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改革开放40年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40年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

时间:2022-11-10 11: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布局中并非一直处于关键性地位,表明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40年政治建设的艰辛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四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科学谋划党的政治建设布局;传承创新灌输理论,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威观,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行动;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努力增强党的政治向心力。

〔关键词〕 改革开放,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权威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9)01-0054-06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1 〕61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并突破传统,规定其在党的建设中的首要位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1 〕61“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1 〕61,是世情国情党情的需要,也是党自我革命的时代创举。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骄人的业绩,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在一定时期凸显。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形形色色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带来的冲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懈怠、贪污堕落,面对这些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但并非一直将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布局的关键性地位。总结改革开放40年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科学谋划党的政治建设布局

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纵观改革开放40年党的政治建设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自觉运用了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鉴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和党的认知水平,1978-1987年、1992-1999年和2017年至今,党中央三度把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关键位置,1988-1992年、1999-2017年两次将党的政治建设寓于国家政治建设中。

(一)运用唯物史观,吸取经验教训,三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建版图。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共产党从自身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出发,在八大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政治领导权问题,强调党在思想、政治与方针政策上应当而且可以领导一切工作,凸显了党中央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但是后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使党的政治建设走上歧途,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决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清除党内“左”倾错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形成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共抓局面。但与此同时,对政治建设的重视也被少部分人误解为是过去政治运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为了避免再走老路子,中央在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2 〕66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党建新布局,将制度建设和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在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则意味着弱化党的政治建设必然会带来社会问题,邓小平对此严肃提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 〔3 〕314。因此,党的十四大关于党的建设作出了“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成为十四大之后到十五大党的建设重要的战略部署。江泽民1994年9月在党的重要会议上特别强调:“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要总结我们党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也要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4 〕410可见,党对政治建设的重视是对经验与教训的借鉴及吸取。在1999年到2017年这段较长的时间里,党的建设布局增加或调整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容,党的政治建设虽始终未出现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但这并不说明党忽视自身的政治建设。实际上自1999年以来,党先后开展的“三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表明党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要求与党性修养并未放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强调党纪严于国法,党内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大将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指出其是根本性建设,统领着党的其他一切工作,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方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内问题的时代回应。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从严要求全体党员,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和制度约束,可以防止党内腐败“死灰复燃”,也可以破解党长期执政权力利益固化带来的难题。

(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抓矛盾主要方面,两次将党的政治建设寓于国家政治建设中。1988-1992年,党的政治建设的短暂消失,带来了国家和社会的不稳定,随之十四大对党的建设布局进行了调整,政治建设实现回归,直到1999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政治纲领在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继续把政治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版图,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得到重视与发展。1999-2017年党的政治建设较长时间未出现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并非退出历史舞台。顶层设计其与国家政治建设的融合,实际上也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要挂在业务上”理念的一种反映,并未放松党员及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等建设中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的要求。“发展经济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要求有相应的政治体制与之相匹配,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时,中央将工作重心放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调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促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根据现实情况,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精力解决经济这个关键问题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總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实现的,在当前形势下,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需要走出观念上的两个误区。一是把强调党的政治建设与过去一段时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相等同的误区;二是将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政治建设的含义相混淆的误区。实际上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决定了对他们的政治要求要高于普通群体,党规党纪严于法。事实证明,“讲政治,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不是什么新问题。从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 〔5 〕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统一团结、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思想武器。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不严或者放松,党内出现的问题就会延伸、影响到社会,不正的党风、政风也会带来社会风气的浑浊,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会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特别强调“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6 〕85-86。这说明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中,仍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关键少数”存在的问题,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 政治 经验 建设 历史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