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0篇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0篇

时间:2022-08-29 12:45: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0篇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师资源配置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资源经济学认为,人类的资源是稀缺的,而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多种多样的。 国民经济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0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0篇

篇一: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育均衡发展与教师资源配置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资源经济学认为, 人类的资源是稀缺的, 而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 多种多样的。

 国民经济是由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要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们需要的无限性、 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必须使有限的资源按照一定的客观比例分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 并使资源得到最充分、 最有效的使用。

 均衡是物理学中的名词。

 当一物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外力的作用, 这两种力量恰好相等时, 该物体由于受力相等而处于静止的状态, 这种状态就是均衡。

 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引入经济学中, 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 变动着的力量相当, 相对静止, 不再变动的状况。

 为了合理地配置人类有限的资源, 达到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均衡, 经济学家提出了 市场均衡理论。

 实际上, 教育均衡发展是经济均衡发展的移植, 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

 从一定意义上讲, 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

  教育资源配置实质上就是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分配, 这既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 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 各级各类学校间、 各地区教育间的分配。

 因此, 现阶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 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师资源配置相关性探析

 在目前的情况下, 要解决教育资源的失衡问题, 有人认为:

 “必须实现学校管理水平的均衡、 教师队伍的均衡、 生源的均衡和政府投入的均衡” , 虽然这 4 个方面是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的整体, 但显然, 其中, 人力的因素, 即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学校管理水平以及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因此, 有必要就教师资源的配置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行相关性探析。

  (一)

 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解读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认为,

 “ 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 ”

 ,

 “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固然是一种理想, 是一种境界, 但它决不是远离我们实际工作的抽象的理念。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生动的实践, 正成为指导我们实践的发展观, 成为我们制定教育政策遵循的重要原则, 而且将逐步成为我们衡量和评价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

 ”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 副研究员汪明先生认为: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 更是今后一段时期,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

 其内涵丰富, 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省域之间、 市域之间、 县域之间、 乡 域之间以及城乡 之间, 都要统筹规划, 实现均衡发展; 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 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

  苏州市市长朱永新: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为所有的人提供基本的教育; 在社会的经济、 政治、 文化进步达到一定的水平后,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为了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好的基本教育。

 ”  

 上述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定位在基础教育方面, 义务教育包含在基础教育之中。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 标, 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宏观、 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上讲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

 省域之间、 市域之间、 县域之间、 乡 域以及城乡 之间, 都要统筹规划, 实现均衡发展。

 中观层面

 是指学校要实现均衡发展。

 这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微观角度是指学生层面要实现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和新理想, 通过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解读, 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应包含以下相互联系的三层含义。

 一是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往往由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障。

  二是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在教育实践中, 教育均衡发展还应包括学习条件的均等, 即在教学内容、 教育经费、 教育设备、 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 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

  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在德、智、 体、 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这三层含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是逐层递进的。

 其中, 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是最基本的要求, 是受教育机会均等、条件均衡、 教育成功机会和效果相对均衡的前提; 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和条件均衡是进一步的要求, 又是效果相对均衡的前提和条件; 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衡是最高的要求。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中所说:

 “可能平等地受教育, 这只是求得公平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它的充足条件。

 人们有可能同样受到教育, 但并不是说,他们都有同等的机会。

 平等的机会必须包括同样成功的机会。

 ” 可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教育的“输入” 平等, 而在于教育要有平等的“成果” 。

 而如果从这一意义上理解, 决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合理化的教育资源配置就不应仅仅强调关注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力资源即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直接影响某一区域、 某一所学校甚至某一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 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平等的教育“成果” 。

 因此, 我们认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 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

 从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分析教师资源配置的影响。

  当前, 愈演愈烈的择校热表明, 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象突出地存在着, 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考察现阶段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

  从空间结构来看这种失衡反映在不同地区之间、 城乡 之间、 学校之间, 具有不同经济背景的家庭之间, 具有不同学习潜质的学生之间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对待的差异的存在与扩大。

 特别是各地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普遍表现为:

 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校舍、 设备条件较差, 适龄儿童入学率相对较低, 尤其是上述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 住房条件远低于城镇教师, 促使农村教师向城镇地区流动, 造成教师队伍不稳, 骨干教师匮乏, 教学质量没有保证。

 尤其是在实行教师结构工资制之后, 随着校际间教师待遇差距的迅速扩大, 农村、 薄弱学校教师的流动更加明显。

 并且, 教师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流动, 学生不断向城镇学校、 重点学校流动, 生源的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 重点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

 城区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特点在经济发达的城区, 无论是办学条件、 教育经费、 师资水平还是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整体水平较高, 但是在区域内部资源分布不均, 市级、 区级重点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 经费等方面差距明显, 优质教师资源更是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

 据调查, 某城区重点中小学中, 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以及受到市、 区级以上奖励的教师占全校教师的70% 或 80% 以上, 而在一般中小学中, 这一类教师占全校教师的 30% 和 40% 。

  另一方面, 从时间进程来看, 教育失衡表现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 过程和结果方面。

 这一切入点恰好体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即实现教育的公平, 具体表现为一是机会公平, 即人人有学上; 二是过程公平, 也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 设备、教师等方面要基本相当; 三是结果公平, 依据每一个人的能力和条件, 通过一段时间教育之后, 每个人都得到相应发展, 给学生以最好的出路。

 笔者认为, 这一教育失衡的表现无论从哪一方面分析, 都与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师资源不能保证密切相关,保证人人有学上必须要有充足的教师配备, 过程公平、 结果公平必须实现各校优质教师资源的配备大致平衡。

 而现实情况却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大量向城区、 重点中学流动, 农村学校、 薄弱学校优秀教师短缺, 甚至部分农村学校连最基本的师资配备都不能保证。

 强调义务教育的这种公平性不仅要体现在入学机会和学习年限等“量” 的方面, 也要体现在教育质的方面, 即应该使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的儿童青少年所接受的义务教育在质量上基本一致。

 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对教育质量可以

 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因而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化离不开师资配置的均衡化。

 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 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发展不均衡,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师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

 而要想尽快缩小这种校际间的差距,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就必须从教师资源配置入手。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教师资源配置欠合理既是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典型特征, 同时也是引起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必然的普遍趋势。

 我们可以从我国和其它国家同样在努力实现基础教育均衡的实践中得到证明。

 无论是在中国、 日本、 英国、 韩国还是美国, 都在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着努力。

 我们有理由认为,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 均衡配置,

 而 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必须控制优质教师资源的无序流动, 某种程度说, 防止义务教育优质教师资源的过度集中流动, 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 这是义务教育均衡的真实体现。

  二、 教师资源配置与流动原因分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维持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教育权利的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群众对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成了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分布在城乡 之间和不同学校之间已经严重失衡, 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教师流动的 “马太效应” 。优质教育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 从一般学校向实验学校流动。

 教师的无序流动不仅干扰了薄弱和农村学校的发展, 它也带动了学生非正常性择校的产生。

 教师非正常流动的流动使原本不均衡的教师资源在地区和校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

  教师区域之间、 校际之间非均衡分布的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一是国家教育政策调整落后于社会积极变革, 扩大了教师资源的非均衡发展; 二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向专业发展水平高的学校集中。

  (一)

 、 国家教育政策调整落后于社会积极变革, 扩大了教师资源的非均衡发展。

  1 、 城乡 分割制度造成城乡 之间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

  1956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户口制度的指示》 以及 1958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 这两份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城乡 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

 直到今天, “城里人” 与“乡 下人” 的身份仍具有不同层次的身份区别和认同作用。

 城乡 之间、城里人与乡 下人之间的差异不仅是居住地不同, 更是他们获得社会公平与公正、 社会资源以及都作为中国公民同等享受国家所应赋予他们的权利和资源之间的差异。

  在义务教育方面, 城乡 教育事业发展极不平衡, 教育投入的城乡 差距是造成我国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2000 年,我国农村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总额、 事业性经费及基建支出分别为 884 元、

 837 元和 47 元, 而城镇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总额、 事业性经费及基建支出分别为 1641 元、

 1497 元和 144 元, 农村仅相当于城镇的 54% 、

 54% 和 33% 。

 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总额、 事业性经费及基建支出分别为 647 元、

 621 元和 26 元, 相当于城镇平均水平的 54% 、

 55% 和 37% 。

  进入新世纪, 联合国对文盲进行了新的定义 , 文盲的标准分为三类: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的人,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 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 曲线图等)

 的人; 第三类, 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交流和管理的人。

 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 , 他们虽然受过教育, 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 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 在现代信息社会生活存在相当困难。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城乡 之间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 例如,

 1995 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 提出, 到 2000 年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计算机设备达到最低配备台数的学校, 城市, 县(市)和农村分别要达到如下比例:

 刘立峰 .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分析 .

 信息与研究 [J] .

 2004.

 545.

  虹 郝婧羽 王倩 联合国重新定义文盲标准:

 不会用电脑成新文盲

 地区划分

 学校类别

 达标学校百分比 少量微机(未达标)

 学校百分比

 城市

 高中

 100

 0

 初中

 60

 40

 小学

 15

 50

 县镇

 高中

 80

 20

 初中

 30

 50

 小学

 5

 40

 农村

 高中

 50

 50

 初中

 5

 50

 小学

 0

 5

 现在看来, 这个指标是一个针对城市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指标, 而对...

