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中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名义:建筑中国六十年活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

以中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名义:建筑中国六十年活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

时间:2022-11-14 14:4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08年我们刚刚纪念了中国改革30周年,而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建筑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诸如奥运建筑的新建筑形式与理念,使建筑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公众也逐渐开始越来越多的议论建筑,甚至开始进行建筑评论。此时,如何将建筑文化,理念以及发展历程深入性的传达给社会大众,并正确引导社会大众的建筑意识,以提升全民建筑素养,对建筑传媒而言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200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建筑传媒应该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肩负起总结、传播,弘扬建筑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与历史经验。如何切实为建筑师服务正是每一个建筑传媒人思考并践行的问题。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主办的“建筑中国60年活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于2009年1月19日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举行。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对中国近60年建筑设计与建筑媒体的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面对这一历史进程媒体应该更为理性的开展工作,建筑媒体与建筑师深度配合,共同推动中国建筑传播事业的发展与进步。《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三十年》、马国馨院士的《建筑求索论》两本对于记录中国改革30年具有深远意义的新书也在本次论坛中首发。同时“建筑中国60年”暨第二届“中国建筑图书奖”征稿也宣布正式启动。会议由《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编辑何蕊主持。

开幕致词

1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张宇不平凡的2008年留给了我们太多难忘的回忆。世界各大媒体都在寻找可以概括2008年的关键词,其中有两项是与中国有关的——“奥运会”、“汶川地震”,这两个词恰恰都与建筑分不开,奥运建筑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已经成为建筑遗产留了下来。放眼全球,一系列重大事件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改革”和“创新”永远是一个企业乃至于一个国家得以长远发展的灵魂所在。作为建筑媒体,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在过去一年中,不仅按照BIAD集团公司的方向积极调整对外宣传视角、继续向着传媒公司的方向迈进,更通过杂志主刊《建筑创作》及各类学术、文化活动与专业机构和大众传媒密切合作,大力传播在行业内具有卓越影响的作品和人物、同时提升BIAD品牌在行业内外的认知度。

2009年是建国及BIAD建院60周年纪念,我们将陆续推出“建筑中国60年”系列活动,同时《建筑创作》杂志社也将在2009年5月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并正式挂牌成立传媒公司。在这个有着众多特殊意义的年份里,今天诚邀建筑界、出版界,传媒界以及艺术界的各方专家齐聚一堂,就是期待能够与在座的专家和学者一道,积极探索如何为建筑师们构建更为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他们在业内外贏得更多的话语权。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寻求与大众媒体的广泛合作,积极在社会大众和建筑师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传播和普及建筑文化和建筑知识,从而提高全民对建筑作品的文化鉴赏力,把建筑学术和建筑文化的传播之路走得更宽,更远。老舍先生在忆北平中提到:“北平真正的好,不在乎它的设备有多么的完善,而在乎其中存在许多的空儿,为老百姓提供了可以呼吸的空间;不在乎它的建筑有多么的美,而在乎建筑周围有很多的空闲空间,通过这些空间人们可以欣赏建筑。”当然,现在北京的这种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这些都是媒体需要关注,并起到导向性作用的方面。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本次论坛活动中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深入交流,并由衷地期望在未来的日子呈通过BIAD传媒这一平台与大家并肩合作,促进中国建筑文化向着多元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下去,共同规划并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景!

2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马国馨

现在大家越发的认识到,建筑、建筑文化、建筑师、建筑传媒、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传播链,今天的会议对整个社会如何提高对城市、建筑全面且综合的认识,提高建筑审美观念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正确激发学术活跃性,引导多种论点出现,供大众在这些论点中作出选择,最终发现哪一个论点更符合科学发展观,更能促进中国建筑的良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传媒的责任格外的重大。总之,传媒对于城市如何健康发展、建筑如何健康建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个充斥着钢筋混凝工的城市中,有多少建筑是可以存世的?有多少是可以称得上宜居建筑的?又有多少建筑对人类文化审美起到推动作用?这些都还需要等待历史的考验。希望今天的会议,可以为建筑界、传媒界提供一点启示,一些思考。

3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长喻萍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会议,这也是我再次来到《建筑创作》杂志社参加学术活动,虽然次数不多,但每次都有新的认识和感触。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作为北京地方的管理部门,全国的期刊将近万种,目前北京地区的期刊有2800多种,北京市属的期刊是171种,《建筑创作》作为建筑科技类的杂志,以其精美的印刷,翔实的内容,特别是其所具有的高品质为行业所认可。近些年,《建筑创作》的发展非常迅速,成就非常突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完成刊物编辑、出版的同时还策划编辑了许多优秀图书,比如奥运、建筑与文化,抗震救灾、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建筑设计改革30年等,充分的利用建筑资源,采取不同的载体形式,树立建筑文化的品牌意识,除此之外,在做好专业学术报道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建筑文化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在北京市属171家杂志社中,主动提出改革、面向市场,尤其是主动挖掘自身资源形成立体化出版的队伍并不多,因此我为我们北京市属专业期刊中能有一支这样的优秀队伍而感到自豪。

2009年可以说是新闻出版业的改革攻关年,今年的主题就是“改革年”,北京市的报刊改革也将进一步的全面展开。当然,其中也存在种种国际的,国内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包括政治、科技、经济方面的挑战。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全国出版会议上专家指出,辩证的看,在中国出版业面临诸多的发展挑战的同时,也有很多机遇,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另外会上还有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出现,让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关注日常生活和文化信息,这为期刊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无论是需求也好,机遇也罢,要想有新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特长,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团结更多的力量,才能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才能贏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所以我相信,在新的一年,《建筑创作》一定会在各界领导的关怀和引导下,在张宇社长,金磊主编的

推荐访问:中国 建筑 第四届 建筑师 建筑设计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