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河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3年度河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3-03-07 20:3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河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分)(2014•河南)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通过学习惯性,我们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 运动状态不变 的性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河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河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分)(2014•河南)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通过学习惯性,我们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 运动状态不变 的性质.

  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根据惯性的定义和惯性定律的内容来作答.

  解答: 解: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不变.

  点评: 熟知惯性的概念,深入理解惯性的意义是解释生活中很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的关键.

  2.(2分)(2014•河南)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皮棒由于 得到  电子而带负电.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与作业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发现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 负 电.

  考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①不同的物质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有强有弱,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

  ②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解: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

  ②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吸管被推开,说明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吸管也是带负电的;

  故答案为:得到;负.

  点评: 如果两个物体相互吸引的话.还要考虑带电体会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3.(2分)(2014•河南)如图是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 a 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 响度 不同.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其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解答: 解:如图是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由于a最细,所以a振动时,频率最大,音调最高;

  同时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 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故响度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a;响度;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一道基础题.

  4.(2分)(2014•河南)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 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2)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解答: 解:(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色气体,是因为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

  (2)停止加热,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升华;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点评: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5.(2分)(2014•河南)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铁屑的分布如图所示.图中A、 B点相比, A 点磁场较强.实验中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铜屑代替铁屑显示磁场分布.

  考点: 磁场.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分析图可以看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并且可以看到A点铁屑的分布比B点密集,由此可以确定A点的磁场比B点强;磁体具有吸铁性,所以不能用铜屑代替铁屑.

  解答: 解:由图可以看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并且可以看到A点铁屑的分布比B点密集,由此可以确定A点的磁场比B点强;磁体具有吸铁 性,所以不能用铜屑代替铁屑.

  故答案为:A;不能.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理解和掌握.

  6.(2分)(2014•河南)如图是灯泡L和电阻R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电阻R的阻值为 20 Ω.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0.35 A.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欧姆定律.

  分析: (1)由U﹣I图象找出电压对应的电流,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的阻值,然后比较两电阻阻值的大小;

  (2)根据电阻的并联特点求出两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干路电流.

  解答: 解:(1)由图象可知,当U=2V时,对应的电流IR=0.1A,

  由欧姆定律得:RR= = =20Ω;

  (2)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由图可知:R的电流是0.1A,L的电流是0.25A,

  由于并联在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是I=IR+IL=0.1A+0.25A=0.35A.

  故答案为:20;0.3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相关的信息.

  7.(3分)(2014•河南)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有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请仿照表中示例,再写出一个物理知识及其对应的实际应用和危害.

  物理知识 应用 危害

  电流的热效应 利用电饭锅加热食物 导线中电流过大会引发火灾

  物体的惯性   利用惯性紧固锤头   汽车惯性过大会引发事故

  考点: 电流的 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惯性.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运动和力.

  分析: (1)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有电阻,有通过的电流、有通电时间,根据焦耳定律Q=I2Rt知道,导体会产生热量;

  (2)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 解: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的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同时也会造成一定危害.

  例如:利用惯性能够使变松的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汽车刹车总要前进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车中的司机和乘客由于惯性要向前运动,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所以乘车时要系安全带、汽车上加装安全气囊.

  故答案为:物体的惯性;利用惯性紧固锤头;汽车惯性过大会引发事故.

  点评: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学习中要注意细心观察,认真领会,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在充分利用惯性为我们生活服务的同时,也要防止因为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8.(2分)(2014•河南)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 用塑料吸盘挂物体 B. 用注射器吸收药液

  C. 用压力锅煮熟食物 D. 用塑料吸管吸饮料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内外压强不同,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解答: 解:A、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墙上,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上,在钩上可以挂衣服,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吸取药液时,将针口插入药液后,向外拔活塞,使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药液就被管外的大气压压进管内,不符合题意;

  C、用高压锅煮饭,是利用了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的原理,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符合题意;

  D、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茶壶、高压锅、水库堤坝、吸盘式挂衣钩的原理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方可知道是否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利用大气压的生活例子是很多的,学习时,多举例、多解释.

  9.(2分)(2014•河南)下列做法不符合用电原则的是(  )

  A. 控制灯的开关要接在零线上 B. 更换电灯前要先断开电源开关

  C. 洗衣机的金属外壳要接地线 D. 绝缘层破损的导线要及时更换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①安装电灯的开关,要考虑当开关断开时,人触摸灯泡是安全的;

  ②为防止触电,更换和维修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③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接地线,以防漏电时,人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④导线绝缘皮破损后容易漏电,造成触电事故.

  解答: 解:A、电灯开关安装在火线上,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与火线是断开的,人接触灯泡是安全的.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为防 止触电,更换灯泡前应先切断电源,故B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家用电器使用时金属外壳要接地.当用电器的外壳和火线间的绝缘破损,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C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绝缘皮破损后,会使导线外露,会发生触电事故,故D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安全的常识,我们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0.(2分)(2014•河南)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如图是它们的家族谱.对电磁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B. 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

  C. 真空中不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D.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考点: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专题: 信息的传递.