篇二: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

 型塑煎塞查塑宣壁亘丝壑丝盈邈塑确本人提交酌学位论I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 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 朋友、 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学位论文作者:叩奄签字日期:劲J/年争月7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

 口不保密,口保密期限至年月 止)。学位论文作者鼢许传手签字日期:

 妒归年垆月7日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中矽年尹月7日

 目录【\嫩,V删,, SB'I4 0 8摘要…………………………………………………………………………………。

 IA b stra ct…………………………………………………………………………………………………………II导气毽………~…………………………………………………………………………………………………. 、(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已有研究综述………………………………………………………………2( 三)本研究的意义、 思路及方法……………………………………………一7( 四)相关概念界定……………………………………………………………. 8一、 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理论基础、 内涵及意义……………………。

 lO( 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理论依据…………………………10( 二)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内涵…………………………………………15( 三)教师资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意义………………………………16二、莒县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8( 一)莒县社会经济发展及各级教育发展概况………………………………18( 二)莒县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19三、 莒县教师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一27( 一)“重点校制度’ , . 校际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历史原因…………………27( 二)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是导致师资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28( 三)教师的无序流动是扩大校际差距的直接原因…………………………29( 四)教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31( 五)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流于形式, 未能起到均衡的作用…………………33( 六)师资培训效果差, 缺乏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34四、 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制度保障的思考……………………………………36( 一)政府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的职责………………………………………36( 二)国外政府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制度经验……………………………39( 三)对县域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制度保障的建议………………………4 2结束语………………………………………………………………………………. . 4 8参考文献……………………………………………………………………………~4 9附录…………………………………………………………………………………………………………. . 52后记…………………………………………………………………………………………………………一55.LI.,.,;;一卜,IIr‘

 旧I柏, i字lI!『!r。

 亍:

 1生化艾|I曼量量曼曼曼曼皇量曼皇皇曼曼曼皇量量量量曼曼曼曼曼罾曼曼曼曼鼍喜量喜量璺皇皇曼量量量量鼍量量曼量量量喜量量量曼量皇暑曼曼量量量曼鼍量曼量曼皇量曼曼皇曼确蛋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保障研究——基于日照市莒县的个案分析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许传军.‘指导教师张学敏教授摘要目前, 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己成为当今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核心和重要保障。

 调查显示, 教师资源的配置在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 校际之间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数量方面的不均衡, 二是在质量方面的不均衡( 职称、 学历、 年龄、 学科结构等), 三是教师在流动方面的不均衡, 四是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不均衡。

 师资配置失衡已经成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重要的羁绊与障碍。造成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制度层面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原因:

 长期以来实行的“重点校” 制度是造成教师资源非均衡配置的历史性因素,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是根本性的原因, 教师的无序单向流动直接导致了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 教师聘任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未能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流于形式, 教师的培训进修效果不明显, 缺乏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在明确政府在促进教师资源配置职责以及借鉴国外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成功制度供给的基础上, 针对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 结合调研学校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改革教师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教师人才管理中心, 实施县域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探索适合农村教师培_ i:

 )ilN 度、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实施补偿制度, 建立联合校区机制等措施。关键词:

 县域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制度kt蛀、 ^x,,懦.,.;.{.,llI}hlI‘---=U●

 两南大学硕I。

 学位论文A b str a c tT h e r e se a r c ho nG u a r a n te ein stitu tio n o fte a c h e rr e so u r c e b a la n c e da llo c a tio n o fc o m p u lso r ye d u c a tio nw ith in th ec o u n tr y_ A C a seS tu d yo nJu x ia nC o u n tr yo fR iz h a oC ityA u th o ro fth e E d u c a tio n a lE c o n o m ya n d A d m in istr a tio nM a jo r :

 X uC h u a n - ju nT u to r :

 P r o f e sso rZ h a n gX u e - r a inA b str actC u rren tly , toa c h ie v e ab a la n ce dd e v e lo p m e n to fc o m p u lso r yed u ca tio n in th er eg io nh a s b e c o m e astra teg icta sk . B a la nced a llo c a tio n o f te a c h e r r e s o u r c e is a nim p o r ta n t pa rt, a ndth e c o r e a n d th esa f e g u a r do f th e ba la n cedd e v e lo p m e n to fco m p u lso r y ed u ca tio n . S u rv ey sh o w s, th ere is aserio u s im b a la n c e b e tw e e nreg io n s,u rb a na n dr u r a la rea s, in ter- sch o o lsin a llo ca tio n o fte a c h e rr e so u r c e , a n dm a in lyinth ef o llo w in g a sp ects:

 f irst, th eim ba la nceinth eq u a n tity , seco n d , th eim ba la n ce in th eq u a lity ( title, ed u ca tio ma g e, su bje c tstructure, etc. ), t11ird , theim ba la n ce inth ef lo w s,la st, theim ba la nce inp ro f essio n a l d e v e lo p m e n to ftea ch ers. Im ba la nceina llo ca tio no ftea ch ersh a sb e c o m eth em o stim po rta nto bsta cles.T h e r e a r em a n yr e a s o n sw h yim ba la n ce in a llo ca tio n o fte a c h e r r e s o u r c e ex ists.F r o mth esy ste mlev el, w ec a nd r a wth ef o llo w in g rea so n s:

 lo n g —sta n d in gp r a cticeo f‘‘k eysch o o ls’ ’ in stitu tio n is th e h isto ric f a cto r o f im b a la n c e in a llo ca tio no f te a c h e rreso u rce, u rba n - ru ra ld u a l e c o n o m ic str u c tu r e iS th e f u n d a m en ta lrea so n ,d iso rd ero fo n e—w a yf lo w o f te a c h e r s le a d s to ah u g elo ss o f ex cellen t te a c h e r sd irectly , th eim p er f ect sy ste ma b o u t te a c h e re m p lo y m e n tC an’ tp la yth e ro le o f ‘‘su rviva l o f th efittest'’ , thec o m m u n ic a tio nsy ste minu rba na n dru ra l isam e r ef o rm a lity , th e tra in in go f te a c h e r s ed u ca tio n ef f ect is n o to b v io u s, a n dth is is la c k o fsu p p o r tf o r te a c h e rp r o f e ssio n a l d ev elo p m en t.O n th e b a sis o fcle a r in gth e r o le o fg o v er n m en to np r o m o tin ga llo c a tio n o fte a c h e r reso u rce a n dref eren cin gf r o mo v e r s e a s su ccessf u lsy ste mo fa llo ca tio n o fte a c h e r r e s o u r c e o fc o m p u lso r y ed u ca tio n , f o r th e im ba la nte a llo c a tio n o f te a c h e rⅡ

 两1抒大学硕l。

 学位论文A b 吼r a c tr e s o u r c e in th eco u n ty ’ Ssta tu s a n d th e a ctu a l situ a tio n o fsc h o o lsr e se a r ch e d , w ep r o p o seth ef o llo w in gsu g g estio n s:

 r ef o r mth esy ste mo fm a n a g in gte a c h e rreso u rces,esta b lishta len t te a c h e rm a n a g em en tcen ter,im p lem en tth esy ste mo freg u la re x c h a n g eo f tea ch ers in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c o u n tie s, e x p lo r eth esy ste mw h ic h su ites f o r r u r a ltea ch ers’ tra in in g , b u ildth ep la tf o r mo ftea ch erp r o f essio n a l d e v e lo p m e n t,im p le m e n tth eco m p en sa tio n sy stem , a n desta blish th e m e c h a n ismo fu n if ie dsc h o o ld istrict, andS Oo n .K e yw o r d s:

 c o u n tr y ,te a c h e r r e so u r c e , b a la n c e da llo c a tio n , in stitu tio nIII

 两南人学硕卜学位论文导论,.导论寸}匕(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在解决了“人人有学上"、 实现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后, 面临着, “人人上好学” 的教育过程均等问题, “上好学"承载着亿万家庭对于教育的期盼, 人们在不断的追求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从而“择校之风’ ’ 日益盛行。

 要想满足受教育群体“上好学"的教育需求, 遏制“择校"现象, 实现教育公平, 就必须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财力资源、 物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均衡, 而人力资源的均衡是关键。

 人力资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资源,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核心和保障。

 目前教师资源无论是在地区、 城乡、 校际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教师资源的非均衡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重要的障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义务教育教师在数量方面存在着不均衡生师比指数是衡量教师数量是否均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 不仅在宏观东部、 中部、 西部地区的生师比的分布不均衡, 微观县域内城市学校之间、 城乡之间、 农村与农村之间之间生师比也同样不均衡。

 2008年, 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小学生师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的生师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0 8倍; 初中阶段, 东部地区的生师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的生师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0 2倍, 西部地区的生师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0 4 倍。2. 义务教育教师在质量方面存在不均衡在学历结构方面, 20 0 8 年, 东部、 中部地区小学专任教师中高中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 13个百分点和O . 52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 7 6个百分点; 初中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 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 36个百分点, 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分别比全国平搀水平低0. 54 和1. 27 个百分点。在职称结构方面, 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O . 7 和O . 18 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O . 16个百分点:

 初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 34 和0 . 2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 61个百分点。

 ^吣;&两南大学硕上:

 学位论文导论3. 教师动态流动方面的不均衡‘教师动态流动方面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行为的城乡教师定向流动、 交流制度方面的不均衡。

 主要表现在:

 各地区实施的教师的定向交流制度往往是名校名师向农村地区各学校做讲座、 巡回演讲的形式, 需要评职称的教师到农村地区的短时间“支援’ ’ 形式, 而很少有农村地区的教师到名校交流,即使有少数教师交流到名校, 也不能任课。

 二是教师个人行为的单向流动方面。在动态流动中, 教师的单向流动是主要方面, 主要由农村学校流向城市学校、 物质待遇差的学校流向待遇好的学校、 普通学校流向重点学校。

 这是导致农村教师素质不断下滑、 教师队伍不稳、 校级教师素质差距不断拉大主要的原因之一。4. 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不均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不均衡主要指在培训机会、 交流学习机会、 晋升机会等方面城乡有明显的差距。

 在调查中发现, 对于学习培训交流机会方面, 城市学校有着次数更多、 质量更高的学习机会、 培训机会, 而农村学校往往只有各区县寒暑假组织的培训, 而这种培训大多流于形式、 培训教师素质低、 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时间短, 对农村地区教师素质的提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职称晋升方面,由于名额有限, 城市学校在占尽优势资源的情况下, 获得了更多的晋升, 而农村学校教师的晋升空间很少。

 从而不断拉大城乡师资素质水平, 拉大城乡教育质量的鸿沟。( 二)已有研究综述1.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很多学者从理论层面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论述, 对于“均衡” 、 “义务教育均衡"各有阐析, 不断丰富着教育均衡理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

 在物质层面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 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在就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与支持; 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 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机会; 在意识层面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 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环境及条件。

 1袁振国教授在《建立教育发展均衡系数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认为,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是教育公平和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也是很多国家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标。

 但均衡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

 如何既保持教育的竞争力又将教育的差距限制在一个规l申仁洪.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J]. 教育导刊, 2002, ( 12).2

 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导论定的范畴, 既承认客观差距的合理性又采取“保底"措施以保证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司晓宏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20 0 9 )一文中指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和流动, 是推动当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向更高层的公平和均衡发展迈进的关键2。

 杨启亮在《底线均衡: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解释》 ( 20 10 )一文中提出底线均衡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思想; 其中底线均衡中的“底线” , 是指水平、程度、 价值等的最低合格标准; “均衡” , 是指以这样的标准创造的平等、 公平、平衡样态。

