 凭经验, 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 子女普遍存在娇气、 霸气、 遇事缺少主见、 意志力薄弱等现象, 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 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 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 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 由于种种原因, 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

 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 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 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

 有专家说道:

 “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

 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 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

 ”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

 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 就来一顿“审讯”, 甚至痛笞, 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 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 效果更理想。

 二、 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 幼年求知欲很强, 喜欢追根寻源。

 他向老师提出“2+2 为什么等于 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

 刚进校 3 个月的他, 被勒令退学。

 他的母亲十分悲愤, 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 为儿子建立自信心, 给他讲文学、 物理和化学, 培养他爱学习, 爱科学的习惯。

 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

 “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

 可见成功源于自信, 自信心的树立, 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

 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 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 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 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 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 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当子女需要帮助时, 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 绝不可越佾越疱, 要留有余地。如:

 孩子问某字怎么写, 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 这样做最省力, 但十分要不得。

 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 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 先查查看, 再来告诉爸爸(妈妈)。

 ”(这样的引导, 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

 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 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

 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 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 与子女一起成长, 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

 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 给子女作出榜样。

 “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 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 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

 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 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 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 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 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 “傻瓜”等侮辱性语言, 更不要以讥讽语气, 来冷嘲热讽子女, 冷漠子女, 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 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 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 子女的个体情况, 家庭环境,

 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 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爱的因素非常重要。

 但是, 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 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 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 心灵发生扭曲, 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 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 就是爱孩子, 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

 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 物质上,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

 生活中, 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 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 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 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 赞扬、 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 然而, 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 家长过分保护孩子, 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 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

 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 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 常常批评, 甚至体罚孩子。

 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 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材”。

 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 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 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 而是痛苦。

 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 对家长、 对他人、 对社会、 甚至对自己的恨。

 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 培养其自信心, 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 指责或惩罚, 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的确, 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教育是否得当, 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 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 “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 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 “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边是社会, 学校所关注的, 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 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 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 兴趣, 爱好, 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 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应先从“德、 智、 体、 美、 善”五个方面抓起, 即素质教育, 首先, 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 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 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二、 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 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 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 另外, 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 实行奖罚分明, 当达到该目标时, 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 若没达标时, 家长也不应责怪, 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 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

 家长应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独立思考, 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 教他学东西时应灵活掌握, 不要死记硬背, “读死书, 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不管用, 时间花不少, 效果却一般, 比如有的孩子抄写生字, 写了一排, 过段时间他还是写不出来, 这种方法太“死”, 家长应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结子女。

  三、 “健康是财富”, 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 早起早睡, 平时打打篮球, 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四、 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多做好事, 对人有礼貌, 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另外,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 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说话要得体, 办事要

 认真, 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自己的事自己做, 当天的事当天完成, 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 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 还要细心、用心、 耐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 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 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 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要注重的问题:

  小儿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 进入学龄前期, 这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 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 如口头语言、 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 性也在该期初步形成,所以, 不能忽视这一时期的教育及心理护理。

 早期教育包括体、 智、 德、 美四个方面。

  体育:

 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 如走、 跑、 跳、 攀、 登等。

 要完成这些任务, 只有保健护理、 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 以掌握某些技能, 使儿童的骨胳、 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智育:

 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深奥的科学知识, 而是要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 观察力、 记忆力、 思维力和想象力, 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 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 错过这个时期, 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 甚至无法补偿, 比如口语就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在学龄前期没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待到成人后即使花费很大的精力, 也达不到正常人的口语水平。

 我们要从培养儿童智力、 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几方面做准备, 而不能以识多少字, 学了几册算术作为儿童智力高低的标准。

  德育:

 是指对儿童的品德教育。

 人的品德的形成分析起来有三种因素, 即对品德的认识、 情感和行为。

 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 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 只能够了解比较直接的、 简单的是非标准, 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 如礼貌、 善良、诚实等。

 儿童的模仿性强, 社会上许多事情都会不知不觉影响他们, 如不主动地进行教育,儿童则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 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细致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 绝不是仅靠说教、 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美育:

 是指对儿童的审美教育。

 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会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某些艺术形式就是将这些美的内容加以提炼、 升华的结果。

 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 就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 并教给他们初步的技能技巧, 来表现出自己美的感受, 甚至进行某些创造。

 艺术形式具有形象、 生动的特点, 大都用声音、 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绘, 这正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 艺术形式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 易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如歌曲、 乐曲、 舞蹈、 诗歌、 美工、 文学作品等都是对儿童知识经验少,理解和欣赏水平低, 生理上还不成熟所以只能选择那些浅显易懂的作品。

  我们周围的环境, 以及人的行为、 语言对培养儿童的美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所以, 幼儿园和家庭环境的美化、 成人的举止、 行为、 服饰都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 在心理护理上应注意心理特征。

 此时的儿童抽象思维已经产生, 能够对抽象的数概念有所认识; 创造想象也已出现, 个别儿童还能画出很新颖的画面, 编出有情趣的小故事。

 因此, 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都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要让儿童从日常的生活中, 感受真善美的陶冶, 通过耳濡目染, 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 使其心理在一种健康、向上、 友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在心理护理上, 要十分注意方法, 对儿童切忌采用粗暴简单的训斥, 这样容易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 也不能采用迁就、 纵容的方法, 这样就会使儿童产生不辨是非, 自以为是的心理, 采用正面引导, 循循善诱的方法, 如通过劳动培养儿童勤劳、

 助人为乐的品德, 让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劳动后的愉快及帮助他人后的快乐。

 在儿童的心理护理上还应注意顺其自然, 要和儿童教育、 儿童保健紧密地结合起来。

 护理得当, 可使儿童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关怀自己的子女, 特别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家长, 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像越来越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是父母的方法不对?还是孩子出了问题? 孩子变得越来越顽皮和不听话, 希望他尽情享受童年美好生活的心愿,和不爱学习将来可能学业不佳影响前途的担忧时刻矛盾着我的神经。” 他们都是些有心的父母, 经常与别人交流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似乎觉得每个人都有独到的方法, 可是总想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但教育真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 教育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 因孩子而异。

 以下把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体会和收获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们分享, 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快乐的发展。

 1、 过高的期望, 带给孩子的是无望。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 为由去逼孩子, 有时逼子成龙, 龙就会变成虫。

 所以正确的评估自己孩子的能力和潜力, 为孩子们设想的目标永远是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到的, 与孩子们多沟通, 问问他们的想法和需要, 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主性, 在不逼迫他的情况下, 鼓励他做事情所让孩子得到的锻炼, 要比被迫所让孩子受到的益处更有价值, 效果也会更好。

 2、 过度的保护, 带给孩子的是无能。

 不会剥鸡蛋, 神童们不会生活自理, 女孩不会自我保护等, 这些例子其实我们都已经听了很多了, 因此首先我们的爸爸妈妈应该重视的是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

 让你的孩子“变” 得普通一点, 平凡一点, 这样做并不是虐待孩子, 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有了好的身体, 有了安全的基础才有其他呀!

 要想放小鸟去天空中翱翔, 首先要让他们学会飞翔对吗? 所以受保护过多的孩子他能“飞” 吗? ...

篇三: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p>

 要 家庭教育是对人的影响最早最深刻的教育,也是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一个教育环节。当前农村家庭的幼儿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留守儿童的隔代抚养缺少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意识不强,父母外出务工缺少关爱,等等。究其原因,有农村留守儿童偏多,家长学历与能力普遍偏低;政府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等。解决农村家庭幼儿教育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其次,幼儿园和教师要对家长进行帮助;第三要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的观念和能力;第四,家长要以身作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对幼儿的行为采取正确的评价鼓励,做到赏罚分明。

 关键词: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阅读习惯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earliest and most profound education that affects people. It is also an educational link tha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rural families, the basic reasons are summarized, such as lack of education awareness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weak family education awareness, and lack of care for parents"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the reasons that affe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rural families are summarized. There are market 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parents are more migrant workers. Furthermore, government support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concept of family education cannot be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people. , Ability is low, lack of necessary ability in education; 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family.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discussing the reasons, we can propos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rural families. First,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must give strong support; second, kindergartens and teachers must help parents; third, we must upgrade parents. The concept and ability of family education; Fourth, parents should lead by example and teach more than words; adopt correct evaluation and encouragement of children"s behaviors, and make clear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Key words: Rural ;Toddler;Family Education;Reading Habit

 目 目

 录

 引言……………………………………………………………………………………1

 一、农村家庭幼儿教育问题分析……………………………………………………1

 (一)隔代抚养现象普遍,老人阅读习惯较差………………………………1

 (二)农村家长家庭教育及阅读习惯培养意识不足…………………………2

 (三)家园合作意识淡薄,没有与幼儿园进行交流合作……………………3

 二、 影响农村家庭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因………………………………………3

 (一)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4

  (二)家庭教育方法和内容陈旧………………………………………………4

  (三 )家长没有给幼儿足够的关心……………………………………………5

  三、加强农村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解决策略………………………………………5

 ( 一)家长要帮助幼儿学会阅读………………………………………………6

 (二)父母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7

  (三)父母应当加强学习,更新观念…………………………………………7

  (四)家园合作培养阅读兴趣…………………………………………………8

  (五)政府加强宣传,营造科学教子气氛……………………………………9

  四、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1

 引 引

 言 家庭教育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他带来的影响。一个人当他从呱呱坠地到离世都和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家庭是一个人最为基本、也是生活时间最长的重要地方。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其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可以在家庭中掌握多种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例如走路、说话、吃饭等,同时他还具备了和外界进行交流的能力。虽然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学校教育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本质上家庭教育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和阅读的重要地方,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离不开家长的培养。当家长可以对孩子自身具有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关注,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这样可以让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反之,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没有对其进行过多关爱,那么就会给孩子造成成长方面的众多阻碍。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有着很多问题,例如“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家庭收入较低、家长的自身情况不足等等,这些对于家庭教育的实施有着严重的阻碍,要想对这些困难进行克服,就要重视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阅读习惯。

 一、农村家庭幼儿教育问题分析

 伴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当地人的物质需求,而且农村人在思想及价值观上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农民更加向往城市的生活。这就容易造成“留守儿童”问题,不利于农村家庭幼儿的教育。而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农村幼儿就更加难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隔代抚养现象普遍,老人阅读习惯较差 从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孩子的父母都以外出务工人员,孩子的父母都是在外务工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对于家庭中的教育是非常影响的。对于家长

 2

 自己所掌握的文化以及自身素养方面,很多家长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了,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这就使得孩子的很多方面家长都不能及时的关注到,对于孩子在教育上的问题就更加关注得少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大多数是放在家庭作业的完成程度上,而在孩子自身兴趣、特长以及阅读方面的培养程度比较欠缺,农村父母做的工作就更加欠缺。但是,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孩子基本上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农村地区老年人由于受时代和社会环境影响,接受的教育水平有限,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基本都是初中以下学历,小学学历偏多,所以本身对家庭教育概念的了解就十分有限,自身阅读能力较差,除了很少一部分农村老人有看报的习惯以外,农村老人平时基本没有阅读习惯。而且隔代抚养,老人一般只会在意幼儿生活上,衣食住行的需求,不会重视幼儿阅读方面的需求,基本不会主动给孩子购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读物,更不用说培养幼儿阅读习惯了。