  分析: (1)光波是一种电磁波;

  (2)由图可以看出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

  (3)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变;

  (4)由于电磁波传播速度不变,则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解答: 解:A、任何光波都是一种电磁波,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图可以看出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真空中不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电磁波传播速度不变,则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电磁波知识的理解.

  11.(2分)(2014•河南)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C. 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D. 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考点: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字宙和粒子的知识:分子动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原子结构等,以上内容要求学生熟记.

  解答: 解:

  A、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说法正确;

  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两者相似,故B说法正确;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永无止境,所以C说法正确;

  D、用光年表示宇宙距离,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所以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宇宙的知识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12.(2分)(2014•河南)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由数据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  )

  时间t/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乙的温度/ 20 25 30x§k§b 1 35 40 45

  A. c甲>c乙 B. c甲=c乙 C. c甲

  考点: 热*衡方程的应用.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甲、乙两种液体液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末温从表中可以看出,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分析即可.

  解答: 解: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相同的加热器当加热时间相同即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时,乙的温度升高的快,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

  所以,乙的比热容小,甲的比热容大.

  故选A.

  点评: 分析本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13.(2分)(2014•河南 )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

  A. A上升 B. A下降 C. A、B均静止 D. 无法判断

  考点: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利用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分析解答此题.

  解答: 解:B所在的滑轮为动滑轮,动滑轮省一半的力,A所在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A与B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将B拉起只需A重力的一半即可,所以A下降,B上升.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属于基础题目.

  14.(2分)(2014•河南)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B.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首先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确定像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解答: 解:由图中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此时u>2f;

  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而且像变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此题比较有拓展性,有一定的拔高难度.

  15.(2分)(2014•河南)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稳定后(  )

  A. 甲漂浮,甲受浮力大 B. 乙漂浮,乙受浮力大

  C. 甲漂浮,乙受浮力大 D. 乙漂浮,甲受浮力大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图析法;浮力.

  分析: 由图象中数据可求得两物体的密度大小,比较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可知两物体在水中的状态.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浮力大小.

  解答: 解: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密度ρa= = =2g/cm3=2×103kg/m3,

  乙物体的密度ρb= = ≈0.67g/cm3=0.67×103kg/m3.

  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

  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浮力相等;

  ∵ρa>ρ水>ρb,

  ∴甲下沉,乙上浮,最后漂浮.

  则放手稳定后V排甲不变,则F浮甲不变,

  乙物体由于上浮,最后漂浮,V排乙变小,则F浮乙变小,

  ∴甲受浮力大.

  故选D.

  点评: 本题利用图象法求得物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及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分析求解;图象法是物理学中常用方法,在学习中应注意如何读出图象中告诉的有用信息并能加以利用.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2分)(2014•河南)如图,一束光从玻璃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玻璃砖 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在AC面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注意先做出法线.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一定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17.(2分)(2014•河南)如图,用瓶起开启瓶盖,请画出在A点所用最小力的示意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解答: 解:由杠杆的*衡条件(F1l1=F2l2)可知,沿竖直方向用力开启瓶盖,在图中A点用力最小.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杠杆的*衡条件得出: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的结论.

  四.实验探究题(第18题4分,第19题6分,第20题9分,共19分)

  18.(4分)(2014•河南)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面镜放在水*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内 .

  (2)如果纸板没有与*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 不能 (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 用量角器代替纸板做实验 .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进行多次实验 .

  考点: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反射角;

  (2)实验过程中法线要与*面镜垂直;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以用量角器代替纸板做实验,直接读出角的大小;

  (4)为了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

  解答: 解:(1)实验时如果不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无法看见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就无法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面内,因此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内;

  (2)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面内,如果纸板与*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

  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量角器代替纸板,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比较;

  (4)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故答案为:(1)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内;(2)不能;(3)用量角器代替 纸板做实验;(4)进行多次实验.

  点评: 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 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19.(6分)(2014•河南)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40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均速度vAB= 25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时,测得AB段的*均速度vAB会偏 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不正确 ,理由是: 因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从后半段一开始就有一定的速度,而将小车从中间位置开始释放时,后半段一开始的速度为零 .

  考点: 变速运动与*均速度.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AB段的*均速度;

  (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均速度会偏小;

  (3)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小车运动距离sAB=80cm﹣40cm=4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均速度:v= = =25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均速度会偏小;

  (3)因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从后半段一开始就有一定的`速度,而将小车从中间位置开始释放时,后半段一开始的速度为零,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

  (1)40;25;

  (2)小;

  (3)不正确;因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从后半段一开始就有一定的速度,而将小车从中间位置开始释放时,后半段一开始的速度为零.

  点评: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均速度.