 并从“兜底” 均衡的资源配置保障、 合格均衡的评价取向、 体验均衡的教育关怀和特色均衡的差异思想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析3。

 文酷在《义务教育的均衡与差异发展》 ( 20 0 5)一文中指出义务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是指以国家之力和引导社会之力, 努力促成区域内乃至区域间的、 义务或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 办学质量的大体均衡; 不是指学校发展的齐头并进, 也不是要求学校发展的整齐划一; 差异发展是发展的常态, 也是最可行的发展策略; 用差异发展策略, 促进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并最终实现中小学校办学条件, 基本质量的大体均衡又各具特色, 从而广泛地满足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应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努力追求的发展目标。

 4世界各国义务教育经过近百年沿革, 已经分化为若干体制模式, 一是福利化公立学校均衡发展模式; 二是公立学校均衡发展的兼顾选择需求模式。

 张力在《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

篇三: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14.05□ 秦丹丹 任国荣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均衡配置研究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注重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师资队伍均衡配置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忽视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发展将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同时也会阻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本文以河南省范县为例,笔者以实地访谈调查形式,走访9 所学校 230 名教师(初中 4 所 180 名教师,小学 5 所 50 名教师),了解范县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均衡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一、范县中小学教师资源现状1、城乡教师配置不均衡至 2013 年底,全县共有小学 120 所,初中有 18 所。现有教师 3000 多人,其中城镇教师数量大概是乡村十分之一。[1] 城乡学校教师配置出现不均衡发展现象,有的乡村学校仅有 10名教师,不利于学校教育活动正常进行。2、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图 1-2 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通过图 1-2 看出,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具体构成较复杂,素质不一。本县小学教师年龄大多在 20—30 岁之间,大多来源于国家特岗计划分配的专科生,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且大多不是本地人,流动性较大,存在一定不稳定性;而中学教师年龄大多集中在 30—40 岁之间,相对较稳定但缺乏教学积极性。3、中小学教师初始学历偏低图 1-3 中小学教师学历差异比从上图看出,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大部分为大中专学历;中学教师虽然有 59%的本科学历,但是这部分教师的初始学历大多为中专学历,而硕士学历人口数量不到 1%。由此得出:本县乡村教师存在学历水平偏低,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知识面窄的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有效地学习基础知识以及本县基础教育的发展。4、缺乏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笔者调查发现:本县乡村教师的流动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处于静止状态;二是当达到目的学校的标准时就会申请调离。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要求调动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乡村学校软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二、范县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编制分配不合理,导致乡村学校生师比例不协调在核定和分配中小学校编制数量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定期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2] 。然而在政策执行时,却事与愿违即执行力度不够。且在安排编制时城镇教师编制数量较多,乡村教师处于数量少编制不够状态,使得城乡编制之间产生“城乡倒挂”问题,在缺编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导致教师数量不足以及学生数量相对增加,本县乡村生师比例失调。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乡村学校软硬件设施条件落后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此阶段的教育经费大多来源于国家划拨的教育经费,国家划拨教育经费是建设学校软硬件设施,但由于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缺乏丰厚资金支持,有限教育经费使得划拨资金很难做到专款专用,阻碍本县乡村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3、乡村教师在职培训层次低且机会少乡村教师接受培训机会少,层次较低,对教师素质提升起不到太大作用。上级领导在确定培训名额以及培训专题时,并没有深入了解教师需求,教师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况且有限名额较难落到年轻教师手里。经调查发现: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教师大多有编制,代课教师很少有机会享受培训。由此会导致素质好的教师越来越好,素质差的教师越来越差,不利于校内教师资源均衡发展。4、部分乡村教师教学态度不积极,影响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经调查发现:部分乡村教师教学态度不积极。乡村学校处研究前沿9

 2014.05于数量不足状态,较大压力及偏低薪资待遇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基础教育合理高效发展。三、针对范县教师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的对策1、完善编制分配制度,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重新核编通过以上分析可得:政府编制制度到了不得不完善的地步,政府在考虑定期调整,实行动态管理时,首先应将编制标准向基层学校偏斜,提高编制配额,解决“城乡倒挂”问题,增强乡村学校对师范生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本县教师师资水平。其次有效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还为无编教师提供机会,同时避免代课教师存在,可有效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水平。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乡村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提供良好教学环境此阶段经费大多来源国家教育拨款,目的是促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笔者建议:政府可直接将款项汇入学校账户,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合理高效利用教育经费;另外政府在城乡教师同工同酬基础上应加大对乡村学校经费投入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完善基础教师人身、医疗、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制度,吸引更多师范毕业生到基层工作。3、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教育,提高乡村教师素质在保证教育经费充足前提下,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以及专业素养。笔者建议:增加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机会,与同级学校签署交换协议。教师合作交换,不仅可学习到新鲜的教学知识还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另外按需邀请教学专家或教授,不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教学水平提高打下基础。4、采取城乡教师定期考核轮岗政策,改革教师考核标准,鼓励师校毕业生到基层笔者建议相关政府部门改变教师考核机制,采取“三年一大考,一年一小考”政策。主要内容是:三年为一个轮回,每年年底组织一次小考核,三年后组织一次全面考核,按照淘汰原则,依据是教师所教班级学生成绩、教师之间互评以及学生所评分数之和。表现优异乡村教师与表现落后城镇教师换岗换酬,以此提高乡村教师的积极性,避免城镇教师工作出现消极状况。此政策不仅可提高乡村教师岗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提高乡村学校办学质量,还可解决教师工作态度不积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问题,将教育公平问题落实到实处。(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一、荡涤灵魂,震发人生媒体上经常报道,某某家长为了给孩子治病倾家荡产……社会为了这个孩子纷纷献爱心,这着实让人感动,人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多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社会、家长、学校老师去关爱、去治疗?据报道青少年学生患有心理障碍疾病和因此而自杀的人数逐年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真是伟人之举。因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只靠健康、只靠 GDP 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我们这些人的灵魂工程师身上的担子真是重之又重。2010 年 1 月份,马上要进行年底考试了。为了考出个好成绩,过个好年,老师、学生夜以继日、精神抖擞、情绪高涨。我作为两个班的班主任,为师生们的干劲所感动,正考虑举办一次两个班的师生联谊班会,让师生们放松一下,找找各自的问题,突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语文、化学两位老师。我马上站起来说:

 “什么事让你们大驾光临,我正想和你们商量开班会的事情呢。”他们说:

 “赵主任,我们找你是想跟你说一下 F 同学的事。最近我们发现 F 同学作业完成不好,上课精神恍惚。我们分别跟她谈过几次,但是没有发现什么实质的东西。再就是,我们跟她谈话时发现她故意躲避我们的对视,眼神总是直勾勾的,我们认为,她肯定是有什么大事……”第二节课后,我把我们班的“阳光小组”组长和团支书叫到英语组备课室,听他们讲 F 同学最近表现有点异常,没有以前阳光了,给同学们的关系疏远了。班空里既不出去玩,也不跟同学们商讨问题。一个人呆呆地坐着,问他有什么事,她只是强作笑脸,就是不肯说。阳光小组组长为此主动承认了错误。我意识到 F 同学的问题可能比较棘手。随后我给她的母亲打了个电话。中午,她母亲风风火火地来了。我如实给她讲了 F 同学的情况,并询问他们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孩子分心。她说:

 “我丈夫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还有个小儿子上小学……”□ 赵玉华“心理障碍型”学生的教育策略□□□□□□□□□□□□□□□□□□□□□□□□□□□□□□□□□□□□□□□□□□□□□研究前沿10

篇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岁以下31-50岁50岁以上高一级学历教师人数高一级学历教师所占比例教师数该专业毕业教师数教师数该专业毕业教师数教师数该专业毕业教师数教师数该专业毕业教师数教师数该专业毕业教师数1234567891011注:小学教师高一级学历指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高一级学历指本科及以上学历。该专业毕业教师数是指第一或第二学历为该专业的教师数量。序号学校名称在校学生人数班级数在编教职工人数师生比在编专任教师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配备情况统计表单位: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音乐 体育 美术 英语 信息技术

篇五: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且师资配置是否均衡对一个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作为广东省第一个以市为单位全面开展“县管校聘”改革的地区和全国改革示范区,韶关市自 2016 年 4 月起开始探索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 [ 1 ] . 笔者运用泰尔指数( Theil 指数)和基尼系数( Gini 系数)对韶关市的师资配置的均衡性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分析目前韶关市各区域之间师资配置的均衡性,为相关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1 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根据韶关市的 22 所初级中学所在区域各市县的经济以及教育发展状况,将 22 所中学所在区域分为 3 个区:

 I 区、 II 区、 III 区(其中从经济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状况考虑, I 区的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好于 II 区,而 II 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好于 III 区),其中 I 区有 7 所初级中学, II 区有 7 所初级中学, III 区有 8 所初级中学,考虑到数据收集的可获性以及分析的可行性,本文选用中级以上教师数、本科以上教师数、中青年教师数(年龄在 45 岁以下)这 3 个指标进行分析(数据截止至 2017 年)

 .2 基于 Theil 指数的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分析Theil 指数,又称泰尔熵标准,是从信息量与熵的概念来考察不公平性和差异性,主要是通过测算个体与均属的差异大小来计算不公平系数(本文取以 e 为底),根据泰尔指数的分解原理,本文利用 Theil 指数来分析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泰尔指数越小,说明均衡性越好,反之,则越差 [ 2 ] .2.1 Theil 指数的计算2.1.1 各地区内部教师资源配置的 Theil 指数T i =ni=1∑ p ia ln (E iE a), ( 1 )式( 1 )中,令 i 地区有 a , b , c …等多个学校, p ia 为 a 学校学生数占 i 地区总学生数的比例, E i 和 E a 分别为 i 地区和 a 学校的生均教师资源数 [ 3 ] .基于 Theil 指数和 Gini 系数的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性分析李 银,陈逸娟(韶关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摘要:收集韶关市 22 所初级中学的教师资源数据,分别计算韶关市中级以上教师数、本科以上教师数、中青年教师数的 Theil 指数和 Gini 系数,并对 Theil 指数进行分解 . 通过将计算得到的 Theil 指数和 Gini 系数结果进行对比发现, Theil 指数和 Gini 系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性评价中, Theil 指数与 Gini 系数可结合应用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师资配置; Theil 指数; Gini 系数中图分类号:

 O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348 ( 2019 )

 06-0001-04[收稿日期] 2019-01-22[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810576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1701380, 11501373 )

 .[作者简介]李银( 1980- ),男,河南周口人,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数学建模、非线性动力学和数据优化 .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2019 年 6 月第 40 卷 第 6 期Jun.2019Vol.40 No.6万方数据

 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9 年2.1.2 各县区间教师资源配置的 Theil 指数T L =ni=1∑ p i ln (P iR i), ( 2 )式( 2 )中, P i 为各地区学校学生数占整个市学生数的比例, R i 为各学校教师资源占全市教师资源总量的比例 [ 4 ] .2.1.3 全市总的 Theil 指数T=T L +ni=1∑ p i T i . ( 3 )通过计算各个地区学校内及地区学校间的不均衡性贡献率,可以反映该地区学校不均衡性对全市总体不均衡的影响程度 [ 5 ] .地区内不均衡性贡献率:D i =p i ×T iT. ( 4 )各地区间不均衡性贡献率:D L =T LT. ( 5 )韶关市各地区及全市生均教师资源见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韶关市 I 类地区的各项生均教师资源都是最小的,而 III 类地区的各项生均教师资源则最大,大于韶关市的平均水平 . 其中, I 类地区生均中级以上教师数为 0.057 ,远低于韶关市的平均水平,而生均中青年教师数也低于韶关市的平均水平;而 II 类地区的生均中级以上教师数以及生均本科以上教师数均高于韶关市平均水平,而生均中青年教师数则低于韶关市平均水平 .表 1 韶关市生均教师资源韶关市全市总体、各地区内部以及地区间教师资源配置的 Theil 指数,见表 2. 可以发现:从中级以上教师数来看, 经济以及教育发展状况相对较差的 III 类地区的均衡性最差, Theil 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I 类地区的均衡性最好;从本科以上教师数来看, II 类地区的均衡性最差, Theil 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I 类地区的均衡性最好;从中青年教师数来看, II 类地区的均衡性最差, Theil 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 其中, I 类地区的整体均衡性最好,各项 Theil 指数均小于 II 类、 III 类地区以及全市平均水平;地区间教师资源配置的 Theil指数最低,均衡性较好 .表 2 韶关市各地区内、地区间及全市教师资源配置的 Theil 指数根据公式( 4 )、( 5 )计算各地区以及各地区间对总 Theil 指数的贡献率,结果如表 3 所示 . 可以发现, 3 种资源均是 II 类地区的贡献率最大,每一项资源均大于其他地区的贡献率;从中级以上教师资源来看, I 类地区的贡献率最小,为 19.65% ,从本科以上教师数来看,地区间的贡献率最小,为 11.70% ,说明韶关市专任教项目 I 类地区 II 类地区 III 类地区中级以上教师数 0.030 9 0.047 3 0.060 3本科以上教师数 0.039 0 0.054 5 0.048 7中青年教师数 0.046 4 0.089 7 0.079 9地区间0.012 50.006 30.010 5韶关市0.057 40.053 50.081 8项目 I 类地区 II 类地区 III 类地区中级以上教师数 0.057 0.077 0.081韶关市0.071本科以上教师数 0.054 0.059 0.068 0.052中青年教师数 0.042 0.047 0.060 0.0492 · ·万方数据

 第 6 期师学历不均衡主要是受地区内部差异的影响,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投入有关,所以建议相关决策者应该加大对经济发展状况较差地区的教育投入,引进更多高学历教师或者鼓励当地学校教师进修,提高自身学历;从中青年教师数来看,地区间的贡献率最小, II 类地区的贡献率最大, III 类地区次之 .表 3 各地区及地区间对韶关市教师资源配置总 Theil 指数的贡献率3 基于 Gini 系数的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分析Gini 系数是经济学领域测量人群收入分配均衡性的重要指标,目前该指标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与分配和均衡程度有关的问题分析上 . 本文将 Gini 系数应用于评价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性, Gini 系数的值介于 0~1 之间,愈接近 0 表示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性越好;反之,愈接近 1 ,表示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性越差 . 一般认为, Gini系数小于 0.3 表示处于均衡状态,在 0.3~0.4 之间表示处于相对均衡状态,在 0.4~0.5 之间表示处于不均衡状态, 0.6 以上则属于高度不均衡状态 [ 6 ] .Gini 系数计算公式:G=ni=1∑ P i Y i +2n-1i=1∑ P i ( 1-V i )

 -1 , ( 6 )式中 P i 为各地区的学生数占全市总学生数的比重; Y i 为各地区学生所拥有的教师资源数占教师资源总数的比重; V i 为按生均教师资源排序后 Y i 从 i=1 到 i 的累计数,如 V i =Y 1 +Y 2 + … +Y i .韶关市各项教师资源指标的 Gini 系数均在 0.1 以下 [ 7 ] ,这说明韶关市教师资源配置总体上处于均衡的状态 . 其中,中级以上教师数的 Gini 系数最大 [ 8 ] ,而中青年教师数的 Gini 系数次之,本科以上教师数的 Gini 系数最小,说明本科以上教师数的均衡性最优,而中级以上教师数的均衡性比中青年教师数的均衡性差 .4 Theil 指数与 Gini 系数的结果对比韶关市各项教师资源的 Theil 指数和 Gini 系数的对比,见图 1. 通过图 1 可以看出,利用 Theil 指数计算韶关市各项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性与利用 Gini 系数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图 1 泰尔指数与 Gini 系数对比图5 结语Theil 指数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进行分解,总的 Theil 指数可以分解为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 . 本文利用Theil 指数对韶关市教师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评价,可以研究韶关市各县区的中级以上教师数、本科以上教师数、中青年教师数(年龄在 45 岁以下)这 3 个指标的均衡情况以及地区间的各项指标的均衡情况 . 利用 Gini系数计算教师资源配置情况的均衡性,则更加侧重学生数量以及生均教师资源对均衡性评价的影响 . 本文最项目 I 类地区 II 类地区 III 类地区中级以上教师数 19.65% 29.67% 28.91%地区间21.77%本科以上教师数 26.60% 36.67% 25.03% 11.70%中青年教师数 20.70% 39.51% 26.91% 12.89%李银,等:基于 Theil 指数和 Gini 系数的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性分析 3 · ·万方数据

 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9 年后通过将计算得到的 Theil 指数和 Gini 系数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利用 Theil 指数和 Gini 系数计算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郑天虹 . 广东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 J ] . 重庆与世界 ,2018 ( 24 )

 :10-11.[ 2 ]胡志远 , 欧向军 . 基于泰尔指数的江苏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 J ] . 经济地理 ,2007 ( 5 )

 :719-724.[ 3 ]张楠,孙晓杰,李成,等 . 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J ]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 ( 2 )

 :88-91.[ 4 ]康晓娟,杨冬民 .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 J ] . 资源科学 ,2010 ( 3 )

 :485-490.[ 5 ]王燕,向东梅,颜涛 . 泰尔指数在新疆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中的应用[ J ] . 卫生经济研究 ,2010 ( 2 )

 :30-33.[ 6 ]陈昌兵 . 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 J ]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 1 )

 :133-142.[ 7 ]高技 .EXCEL 下基尼系数的计算研究[ J ] . 浙江统计 ,2008 ( 6 )

 :41-43.[ 8 ]戴建林 . 基尼系数是如何计算的 ? [ J ] . 浙江统计 ,2000 ( 3 )

 :38.[ 9 ]李贞玉,孔祥金,任苒 .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发展趋势研究 : 基于 Gini 系数和 Theil 指数的分析[ J ] . 中国卫生经济 ,2013( 4 )

 :12-14.[ 10 ]张彦琦 , 唐贵立 , 王文昌,等 . 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中的应用[ J ] . 中国卫生统计 ,2008 ( 3 )

 :243-246.Analysis of Teacher Resource Allocation EquilibriumBased on Theil Index and Gini CoefficientLI Yin , Chen Yi-ju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

 Firstly,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the teacher resource data of 22 junior high schools in Shaoguan, thedata are pre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indicators of the number of teachers above the intermediate level,the number of teachers above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aged under 45 years old). Secondly, the Theil index and Gini coefficient of the number of teachers above theintermediate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teachers above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in Shaoguan City we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and the Theil index was decomposed. Finally,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Theil index and Gini coefficient result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il index andGini coefficient are basically the same. In the teacher resource allocation balance evaluation, Theil index andGini coefficient can be combined and applied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Key words :

 teacher resource allocation; Theil index; Gini coefficient(责任编辑:邵晓军)4 · ·万方数据

篇六: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调查与分析 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调查与分析 内容 提要:为了迎接新形势下普通高中 教育

 发展 的战略选择,加快普通高中教育 现代 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显得十分紧迫。本文以西部贫困省份的甘肃省为样本,对普通高中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西部贫困省份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的对策措施。

 关 键 词: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 ; ;教师资源配置“科教兴 国 国,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 ,以师为本。”在中等教 育 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 ,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 已 已成了制约普通高中教育 发 发展的瓶颈。我们对教师 资 资源的配置必须给予足够 的的关注,必须采取一系列 变 变革和调整措施,尽快实 现 现教师资源的优化和重组 , ,以应对新形势对普通高 中 中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

  一、西部贫困地区普通 高 高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与

  问题

 教师资源的配 置 置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教育 问 问题,它和教育内部、外 部 部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 呈 呈现出复杂的特征。就西 部部贫困地区来说,普通高 中 中师资问题突出,已成为 制 制约该地区高中教育发展 的 的关键。

 教师学历合格 率 率不高

 按照国家规定的 高 高中阶段教育教师所应达 到 到的学历标准,西部贫困 地 地区普通高中的师资情况 很 很不乐观。据调查,XX 年 年甘肃县区普通高中专任 教 教师学历合格率只有 50 . .03%,语文、外语、 数 数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 为 为 46.3%、27.7 9 9%、27.82%,明 显 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 而 而,教师学历继续教育任 务 务相当艰巨。同时,这种 状 状况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 了 了普通高中师资补充上存 在 在严峻问题,尤其是近二 年 年来随着高中入学高峰期 的 的到来以及普通高中规模 的 的逐年扩大,普通高中专 任 任教师不足的矛盾日益突 出 出。为解燃眉之急,拔高 使 使用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 , ,这样使一些在低一级学 校 校中合格的教师人为地变 成 成不合格教师。从教师实 际 际业务能力和素质来看, 一一些教师的学历不合格本 身 身就反映出业务素质中存 在 在的问题,同样在学历合 格 格的教师中,也普遍存在 专 专业结构不合理、学科不 配 配套、教非所学的现象。