 (二)农村家长家庭教育及阅读习惯培养意识不足 在农村家庭中,很多家长有一个共同的普遍现象,很多家长都是采取的是口头教育方式,很少有家长对孩子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认为孩子的教育只是需要物质上的支持,而在精神方面的支持远达不到要求。同时,农村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难关注到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其中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能力。许多家长看中了暂得利益,却忽视了孩子长远的发展。

 阅读能力,在农村的许多家长思维意识里是没有清晰的概念的,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判断可能只停留在“学习好不好”,“在校表现乖不乖”这样笼统的层面上,至于阅读能力这样的细分领域,多数农村家长并不能充分理解其含义、判定标准和对幼儿今后发展的意义。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阅读能力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影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家庭的教育意识不到位。

 3

 (三)家园合作意识淡薄,没有与幼儿园进行交流合作 在农村教育中,家长和学校两者间的沟通比较少,甚至接近于每月,这就不能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很好的结合。这是由于很多农村家长对于教育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传统年代,认为孩子进入学校之后自己就不需要管理孩子,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学校中。就阅读能力这个问题来说,家长可能认为任何与学习知识相关的工作都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与自己关系不大,自己最多是在监督孩子作业完成情况,考试分数,在校表现等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当孩子进入学校开始学习之后,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少,甚至不能及时与学校和教师进行沟通。以老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和成绩都有着很高的期望,老师都会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老师会将孩子的学习能力做更细致的划分,例如分为算数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并且会针对不同的能力分别采取不同的、系统的培养方法。例如阅读能力培养,除了课本上的课文阅读以外,老师还会帮助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阅读水平的读物,然后规划好每周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最后进行阶段性测评,掌握孩子的阅读水平发展情况。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离不开家长的合作的,因此,家长要及时跟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共同对孩子的自身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进行很好的提升。但是,很多农村中的家长对于学校老师的工作没有进行及时的配合,其中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过多,老师不能及时照顾到每一个孩子,难免会出现疏忽的情况,这就十分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影响农村家庭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因

 针对农村家庭中现阶段幼儿在教育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对于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意识比较低,由于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使得幼儿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对影响农村家庭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家庭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4

 (一)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父辈对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这就使得很多家庭中的教育思想比较传统。由于农村家庭中的祖辈受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知识储备量不足,同时,很多农村使得这些祖辈在教育意识、方法和理念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比较年轻的父母父母们虽然也受到媒体宣传的影响,对幼儿整体的家庭教育开始重视,但是却受限于家庭的经济情况,在书籍方面不愿意过多投资,多数家长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阅读习惯本身也不好,也没有机会请教专业的人员,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所以在这方面表现得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家长口头上都说让孩子“多读书”,但是他们头脑中“读书”的概念基本仅限于课本,除了经济原因以外,也不懂如何帮孩子选择课外读物。现代农村,年轻的父母一边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一边又面临经济压力,也普遍缺乏耐心,没办法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农村家庭相较于城市当中的许多家庭来说,在幼儿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还是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二)家庭教育方法和内容陈旧 想要通过教育得到一个很好的目的,就要在教育进行之前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清楚地考虑,自古以来,老师具有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责任,对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进行处理,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古到今,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于子女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健康成长。

 但是,根据现阶段发展的形势,竞争十分的激励,父母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或者没有做到内心的需求,就会对自己的子女进行理想的继承,也将自己的目的和承受的压力转移到了子女的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加优秀。他们通常只单纯的以考试成绩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且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励幼儿努力学习。例如对比竞争、物质刺激或暴力手段等。这些方式虽然看似短时间奏效,但实际上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以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家长应该做的工作首先是帮助孩子挑选适合幼儿年龄

 5

 段的,孩子喜欢且有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读物;第二,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第三,以身作则,自己先养成阅读习惯,带动孩子一起享受阅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非简单粗暴的对比竞争、物质刺激和暴力手段。这些教育手法,虽然有可能短时间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但从长远来看不仅不会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还会让孩子产生排斥心理,厌恶家长强行规定的阅读时间,对课内外的阅读产生反感,严重影响了孩子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家长没有给幼儿足够的关心 在农村家庭当中,家长很少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游戏和娱乐,但是农村家庭中,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娱乐方面的活动中却是家长的存在,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意识不足,因此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娱乐活动方案。尤其是在农村家庭中,很多孩子的生活娱乐十分单一,电视是他们的伙伴,还有就是和邻居家的小孩进行玩耍,而这样...

篇四: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心理学 14/9在生活与经验中成长—— — 《民主主义与教育》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作者 /徐勤玲 ■编辑 /徐丽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其 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民主社会的理想,论证了教育应引导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从而使新生一代满足民主社会的希望。《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阐述的教育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杜威在书中没有专门论述家庭教育问题,但他提出的“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等理念,对我们审视当代中国家庭教育问题,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有重要意义。杜威认为, “教育即生长”,生长的前提条件是未成熟状态,未成熟状态不只是把生长当作填补未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之间的空缺的东西,而是指“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 — 向前生长的力量。”未成熟状态的两个特征—— — 依赖和可塑性,使教育与训练成为可能。杜威在这里提出了他的儿童观。法国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杜威与卢梭的儿童观是一脉相承的,其根本都在于尊重儿童天性。从“教育即生长”的思想出发,审视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让孩子享受童年时光。孩子的童年是宝贵的,它转瞬即逝,而且不会重来;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自由的,他们有权利享受属于自己的童年时光。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孩子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用于写作业、上各类辅导班,很少能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因此,父母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尽情玩乐、享受没有压力的时光。没有尽情玩耍,没有愉快回忆的孩子,不仅在人生的起点会有严重缺失,更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承受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一颗从童年起就因缺少自由、欢乐而变得干涩的心灵怎么会有精彩丰富的人生?“教育即生长”的思想给予我们的第二点启示是:父母要陪伴孩子成长。如前所说,儿童的未成熟状态有两个特征:依赖和可塑性。依赖决定了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其各项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可塑性即发展各种倾向的力量,它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父母要经常陪伴孩子,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运用自己的情感、学识和品格,帮助孩子发展内在的天赋和倾向。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教育家萨莉·克拉克森认为,母亲对孩子将来是否成功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个母亲,如果花成千上万个钟头来训练孩子,那么孩子将来拥有创造力、高情商、幸福婚姻和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她在回答母亲如何处理事业与教育子女的矛盾这个问题时说:

 “人的一生都可以有事业,但能赢得每个孩子的心灵的时间却很短暂。陪伴孩子的时间没有硬性标准,因为每个孩子个体不同……重要的是每位母亲都要有一支心灵的温度计,要有智慧去感觉孩子的需要。”杜威针对旧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现象,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虽然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是在现有的体制下,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状况并未得到本质的改变。而且,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危险,那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起来,挤压孩子的生活空间,使孩子在体制设定的狭窄的轨道上奔跑,而教育的本意—— — 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却被忽略。我们造就了一个个考试机器,却失掉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在这种状况下,家庭教育应该做什么?一位家长的思考引起了我的共鸣:

 “如果老师的职责就是维护教学体制,家长就不应简单地和老师一起给孩子压力,而应缓冲家庭之外的挤压,根据对自己孩子个体差异的了解,帮助他们度过种种困难,并尽可能保护孩子不要因为社会的不合理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孩子毕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爸爸妈妈不爱护他们的话,他们就完全孤立无援了。孩子的心要比我们想象的更柔软,需要特别细心呵护。”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只有让家庭教育回归本位,让孩子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才能做到。既然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而且教育的目的在于让45

 《大众心理学》征稿启事《大众心理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心理学科普月刊。现向广大心理学科研工作者、研究者、教师和研究生征求能反映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的科普类稿件。本刊针对所有来稿,有如下具体要求:1、欢迎原创稿件。请勿抄袭、拼凑或一稿多投。对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者,本刊将予以公示,同时 2 年之内拒绝该作者的所有来稿。2、稿件长度在 2000~3500 字之间,特约稿除外。来稿需使用正确的书写规范,包括标点符号使用规范。3、来稿内容应与心理学领域紧密相关,兼具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心理学科普类稿件。文稿力求文字精炼、条理清楚、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层次段落与逻辑关系清晰。4、本刊下设心理咨询手记、学校心理工作坊、青年世界、心灵茶室、婚姻家庭、父母必读、教与学、职业天地、教您一招、社会心理百态、知识窗和人物等栏目,投稿时请作者注明稿件拟投栏目。5、投稿一律采用网上投稿,不接受打印稿和邮箱投稿。网络投稿地址:http://202.120.85.33/Jweb_dzxlx/CN/volumn/current.shtml。

 投 稿 前作者首先需要在本刊网站进行注册,按要求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稿件用 word 文件编辑 (统一使用 5 号字,1.5 倍行距)后上传至投稿系统中。6、文稿后需详细列出作者的姓名、单位、地址、电话和邮编等信息,以便编辑部处理样刊及稿费等相关事宜。如无特别说明,稿件一律按作者投稿时使用的姓名及单位发表,如需使用笔名,请在文稿后注明或与编辑部另行沟通。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依照《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和编辑。8、来稿一经刊登,即酌付稿酬,同时赠送作者样刊。稿酬一经支付,版权即归《大众心理学》杂志社和作者共同所有。孩子过一种富有意义的生活,那么父母的责任就是给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书本知识之外,享受闲暇生活的乐趣。只有当孩子处于闲暇状态,自由自在地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兴趣和内在的天赋才能逐渐显露出来,从而发现真正的自我。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能够使孩子享受生活的乐趣、品味生命的意义、提高生活的质量,如何度过闲暇生活甚至可以决定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享受闲暇生活的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使闲暇生活成为帮助孩子确定和认识自己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目标的过程,成为帮助孩子自我判断、自我充实和积极进取的过程。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享受闲暇时光,如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四季之美;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享受亲子阅读之乐;共同聆听中外名曲,感受美的旋律……在共同的生活中,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不知不觉就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了解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而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杜威还认为,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关于经验,杜威认为“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从经验中学习’就是在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我们所享的快乐和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前后后的联结。”杜威的这一理论,对于家庭教育的启示就是:要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从经验中学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孩子在父母面前,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意志,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父母往往把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使孩子失去独立探索世界、获得人生经验的机会。这样不仅孩子的思维被束缚,能力被扼杀,父母也因此把经验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家庭生活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如果父母转变教育理念,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外部世界,勇于尝试不同的事物,那么孩子将从中获得独特的经验和观念。如果父母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经验,那么父母与孩子都获得了扩大的经验,这些扩大的经验将有助于整个家庭生活的发展与进步。《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是其中的核心思想。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首要任务是确立一种儿童观和教育观。我们应该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吸收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华,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家庭教育思想。46

篇五: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弥儿》 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基金项目 :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摘要: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分急功近利, 家庭教育异化现象有加剧之势, “虎妈”、“狼爸”、“鹰爸” 的出现使我们对当今家庭教育倍感担忧。《爱弥儿》 作为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此书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作用, 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仔细斟酌。

 因此, 本文以《爱弥儿》 中的教育思想为依据, 联系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 对正确实施家庭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爱弥儿; 家庭教育; 启示

 1 《爱弥儿》 和家庭教育

 《爱弥儿》, 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

 此书写于 1757 年, 1762 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 轰动了 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 影响巨大。

