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式教学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之比较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式教学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之比较

时间:2022-11-08 09:1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对《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在模块式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两种模式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构建的思路步骤、内容组织呈现形式及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模块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比较

《电子技术应用》(又名《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等众多工科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直接关系到专业技能的掌握,在整个专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选择或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或组织教学,在不同的教学模式或课程体系中有其不同的特点。笔者拟就《电子技术应用》在模块式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中的异同做出比较分析。

模块式教学的课程

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概念界定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课程模块式教学是将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然后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选择必须的教学模块。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内涵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领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在课程开发中,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方案。

两种模式的同异点两种模式中课程开发的理念都是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明确职业岗位所需的专项能力(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选择课程内容,但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实施步骤不同。

《电子技术应用》模块式课程

内容的选择与构建

《电子技术应用》模块式课程内容是按照“职业分析→确定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分析→明确工作内容→依据工作内容,确定专项能力要求→根据专项能力要求,遴选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内容(零散知识点整合),划分教学模块”的思路与步骤来选择与整合的,旨在确保教学内容的职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及先进性。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将该课程分成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同时又互相关联的模块(教学知识点和技能组合),主要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模块、分立元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反馈电路、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555集成定时器、D/A与A/D转换及半导体存储器12个模块。

这12个模块又细分为42项不同的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有具体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如图1所示)。

在该课程模块式课程教学单元实施中,应以任务引领,采用“教、学、做、考合一”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融“知识、技能、态度”于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构建

在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有着“3343”模式,即课程开发要经过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论证、课程开发三个阶段和专业技术课程开发、调整公共基础拓展课(选修课等)、保障体系的系统构建三个步骤,通过“头脑风暴”、分析开发、研讨确认及决策计划四个环节,在明确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后,实现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三个转换。

按照上述课程开发思路和步骤,构建、选择《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内容。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内容构建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该专业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其具体工作任务,再从中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12项,对每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研讨、分析,确立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教学知识点与技能(实现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在“使用工具和设备装配电子产品”等12项典型工作任务中,有6项任务完成需具备《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的知识,对应着“能配齐合格的电子元器件”等26项职业能力的培养,由此确定该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101个。

课程内容选定后,通过构建各种学习情境组织实施教学(实现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转换),而每一个学习情境的构建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如音频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为教学情境一,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组织实施教学后,让学生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与特性,音频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频率特性,音频放大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等知识点与技能。课程中整个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遵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也必须遵守“3+1”的教学情境设计原则。如音频单管放大器设计、安装与调试,稳压电源的设计、安装与调试,音频集成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制作与调试为模拟电路部分四个教学情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降低工作任务完成的难度,可以在一个教学情境中设计下一级教学情境(子情境),如上述教学情境一(音频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下设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放大电路组成分析、音频单管放大器设计与安装、放大器的调试与测试及故障排除四个子情境。总之,应以一项项真实工作任务或小型电子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

两种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应用》

课程内容选择与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优缺点

模块式《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优缺点《电子技术应用》在模块化课程模式中,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教学模块,强调内容的整合。各个模块既有一定的关联,又相互独立,可根据专业技能教学要求进行取舍,也可随着技术更新对相应模块内容进行更新;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融合,有效地运用任务驱动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所建立的教学模块中突破传统教学中各知识点的系统性、连贯性及递进性,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调整。但整个课程模块还是追求学科结构的完整性,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化课程的灵活性可更好地实现各专业相同课程(公共的专业基础课)开发的共享性,而职业能力训练针对性、指向性不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模式的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优缺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下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内容注重过程性知识,通过某一具体工作任务(如音频放大器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的完成实现课程教学的一体化,其中知识的呈现是一种积分的形式。课程中知识组合排序和教学组织实施顺序,也即学生的学习顺序与他们今后工作的顺序一致,这样可以缩短职业能力训练的时间,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但这样的课程专业指向性比较强,要根据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作为《电子技术应用》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同专业对本门课程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侧重面不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果要考虑其共享性,那么,教学情境的设计就要考虑可供选择的如电压比较器的设计与制作、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等教学情境。

结语

课程是为实现预先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一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无论是按何种模式开发的课程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和模块式《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均各有所长,能否吸收各自所长开发完善该课程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4).

[2]刘会庭.职业教育模块式课程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6,(3).

[3]彭建新.模块式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应用中应重点把好“三关”[J].现代企业教育,2006,(6).

[4]曾宪章.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1).

作者简介:

隆平(1969—),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及材料物理研究。

推荐访问:电子技术 导向 模块 过程 课程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