  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教 师 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取决 于 于国家教育教学方案所规 定 定的学科及其时间安排。

 在 在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 , ,师资学科结构普遍存在 配 配套不齐、比例偏差失调 的 的问题,这种状况最为明 显 显地存在于普通高中学校 。

 。其表现是语文、 历史

  、物理、 体育 、化 学 学等学科教师基本满足, 而 而地理、 音乐 、美术 、 、外语、 计算 机等学 科 科教师严重不足。有的县 属 属 农

 村 高中甚至无一 名 名音乐、美术、计算机教 师 师。如果这种状况不能有 效 效地改变,普通高中师资 总 总量与实际需求会长期不 能能得到平衡,西部贫困地 区 区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 不 不会有大的跨步。

 师资 分 分布结构偏差严重 西部 贫 贫困地区,以城乡差异为 区 区域 经济 、 社会 和 和文化特征的极不平衡性 十 十分显著,普通高中师资 在 在数量、质量上也表现出 显 显著的地域特征、城乡差 异 异。

 XX 年甘肃省普通 高 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平均 为 为 56.59%,其中市 地 地州属高中、县属城区高 中 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 别 别达到了 90.67%、 7 70.72%,远远超过 了 了全省平均水平;学科教 师 师学历合格率市地州属普 通 通高中平均合格率达 90 % %以上,县属城区高中平 均 均也在 70%左右。相对 而 而言,县属农村普通高中 教 教师学历合格率远远低于 全 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专任 教 教师学历合格率只有 35 . .8%,比县属城区普通 高 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低 低近 35 个百分点,比市 地 地州属普通高中低近 55 个 个百分点;学科教师学历 合 合格率也存在同样的差距 , ,其中县属农村普高外语 教 教师学历合格率比市地州 属 属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低 近 近 81 个百分点,悬殊如 此 此之大,差距如此明显, 各 各级政府应引起高度的重 视 视,否则如何实现教育公 平 平、如何实现均衡发展, 实 实为棘手之事。

 从职称 结 结构看,市地州属普通高 中 中和县属城区普通高中

 教 师 师职称基本趋于合理。其 中 中中教一级以上职称人数 分 分别占72.14%,6 2 2.1%;而农村普通高 中 中教师一级以上职称只占 2 24.34%,75.6 6 6%的为中教二级以下职 称 称,职称结构明显不合理 。

 。

 从年龄结构看,城乡 差 差异也十分显著。城区普 高 高学校师资同步老化问题 较 较为明显。但从整体上看 , ,年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 , ,中青年教师为师资队伍 的 的主体:31—55 岁教 师 师分别占市地州属普通高 中 中学校、县属城区普通高 中 中学校教师人数的 5.7 1 1%、82.92%。而 县 县属农村普通高中学校教 师 师多为近年来补充的青年 教 教师,其中 30 岁以下者 占 占近 6%,31—40 岁 教 教师只占 45%,41— 5 55 岁者占 9.8%,6 — —60岁者占 2%,明显 地 地青年教师构成了师资队 伍 伍的主体。青年教师精力 充 充沛,工作热情高,但多 数 数文化水平与教学能力存 在在反差现象。

 教师队伍 不 不稳定 教师队伍稳定是 师 师资建设中最为基本的问 题 题。从西部贫困地区实际 状 状况 分析 ,普通高中 师 师资的稳定性较差,主要 表表现为师资队伍补充困难 , ,缺额较大,流失严重。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 p p:// 一方面,随着 近 近几年普通高中学校规模 的 的不断扩大,教师缺乏成 了 了西部贫困地区各普通高 中 中学校的普遍现象,尤其 是是地方学校和办学条件相 对 对薄弱的普通高中学校, 由 由于缺乏

 吸引力,很难留 住 住或引进符合条件的相关 学 学科应届本科毕业生,从 而 而师资队伍缺口大在所难 免 免。调查显示,样本县教 师 师缺额多则达 300 多人 , ,少则也有 100 多人, 不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缺 额 额现象,尤其是优质教师 。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 放放的深入,东西部 经济

 社会

 发展 不平 衡 衡,拉大了经济收入和物 质 质生活的差距,加之沿海 省 省份用人上的宽松政策, 西西部贫困地区重点普通高 中 中的一些骨干中青年教师 外 外流到广东、上海、天津 等 等地公办、民办学校的现 象 象时有发生。第三个方面 是 是分配不到位。长期以来 , ,我国的发达地区与不发 达达地区、城市与 农村 、 、重点高中与薄弱高中之 间 间,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 存 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即 使 使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区域 内 内,同样存在着县域、乡 域 域及城乡之间在师资配置 上 上的不均衡。其普遍现象 就 就是教师资源往往只向一 部 部分学校倾斜:例如,各 配 配置主体按分级管理权限 , ,依据自己事权范围和职 责 责范围大小,优先满足自 身 身所辖学校的教师需求, 而 而且一般都是先满足市地 州 州属高中学校,其次是县 属 属城区高中学校,再次才 是 是县属农村高中学校,这 样 样造成区域内校际间师资 数 数量、师资水平等方面的 差 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加剧 了 了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平等 和 和结构性短缺,人为地造 成 成了一些不稳定性因素。

 二 二、对策思考与建议 从 总 总体上讲,西部贫困地区 普 普通高中师资无论从数量 上上、还是质量上与西部大 开 开发背景下普通高中 教 育 育 发展的

 历史 使命 很 很不协调,教师资源的配 置 置必须紧紧围绕均衡发展 的 的思路,尽快实现“从粗 放 放的数量代质量的低水平 的 的循环真正转到内涵的发 展 展上来,从单纯的管理控 制 制转向注重资源配置,在 竞 竞争中积极争取,优化和 有 有效开发利用教师资源上 来 来”。

 继续完善以本科 师 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 育 育体系 为了适应普通高 中 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 西 西部贫困地区应在继续发 挥 挥本科师范教育优势。同 时 时,积极鼓励综合性大学 参 参与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并 并形成各类高等学校参与 师 师资培养的竞争机制,努 力 力提高高中教师培养质量 和 和层次。同时,扩大成人 教 教育类师范本科院校的培 训 训规模,使学历未达标教 师师积极参与学校学历培训 。

 。

 以推动本地普通高中 教 教育的整体发展为目标, 进 进一步规范优质高中建设 《全国高中发展和建设工 作 作经验交流会》提出:“ 加 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 扩 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 … …加强县城示范性高中建 设 设” ,这为西部贫困地区 大 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提供了 有 有力的政策依据。但是我 们 们要时刻关注,示范性高 中 中的建设不应当造成新的 教 教育发展不平衡,而应是 使 使处于各层次的学校在动 态 态发展过程中谋求更高水 平 平的平稳和循环。因而, 在 在教师资源配置过程中, 既 既要关注优质高中的发展 建 建设,更要密切联系薄弱 学 学校的改造工程,以缩小 校 校际差距,扩大优质教师 资 资源,提高普通高中整体 水 水平。故以结构性调整为 重 重点,

 理顺教师资源管理 体 体制,探索建立教师资源 合 合理配置、有效开发的新 机 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采 取 取措施稳定西部贫困地区 的 的师资队伍 教师职业具 有 有劳动复杂性和创造性的 特 特征,理应给予优厚的待 遇 遇。尤其是对奋斗在西部 贫 贫困地区一线的教师,提 高 高其经济地位和物质生活 待 待遇显得十分紧迫,这既 能 能稳定现有教师队伍,也 能 能吸引优质人力献身西部 贫 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1 . .落实《教师法》关于教 师 师待遇的条款,并不断提 高 高西部贫困地区教师的收 入 入水平,尽可能地缩小东 西 西部教师收入上的差距。

  2.西部贫困地区应根 据 据本地实际,注意为教师 创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 “ “通过财政增拨高学历教 师 师或带头人专项经费,启 动 动培养或吸纳硕士 研究

  生工程”,创建教师奖 励 励基金,教师培训基金和 教 教师住房基金等,并加强 监 监控机制,保证各项优惠 措 措施落实到位。

 3.重 视 视贫困地区在岗教师和校 长 长的培训工作,这也是建 立 立一支稳定教师队伍的基 础 础条件。由于西部贫困地 区 区普通高中师资队伍的整 体 体有不同表现,师资培训 要 要全面规划,分类推进。

 近 近期内对县属农村普通高 中 中的主要任务是抓岗位合 格格的学历达标,使大批学 历 历不合格的教师达到国家 规 规定的学历要求,对学历 达 达标但教学能力又差的教 师 师也要提出在职提

 高的要 求 求,并要有基本的时限规 定 定;对市地州属普通高中 及 及县属城区普通高中学校 教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出 从 从学历教育转向学历达标 后 后的高层次继续教育;还 应 应根据“全教会”精神、 《 《行动计划》、《中小学 校 校长培训规定》,继续加 强 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校长的 培 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 符 符合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 素 素质高的高中校长队伍。

 4.继续推进学校内部人 才 才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改 革 革。“实行教师教学循环 制 制,推行全员聘任制,竞 争 争上岗,优胜劣汰;进行 分 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结构 工 工资制,合理拉开分配档 次 次”,这些举措即能充分 调 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 性 性,增强学校的活力,同 时 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 教 教师队伍。

 5.适当增 加 加普通高中高、中级专业 技 技术职称指数,也不失为 一 一条好途径。

 疏通师资 流 流动渠道,以实现教师资 源 源在省域、县域、乡域和 城 城乡间的平衡 西部贫困 地 地区普通高中教育中,师 资 资建设是十分薄弱的环节 。

 。为了全面改善这一现状 , ,要在加强师资培养的同 时 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 疏 疏通师资向西部贫困地区 流 流动的渠道。尤其是区域 内 内城区向乡镇、重点学校 向 向薄弱学校的流动渠道。

  1.制定特殊优惠政策 , ,鼓励和吸引中部及东部 发 发达地

 区高中优质教师或 更 更多符合条件的本科大学 生 生去西部贫困地区工作。

 2.在西部贫困地区区域 内 内,为调剂城乡教师余缺 , ,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和 保 保护现有教师资源,通过 加 加大政策倾斜,鼓励城镇 地 地区优秀高中教师到边远 地 地区任教或采取支教、轮 教 教、交流的办法,以自愿 和 和组织派遣相结合形式, 实 实现教师资源在系统内的 合 合理流动。