 [1]

 书中详细记述了卢梭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 的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人类接受教育的最早活动场所, 其影响可能贯穿人的一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

 “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 每个眼神, 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弥儿》 中卢梭第一次提出了“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的思想, 每个

 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 自然赋予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种种特质,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 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爱弥儿》 为我们成功的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 宝贵的经验与理论, 同时需要我们秉持扬弃的精神, 在实践中验证其合理性, 用客观的眼光去审视现实中的问题, 对家庭教育进行探索。

  2 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

 2. 1 家庭教育中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近两年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虎妈”、“狼爸”、“鹰爸” 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 对孩子的教育中有些家长过分坚持功利的价值取向, 以孩子成绩是否名列前茅、 是否上名牌大学、 是否出人头地等为目标对孩子进行教育, 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据调查, 我国儿童各个阶段的睡眠时间均未达到国家的规定, 2/3 的儿童没有午睡的习惯或没有午睡的条件; 学校和家庭给儿童双重学习负担, 超半数中小学生视学习为最大烦恼。

 97. 6%的学生每天放假回家之后,要用一定的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 66. 1%的学生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课外补习作业, 30. 4%的学生上学业补习班, 21. 7%的学生上兴趣特长班。

 [2]

 2. 2 家庭教育中性教育严重缺失

 “性” 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对孩子难以启齿的话题, 因此造成性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内容中的一大缺失。

 2007 年《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报告》 中指出, 当今家庭教育中性教育严重缺失。

 例如:

 家长在回答

 “碰到性骚扰该怎么办” 的问题时, 有 54. 0%的家长回答没讲过; 在回答“青春期生理变化怎么应对” 的问题时, 有 41. 6%的家长回答没讲过。

 儿童出现青春期生理变化, 往往 “不知怎么办”、“父母不在身边, 感觉无助”。感到“心里害怕” 的比例, 女生高出男生 10 个百分点。

 [2]

 2. 3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投入令人担忧

 2005 年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心随机调查了 吉林省长春市年龄为 313 岁的儿童的父母共 360 人, 结果发现:

 父亲对儿童的投入不足,尤其在与母亲投入的相比之下, 更显薄弱。

 在小学儿童组, 有 9%的父亲回答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为 0, 22. 2%父亲每天最多只有 1 小时的时间能陪伴自己的孩子。

 在学校生活方面, 在对“你经常去学校开家长会吗? ” 的回答中, 125 名学龄前儿童的父亲中, 27. 2%表示从来没有过, 25. 6%表示很少去。

 [3]

 3 《爱弥儿》 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3. 1 让孩子在自然民主的环境中成长

 卢梭提倡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 在自然中获得发展。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 要考虑孩子的真情实感, 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然民主的环境,让其得到学习和锻炼。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真正的走出去, 孩子只有亲自去实践, 亲自去体会才能拥有最真实、 最纯净的感受。

  在自然环境中, 要让孩子的触觉、 视觉、 听觉都获得发展, 孩子亲近自然才能拓宽视野, 才能更加真切的领悟生命的真谛。

 在社会环境中, 要让孩子逐步学会与人相处, 不要过多掺杂家长的意志, 让孩子自己体会其中的人情冷暖、 酸甜苦辣, 每一次与人接触都会成为孩子一笔宝贵的财富。

 3. 2 点燃孩子的智慧之光

 在《爱弥儿》 中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孩子的智力培养, 重点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 而是掌握知识的能力。

  孩子的智慧就像一支亟待点燃的蜡烛, 需要家长去点亮, 去呵护。

 作为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以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潜能, 不要只看重孩子一时的“辉煌战绩”。

 其次, 配合学校教育、 密切与老师的联系, 掌握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

 家校合作是提高孩子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对孩子发生作用的桥梁。

 另外,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作比较,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动机。

  3. 3 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

 卢梭认为应该使青年的心中产生善良、 博爱、 怜悯、 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 并防止产生妒忌、 贪婪、 仇恨以及所有一切有毒害的欲念。

 孩子如果在道德上出现偏差, 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人、 成才之路, 对孩子实施正确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 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 家长要正确的选择爱孩子的方式, 不能一味的溺爱孩子, 严慈相济, 理智施爱, 奖惩得当, 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其二, 家长要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这一地位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 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效仿的对象, 因此父母在家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给孩子做出榜样。

 其三, 家长应适时让孩子接触道德境界高的人或事, 有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 成。

 《 荀子 HYPERLINK"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2776. htm"\

 t"_blank"?劝学》 中有云:

 “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HYPERLINK"http:

 ∥baike. baidu. com/view/121783. htm"\ t"_blank"。”孩子能否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成长,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孩子未来的发展。

篇六: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20 年 第 36 卷 第 4 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6 No.4 2020(总第 172期)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 Sum.172 )文章编号:

 1673 - 1646 (2020 )

 04 - 0025 - 05傅山家训:涵养当代家庭教育生态王   娟 1 ,康长春 2( 1. 吕梁学院 历史文化系,山西 吕梁 033000 ; 2. 吕梁市离石区英杰中学,山西 吕梁 033000 )   摘   要:

   傅山家训是傅山为山西傅家留下的传家良训,以及留给后世的家庭教育之道。目前学界对此尚缺乏相关研究。傅山在家训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家庭教育:读书治学、仕途经济、心性品格。其中,读书治学的内容又凸显为:一是珍惜禀赋,沉潜蓄势;二是安身立命,融合开新;三是详略有别,不忘家国;四是文章天成,不避艰险;五是兼学博采,力争透彻。傅山家训以治学为主,穿插人格品行教育;以己为例,循循善诱;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涵养价值。   关键词:

   傅山;家训;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23.1    文献标识码:

  A   doi :

 10.3969 / j.issn.1673 - 1646.2020.04.005Significances of Fu Shan ’ s Family  Precepts on the Ecology  ofContemporary Family EducationWANG Juan1 , KANG Changchun 2( 1.Dept.of History  and Culture , Lüliang  University , Lüliang  033000 , China ;2.Yingjie Middle School , Lüliang  033000 , China )Abstract :

 Fu Shan ’ s family precepts are excellent precepts and family  education instructions that FuShan left to later generations.At present , Fu Shan ’ s family precepts have not gained sufficient researchinterest.This paper finds that family  education in Fu Shan ’s family precepts focus on study , career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Among  them , the contents of study include ( 1 )

 to cherish natural endowmentand make good preparation ;( 2 )

 to settle down to a quiet life and make a new start ;( 3 )

 to treat importantor unimportant things differently  and keep patriotist emotion ;(4 )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study  andcareer ;( 5 )

 to learn widely  and deeply  from others ’ strong points.Fu Shan ’ s family precepts are mainlyabout study , and pay  attention to personality education as well.The percepts , taking  Fu Shan himself asan example , give methodical and patient guidance to people.In general , Fu Shan ’ s family precepts are of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temporary  family  education.Key words :

 Fu Shan ; family precepts ; family  educatio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家庭、家教、家风的问题,要求重视家庭教育,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而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取古代家训之精华,为当代家庭教育所用。傅山(1607~1684 年)[ 1 ] 119 ,山西阳曲人(现属太原市),字号众多,常用者为青主。傅山于学无所不通,富有“学海”之称。他留给后世的无尽瑰宝,在其作品《家训》及教育子孙的诗文中可窥一斑。傅山《霜红龛集》中专设《家训》一卷,包括训诫子侄的《训子侄》《文训》《诗训》《韵学训》《音学训》《字训》* 收稿日期:

 2020 - 02 - 24  基金项目:

 2017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J2017128 ); 2016年吕梁学院校内基金项目:山西传统家训文化研究( RWXN201607 )  作者简介:王   娟( 1987- ),女,讲师,博士生,从事专业:古典文献学。

 《仕训》《佛经训》诸篇,以及为孙子写的《十六字格言》[ 9 ] 。这是傅山对子侄、孙两代傅家晚辈倾注的心血与为山右傅家留下的传家良训,也是傅山留给后世的家庭教育之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傅山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研究日渐宽广,围绕傅山生平及其交游 [2 ] 、书法 [ 3 ] 、武术 [ 4 ] 、医学 [ 5 ] 、金石鉴赏、美学、诗文 [6 ] 、哲学、宗教思想 [ 7 ] 等方面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郝树侯 [1 ] 、魏宗禹 [ 8 ] 等学者并撰写了傅山人物传记,对研究傅山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然而,学界对于傅山家训的系统研究却较为薄弱。有鉴于此,本文以傅山家训为对象,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界对傅山家训乃至山西家训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视与研究。1  读书治学1.1  珍惜禀赋,沉潜蓄势《训子侄》位居《家训》首篇,可视为傅山对儿子傅眉、侄子傅仁乃至傅家后代读书治学进行的宏观指导。文中傅山称赞子侄“以中上之资,尚可与言读书”,要求他们趁精神健旺之时,“自爱其资”,专心致志、读书尚友,“待笔性老成、见识坚定”之时,以成著述之志。[ 9 ] 669 - 671 全篇体现了傅山家训读书治学的整体思想,饱含着傅山对晚辈的殷切希望与鼓励:希望后代能够立著述之志,珍惜禀赋,沉潜蓄势,厚积薄发。文中傅山以自己的读书经历为例,叹惜自己资性优良,却未曾闭门十年读经史,以致著述之志不通畅。后又遭逢明清鼎革,时局变迁,购书读书不易。傅山慨叹自身现已不具备实现著述之志的条件之余,希望子侄能够引以为戒。傅山提出“著述须一副坚贞雄迈心力”。在傅山看来,著述非常人所能行,因此他们先要锤炼笔杆、坚定见识,炼就一副坚贞雄迈的心力。因为非如此,不足以著述。傅山希望他们能够 “自爱其资”,读书尚友,待“笔性老成、见识坚定”之时,实现著述之志。1.2  安身立命,融合开新《文训》中,傅山以《性史》《左传》为例,一反一正,教育子侄读书为文时应有安身立命之所,方可融合开新。第一,安身立命。傅山以己作《性史》的成书与天亡此书引出话题,紧接其后提出文章应有安身立命之所(寄托、归依之处),并以《左传》为范例。整体看来,《文训》篇既是傅山指导两个子侄如何写作文章,也是教育他们作人、养性的方法。傅山一方面自诩《性史》“深论孝友之理,于古今常变多所发明”[ 9 ] 671 ,另一方面又言“皆反常之论” [ 9 ] 672 ,天不存此书。傅山的这种矛盾心理既源自用心佳作的惨遭丢失,也是傅山用作品代自己、以示自己的生不逢时,悲伤与自我劝解之情溢于言表。文章之不合时,实是人之不合时;文章需安身立命之所,实是人需安身立命之所。而《左传》就是傅山找到的为文、为人之寄托、归依之处。他希望后人能够将《左传》作为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希望他们读《左传》不仅仅为了明经科考,而是要细细体悟书中的道理,以之来涵养品格与心性,学习其中的做人、养性的道理。第二,融合开新。傅山言,《左传》中犯教伤义者一看便知,而铺张组织、奇妙深奥等处,即使已有很多古人的注解与诠释,然而用功读之,仍然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依傍还是不依傍,熏习还是变化,都需要自己决定。对《左传》的重视,既是傅山对傅家治《左传》家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傅山对子侄读书方法的指导。傅山告诫后人,读书时要有自己的决断,对于前人注解,既可依傍也可有所变化。这种读书方法既不要求一味创新,盲目排斥他人成果;也不要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是要求读书之人能够在深解文意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融合开新。在今天看来,这种教育方式仍是非常有益。1.3  详略有别,不忘家国《训子侄》中,傅山为子侄开列了阅读书目,并对读书方法做了细读与略读的区分。就内容言,傅山所列书目中经史子集样样涉猎,范围广泛。就方法言,有细有略,主次分明。其中,经书以及《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国语》《管子》、骚赋,皆须细读;其余则随性之所喜,略读即可。从中可见,傅山要求后辈读书时既要广泛阅览,也要详略有别,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度。傅山专就史书做了特别交代。傅山提出,金辽元三史只可视作记录割据政权历史的载记,而非正史。这当然与傅山的政治追求与民族主义情怀有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反映了傅山对后辈的教育,不仅仅是纯粹的为读书而读书,而是希6 2中 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20年第4期