  20.(9分)(2014•河南)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5Ω,R2=10Ω,R3=2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5Ω 1A”

  (1)请在图1中的虚线框内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符号,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后,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R1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记下I1.

  ②用R2替换R1接入电路,接下来的操作是: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 .

  ③用R3替换R2接入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也大于1.5V,实验无法进行下去.请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实验继续进行下去. 换用最大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或换用电压较低的电源) .

  (3)本实验的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根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应把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联起来,电压表并联在电阻 两端.电流表和电压表注意电流正进负出;滑动变阻器注意一上一下接线.

  (2)①实验中要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更换电阻后,要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②电阻两端电压达不到1.5V,可从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小、电源电压大小、电阻本身等方面分析原因;

  ③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换用最大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或换用电压较低的电源;

  (3)运用控制变量法归纳实验结论.

  解答: 解:(1)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将缺少的滑动变阻器符号填写在电路图中.

  (2)②用R2替换R1接入电路,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R2两端的电压为1.5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

  ③用R3替换R2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R3两端的电压始终无法达到1.5V,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太小,使电阻R3两端的电压过大造成的;或是由于控制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太小造成的;或是电源电压太大.

  解决的办法:换用最大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或换用电压较低的电源);

  (3)实验结论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根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故答案为:(1)见上图;

  (2)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

  ③换用最大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或换用电压较低的电源);

  (3)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根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点评: 1、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画电路图、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分析等问题;

  2、先分析清楚实验的原理图,再连接实物电路图;

  3、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极不要接反.②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不要接错.

  ③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接法,滑片移动时阻值的变化应符合题意要求.④作图要美观,连线不要交叉.

  五.综合应用题(第21题8分,第22题9分,共17分)

  21.(8分)(2014•河南 )南阳市南召县回龙抽水蓄水能电站,是我省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在深夜用电低谷,它用电网过剩的电能把山下水库的水抽到山顶的水库内,白天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补充电网电能不足,为缓解我省电网的调峰压力做出了贡献.

  (1)蓄能电站放水发电时, 水的重力势 能转化为 电 能.

  (2)该蓄能电站的发电总功率为110MW,采用220KV高压进行输电,求高压输电线中的电流.

  (3)该蓄能电站每天发电5小时,如果一天的发电量由热电转换效率为30%的热电厂来提供,需要消耗多少煤?(煤的热值q=3.0×103J/kg)

  考点: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能量的相互转化.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采用不同 电压输送电能时,蓄能电站的发电总功率不变,根据P=UI的变形公式求出高压输电时电线上的电流;xKb 1.C om

  (3)先根据W=Pt和Q=ηW即可求出热电厂提供的热量,然后根据Q=mq即可求出消耗煤的质量.

  解答: 解:(1)蓄能电站放水发电时,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了电能.

  (2)已知P=110MW=1.1×106W,U=220kV=2.2×105V

  由P=UI可得,I== =5A;

  (3)一天电站消耗的电能:W=Pt=1.1×106W×5×3600s=1.98×1010J;

  电能转化为的热量:Q=ηW=30%×1.98×1010J=5.94×109J;

  由Q=mq可得,消耗煤的质量:m== =1.98×106kg.

  答:(1)水的重力势;电;

  (2)高压输电线中的电流为5A;

  (3)消耗煤的质量为1.98×106kg.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能量转化问题以及热量和电功的计算,涉及的内容较多,关键明确各量之间的关系.

  22.(9分)(2014•河南)在一个闯关游戏中,需要把相同的正方体叠放起来,正方体边长为a,有密度为ρ的材料制成,质量分布均匀,如图.(g为已知,推导过程及结果无需带单位.)

  (1)某选手用水*力推正方体,但未推动,这时的推理 等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地面对正方体的摩擦力,理由 静止的正方体受到*衡力的作用 .

  (2)请推导出该正方体水*放置时对地面的压强.

  (3)某选手在时间t内把地面上另外两个相同的正方体叠放在第一个正方体上面,如图,请推导出该选手在叠放这两个正方体过程中,克服正方体重力做功的功率.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衡状态的判断;功率的计算.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在推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静止的正方体受到*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衡力;水*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一对*衡力.

  (2)利用压强公式计算.

  (3)利用功以及功率公式计算.

  解答: 解:(1)正方体在水*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正方体水*方向上受到的推力 和阻力是一对*衡力,大小相等.

  (2)正方体水*放置时对地面的压强:p== = = = =ρga;

  (3)该选手在叠放这两个正方体过程中,克服正方体重力做功为W=Fs=G′h=2mga=2ρVga=2ρga4;

  在时间t内,克服正方体重力做功的功率为:P== ;

  故答案为:(1)等于;静止的正方体受到*衡力的作用;

  (2)该正方体水*放置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ρga;

  (3)克服正方体重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2ρga4、 .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力*衡、压强、功以及功率的有关计算,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推荐访问:河南省 中考 模拟试卷 河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1 河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10题 2016年河南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电子版) 2017河南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