 3.本着“ 择 择优录用,宁缺勿滥”的 原 原则,从企事业单位或电 大 大、夜大及自费学业取得 本 本 科学 历、并确实能 胜 胜任普通高中教学的人员 中 中,选拔并正式录取一批 高 高中教师,以缓解西部贫 困 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严重 不 不足的 问题 。

 4. 还 还可返聘部分业务能力强 、 、身体素质好的高中退休 教 教师重返讲台,以补充高 中 中教师不足的矛盾。

 注 释 释:

 [1]袁振国主编 . . 中国 教育政策评论 [ [M].北京:教育科学 出 出版社,2001,6. 6 62—65. [2]李 谟 谟清.关于抓好普通高中 教 教育的若干思考[J]. 江 江西教育,2002,2 . . [3]马培芳,景民 主 主编.贫困地区教育改革 与 与发展 [M].甘肃:

 甘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 0 0,9.97—98.2 0 01—202. [4] 团 团结拼博,铸高中教育辉 煌 煌[N].教育时报,X X X,03. 转贴于论文 联 联盟 http://

篇七: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义务教 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善研究研究生郭安字。指导教师傅维利 教授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年级    级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   年 月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研究生郭安宁指导教师学科专业傅维利教授教育学中文摘要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极不均衡严重制约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我国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应该首先满足人们对教师资源的均等享有。本研究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把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放在工作的首位。理论分析表明这既是教育平等思想和义务教育本质特征的要求也是政府公共教育的必然选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与教育政策长期倾斜所致。针对以上原因结合教师资源的特征按照公平、补偿、发展和政府执行原则提出了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填补、流动、指导、倾斜培训等备选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策略实施所需要的支持条件和保障机制。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问题提出 一 问题缘起教育问韪是有时代性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会使某些教育问题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矛盾的焦点。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寻求解决的途径以缓解矛盾促进教育的发展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教育均衡问题是在  世纪  年代逐步积累起来的现在已成了教育界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上世纪  年代全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要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 简称“两基” 是一向极为艰巨的任务。为了能在  世纪末实现“两基”的目标我们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确实是“穷办法”如用极差的校舍 甚至是危房 办学、请一些学历不合格的人来任教要当地群众承担相当多的办学经费等。总之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千方百计先把学校办起来让每个应受教育的孩子都有学可上。   终于穷国办起了大教育。到世纪之末我国终于基本实现了“两基”的目标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普九的任务是逐步完成的。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例如上海 在  年代初就已经实现了普九的目标。形势的变化促使人们产生了新的需要不仅要有书可读而且要上好的学校找好的教师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一些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成了不受欢迎的学校。家长宁可舍近求远、付出高额择皎费也要选择名牌学校。于是择校、交费、托关系盛行。这些现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普九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成了全国的普遍要求。教育均衡发展也成了关注的焦点。现在各方面的资料可以证明全国教育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造成不均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资源配置的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无论 生财力、物力还是教师资源方面的配置均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本文之所以把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点放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上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在影响教育运行和发展的诺种要素中。教师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如果教师的质量不高或配置不合理即使其它资源逃至Ⅱ较高水平教育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其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榴当突出必须尽快加以解决。有芙研究做了调查统计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在不同的省区之间、同一省区的城乡之间以及校际之间部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失衡目前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失衡。首先教师资源质量犬衡。在此仅以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为例加以说明见表 表     年分区域分城乡小学和韧中专任教师学历状况Ⅲ尊位数露地区地 爰尔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Ⅸ丽丽—————∑ 专任教师学历台格率合计平均平均平均小学            其中城镇            农村            农村与城镇的差距 百分点   站 加  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人教师比例            其中城镇             农村            农村与城镇的差距 百分点            初中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           其中城镇            农村            农村与城镇的差距 百分点        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人教师比别            其中城镇            农村     】    农村与城镇的差距 百分点                切中高学 敦帅为具≠『 斟及以 学』乃的救帅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  小学高学历救师为具有大专及必上学历的教师资料来源救育部发展规划司“    年全国敦育事业统汁数据”。从上表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质量的城乡 城镇与农村 差距比较明显。   年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距分别为  和  个百分点而离学历教师比例的城乡差距分别为   和   个百分点。可见农村与城镇中小学教师质量在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方面的差距较大。其次教师数量失衡。    年全国小学和初中的师生比平均为     和     小学师生比最高的北京为     最低的广西为     除西藏外初中师生比晟高的北京为     最低的安徽为     。特别值得提的是据相关部门的统计    年全国中小学共聘用代课教师   万人占岗位教师总数的  其中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   万人占农村中小学岗位教师的  。与  ∞年相比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总数增长了 万人其中小学增加 万人中学增加 万人。    年山西、湖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省区小学代课教师比例均超过  其中大于  的有广西      、西藏      、陕西     。  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学校和教学点    年我国中小学  多万代课教师中有   分布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牧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尤为集中。由于这些地区工作、生活条件困难加之县、镇、乡财政难以承担中小学教师工资导致中师、高师毕业生下不去在职教师稳不住而代课教师多数又不具备合格学历因此代课教师数量的上升已经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发展是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学校闻失衡学校之间的失衡主要体现在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之上。但收集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在教师资源方面的数据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是第一我国公开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从来就没有将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分开统计不仅公开发布时是不分开的就在实际统计时也是不分开的有时压根儿就没有这样的统计口径。   第二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别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有关部门和人员很少愿意合作提供确切的数据。即使愿意合作也可能会由于某些原因而隐瞒一些数据或虚报一些数据。因此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正是不可避免的。第三重点学校具有的优势不一定都是政府行为有些是“名牌效应”的作用。但这种“名牌效应”的产生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要把两者分离开来是非常斟难的。第四重点学校之间各校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简单地求得一个平均数并不一定能得出另人信服的结论。再有笔者能力所限无法完善地采集第一手数据所以本文采用的是前人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了数据能有说服力本文采用了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学校对比数据由于保密的需要地名、校名均被隐去而以字母代替。 地区属于经济发展速度一般的内地地区。 地区属于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长江流域的小型城市。 地区属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大城市。表  地区重点与非重点中学教师构成情况对照表‘封单位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酉占中学非重点中学本科毕业大专毕业本科毕业大专毕业    芷           年        年            年        表县重点、区重点与非重点中学教师构成情况对照表”单位县重点中学区雷占中学非重点中学本科毕业大专毕业本科毕业大专毕业本科毕业大专毕业    年          芷        年        年                  表  地区重点与非重点中学教师构成情况对照表川单位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本科毕业大专毕业本科毕业大专毕业    笠        年            色            年    虽然以上三个对照表仅以中学为例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重点中学比非重点中学教师资源要优越得多无论在哪个地区差距都是存在的、显著的。鉴于上述问题本文把研究聚焦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及如何实现等问题的理性分析、审视上。 二 研究意义及目的 理论意义研究教育平等的相关理论以及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现实意义梳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历史分析造成我国现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原因找到解决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突破口。 研究目的借鉴教育发达国家住这方面已有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义务教育现存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提出具有现实效用的备选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二、国内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成功经验敦师资源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配置的不均衡表现。它己经成为各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也是各国政府共同关注并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许多国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一 相关概念 教师资源敦师资源包括学校内的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平 】工勤人员专任教师是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是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是指学校中主要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工勤人员是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 均衡在我国的《辞海》中对“均衡”的解释是指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但这两种形态都是和运动分不开的。在绝对的、永恒的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的暂时的静止和平衡。亦称“平衡”。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律历志上》“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引申为几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均等或大致均等。【  另一种认为对“均等”的解释是同等、平等。《论衡・雷虚》“天之所恶大小不均等也。”郭沫若也曾在《文艺论集续集・革命与文学》中提出过“我们要求分配的均等”。””均衡作为个物理学的概念是指物质在内外力量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一种状态这种作用在宏观上互相抵消。 【“后来这一名词被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不断借用。在经济学中均衡概念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被视为某种产品或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均等即变量均衡另一是被视为决定供给量与需求量的主体不能政变自己与他人行为时达到的均势状态即为行为均衡。在政治学中对其意义的理解一般也有两种一是指既定政权体现的各派参与者在力量方面保持势均力敌或者...

篇八: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省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探析摘密切相关的,因而探索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模式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的重要保证。

 该文就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与流动原因分析;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条件;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模式等问题予以探讨。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中图分类号:G 520文献标识码:A要:分析了辽宁省教育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认为这是与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师资源不能保证姜俊和,郝世文(沈阳大学 师范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所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 是指我国在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战略目标之后,现有的存量教师和新增的教师,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下,均衡配置、合理流动,使受教育者获得质量均等的教育[1]46-47。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均衡与否, 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是否均衡, 而要保证青少年到校读书必须有充足的教师资源。然而,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所以,要使义务教育质量达到均衡化水平, 就必须使教师资源的配置予以均衡化。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现状与失衡原因分析1.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现状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 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质量之间存在差距。

 要缩小或消除这种差距,使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必须从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入手。因此我们认为,教师资源配置不适当既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特征,也是引起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因素。义务教育是国家投入的免费的国民教育,其本质属性是国家、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以保障全Analysis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JIANG Jun-he, HAO Shi-wen(Normal College of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Abstract: Deep-seated reasons for unbalanced education are closely relevant to not enough high qualified educa-tional resource, especially high qualified teacher resources. Explor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er resource mode is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teache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and flow causes of compulsory stage are analyzed. The conditions and policy modes to realize balancedteache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are discussed.Key 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teacher resources文章编号:1008-3863 (2010 )

 02-0101-04收稿日期:2009-11-18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07BSH012)。作者简介:姜俊和(1963-),男,内蒙古开鲁人,沈阳大学教授,博士。JOURNAL OF SHENYANG COLLEGE OF EDUCATION沈阳教育学院学报Vol.12,No.2Apr.2 0 1 0第12 卷第 2 期2010 年 4 月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 12 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教师分配的严重失衡。贫困的农村很难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职责,这种转移致使贫困的农村与优越的城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容,应该受到普遍的关注。体国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毋庸置疑。在辽宁省 1998 年底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基本被扫除。但在农村地区虽然在数量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但在质量上其工作仍然处于攻坚阶段。

 全省的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质量低下, 很难实现义务教育应有的功能。

 一方面, 个别地方师资数量不足,另一方面,质量低下、年龄结构失衡。有的地区小学教师年龄多在 40 岁左右,尚存在一大批 5 年内退休的教师,如某县 2007 年就退休 125 名小学教师[2]。由此可以看到,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全省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地解决此类问题, 如建...