 望他们能够铭记历史,不忘家国。1.4  文章天成,不避艰险傅山治学崇尚自然、真诚,既不刻意雕琢;也不趋易避难,反对死板;既重视已经成文、流传很久的古人观点,又能跳出书本、超越书本,看到书本以外的事物,从而对文、诗、音、字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重要成就,而这也正是傅山希望傅家子孙能够做到的。这在傅山《家训》中,表现为文章天成,不避艰险。第一,文章天成。在具体的诗文写作中,傅山教育后辈,希望他们用功于日常的积累与磨炼,不要一味追求造作诗文。《诗训》中,傅山选取杜甫、韦应物、谢道韫、王维作为诗人的代表,强调好的诗歌并非一意雕琢所成,而是“理明义惬,天机适来,不刻而工”[ 9 ] 675 。《音学训》中,傅山提出读书之声死,说话之声活,歌曲之声牵就。傅山认为,字书中之读音,皆是死法,可以用其读书,但天然的口音并不在其中。傅山希望后辈能够融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活着的读音。《字训》中,傅山提出写字无奇巧,反对“天倪造作”[ 9 ] 678 ;追求正法,“正极奇生,归于大巧”[ 9 ] 678 。第二,不避艰险。《韵学训》中,傅山非常有针对性地讲了诗韵中的险韵。险韵指险僻难押之韵,韵脚少,字也比较生僻,一般人常避之不用。但唐代韩愈却喜欢用险韵炫奇。傅山认为,作诗不能怕用险韵,而应烂熟,就像上平声的前几个韵一样。1.5  兼学博采,力争透彻前文已述,傅山要求读书要经史子集样样涉猎。而在《佛经训》中,傅山又特别就佛经、《周易》、《老子》等的优胜之处做了阐述。《佛经训》中,傅山提出,儒家向来视佛经为“异端”,回避不读;但佛经中往往有“直捷妙谛”,凡是儒家朦胧不好问答之处,佛经都“粉粹说出”,使人当下透彻、有所抉择,而不是“骑两头马”,不知所从。傅山又说,不可做“菩萨隔阴之昏”(大乘佛教中,菩萨是修行到很高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但一经投胎,也会忘记前世之事),还需向《周易》《老子》寻找“归根复命”处。[ 9 ] 682 - 687从以上内容可见,傅山认为做学问不必拘泥于儒家,佛经也有其可取之处,甚至是补儒家经典不足之处。同时,傅山又告诫,学问必须有落脚之处,否则无论如何博学,都是无用的。而这个落脚处,傅山认为是《周易》与《老子》。两个例子合到一起,傅山实际是在强调:兼学博采,力争透彻。傅山虽学尊儒家,但并不一家独尊、排斥异端。他希望子侄能够学习佛经、《周易》《老子》中的透彻之处,做学问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2  仕途经济自隋唐科举制度以来,读书为官论,兴盛不衰。仕途经济,成为古代许多读书人的终生所求。傅山教育子侄时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仕训》篇中,傅山通过探讨仕与时、志、气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仕途经济的看法。第一,“仕”与“时”无关。傅山认为,不论时势是否合适,都不应轻易出仕。因为即使生逢其时,君臣、同僚却不一定皆是同道之人。第二,“仕”依凭的是“志”。傅山认为,是否、能否出仕,关键要看志向能否实现。志不得行,就不可暂处朝堂。第三,“气”为“仕”的最差之举。“气”,可理解为骨气、血气、勇气、意气等。傅山认为,仕宦时,若不得已只能靠一口热气、一腔热血为国效力,那么,这样的仕宦对国事未必有益;即使因此身亡,也仅是理所应当的“酬君”(报答君王)而已。在傅山看來,以“气”报国,是做官为仕的最后、最差一招,不得已而为之,不值得提倡。第四,“仕”字不可轻言。傅山言:“仕之一字,绝不可轻言。”[ 9 ] 681 他认为,古往今来、唐虞以后,君明臣良能有几个?即使得到君主赏识,能够不被猜疑嫌忌、保持始终的又有几个?傅山认为,为官之人能够由始至终为君主赏识重用,就如裴度得遇唐宪宗,才符合“仕”之义。裴度(765~839年),山西闻喜人,为将相二十余年,辅佐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然而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少之又少。因此,“仕”之一字,于傅山而言,包含无限希冀与失望,不能轻易说出口。以上为《仕训》的简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是否出仕,傅山最为看重的是志向能否实现。傅山设想了一个较为理想化的官场生态:君主英明,臣僚同心,抱负可以施展,志向有处安放,这才是他认可的仕途经济之所。傅山希望后代之“仕”是孔孟之仕,心怀天下,匡主益民,而非蝇营狗苟,尸位素餐。但傅山主张仕之不易、志之难以实现,于是提出读书之人可于书中求志,并说这不失为清贫之家的风貌。这或许正是傅山为何用大半篇幅的家7 2(总第172期)

 傅山家训:涵养当代家庭教育生态(王   娟等)

 训教诫子弟如何治学的原因所在。3  心性品格《十六字格言》作于1679年,是迈进古稀之年的傅山送给莲苏、莲宝两个孙辈的肺腑之言。十六字分別为:静、淡、远、藏、忍、乐、默、谦、重、审、勤、俭、宽、安、蜕、归。仅仅十六个字,既是傅山对后代心性品格的教育,也可看作是傅山人生智慧的浓缩精华。原文每字下皆有傅山简单的注释,近人孟肇咏也曾逐句加以漫笺 [10 ] ,都是理解十六字格言的有益资料。《十六字格言》中的心性品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读书之性与处世之性。3.1  读书之性《十六字格言》其中五字:静、乐、勤、蜕、归,明确与读书治学相关。在此,傅山要求后代:

 ① 静,读书要心在读书地,静心钻研,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② 乐,以读书为乐,以《论语》首章《学而》所言之乐为乐; ③ 勤,勤奋不懈怠,一字一义不知之处,都要向人请教或者翻阅典籍,不能有“姑且”之心,得过且过; ④ 蜕,做学问应不断变化,知识应不断更新,“如蝉蜕壳”,才能有所长进,而非自我禁锢思想、默守章句; ⑤ 归,学应有所归,博而后约,傅山提倡做学问要不拘泥于正统、博览群书,但博综并不是最终归宿,而应由博返约,做好精简、提炼等统整工作,从而使学问有归宿、有着落。归纳起来,傅山在《十六字格言》中将读书之性概括为五个方面,即:读书需静、读书为乐、读书勿怠、学有所变、学有所归。3.2  处世之性   《十六字格言》其余十一字为傅山对处世之道的品性要求:淡、远、藏、忍、默、谦、重、审、俭、宽、安。

 ① 淡,淡泊利欲; ② 远,远小人与远处着眼、近处求之; ③ 藏,不卖弄小聪明; ④ 忍,对眷属小嫌、外来欺辱,要不断地反省自身,从而成就自我,此处取《孟子·离娄下》“三自反”章义(三自反以待横逆); ⑤ 默,谨言慎闻; ⑥ 谦,不居功自傲,取《周易》谦卦义,德行很高,但能自觉地不显扬;⑦ 重,庄重有威仪; ⑧ 审,审慎思虑,大到出仕隐退,小到应酬接待,较为复杂,因此要求是没有失误即可,至于日间言行,则要静夜自审,改革前非;⑨ 俭,生活俭朴,不饥不寒即可,有志者则即使饥寒在身,也不能生求取之心; ⑩ 宽,宽容大度,否则“损性致病”,伤害自身; 瑏 瑡 安,勉而不强,努力却不强求。《十六字格言》中,傅山用了十一字,对一个人的处世之性做出要求,反映了傅山要求后代不仅要学会读书,更要学会修身立德、为人处事。这十一字没有讲忠孝仁义的大道大德,却事关人生的多个方面:言行起居、待人接物、摄政任职等。综合来看,《十六字格言》是傅山对后代心性品格的整体要求,在傅山《家训》中占有重要地位。4  傅山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涵养价值“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

篇七: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

 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而对家庭教育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求人才具有:

 生存意识与生存能力; 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科技意识与科技能力;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二)

 独生子女占绝大比例, 家庭教育中情感因素冲淡理智因素。“四二一综合症”:

 只知受爱, 难知爱人; 依赖性太强, 能力太弱; 生理发展提前, 心理成熟滞后。(三)

 家长望子(女)

 成才心切, 但又不掌握教育子(女)

 成才的规律和方法。

 期望值片面:

 盲目追求高学历; 过渡教育病; 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 滥用奖励和惩罚。(四)

 家长的教育意识增强, 但时间精力不够。(五)

 社会影响多而杂, 家庭教育的可控性减少。

 社会信息鱼龙混杂; 社会不良现象对孩子影响太大; 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信息反差; 家长的信息能力与教育要求不适应。(六)

 单亲家庭、 新组家庭增加, 第二个孩子, 家庭教育出现新的难点。

 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十大难题

 来源:

  发布日期:

 2000-7-13

 浏览次数:

 458

  1 . 家长孩子没有共同语言

 一部分家长感到与孩子隔膜。

 主要表述为:

 孩子不爱听我的话; 我和孩子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孩子现在有话不和我说:

 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 我不了解, 也搞不懂现在孩子所感兴趣的事情等; 我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自己的追求不一致。

 家长选择这类题目的比例为 16. 87%。

  2 . 我是个失败的家长

 一位母亲在来信中沮丧地说:“在教育孩子上, 我是个失败者。

 如果有来生的话, 我就不要孩子了。”

  这种失败感来自对教育现在的孩子没有任何把握。

 确切地说没有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近 20%的家长表示他们缺少教育方法, 具体表述为:

 我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 玩游戏机等:

 我不知道为孩子推荐什么样的儿童报刊和课外书; 我不知道从哪里能获得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

 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等。

  家长们在来信中更详细地叙述了教育方法方面的困惑。

 在现代社会, 到底用什么思想教育孩子呢? 内蒙一读者写道:

 “再用七十年代的道德去教育他们恐怕是不行了。” 但“怎么叫他们认识杜会, 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感到力不从心, 无从下手。” 江西一位母亲在信中提出了教育思想的“矛盾”:

 是教育孩子诚实、 谦虚、 忍让、 友爱、 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呢, 还是强调个人奋斗, 适者生存, 败者淘汰呢? 尽管家长们都愿意孩子有前者的品质, 但实际上,更多的家长都卷进了以成绩论优劣的旋涡, 结果鼓励孩子不择手段地竞争好成绩。

 我们应该给孩子生存教育还是传统教育? 两种教育如何得到协调呢?

