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品析油画《父亲》彰显育德目标

品析油画《父亲》彰显育德目标

时间:2022-11-04 17:0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我们一线美术教师当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自觉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育人使命。自油画《父亲》诞生30年多来,笔者感觉到,在中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对于该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深层的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我们重视得不够,挖掘得很不够,这件撼人心魄的优秀作品的育人功能还发挥得不够。

【关键词】中学 美术 油画 德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17-02

一、美育者的育德责任

自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诞生30年多来,笔者感觉到,在中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对于该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深层的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我们重视得不够,挖掘得很不够,这件撼人心魄的优秀作品的育人功能还发挥得不够。而今,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育界的精英们及时而正确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在各种版本的高中《美术鉴赏》中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这件作品,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外来文化、多元文化中的各种思想也逐步影响着我们,尤其是我们的“独生一代”,一些庸俗的、落后的、甚至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部分人迷茫困惑、人性扭曲,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优秀的主流精神文化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名从事学校基础美术教育30年的教者,笔者深感忧虑和不安。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曾多次大声疾呼,美术应当发挥其教育功能。教者仁心,美术教育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的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们当立足于课堂,深钻教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我们的良知和仁爱,积极发掘美术课程中的育德资源,培养学生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的思想态度,使之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该课的育德渗透实践与验证

1.从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出发,确立教学设计思想

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育人!

2011年笔者有幸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选活动”,这是课程改革十年来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次大检阅。笔者确定以《品析<父亲>》一课参赛。本着对经典作品负责,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把“涵养人文精神”作为本课的指导思想,全身心投入到这节课的设计与实施中。赛后,本课荣获一等奖,对全国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2.“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理念

在熟读分析《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及有关专家论著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美术学科的“人文学科性质”,确立了本课的设计理念:“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3.感恩父亲、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课堂目标

依据美术课堂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感恩父爱,关注社会,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样的设定显得具体可感,与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相符合。

4.创设极富感染力的情境导入

德育需要融入感人的情境之中,才能作用于被教育者的心灵。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情境导入”环节的设计成为本课成功的关键!因为,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在回忆了与父亲的点点滴滴的基础上,确定了“感恩父亲、真情永恒”为主题、“以父亲一生的变化”为线索来打动学生心灵的构思后,从数百张“父子”图片中精心挑选、在数十首“感恩父母”的音乐中聆听、比较,终于完成了“无数次打动我自己和身边人”的原创导入。这段两分三十秒的导入,在世界著名钢琴大师班得瑞的《童年记忆》的优美舒缓音乐声中、以一张温情的父子携手的图片、以“有一个名字叫父亲,有一种大爱叫父爱”的诗文渐出开始,就紧紧的抓住了学生们的心。接着是带有幽默、可爱意味的动物间的父子情,然后递次出现:父亲的吻——很深情,父亲的臂弯——很有力,父亲的肩——我的马鞍,父亲的玩——很童趣,父亲的怀抱——很温暖,父亲的拥抱——很给力,十年背女儿上学的父亲,供养了两个大学生的父亲,播放到“父亲的脊梁……”时,背景音乐骤然转换成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插曲——低沉、悲情的《终曲》,画面出现了一个个挑山工父亲重压下的脊梁图片,“父亲”逐渐变得年迈、脊背变得佝偻,还在为生活辛苦劳作,这时屏幕全黑,黑色背景中打出了“奉献坚强宽厚承担,父亲的脊梁撑起了我们的家”,(这时不少学生的眼眶湿润了,我能听到低低的啜泣)。……最后定格在“感恩父亲真情永恒”的温馨画面上。

5.在审美体验中提升道德与思想

在本课的重点教学中,围绕人文精神的培养,设计了“让我们凝视父亲的双眼,你感受到什么?”的问题,学生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谈出了感受后,进而又以视频中“使人感受到逼人的灼烧感”发问:“为什么会使人感受到逼人的灼烧感?”这些问题的设计,不光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人文情怀”,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深刻体验作品人物形象的情感基础上,逐步养成“关注人”的人文意识。

6.震耳发聩、促人反思的结束语

本课临近结束,“感恩父亲、真情永恒”视频重现,在触及心灵的音画播放中,用了这样的结束语:

同学们,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幅撼人心魄的油画《父亲》的时候,我们沉积已久的对父亲的情感是否被唤醒?当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这样的父亲的时候,我们的良知、尊重、敬意和强烈的责任感是否会油然而生?

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贯穿在了本堂课的整个过程中!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要求。

课后,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李教授这样评价:“教学设计充满深情和人性,……整节课充满历史人文的意味,教师语态亲切自然,教法平实朴素,侧重讲授引导,设计问题有思想深度,品析作品紧扣细节,联系名作和社会背景,能抓住有助于学生探究的关键点,课中洋溢着师生用心灵与《父亲》对话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三、德育渗透是美术课堂方向性的必然选择

在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德育走进美术课堂是现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我们美术老师要牢固树立“大德育”观念,在日常美术教学实践中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发挥美术的独特魅力,深挖美术中的德育资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的同时,完成文化的洗礼、心灵的净化、责任的苏醒、道德的提升,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方昆.《父亲》新解——以意境审美解读罗中立油画《父親》[J].艺术教育,2008(7).

[2]孙健.生活视域下的美术与德育——美术学科教学与德育相融例析[J].中小学德育,2013(7).

[3]万莉.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左斌(1966-),男,中学高级教师,重庆西藏中学美术教师。

推荐访问:彰显 油画 父亲 目标 育德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