篇九: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市坚决执行《义务教育法》,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1、教育经费投入实现“ 三个增长”。2009 年全市教育支出 23. 31亿元,比上年增加 4. 58亿元,增长 24. 45%,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 0. 85 个百分点。全市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小学2443. 38元,初中 3688. 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9. 5%和 17. 5%;全市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 2289 元,初中 3287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3. 6%和 22. 3%;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市财政按标准足额安排,小学每生每年 300 元,初中每生每年 500 元已经到位;通过争取上级中小学维修改造资金等,实际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报表决算数反映为小学 521 元,初中 1006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1%和 78%。全市小学生均占地面积 18. 0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5. 32平米,生均生活用房(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 1. 26平米;全市中学生均占地面积32. 92 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10. 16 平方米,生均生活用房(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 5. 1平方米。

 2、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我市义务教育工作从 2002年开始逐步按照“ 以县为主” 的管理体制运行,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人大的监督下,目前,我市所有县市区已经做到了工资统发,经费统筹,教师队伍基本统管,没有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上,大部分县建立了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未建立的也做到了教育专户管理,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教育经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确立,从体制上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3、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2009年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补助我市教育经费 5. 01 亿元,与 2008 年比资金总量增加 6000 余万元,增长幅度为 13. 6%。另外,市本级征收中小学校舍修建附加费超过 2000

 万元,城市教育附加完成了 3159 万元。各县(市、区)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2008 年各县(市、区)新增教育投入 6000万元,2009年各县(市、区)新增教育投入亿元以上。

 4、全面落实教育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全市完成免学杂费学生数602510人,对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学杂费补助人数 15443人;完成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数 617953 人;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学生数 37085 人;完成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905人;完成资助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春季学期 28156人,秋季学期 31364人。

 二、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我市先后实施了发展农村教育的六大工程。

 1、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09年年初国务院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自省政府 2009 年 6 月中下旬部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完成了建立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进行工作部署、组织专业培训和开展校舍排查鉴定、编制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 2009年年度计划等七项工作。全市共排查中小学 1647所,房屋 10423栋,面积 576. 5万平方米,排查出安全使用房屋 2480栋,217. 38万平方米,排查出 D类危房需拆除重建校舍 3350栋,85. 22万平方米,需迁移避险的校舍 216栋,27. 53万平方米,需抗震加固的校舍 3055 栋,170. 96 万平方米,B、C 类危房 1322 栋,75. 42 万平方米。各地在开展安全排查鉴定的同时,在上级资金暂未到位的情况下,为了排危保安,不等不靠,整合有关资金渠道,突出抓紧 D类危房拆除重建改造工作。截止 2009 年底全市先后已开工建设面积11. 14万平方米。

 2、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07-2010 年,中央专项安排我省6. 27亿元,组织实施“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以下简称“ 初中工程”),集中改善我省 499所农村初中学校的生活类设施条件。其中安排我市四个县(市)专项资金 5172万元,用于 48所农村初中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工程实施以来,项目县市政府和教育、发改部门高度重

 视,采取措施,扎实推动,已经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共新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生活用房面积 74000平米,对缩小我市城乡、区域办学条件差距,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化小班建设工程。2009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为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问题,下达我市第一批资金 700万元,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化小班工程建设,年前已落实到 7个县(区)7个工程项目,目前有关项目县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好前期工作,确保按期开工,有的项目正在建设。2010 年省教育厅、财政厅又下达我市大班化小班建设工程资金 75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市大班额问题。

 4、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2007—2009年三年共争取上级补助我市特殊教育经费 877万元,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购置康复设施设备。修水、九江县、永修、星子、都昌、湖口、彭泽、九江市直等8所特殊教育学校纳入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的特殊教育建设规划,预计可争取补助资金 2340万元。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2006年搬迁到占地 40 亩的新校区,校园面积进一步扩大,宿舍食堂综合楼已完工交付使用,康复职教综合楼正在建设,预计 10 月底交付使用。学校的办学设施和办学功能进一步完善,已经成为一所集听障、智障于一体,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教养、教学、教育相融合的多元化的特殊教育学校。

 5、农村远程教育工程。2005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项目学校 2195 所,建设了农远工程学校模式一 1862 所、模式二 122 所、模式三 211 所,基本上普及了九江市所有的农村中小学校。并坚持“ 配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培训为重点、应用为核心” 的原则,把加强农远工程的管理与应用放在了重要位置,收到了良好效果。2006 年,省教育厅在我市永修县召开全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场会,推广我市的经验和做法。从 2008 年起,投资 150万元进行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08 年 12 月 7 日,《中国教育报》以《九江为农村学校架起信息高速路》为题,在头版头条介绍了我市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

 经验和成绩。

 6、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工程。2007年我市就提出了在农村中小学装备标准化实验室,并在永修艾城中学等学校开展了试点装备。2008 年,在彭泽县、湖口县、永修县等 8 所农村初中实施标准化实验室建设。2009年配合省财政经费,为 21所农村初中装备了标准化实验室 42间。现在全市中学共有实验室及功能教室 1599间,教学仪器设备 9174万元;图书 378万册,生均 14册;计算机 12579台,平均 21人/台。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 1508间,教学仪器设备 5339万元;图书 198万册,生均 5. 4册;计算机 588台,平均 63人/台。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加大教师补充力度,着力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007年以前,我市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全市缺口在 3000人以上,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正常发展。为切实解决农村师资不足的问题,市政府加大了补充农村师资的工作力度,有力改变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一是通过公开招聘补充农村教师。全市连续三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教师 1000 人以上。2007—2009 年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共计 4200名农村教师,今年拟再招 1000名以上。二是通过“ 特岗计划” 和“ 三支一扶” 补充农村教师。每年招聘 150名左右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全部补充到农村教师最紧缺的学校。三是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补充素质较高的农村教师。在我市启动了“ 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 的农村教师培养机制,把县区优秀中学毕业生选拔到九江职大师范学院进行 3-5 年的学习培养,毕业后定向回所在县区农村学校任教。2007-2009 三年共定向培养了473人,2010年再培养 110人。

 2、在教师培训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坚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市自 2001 年起,每年利用春季开学第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一次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今年的主题是“ 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育”。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终身从教。二是坚持开展多层次教师业务培训。仅 2009 年就组织 2 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市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的学习和培训考试;组织了 125名校长到

 国家、省培训,组织选送了 60名教育技术专业教师、261名班主任、229名农村教学点教师、13名幼儿园教师、8名特教教师分别参加省级培训班;积极做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市级培训工作,2009年共培训农村骨干教师 600人、中小学班主任 520名。三是坚持开展支教活动。采取“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 送教下乡”、“ 市直学校优秀教师支教”、“ 县城教师支教”“ 四轮驱动” 的方式帮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仅 2009年,城乡结对教师就达 700余对,送教下乡 520 节次,帮扶资金 74 万,受到了广大农村师生、家长的肯定。

 3、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鼓励长期扎根农村教育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绩效工资。截止 2009 年底,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部发放到位,确保了我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二是对艰苦边远地区的农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按每人每月 70 元和 120 元两个标准予以补助。2009 年,我市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资金 1086 万元,受益教师 10159 人。三是县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实行同等比例结构。2009年以前,农村小学高级职称聘任比例为 30—35%、县城小学为 38—43%,改革以后均为 50%;农村初中改革前中学高级职称比例为 5—10%、县城初中为 13—23%。改革后均为 20%。四是继续执行在农村学校连续工作 6年以上,高套一档工资并终身保留的政策,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

 我们将继续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建设,逐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差距。同时结合九江市教育发展“ 十二五” 规划,全盘规划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并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建立起城乡统筹、规划合理的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体系,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篇十: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2 期DOI:10.16789/j.cnki.1671-752x.2021.02.008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不均衡的现状 、 原因及解决路径朱琛( 西南石油大学 , ,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 :

 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数量 、 结构 、 专业对口率等三个方面 。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 、 城乡

 中小学教师在收入和发展平台方面的差距 、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理念是造成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不

 均衡的主要原因 。

 要实现城乡中小学师资的均衡配置 , 就必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 提高 、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

 的收入 、 发展平台 ,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更新教育发展理念 , 促进城乡中小学师资融合发展 。关键词 :

 城乡中小学师资 ; 配置 ; 不平衡 ; 解决路径中图分类号 :

 G635.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71-752X ( 2021 ) 02-0036-0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 其中发展不平衡的主

 要表现之一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

 在我国城乡发展

 不平衡的大背景下 , 我国城乡中小学教育也出现了

 不平衡发展的状况 , 其中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不均

 衡是我国城乡中小学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

 之一当前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重要发展战

 略 , 而实现城乡中小学师资均衡配置和城乡教育的

 均衡发展 , 既是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应有之意 , 也

 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聚焦城乡中小学师资的均衡配置问题 , 从

 当前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不均衡的现状 、 原因

 及解决路径等三个方面来讨论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

 配置不均衡问题 , 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 、 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的现状(一) 城乡中小学教师数量配置不均衡衡量区域内教师数量配置状况一般采用师生比

 和师班比两个指标 。

 师生比是指一定区域内教师与

 学生的数量之比 。

 师班比衡量的是每个班级配备的

 教师数量状况 。

 师生比 、 师班比比值越大 , 说明区域

 内教师数量越充足 。表 1

 :

 2015 年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情况对比表冏对比项 师班比 学历 职称 专业对口率城镇 3.35 5.60 2.32 0.93农村 2.04 6.43 2.78 0.85数据来源 :

 2015 年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于全国

 城乡教育的调查数据 。

 其中 “ 学历 ” 一栏中 , 根据教师第一学

 历来赋予不同的学历值 , 从 985 高校到小学依次赋值为

 1-11 。

 学历值越高表明学历越低 , 反之则越高 。

 “ 职称 ” 一栏

 中 , 对于于同级别的职称赋予不同的数值 , 从中学高级到小

 学三级依次赋值为 1-4 , 无职称的赋值 5 。

 数值越高表明职称

 越低 , 反之之越高 。

 “ 专专对口率 ” 一栏中 , 所学专业与所教

 课程对口赋值 1 , 反之赋值 0 , 数值越高表明专业对口率越

 高 , 反之之越低 。我国当前城乡教师数量配置不均衡 , 相对于城

 镇中小学而言 , 农村中小学教师较为短缺 。

 当前我国收稿日期 :