  3 .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

 19. 9%的家长认为孩子花钱大手大脚, 具体表现为:

 孩子买东西喜欢和同学们攀比、 孩子喜欢要名牌产品、 孩子过生日喜欢请客、 孩子过节时喜欢送比较贵重的礼品等。

 选择这些题目的平均率为 11. 84%。

 一位家长认为:

 观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艰苦、 是节约、是辛勤劳动、 是公共道德等”。

  4 . 孩子缺少自理能力

 35. 6%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少自理能力。

 26. 1%的家长承认孩子在家里不愿意承担任何家务劳动以及孩子不会自己洗衣服, 选择这类题目的平均率为 25%。

 高中生的家长中,

 有 30. 8%的家长认为白己的孩子缺少自理能力。

 小学生的家长中, 27. 4%的一、 二年级家长、16. 0%的三、 四年级家长和 12. 5%的五、 六年级家长说, 在多数情况下, 孩子自己不收拾书包。

 40. 3%的三、 四年级家长, 35. 2%的五、 六年级家长、 26. 7%的初中生家长以及 17. 8%的高中生家长承认孩子不会洗衣服。

 所以, 在每个年龄段, 都有 30%——40%的家长觉得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5 . 怎样使孩子避免社会的负面影响

 我们已经注意到, 家长感到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是如何避免社会上的负面影响, 选择这类题目 的平均率达到 35. 9%。

  58. 2%的家长担心一些电视节目对孩子有影响。

 这些家长提出:

 第一, 电视动画片过多,儿童节目过长。尤其是安了闭路电视的地区, 可收 16 套左右的节目, 其中一半频道在下午5 :0 0 -7 :

 0 0 之间都是儿童节目。

 孩子常常看完一个频道, 又换一个频道。

 第二, 爱情内容过多。

 第三, 外国卡通片过多, “充满凶杀打斗, 渲染血腥暴力和魔鬼神怪, 缺乏科学性、趣味性和童趣, 既非神话又非童话, 诱导孩子想入非非……” 第四, 电视内容严重脱离现实生活, 热衷于为“老板”、“大款”、“明星” 们歌功颂德等, 宣扬物质主义。

 一个幼儿园孩子得了好成绩就向奶奶要奖励, 理由是:

 “电视中答题比赛还给玩具呢, 奶奶怎么不给? ”

  48. 5%的家长希望知道如何使孩子避免社会的负面影响。

 他们列举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家庭赌博、 电子游戏厅游戏(有时也是赌博)、 录像厅黄色和暴力录像等。

  12. 3%的家长担心校园暴力。

 目前的校园暴力主要包括:

 敲诈同学财物、 侮辱同学、 殴打同学以及校园内帮派活动等。

 家长建议学校应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在这组题目里, 还包括“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谈‘性’”, 说明这道题目与社会负面影响高相关, 进而说明多数家长仍然是将“性” 与“坏事情” 联在一起。

 24. 5%的家长有这方面的困惑。

 当孩子问妈妈:“妈妈你是从哪里生下我的”, 妈妈不知如何回答。

 当 10 岁孩子猜中关于性的谜语时, 所有在场的成人都感到非常尴尬。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 孩子不可能从一个正常的渠道得到关于性。青春期方面的科学知识, 而总是从私下的场合得到关于性的 “传说”。

  6 . 孩子没有伙伴

 这类问题的主要题目有:

 孩子和同学的关系不好; 孩子不会处理伙伴关系; 孩子没有一起玩的伙伴; 以及孩子性格孤僻、 不合群。

 家长选择的百分率最低, 仅为 6. 3%, 这可能与家长不太重视这个问题有关。

 因为在这次调查中, 有 14. 8%的孩子自述“我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 , 17. 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 比家长的百分比要高。

 实际上, 没有伙伴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较大。

 没有伙伴, 就无法获得社会规则的学习、 交往的快乐和健康的人格。

 从家长来信中也可看出, 没有伙伴的孩子一般都心境不好。

 有的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 变得自卑;有的孩子懦弱, 并经常受欺负:

 有的孩子做完作业就看电视, 把精神寄托在电视上……。

  7 . 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

 6. 6%的家长认为:

 “者师不喜欢我的孩子” 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述为:

 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 孩子常说老师偏向别的同学; 老师有时讽刺、 挖苦甚至体罚我的孩子;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 我和老师难以合作:

 孩子在学校总受欺负; 孩子怕老师; 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等。

 6. 6%的比例不高, 但这些孩子的前途可能就毁在教师的不良态度上。

  打骂和体罚学生引起了家长们的激愤。

 北京市一位家长来信说:“现在学校里有一部分年轻的老师, 教学素质极差, 缺少文明用语, 缺少耐心和热心, 训斥学生就像训动物一样, 抬手就打, 张嘴就骂, 罚站竞长达四节课, 甚至不让学生吃中午饭。” 一位农村家长也在来信中反映农村小学的状况, 说:“现在的小学老师不打学生的特别少, 有的教师经常对学生劈脸就打或拧耳朵。”

  打骂和体罚使学生变得特别怕老师。

 陕西一位家长在来信中告诉我们:

 他们的七岁男孩特别怕数学老师。

 一天晚上, 孩子做作业到十点多钟了, 还没有做完。

 家长非常着急, 建议

 将老师要求做十遍的作业改为做三遍, 但孩子不听。

 孩子说:“我今天做作业晚睡, 明天迟到,让老师打个耳刮子, 也比没完成作业关到黑房子里强。”

 家长们对个别教师只关心钱, 不关心孩子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有些教师在校门口轮流作东摆摊, 让学生买自己的东西。

 如果孩子没吃教师搞创收的“早点”, 评语上就会出现“不关心集体”。

 有的企业学校教师发现企业效益不好, 就拿孩子当“出气筒”。

 由此, 北京的一位家长评论说:

 金钱的铜臭味开始玷污了圣洁的殿堂。

  那么, 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呢? 一些家长总结道:

 老师喜欢漂亮的孩子、 文静的孩子、内向的孩子、 家里有钱的孩子或家里有权的孩子、 会奉承的孩子等。

 这虽然可能是个别现象,但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影响极大。

  广西钦州矿务局新采工区的家长吕永光在来信中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而不仅是一台教书的机器。

  8 . 孩子学习不刻苦

 44. 1%的家长苦恼于“孩子总是贪玩, 学习不刻苦”, 这个题目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44. 7%)

 高相关, 即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家长认为“贪玩” 是重要原因之一。

 选择这类题目的家长不同意“孩子学习压力太大” 的说法。“学习压力” 题目与这类题目呈显著负相关。

 但家长同意“孩子不爱听我的话”, “听话” 题目与其它题目正相关。

 这说明:

 孩子不听话, 通常是不听“要刻苦学习” 的话。

 在家长看来,“不听话” 也可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

  9 . 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54. 9%的家长认为:

 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最主要的问题。

 这个题目也与“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 呈高相关, 即说明:“除了” 不刻苦以外, 家长将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还主要归因于“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两道题目的选择平均率近 50%, 足见家长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10. 孩子不会独立处理问题

 不会独立处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题目上:

 孩子学习的独立性较差, 总依赖父母或他人(30. 9%); 孩子不会处理伙伴关系(10. 1%)。

 也就是说, 近1 / 3 的家长面临着孩子学习独立差的难题, 约1 / 1 0 的家长面临着孩子不会处理伙伴关系的难题。两个题目呈高相关,说明学习独立性差的孩子, 也不太会处理伙伴关系, 或者相反。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发布人:

 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

 2010-02-09 16:53

 共 26 人浏览[大] [中] [小]

  一个六岁小男孩的父亲, 最近以来一直很苦恼。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残忍, 有一次他看到孩子用力踢打家里的小猫, 小猫疼得直惨叫。

 为了制止孩子的“暴力” 行为, 爸爸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 告诫他再不能打猫咪了。

 可是没过几天, 父亲发现孩子又在打小猫, 而且打得更厉害。

 没办法, 父亲只好将猫送给了别人。

 在这个案例中, 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 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 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 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事实上, 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 多半是源自对父亲行为的模仿。

 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 父母有爱动手的习惯, 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

 希望孩子好, 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这是一方面的提示。

 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 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 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 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 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

 原因在于父亲没有让孩子“心

 服口服”。

 以暴力解决问题时, 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 它像洪水猛兽, 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 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 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 最终产生过激行为。

 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 你用多大的力, 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 我打猫” 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

 该怎么办呢? 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据传说, 禹的父亲鲧花了9 年时间治水, 没有把洪水治服。

 因为他是水来土掩, 造堤筑坝, 采取的是“堵” 的办法。

 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 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而大禹总结经验,采用了 疏导的方法, 开渠排水, 疏通河道, 使滔天洪水“决九川, 距四海”, 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结果治服了洪水。

 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 重要的是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并能像大禹治水那样, 从源头上给予“疏导” 和正确的引导, 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导,改正自己的错误。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平阳小学

 何琦 引子:

 小辰是个聪明的孩子, 头脑灵活, 思维活跃而且模样长的也非常讨人喜欢。

 虽然刚进学校上一年级, 但他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强, 学习成绩始终是在班里名列前茅, 甚至在年级中也数一数二。

 照道理这么聪明又活泼的孩子老师应该是非常喜欢, 同学也很愿意跟他做朋友的, 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校的老师无不见他直摇头, 同学只要见到他就立马躲得远远的, 就想老鼠见到猫似得害怕。

 原来, 小辰有个坏毛病, 喜欢欺负其他同学, 经常是看到班中的同学被他打, 因此同学们都非常害怕他。

 另外, 小辰有多动的毛病, 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活动, 他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 造成老师经常为了他而停下来没办法正常上课。教学进度没法完成, 他的特殊行为也影响到班里其他同学的听课、 学习情况, 就这点也让老师非常头大。

 在这个案例中, 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 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 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 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一. 个案基本情况:

 小辰, 男,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2000. 10. 2 二. 个案背景

  父亲是长途客运司机, 长期在外工作, 家中只剩母亲和他两人。

 母亲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

 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没有工作在, 家庭...