 2020-12-29作者简介 :

 :

 朱琛 ( 1995- ) , 女 , 安徽合肥人 ,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思想政

 治教育 。- 36

 -

 城乡中小学的师生比差距不明显 , 卩 ] 但这并不能说

 明城乡中小学在师资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均衡 。

 从表

 1 可以看出 , 2015 年全国城镇中小学的师班比比值

 为 3.35 , 远超过农村中小学师班比的 2.04 。

 这说明

 就数量而言 , 城镇中小学教师比农村中小学充足 。

 造成城乡中小学师班比比值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是

 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增多 。

 以小学为例 ,

 2017 年 , 全国共有小学和教学点 27 万所 , 其中城镇

 2.9 万所 , 农村 24.1 万所 。

 全国农村小规模学校 ( 含教

 学点 )

 10.7 万所 , 占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 44.4% o[ 4 ] 学校规模减小必然导致班级变小 , 但每个班配置

 的教师数量基本不变 , 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中小学

 教师数量的不足 。

 有学者统计 , 2017 年湖南省农村

 小学教师缺口竟达 50.6 。

 [ 5 ]( 二 )

 城乡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均衡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年

 龄 、 学历 、 职称等结构的不均衡 。第一 , 年龄结构不均衡 。

 主要表现在城镇中小学

 年富力强的教师比例高于农村中小学 , 而农村中小

 学教师的老年化状况又比城镇中小学严重 。2016-2017 年对西部陕西 、 四川 、 甘 肃 、 宁 夏四省

 区部分城乡中小学师资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 我国

 西部城乡教师年龄结构差距较大 。由表 2 可知 , 西部四省区城乡中小学教师的的

 年龄结构差异明显 。

 一 般来说 , 30-40 岁是教师职业

 生涯的鼎盛期 , 这一年龄段的教师体力充沛 , 精力旺

 盛 , 教学经验丰富 。

 从表 2 来看 , 西部四省区城镇和

 农村中小学 30-40 年龄段的教师分别占比 37.3% 和

 15.7% , 50 岁以上教师分别占比 7.7% 和 27.3% , 这

 说明西部四省区农村中小学年富力强的教师比例远

 低于城镇中小学 , 而农村中小学教师老年化的状况

 又比城镇中小学严重 。我国东 、 中部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也

 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

 2016 年 , 我国东部福建省泉州

 市的小学专任教师中 , 50-60 岁专任教师在城镇小表 2 :

 西部四省区城乡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对比表冏年龄段 30 岁以下 30-39 40-49 50 岁以上城镇 36.5% 37.3% 18.5% 7.7%农村 18.8% 15.7% 38.2% 27.3%学占 11.8% , 而在农村小学占 21.5% 。

 [ 7 ] 位于中部的

 湖南省长沙市 K 区中小学教师中 , 45 岁以下的在城

 镇小学 、 初中分别占比 84.24%

 , 84.3% , 在农村小

 学 、 初中分别占比 74.84% , 71.92% , 说明该区城镇中

 小学年富力强的教师比例高于农村中小学 。

 同时 , 湖

 南省长沙市 K 区城镇中小学 50 岁以上的教师占比

 又低于农村中小学 。

 冏第二,教师学历结构不均衡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 , 有志

 于投身教育事业的 985 、 211 等重点高校的优秀毕

 业生更倾向于到城镇中小学任教 。

 同时 , 农村中小

 学教师中学历较高 、 教学成绩优异者纷纷流入城镇

 中小学 。

 这些都造成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学历结构

 不均衡 。我国城镇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学历高于农村中小

 学 。

 根据表 1 的数据 , 2015 年全国城乡中小学教师

 的学历值分别为 5.60 和 6.43 。

 这表明城镇中小学教

 师的总体学历高于农村中小学教师 。

 学历代表了教

 师的学习经历 、 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储备 , 是教师

 教学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

 由于总体学历上的差

 距 , 城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体上高于农村中

 小学 。第三 , 教师职称结构不均衡职称是对教师教学 、 科研能力的综合认定 。

 我国

 当前城乡中小学教师职称存在较大差距 。

 据表

 1 , 2015 年城乡中小学教师职称值分别为 2.32 、

 2.78 ,

 表明我国城镇中小学教师的总体职称高于农

 村中小学教师 。( 三 )

 城乡中小学教师专业对口率不均衡教师专业对口率是指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

 科的匹配度 。

 专业对口率高 ,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

 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 提高教学质量 ; 反之 ,

 则教师所学专业和所教课程不匹配 , 不利于提高教

 学质量 。就专业对口率而言 , 城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对口

 率高于农村中小学 。

 由表 1 可知 , 2015 年全国城乡中

 小学教师专业对口率数值分别为

 0.93

 和

 0.85 ,

 城镇

 中小学教师专业对口率比农村中小学教师高出 0.10 。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在农村中小

 学的音乐 、 体育 、 美术等课程中尤其突出 。

 不少农村

 - 37

 -

 中小学由于缺乏专业的音乐 、 体育 、 美术课程教师 ,

 往往由其他课程老师来教授音乐 、 体育 、 美术课 , 这

 就使得很多在音乐 、 体育 、 美术方面有天赋的农村孩

 子得不到专业教师的指导 。由于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在数量 、 结构 、 专业对

 口率等方面配置的不均衡 , 最终必然造成城乡中小

 学教学质量的不均衡 。

 高考是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

 总考核 , 城乡考生的高考成绩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表 3 可以看出 , 2010-2014 年 , 无论是文科还

 是理科 , 城乡考生高考总分存在差距 , 这说明了我国

 城乡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不均衡 。表 3 :

 2010-2014 年全国城乡考生高考总分平均分对比表间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城镇 469 447 477 492 504文科总分农村 454 428 455 464 476城镇 444 429 476 497 487理科总分农村 415 410 448 461 450二 、 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不均衡的原因城乡发展不平衡 、 城乡中小学教师收入和发展

 平台的不平衡 、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理念是造

 成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 一 )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

 置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

 现在经济 、 公共服务 、 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

 长期以来 , “ 重城轻

 乡 ” 的政策直接导致农村人口等要素不断向城市集

 中 , 其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

 经济的相对滞后 。

 在此基础上 , 城乡政府财政收入差

 距逐渐拉大 。

 相对富裕的城市财政基本保障了可靠

 的教育投入 , 而农村地区捉襟见肘的县级财政导致

 农村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 影响了农村地区教

 育的全面发展 , 降低了农村中小学对于优秀教师的

 吸引力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 。

 我国城乡在医

 疗 、 教育 、 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

 而这些公共服务和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密切相关 。

 中小学教师及其家人需要更好的医疗保障 , 而区域

 内的大医院和优秀医生几乎都集中在城镇 ; 中小学 教师子女需要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 而区域内拔尖中

 小学和优秀教师几乎都集中在城镇 ;

 中小学教师需

 要更完善 、 更优质的社会保障 , 而城镇在社会保障方

 面又优于农村 。

 由于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差

 距 , 使得城镇对于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吸引力远大于

 农村 , 最终造成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的不均衡 。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

 随着大量农民

 工进城和城市政府大量的财政投入 , 我国城镇化进

 程突飞猛进 ,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

 由于人口的减少和财政投入有限 , 农村的基础设施

 建设相对落后 。

 虽然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

 进 , 国家增加了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 ,

 农村基础设施获得了较快发展 , 但和城镇相比还有

 巨大的差距 。

 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降低了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幸福指数 , 引发更多优秀中

 小学教师涌入城镇学校任教 , 导致我国城乡中小学

 师资配置的不均衡 。( 二 )

 城乡 中小学教师收入不平衡在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 , 我国城乡教

 师的收入也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

 城乡中小学教师收

 入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月收入和绩效工资上 。2015 年 , 我国城镇中小学教师平均月工资为

 4142 元 , 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月工资只有 3563

 元 , 相差 579 元 。

 削 2016-2017 年 , 陕西 、 四川 、 甘肃 、

 宁夏四省区城乡中小学教师月工资均值分别为

 3574 、 3070 元 , 二者相差 504 元 。

 据表 4,2016 年四川

 省富顺县城乡中小学教师月收入 3000 元以上的分

 别占比 70.23% , 58. 76% , 二者相差 11.47% , 而月收

 入 2000 元以下的教师又以农村中小学居多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 , 城镇中小学教

 师的绩效工资也明显高于农村中小学 , 进一步拉大

 了城乡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差距 。

 2015 年 , 我国城乡

 中小学教师人均绩效工资按月计算分别为 1049 、

 744 元 。

 期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 , 但教师也是社会个体

 存在 , 必须获得维持家庭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经济

 收入 。

 城乡中小学教师收入上的较大差距 , 使得刚从

 大学毕业 、 有意愿到中小学任教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优先选择城镇中小学 , 同时也引发农村青壮年优秀

 教师进城执教的冲动 , 最终导致城乡中小学师资配- 38

 -

 ( 单位 :

 元 )表 4 :

 2016 年四川省富顺县城乡中小学教师月收入对比表月收入 2000 以下 2000-3000 3001-4000 4001-5000 5000 以上农村学校 15.23% 25.71% 35.23% 20.95% 2.85%城镇学校 7.14% 22.61% 39.28% 25% 5.95%置的不均衡 。( 三 )

 城乡中小学教师发展平台不平衡教师发展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小学教师

 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 。

 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平台

 主要包括培训平台 、 竞争平台 、 学生平台 。城乡中小学老师培训平台不平衡 。

 就级别来说 ,

 城镇中小学教师更容易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机

 会 , 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仅能参与市级和市级

 以下的培训 。

 就经费而言 , 城镇中小学教师的培训

 费高于农村中小学教师 。

 2015 年 , 全国城乡中小学

 教师的师均培训费分别为 960 , 731 元 , 差距明显 。

 问城乡中小学教师的竞争平台不平衡 。

 由于区域

 内重点中小学和优秀教师大多聚集于城镇 , 使得城

 镇中小学名师云集 , 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

 在高

 水平的教学竞争中 , 进一步促进了城镇中小学教师

 教学能力的提升 。

 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教学能力较

 低 , 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 , 更难以提升教学水平 。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平台不平...

推荐访问: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均衡 配置 情况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