篇八: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0 0 8 年2 月第10 卷/第2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 H E B E I N O R M A LU N lV E R S IT Y /E d u c a tio n a lS c ie n c eE d itio n /F e b . 2 0 0 8V O I. 10 N o . 2【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多学科分析骆风( 广州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 0 9 5)摘要:

 用系统文献分析法归纳20 世纪9 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学、 心理学、 社会学在家庭教育研究内容的进展情况. 发现我国在亲子关系、 家长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素质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 而在家庭教育投入. 家庭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极为欠缺I目前我国学者主要运用传统的理论思辨、 调查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研究家庭教育, 近年出现的焦点访谈, 行动研究等新型研究方法在家庭教育研究中尚不多见.关键词:

 家庭教育f 教育学, 心理学, 社会学f 立体分析中圈分类号:

 G6 3 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4 13X ( 2008)02一o 005一07关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 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首届会长卢乐山教授形象地把家教研究成果比喻为“拼盘” , 强调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是由多种学科研究成果拼凑起来的, 主要是教育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学科[ 13}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首届副会长林崇德教授谈起我国家教发展状况时认为, “9 0 年代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正由普及阶段发展为普及与提高并重阶段” , 相应的家教研究水平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

 在这里, 我们主要概括和分析20 世纪9 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家教研究状况, 试图勾勒出当代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立体图案。一、 三大学科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数量在传统的教育学著作中, 通常把家庭教育理解为父母对于子女的批评、 指导、 培养和管理等活动,从时代发展来看这样的定义已经不能完全反应现实, 19 9 8 年我国青年学者马和民等在《教育社会学研究》 中指出:

 “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 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 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

 前者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所受到的由其家庭成员( 不论长幼, 但主要是指父母)施予的自觉或非自觉的、 经验性的或有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等多种水平上的影响; 后者则指家庭诸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的“隐性” 影响[ 3]。

 笔者认为, 根据当前家庭教育和社会变迁的现实, 我们对于家庭教育概念的理解应当有所拓展, 采用马和民的“广义家庭教育” 概念, 从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家庭教育的任务、 家庭交易的对象等方面界定家庭教育的内涵[ 4 ]. 笔者采用系统文献分析法, 分别从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个学科中各选取两种较为权威的学术期刊进行系统检索, 这就是19 9 1—20 0 2年的《教育研究》 、 《学前教育研究》 、 《心理科学》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社会学研究》 、 《社会》 , 笔者还参考多位同行专家的意见, 检索了另外两种来源的家教研究资料:

 一是从19 9 8 —20 0 2年间举行的五次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 中收录的大陆学者的论文, 这是世纪之交海峡两岸华人学者举行的最高规格的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所收入的优秀家教研究成果; 二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服务网络在线提供的20 0 0 一20 0 2年的《家庭教育研究》 索引的论文与报告, 这是高校信息情报专业人员从全国上千种社会科学期刊中选出的最新的家庭教育研究精品, 是目前被检索和引用的频率较高的家教研究成果。

 统计结果如下:统计显示, 《社会学研究》 12年间只有7 篇家教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 6 个年份每年有2篇、 4 个年份每年只有1篇, 19 9 5—19 9 6 年2年没有。

 不过,在《学前教育研究》 《心理科学》 、 《心理发展与教育》收稿日期:

 2008—01- 05作者简介:

 骆风( 19 58 - ), 男, 河南省洛阳市人, 教授。

 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与中小学德育、 高校德育。  万方数据

 ・6 ・和《社会》 四种期刊上发表的家教研究成果比较多,《心理发展与教育》 在19 9 4 —19 9 7 年、 《社会》 在19 9 7 年还开设了家庭教育专栏。

 六种刊物在12年间的分布是, 第1年10 篇、 第2年6 篇、 第3年8篇, 第4 年上升到23篇, 第5年12篇, 第6 ~11年稳定在20 "- - 27 篇之间。

 另外, 从19 9 8 —20 0 2年的五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共收入大陆方面人员的研究成果7 9 篇, 华东师大网上《家庭教育》 索引收录了19 9 9 - - 20 0 2年的39 篇, 见表1。表119 9 1—20 0 2年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数量的年度统计注:

 《学前教育研究》 统计的是19 9 3- - 20 0 1年的材料二、 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学科取向及其交融19 9 6年吴奇程教授在《家庭教育学》 强调:

 “除了教育学外, 社会学、 伦理学、 心理学、 生态学、 人类学等都与家庭教育学有密切的关系。

 . C S "; ( P 3Z “3S )90年代以来, 我国众多学科的学者纷纷投入家庭教育的研究, 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出现多学科并举的趋势,拓宽了家庭教育研究的视角。

 统计显示, 我们选取的六种学术期刊和另外两种信息源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篇目中属于教育学的有14 6 篇, 占了总篇数的4 3. 7 %; 属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成果篇数分别为65篇、 7 0 篇, 合计占了所有成果数量的4 0 . 5%。

 另外,运用伦理学、 经济学、 史学四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教育的成果合计3l篇, 占所有研究成果数量的9 . 3%, 还有少量运用法学、 医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家庭教育的成果, 约占6. 3%。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既是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 又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西蒙所说:

 “只有当两个或者更多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在解决某些特定问题上变得互相联系起来时, 富有成效的交叉学科研究才能得以发展。

 巩6]‘P 11’我们欣喜地看到, 有些学者已经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中成功地运用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 如属于教育学学科的骆风的《现代化建设中的发达地区家庭教育状况及其指导》 运用了社会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 属于心理学学科的俞国良的《社会认知视野中的家长教育观念研究》 运用了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若干理论与方法, 属于伦理学学科的岳庆平的《传统家庭伦理与家庭教育》 运用了教育学的若干理论和方法。

 不过, 绝大多数家教研究成果还是运用单一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产物, 这在以心理学为取向的家教研究成果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从统计的心理学研究家庭教育的论文或报告的参考文献中看到, 属于教育学、 社会学、 伦理学等非心理学的仅有1/lO 左右, 见表2。三、 三大学科家庭教育研究的内容及其比较家庭教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 高淑清曾把美国的家庭教育研究内容分为三类:

 第一类家庭教育基础研究, 包括家庭教育本质的研究、 家庭教育专业化的研究等}第二类家庭教育务实研究包括婚姻教育方案研究、 性教育方案研究、 亲职教育方案研究、 家庭资源管理研究; 第三类家庭教育特殊议题研究包括价值和价值教育、 性别议题与家庭教育、 种族议题[ 7 】

 ‘P 321 ̄ 33∞。

 林淑玲从家庭观、 两性教育、 亲职教育及子职教育、 婚姻教育和弱势团体家庭教育五大领域概括了台湾家庭教育研究的成果[ 8 ]‘陀卜23孙。

 笔者把我国大陆近年来的家庭教育研究内容分为三大类18 个方面:

 第一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研究共有126 篇, 包括家庭教育的性质( 含特点)与功能的24 篇、 亲子关系的54 篇、 家长教育观  万方数据

 念的4 8 篇; 第二类是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共有219篇, 包括家庭教育内容的22篇、 家庭教育方法的4 2篇、 家长素质的4 1篇、 家庭教育环境的29 篇、 幼儿家庭教育的39 篇、 家教评价标准的11篇、 家长学校管理的13篇、 家庭与学校合作的22篇; 第三类是家庭教育的专题研究共有111篇, 包括单亲家庭子女教育14 篇、 独生子女教育16 篇、 家庭教育误区17篇、 家庭教育投入11篇、 家庭教育研究方法11篇、海外( 国外)家庭教育的评介15篇、 营养及其他内容27 篇。

 需要说明的是, 有些文章研究的是两个以上・7 ・方面的内容, 笔者将其研究内容中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分别算作一篇, 故按照内容统计出来的成果篇数稍多于刊物实际( 含论文集和网络)发表的篇数。统计显示, 研究亲子关系、 家长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素质的成果数量分别居第一、 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但研究家庭教育评价标准、 家庭教育投人、 家庭教育研究方法的成果极少, 都是只有11篇。

 下面, 简要概括9 0 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家庭教育研究主要内容的进展情况, 见表3。裹2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学科取向的分布统计1. 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 这是教育学、 心理学、社会学三大学科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从教育学视角研究亲子关系的成果有李定开的《父母应当依据儿童本能发展其素质》 、 张瑜等的《家长心理健康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 邵荣芳的《走进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世界》 等, 第一篇论文指出了儿童现有素质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第二篇报告了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对儿童少年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影响作用, 第三篇  万方数据

 ・8・论文则分析了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特点, 指出了家长对待这些孩子的正确态度。

 心理学视角的研究报告论述了各年龄段亲子关系的不同特点及其对于子女成长的影响, 如张冬的《控制与反应:

 2. 5~3岁儿童的母子交往》 、 方晓义的《初中一、 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 等; 夏勇的《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长期效应》 、 董奇的《离异家庭儿童良好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等报告则叙述了父母离婚对于子女成长的影响; 雷厉等的《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 则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材料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从社会学视角论述亲子关系的论文和报告, 较为集中地探讨了社会变迁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 如黄文智的《老人受子女歧视、 虐待现象剖析》 解剖了当代部分年轻人忽视“孝道” 、 虐待老人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 潘文岚的《家庭代际伦理的现实问题》 则借鉴伦理学的原理论述分析了当代我国家庭伦理的基本问题, 指出了改善家庭人际关系的原则, 唐若水的《美国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子女相处》 则介绍了美国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2. 关于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 这方面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而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的研究稍显逊色。

 宗秋荣发表了《终身学习与家庭教育》 和《“19 9 8 年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综述》 两篇论文, 前者论述了终身学习思想对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当今家长应当树立的家庭教育新观念, 后者叙述了海峡两岸家教学者提出的若干家教新观念; 李洪曾等的《上海、 台湾幼儿家长的比较研究》 运用实证材料分析了上海、 台湾两地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目标等问题上的异同, 冯晓霞的《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儿童的权利保护》 则集中探讨了我国家长在儿童权利保护问题上的不同认识。

 在心理学取向研究中, 刘金花发表了《上海市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态度及与台湾父母教养态度的比较》 、 《上海父亲育儿态度和观念的代际比较》 和《家庭研究新观点述评》 三篇报告,前两篇报告分析了上海市居民某些家庭教育观念的现状, 后一篇介绍了国外家教研究中提倡的若干新的家教观念; 陈会昌等的《1一lo 岁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 是儿童父母家庭教育观念的实证调查和分析,李凌燕等的《2—6 岁儿童母亲教育观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则提出了家教观念的结构。

 社会学研究涉及了许多当代家庭教育现实问题, 如孙抱弘的《当代家教新指南》 、 刘士剑的《注重孩子的理财教育》 和胡俊生的《当今儿童的成人化倾向》 都提出了鲜明的家教观点, 还有林静的《德国:

 传统家庭观念抬头》 、 上官木子的《儿童教育观的中美比较》 和《中日儿童养育观比较》 分别介绍了外国人的家教观念。3. 关于家庭教育方法, 这方面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而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则显得不足。

 从教育学视角研究家庭教育方法的主要成果有骆风的《北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艺术》 , 该文在对数十名北京大学学生个案访谈的基础上, 分析了北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方式, 概括出了学前、 小学、 初中、 高中等不同年龄段的家长教育子女的特点, 另外在袁振国的《中日家庭教育调查的比较研究》 和赵忠心的《恽代英的家庭教育思想》 都有部分涉及家庭教育方法的内容。

 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家庭教育方法的成果中, 张文新等的《青少年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问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杨丽珠等的《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 、 钱铭怡等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 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等都根据实证调查报告了不同家庭教育方法的方式和效果; 林磊等的《父母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关系研究》 、 方晓义等的《初中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 等多篇报告分析了父母教育方式的特点、 类型及其对于子女心理发展的不同影响。

 《社会》 发表的沈栖的《“家训” 仍有益》 、 周伟的《何以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 刘宗粤的《家庭教育的“物理环境法” 》 、 刘士剑的《注重孩子的理财教育》 都是涉及家庭教育方法的社会学研究文章。4 . 关于家长素质, 教育学、 心理学、 社会学三大学科在这个方面都有较多的研究成果。

 虽然《教育研究》 只有包国庆《家长角色对现代教育的干预与控制——兼论中国“家长论” 建立的必要》 和张良才的《继承家教传统, 深化家教改革》 两篇涉及家长素质,但在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和华东师大网上《家庭教育》 索引中却有较多从教育学视角研究家庭教育方法的论文, 如关颖的《家长教育素质与家庭教育指导》 、 李洪曾的《上海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 内容与形式》 等着重论述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

篇九: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0 0 年9 月第2 9 卷第9 朔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J扳)J…al t】

 fsha“gha; T c日ch哪U m 邺I‘y( E ducacio n S d e n c tS c口. . 20 0 ( 1V o l 2 9 N o 9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代家庭教育必须注意的问题姚栋华(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海20 0 234 )摘要:

 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墚题。

 然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君对孩子心理成长不利的若干问题。

 家庭与家庭教育对孩子心删成陡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必须通过增强家长自身的心理索质来帮助蔷子拥有健康、 稳定的心理索质。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 心翟I!健康中圈分娄号:

 138 4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4 —8 6 34 ( 20 0 0 )0 9 —0 112—0 5当前, 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有相当一批家长受片面人才观的{ i{ ; 响, 在如何帮助孩子成人、 成才方面产生种种困惑. 不知道该怎样去爱孩子, 怎样去教育孩子。

 有的家长把追求弦子获得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而不懂如何培养孩子求知、 生存、 合作、 发展的能力; 有的家长对素质教育认识偏颇, 逼孩子非要通过钢琴几级考试, 非要学会几种乐器; 有的家长只把孩于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 而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 与他平等相处, 尊重他的人格; 有的家长没有把孩子看成正在生长发育的人, 对孩子成长中产生的问题或是放任自流, 或是大惊小怪; 还有的家恬对子女期望值盲目攀高, 重智育、 轻德育, 等等。

 这一系列的错误教育观点. 导致孩子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 心理承受着各种压力去上学。

 当孩子们做出一件又一件让人震惊的事后, 全社会都在大声疾呼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索质。

 我们的家长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 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你们到底为孩子做丁些什么, 你们自身的心理是否健康?针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当务之急是以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索质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 稳定的心理。一、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又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

 从家庭产生的那一天起, 家庭就担负着子女的教育任务。

 可以说, 家庭教育和家庭同始终、 共存亡。

 在家庭存在于社会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现象, 家庭教育的职能、 作用有时会大一些, 有时会小一些; 家庭教育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目前我们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

 推进素质教育, 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所受教育的煎要组成部分, 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稿日期:

 20 0 0 —0 6—23作者简升:

 姚拣华( 19 7 7 一), 女, 上海市人. 上海师范大学教骨科学学院硕上研究生。112  万方数据

 姚栋华: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代家庭教育必须拄意的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曾说:

 “人在年少, 神情未定, 所与款狎, 熏渍陶染. 言笑举动无心与学. 潜移晴化, 自然似之。

 ” 也就是说人们从小时候就生活在家庭里, 对家庭成具的言谈举止, 虽然不是有意地去模仿、 学习. 但由于孩子可塑性相当强, 同父母及其家庭成员朝夕相处, 每天都耳濡目染, 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 就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 习染。

 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 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 最深刻、 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二、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分析1. 有利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捉高, 我们的臻子部过上了较优越的生活, 得到了比咀往更好的发展机会。

 可以说, 客观上现在的家庭给孩子的生长、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当前家庭中弦子的数量普遍趋向一个.使孩子比较容易获得较高的物质、 文化生活,父母也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抚养和教育他们。这就比较有利干孩子智‘力的发展。

 而且由于家庭收^的增加, 父母为孩子提供了比较充裕的饮食、 学习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物质条件。

 比如, 现在的孩子都有充分的营养. 保证了大脑的良好发育, 保证了智力发展和旺盛的学习精力。

 不仅如此, 父母还都为孩子购置足够的玩具、 多种儿童读物, 丰富了儿童的知识, 开阔了他们的思维领域, 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他们的体质好、 身体健康, 知识面宽、 见识广. 智力良好、 思想活跃, 性格活泼、开朗、 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做事比较自信、果断。由于家庭中孩子是独生的偏多, 家长的心理总是“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 , 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家长的这种心态使得家长要把孩子教育好、 培养好的心情特别强烈。家长比较注重教育的内容, 训:

 究教育的方法,而且一般都对孩丁的要求比较高, 经常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和前途教育, 进行正面的鼓励等等, 从而形成丁独生子童进取心强, 具有较强的好胜心、 好强心、 自尊感和优越感等。2. 不利因素虽然, 我们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但遗憾的是在各级各饕学校普遍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时候, 我们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引起社会甚至是家长自身的重视。更有甚者, 在有些家庭里还发生着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情况, 使得我们的孩子存在着一些心理缺陷。当前大多数的孩子在家中无兄弟姐妹,一般他们的个体活动比较多, 无法建立兄弟姐妹之间的伙伴关系, 没有与同龄小伙伴之间的合作。

 这就给集体观念的培养带来了客观上的围难。

 同时, 由于没有“儿童集体” 的环境, 也就没有相互体贴、 照顾、 互帮互助、 相互尊重、 共同努力和共同享受的经历, 所以许多孩子容易产生任性、 孤僻的性格, 与小朋友不合群的行为特点以及自私的品行等。

 这些孩子不会去关心他人, 不能与他人合作, 这是家庭环境的冷漠、 活动的单调M 及家长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而形成的。

 特别是如今, 家庭住房条件改苷, 原本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变成了“三口之_ 家” 的小家庭. 原本一条弄堂里亲如一家的老邻居换成了对门都不打招呼的新邻居. 这些新的变化使得藩干原本已经狭小的交往空问变得更小, 缺少“合作”的心理品质出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丁。父母把他们的孩子当成是家中的“太阳” . 唯一的希望。

 在这样的环境里, 家里所有的大人都千方百计地关心、 疼爱孩子, 使他们处于特殊的地位。

 这种特殊的地位, 使得拔子不是受教育者. 而成为了支配者、 指使者。

 他们支配着父母, 使父母长辈都围着他们转。

 孩子拥有享受一切的权利, 家庭里只有别人为他做事, 他却从来不为别人做一点小事。

 这种客观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 造成了孩子心目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的心理。有了缺点、 错误不让别人批评, 如果被批洋了就委屈得受不丁。

 孩子从出生起便被惜于1】

 ’  万方数据

 第9 期上湃师范大学学报( 戡育版)“一切都是我的” 、 “个人所有高于~切” 的教育中。

 这种客观条件促使孩子形成自私的品性。

 他们的个人欲望较为强烈, 甚至在看到别的小朋友的东西时, 只要自己想要, 就会吵嚷着让父母去买。

 这一切导致了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 、 “一切都属于我” 的自我中心主义。随着孩子数量的减少, 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因此, 父母对孩子都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不顾孩子的兴趣、 爱好和实际能力, 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他们预先设计的轨道成长, 有些父母经常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给他们提出过高的期望。

 为了帮孩子实现目标, 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 甚至开后门让孩子进重点学校。但对智力较差、 基础不扎实的孩子而言。

 由于心理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 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要求。

 于是有的家长就会用严厉、 强硬的态度来要求孩子, 对他们过于粗暴, 随意发脾气。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轻者批评、 否定, 重者训斥、 指责, 更有甚者是讽刺、 挖苦。说到底, 这是家长自私的虚荣心、 不健康的心理在作怪。

 这种经常性的挫折感严重地损害孩子的自信心, 它不仅使孩子得不到积极的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会, 反而会使菝子经常自我怀疑而走向极度的焦虑, 甚至走向自杀或杀人。还有些家长经常习惯性地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 以许多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比。

 这也会导致孩子自卑和“自我接纳” 的障碍。

 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 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 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倾向于形成一种“自我无能感” . 久而久之, 心情抑郁, 产生无助、 自卑及不能悦纳自我的心理。三、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1改变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方式( 1)明确教育对于女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教育对孩子心理有决定作用, 因此只有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有利方面, 充分利用114这些条件. 积极地进行教育, 才能有成效。如. 家长可以利用自己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物力, 安排一定的时间跟孩子一起做游戏, 阅读儿童读物; 经常给孩子讲故事、 猜谜语等。在这过程中家长可以很自然地引导、 教会孩子很多事情和道理。

 这既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发展他们的智力. 又可以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一定的发展。( 2)把孩子置于集体之中, 培养“合作” 、“合群” 精神。

 集体主义的培养, 在我们这个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要创造条件, 有意识地把孩子置于集体之中。

 家长不要因为害怕外界不良的环境因索对孩子产生辩响, 而拒绝让自己的孩子接触别的孩子或其他人。

 盍l『果把孩子只禁锢在他一个人的天地。

 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

 家长应主动地把孩子置于集体之中, 当然这里主要指各方面都比较好的集体, 比如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兴趣小组等。( 3)把抚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对孩子的抚爱是人之常情. 或者可理解为人的一种本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父母对孩子的抚爱是人的一种需要。

 所以, 对孩子的爱是应当的、 必要的, 爱子女本身就是教育他们,让他们更好、 更活泼、 更健康地成长。

 但对孩子的爱也应该有一个度, 不能爱而无度, 以至溺爱。

 在爱孩子的同时还应对孩子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

 那才是真正的爱。

 “严为爱、 宠为害” , 我们的家怔应注意把抚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做到既要有爱, 又要有教。

 只有爱, 没有教, 就是溺爱; 只有教, 没有爱, 则只是说教。

 要做到爱中有教. 教中有爱。( 4 )不要给弦于以特殊的地位. 要培养他习惯和别人平等相处。

 在家庭生活和学习中, 不要把孩子置于家庭之上的地位, 而是要让其认识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员。

 千万不能使他一开始就把自己看成是特殊的一员.而凌驾于其他家庭成员之上。

 父母在对待菝子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对弦子的关心、 月 d料、 培养、 教育方面. 都应考虑到“不能特殊” .培养孩子时时、 事事都跟家庭成员“及人家  万方数据

 姚栋华: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代家庭教育必须注= 敖的问题的孩子平等、 友好、 和平相处的好习惯。

 家长要让孩子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 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公益劳动, 还要教育孩子懂得关心别人, 避免孩子产生弛霸及审事占有的心理。2. 家长耍有健康、 正常的心理索质要教育好于女, 父母首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理、 心理、 教育知识。

 吲为寡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K 划潜移默他的熏陶廿程。

 在一个家庭里, 由父『!

 }起决定作用而形成的家庭环境、 家庭风气包l圭J着诬于、 熏陶着孩子。

 这种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包括家长的心理品质、 心理发展和个性性格特征, 这些无一不印刻在孩子的心灵上。

 这种影响是深刻而又长远的。

 因此, 父母心理是否健康、 正常, 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而且还要涉及到父母如何培养、 发展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的问题。合格的家长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真正担负起塑造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的责任。( 1)父母要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儿童的健康状况与身体的发展是每个做父母的从孩子出生之时起, 就一直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所以, 希望子女有健康的体魄, 应是父母在教育子女中首要的心理动机。

 但现实生活中,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清楚地意识到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是统一的。

 也就是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健康、 身体的发育与弦于的举止、 行为、 品德及其个性特点是紧_ 膏相关的。因此作为父母应做刮, 及时丁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 丁解弦子的一些疾病对他们心理健康发育的影响, 重视孩子的缺陷、 畸形以及孩子粹殊的外貌等等。

 因为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 性格产生一定等辑响。

 比如我们知道,体弱多病的孩子由于父母教育不佳, 可能造成他们性格的孤独干u 软弱。

 所以, 父母H :

 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他们的担心和害怕,相反, 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和环境去锻炼, 使之增加勇气, 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疾病上. 从而克服自卑心理, 增强自信心。

 为人父母. 只有细心、 客观、 很有分寸地对待自己孩子的身体发育, 才能使孩子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父母要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这里“完整的人” 是指能够对未来社会各种矛盾现象做出正确应付的人。

 具体而言, 应包括下列几种特质:

 能掌握并发展运用基本知识; 有健康成长的心态以及有面对困难的准缶; 有开放的、 创造的思维习性; 具有稳固的基本价值体系; 有执着的事业精神和开阔的日常人生选择的人。

 我们的孩子只有具备了这幺几点, 才可能在21世纪接受各种新知识、 新问题的挑战。

 所“父母应更注意对孩子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让弦子顺利成长的情况下, 不犯娇生惯养的错误, 而去帮助孩子养成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韧性. 同时叉使他们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合理憧憬。( 2)父母应具备有健康、 深厚的教育情感。

 时下, 社会上对“情绪智力” 已不再陌生,丹尼尔・...

篇十: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心,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生趣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

 1941 年出生。1965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我国第一位、也就是唯一的一位家庭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在国内外 150 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与科普文章 1400 多篇,独立撰写、主编出版 30 多部著作,总共 1000 多万字。著有《中国家庭教育》从书、《中国家教之道》、《中外家庭教育荟萃》、《独生子女家长必读》、《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等著作 20 多部,其中学术著作《家庭教育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

 主要经历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这就是一个思想家的科学宣言。“支点”成为每一个思想者与开拓者找寻的目标。

 赵忠心也在上上下下地求索一个支点,她想把中国家庭教育事业推进得更深入一些。

 献 贡献

  凡就是关心与了解家庭教育事业的人,对“赵忠心”这个名字可以说就是耳熟能详。在当代家庭教育领域,她保持着许多个“第一”与“唯一”:我国第一位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第一位在高等院校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的教师,我国第一位家庭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著作——《家庭教育学》,创办我国唯一的家庭教育学术期刊《中国家庭教育》,我国唯一以家庭教育专业评上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我国唯一的家庭教育学术高产学者——发表文章 2500 多篇,独著、主编 50 多部著作、共计 2000 多万字„„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她在家庭教育领域内孜孜耕耘 20 余载,与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同风雨、共甘苦。她的志向、梦想、心迹、情感甚至生活,她的喜怒哀乐,无不与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脉搏一起跳动。她一贯锐利鲜明的思想与曲折坎坷的经历记载着一项新事业诞生时不可避免的阵痛,也预示着它不可阻挡的勃勃生机。

 学 一、首创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学

  32 岁时,风华正茂的赵忠心老师就任北京师大附中党总支书记。1980 年 9月她凋到北师大教科所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当领导要她确定研究方向的时候,她石破惊天的提出:“家庭教育。”当时人们郁不理解,纷纷提出质疑:家庭教育都就是婆婆妈妈的事情,有什么可研究的?可她不这么认为。

 在多年的学校实际工作中,她接触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她一直在关注这样一个事实:虽然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教学与训练,可就是学生的发展却千差万别。她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就是因为学生们出生于不同的家庭并接受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熏陶。家庭与子女的关系好比就是土地与禾苗的关系:土地肥沃,禾苗就茁壮;土地瘠薄,禾苗就瘦弱。在某方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甚至起着“型塑”的作用。比如,每个人的个性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而不就是由老师塑造出来的。

 赵忠心选择这个研究方向,还就是她对社会发展需要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结果。她回到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时候,恰逢我国政府大力贯彻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胎”。她敏锐地觉察到,中国人家庭观念一向浓厚,生儿育女意识强烈。家庭子女的数量减少了,人们势必把注意力转向子女的质量。子女的培养教育也会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家长会迫切希望家庭教育科学化,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必将日益强烈。她坚定地认为,社会的需要就是科学研究最强大的推动力,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大有前途。

 可能就是出于对她的爱护,领导与同事都不赞成她的选择,认为在学术上就是没有出路的。但赵老师决心已定,不想打退堂鼓。她在领导面前给自己立下这样的“军令状”:“五年之内我要拿出在全国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来,否则,我主动辞职。”她把自己逼到“背水一战”的地步,决心终生许身家庭教育事业。她说这句话的时间就是 1983 年。就在没有导师指导、没有研究经费、没有助手帮忙、学术界没有承认它就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她义无返顾,全身心地投入家庭教育这块“处女地”,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独的拓荒者”。

 此后的 1500 多个日日夜夜,赵忠心一直奋斗着。她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与深刻的亲身体验;她翻遍了国家图书馆、师大图书馆各个阅览室有关的图书、杂志、古书与善本。当时没有复印机,她摘抄的读书笔记就有一二尺高。她在家庭教育这块处女地里独自开拓、默默耕耘。探赜索隐,她不知春夏秋冬;绞尽脑汁,她不思茶饭之香甜;著书立说,她不顾白天黑夜。她坚定地认为:“要想不寂寞,就得首先忍得住寂寞。”五年之内,她甘坐“冷板凳”,不轻易发表浅薄之见。经过五年奋斗,1988 年终于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学》,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她没有满足已有成就,继续前进。当时,我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转型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给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提

 出了新的要求。她又进行了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对《家庭教育学》进一步在理论上进行扩充与开掘。1994 年,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至今重印十次,累计 5 万 5 干多册。经过专家评审,1998 年,这部论著被教育部选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教材”、1999 年又被教育部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本教材的份量逐步升级,表明家庭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社会的承认,家庭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在逐步上升,赵教授的愿望如期实现。

 赵忠心的科学研究,填补了建国后我国家庭教育学术领域的空白,充实了几十年“一贯制”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课程,受到了教育专家的赞赏。

 学 二、率先从事家庭教育一线教学

  1987 年,在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出现了一门新课程——赵忠心教授首次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家庭教育学课。赵老师所在的教育科学研究所就是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本来不承担教学任务。为了检验与促进她的理论研究,她主动提出要给学生开课。由于我国高等学校以前从来没有人开没过这门课科,所以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当时报名选修的学生竟达 1200 人之多,涉及全校 16 个系,就是北师大历年选修课人数最多的课程。

 而对赵教授上课的火爆场面,学生感慨地说:“只有电影导演谢晋侃电影,才会有如此盛况!”许多外校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家长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前去旁听。一般教室容不下这么多人,就改在 500 座大教室,还要分两次上课。这么多的学生选修“家庭教育学”课,当时在社会 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了此事。20 年来,学校选修家庭教育学课的学生共有 4000 多人次。

 当赵忠心首次在北师大开家庭教育学课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师范院校教育系教学工作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与会人员对赵忠心开设的家庭教育学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赵忠心开了一门新课,打破了我国教育学学科发展沉闷的气氛,对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照抄照搬苏联教育系的课程模式,几十年一贯制;而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突破了教育系固有的课程体系,对于改革传统教育学科模式有一定作用,具有开拓意义。

 赵忠心认为,中国家庭教育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要有一支指导家庭教育的骨干力量与进行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二就是要加强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为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她主张,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与女子学院、共青团院校都要努力创造条件,普遍开设家庭教育学课,提高教师、有关干部的家庭教育理论修养,大力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与理论研究,努力满足中国家庭教育指导的需要,为振兴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在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的基础上,赵忠心教授在 1991 年成为我国第一位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 年率先招收了建国以后我国第一届家庭教育方向研究生。十多年来,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家庭教育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赵忠心教授的座右铭就是:“许身家教,孜孜耕耘。”她著作等身、思想丰富,并形成了她的思想体系。现摘取其思想精髓,借以展现一个教育学学人的睿智与风貌。

 1 、家庭教育性质论。

  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家庭教育学科,首先就要充分论证家庭教育的特殊性。赵忠心教授认为,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的根本属性在于它就是一种“私人教育”,就是“非正规教育”,就是“终身教育”。具体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在于:实施教育的环境不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不同,确定培养目的依据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不同,组织管理不同。家庭教育的优势就是: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固有的继承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灵活性。

 与此同时,她还论证了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家庭教育比较封闭。正就是家庭教育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家庭教育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决定了家庭教育需要专业指导的必要性,从而奠定了家庭教育学的逻辑基础。

 2 、家。

 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论。

  赵忠心教授认为,研究家庭教育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了解家庭教育与社会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认识与掌握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展望与预测家庭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历史唯物主义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为基础,她指出:家庭教育不就是最原始的教育形式,而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教育形式就是公共教育,也就就是社会教育。漫长的家庭教育历史,应当就是从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的家庭教育开始的。赵忠心以确凿、详实的历史材料为依据,深刻论证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教育基本状况、主要特征、发展的历程与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赵忠心教授关于家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论,揭示了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为研究、考察与改革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3 、家庭教育辩证法

 影响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与效果的因素很多。例如,家长自身的素质、教养态度、教育能力,家庭的结构、规模、生活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社会背景与社会风气等。她断言,由于上述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家庭教育错综复杂的冲突与矛盾。家庭教育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存在适用所有家庭的教育“绝招”。开展家庭教育,必须要进行理性的思索,绝不能把家庭教育绝对化、简单化、庸俗化。为此,赵忠心教授提出了家庭教育辩证法,为家庭教育的理性实践提供了指导。她论证了“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劣势”、“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长处与短处”、“爱而不娇”、“严而有格”、“该管则管,该放则放,管放结合”、“发展特长与全面发展”、“言教与身教”、“说服教育与实践锻炼”、“遇物则诲”、“掌握分寸”、“选择教育机会”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问题,为解释与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种种矛盾提供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4 、家庭素质教育论。

  从 20 世纪末开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当教育界大多数人只就是关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赵忠心教授把眼光投向与素质教育利害关系密切的家庭教育。她认为,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主体,必须责无旁贷地首先要承担这个历史任务并且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就是,没有社会教育特别就是家庭教育的配合,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落到实处。为此,赵忠心教授提出:“要把家长瞧成就是素质教育的资源,教育部门要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份内的事来抓,切实提高家长作为教育者的素质,允分挖掘与利用家长这丰厚的教育资源。”她具体论述了当前影响家庭实施素质教育的七大误区:重视智力发展,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生活常识的学习;重视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特长的培养,忽视全面发展;重视孩子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孩子的营养保健,忽视身体锻练。这些思想为迷失方向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

 5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论。

  20 世纪 80 年代,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的独特国情。赵忠心敏锐地认识到,独生子女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关系到民族的素质与国家的未来。1988 年,赵忠心出版了《独生子女家长必读》一书。她认为,要改造客观世界,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要有效地教育独生子女,首先要正确认识独生子女。针对历史上对独生子女偏颇的瞧法,她指出:认为独生子女就是“问题儿童”或“优等儿童”,实际上就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不能把独生子女瞧作就是特殊儿童...

推荐访问:当代家庭教育期刊 家庭教育 当代 期刊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